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译文20篇

合集下载

小学生必背精选古诗文二十首(带译文)

小学生必背精选古诗文二十首(带译文)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20首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从远处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仍在竞相开放,人走近鸟却没有被惊动。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抬起头来看那空中的明月,低下头便想起远方的家乡。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天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破晓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花朵。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如果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流直下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看不见人的踪迹。江面上,一叶扁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100首小古文及译文

100首小古文及译文

100首小古文及译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

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二十篇精短的小古文(含译文)

二十篇精短的小古文(含译文)

二十篇精短的小古文(含译文)

展开全文

1、乌贼求全

【原文】

海之鱼, 有乌贼其名者, 响1水而水乌.戏於岸间, 惧物之窥己也, 则响水以自蔽.海鸟视之而疑, 知其鱼而攫之.呜呼! 徒知自蔽以求全, 不知灭迹以杜疑, 为窥者之所窥.哀哉!

【翻译】

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有一次,它爬上岸边游玩,它怕别的动物看到它,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隐蔽起来。海鸟看到了乌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乌贼在里面,就毫不犹豫地往水里把乌贼抓了出来。唉!乌贼只知道要吐出墨汁来隐蔽自己,以求安全,却不知道要消灭痕迹,来杜绝海鸟的怀疑,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被海鸟察觉目标抓去,真是可怜啊!

【释文】

1.响(XU,第三声调):吐出唾液。

2.杜疑:杜绝怀疑。

2、哀溺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译文]

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

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篇古文集及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篇古文集及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篇古文集及译

1. 朱熹《绍齐元和尚与碧山人墓志铭》

该篇墓志铭描述了绍齐和尚和碧山人之间的友谊,以及对他们无私贡献的赞美。

2. 杜甫《登高》

该篇描绘了登高时的美景,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该篇描绘了赋有诗意的古原草,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感叹和祝福。

4. 王勃《蒹葭》

该篇以简洁的诗句表达了蒹葭的形象,并借此表达了王勃对自己国家遭遇困境的忧虑和对责任的担当。

5.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该篇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田园生活,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至简生活的向往。

6.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该篇描写了秋夜时分的凉爽景象,以及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7. 李白《静夜思》

该篇体现了李白夜晚时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感,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8.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该篇以描写凉爽的夜晚为背景,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思考和对人生的触动。

9.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该篇以登上鹳雀楼为主题,通过描绘楼上美景表达了对壮丽景色和过往历史的钦佩和思考。

10.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该篇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美景,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和对时

光流逝的感叹。

11. 岳飞《满江红》

该篇以抒发忠诚和坚定为主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

及引领民众崛起的愿景。

12. 谢灵运《行宫》

该篇通过描绘行宫的宫殿、花园等景物,表达了谢灵运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和对权贵腐败的讽刺。

13. 苏轼《江城子》

该篇通过描绘江城的壮丽景色和村民的生活状况,展现了江南

水乡的韵味和苏轼对现实社会的关切。

中国经典古文50篇原文、译文值得一生阅读

中国经典古文50篇原文、译文值得一生阅读

中国经典古文50篇原文、译文值得一生阅读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

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古文译文20篇

古文译文20篇

古文译文20篇

1、张用良不杀蜂

原文:

太仓张用良,幼时揭蜂窝,尝为蜂螫,故恶之。后见蜂则百计千方扑杀之。一日薄暮,见一飞虫,投于蛛网。竭力而不能脱。蛛遽束缚之,甚急。忽一蜂来螫蛛,蛛避。蜂数含水湿虫,久之得脱去,因感蜂义,自是不复杀蜂。

译文:

太仓人张用良,小时候揭开蜂窝,而曾经被蜂刺伤,所以十分憎恨蜂。后来只要看到蜂就千方百计地扑杀。一天傍晚,(张用良)见一飞虫被蛛网粘住,拼命挣扎却难以脱身。蜘蛛急忙缠住虫子。忽见一蜂飞来刺蜘蛛,蜘蛛逃跑了。蜂儿又多次含水润湿那只飞虫,很长时间飞虫才逃脱。张用良被这蜂的义气所感动,从这以后不再去扑杀蜂了。

2、孙权劝学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起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

“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

“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非常惊奇地说:

“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

中国经典古文100篇原文及译文

中国经典古文100篇原文及译文

中国经典古文100篇原文及译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小古文21篇:原文+字词注释+短文译文+道理启发

小古文21篇:原文+字词注释+短文译文+道理启发

1、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②/秦青之技,自谓③/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④。饯于郊衢⑤,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⑥行云。薛谭乃谢⑦/求反⑧,终生/不敢言归。

字词释义:①学讴(ōu):学唱。②穷:尽,完。

③自谓:自认为。遂,于是,就。④弗止:没有劝阻。弗,不,没有。⑤衢(qú):大路。饯,设酒食送行。⑥遏(è):阻止。⑦谢:道歉。⑧反,同“返”。

译文:薛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自以为学完了,于是便要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设酒食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行云也停住了。薛谭听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再也不敢说回去的事了。

感悟:秦青对待学生宽容大度,以身示范,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薛谭知错就改,也令人称赞。

启发:学无止境,在学习知识和技能方面,我们要具备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

2、会稽kuài jī美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选自《世说新语》字词释义:①会稽(kuài jī ):古郡名,今浙江绍兴。②顾长康:顾恺之,字长康,东晋画家、诗人。③岩:雄伟的山峰。④壑(hè ):

深沟,借指溪流。⑤蒙笼:葱茏茂密。⑥云兴霞蔚:彩云兴起,绚烂美丽。

译文:顾长康从会稽回来,人们问他那里的山川景色有多美。顾长康回答:"那里群山俊秀,山间小溪纵横交错,草木葱茏,覆盖在山坡上,好像彩云兴起,霞光灿烂无比。"

3、苏堤春晓

古文名句翻译[汇总]

古文名句翻译[汇总]

古文名句翻译

1.其岂学不如彼也?

译文:莫非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吗?

2.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不因贫贱而忧愁,不为追求富贵到处奔走钻营。

4.天下苦秦久矣译文:天下的百姓被秦王朝统治,受苦受难已很长时间了。

5.今城以吾众诈自称工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如今果真把我们的人冒充工子扶苏和项燕的军队,向天下发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6.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7.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译文:恒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泰国去了。

8.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绿色的台鲜长到台阶,绿色的青草映入窗帘。

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日常交往的人都是渊博的学者,没有那些目不识丁的无功名的人

10.夫子何命焉为?译文:先生有什么见教?

11.已言之王矣。译文;我已经对大王说过这事了。

12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译文:空隙时,就漫步而行,漫漫而行

1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深秀而繁阴。

译文: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4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译文:一座四脚翘起象鸟展翅欲飞的低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

15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久也。译文: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寓在酒上。

16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译文: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壁,静静地沉浸在水底。

17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译文;震慑天下不能单靠武装设备的精良。

初中必背古文20篇原文及翻译

初中必背古文20篇原文及翻译

初中必背古文20篇原文及翻译

1.《论语》——杂篇

原文: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研究然后知道,不会觉得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来,不是会感到欣喜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愤怒,不是有君子的风度吗?”

2.《论语》——学而篇

原文: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术业不专,无大志小事为之,又何足道乎?

翻译:研究然后知道,不会觉得高兴吗?有技艺而不专精,没有追求大志向,为一些微小的事情奔波,又有什么值得称道呢?

3.《论语》——为政篇

原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翻译:可以让人民去做,但不要让他们理解。

4.《论语》——八佾篇

原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心理总是忐忑不安。

5.《论语》——述而篇

原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竟不及今之人。

翻译:只是阐述别人的意见而不产生自己的观点,只追求古代的美好,最终会落后于现代人。

6.《论语》——尧曰篇

原文:爱之,则能勿劳;忠焉,则能勿谤。

翻译:爱他,可以使他不感到疲劳;忠诚于他,可以使他不受到诽谤。

7.《易经》——系辞上篇

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空中的阳气运行不休,君子也应该自我增强,爱护自己,不断发展。

8.《诗经》——小雅·车辖之什·常棣

原文:笾豆之事未半,橐簋之慶將始。

翻译:还未成功地种植出豆笾,就已经开始庆祝篮筐的丰收。

9.《诗经》——小雅·车辖之什·青青陵上柏

原文:青青陵上柏,绿绿谷中兰,今天不幸被砍下,从此没有人在山林赏读了。

翻译:青翠欲滴的山上的柏树,清香四溢的谷中兰草,如今被斧头砍倒,再也没有人在山林间欣赏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篇古诗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篇古诗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篇古诗文+译文(超全)

001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00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003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寄出去的家信不知该怎样寄回家乡,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004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中国经典古文及译文

中国经典古文及译文

中国经典古文及译文

1.陋室铭刘禹锡(唐)字梦得《刘梦得文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及注释

译: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释: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2. 前赤壁赋苏轼(北宋)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古文100篇+译文

古文100篇+译文

古文100篇+译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古文100篇+译文

古文100篇+译文

古文100篇+译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三年级下必背小古文及译文

三年级下必背小古文及译文

三年级下必背小古文及译文

一、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宋国有一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然而他再也没得到兔子,自己的田地也荒芜了。

二、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看来是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

三、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译文: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

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小偷找来一把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后,小偷被吓了一跳。他忽然想到:钟声不就跟人们听到报信者一样吗?于是小偷找来东西把耳朵堵住.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

初中必背古文20篇原文及翻译

初中必背古文20篇原文及翻译

初中必背古文20篇

《论语》十二章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译文20篇

1、张用良不杀蜂

原文:太仓张用良,幼时揭蜂窝,尝为蜂螫,故恶之。后见蜂则百计千方扑杀之。一日薄暮,见一飞虫,投于蛛网。竭力而不能脱。蛛遽束缚之,甚急。忽一蜂来螫蛛,蛛避。蜂数含水湿虫,久之得脱去,因感蜂义,自是不复杀蜂。

译文:太仓人张用良,小时候揭开蜂窝,而曾经被蜂刺伤,所以十分憎恨蜂。后来只要看到蜂就千方百计地扑杀。一天傍晚,(张用良)见一飞虫被蛛网粘住,拼命挣扎却难以脱身。蜘蛛急忙缠住虫子。忽见一蜂飞来刺蜘蛛,蜘蛛逃跑了。蜂儿又多次含水润湿那只飞虫,很长时间飞虫才逃脱。张用良被这蜂的义气所感动,从这以后不再去扑杀蜂了。

2、孙权劝学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起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与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3、李绩为姊煮粥

原文:英公李绩虽贵为仆射,其姊病,必亲为粥,釜燃辄焚其须。姊曰:“仆妾多矣,何为自苦如此。?”绩曰:“岂为无人耶!顾今姊年老,绩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复可得乎?”

译文:李绩虽然是宰相,但他的姊姊生病,李绩必定亲自替他姐姐煮粥,火把李绩的胡须烧着了。他的姐姐说:“我们家里男的女的用人多得很,为什么你要自己如此辛苦呢?”李绩回答说:“我难道是为了没有人的缘故吗,是因为现在姐姐的年纪老了,我的年纪也老了,即使想一直替姐姐煮粥,又怎么可能呢?”4、陶侃惜谷

原文: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拿了一点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5、反裘负刍

原文: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译文:魏文侯出游,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这皮衣背柴草,魏文侯说:“为什么反穿皮衣背柴草?”那人回答说:“我爱惜我皮衣的毛。”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

6、七录

原文: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毕朗读一遍,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然要手抄下来,抄完了要朗诵一遍,就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次才算完。右手拿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都冻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把他读书的房间称为“七录”。

7、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母亲就用芦苇秆在地上写字,教给他书法。让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就把文章抄下来。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了。

8、张无垢勤学

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宝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用微弱的晨光读书。向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9、穿井得人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宋国的丁氏,因家里无井而出去打水,时常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他家凿了一口井,告诉别人说:“我凿井(相当于)得了一个人(劳力)。”有听到的就又告诉其他人说“丁家凿井得到了一个人。”宋国的人谈论此事,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国君就派人问丁氏。丁氏回答说:“相当于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10、文征明习字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临摹《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一定再三改写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巧妙。

11、原文: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译文: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12、薛谭学讴

原文: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躬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自己认为学完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拍节,唱着悲伤的歌曲,声音振动林中的树木,响声止住了飘动的云彩。薛谭于是自己向要求返回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13、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三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稠粥不继,日再食,遂大通儒家经典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译文:范仲淹三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