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迪德资料整理

合集下载

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

上海虹桥SO H O S OH O 中国成功摘牌上海土地交易市场公开挂牌出让的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旁“临空15号地块”,并命名为虹桥S O HO ,该地块位于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占地86,146.1平方米,规划地上建筑面积215,410平方米,预计建成后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上海虹桥S OHO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

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 A 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

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 )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

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建筑女魔头--扎哈·哈迪德设计历程2004年3月21日,位于洛杉矶的海耶基金会宣布了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立兹克奖的得主,出生于巴格达的英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获此殊荣。

此次蟾宫折桂让她创下了两个之最:该奖项创立25年以来的第一位获得大奖的女性,而且还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设计手法她是经营空间景观的高手,结合机能与空间逻辑,创造出令人激赏的建筑,她的建筑提醒人注意原野如何越过山丘,洞穴如何开展,河流如何蜿蜒,山峰如何指引方向。

盘旋手法,盘绕元素一再出现在哎扎哈的作品中。

以“打破建筑传统”为目标的哈迪德,一直在实践着让“建筑更加建筑”的思想,于是才会有超出现实思维模式的、突破式的新颖作品。

她所设计的注明日期的最优秀最著名的工程是:(1)德国的维特拉(Vitra)消防站(2)位于莱茵河畔威尔城(Weil am Rhein)的州园艺展览馆(1993/1999 ),(3)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 1999 )(4)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 2001 )(5)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2002 )(6)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2003)(7)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8)广州歌剧院代表作品设计手法流线型无重力虚实结合轻重相结开放与封闭无光泽与透明固定与流动作品赏析德国的维特拉(Vitra)消防站年代:1993年现已停用整座建筑仿佛是一只纸折的飞镖,充满了倾斜的几何线条,自由的节奏令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墙面倾斜、屋顶跳动着晃动的曲线,或规则,或扭曲,而细部则呈现女性的柔美感。

哈扎 哈迪德 一个传奇的建筑师

哈扎 哈迪德 一个传奇的建筑师

流动的艺术中心
这座建筑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对城市动感独特的理解:建筑侧面的窗 户呈不规则状,犹如微风中舞动的百叶窗,动感十足;而翘起的屋顶 一角,则让人联想到即将被翻开的书角。整座建筑看上去鲜活灵动, 生命力十足。室外的曲线型街道将人们自然地引领到建筑内部,加强 了艺术中心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让它和室内外景观的视觉联系更加紧 密起来。
所在地:英国伦敦
丹麦园林博物馆
巴塞罗那螺旋石塔
德国IBA集合住宅
这个设计从一开始就面临两个冲突:一个 是IBA的方针一一填补和修复。另一个是现 代开放的布局与规则紧密的建筑形式。IBA 的指导方针是平均5层的发展。但是在复杂 的地区,充满了各个时期的建筑,建筑的 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的。所以哈迪德认为平 衡5层的方法是设计一个3层的长条型的建 筑和终止于它的8层塔楼。 底层的空间是标准化的商业空间,商业 空间的屋顶平台是儿童玩耍的场地。雕塑 般的塔楼在一侧的角落,从平面上看,每 层都是由三个楔形的部分组成的。

哈迪德是建筑界的一个传奇。有人说她 是疯子,有人说她是异端人物,当然还 有人说她是特立独行的建筑大师。无论 如何,哈迪德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优秀 的“解构主义大师”。

哈迪德曾带领她的团队获得了世界多个 最顶尖的建筑设计竞赛殊荣:意大利米 兰一幢外形扭曲的写字楼,西班牙巴塞 罗那的大学和会议大楼建筑,中国广州 的歌剧院,德国斯特拉斯堡电车站,丹 麦哥本哈根艺术博物馆,美国辛辛那提 艺术博物馆,伦敦2012年奥运会水上运 动中心,土耳其港市伊斯坦布尔和新加 坡的城市建设主持权……

阿联酋迪拜“舞动的双塔”
广州歌剧院
其外形如“圆润双砾”,就 像置于平缓山丘上的两块 砾石,在珠江边显得十分 特别。由于采用钢-钢砼混 合结构,预计用钢量将超 过12000吨

扎哈.哈迪德的作品与思想

扎哈.哈迪德的作品与思想

扎哈.哈迪德的作品与思想扎哈.哈迪德在20世纪70年代求学期间,开始对20年代的苏联前卫艺术感兴趣,包括***维奇的至上主义和康定斯基的构成主义。

她说:过去我认定有无重力的物体存在,而现在我确信建筑就是无重力的,是可以漂浮的。

她在1979年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大量参与国际竞赛,在她设计中出现锐角三角形和长弧曲线,那些炸裂开的碎片在城市的上空横飞,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倒性的视觉冲击力。

学数学出身的哈迪德认为,建筑设计就像科学实验一样,你必须抛弃现有的语言,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试验再试验,所有现有的语言都有他的局限性。

解构主义早在1967年前后就被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来了,但是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成,却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事情。

从字义上看,解构主义是指对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的否定和批判(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解构主义的最大特色是: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的,没有次序,没有固定形态,流动的,自然表现的,没有正确与否的二元对抗标准,随心所欲的,多元的,非统一化的,破碎的,零乱的。

哈迪德的建筑是继承前苏联至上主义的传统来进一步阐释解构主义。

至上主义(终极,绝对的意思)画面是由简单的几何形体作各种组合,色调平整单一,却传达了一种动力感和空间感。

***维奇试图通过这种抽象的语言来表达超越可视世界的感觉,表达艺术的绝对性,通过各种基本要素的构成并遵循其自身的普遍规律,去创造“纯粹的艺术”,从而象征新时代的秩序与和谐。

哈迪德是现代主义的信仰者。

现代主义有三种模式:1.信仰新的结构主义。

2.信仰新的视点。

3.重新诠释现代主义的现实性,将新的认知转化为现存造型的重组。

哈迪德是玩弄形式的大师,她的形式技巧通常被定义为“动态构成”,就是用不动的画面表现运动的效果。

它们包含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在静止的艺术作品中运动感的产生有许多种途径,例如改变形状的比例或透视的角度,使画面变形或者倾斜,还有重叠,频闪等手段哈迪德的设计手法:1. 契形物的运用2. 倾斜于变形3. 形式组合。

世界著名建筑师之扎哈哈迪德

世界著名建筑师之扎哈哈迪德
时间:1999~2003 地址:美国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1999~2003 地址:美国
扎哈——最肆无忌惮的阿拉伯女人,象狂 飙一样席卷了建筑界,被人们称做女巫。并 未发明新的构造或技术,却以新的诠释方法 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以拆解题材和物件的方 式,找出现代主义的根,塑造了全新的景观, 任由观者遨游。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1999~2003 地址:美国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1999~2003 地址:美国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1999~2003 地址:美国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1999~2003 地址:美国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 心
时间:1999~2003
地址:美国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5扎哈·哈迪德 ——消防站
6西扎 ——生产大厅
爆裂与漂流
维特拉消防站
时间:1991~1993 地址:德国
维特拉消防站
时间:1991~1993 地址:德国
一层平面
二层平 面
动感与速度并存
维特拉消防站
时间:1991~1993 地址:德国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1999~2003 地址:美国
1999~2002伯金斯滑雪台奥地利
1999~2003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美国
2002~2004宝马工厂德国
竞赛方案
1982~1983 香港之峰俱乐部中国
卡迪夫贝歌剧院英国 罗
马当代艺术中心
广州歌剧院中国
2003
SOHO现代城中国
香港之峰俱乐部
时间:1982~1983 地址:中国
香港之峰俱乐部
时间:1982~1983 地址:中国
3重新诠释现代主义的现实性。

扎哈 哈迪德 作品简介

扎哈 哈迪德 作品简介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无时无刻不在享受设计。
谢谢欣赏
“好的建筑应当是有流动性的,对我来说这就是我的舞蹈时刻。”
东京奥运会主场馆设计
面积达29万平方米
199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获得者、日本建筑师槙文彦 召集伊东丰雄、隈研吾、藤 本壮介、山本理显等日本著 名建筑师,反对扎哈· 哈迪德 设计的2020年奥运会主会 场—东京日本国家体育馆项 目:它的规模太大了,与环 境极不协调。
扎哈的现代主义
1.信仰新视点 2.信仰新的结构方式 3.重新诠释现代主义的现实性
扎哈的主要作品
罗森塔尔当代艺术中心
座落地点:辛辛那提,俄亥俄州,美国 完工时间:2003 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博物馆是哈迪德在美 国完成的第一个完整建筑作品,其拐角位置看 起来就像是一辆开动中的火车头。整个建筑的 外围是由黑白搭配的混凝土层堆夹杂着条状玻 璃墙,在狭窄末端互锁的外层向前伸展形成一 个多角的表面,这种建筑构建让人感受到艺术 的创造性张力,这是一幕足以创造新秩序的暴 烈奇景。 罗 森 塔 尔 当 代 艺 术 中 心
对于扎哈的东京奥运会主馆是否协调我们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意见。
这件事也间接的说明了建 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有 时很重要。
曼切斯特美术馆的音乐厅
维尔纽斯古根.........................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设计" 扎哈
----
维特拉消防站
德国,莱茵河畔威尔城 1991-1993年
哈迪德通过对一片完全工业 化的场地进行研究来开始她的设 计。她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设置 这项委托任务的各个元素以免它 消失在一片巨大的厂房当中。她 同时也用这些元素来构建整个场 地,使这座建筑沿着主要赞美的 一面既有特征又富有韵律。

建筑女王——扎哈·哈迪德

建筑女王——扎哈·哈迪德

建筑⼥王——扎哈·哈迪德扎哈·哈迪德扎哈·哈迪德被⼈们称为「建筑⼥王」,⽣于 1950 年的伊拉克巴格达,她的⽗亲是⼀名伊拉克⾼级外交官并担任国家民主党副总统。

成功的家庭给哈迪德提供了⼀流的教育,并允许她周游世界。

⼉时的特殊经历,对扎哈⽇后的职业⽣涯产⽣深远的影响。

2004年,她成为第⼀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性。

童年的哈迪德作为建筑界少有的⼥设计师,哈迪德的设计⼀向以⼤胆的造型出名,她的作品看似平凡,却⼤胆运⽤空间和⼏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

年轻的哈迪德伦敦⼯作室旧照哈迪德毕业于黎巴嫩贝鲁特的美国⼤学,获得数学学⼠学位。

1972 年,她前往伦敦的建筑协会学习,在那⾥,她遇到了建筑师伊利亚·曾盖利斯( Elia Zenghelis )和雷姆·库哈斯( Rem Koolhaas ),他们成为了很好的事业伙伴。

哈迪德于1979 年在伦敦成⽴了⾃⼰的公司。

⾹港⼭顶1983 年,哈迪德凭借在⾹港⽂娱中⼼「⼭顶」的⽐赛中获胜⽽获得国际认可。

这个「⽔平摩天楼」沿着⼭坡动态的对⾓线移动,确⽴了她的美学:受卡济⽶尔·马列维奇( Kazimir Malevich )和⾄上主义者的启发,她⼤胆的⼏何设计具有碎⽚感、不稳定性和运动感。

这种⽀离破碎的风格让她与被称为「解构主义」的建筑师们归为⼀类。

作品欣赏北京⼤兴机场⼤兴机场⼤兴机场评选为“世界新七⼤奇迹之⾸”的北京⼤兴机场,酷似橘红⾊的“凤凰展翅”:五指廊端头,分别是以中国传统⽂化园林⽽设计,包括丝园、茶园、⽵园、瓷园和中国园,形成五座“空中花园”。

北京⼤兴机场的设计,由法国ADP Ingenierie建筑事务所与扎哈·哈迪德⼯作室联⼿完成。

⼤兴机场⼤兴国际机场担负着京津翼交通枢纽的重任,京霸⾼铁从机场西⽅穿过,地铁s6线,城际轨道相继经过机场,势必会产⽣超强的震动和风压。

因此北京⼤兴国际机场采⽤了国内⾸创的层间隔震技术,时的机场可以抗住⼋级地震。

扎哈 作品简介

扎哈 作品简介

建筑 作品
建筑 作品
潘石屹
虹桥 SOHO
新宠儿
望京 SOHO
北京新地标
银河SOHO
银河SOHO拥有总建筑面积330,000多平方米,包含 166,000平方米的写字楼及86,000平方米的商业区域, 全新的工作休闲空间使项目与周边枢纽的联通趋于 完美化。贯穿建筑群南北的中央大道及地下商城向 北面与朝阳门SOHO(一期与二期)及地铁站出入 口相连,同时向东通过横跨东二环的天桥与外交部 大楼毗邻。
解构主义大师
伊拉克裔
天才女设计师
扎哈· 哈迪德
Zaha Hadid
个人资料
姓名:扎哈· 哈迪德 Zaha Hadid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50 国籍:英国 专业:建筑设计 毕业时间:1977
毕业院校:伦敦AA建筑学院
解构主义大师
3月21日,位于洛杉矶的海耶基金会宣布了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 立兹克奖今年的得主,出生于巴格达的英籍女建筑师扎哈· 哈迪德获此殊荣。 此次蟾宫折桂让她创下了两个之最:该奖项创立25年以来的第一位获得 大奖的女性,而且还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53岁的哈迪德是个工作狂,至今单身一人。她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 1972年进入英国伦敦的建筑学会学习。毕业后在伦敦创办自己的事务 所。 哈迪德的设计一向以大胆的造型出名,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 这一光环主要源于她独特的创作方式。她的作品看似平凡,却大胆运用空 间和几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
扎哈-哈迪雷 Zaha Hadid 设计师简介 作品简述
北京林业大学 艺术设计 09级 许可轩 0902583627
该项目将成为北京城市中心 的地标性建筑,会给北京的 天际线带来巨大的冲击力。 项目计划于2009年年底破土 动工,并于2012年落成 其设计费用就高达近400 万 英镑(约合4400万元人民币)

人物—扎哈·哈迪德

人物—扎哈·哈迪德

建筑界的“女魔头”——扎哈〃哈迪德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富裕、开明的家庭。

她的父母相信教育能使人独立,在女儿身上投入了比男孩还要多的期待。

从小,母亲的品位就深深影响了哈迪德。

从小哈迪德就看着母亲在家里来“乾坤大移位”―――因为母亲又买了标新立异的新家具。

18岁,哈迪德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攻读数学系。

22岁时,全家为了她的学业移居伦敦,她开始在著名的建筑学府―――伦敦建筑联盟攻读研究生。

当时,她的导师是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

那会儿,哈迪德的火爆脾气就很有名了,但那正是导师和同学喜欢她的原因,也是她作品中爆发力的源泉。

哈迪德是建筑界的一个传奇。

有人说她是疯子,有人说她是异端人物,当然还有人说她是特立独行的建筑大师。

无论如何,哈迪德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解构主义大师”。

哈迪德曾带领她的团队获得了世界多个最顶尖的建筑设计竞赛殊荣:意大利米兰一幢外形扭曲的写字楼,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大学和会议大楼建筑,中国广州的歌剧院,德国斯特拉斯堡电车站,丹麦哥本哈根艺术博物馆,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伦敦2012年奥运会水上运动中心,土耳其港市伊斯坦布尔和新加坡的城市建设主持权……2004年,哈迪德获得了“建筑界的奥斯卡奖”普立兹克建筑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这个世界最高荣誉建筑奖项的女性。

普立兹克奖评委之一、美国建筑资深评论家艾达〃路易丝〃赫克斯特布尔称:“哈迪德改变了人们对空间的看法和感受。

”空间在哈迪德手中就像橡胶泥一样,任由她改变形状:地板落差极大,墙壁倾斜,天花高吊,内外不分……哈迪德的成名之路充满了荆棘。

在她成名前,哈迪德被认为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建筑师,确切来讲是一名“艺术家”或一位“学者”,而不是一位真正会动手建设的建筑师。

实际上,以前有很多人不能接受哈迪德怪异的设计方案。

在建筑业内常会听到一些反对哈迪德的声音,一部分是因为其他建筑师对她的嫉妒,一部分是因为哈迪德所设计的那些不入主流的建筑。

扎哈哈迪德伊拉克著名设计师银河soh

扎哈哈迪德伊拉克著名设计师银河soh

建筑外观采用了流线型的曲 线,如同银河般流动,给人
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室内设计同样独特,运用了大 量的自然光和绿色植物,营造
出舒适、自然的氛围。
建筑结构与功能
银河SOHO的建筑结构采用了先进的 钢结构体系和玻璃幕墙,既保证了建 筑的稳固性,又实现了良好的采光和 通风效果。
该建筑的功能包括办公、商业和公共 空间。办公区提供给企业和创业公司 使用,商业区则吸引了各类品牌和零 售商进驻。公共空间则为市民提供了 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引领未来建筑设计潮流
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将继续影响未来建筑 设计的发展趋势,引领建筑设计行业的创新 潮流。
05
扎哈哈迪德的其他著名作品
其他代表作品介绍
广州大剧院
01
位于中国广州,是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早期作品之一,以
其独特的外观和内部设计而闻名。
南京青奥中心
02
位于中国南京,是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又一力作,以其流
银河SOHO项目是扎哈哈迪德在中国设计的标 志性建筑,位于北京市中心,旨在打造一个集 办公、商业和公共空间于一体的综合体。
该项目的建设背景是北京城市更新和改造的需 求,同时也是中国建筑业快速发展的体现。
设计特点
扎哈哈迪德以其流动的曲线和 独特的空间设计而闻名,银河 SOHO项目充分体现了她的设
计理念。
03
扎哈哈迪德与银河SOHO的
关联
设计风格与特色
流动空间
扎哈哈迪德的设计风格以流动空 间为特点,通过曲线和不规则形 状打破传统建筑的限制,创造出 动态和富有张力的空间感。
自然与建筑的融合
扎哈哈迪德注重将自然元素融入 建筑设计中,通过使用自然光线、 植被和景观等元素,使建筑与自 然环境相互融合,营造出和谐共 生的氛围。

zaha hadid扎哈 哈迪德

zaha hadid扎哈  哈迪德

扎哈的建筑轨迹----architecture course of zaha


扎哈于1983年入选香港The Peak Club的设计竞标方案, 获得广泛赞誉。此后,她在柏林Kufurstendamm大街(1986 年)、杜塞尔多夫的艺术和媒体中心(1989年)和卡迪夫湾 歌剧院(Cardiff Bay Opera House)(1994年)的竞图中均 获得一等奖。 她在从事理论和学术研究的同时,于1979年自己开业,为 伦敦伊顿广场(Eaton Place)设计了一幢公寓。该作品于 1982年获建筑设计金牌奖。其他项目还包括为伦敦Bitar设计 家具和室内装饰(1985年),在日本设计了几幢大厦,如东 京的两个项目(1998)和大阪的Folly(1990年)。1990年, 扎哈还为格洛宁(Gronningen)的视频艺术展设计展馆, 1992年在纽约古金汉博物馆设计了“伟大的乌托邦”展览。 1988年到1989年,扎哈受托设计莱茵河畔维尔城的维特拉消 防站,建成后为汉堡、波尔多和科隆的港口服务。
扎哈的展览集合:蓝图亭 蜿蜒的走廊 Meshworks Wishmachineworld invention 纸的艺术 ICA展览 Address The Century 珠宝展览 威尼斯Biennale
扎哈主要作品分析----analysis of zaha’s opus

维特拉消防站(德国,1993)
德国莱茵河畔卢冯亭----Landesgartenschau (LF One), Weil am Rhein, Germania ,1999
伯金斯滑雪台----BERGISEL SKI JUMP [INNSBRUCK, AUSTRIA] 1999 -2002
宝马公司工厂----BMW CENTRAL BUILDING

世界着名建筑师之扎哈哈迪德

世界着名建筑师之扎哈哈迪德

02
空间布局
建筑内部空间布局独特,通过中庭、天桥、扶梯等连接不同楼层和区域
,营造出开放、通透的空间感受。
03
商业设施
银河SOHO集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为市民提供了便捷、多
样化的消费体验。
望京SOHO
建筑设计
望京SOHO是扎哈哈迪德在北京的代表作之一,他以“山水 城市”为设计理念,将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打造出具 有独特美感和文化内涵的建筑。
可持续材料
生命周期思考
扎哈哈迪德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建 筑的生命周期,从设计、施工到运营 、拆除等各个阶段都力求实现环保和 可持续性。
他积极采用可持续建筑材料,如再生 材料、低环境影响材料等,减少建筑 对环境的负担。
追求创新,打破传统束缚
突破传统观念
他勇于突破传统建筑观念的束缚,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手法,为 现代建筑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材料运用
建筑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和铝板材料,营造出轻盈、透明 的视觉效果,同时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和谐共生的关系。
空间布局
望京SOHO内部空间布局灵活多变,通过中庭、连廊等连接 不同楼层和区域,为办公人员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办公环 境。
04
扎哈哈迪德与其他建筑师的比较
与贝聿铭的比较
01
02
03
设计风格
扎哈哈迪德以大胆、未来 主义的设计著称,而贝聿 铭则更注重将现代主义与 传统文化相结合。
1950年出生于巴格 达,伊拉克
1977年获得伦敦建 筑协会学院硕士学位 ,并在同年加入伦敦 的建筑事务所
1972年毕业于伦敦 建筑协会学院,获得 建筑学学士学位
职业生涯发展轨迹
01
02
03

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
中文名:弗兰克·盖里 国 籍:加拿大 出生日期:1929年2月28日 职 业:建筑师 毕业院校: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 主要成就:普里兹克建筑奖 Wolf建筑艺术奖 代表作品:沃特·迪斯尼音乐厅,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欧洲迪斯 尼娱乐中心
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
建筑物的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的曲线和斜坡则通到6层。螺旋的中部 形成一个敞开的空间,从玻璃圆层顶采光。美术馆分成两个体积,大的一个是陈 列厅,6层;小的是行政办公部分,4层。陈列大厅是一个倒立的螺旋形空间, 高约30米,大厅顶部是一个花瓣形的玻璃顶,四周是盘旋而上的层层挑台,地 面以3%的坡度缓慢上升。参观时观众先乘电梯到最上层,然后顺坡而下,参观 路线共长430米。
• 消防站 • 坐落地点:Weil am Rhein,德国 • 建筑设计:Zaha Hadid • 设计完工:1991~1993
• 整座建筑仿佛是一只纸折的飞镖,充满了倾斜的几何线条,自由的节奏令人 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墙面倾斜、屋顶跳动着晃动的曲线,或规则,或扭曲, 而细部则呈现女性的柔美感。不稳定的变化动感和结构的分解势态贯穿了建 筑的每一个角落。被夸张强调的水平线条和突出的尖角使这座消防站如“御 风蓬叶,泛彼无垠”,向上的动感使建筑物和地面有了若即若离的关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贝聿铭设计建造了玻璃金字塔,他在设计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并采用了玻璃材 料,金字塔不仅表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能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的 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了极大成功, 享誉世界。这一建筑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玻璃金字 塔 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 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而言 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

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人物简介

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人物简介

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的创新性
01
独特的建筑形态
• 善于运用曲线和流线型设计元素
• 创造出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建筑形象
02
高度的结构主义
• 对建筑结构和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 实现了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03
创新的设计手法
• 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
• 实现了建筑设计的精确与高效
扎哈·哈迪德建筑风格的特点
高度的结构主义
• 对建筑结构和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 实现了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光影与色彩的运用
• 善于运用光影和色彩设计元素
• 创造出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建筑形象
04
扎哈·哈迪德荣誉与成就
扎哈·哈迪德获得的建筑奖项
1988年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奖
(RIBA)
2004年获得弗兰克·劳
埃德·赖特奖(Frank
扎哈·哈迪德对建筑界的贡献
对年轻建筑师的启发
• 提供了创新的设计思路和手法
• 为建筑界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女性主义建筑的倡导者
• 为女性建筑师争取到了更多的机会和认可
• 为建筑界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创意
少数族裔建筑的典范
• 关注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筑需求
• 为多元化的城市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与其他建筑师进行交流和合作
• 两人在建筑设计和理论上互相启发和
• 学习和借鉴其他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
支持
手法
• 共同创作了许多建筑作品
• 为自己的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

讲解内容
·德国维特拉消防站 ·北京银河SOHO
·广州歌剧院
维特拉消防站是哈迪德的成名作,坐落于德
国莱茵河畔威尔镇,它是一种线性造型的建筑, 倾斜的墙体给人一种爆炸的紧张感,整座建筑没 有一处墙体是垂直地面的,而且没有任何两面墙 体是是相互平行的。
结构分析
不管是从建筑模型还是实体照 片都可以看出,消防站内都是 没有任何一根柱子支撑的,它 内部所有的墙体既起到分割空 间的作用,同时也起到支撑作 用。由于所有墙体都是斜的, 所以在墙体内加固了钢筋。
实与虚通过材 质是交替变换 表现,也体现 内外的融合感。
室内空间
在官洲歌剧院的内 部空间,也同样使 用混泥土,建筑风 格会变得多样而统 一。
室内与室外的完美过度
材料
幕墙上的花岗岩、玻璃 没有一块是重复的,全 部要分片、分面定做, 再一一装上,难度很大。
广州歌剧院外部几层 银灰“钢甲”的叠合 体,歌剧院的大厅也 是钢骨玻璃面的。
1994年 在哈佛设计研究院执掌丹下健三教席。 2000年 被授予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和美国建筑师协会荣 誉会员。 2004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25年来获得这个世 界建筑界最高奖项的女建筑师。
哈迪德建筑开始生涯
1982年,香港举行的国际建 筑竞赛,哈迪德获得了一等 奖,坚定了她在这一行走下 去的信念。然而哈迪德的这 个作品除审就遭淘汰,是日
网壳屋 顶结构
如清风薄雾般的玻璃采光顶漂浮在四个椭圆形的 商业中庭之上,室内外空间的界限也随之被结构 通透的特性所消融了。这种轻质透明的结构给建 筑家里最小可能的荷载,并极大提升了公共空间 品质,在视觉和力学上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景观特色——360°全角度视野
平台的相互错综位移,不同层面对彼此视角的介入, 产生环绕着的、引人入胜的环境。建筑在从上至下的 不同层面各个方向展开,所以它是一个360度的建筑 世界,没有角度也没有不平滑的过度,源自自然的启 迪,建筑的外观展示了连续流动的空间。

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扎哈·哈迪德,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

被人称作女魔头、疯子、异端……曲线女王。

我坚韧不拔地去努力!我花了数倍于他人的力气!我没有一天放过自己!——扎哈·哈迪德扎哈·哈迪德扎哈·哈迪德扎哈·哈迪德(1950-2016)是普立兹克建筑奖(Pritzker Prize for Architecture)创立26年来第一位女性获奖者。

她通过创作罗森塔尔当代艺术中心(Rosenthal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辛辛那提)等建筑物诠释了一种全新的建筑方法,即以多重透视点和片断几何形再现现代生活的繁复。

2004年,扎哈·哈迪德获得著名的普立兹克建筑奖。

她也因此成为这个奖项的第一位女性获得者。

颁奖词开篇说道:“她的建筑生涯既不传统,也不简单。

”这句话显然有些低估扎哈·哈迪德女士。

所有的建筑师都必须奋力拼搏,而哈迪德付出的艰辛比多数建筑师还要高出很多。

她简单而专注,数十年如一日,不为任何外力所动摇,这些信念和精神造就了她今天的传奇-尽管有人评论说“像飓风一般,风暴全都在外面”。

或许,哈迪德的作品之所以如此充满力量,一方面是因为她纯真的艺术特质。

而另一方面,则是在建筑师这个几乎全部是男性的领域,女性必须创作充满力量的作品才可以适者生存。

评论家称呼她“迪娃”(注:歌剧中的女主角)。

然而,2003年哈迪德设计的第一个重要公共建筑辛辛那提艺术中心(Cincinnati Art Center)揭幕的时候,她的同事们穿着T恤衫回答说:“如果我是男的,他们还会喊我迪娃吗?”“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哈迪德强势的性格不仅是一种福份,也是一种祸根。

之所以说是祸根,是因为这一性格会使客户深感烦恼。

直到不久以前,人们知晓哈迪德的名声并非因为她那些已经付诸建筑的设计,而是她那些尚未付诸实施的建筑。

这些东西仅存在于她强劲生动的图纸中。

扎哈迪德建筑方案

扎哈迪德建筑方案

扎哈迪德建筑方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是著名的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他创造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方案。

他以其创新、独特和前卫的设计风格而闻名于世,并塑造了当代建筑界的风景线。

以下是关于扎哈·哈迪德建筑方案的一些讨论,内容大约1000字。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风格非常突出,常常被描述为动态和有机的。

他的建筑方案体现了对形式和空间的独特理解,通过流线型的曲线和大胆的结构,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建筑语言。

例如,他设计的广州奥运会游泳馆,就具有流线型的外观,仿佛一个巨大的水波在大地上流动。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方案还特点是充满了大胆的几何学元素和复杂的结构。

他尝试将传统的建筑结构和材料与现代技术和材料相结合,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建筑形式。

他设计的北京国家体育场(别名“鸟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它采用了大胆的网状结构,使建筑物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鸟巢。

这种设计不仅在视觉上引人注目,而且在结构上也非常稳定和坚固。

哈迪德在设计中还非常注重环境可持续性。

他的建筑方案常常采用节能和环保的策略,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哈迪德设计的伦敦奥运会的水球场(别名“水滴”)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板,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这种环保的设计理念也体现在他设计的大部分建筑中。

此外,扎哈·哈迪德的建筑方案还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他尝试将建筑物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城市景观相结合,以创造一种有机的整体。

他的建筑方案经常考虑到人们在建筑物内外的感受,同时也注重空间的流动和连接,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体验和欣赏建筑。

例如,他设计的哈姆扎体育馆将外部环境与内部空间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流畅的空间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扎哈·哈迪德的建筑方案对于当代建筑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的建筑作品因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技术创新而广受赞誉,成为建筑界的标杆和灵感来源。

他的作品也常常获得国际建筑奖项的认可和赞赏,为其在建筑史上的地位提供了充足的证明。

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从“女魔头”进化成“神”_名人故事

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从“女魔头”进化成“神”_名人故事

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从“女魔头”进化成“神”2016年3月31日,有“建筑界女魔头”之称的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留下了400多人的事务所和上百个未完成的项目。

她的离世,惊动了整个建筑界,有人说,扎哈·哈迪德的成功是一场可以被写入教科书的经典案例;有人说,她的设计是“形式大于内容”,总之外界对她褒贬不一,争议不断。

1950年诞生于伊拉克巴格达的扎哈,成长在一个优渥显赫的家庭,特殊的英籍伊拉克血统使她从小接受着不同文化的冲击,为她的创造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扎哈七岁时,曾和父母到贝鲁特,看一些定制的新家具。

父母为扎哈选择了一面不对称的镜子,那面镜子让扎哈很高兴,从此她就爱上了不对称的造型设计。

回到家后,扎哈把房间重新布置了一番,使它从女孩的房间变成了少女的房间。

扎哈的表姐喜欢扎哈的做法,也请扎哈帮忙布置她的房间,之后阿姨也要扎哈设计卧室,扎哈的设计之路就这样展开了。

扎哈曾说:“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让我有信心做这些事。

”1972年,扎哈进入伦敦建筑学院联盟攻读硕士学位,后进入库哈斯的事务所实习,她的工作主要是以画效果图为主,但她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效果图风格。

此后在她自己独立设计时,引入了更多流线型的形态,但事实上,在扎哈43岁之前,还未有过任何建成的建筑项目,她曾因此被称为“纸上建筑师”。

直到1993年,扎哈推出她的成名作——德国莱茵河畔魏尔镇的一座消防站,通过营造建筑物与地面若即若离的状态,使建筑达到一种海市蜃楼的效果。

2004年,她又凭借中国台湾台中古根汉美术馆设计斩获了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立兹克奖。

她因此创下了两项纪录——该奖创立25年来第一位女性获奖者,以及最年轻的获奖者。

不论生前还是死后,扎哈在很长时间以来都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女建筑师”,各种荣誉桂冠层出不穷,但是“女性”这一限定始终不变。

扎哈说:“许多女性是建筑团队的成员,甚至是领导者,但无论她们多么优秀,总被视为配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字关键词橙字文本注释绿字报告口头注释哈迪德资料整理一.前言(时代背景)20世纪60年代中期,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批判过去、批判权威、要求分裂与自立门户的所谓后工业时代,或后现代主义,或称现代主义之后的思潮。

到70年代也波及建筑。

进入80年代,建筑界有不断涌现出形形色色的思潮、流派、与新的探索,一般来说,学术界仍将她们作为后现代时期的建筑现象进行考察与认识,也将这些建筑现象统称作“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architecture after Modernism。

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建筑舞台上有出现了一种很具先锋派特征的、被称为解构主义的新思潮,并成为建筑界关注的新焦点。

从总体上说,解构主义是一个具有广泛批判精神和大胆创新姿态的建筑思潮,它不仅质疑现代建筑,还对现代主义之后已经出现的那些历史主义或通俗主义的思潮和倾向都持批评态度,并试图建立起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

(本句报告时需用自己的话重做解释)尽管在解构主义这一名称下有这样一个代表性的建筑师群体,但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也是无法忽视的。

一部分建筑师比较关注哲学,或试图将建筑纳入深层的人文思考,比如法国建筑师屈米,而另一些建筑师则更关注建筑艺术形式与空间语言的全新创造,Z.哈迪德就是一个大胆尝试建筑创新的解构派建筑师。

(这句话有待商榷,因为她本人并不认为自己属于解构主义这个阵营,甚至从不提“解构”二字)二.个人简介中文名:扎哈·哈迪德外文名:Zaha Hadid国籍:英国出生地:巴格达出生日期:1950年毕业院校:伦敦建筑联盟主要成就: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履历: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

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

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作品:1983年入选香港T he Peak Club(香港山顶俱乐部)的设计竞标方案,获得广泛赞誉。

(这是她第一个产生影响的作品。

)此后,在柏林Kufurstendamm大街(1986年)、杜塞尔多夫的艺术和媒体中心(1989年)和卡迪夫湾歌剧院(Cardiff Bay Opera House)(1994年)的竞图中均获得一等奖。

1979年自己开业,为伦敦伊顿广场(Eaton Place)设计了一幢公寓。

该作品于1982年获建筑设计金牌奖。

1985年为伦敦Bitar设计家具和室内装饰,在日本设计了几幢大厦,如东京的两个项目(1998)和大阪的Folly(1990年),其中东京札晃餐厅的室内设计也是她的一个精彩之作。

1990年,为格洛宁(Gronningen)的视频艺术展设计展馆1992年,在纽约古金汉博物馆设计了"伟大的乌托邦"展览1993,在德国莱茵河畔威尔城的维特拉家具公司的消防站(这是她的第一个建成作品)(有待补充)哈迪德的建筑创作思想主要有三个来源:首先是20世纪初俄国先锋派艺术的影响,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Suprematism)和塔特林、康定斯基的构成主义成了哈迪德建筑创作形式的主要灵感来源。

其次是她继承了她的导师库哈斯关注城市的思想,在她的建筑创作中比较重视个体建筑和城市肌理的关系。

三是哈迪德在建筑创作中对电脑的娴熟应用,这里可以体现创作手段对创作内容的巨大影响。

(需要在作品分析中体现这几点)哈迪德的建筑创作较多的是对建筑形式与空间可能性的再探讨,并在这个领域有独特的创见。

她的建筑画独树一帜,每一张建筑画都是一副完整的抽象绘画。

她的创作过程也是一幅幅抽象会画的绘制过程,据说,每一个项目她都要绘制上百张这类的建筑画。

大型展出地点有纽约古金汉博物馆(1978年)、东京GA画廊(1985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88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1994年)和纽约中央火车站候车室(1995年)。

哈迪德的作品还被众多机构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法兰克福德意志建筑博物馆作为永久收藏品收藏。

(所以说她的绘画水平是非常牛逼的,不过也许就是因为她由抽象画而来的创作方式致使她的作品同样抽象。

难以理解。

所以2000年以前,人们叫扎哈·哈迪德“纸上建筑师”。

其实这已经是很客气了——至少还把她归入建筑师的行列。

其实她更像个艺术家,她的设计天马行空,像是科幻漫画里会出现在荒芜星球上的遗迹,因为大量使用不对称的曲面而分外考验工程师的测算和构建能力。

)(能找几张她的建筑画么?)也正因为她的天马行空,让她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才华,可是这种大胆的探索和建筑的实用之间的矛盾是不可化解的,她的作品获奖无数,而也投中了几个重大的竞标,可是大多数无法实现。

这是她的建筑造成的对她的职业道路不可避免的最大影响。

1995年,扎哈·哈迪德迎来了职业生涯最大的打击。

1995年,她打败了268个对手,赢得了威尔士卡迪夫歌剧院的建造项目。

她的设计像一串巨大无比的玻璃项链,让人目眩神迷,但由于保守的英国人认为这个设计太刺激了,威尔士的政府决定重新竞标。

到了第二轮,她还是赢了。

这之后,就是当地政客、评论人和媒体对她强烈的攻击,歌剧家投诉说透明的隔间会让人看到他们更衣时的裸体;而政客Rhodri Morgan的抨击最典型,他说这个建筑活像麦加的天房。

这个项目最后还是流产了。

哈迪德把这一切归咎为种族主义、沙文主义。

在欧洲现代建筑史上,还没有一个建筑师像哈迪德一样被攻击过。

此后三年,没有人敢给她工作,哈迪德陷入了事业最低潮。

传说在最艰难的时候,她的家人不得不给她送去一沓沓的现金,让她的事务所维持下去。

一直到2006年,这位英国建筑师才有机会在她的国家建成第一个作品艾弗林·格蕾丝国立中学,与她的盛名极不相称。

2002年,当查尔斯王子授予她大英帝国司令勋章爵士时,半开玩笑地对这个棕色皮肤的女人说:“你在英国执业了吗?”另一个重大影响就是社会对女性的歧视,特别是在建筑这一行业。

有一次哈迪德去纽约谈生意。

客户约她吃午饭,她到了那个楼,按了门铃,接待告诉她到某层去。

到了这一层楼,她发现所有男人都瞪眼看着她,原来这个楼层是不让女性进来的。

“这是在纽约,而且刚刚三年前。

”哈迪德无法置信地说。

(八卦部分)哈迪德的复式公寓位于伦敦东北部的克勒肯维尔,是英国新兴的创业园区。

走进她的公寓,会看见满满的白色:白墙、白地板、白色的雕塑、白天花板、白色卧室里白色的大床和梳妆台…… 在这个会让人患上白盲症的房间里,惟一没有的是厨房。

以前是有的,但哈迪德觉得很丑,就拆掉了。

“以前有人给我做饭,但他走了。

之后我每天都在外面吃。

”她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所以她的世界极端纯粹。

相对于白色的房子,她喜欢穿的是黑衣服。

在广州的五星级酒店套房里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她穿着庞大的黑色外套,上面是一圈圈山本耀司式的褶皱,让她的体积增长了一半。

她说话不多,沉默时的表情也带点怒气。

她的经历就像她的作品般流动而跨越,她出生在巴格达,在黎巴嫩求学,在英国学建筑,她喜欢俄国艺术家、师从荷兰人、与德国人搭档,她把建筑做得像雕塑,她还跨界时尚,把沙发和鞋子设计得像建筑。

在面临一重重的墙壁时,打破界线是她的作品和人生的整个命题。

她讨厌标签。

现在有人称她为“明星建筑师”,记者问她做何感想时,她轻蔑地说,“我不在乎,他们总喜欢给人命名。

现在已经改善了,以前没有什么女建筑师时,他们都不知道该拿我怎么办。

我不是个明星,明星是在电视上唱歌跳舞的”。

(从上可以推断她的个性:一个有才华、坚持的、特立独行的求补充求概括)三.作品分析(一)、“几何形态期”1977~2003年,这一时期扎哈把她抽象绘画主义风格的形式语言与创作思想融入到建筑创作中去,创造出了全新的建筑语言。

这段时期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动态构成”意味。

建筑的形式也不是马列维奇所崇尚的方形的基本形体,而是更为强烈的,更能表现感情色彩的三角形、楔形和长弧形等方向感极强的几何形体。

在建筑形体设计时,她消解建筑体量,将建筑画整为零后,运用冲突、叠加、倾斜和错位等手法,创造了对比强烈、充满冲击力和不稳定感的动态形体。

维特拉消防站、威尔市Lfone园艺展廊、辛辛提那当代艺术中心和斯特拉斯堡有轨电车终端站及停车场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1.德国莱茵河畔威尔城的维特拉家具公司的消防站哈迪德通过对这片完全工业化的场地进行研究来开始她的设计。

她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设置这项委托任务的各个元素以免它消失在一片巨大的厂房当中。

她同时也用这些元素来构建整个场地,使这座建筑沿着主要赞美的一面既有特征又富有韵律。

那条街道从家具博物馆开始,一直延伸到工厂区的另外一个端点,而消防站现在所座落的这个位置,被设想成为一条线性的景观区域。

即使把它做成附近的农田和葡萄园的线性图案的一个人工的延伸,也比把这座建筑设计成一座单独的实体要好。

它被设计成为这块景观区域的外边界,限定空间而不是占据空间。

通过把这个项目拉伸成为一座狭长的沿街建筑达到了这个目的,它一方面标识出了工厂区的边界,另外也成为了周边建筑的一座隔离设施。

建筑最特殊的就是由这些极不规则、极不稳定的建筑元素形成的室内空间。

由于无论是墙体还是天棚都少有平行或直交的关系,人在其中会产生一种迷离、晃动的戏剧性感受,仿佛时刻都有行动的爆发。

(各种不规则图形讲解是需在图片中比划出来)2.园艺展览馆(德国,莱茵河畔威尔城,1996~1999年)园艺展览馆建于1999年园艺节期间,目前作为展览场所和环境保护中心使用。

为了更好地自然产生和发展景观,扎哈使用玻璃表面覆盖了建筑物的大部分。

观赏者进入后可自行选择参观路线,产生不同的感觉。

内部道路均为几何流线图形的变化,这座建筑的主要空间——展示大厅和咖啡厅,就沿着这些道路延伸开来,并且允许室外充足的阳光和视线进入室内。

次要的空间“消失”在建筑的“屋顶”之中。

在咖啡厅的南面是一个露台,其中有一个有顶的表演空间。

环境研究中心被设置在展览大厅的北部,有一半没入地下,以发扬地下空间与世隔绝的长处。

另外一方面,展示大厅还起了一个缓冲区的作用,它在冬天可以被动地接受太阳能。

那个下陷的环境研究中心就成为了展览大厅的一个开敞的夹层空间。

罗森塔尔当代艺术中心(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1998~2003年)该艺术中心专门举办当代艺术、装置、表演和其他大型展览活动。

它的内外结合,相互渗透的理念十分突出。

为吸引四周地区的行人并营造一种动态的公共空间,中心的入口、门厅及循环引入系统被组织安排成一个“城市地毯”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