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可维护度评价
产品全生命周期系统检测报告
产品全生命周期系统检测报告1. 引言本文旨在对某一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系统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产品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都能得到正确的功能和性能。
2. 背景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等阶段。
在每个阶段,需要对系统进行完整的检测和评估,以改善产品质量和客户体验。
3. 检测及评估结果以下是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系统进行的检测和评估的结果:3.1 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阶段,对产品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并与客户进行多次沟通和确认。
通过与客户的交流,确认了产品的基本功能和性能需求,并提出了详细的需求文档。
在评估中,发现需求文档完整且准确,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3.2 设计在设计阶段,对产品的系统架构、模块划分、接口设计等进行评估。
通过设计评审和代码审核,发现系统的设计符合最佳实践,模块之间的耦合度较低,接口设计合理。
评估结果显示,在设计阶段的工作能够支持产品的后续开发和测试。
3.3 开发在开发阶段,对产品的功能实现、代码质量、性能优化等进行评估。
通过代码静态分析和单元测试,发现系统的代码质量良好,符合编码规范,且代码覆盖率达到了预期。
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性能表现。
3.4 测试在测试阶段,对产品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进行评估。
通过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发现产品的功能符合需求,没有明显的缺陷。
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满足正常运行需求的同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安全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合理,没有明显的安全漏洞。
3.5 部署在部署阶段,对产品的部署流程、配置管理、环境准备等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产品的部署流程清晰明确,配置管理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环境准备充分,能够顺利进行产品的部署。
3.6 维护在维护阶段,对产品的稳定性、Bug修复、性能优化等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产品在运行过程中稳定可靠,系统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修复,并且性能优化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推进。
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建筑作为一种环保、节能、可持续的建筑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旨在全面评估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直至拆除等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首先对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现状的梳理和分析,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重点探讨了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营等不同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废弃物产生、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定量分析和评估,揭示了绿色建筑在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
本文还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角度,对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效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评价。
通过对比分析传统建筑与绿色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差异,进一步证明了绿色建筑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总结了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绿色建筑概述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直至拆除或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内,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经济、适用等要素,旨在降低对环境的负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绿色建筑强调在保障建筑功能、安全、舒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施工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
绿色建筑的核心思想是将环保理念融入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废弃等阶段。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技术 DFx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技术,即DFx技术是一种集成化设计技术,其综合了计算机技术、制造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管理技术,充分体现了系统化的思想。
利用DFx技术,可以在设计阶段尽早地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测试性、产品服务和价格等因素,对产品进行优化设计或再设计。
最常见的DFx技术有:面向装配的设计(Design for Assembly,DFA)、面向制造的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ing,DFM)、面向性能的设计(Design for Compatibility,DFC)、面向方案的设计(Design for Variety,DFV)、绿色设计(Design for Green,DFG)和后勤设计(Design for Logistics,DFL)等。
面向装配的设计是一种针对零件配合关系进行分析的设计技术。
它为产品设计在早期提供一种确定装配所用的定量方法。
其原则包括最小零件数、最少接触面和易装配。
类似地,面向制造的设计则引入诸如零件最少原则和易制造原则等指导产品的设计。
在面向性能的设计中,设计团队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审查有关产品的所有独立的规则集,从而完成产品界面及功能设计、零件特征设计、加工方法选用、工艺性设计和工艺方案的选择等。
面向方案的设计是为了从不同设计方案中选择花费最小的方案,它涉及产品设计方案的数量、产品设计阶段和产品设计更改的代价等因素。
绿色设计指在产品设计时从对环境的影响角度出发,考虑产品在全生命中的使用。
后勤设计是指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利用不同的约束进行产品设计,如费用驱动约束、最小时间约束等。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质量管理研究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质量管理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当今的生产环节中,产品质量的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而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质量管理被认为是有效的管理方法,它可以实现从产品设计到废弃的全过程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从始至终都得到严格控制。
一、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所谓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质量管理,是指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包括的所有生产环节,从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到废弃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式。
其目标是为了从源头控制产品的质量,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法规要求,并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质量管理可以细分为五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产品设计和研发阶段在产品设计和研发阶段,需要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控制。
这包括对产品的性能要求、制造工艺、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和技术问题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
同时,对于各个生产环节的管理,也需要制定适当的标准和流程。
第二阶段:生产过程控制阶段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生产流程、原材料、成品的检测和测试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
同时也需要在现场进行监控和检测,并且通过各种管理手段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第三阶段:销售和市场服务阶段在销售和市场服务阶段,需要对产品的售后服务和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的管理。
同时,要保持与消费者的良好沟通和反馈,及时解决问题,并改进产品。
第四阶段:产品维护和更新阶段在产品维护和更新阶段,需要对原有产品进行检测和测试,并及时维护和更新产品。
同时,要对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估,并不断改进产品的性能。
第五阶段:产品废弃阶段在产品废弃阶段,需要对产品的环保、废弃和处理等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管理。
同时还需要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废旧产品。
二、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质量管理的优势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质量管理具有以下优势:1. 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质量管理可以从产品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产品质量的问题,从而对产品的不良部分进行预先的控制和管理。
并行工程——面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设计
■●
所 隐藏 的问题 。这方面 的软 件通常分
图4并行工程组成机 系统 工程
为两种。 一种是通用 的工程设 计软 件, 目前使用的是三维c D/ A 设计软件, A cE 如 UG,P o E和 C I r/ AT A等软件;第
图中虽未画 出计算机 、数据 库和 网络 ,但它 们都 是并行 工程必 不可少 的 支撑环境。
同工作,随时对设计 出的产品和零件从各个方 面进行审查, 力求产 品便 于加工, 网络通讯技术 高度发达 的今天 ,工作 便 于 装配 ,便 于 维 修 , 便 于 运 送 , 外 观 美 、 成 本 低 、便 于使 用 。在 集 中 小组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工作。
20 年第 2 中国 汽车制 造 07 期
品 的 开发效 率 , 提 高产 品的质 量 。
并行 工程 集成框架是 由三大支撑 技术构成, 即以数字化虚拟 样机为基 础,以 DF MA ( sg o n — Dein F rMa u f cu e An s mb y)技术 为核 a tr d Ase l
心, 品数据 管理P 以产 DM技术 为保 障。
中国 汽车 制造 2 0 年第 2 07 期
或基本满足 ) 上述要求。 计 产品及其零部件和相关各种过程 的一种系统方法。这种方法 要求 产品开发人 然可 以满足 (
员与其他人 员一起共同工作,在设计 一开始就考 虑产品在整个生命 周期 中从概 在设计过 程中,要定期组 织讨 论,大 横加挑 念形 成到产 品报废处 理 的所 有 因素,包括 质量 、成本 、进度计 划和 用户 的要 家都畅所 欲言,对设计可 以 “
1. 一个 完整 的 公共 数 据库 ,它 必须集成 并行设计所需 要的诸方面 的
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
附件1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智能制造场景是智能工厂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指面向制造过程各个环节,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部署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行业成套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相应的工艺、软件等,实现具备协同和自治特征、具有特定功能和实际价值的应用。
根据“十三五”以来智能制造发展情况和企业实践,结合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发展趋势,凝练总结了3个方面16个环节的45个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为智能工厂及智慧供应链建设提供参考。
一、产品全生命周期1产品设计通过设计建模、仿真优化和虚拟验证,实现数据和模型驱动的产品设计,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新产品产值贡献率,可参考但不限于以下场景:(1)产品数字化研发与设计。
应用设计、仿真软件和知识模型库,基于复杂建模、物性表征与分析、多目标优化等技术,搭建数字化协同设计环境,开展产品、配方等设计、仿真与迭代优化。
(2)虚拟试验与调试。
构建虚拟试验与调试环境,面向产品功能、性能、可靠性等方面,应用数字李生、AR/VR、知识图谱等技术,通过全虚拟仿真或者半实物半虚拟仿真,开展产品调试和测试验证,缩短验证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3)数据驱动产品设计优化。
集成产品设计、生产作业、售后服务等环节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探索创成式设计,持续迭代产品模型,驱动产品形态、功能和性能的优化创新。
2.工艺设计通过工艺建模与虚拟制造验证,实现基于数字模型的工艺快速创新与验证,缩短工艺开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可参考但不限于以下场景:(4)工艺数字化设计。
应用工艺设计、仿真软件和工艺知识库,基于机理建模、物性表征和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加工、装配、检测、物流等工艺模型,进行工艺全过程仿真,预测工艺设计缺陷并优化改进。
(5)可制造性设计。
打通工艺设计、产品研发、生产作业等环节数据,结合知识模型库,全面评价与及时改进产品设计、工艺的可加工性、可装配性和可维护性等,降低制造与维护成本。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产品全周期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Total Lifecycle Management,PTLM)是一种全面的方法,用于管理从产品概念到丢弃的整个生命周期。
这种方法涉及到一个复杂的系统,该系统将人员、流程、信息和服务聚集在一起,使它们能够以协调的方式进行产品开发和管理。
以下是关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全面介绍。
一、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定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战略方法,它涵盖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使用、回收和再利用等阶段。
这种方法旨在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可维护性,同时降低产品的成本和环境影响。
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标1.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通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全面的设计和测试,可以减少产品设计中的错误和缺陷,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2.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通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协作和自动化流程,可以加快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速度,从而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3.降低产品的成本:通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成本控制和优化,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提高产品的可维护性:通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可维护性设计和规划,可以提高产品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从而减少维修和更换成本。
5.提高产品的可回收性:通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可回收性设计和规划,可以提高产品的可回收性和再利用率,从而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6.优化产品的整体业务价值:通过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优化产品的整体业务价值,包括产品的质量、性能、上市时间、成本、可维护性和可回收性等方面。
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要素1.人员: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团队进行协作,包括设计师、工程师、制造商、销售员、客户和供应商等。
团队成员需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密切合作,以确保产品的顺利开发和推广。
2.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标准化的流程来协调和管理各个阶段的工作。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和系统层次结构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和系统层次结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overall lifecycle management,PLM)与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PLM是PDM的继承与发展。
PDM技术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其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专用PDM阶段、专业PDM阶段和分布式标准化PDM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CAD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对于电子数据和文档的存储及获取新方法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诞生专用PDM,以解决大量电子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专业PDM系统,可以完成对产品工程设计领域的产品数据的管理能力、对产品结构与配置的管理、对电子数据的发布和工程更改的控制以及基于成组技术的零件分类管理与查询等,同时软件的集成能力和开放程度也有较大的提高。
20世纪90年代末分布式系统和PDM技术的标准化标志着了新一代PDM时代的到来。
PLM是当代企业面向客户和市场,快速重组产品每个生命周期中的组织结构、业务过程和资源配置,从而使企业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先进管理理念。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在经济、知识、市场和制造全球化环境下,将企业的扩展、经营和管理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战略性方法。
先进制造与管理技术认为,把以一个核心企业为主,根据企业产品的供应链需求而组成的一种超越单个企业边界的,包括供应商、合作伙伴、销售商和用户在内的跨地域和跨企业的经营组织称为扩展企业。
目前,客户和供应商的参与已经相当普遍,任何企业必须扩展,传统封闭孤立的企业已无法生存。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一流的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现代企业的工业和商业运作中,从而使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能够有效地调整经营手段和管理方式,以发挥企业前所未有的竞争优势。
所谓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就是指从人对产品的需求开始,到产品淘汰报废的全部生命历程。
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其应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逐渐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重点。
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是一种对产品或服务从生产、使用到废弃全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旨在减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
本文将介绍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定义、原理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I、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定义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是一种系统的方法论,它将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即从原材料采集到服务结束的全过程)纳入考虑范围,从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该方法通过分析每个阶段对环境与资源的影响,衡量此产品或服务的可持续性,从而给出改进的建议和指导意见。
II、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原理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核心是“系统思考”。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对生产过程、使用过程和废弃处理过程进行全面考虑,分析每个阶段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综合评估产品或服务的可持续性。
通过该方法可以发现问题、找出隐患、改进工艺,以达到环保、节能、安全等目标。
III、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应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应用非常广泛,以下为一些典型范例:1.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阶段,可以对各种材料进行比较评估,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回收最容易的材料。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需要考虑产品的可持续性,如是否易于回收等。
2.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措施,减少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钢材生产过程中,采用尘捕集设备、高效换热器等技术,可以减少废气、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
3.产品使用:在产品使用阶段,可以采用使用维护手册、指导用户如何正确使用产品以延长寿命等措施,减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汽车使用阶段,合理使用引擎、避免怠速、维修保养等措施,可以延长汽车寿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废弃处理:在废弃处理阶段,可以采用回收再利用、焚烧、填埋等措施,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针对纸张的回收再利用,既可以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又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
废弃阶段:产品废 弃后,进行回收和 处理,减少对环境
的影响
需求分析:了解用户需求,明 确产品功能
设计原则:满足用户需求,保 证产品质量
设计方法:采用科学的设计方 法,如DFMEA、FMEA等
设计验证:通过实验、模拟等 方式验证产品设计的正确性和 可行性
确定产品需求:明确产品的功能 和性能要求
维护保养等
收集客户反馈: 通过问卷调查、 访谈、社交媒 体等方式收集 客户对产品的 使用体验和意
见
分析客户反馈: 对收集到的客 户反馈进行分 类、归纳和分 析,找出问题
所在
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客户反馈, 制定针对性的 改进措施,提
高产品质量
跟进和反馈: 对改进措施进 行跟进,确保 问题得到解决, 并向客户反馈 改进结果,提 高客户满意度
质量检测的方法:抽样检 验、全数检验、过程检验
等
质量检测的频率:根据生 产过程和产品特性确定
质量检测的结果处理:不 合格品的处理、改进措施
的制定和实施
识别不合格品:通过检验、测 试等手段,及时发现不合格品
纠正措施:针对原因采取相应 的纠正措施,如改进设计、优 化工艺、更换材料等
分析原因:找出不合格品的产 生原因,包括设计、制造、材 料等方面的问题
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检查产品是否 符合订单要求
确认产品数量 和规格是否正
确
检查产品包装 是否完好无损
确认发货时间 和运输方式
制定售后服务标准:明确服 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方 式等
建立售后服务团队:培训、 考核、选拔优秀人员
准备售后服务物资:维修工 具、备品备件、服务车辆等
安排售后服务活动:定期回 访、用户满意度调查、产品
国产PDM软件介绍系列之三——清软英泰TiPLM功能介绍
国产PDM软件介绍系列之三——清软英泰TiPLM功能介绍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当代企业面向全球客户和市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配置,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先进管理理念。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在经济、知识、市场和制造全球化环境下,将企业的发展、经营和管理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战略性方法。
一、产品定位TiPLM系统面向产品和过程管理,其根本目标在于支持企业创新,使新产品创意从概念变成现实。
TiPLM系统作为企业基础信息服务、数据和过程管理平台,提供包括市场销售、概念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产品交付以及维修服务等产品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多层面、多目标的服务。
TiPLM产品强调“知识驱动的应用”和“产品知识管理”,目的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基于PLM 系统的智力资产管理系统,以无形资产支援和带动有形资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主要功能1.模型定制动态定义和维护企业模型,可有效支持企业业务模型的动态演变,主要包括数据模型定制、组织模型定制、过程模型定制、视图网络模型定制以及生命周期模型定制。
可实现类与类的关联关系的定制,实现企业数据全相关的管理。
2.权限管理基于角色设置产品数据的访问控制规则,不同的权限对应不同用户的权利,使系统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权限分为静态权限和动态权限两种控制模式。
静态权限的控制可分为多个层次,包括安全级别、对象类权限、对象关联权限、对象权限以及对象属性权限等。
动态权限控制,可在工作流程中设置权限,并实现了动态权限和静态权限的统一校验。
为了满足集团化企业的管理需求,通过管理角色支持多级授权,使权限得到有效分离。
3.项目管理采取面向产品的项目管理机制,对项目的进程进行计划、调度、监视和控制,使企业主管能够实时监控任务进度和产品数据,可通过可视化工具进行项目的配置和实时跟踪。
项目管理集成工作流监控和消息模块,可以直接干预工作流的进度。
项目管理的任务模块和任务提交物相结合,使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清晰地了解各级任务的工作成果。
自然辩证法答案1-10题
1、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是在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系统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既是简单的、线性的又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系统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是在工程技术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人工自然观主张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它具有目的性、客观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在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它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有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生态效率评价研究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生态效率评价研究内容摘要:生态效率是企业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的有机整合,对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本文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从能源脱碳(Decarbonization)角度来评价产品的生态效率。
重点从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两方面来构建适合产品系统的生态效率评价模型,对选取产品的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功能建模,并借助GaBi软件对产品的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状况进行评估,分析产品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为产品的绿色制造和设计以及企业的经济转型提供可借鉴的方案。
关键词:生态效率能源消耗碳排放复印机基础理论及研究方法资源和环境是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健康生长的基本条件,工业化高速发展导致的环境严重污染及资源极度短缺问题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为此产生了如“生态工业”、“绿色管理”、“绿色制造”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Graedel T E,Allenby B R.,2002),同时“生态效率”也应运而生。
2002年2月,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生态效率-绿就是金”的观点,并指出“世界上最廉价的事情莫过于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约资源的收益会远远超出人们的期望”。
目前,制造业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资源-产品-废物”)下背负了沉重的资源与环境包袱(朱慎林,2001),因此将自身转变为低耗能、环保型产业是制造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生态效率评价来讲,目前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区域经济系统及产业生态系统,研究内容主要为生态效率指标的选取以及体系的构建(周国梅、彭昊,2003);区域经济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李栋雁、董炳南,2010),以及利用工业代谢分析方法对具体行业的生态效率现状进行分析比较(戴铁军、陆钟武,2005)等,而对产品系统的分析较少。
鉴于此,本文将视角转向产品系统,对产品的生态效率进行分析。
透过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维度,诠释碳指数(C)和碳排放强度(IE)内涵,并依据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的理论体系和IDEF0功能分析与设计方法,构建出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系统功能模型。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资料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资料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格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格管理。
系统集成资质等级评定条件:综合条件、业绩、管理能力、技术实力、人才实力。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主要内容:“四控——三管——一协调”(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变更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协调有关单位及人员的工作关系)。
第二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4个阶段:立项、开发、运维、消亡。
立项阶段:形成《需求规范说明书》。
开发阶段:1、总体规划阶段;2、系统分析阶段;3、系统设计阶段;4、系统实施阶段;5、系统验收阶段。
运维阶段:4种维护类型(排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常用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
通过视图从不同角度描述软件结构:逻辑视图(满足功能需求)、过程视图(并发问题)、组件视图(实现问题)、部署视图(分布问题)。
软件质量管理过程:质量保证过程、验证过程、确认过程、评审过程、审计过程。
UML提供9种主要的图来对待建系统进行建模:用例图、类图、对象图、构件图、部署图、状态图、序列图、协作图、活动图。
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由用例模型、类-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和对象-行为模型组成。
典型软件结构:管道/过滤器模式、面向对象模式、事件驱动模式、分层模式、知识库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中间件分类:数据库访问中间件(ODBC/JDBC)、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RPC)、面向消息中间件(MOM)、事务中间件(TPM)、分布式对象中间件(CORBA/DCOM/RMI/EJB)。
Web service典型技术: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传递信息;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描述服务;统一描述、发现及集成(UDDI)——注册;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数据交换。
DFX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
项目管理与实践
项目管理
将DFX的实施纳入项目管理范畴,制定详 细的项目计划和时间表,确保各项任务 按时完成。
VS
实践经验
借鉴和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完善DFX的实 施流程和方法,提高实施效果和产品质量 。
持续改进与优化
持续改进
在DFX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提高DFX的成熟度和 可靠性。
dfx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 设计
• 引言 • DFX概述 • DFX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应用 • DFX实施的关键因素 • DFX实施案例分析 • DFX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概述
dfx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是一种全面、集成的方法,旨在确保产品在整个生 命周期内具有最佳的性能、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人工智能与DFX
利用AI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优化产品设计、生产和维护过 程。
数字化与DFX
借助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面数字化管理,提 高设计效率。
增材制造与DFX
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实现定制化、复杂化产品的快速设计和生产。
DFX在全球化环境中的挑战
跨文化沟通
在全球团队中,需克服语言和文化差异,确保信息准确传递和有效 协作。
03
DFX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应用
需求分析阶段的DFX应用
需求分析
DFX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产品需求,包括功 能、性能、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等。
需求优先级排序
DFX可以协助团队对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以便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满足最重要的需求。
需求变更管理
DFX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管理需求变更,确保产 品设计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全生命周期设计
2.4.6面向全生命周期安全的设计
1)安全可监测性设计 机械结构的疲劳断裂破坏是机械失效最 主要的方式。疲劳破坏的危险性表现在 达到疲劳寿命时无明显先兆(显著变形 或显著的动力学性能变化) 结构就会突 然断裂解体。 目前工程界对一些重要设备采用对运行 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并对信号进行各种 分析处理以便诊断出早期故障。
2.4.7全生命周期优化设计
进行全生命周期优化是一个需要多学科 知识的融合的复杂决策过程。数值分析、 工程预测、虚拟仿真以及试样和模型试 验等是优化设计常用的方法。 模块化、标准化、集成化等使得产品的 全局优化可以变为粗线条的子结构化。
2.4.8全生命周期设计的前沿 问题
(1) 知识库、数据库和知识共享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现代 最先进的知识平台之上。建立面向全生 命周期各阶段设计的知识库、数据库并 通过各种方式共享知识是实现全生命周 期设计的重要基础。同时, 如何通过网 络实现知识共享是现代机械设计面临的 紧迫问题。
1.全生命周期的概念
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产品的孕育期(产品市 场需求的形成、产品规划、设计)、生产期 (材料选择制备、产品制造、装配)、储运销 售期(存储、包装、运输、销售、安装调试)、 服役期(产品运行、检修、待工) 和转化再生 期(产品报废、零部件再用、废件的再生制造、 原材料回收再利用、废料降解处理等) 的整 个闭环周期。
材料的环保性能 绿色材料概念已经形成,材料在使用过程 中的对环境的影响、废弃后的可降解性 等是全生命周期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材料的加工性能 在设计阶段考虑材料的可加工性可以提高产品经 济性、减少能耗和制造过程的不利副产品。
材料的价格性能比
材料的价格性能比是制约设计选材的一 个重要因素。但在全生命周期设计中不 能单纯看待材料价格, 而应当全面分析 材料的使用效能。
软件测试中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软件测试中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软件应用的复杂度和规模不断增长,对于软件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软件测试作为保障软件质量的关键环节,不仅要关注软件的功能是否正确实现,还要考虑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这两个特性对于软件的长期发展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至关重要。
可维护性指的是在软件的生命周期中,对软件进行修改、完善和优化的难易程度。
一个具有良好可维护性的软件,能够让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轻松地理解其结构和逻辑,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以较小的成本和风险进行功能的增强和改进。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软件的代码结构混乱、文档缺失、逻辑晦涩难懂,那么当需要对其进行修复漏洞或者添加新功能时,将会是一场噩梦。
开发人员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理解现有的代码,甚至可能因为误操作而引入新的问题。
相反,如果软件的架构清晰、代码规范、注释详尽,那么维护工作就会变得相对轻松和高效。
影响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是代码质量。
清晰、简洁、规范的代码更容易被理解和修改。
遵循良好的编程习惯,比如合理的命名、适当的缩进和注释,能够大大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其次是软件架构。
一个合理的架构能够将软件的各个模块划分清晰,模块之间的接口明确,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提高内聚性。
这样在进行维护时,只需要关注相关的模块,而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另外,文档的完整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详细的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测试文档等能够帮助维护人员快速了解软件的背景、功能和实现细节,从而更好地进行维护工作。
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
首先是进行代码审查。
通过对代码的审查,可以发现代码中的潜在问题,比如逻辑错误、代码风格不一致等,及时进行纠正,提高代码质量。
其次是进行自动化测试。
自动化测试能够快速、准确地验证软件的功能,减少人工测试的重复性工作,同时也能够为维护工作提供可靠的回归测试保障。
另外,建立有效的错误跟踪系统也是很有必要的。
产品可用性评价
产品可用性评价环顾我们身边丰富多彩的各种产品,从小小的MP3 到汽车、飞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在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在使用过程中,都和人发生着各种关系,在给用户带来方便的的同时,也可能给用户带来不便、麻烦,甚至是损失。
那么对产品的可用性考虑渐被重视,使其成为产品设计成败的一大因素。
第一节什么是可用性工程可用性的提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计算机界面设计领域出现了“对用户友好”的口号。
随着研究的深入又有了计算机- 人交互(computer-human interface ),有的倾向于“把人放在首位”、象征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center design UCD )、人- 机界面(human-machine interface )、用户界面设计(user interface design )、人类因素学(human factor) 等等。
美国可用性工程专家尼尔森(jakob nielsen )博士采用了“可用性”一词,来阐述相关问题。
可用性工程是在计算机的各种软件系统设计开发中广泛应用和研究的。
其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也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因为诸多产品都设计人机交互问题,尤其是信息终端产品,操作界面是设计过程中的重点。
可用性的相关概念及其定位与可用性相比,可接受性是一个更大的概念,它是有关产品是否足够优秀,能否达到满足用户及所有相关方的所有需求的程度。
他又分为社会可接受性和实际可接受性。
社会可接受性是一个大的前提,他决定产品是否有意义。
在具有社会可接受性的前提下,我再来看实际可接受性,实际可接受性又包括成本、兼容、可靠性等等,以及有用性。
有用性是指产品能否用来达到某种目的。
他又进一步分为实用性和可用性。
这里,实用性是指产品的功能在原理上是否可行。
而可用性是指用户能否很好的使用产品的各种功能。
这样就给可用性给出了一个定位,在一个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中,需要对可用性和其他诸多方面的考虑因素之间,做出一个权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 Th e n, t h e c o n c e p t i o n a n d c o n n o t a t i o n a r e p r a c t i c a l l y p r o p o s e d . Ba s e d o n e n t i r e p r o d u c t l i f e
产品可维护度综合评价指标体 系及其计算模型 , 并 以实际案例验证其可行性 , 为产 品设计方 案优化提供依 据. 关键词 :可维 护度 ; 全生命周期 ; 模型; 评价方法 T H 3 9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2 —5 5 8 1 ( 2 0 1 6 ) 0 1 —0 0 0 6 —0 6
第1 4卷第 1期 2 0 1 6年 2月
中
国
工
程
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械
学
报
V0 I - I 4 NO . i Fe b . 2 0 1 6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C O NS T R U C T I O N MA C HI NE R Y
面 向全 生命 周 期 的产 品可 维 护 度 评 价
c y c l e ,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i n g s y s t e m a n d c a l c u l a t i o n mo d e l a r e f i n a l l y e s t a b l i s h e d . By a p p l y i n g p r a c t i c a l c a s e s f o r f e a s i b i l i t y v e r i f i c a t i o n, t h i s a p p r o a c h p r o v i d e s a r e f e r e n c e t o d e s i g n o p t i o n o p t i mi z a t i o n . Ke y wo r d s :m a i n ai t n a b i l i t y ; e n t i r e l i r e c y c l e; mo d e l ; e v a l u a t i o n me t h o d
2. Gu a n g xi Li u Go n g Ma c h i n e r y C o. , Lt d, Li u z h o u 5 4 5 00 5 , C h i n a )
( 1 . S c h o o l o f M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1 8 0 4 , C h i n a ;
简小刚 , 蔡 帅博 , 陈前锋 , 刘 钊 , 石来德
( 1 . 同济大学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 上海 2 0 1 8 0 4 ; 2 .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 限公 司, 广西柳州 5 4 5 0 0 5 )
摘要 : 对产 品进行 可维 护性评 价 , 是优化产 品设计方案 、 提升产品品质 的有效手段 . 对产 品可维护性研究 的 国内 外现状进行 了分析与梳理 , 结 合实际需求提出 了产品可维护度 的概念及 内涵 . 基 于产品全生命周 期理论 , 建立 了
Ent i r e l i f e c yc l e o r i e nt e d pr o duc t m ai nt ai nab i l i t y e v al uat i o n
J / A NX i a o 一 , C A I S h u a i — b o , C h e n Q i a n - f e n g , L i u Z h a o , S h i L a i d e
o p t i mi z a t i o n a n d q u a l i t y i mp r o v e me n t ,t h e a d v a n c e s o f d o me s t i c a n d f o r e i g n r e s e a r c h e s a r e f i r s t
Ab s t r a c t :Owi n g t h a t t h e p r o d u c t ma i n t a i n a b i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p l a y s a c r i t i c a l r o l e i n p r o d u c t d e s i g n
项指 标 改进 , 进 而 实 现 优 化 产 品设 计 方 案 、 提 升 产 环境 的社 会理 念 .
1 国 内外 研 究 现 状
可维 护性 是指 通过 维护 保 养 , 使产 品尽 量保 持
产 品维护 的 目的是 保 持或 恢 复其 规 定 状态 , 相 因此 , 建立 一种 新 型的 面 向全 生 命周 期 产 品 可维 护 应 的可维 护 性 也 就 是 在 规 定 的 约 束 ( 包括条件 、 时 度评 价模 型 已迫在 眉睫 .
问、 方法等) 下完成维护保养的能力[ 1 ] . 用“ 可 维护 度” 来评价面向全 生命周期 的产 品可维护性 , 有助 于规 范产 品 可维 护性评 价 流程 , 促 使 产 品设 计 的 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