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2分)A. 怪癖(pǐ)犄(j ī)角蛮横(hèng)瞠(chēng)目结舌B.驯(xùn)良恪(kè)守田塍(chéng)桑梓(zǐ)C.跬(guǐ)步纤(qiàn)绳句读(dòu)锲(qì)而不舍D.衽(rèn)席六艺经传(zhuàn)桂棹(zhào)愀(qiǎo)然2.下列各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A.急燥烦锁斑斓金璧辉煌B.舟楫睥将共震怨天尤人C. 迷惘祈祷翱翔引吭高歌D.暇想斐薄骐骥针砭时弊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上海市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安排,精心准备,进一步落实了试卷运送、保管环节。
②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
③警官的一番话,让许多沉迷在传销中的人们醒悟过来。
A.周密云集振聋发聩B.严密聚集振聋发聩C.周密云集震耳欲聋D.严密聚集震耳欲聋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是关系到广大干部能否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大问题。
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人了两家银行。
D.过去,我们曾不加分析地批判了他,现在看来,当时的批判是失之偏颇和不够慎重的。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向左邻右舍请教。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了。
D.包围圈越来越小了,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之鳖。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郁乎苍苍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梦亦同趣D.君子生非异也7.下列加点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A.上食埃土B.下江陵C.日与其徒上高山D.乌鹊南飞8.与“学于余”句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游于赤壁之下D.是岁,元和四年也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沈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沈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这是我们了解古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的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深入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很多作品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其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唐诗宋词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的教育作用。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52套)
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一、基础知识题(2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倔.强juâ 鼎铛.dāng 教诲.huǐ 莘莘..学子xīn 涎.皮赖脸xián B.坍.圮tān 巨擘.bò 窨.井yīn 游目骋.怀chěn 不着.边际zháoC.拓.片tàt 恫.吓dòng 粗犷.guǎng 日渐.月染jiàn 意味隽.永jùnD.剽.窃piāo 毋.宁wú 扁.舟piān 浑身解.数xiâ 翘.首以待qiáo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也别有一番情趣。
B.我汗流夹背,四肢颤抖,但仍不辍劳作。
C.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炧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
D.他通宵做噩梦,第二天早晨没精打采,脸色苍白。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世界文学,就是逐渐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②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和树,最空旷的地方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③然而,对思想家和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A.阅读僻静不仅而且 B.阅读清静不仅而且C.研读僻静不是而是 D.研读清静不是而是4.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故不能用于十五、六岁的小伙子。
B.那美丽的故事还说每年“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就会有成群喜鹊飞上银河搭桥,牛郎、织女这对有情人才能在鹊桥相会。
C.为方便群众“五一”乘车,日内将开辟红庙至动物园、前门、东大桥、丰台、北太平庄至颐和园、香山至卧佛寺六条游览路线。
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附答案④伴随着战争剧《铁血红安》在央视的热播,针对观众们的猜想,该剧的编剧朱苏进表示,主人公刘铜锣没有特定的人物_________,在他身上可以找到很多将军的共同点。
A. 遏制只有信手拈来原型B.遏止于是游刃有余原形C.遏制甚至信手拈来原型D.遏止以致游刃有余原形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我们一般所说的“诗经六义”指“风” “雅” “颂” “赋” “比” “兴”。
《诗经》形式多为四言一句,隔句用韵,常以重章叠句加强抒情效果。
B. 《史记》的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和《汉书》《后汉书》《左传》合称“前四史”C.《小狗包弟》选自巴金的《随想录》。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代表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巴金晚年写的《随感录》被誉为一部“讲真话的书”。
D.“新格律诗派”亦称“新月诗派”,其代表人物是闻一多、徐志摩。
新格律诗最突出的特征是讲求“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千秋文化诗意解张同吾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曾诞生了许多才情卓绝的诗人,他们创作出的想象神奇、构思灵妙、语言精湛、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的诗篇不胜枚举。
这些作品的文化命脉和精神命脉,都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江河,它们像熏风细雨一般,浸润着世代中国人的心田,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塑造着我们的文化性格、哲学理念和审美心理。
我们把当代人按照古典诗词的艺术法则、美学范式和表现程式创作的诗词,称为旧体诗词。
当下旧体诗词创作呈繁盛态势,作者之众铺天盖地,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尽管其中多有平泛概念之作,却也不乏显现诗人禀赋和诗艺才华的诗篇。
名山含古寺,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浸染其中,如披神秘的面纱,含蕴氤氲的气氛。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69套)
湖北省汉川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卷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踱.步(duó)一椽.(chuán)纤.细(qiān)婀.娜多姿(ē)B、否.泰(pǐ)平仄.(zâ)酣.眠(hān)妖童媛.女(yuàn)C、亩.产(mǒu)钱帛.(bó)涸辙.(zhâ)混.混沌沌(hùn)D、参.差(cēn)夹.袄(jiā)桀骜.(ào)殒身不恤.(xù)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蛾眉寥落谍血青青子衿B、颓废孔隙漪郁蓊蓊郁郁C、渺茫班驳赍钱集思广益D、靡费攀缘嘶叫管窥蠡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
B.我本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C.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在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讨论会上,同学们广开言路....,各抒己见,既表现出较强的思维能力,又显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江西东乡县、湖北宜昌市伍家岗区、云南昆明市官渡区发现了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采取了捕杀和紧急强制免疫,疫情已得到控制。
B.古城淮安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洪泽湖、铁山寺、明祖陵、周恩故居等名胜古迹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C.当今社会中,信用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它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使企业难以正常地发展,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
D.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瘦黄的枝叶放在原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觉新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新人教版 第73套)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39分)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窈窕(tiáo)瞥见(piě)溘(kâ)死揠(yà)苗助长B.弥望(mí)横亘(gâng)愆(qiān)期蓊蓊郁郁(wěnɡ)C.敛裾(jū)掇(duō)取赍(jī)钱载歌载舞(zài)D.蕈菌(xùn)骨髓(suí)守拙(zhuō) 妖童媛(yuàn)女2.下列句子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嬉戏芰荷踟躅没精打彩B.账单慷慨磐石涸辙之鲋C.迁徙战粟舳舻陨身不恤D.暖昧幽僻樊笼绿草如茵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只能望其项背。
B.彼此的性格、情趣相差很大,所谓方枘圆凿,实在难以生活在一起。
C.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D. 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连续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抑或是那种一线如流,曲折宛转,优美地飘忽着__________着的烟霞,可以裁做月里嫦娥的披肩?②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
③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想和理论的巨大财富。
④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
变幻功夫熟悉做客变幻工夫熟习作客变换工夫熟习做客变换功夫熟悉作客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阐明、发现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关键不在于个人的身份,而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总29分)(一)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国家深刻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必须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广大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材料二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以血肉之躯、忘我情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用青春浇灌热血,用行动诠释理想信念的力量。
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漫说姓名文化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这就是姓名文化。
汉族的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
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边地区。
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省籍、家乡不能替代的。
在我们的五千多个姓氏中,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
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每个姓就是一部历史。
根的意识曾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牒,根的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
从前,谱牒和宗亲的广博关怀可以让人千里之外也互为依托;现在,宗亲仍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在冷漠的现代社会内,寻求到一份精神的慰藉。
这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
在浓浓的姓氏文化熏陶下,不管走在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们知道了主人姓氏的归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我们也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
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
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包涵更为丰富。
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时代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三十个,非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文学礼仪。
高一语文资料:高一语文上册12月月考测试题
高一语文资料:高一语文上册12月月考测试题高一语文资料:高一语文上册12月月考测试题高一语文上册12月月考测试题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校对人:高一语文组注意事项:1.第Ⅰ卷答案,考生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第Ⅱ卷答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试卷不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32分)一、语言知识:(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项( )A、敛裾jū 一椽chuán 猗郁yī 黑魆魆xūB、蓊郁wěng 独处chǔ 纤细xiān 瞥见piēC、剑鞘qiào 瞠目chēng 创伤chuàng 变徵zhǐD、目眦尽裂zì刀俎zǔ 参乘shèng 衣冠g uān2、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垝(wēi)垣汤(shāng)汤颤(chàn)动黝(yǒu)黑B、袅娜(nuó) 占(zhān)卜渐(jiàn)车薄(bó)雾C、乘(chéng)凉脉(mò)脉溘(kè)死汆(cuān)水D、愆(qiān)期曲(qǔ)折吞噬(shì) 蕈(xùn)菌3、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气概袅娜斑驳没精打采B、编纂厮杀蜷缩山清水秀C、彗星汇编收讫彪炳千古D、潦倒谰珊缈茫人才辈出4、下列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笼着拉拢倩影靓装长春藤B、宛然婉转嬉游嘻笑媒界物C、幽僻癖好嘶叫撕打氢气球D、寂寞漠然惦着掂量葡萄藤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些青年不懂得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只知在文章里_________中国地大物博。
②沈万福_________单位名义,对外自称是公司的全权代表,骗取用户的信任。
③作为一名干部,绝对不能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群众的疾苦_________④登陆美国NBA职业篮球联赛的姚明,现已成为国内________的新闻人物。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II)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II)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绮.丽(yǐ) 堵塞.(sè)徇.私舞弊(xùn) 浅尝辄.止(zhé)B. 踯躅(zhí)薄.雾(bó)爱憎.分明(zèng)纰.漏百出(pī)C. 参差.(cī)吮.血(shǔn)响彻.云霄(chè) 要.言不烦(yào)D.名媛.(yuàn)颤.动(chàn)含情脉脉.(mò)泾.渭分明(jìng)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常年累月暗度陈仓一蹴.(cù)而就锲.(qì)而不舍B.攻城略地凭心而论鳞次栉.(jié)比韬.(tāo)光养晦C.必恭必敬唉声叹气挑.(tiǎo)灯夜战色厉内荏.(rěn)D.不甚感激惩前毖后掎.(jǐ)角之势弹.(tán)丸之地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缅怀嬉戏没精打彩沧海一粟 B.和谐凋弊崇山峻岭渡过难关C.飘渺脉搏文过饰非前倨后恭 D.告诫宛然一泻千里目不遐接4、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或句子,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浓浓的秋,斜斜的雨,秋雨中的草原是一幅忧郁的画,一首感伤的诗。
雨浓一阵的白,淡一阵的白,草静静地①秋雨的浸淫,叶子②;花瓣窸窣落下来,带着怅然的无可奈何的叹息。
被雨淋湿的草原,③凄清。
A.①承受②带着缠绵的凄迷和湿漉漉的忧伤,微微下垂③苍茫B.①消受②带着缠绵的忧伤和湿漉漉的凄迷,微微下垂③苍凉C.①承受②微微下垂,带着缠绵的忧伤和湿漉漉的凄迷③苍凉D.①消受②微微下垂,带着缠绵的凄迷和湿漉漉的忧伤③苍茫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在表面上,改得似乎__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草稿纸上作答无效.............,在试题卷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第六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乡村振兴是一项巨型社会工程。
乡村振兴背景下参与制造亮点的主体及其行动逻辑显然是多元化的,这就需要我们建构一个涵盖多元行动主体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制造亮点的内在逻辑。
换言之,如果仅仅关注单一治理层级在制造亮点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那么对于制造亮点这一重大实践问题也就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也不能深挖这一病态现象背后的根源所在。
多层级理论是研究在多行为体、多中心、多部门条件下如何开展治理行动的重要理论框架。
从多层级治理理论视角看,乡村振兴背景下制造亮点的过程是嵌入在一个多层级的行动网络之中的。
多层级治理理论最初是用以解释欧洲一体化现象的。
一直以来,关于欧洲一体化现象的解释路径主要有两种:新功能主义和政府间主义。
在新功能主义看来,以欧洲共同体为代表的超国家行为体主导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国家这类行为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大。
政府间主义认为欧洲一体化能够实现关键在于国家这类行为体的积极行动。
与上述两种传统解释路径不同,马科斯认为,欧洲一体化是超国家行为体、国家行为体以及次国家行为体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此外,他提出了“多层级治理”这一概念来说明多个维度上的政治或行政行为体的持续互动的现象。
根据马科斯的观点,多层级治理是一种在超国家、国家、区域以及地方等几个疆域层级上的既定政府之间进行持续协商的制度。
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古建筑是有形的视觉艺术,音乐是无形的听觉艺术,二者似乎是两条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
但近年来,无形的音乐与有形的古建筑,从相交到相拥再到相融,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体验,也开辟出古建筑活化利用的新路径。
音乐和建筑之间存在着共通的美学信息和美学法则。
建筑艺术塑形于空间之内,音乐艺术流淌于时间之中,一个表“象”,一个展“意”,看似不同形态的艺术呈现,却在形式上有着相同的节奏韵律感——它们都是在空间与时间的扩展中形成的艺术。
在我国,建筑的“筑”字,最早指一种古老的乐器。
在我们先人眼中,建筑如同巨大的乐器,能巧妙演绎自然的声音,让人们产生奇妙的听觉体验。
其实,将声学原理引入建筑设计中,整个建筑的确就能变成一个巨大的乐器。
比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在建造中巧妙采用了声学中的传音原理,会产生“回音”效果,而且声音悠长,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
回音壁俨然成为一个“大乐器”或者一个音乐建筑。
在国外,黑格尔曾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歌德也曾说:“建筑所引起的心情接近音乐的效果。
”这说明,音乐和建筑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密切关联以及共通的美学信息和美学法则。
如果音乐的时间流动全都凝固下来,我们便可从音乐中或者从乐谱中看到对称、均衡等造型特点以及乐曲形式同建筑结构的相似之处。
建筑虽然是静止的,但它有高低、起伏、疏密、间隔等变化,这种变化颇似音乐中的序曲、渐强、高潮、重复、休止,能给人一种强烈的旋律感。
古建筑不仅是砖、瓦、木、石等材料的物理组合体,还是一种历史文化符号,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情感,能够为音乐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
古建筑背后的文化通过音乐作品得到阐释和传播。
音乐作为一种抽象艺术,可以较好地表现古建筑背后的思想、文化与历史,带领人们通过音乐语言感受古建筑的魅力。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
开滦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注意:在答第Ⅰ卷(选择题)前,考生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好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等信息。
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Ⅱ卷(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42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愆期(yán)垝垣(ɡuǐ)陨落(yǔn)帷裳(chánɡ)B.处理(chù) 颤栗(zhàn) 霎时(shà)蓊蓊郁郁(wěnɡ)C.混沌(dùn) 落蕊(ruǐ) 房檩(lǐn) 揠苗助长(yà)D.曲折(qū) 茎叶(jìnɡ)倩影(qiàn) 纤尘不染(x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尔卜尔噬夙兴夜寐信誓旦旦雨雪霏霏B.鸷鸟不群芳泽杂揉屈心抑志欲盖弥彰C.踯躅不前情投意和窈窕无双藕断丝联D. 夙兴夜寐靡室靡家妖童媛女方枘圆凿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B.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C.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D.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1)在赏读古代诗词时,我们耳边常会响起诗人们放达的歌声,“”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2)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自己喜悦的心情,忽然站起来大呼:“成功啦!”(3)然而,我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
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24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三百余年。
这段时期的文学以词为极盛,其艺术成就亦最突出,因而被誉为“时代文学”。
词调今存八百余调,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宋人创制和使用的。
宋代词人一千四百余家,词存两万余首。
宋词的作家作品的数目与唐诗相比约少一半,若与宋诗相比则少得更多。
它是倚声而作的,要求作者精通音律,否则便可能遭到“不当行”之讥,而那种不谐音律的作品就被视为“句读不葺之诗”了。
所以像词这样精巧严密的古典格律诗体能有如此众多的作家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属罕见的文学现象。
词之为时代文学,虽然因体性的局限,不可能像宋诗那样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而获得重大的意义,但仍有不少言志遣怀、登临怀古、感时伤事或歌颂升平的题材,也有表达林泉逸兴、美好祝愿、情操高尚、人格伟大的作品,尤其当汉民族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词人发出了悲壮激烈的时代强音,汇为一股振奋人心的爱国思想的潮流。
在宋词里,估计最少有百分之六十的作品都属艳科,即涉及恋情的。
我们对于这部分作品应当怎样认识呢?我以为应从文化的意义上去理解。
爱情是文学中的永恒主题,各个时代的人们却赋予它特定的内容与色彩,因此我们可以从中见到那个时代人们情感的一般历史,还可见到一种很真实的时代精神。
宋人多在词里赞赏女性的形态之美,大胆地描述男欢女爱,表现心灵的颤动,歌颂甜蜜的幸福。
正因宋人在词里写出了个体生命的真实,服从了新的规律,词才成为时代文学的。
在艳科题材里,作者流露了真实情感,于是往往不自觉地表现了主体的精神品格。
因此这类作品就其品格而言,是存在各种等级的。
宋人许多春愁闺怨与离别相思之作,虽然表现了蔑视礼法,冲破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争取爱情自由,敢于向阻碍获取幸福的社会因素斗争的反抗精神,但他们并不坚决,没有付出最大的代价,结成的是苦涩的果实,留下了永生的遗憾。
山西大同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
山西大同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上册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
“常形”是指显示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五香反映带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
在显示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
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边县中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氛围广义和狭义两种。
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形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不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
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大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
”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
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
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
”其实,湖带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
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到明清戏曲中,舞曲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怒的改变。
如脸谱中用红表忠诚,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鸣鱼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题原卷版
钱佳楠
①刚来圣路易斯的时候,就被这里的树深深吸引。华盛顿大学毗邻广袤的森林公园,这里以橡树、枫树、杨树、杉树和核桃木居多,每一棵都昂扬挺拔,高耸入云。我直觉地联想起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比如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像”,又比如罗丹的“青铜时代”,人们自信地舒展自己的身体,相信自我即美。很快,我意识到自己到底是个都市人,比喻都被我本末倒置了,中文里以“玉树临风”形容男子之美,也就是说,古人先意识到树的潇洒秀美而后才以此譬喻俊美之人。
⑧尽管就职业而言,并非所有工作都是情感劳动,但情感劳动的现象愈发普遍。换成我们今天熟悉的流行语来说,就是“被迫营业”。“营业”原本是个娱乐圈用语。一个正在营业的艺人必备的业务能力就是“表情管理”,他要能掌控自己的情绪,在镜头面前保持最美好的那一面。现在,“营业”一词被泛化,白领们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某种工作状态。比如,此前热议的“职场塑料五件套表情包”,几乎成了工作群的标配,尽管自己真实的感受可能并非和发出去的表情一致,甚至私下绝不会使用这些略显土味的表情,但为了显得友善热情,为了工作沟通顺畅,不得不频繁使用它们。
15. 全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四)(18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②建武二年,恂坐系考上书者免。是时,颍川人严终、赵敦聚众万余,与密人贾期连兵为寇。恂免数月,复拜颍川太守,与破奸将军侯进俱击之。数月,斩期首,郡中悉平定。封恂雍奴侯,邑万户。
⑦最近偶尔读到德国作家黑塞的《悠游之歌》,这是经历了一战以及离婚之后的他迁居瑞士时写下的随笔。他也谈到自己对树的喜爱,但他感叹的是树的美和他的存在毫不相干:树天生就有一种使命,那就是长高,长大,是实现,这种实现和周围有没有其他树或人在看他们都毫无关系。美国诗人惠特曼中年经历了严重的中风之后也有类似的感悟:人总是太在乎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样子,进而忽视了作为本质的存在,只有树,只有自然,它们呈现的样子就是“存在”本身,质朴且伟岸。
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丰城九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试卷语文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国内较早用“错位”理论研究小说的是孙绍振,他凭借着自身的艺术直觉,对文学作品进行直接的感性体悟和理性升华,提出了不但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独创性的“错位”理论。
孙绍振认为:“情节产生于人物心理距离的扩大,性格也依赖于人物心理拉开距离的趋势,而环境则是把人物心理打出常规,构成拉开距离的条件。
在一定限度内,人物心理(感知、情感、语言、动机、行为等等)拉开的距离越大,其艺术感染力越强。
”小说中人物自我感知错位表现为“心口”错位,人物的相互感知错位表现为“心心错位”。
如果人物只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来采取行动,而对自己的行为是否与环境氛围一致则缺乏自觉意识,又会形成人物与氛围的感知错位。
孙绍振对“错位”理论做了一个逻辑性的概括:“小说的情感系统是一个(多方位的)动态系统,一个方位的‘错位’,引起了另一个方位的‘错位’,这个层次的调节又引起了另一个关键的‘错位’。
在表层上好不容易达到了平衡,在深层结构上又因拉开了距离而失衡,在深度上达到统一了,可在表层又因心口误差(错位),使情感系统远离了平衡态。
这种远离平衡态的、复合的、多维的立体的情感系统的每一个方位、每一个层次的错位,都要引起全部系统的一切方位的反馈和调节。
粗浅地说,在一定条件下,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多维情感结构,各种情感在性质和量度分化的程度与小说的审美价值成正比,各种情感错位差距越大,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就越强,情感错位的距离越小,艺术感染力越弱。
”(摘编自上官文坤《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材料二:对《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评价之困难,脂评曾经以一连串的“说不得”来感叹。
不过,日前有人发文对作为暖男的贾宝玉大加笔伐,认为贾宝玉“对世间女子尽心爱恋呵护,可除了‘有心’之外,他的爱浮于表面,能量极低,甚至反而给女孩子们带来灾难”。
高一语文新课标上学期12月份月考试卷 (1)
高一语文新课标上学期12月份月考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4.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严禁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粗糙.(cāo)敕.(chì)造鼎铛.(dāng)毛骨悚.(sǒng)然B.埋.(mán)怨盥.(guàn)洗处.(chù)暑呱呱.(gū)坠地C.给.(gěi)予戕.(qiāng)害谪.(zhé)居妖童媛.(yuàn)女D.按捺.(nà)瓦砾.(lì)脖颈.(gěng)装模.(mó)作样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黯淡文身藐视惊世害俗B.忖度焦躁娇惯针砭时弊C.寒暄惨忍犄角含辛茹苦D.震撼匮乏疑窦察颜观色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四百多年里,它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2)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
(3)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
这种不确定性,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A.剥蚀恩惠反而B.侵蚀恩情从而C.侵蚀恩情反而D.剥蚀恩惠从而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作“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B.这两个日本战犯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重逢了。
C.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试卷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
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
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
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西周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B.《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D.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B.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
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村庄的脊梁李光彪依我看,每一个村庄都有骨有肉,有自己的脊梁。
我从小出生在云南楚雄千里彝山的脊背上,村庄的脊梁如母亲温暖的背,用彝家刺绣的花裹被背着我长大。
故乡的村庄以一条三四百米长、近千级的石梯为轴,如一只巨人的手,把古老的村庄举在半山腰。
凸凹不平的石阶如祖先的脊梁,背负着山村厚重的历史,岁月的沧桑。
村庄躺在山坡上,说大不算大,说小也不小,几百年的繁衍生息至今,也只有稀稀疏疏五十多户人家。
分布在石梯左右的房屋和院落,就像村庄发达的肌肉。
从早到晚,春夏秋冬,石梯静静地地承载着村庄的早晨与黄昏,承载着村庄的快乐与忧伤。
在我枯萎的记忆里,那架从村脚延伸向村头的石梯,是村庄的主轴,是村里人茶余饭后的乡村文化演展舞台。
每天晚饭后,村里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不约而同陆陆续续来到石梯上,找块合适的石板坐下,三五成群凑在一起,吹牛聊天,谈古论今。
天南海北,家长里短,家事村事,好事坏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多花边新闻,都会在石梯上联播,在石梯上群发。
谁买了一套新衣服、一双新胶鞋,谁家娶了新媳妇,谁家添人增口,都会在石梯上一一登台亮相。
人闲手不闲的村里人,有缝针线纳鞋帮的;有吸水烟筒抽烟、砸烟锅吃草烟的;有吹竹箫、弹三弦、唱调子对山歌的。
不论是谁,不分才艺高低,那些无师自通的民歌手,都会在石梯上层出不穷,比拼展演。
父亲是个二胡手,经常在石梯上边拉二胡边唱放羊调、爬山调、过门调……悠扬的二胡声响彻石梯,萦绕在山村的上空。
石梯是验证乡村人品德的试金石。
谁家丢了一只鸡,几个鸡蛋,瓜菜水果被人偷摘了,就会有人在石梯上拉开嗓门,高音喇叭似的指桑骂槐,骂那些手脚不干净的人。
这一招还真管用,骂过之后,知情的人就会悄悄提供线索,做了亏心事的人,也会逐渐猛然醒悟,转过弯悄悄物归原主,慢慢变得干净起来,和和睦睦相处。
也有些人家,有时会端着腌菜、葵花瓜子等零食,一一散发给来石梯上玩耍凑热闹的人吃。
见者有份,哪怕是一块粑粑,一根甘蔗,只要能进嘴的东西,寄生在石梯上的人,都可以尝到人情味。
石梯是透明开放的。
有些哺乳期的妇女,拉起衣服,就敞胸露乳当众给自己的婴儿喂奶。
有些婴儿,从小生下地娘就缺奶水,经常抱着嗷嗷待哺的婴儿,向奶水充足的妇女讨几口奶吃。
那架石梯如村庄硕大的乳房,大公无私地喂养着村庄的每一个人。
石梯是村庄的主动脉。
从早到晚都有人从它的脊梁上走过,听到脚步声、咳嗽声、说话声,远远的石梯也就能猜出是谁来了。
出工收工、上山砍柴、下田干活,牛羊出圈、放牧归村,谁早谁迟,谁勤劳、谁懒惰,一切的一切,夜以继日守候着村庄的石梯,都历历在目,铭记在心。
石梯从不嫌贫爱富。
在石梯的眼里,没有贫富之分,不管你是穿皮鞋、布鞋、胶鞋、凉鞋,还是赤脚从石梯上走过,石梯总是那样默默无语。
来的都是客,不管是谁,你看上石梯的哪一块石头,屁股一坐,就是最好的板凳。
石梯从不喜新厌旧,不管你离家多少年,不管你多长时间没来,天长日久迎接着一茬茬降临人间的孩子,娶进门的媳妇,送走一茬茬命归黄泉的老人。
岁月沉浮,一代又一代,村庄的人去的去,来的来,石梯总是依旧躺在那里,毫无怨言地在风雨中、在朝朝暮暮中静静的等着你。
村庄在老去,我也在长大。
如今的村庄,很多人家都建盖了单家独院的新房子,那一条条如石梯血管和肠道的村间道路,也不断变宽,打成了光滑的水泥地板,连接到各家各户。
村中那架曾经热闹非凡的石梯,也逐渐门可罗雀。
偶尔有人走过,几声稀疏的脚步,几乎再也看不见昔日全村人坐在石梯上聊天吹牛,谈笑风生的情景。
我一屁股坐在当年那块下棋的石板上,牛角棋、豆腐棋盘的线纹还清晰可见。
我等了很久,想等一个村里人下棋,一直没有人来,只有一条狗伸长脖子向我汪汪狂吠。
(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以石梯为线索,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描写故乡事,抒发故乡情,语言朴实而贴切,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B. 文章以“每一个村庄都有骨有肉,有自己的脊梁”开头,既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作品的主旨,奠定了沉郁的基调,又自然引出下文对作者故乡的深情追忆。
C. 文章第5段写到村里人在石梯上吹牛聊天、谈古论今、纳鞋抽烟、吹拉弹唱等生活情景,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富足和民风的淳朴。
D. 做了亏心事的人,面对石阶会猛然醒悟;家有零食的人,会在石梯上散发给玩耍的人吃。
乡下人人性的丑陋与崇高由此彰显无遗。
5.“村庄的脊梁”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村庄的脊梁?(5分)6.文章结尾一段有何丰富的含意?请结合文本具体阐释。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此箭发射升空,“天舟一号”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
“天舟一号”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等功能。
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天舟一号”将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4月21日)材料二“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
而在空间实验室阶段,将突破并验证推进剂补加技术、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一系列空间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实拖阶段。
为了对空间实验室中航天员长期驻留和空间科学实验进行支持,要通过货运飞船进行货物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