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丨昼暑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夏至昼暑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夏至昼暑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夏至来自季羡林国学讲堂00:0003:031夏至·简介夏至每年公历6月20或21或22日。
北半球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
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2夏至·三候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古人认为鹿角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二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3夏至·习俗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
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在以前,“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一种制度。
4夏至·养生精神方面《周易》理论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
因此,夏至后重在养心。
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夏至时期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饮食方面①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
夏季阳气盛于外。
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
②少食肉,多食饭。
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
③多吃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
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
夏至节气古诗词
夏至节气古诗词(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夏至节气古诗词夏至节气古诗词(通用70首)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意思
理解“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的《夏至避暑北池》中的一句诗。
这句诗描绘了夏至这一天白天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的时间将逐渐加长。
在这一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而宵漏所计的时间也渐渐加长。
这句诗的背景是唐代夏至避暑的习俗。
在唐代,夏至这一天皇帝会率领群臣到天坛祭祀,祈求来年丰收。
同时,人们也会在这一天躲避炎热,避暑纳凉。
韦应物这首诗所写的就是夏至避暑的情景。
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农事的关心和对百姓的关切,体现出了民本思想。
在诗中,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通过描述夏至这一天的习俗和自然现象,表达出对百姓生计的关注和担忧。
这也是唐代诗歌的特点之一,注重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思想。
此外,从这句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唐代夏至这一天的气候特点。
在唐代,夏至这一天白天最长,夜晚最短,气温也逐渐升高。
在这一天,人们要躲避炎热,避暑纳凉。
同时,诗人也提到了宵漏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这表明在唐代夏至这一天夜晚的时间就已经开始变长。
总结起来,“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这句诗描绘了夏至这一天白天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的时间将逐渐加长。
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农事的关心和对百姓的关切,体现出了民本思想。
同时,这句诗也反映了唐代夏至这一天的气候特点和习俗。
《夏至避暑北池》翻译及赏析
《夏至避暑北池》翻译及赏析《夏至避暑北池》翻译及赏析《夏至避暑北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
其古诗全文如下: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前言】夏至避暑北池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注释】1、晷:(guǐ)观测日影以定时间的工具。
这里指日影。
2、漏:即漏壶,古代一种计时的装置,简称漏。
3、暇:空闲的时候。
4、亭午:正午,中午。
5、筠(yún):竹子的青皮。
这里指竹子。
6、于焉(yān):在这里7、华觞( shāng):华丽的酒杯。
【翻译】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
还没来得及实施自己的计划,就已经忧虑气候的变化冷暖的交替了。
衙门每日空闲的时候居多,而这个月的农事却是比较忙活些的。
老百姓在地里耕作,酷热也不知怎么抵挡的。
正午时分那些人和物都在歇息,静悄悄的,惟独我自己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好不惬意。
城墙高耸,城门紧闭,树木葱翠,绿荫静寂。
翠绿的鲜竹尚且含粉,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的清香了。
在这里可以抛却烦恼忘掉忧愁,终日对影举着华丽的酒杯畅饮。
【《夏至避暑北池》翻译及赏析】。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节气的意思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节气的意思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节气的意思是说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
夏至虽然白昼最长,但不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因为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在其后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夏至期间,赣南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这时我市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雷阵雨,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近段时间以来,受多轮强降雨影响,我市多地遭受历史罕见特大洪涝灾害,农田、村庄被淹,道路、桥梁、房屋被毁。
气象部门提醒,受到洪水威胁,要学会自救。
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如果已经来不及转移,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救援。
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
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还要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远离倾倒的高压线铁塔、低垂电线等,防止触电。
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关于夏至的古诗有哪些夏至的古诗
关于夏至的古诗有哪些夏至的古诗关于夏至的古诗1、《夏至避暑北池》唐·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2、《夏至日作》唐·权德舆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3、《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4、《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5、《思归时初为校书郎》唐·白居易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6、《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唐·令狐楚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七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7、《夏至後得雨》宋·苏辙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8、《夏至》宋·张耒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9、《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宋·陈与义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关于二十四节气夏至的古典诗词
关于二十四节气夏至的古典诗词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点,标志着炎热的夏天正式来临。
在古代,文人墨客们用他们的笔触,描绘出了夏至时节独特的景象和情感。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这是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中的诗句。
白昼的时间已经达到了最长,夜晚的漏刻自此开始变长。
短短两句,就将夏至日昼夜长短的变化清晰地展现出来。
想象一下,在那漫长的白昼里,阳光炽热,人们或是在田间劳作,或是在树荫下休憩,而随着夜幕的降临,那逐渐拉长的黑夜,又给了人们一份宁静与凉爽。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 这首出自权德舆的《夏至日作》,则蕴含着更为深刻的哲理。
天体的运转从未停止,四季交替更迭。
告诉人们在这酷热的夏至日,阴气已经开始悄然滋生。
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观察,更是一种对世间万物盛衰变化的思考。
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明白盛极而衰、阴阳转换的道理。
夏至时节,不仅仅有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还有对人们生活和情感的写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范成大的《夏至》描绘出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李子成熟,人们用它祈求长寿;用粽丝系在手臂上,希望能驱邪健体。
节日的物品都遵循着当地的风俗,而老人则悠闲地陪伴着孩子嬉戏。
这样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了夏至日里的人间烟火。
还有苏轼的《夏至后得雨》:“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干旱的土地在夏至后迎来了雨水,那是大自然的恩赐。
麦子在春天的润泽下生长,禾苗在夏天的雷雨中挺立。
诗人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感恩和对丰收的期盼。
夏至的诗词中,也不乏对景色的细腻描写。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夏日雨后的田园风光。
空林积雨,烟火缓缓升起,农妇们忙着准备饭菜送往田间。
广阔的水田上白鹭飞翔,茂密的树林中黄鹂啼鸣。
这样的景色,充满了生机与宁静,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关于二十四节气夏至的古典诗词
关于二十四节气夏至的古典诗词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标志着炎热的盛夏正式登场。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夏至这一节气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这首《夏至避暑北池》,开篇就点明了夏至日白昼最长的特点。
昼晷,指的是白日里的日影,此时已经到达了极致,夜晚的漏壶计时也从此开始变长。
还来不及实施政教,就已经开始担忧气候的炎热与凉爽的变化。
诗人在诗中不仅描绘了夏至的自然现象,还流露出对世事变化的关注和忧虑。
宋代张耒的《夏至》中写道:“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这首诗中,诗人感慨夏日的滋养之功已经达到极致,节气的运转忽然就发生了变迁。
人间的人们大多还不知道,阴气已经在地下悄然滋生。
生死交替的权柄忽然变换,寒暑的交替即将完成一年。
高大耸立直入云霄的树木,又怎能保持永远的芬芳鲜美。
那些细微的事物常常被人们忽略,但事物逐渐发展变化却是必然的道理。
诗人通过对夏至时节自然变化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生命变化的深刻领悟。
夏至时节,不仅有对自然变化的感慨,还有对生活的细腻描绘。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逾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范成大的这首《夏至》,没有直接描写夏至的节气特点,而是从日常生活的场景入手,在石鼎的声响中度过朝朝暮暮,在纸窗的影子下感受寒暑温凉。
超过一年没有参加宗庙的祭祀,怎敢自称是孝顺的子孙。
通过这样的生活细节,展现出一种平淡而真实的生活状态。
在古代诗词中,夏至也常常与思乡之情联系在一起。
“新荷乍露嫩绿,残莺乍歇啼声。
同作异乡羁旅,如何对月传情。
”这首不知名的诗词,借夏至新荷初露、残莺停歇的景象,抒发了游子身处异乡的羁旅之愁,面对明月,不知如何传递心中的情思。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古代关于夏至的诗词
古代关于夏至的诗词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点,自古以来就备受文人墨客的关注。
在古代诗词的世界里,夏至不仅是一个时节的象征,更是诗人情感与自然交融的触发点。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夏至避暑北池》中写道:“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夏至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的漏刻从此渐长的特点。
诗人在公门中闲暇之余,心系农田中劳作的百姓,担忧他们在酷热中受苦。
同时,也描绘了自己在方塘边独游时所见的景色,绿竹含粉,荷叶散芳,借此美景来消散内心的烦忧,以酒抒怀。
宋代诗人张耒的《夏至》则有着别样的韵味:“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诗中感慨夏日的生长之功已达极致,阴阳之气悄然变化,人们尚未察觉,而季节即将转换。
树木虽高耸入云,却也难以永葆繁茂。
诗人从夏至的细微变化中,领悟到世间万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最后以静默忘言表达内心的感悟。
夏至时节的炎热与生机,在诗人的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白居易的《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中“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描绘了苏州夏至的繁华景象,筵席上的美食、水乡的台榭、管弦之声以及处处可见的船只,都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而如今回想起来,已是多年过去,岁月变迁,令人感慨。
还有陈与义的《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夏至日的景色在诗人眼中清新而动人,千柳垂影于明波,万荷朝立于绀屋,景物的变化引发内心的感触。
夏至节气诗词名句
夏至节气诗词名句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
在这个特别的节气里,诗词大家们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充满诗意的世界。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这是韦应物在《夏至避暑北池》中的名句。
白昼的时间已经到达了极限,夜晚的漏壶从此开始变长。
简简单单的十个字,精准地描绘出了夏至这一天昼夜长短的变化,让人对这一节气的特点有了清晰的感知。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权德舆的这首《夏至日作》,从天文运行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四季交替的规律。
他提醒人们,在这炽热的夏至日,阴气也开始悄然萌生。
这种对阴阳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思考,赋予了诗句深刻的哲理意味。
夏至时节,炎热是主旋律,诗人们也常常以此为背景抒发情感。
比如白居易的“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
”在这漫长的夏夜,诗人独自一人,心中怀着忧愁,率先感受到了阴气的初生和夜晚的细微变化。
这份孤独与忧愁,通过诗句传达得淋漓尽致。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范成大在《夏至》中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夏至风俗画卷。
人们腰间挂着李子核以祈求健康,手臂上系着粽丝,节日的物品随着乡俗流转,老翁则悠闲地陪伴着孩童嬉戏。
诗句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感受到夏至时节民间的欢乐与祥和。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的这句诗虽然不是专门写夏至的,但用来形容夏至的天气却再贴切不过。
夏至时节,对流天气频繁,常常是这边阳光灿烂,那边却下起了雨,让人捉摸不透。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洪咨夔的《夏至过东市二绝》则从农业的角度,展现了夏至时节农民对雨水和收成的关切。
去年的如今禾苗半死,大家都在拼命祈祷,汗水不停地流。
这反映了农民们在节气变化中的期盼与焦虑。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杨万里在《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中,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在暑热中的感受。
夏至节气的古诗词
1、《避池》作者:应物昼暑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2、《永遇乐·夏至》一一宋·史浩符篆玉搔头,艾虎青丝警一曲清歌倒酒莲,尚有香蒲量角碧纱厨,挥扇消烦闷。
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3、《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谢,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交印君相次,赛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4、《夏至雨弄与陈履常暮行溪上其一》西山已暗隔金证,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5、《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其二》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夏至後初暑登连天观》作者:杨万里6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7、《和昌英叔夏至喜雨》作者:杨万里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邸侯8、《夏至後得雨》作者:苏辙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搞夏雷坠一年失二雨,原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界夺禄十五年,有田颖川溪。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冕。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9、《夏至其一》(宋)范成大李核垂腰祝谴,粽丝系臂扶赢。
节物竟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10《二》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瑜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11、《夏至》:宋张未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12、《夏至日与太学同舍葆真其一》(宋)陈与义明波影千柳,维屋朝万荷。
关于夏至的诗句谚语
关于夏至的诗句谚语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标志着炎热的夏天正式来临。
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通过观察和总结,留下了许多与夏至有关的诗句和谚语,它们不仅反映了自然的变化,也蕴含着生活的智慧。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夏至避暑北池》中的诗句。
意思是白天的时间已经达到最长,夜晚的时间从此开始逐渐变长。
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夏至这一天昼长夜短的特点。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的这句诗虽然不是专门写夏至的,但却很符合夏至时节的气候特点。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这种“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天气现象,在夏至期间较为常见。
在谚语方面,“夏至大烂,梅雨当饭。
”如果夏至时节雨水过多,导致道路泥泞不堪,那么接下来的梅雨季节,雨水可能会更加频繁,仿佛把梅雨当作了日常的饭菜。
“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
”这句谚语说的是,如果夏至这天刮东风,预示着可能会有大量的降水,以至于成熟的麦子都要在水里捞了,这对于农业生产可不是个好兆头。
“夏至闷热汛来早。
”意味着夏至时天气闷热,那么汛期可能会提前到来。
“夏至无雨三伏热,夏至雨点值千金。
”倘若夏至这天没有降雨,那么接下来的三伏天可能会异常炎热;而如果夏至这天下了雨,那这雨点就如同千金般珍贵,因为它可能预示着整个夏天的雨水较为丰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
”提醒人们在夏至后的六月,是农业生产的黄金时期,要抓紧时间进行耕种、田间管理等农事活动,争取有个好收成。
“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
”形象地说明了夏至时杨梅成熟,漫山遍野红彤彤的景象,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在小暑之前及时采摘杨梅,否则杨梅可能会生虫。
这些与夏至有关的诗句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们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和传承。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古老的智慧中汲取灵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赞美夏至的经典诗句
赞美夏至的经典诗句夏至避暑北池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和昌英叔夏至喜雨杨万里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
夏至日作权德舆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至郑孝胥手书日记罢趋衙,便觉閒廊足岁华。
十日雨晴喧曙雀,半庭绿暗长秋花。
故人频问诗情好,新局微闻国论哗。
拂拭书窗入长夏,试评沉李与浮瓜。
卜算子夏至日彭孙遹才过困人天,又把黄梅做。
试捲疏帘一倚阑,小雨吹红醋。
草草百年身,悔杀从前错。
来日还如去日长,没个安排处。
夏至范成大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後初暑登连天观杨万里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夏至日雨袁说友烟暝千岩木,溪明一带楼。
片云封旧恨,急雨罥新愁。
节又匆匆过,诗从轧轧抽。
病躯无耐暑,老鬓不禁秋。
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令狐楚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六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邂逅最美夏至古诗词
邂逅最美夏至古诗词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点,标志着炎热的夏天正式拉开帷幕。
在这个充满活力与热情的时节里,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们用他们的生花妙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让我们在时光的长河中,有幸邂逅那一份份至美的诗意。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这首《夏至避暑北池》,开篇便点明了夏至这一天白昼最长的特点。
昼晷,指的是白日里的时间,已经达到了极致,而夜晚的漏刻自此开始变长。
在这样的时节里,诗人还来不及施展政教,就已经开始担忧气候的炎热与凉爽的变化。
短短几句,既有对自然现象的精准描绘,又流露出诗人对世事的关切之情。
再看宋代张耒的《夏至》:“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诗中提到,夏天的滋养之功已经达到了极点,节气的大运忽然就发生了变化。
人间的人们大多还不知道,微微的阴气已经在大地深处生成。
生死的权柄忽然转换,寒暑也即将完成一个轮回。
高大的树木直入云霄,又怎能保持它的芳华新鲜呢?细微的事物常常被人们忽略,但事物逐渐发展变化却是必然的道理。
诗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敏锐的观察,揭示了夏至时节万物变化的微妙与必然。
夏至时节,不仅有对自然变化的感慨,还有对生活情趣的描绘。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二首·其一》,虽然并非专门写夏至,但其中“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象,在夏至时节却是常见。
夏日的天空,阴晴不定,这边阳光灿烂,那边却可能细雨纷飞,就像少女那捉摸不定的心思,充满了生活的韵味和情趣。
而苏轼的《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中“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描绘的则是一幅夏日雨后的清新画面。
天空中白鸟翻飞,水中红莲散发着细细的香气,诗人拄着藜杖在村舍外、古城旁缓缓散步,感受着夕阳的余晖。
描写夏至的古诗句
描写夏至的古诗句描写夏至的古诗句 1夏至避暑北池〔唐〕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唐〕令狐楚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七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夏日杂兴〔四首〕年月:明:刘基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鳞不入龙螭梦,铩羽何劳燕雀猜。
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
细观景物宜消遣,寥落兼无浊酒杯。
夏至日作〔唐〕权德舆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宋〕范成大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夏至〔宋〕范成大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踰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夏至後得雨〔宋〕苏辙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缺乏,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来宾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气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旧。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宋〕魏了翁书生只惯野人庐,谁识潭潭省府居。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微阁上四厨书。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宋〕陈与义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
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夏至过东市二绝〔宋〕洪咨夔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
夏至诗词名句
夏至诗词名句
以下是 7 条关于夏至的诗词名句及例子:
1.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你看,夏天到了这一天,白天可真是长到极点了呀,就像我们对阳光的喜爱也达到了峰值呢!好比那白天疯狂地玩耍,从早到晚都不觉得累。
2.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哎呀呀,这翠绿的竹子还带着粉粉的颜色,那圆圆的荷叶就开始散发香味啦。
就好像整个世界都被这清新美好的气息包围了,让人怎能不陶醉呀!
3.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哇塞,那荷香随风飘来,竹子上的露水滴滴答答地响。
这不就是夏天独有的音乐会嘛,让人听了心情那叫一个舒畅!
4.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嘿,这天气有意思哦,东边太阳西边雨的,说它没晴吧好像又有晴。
就像人的心情一样,有时明明有点小郁闷,但又藏着那么一丝小欢喜呢。
5.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哇哦,那水面波光闪闪的时候真是美极了,山色在雨中也显得那么奇特。
这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变的一场神奇魔术,神奇又美妙!
6.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你想想看呀,那个深深的院子里夏天的竹席清清冷冷,石榴花开满了透过帘子都能看到。
是不是感觉特别悠闲惬意呀,就像我们在夏天的午后悠闲地乘凉。
7.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哈哈,手里拿着冰凉的藕在冰碗里,那冰碗里的藕让手也变得冰凉啦。
这多有趣呀,就像我们在夏天里寻找各种清凉的小确幸!
我的观点结论:夏至的诗词名句真是生动有趣,把夏天的特色和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呀!让我们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夏天的美好和独特魅力。
夏至节气古诗词精篇13首
夏至节气古诗词精篇13首夏至节气古诗词11.《夏至日作》唐朝·权德舆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2.《夏至避暑北池》唐代·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3.《竹枝词》唐朝·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4.《夏至》宋朝·张耒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夏至节气古诗词2 1.《永遇乐·夏至》——宋·史浩符箓玉搔头,艾虎青丝鬓。
一曲清歌倒酒莲,尚有香蒲晕。
角簟碧纱厨,挥扇消烦闷。
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
2.《夏至後得雨》——宋·苏辙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3.《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4.《夏至避暑北池》——唐·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5.《夏至》——长卿夜半惊岚偃旗旌,朝闻远鸦方初醒。
狸奴几下偷翻书,何时听得螗蜩鸣?6.《夏至》——宋·范成大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逾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7.《夏至日作》——唐·权德舆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至丨昼暑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盛夏最美好的是什么?空调加冰镇西瓜,抑或是还想和奶奶坐在榕树下,听她摇着蒲扇讲故事?——国馆君按
古人云夏至:“言万物至于此,假大而极至”。
刚阔别初夏不久,盛夏的热浪便随着越发嘶鸣的蝉叫声中扑面涌来。
热依旧是那股热,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曾经的夏日金句“心静自然凉”已远远敌不过一阵电流制造的风了。
如果这个夏天没有空调,你的生活又会变得怎样?
夏日的风流凉友
如今很多人都渐渐习惯囿在那密集的钢筋水泥中,空气中浑浊弥漫,反而与那旷野农夫厮守终生的山间清风,倒成了城里人在夏季里日思夜念的好东西。
同样是夏季的一阵凉风,扇子扇出来的风,则别有一番雅致。
古人云:“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把扫帚和扇子描绘得轻捷灵妙。
早一些的时候,扇子被人镶上乌木、紫檀等物,再将扇骨做以镂、雕、烫、钻等工艺,扇面受名家题字作画,就成了一件十足的风雅名物。
百年之后,凉友虽然幸存,但大多数也只是回归到了它的现实功能,一把塑料片子,上面随便印着些图画,就招来清风。
可是,谁又还会晓得当年一柄檀香扇,展开后馨香四溢,愈摇愈浓,香气可十年不退。
夏至风物:火齐颗颗泻晶盘
在岭南、江南等地区,要说盛夏时节最令人欣喜的水果风物,共有两种:一种是荔枝,另一种是杨梅。
宋人平可正有诗写道:“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价千金。
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沪南荔子深。
”若常含一枚咽汁,可利五脏下气。
小时候,岭南山区人家的几个大孩子,一到杨梅成熟时便会领着几个吵吵闹闹的小孩子,沿着蝉鸣打叶声,来到成片的杨梅林下大显身手,几个孩子王互相较劲爬树的本领,或是拿根木棒敲击,一顿“折腾”后,只需一个下午便可满载而归了。
因此,这杨梅讨人最喜欢的,除了那种让人垂涎三尺的独特味道外,最大的乐趣便是这摘杨
梅的过程了,简单而美好。
食酸固表,食苦清心
夏至后火热盛极,又因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所以,夏季的炎热最易干扰心神,使人心情不宁,新陈代谢增快,导致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诱发疾病。
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中医有“夏不食心”之说,而苦味食物能助心气而制肺气,便可多吃苦瓜等物以养心。
此外夏季出汗多,盐分损失也多,可多吃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消暑清心。
宋代词人晏几道有词曰:“晚来团扇风”。
一阵风,能够勾起我们无边的盛夏思念。
其实,我们只是都怀念多年以前的某个晴朗夜晚,奶奶拿着蒲扇坐在榕树头下,一边仰望着星空,一边摇着扇,跟我说起那些岁月的故事。
夏至日作
唐朝·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
宋朝·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本文由国馆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国馆,最中国的文化微刊。
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