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6单元 课时作业 十八 第18讲 向西方学习 思潮的兴起 Word版缺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课后作业:第六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课后作业:第六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

课后作业1.(2019·大庆实验中学月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北南奔者,并谓之侨人。

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

”中国中古时代是一个家族时代,呈现出鲜明的家族政治、家族经济与家族文化的特征。

东晋南朝时代,侨州郡县普遍设置乃至成为一种制度。

侨流人口的迁徙与定居新地,基本上保持着乡族集团的形式,这就使得安辑侨流采取设立郡县的方法比较简便可行。

而就乡族集团置州郡县,也有利于保证这一集团内部组织的稳定性,符合大族及侨流人民的利益。

东晋南朝失去了重要的地理上的正统依据。

夫所谓祖宗疆土,尺寸不敢与人,既偏安一隅,又讳言削弱,则侨置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好办法;东晋南朝例不侨置十六国北朝新立的州郡县,借以表明对其政权的否定。

东晋以来,豫,并、兖诸州及江淮间流入南渡江,侨寓在这一带,因置侨州郡县,皖南傍江经济文化因之迅速发展。

但侨州郡县对行政、治安、征税等政府管理极为不便。

在地方行政与户籍制度上,“侨置制度尤为紊乱之源”。

——摘编自《东晋南朝侨州郡县对当时政区之影响述论》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晋南朝设侨州郡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侨置郡县的影响。

答案(1)原因:北方战乱,大量北民南迁;受地域乡里观念的影响;统治者维护正统借以表明对北方政权的否定;安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

(2)影响:安置了移民,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利于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及北方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促进南方的开发,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维护并发展了士族势力;加大政府管理难度,造成地方行政制度紊乱。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内容可知,当时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需安置流民,同时为征收赋税和加强对地方管理,安抚南移流民民心,需要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重新设置。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人口南下,促进了南方的开发,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材料中“也有利于保证这一集团内部组织的稳定性,符合大族及侨流人民的利益”“但侨州郡县对行政、治安、征税等政府管理极为不便”等概括。

2020年高考人民版历史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六部分 选修一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人民版历史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六部分  选修一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

课后作业1.(2019·大庆实验中学月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北南奔者,并谓之侨人。

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

”中国中古时代是一个家族时代,呈现出鲜明的家族政治、家族经济与家族文化的特征。

东晋南朝时代,侨州郡县普遍设置乃至成为一种制度。

侨流人口的迁徙与定居新地,基本上保持着乡族集团的形式,这就使得安辑侨流采取设立郡县的方法比较简便可行。

而就乡族集团置州郡县,也有利于保证这一集团内部组织的稳定性,符合大族及侨流人民的利益。

东晋南朝失去了重要的地理上的正统依据。

夫所谓祖宗疆土,尺寸不敢与人,既偏安一隅,又讳言削弱,则侨置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好办法;东晋南朝例不侨置十六国北朝新立的州郡县,借以表明对其政权的否定。

东晋以来,豫,并、兖诸州及江淮间流入南渡江,侨寓在这一带,因置侨州郡县,皖南傍江经济文化因之迅速发展。

但侨州郡县对行政、治安、征税等政府管理极为不便。

在地方行政与户籍制度上,“侨置制度尤为紊乱之源”。

——摘编自《东晋南朝侨州郡县对当时政区之影响述论》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晋南朝设侨州郡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侨置郡县的影响。

答案(1)原因:北方战乱,大量北民南迁;受地域乡里观念的影响;统治者维护正统借以表明对北方政权的否定;安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

(2)影响:安置了移民,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利于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及北方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促进南方的开发,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维护并发展了士族势力;加大政府管理难度,造成地方行政制度紊乱。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内容可知,当时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需安置流民,同时为征收赋税和加强对地方管理,安抚南移流民民心,需要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重新设置。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人口南下,促进了南方的开发,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材料中“也有利于保证这一集团内部组织的稳定性,符合大族及侨流人民的利益”“但侨州郡县对行政、治安、征税等政府管理极为不便”等概括。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课时(二十九)走向整体的世界【作业】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课时(二十九)走向整体的世界【作业】

课时检测(二十九)走向整体的世界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雅安一模)16世纪20年代,欧洲的冶金家发展了战舰铸炮技术,铸成的新型大炮在大小、射程、威力等方面均大幅增加。

这一技术的应用()A.推动欧洲海外殖民扩张B.改变欧洲海战的性质C.导致欧洲封建制度解体D.促使欧洲新航路的开辟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是武器装备的提升,进而推动了17世纪海外殖民扩张,故A 项正确;战争性质取决于战争的政治目的而非武器装备,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热兵器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故C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是在15世纪,故D项错误。

2.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

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

这一变化() A.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B.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C.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D.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对外进行殖民掠夺,使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导致西欧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促使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势力衰落,故选C项,D项错误;西班牙用掠夺来的财富购买奢侈品,没有将其转化为资本,从而丧失了发展机遇,逐渐失去了霸主地位,故A项错误;这一变化并未阻碍国际贸易交流,故B项错误。

3.(2019·上饶一模)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A.使法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推动了商业中心的转移解析:选B法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是法币中含银量的变化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一方面是大量的美洲金银流入法国,另一方面则是法币中银含量的不断下降,这就表明大量的白银被用于工业生产,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我们很容易得知,欧洲的封建制度解体于19世纪,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商业中心转移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手册-答案 (3)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手册-答案 (3)

课时作业(二十七)1.A[解析]材料中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有许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被吸纳进新政权中,甚至担任了部长级的职位,这反映了新中国的政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因而具有鲜明的民主性,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讲述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政权,并不能说明其与中国共产党共同执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只说明了民主党派进入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不是说明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故C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被吸纳进新政权,并不意味着他们有任何政治特权,故D项错误。

2.C[解析]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应该是1953年的三大改造,而不是1954年宪法,故A项错误;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应该是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故B项错误;题干中“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指1954年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C项正确;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的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故D项错误。

3.A[解析]《人民日报》是党报,材料中“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故A项正确;《人民日报》是党报而非文学刊物,B项与材料中“社论”不符,故B项错误;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与材料中“1956年8月1日”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日报》是党报而非教育刊物,D项与材料中“社论”不符,故D项错误。

4.C[解析]“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表明是亚非国际会议,即万隆会议,此会议没有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项错误;寻求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指的是上海合作组织,故B项错误;亚非会议的主旨是探索亚非人民的联合自强,故C项正确;亚非会议与港澳回归无关,故D项错误。

5.D[解析]“维持了印度支那地区的长期稳定”是1954年第一次日内瓦会议的影响,故A项错误;“使中国在西欧赢得了广泛的盟友”这一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故B项错误;“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不符合题干中我国对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态度,故C项错误;题干表明中国一方面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又同西欧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保持一定联系,说明中国在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大国应具有的政治影响力,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高中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 第十八课 智能演练轻松闯关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高中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 第十八课 智能演练轻松闯关

1. (2012·陕西西安八校联考)《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 “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 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 而且视野拉的越长, 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 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B. 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 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 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D.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1688年光荣革命影响的理解. 英国国家权力中心自国王转至议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且自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开始, 故排除A; B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D是1832年议会改革的结果, 与题意不符. 1688年的光荣革命结束了斯图亚特复辟王朝的统治, 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英国实现了从传统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本题选C项.2.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 《权利法案》制定的意义在于()A.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B. 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政体C. 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D. 实现了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转变解析: 选C.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关键词“社会转型”, 明确其含义是古代向近代的社会转型, 从政治上看是“法治”代替了“人治”.3.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 英国议会上, 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 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 但发动战争最后还需要()A. 首相的批准B. 内阁的批准C. 国王的批准D.下院的批准解析: 选C. 仔细阅读材料, 本题体现的主题是英国君主立宪制下政府决策过程. 英国自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 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但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4. (2012·湖北省宜昌市质检)大卫是英国下议院议员, 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他津津乐道. 你认为他的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标志着我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B. “我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责任制内阁”C. “它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D. “它是总统制与联邦制相结合,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的一种较为完美的政治体制”解析: 选D. 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 而不是总统制与联邦制, 因此D项的表述错误.5.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1: 在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 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 ……“光荣革命”吸取了(17世纪)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 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 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 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 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 超越传统.——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2: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政府论两篇》中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 应当指出, 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 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 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1)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是什么?(2)关于君主立宪制, 学术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 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对封建势力让步、与大土地所有者(新贵族)妥协的产物, 因而具有保守性. 另一种看法认为, 1688年“光荣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在英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更符合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 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历史的必然, 因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君主立宪制就一定比共和制或民主制保守. 结合所学内容, 谈谈你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历史影响的认识.解析: 第(1)问要从英国的历史传统及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来回答; 第(2)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历史影响要从经济、政治两个方面来分析、认识.答案: (1)原因: 议会在英国有较长的历史, 且掌握一定的权力; 英吉利民族选择了“不流血”的政变“光荣革命”并取得成功; 与英国人长期的设想和全民族统一的价值取向相符合. (2)认识: 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②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 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 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暴力冲突.一、选择题1. (2012·江苏省苏州市质检)“人民不想冒可能发生内战的风险, 而且他们希望詹姆士二世做一个可敬的理智的国王. 但事实证明他表现的像一个专制独裁君主. 他让英国多数有产精英觉得他们必须推翻他. ”为推翻国王, 英国人采取的政治选择是()A. 议会打出“自由”的旗号, 号召人们讨伐国王B. 以“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名义判处国王死刑C. 发表《为英国人民申辩》, 阐述推翻暴君统治的合法性D. 发动不流血的宫廷政变, 迫使国王下台解析: 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抓住材料中的“詹姆士二世”, 议会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是通过“光荣革命”, 发动不流血的政变, 邀请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及其妻玛丽继承英国王位.2. (2012·山西省大同市高一测试)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 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A. “光荣革命”的胜利B.《权利法案》的颁布C.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D.进行议会改革解析: 选B. 1689年颁布的英国《权利法案》从诸多方面对王权进行限制, 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也就是被套上了“紧箍咒”. C、D两项的时间不在17世纪, 可以排除; A项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但没有以法律文献的形式对王权加以限制, 也可以排除, 故B项正确.3. 《权利法案》规定: “凡未经议会同意, 以国王权威停止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 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 借口国王特权, 为国王而征收, 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 皆为非法. ”可见该法案体现的两大原则是()①三权分立, 相互制约②司法独立于王权③议会权力高于国王④国王“统而不治”A. ①②B.③④C. ②③D.①③解析: 选C. 通过分析题干材料可知, 根据《权利法案》的规定, ②③符合, 而①是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体现的, ④是《权利法案》的作用.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项.4.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A. 君主的权力受法律制约B. 宪法由君主负责制定C. 君主按法律程序选举产生D. 君主向议会负责解析: 选A. 该题考查了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与掌握. 《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故应是君主的权力受法律制约. 该题易错选D项, 注意君主立宪制是君主“统而不治”, 所以D项不正确.5.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 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它说明()A. 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B. 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C.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D. 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解析: 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民主制度初步确立. 但民主制度还不完善, 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 英国的议会选举仍沿袭中世纪的选举制度. 因此还是一种“寡头政治”, 大部分人没有选举权.6. 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 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 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 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就此理解18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A. 海外贸易B.和平环境C. 地理位置D.宪政制度解析: 选D.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从题干中的“政治制度”这个关键词可以得出正确答案.7. 2008年以来, 英国深陷经济危机泥潭, 布朗可谓是内外交困, 大失人心, 最终于2010年辞职. 布朗辞职的直接原因是()A.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其不信任B. 议会对布朗政府的不支持C. 保守党的反对D. 国际社会对他不支持解析: 选B. 本题考查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有关内容. 内阁对议会负责, 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 并逐步形成这样的惯例: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 首相就要辞职. 另一方面首相可以提请君主解散下院, 重新选举, 由选民来决定内阁和议会的去留. 材料反映了议会对首相的不支持, 迫使其下台.8. 2010年卡梅伦在英国大选中获胜, 于5月11日晚就任英国新首相, 宣告工党13年执政的结束. 同时, 卡梅伦也成为自1812年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 下列关于英国大选的说法正确的是()A. 议会下院的解散是由英王决定的B.首相是多数党的领袖, 国家元首C. 内阁成员与首相是共进退的D. 首相受到议会反对只能解散议会解析: 选C. 本题关键是掌握英国政体的特点. 首相有权解散议会, 英王只有批准权力, A项不正确; 英国的国家元首是英王, 首相是政府首脑, B项不正确; 首相受到议会反对, 内阁垮台或解散议会, D项不正确; 内阁成员实行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1604年英国众议院对国王的抗辩书称: “无论就尊严或权威而论, 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和法院分庭抗礼. 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 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 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法令.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材料2: (1)凡未经议会同意, 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 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 借口国王特权, 为国王而征收, 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 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 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 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 皆属违法. ……(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 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 受到弹劾或询问. ——1689年《权利法案》请回答:(1)材料1和材料2中的议会对待王权有什么明显不同?(2)材料2的主要精神和目的是什么?(3)材料2同材料1相比, 有什么进步性或局限性?解析: 材料1反映了议会的权力来源于国王, 而材料2反映了限制国王的权力, 以法律形式确保议会的权力. 材料2与材料1相比, 是从人治到法治.答案: (1)材料1强调议会和法院已得到国王的圣裁, 同国王抗辩; 材料2则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2)主要精神是限制国王的权力; 目的是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3)材料1强调国会的法院颁布法律是经国王授权并同意的, 任何人必须遵守, 而材料2则更进一步强调法律由立法机构制定, 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手册-答案 (4)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手册-答案 (4)

课时作业(十六)1.B[解析]A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内容,但是并未引起统治者足够的重视,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统治者认为这有损“天朝上国”的颜面,故而造成“心灵上的痛”,故B项正确;增开商埠在统治者看来是“身体上的痛”,故C项错误;D项并未触动统治者的心灵,故D项错误。

2.B[解析]“在道光时代人们的眼中,领事裁判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不能体现对坚船利炮的屈服,故A项错误;从“领事裁判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可得出当时人们对于这些侵犯主权的问题比较无知,故B项正确;从“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无法得出“夜郎自大”的结论,故C项错误;“领事裁判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未涉及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的问题,故D项错误。

3.C[解析]外交礼仪之争是表现而非本质,故A项错误;鸦片走私是中英矛盾的表现,是推动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而非本质原因,故B项错误;“磕头”体现了中国外交是朝贡外交,而西方拒绝磕头是条约外交,反映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故C项正确;中英双边贸易的分歧是表现,故D项错误。

4.D[解析] A项与“中国人……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不符,故A项错误;由“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可知,中国政府无法管理所有的被告人,故B项错误;“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无须同中国会审,无视中国主权,故C项错误;“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体现了治外法权,治外法权从鸦片战争后一直在强化,故D项正确。

5.C[解析]近代我国是在列强的侵略下被迫融入世界市场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双方的互惠,并未说明中国外交处于屈辱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中要求实行双方互惠以及在我国取消协定关税,说明我国已经具备近代主权国家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国家的联合,故D项错误。

6.B[解析]被迫融入国际外交体系不能反映材料中朝贡关系仍有部分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清朝既有近代的外交,也保留朝贡外交,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意识,故C项错误;材料中近代新式外交不能反映固守“中体西用”思想,故D项错误。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6单元 测评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6单元 测评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

单元小卷(六)1.D[解析]材料内容体现了鸦片进口时缴纳的规银实际是贿赂当地及海关官员,因而材料未体现鸦片走私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故A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虎门销烟后很长时间之内鸦片走私依然存在,并未禁绝,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清政府对西方侵略的认识,故C项错误;材料中鸦片进口向当地及海关官员缴纳规银,说明政治腐败,同时也表明官员为满足个人私利置民族利益于不顾,放任鸦片进口,使中华民族潜伏着民族危机,故D项正确。

2.C[解析]最惠国待遇指一国在通商、航海、捐税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的待遇不低于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即最惠国)的优惠待遇,故A项错误;司法豁免权指一国派出的外交代表或有特殊身份的外交人员和组织,免受所驻国司法管辖的一种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陪审官则由外国领事担任”,可知是领事裁判权,这一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外国攫取的领事裁判权问题,与关税无关,故D项错误。

3.B[解析]“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不属于列强干涉别国内政的表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从“乾隆时代(1793年)”到“同治时代(1873年)”漫长的过程中才有了近代外交的形式,故B项正确;“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已经不能体现“天朝上国”意识,故C项错误;“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这种情况不属于维护国家主权,故D项错误。

4.C[解析]清政府历来对汉民族和其他民族有较强的防范之心,故A项错误;1864年洋务运动刚刚开始,故B项错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政府不得不更多地依靠汉族地主的力量,故C项正确;地方督抚中满汉官员数量的变化不能够反映中央政府权威的丧失,故D项错误。

5.C[解析]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但自然经济在近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A选项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晚清中国出口情况而非洋商对中国贸易的垄断,故B项错误;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19世纪中后期农副产品出口量不断增长,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农业发展而非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

《精品》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第六部分选修一课后作业

《精品》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第六部分选修一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2019·大庆实验中学月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北南奔者,并谓之侨人。

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

”中国中古时代是一个家族时代,呈现出鲜明的家族政治、家族经济与家族文化的特征。

东晋南朝时代,侨州郡县普遍设置乃至成为一种制度。

侨流人口的迁徙与定居新地,基本上保持着乡族集团的形式,这就使得安辑侨流采取设立郡县的方法比较简便可行。

而就乡族集团置州郡县,也有利于保证这一集团内部组织的稳定性,符合大族及侨流人民的利益。

东晋南朝失去了重要的地理上的正统依据。

夫所谓祖宗疆土,尺寸不敢与人,既偏安一隅,又讳言削弱,则侨置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好办法;东晋南朝例不侨置十六国北朝新立的州郡县,借以表明对其政权的否定。

东晋以来,豫,并、兖诸州及江淮间流入南渡江,侨寓在这一带,因置侨州郡县,皖南傍江经济文化因之迅速发展。

但侨州郡县对行政、治安、征税等政府管理极为不便。

在地方行政与户籍制度上,“侨置制度尤为紊乱之源”。

——摘编自《东晋南朝侨州郡县对当时政区之影响述论》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晋南朝设侨州郡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侨置郡县的影响。

答案(1)原因:北方战乱,大量北民南迁;受地域乡里观念的影响;统治者维护正统借以表明对北方政权的否定;安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

(2)影响:安置了移民,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利于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及北方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促进南方的开发,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维护并发展了士族势力;加大政府管理难度,造成地方行政制度紊乱。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内容可知,当时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需安置流民,同时为征收赋税和加强对地方管理,安抚南移流民民心,需要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重新设置。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人口南下,促进了南方的开发,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材料中“也有利于保证这一集团内部组织的稳定性,符合大族及侨流人民的利益”“但侨州郡县对行政、治安、征税等政府管理极为不便”等概括。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手册-答案 (12)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手册-答案 (12)

课时作业(五十)1.A[解析]由“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说,如果但丁、歌德都没有了自己的国籍,都用世界语来思考和写作,他们还能对欧洲文化有他们已作出的贡献吗”可见,他主张保留各国主权,故A项正确;由“因此除了‘多国家的欧洲’之外,不可能有另一个什么‘欧洲’”可见,他反对过分一体化的欧洲,故B项错误;“因此除了‘多国家的欧洲’之外,不可能有另一个什么‘欧洲’”,这里强调在西欧一体化的过程中,不能完全丧失国家主权,而不仅仅是在文化领域,故C项错误;材料“总统戴高乐说,如果但丁、歌德都没有了自己的国籍,都用世界语来思考和写作,他们还能对欧洲文化有他们已作出的贡献吗?因此除了‘多国家的欧洲’之外,不可能有另一个什么‘欧洲’”没有涉及美国,故D项错误。

2.C[解析]精英主义在西方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该派别并没有主张实行专制,故A项错误;民粹主义者反全球化,并不代表西方社会普遍反对全球化,故B项错误;因为全球化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导致民粹主义兴起,故C项正确;西方发达国家公民意识的觉醒在此之前就已经出现,故D项错误。

3.A[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屡遭挫折及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稳步增长,由此可以得出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进,故A项正确;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屡遭挫折,不代表贸易自由化机制失灵,故B项错误;世界各国经济趋同化加强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的核心是多边贸易自由化和区域贸易的发展问题,故D项错误。

4.D[解析]全球化下的区域分工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参与全球经济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不同,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大量菲律宾妇女在世界各地做佣人、保姆不能构成移民浪潮,故B项错误;材料中20世纪晚期大量菲律宾妇女在世界各地做佣人、保姆,体现了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非科技资本的流动,故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5.D[解析]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因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依然在建立过程中,故A项错误;发达国家1995年时经济实力依然比较强大,故B项错误;世贸组织协定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体现了国际关系民主化,但不能以此认定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故C项错误;世贸组织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说明1995年时国际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故D项正确。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手册-答案 (10)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手册-答案 (10)

课时作业(四十三)1.A[解析] 1917年3月即俄历二月爆发的革命即二月革命,它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A项正确;“四月提纲”任务是使政权转移到无产阶级手中,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实现的,故B项错误;七月流血事件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政权转移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故C项错误;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D 项错误。

2.B[解析]材料“1917年10月,党中央决定举行起义推翻临时政府”是说俄国的十月革命,这是一次无产阶级革命,故A项错误;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临时政府镇压革命,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决定举行起义推翻临时政府,故B项正确;确立社会主义革命方针是在“四月提纲”中,故C项错误;满足了国民的和平要求的是《和平法令》,故D项错误。

3.B[解析]结合所学,工业国有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与表格内容无关,故A项错误;由材料“1913年”“1926年”的时间信息和表格内容可知,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较之封建专制时期工人平均工作时长缩短,故B项正确;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建设取得较大成就,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国民经济比例逐步失调,故D项错误。

4.C[解析]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颁布《土地法令》,实际上是完成民主革命反封建的任务,标志着十月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1917年,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这一举措是苏维埃政权所为,故B项错误;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颁布《土地法令》,实际上是完成民主革命反封建的任务,有利于俄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1917年,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并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度,故D项错误。

5.B[解析]由材料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完全是出于战时的需要,早在战前列宁就有这种想法,故A项错误;由材料“列宁宣布……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算和监督的强有力的手段”可知,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无产阶级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故B项正确;向资本主义暂时退却的过渡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认识,材料中“列宁宣布”是在1917年,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是在1918年,故D项错误。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6单元 单元整合 六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6单元 单元整合 六 Word版含答案

单元整合六一、两次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失败后,以林则徐、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抛弃“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萌发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但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不是很大。

2.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失败以后,清政府中的洋务派为了解决当时所面临的内忧外患的问题,维护清朝的统治,掀起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中国的近代化开始起步。

机器生产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使中国的工业开始向近代化迈进;三支新式海军的创办,使中国的军事开始向近代化迈进;新式学堂的创办,使中国的教育开始向近代化迈进;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产生和发展;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出现。

二、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1.“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1)定义:明清时期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它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和外国人到中国来贸易。

(2)表现:清朝只允许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

(3)原因:明初东南沿海倭患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势力;担心外来势力对清王朝的干扰。

(4)影响①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②消极影响:割断了中西方正常的贸易往来,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晚清中国被迫开放(1)史实:自鸦片战争后至清王朝被推翻,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几十处。

(2)原因: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御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的腐败妥协。

(3)影响:通商口岸成为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社会习俗变迁较早的地区之一;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三、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1.近代中国的自然经济是在西方列强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逐渐解体的。

2020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2020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十八课罗斯福新政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山东学业水平测试)罗斯福在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时说:“我向你们保证,我誓为美国人民实现‘新政’。

”新政“新”在( C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B.奉行自由放任政策C.国家全面干预经济D.普遍推行工业国有化[解析]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就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故C项正确。

2.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其中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 )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工业生产C.调节农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解析]罗斯福临危受命,面对的首先是由于股票市场崩溃而陷入混乱的金融体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因此,整顿财政金融对于恢复工农业生产等有着重大意义。

3.(2018·江南十校高一调研)有学者这样介绍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一部法律:“指导劳资双方订立本行业的‘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各工业部门制定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市场分配、工人工资标准及工时数等,由雇主、工人和消费者共同监督生产。

如果发现企业有违规行为,总统有权吊销其执照。

”这部法律是( C ) A.《社会保险法》B.《联邦紧急救济法》C.《全国工业复兴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法律是《全国工业复兴法》,故C项正确。

4.(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法案在国会讨论时,反对者声称,如果它得到通过,子女就将不再赡养父母,工人也会辞工不干。

有人甚至认为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的著作中抄来的。

下列与之直接相关的新政措施是( D )A.整顿财政金融B.加强工业计划指导C.成立农业调整署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析]罗斯福新政期间,联邦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如: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等,这和材料所描述的基本一致,故D项正确。

【人民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时作业18(含答案)

【人民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时作业18(含答案)

课时作业(十八)一、选择题1.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晚,彼得格勒市杜马召集联席会议,许多人在发言中提出“现政府完全无能,应当下台,让位给联合内阁”。

一些工人运动领导人则在市消费者协会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

上述情况说明当时俄国( ) A.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C.临时政府丧失群众基础D.社会主义革命迫在眉睫答案:A 解析:“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晚,彼得格勒市杜马召集联席会议”是在二月革命期间,资产阶级对沙皇统治不满;“一些工人运动领导人则在市消费者协会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表明二月革命期间工人阶级对沙皇统治的不满,这些说明当时的沙皇统治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故A项正确;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在二月革命后形成的,故B项错误;临时政府是在二月革命后建立的,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革命迫在眉睫是在十月革命前夕,故D项错误。

2.“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了二月革命后(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B.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了人民的不满答案:B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二月革命后人民的愿望是要求和平与面包,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人民的不满,故选B项。

结合史实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完成了人民要求反对专制的愿望,A项错误;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际权力,C项错误;D项没有全面阐述人民反抗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原因,D项错误。

3.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

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

山西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十八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答案解析)

山西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十八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答案解析)

山西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十八单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非选择题1.(2019广东百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之初,中国政府宣布了中立的立场。

但此后协约国在争取盟邦的斗争中,曾敦促中国参战,日本却竭力阻扰。

日本阻扰的原因是,惧怕中国在战后的和会上,以战胜国资格收回山东的权利。

1919年4月30日,威尔逊(美)、劳合·乔治(英)和克里孟梭(法)举行“三巨头”会议,最后一次讨论山东问题,日本代表被邀出席,中国代表团被摒除在外。

会议决定把日本继承在山东的权益的要求写入对德和约。

——摘编自董继民、董俊霞《论一战外交与中国》材料二1943年3月,罗斯福会见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时坚持“在解决世界问题时,需要把中国和其他世界强国联合在一起”。

尽管英国当局持否定观点,但还是和美国一道同国民政府签署了新条约,正式废除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美、英、苏三国均表示保证中国作为将建立的新联合国组织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美]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国际地位的不同。

(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地位不同的原因。

(11分)答案(1)不同: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到战败国的待遇;二战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

(2)原因:一战时,中国参战时间较晚,对一战的进程和结果影响有限;受日本压力的影响。

二战时,中国战场是开辟最早的反法西斯战场;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虽然迫于美国的压力,英法不得不同意以“十四点”为和谈的基础。

但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几乎每条都被违背,被歪曲,或被忽视。

他们排斥了俄国,愚弄了美国,苛刻地惩罚了德国,构建了一个异常拙劣的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从精神到内容都是老牌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延续,即使与一个世纪以前拿破仑战争后的对法和约相比,和当时列强构建的维也纳体系相比,克里孟梭一流的欧洲政治家也显得确实是太退化和堕落了。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手册-答案 (2)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手册-答案 (2)

课时作业(十九)1.B[解析]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故A项错误;据材料“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中国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故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民众意识觉醒,未涉及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民众意识觉醒,没有反映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故D项错误。

2.D[解析]据材料“山东的已成事件……我国舰队……占领大连湾”可知,俄德两国未争夺中国山东,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俄德两国侵占中国权益,未涉及这两国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围绕俄德两国侵占中国权益,未体现出清政府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故C项错误;据材料“根据彼得戈夫会谈的精神……德国刚刚占领胶州湾……我国舰队……占领大连湾”可知,俄德两国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存在利益勾结,故D项正确。

3.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漫画体现了清政府的狂妄自大,讽刺清政府不自量力,故A 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与该漫画无关,故B项错误;漫画主要反映清政府的自大,未体现出反对俄国参与八国联军,故C项错误;根据“义和团”“洋兵和轰鸣的大炮”等信息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故D项错误。

4.D[解析]清政府对义和团由扶持到绞杀是因为1900年八国联军进逼北京,故A项错误;美国没有对各国进行军事威慑,故B 项错误;列强希望清政府继续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而不是希望清政府改革,故C项错误;因为列强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故而当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及其补充条款之后其他各国侵略中国的趋势有所缓和,故D项正确。

5.D[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没有割占中国领土,没有破坏中国领土主权,故A项错误;迫使清政府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是甲午中日战争,与材料的内容反映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故B项错误;将战火从广东扩大到华北地区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材料的内容反映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故C项错误;美国传教士杀害中国无辜农民主要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之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了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故D项正确。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六部分 选修四 课后作业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六部分  选修四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2019·河北衡水中学摸底)[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自从被先秦儒家奉为“克己复礼”的先驱,周公的形象在古代思想史上一直享有极高地位,备受古代君子的推崇。

西汉虽然已经逐步确立大一统政治,但对周公“辅幼归政”的故事仍然保持着宽容和好感,汉武帝授意霍光秉政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正因为对“周公辅成王”这一历史形象怀有充分信任,西汉末年,王莽依托周公、居摄行权的举动在当时不但没有遭到强烈的反对,反而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

然而,历史并没有机械地重演。

东汉建立以后,王莽作为汉祀中绝的罪魁祸首自然成为东汉朝廷着力批判的对象。

为了恢复汉朝的正统地位、巩固君臣之间的尊卑伦理,东汉政权重新塑造世人对“周公辅成王”这一历史形象的认知。

于是乎,周公便完全退居到臣子的位置上,他那些“践祚当国”“摄行天子事”的壮举也不再被人们轻易提起,在东汉人眼里,他完全成了一位本分忠臣的代表、温柔敦厚的化身。

而这样一个全新的周公形象,也成为东汉政教文化的历史缩影。

——摘编自宋艳萍《汉代画像与汉代社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公备受古代君子推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汉时期周公形象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1)原因:儒家的推崇;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基础;辅弼幼主,重用贤人,是千古忠臣的楷模。

(2)变化:从摄政当国的风云人物转型为始终克己复礼的本分忠臣。

原因:王莽篡汉冲击了周公形象;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东汉政权对周公形象进行再塑。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自从被先秦儒家奉为‘克己复礼’的先驱,周公的形象在古代思想史上一直享有极高地位,备受古代君子的推崇”“‘辅幼归政’的故事仍然保持着宽容和好感”等信息概括得出原因。

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周公制作礼乐,为历代所沿用,也是其被推崇的原因之一。

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周公‘辅幼归政’的故事仍然保持着宽容和好感”“周公便完全退居到臣子的位置上,他那些‘践祚当国’‘摄行天子事’的壮举也不再被人们轻易提起”可概括出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十八第18讲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
时间/20分钟
一、选择题
1.1845年,姚莹撰写了《康纪行》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英国资产阶级议会和政策概况,对“西事”表现出极大的关心。

这说明当时的知识分子在学习西方上()
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
B.由器物层次转向了制度层次
C.效法英法等国实行议会政治
D.重在了解世界各国基本情况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在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以便稽览”。

这表明魏源()
A.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
B.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
C.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D.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
3.鸦片战争后,国人对“英夷”最关切的方面是其“女主”的习俗。

《英吉利记》中说其国“婚丧嫁听女自择,女主赀财,夫无妻媵,在国王以下莫不重女而轻男”。

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中国()
A.价值观明显不同于英国
B.丧失了对自身文化的自信
C.研究英国代议制成为显学
D.崇尚西方国家的男女平等
4.[2018·河北唐山三模]晚清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办公大楼“White House”、国务书记“The Secretary of State”分别被官方汉译为“白宫”“国务卿”,并一直沿用下来。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晚清时期中国不断融入世界
B.君臣观念下的文化融合
C.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D.各国交流中的文化冲突
5.王国维在谈到清代学术时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之学新。

”从“乾嘉之学”到“道咸之学”的变化体现了
()
A.统治危机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明末清初反封建思想产生
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逐渐丧失
D.康梁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6.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内容侧重于“西文”“西艺”。

这说明洋务教育的特点是()
A.重视西方科技
B.强调制度革新
C.提倡思想解放
D.宣扬全盘西化
7.[2018·山东青岛模拟]有学者认为,“中体西用”思想起了强化民族整合性的作用。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
B.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为主
C.强调经世致用,批判崇洋虚无
D.突出中学地位,否定西学价值
二、非选择题
8.[2018·山东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熹、王阳明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作“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

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

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儒家知识分子群体开始从传统经世的旗帜下走向分化,其派别主要有:试图把经学大义运用到实际政治中去的“通经致用”派;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以科学技术为武器实现富国强兵的“科学技术”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倡导派遣留学生、译西书、设学堂、兴军工、办实业、练军队,以维护伦纪圣道的“中体西用”派;推行君主立宪,并以此为工具进行变法的“维新变法”派。

这一分化,使得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各种思想斗争此起彼伏,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与脉络。

——摘编自郭歌《中国近代经世致用
思想及其历史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