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三: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要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省、市、县学习会议要点《决定》的主要精神:第一、要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到“六个紧紧围绕”和“四个必须”、“四个坚持”第二、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三、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一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二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四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第四、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一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二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三要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第五、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二要完善税收制度三要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第六、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一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二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三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四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第七、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要放宽投资准入二要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三要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第八、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一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二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三要发展基层民主第九、要推进法制中国建设一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二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三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监察权四要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五要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第十、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一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二要加强反腐败体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三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第十一、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一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二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制三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第十二、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一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二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三要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四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第十三、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一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二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三要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四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第十四、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二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三要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四要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第十五、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第十六、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结束时的讲话精神:第一、加深对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第二、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第三、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领导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啃“六块硬骨头”一是思想解放不足的硬骨头二是市场化不足的硬骨头三是利益固化的硬骨头四是发展条件支撑不足的硬骨头五是体制机制和相关制度保障不足的硬骨头六是进取精神不足的硬骨头强化“三个意识”一是要强化机遇意识二是要强化进取意识三是要强化责任意识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破解五大难题一是因循守旧、观念落后制约改革发展的难题二是基础滞后、条件不足制约改革发展的难题三是产业弱小、活力不够制约改革发展的难题四是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制约改革发展的难题五是精神懈怠、能力不足制约改革发展的难题突出“七个着力”一是着力加快产业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二是着力抓好交通、水利、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着力抓好重大项目的落地和开工建设、促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四是着力抓好开源节流,完成年度财政税收目标五是着力抓好救助救济、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更加关注民生六是着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七是着力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严禁年终突击花钱,勤俭节约、严控公务开支县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扎实做到八个“抓好”一是抓好特色产业培育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二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交通、农田、水利等重大基础支撑,增强发展后劲和实力三是开源节流,完成年度财政税收目标,严禁年终突击花钱,严控公务开支四是抓好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增投入、促进度、抓投产五是抓好民生事业发展,统筹社会求助救济工作,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六是抓好社会维稳,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办结疑难信访案件七是抓好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深入开展“四风”问题整治,深化改进干部作风八是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准备工作,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融入教育实践活动,精心谋划,精细组织,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在成效。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度解读2013年11月12日下午3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闭幕会,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经表决,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随后,《决定》于11月15日全文公开发布。
《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方向,并对改革做出系统部署。
《决定》在理论上有一系列重大创新,在实践上有一系列重大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勾勒出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
经过整理,将全会主要精神做出归纳解读,以供考生学习。
一、“一个主题六条主线”锁定改革大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6次三中全会都不同。
尽管前几次三中全会也都聚焦改革,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这次全会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多方面改革。
确定这样的主题,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适应,也与当前改革形势相适应,在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总方向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全会提出了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着6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
以经济领域改革为例,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意味着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土地制度、宏观调控等所有经济领域的改革,都要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主线来展开和推进。
全会提出的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特定的主线和方向,不仅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方向不会迷失,每个领域的改革也不会偏向。
二、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火车头”牵引作用虽然全会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但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强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牵引作用。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思考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思考2013-12-17 19:13来源:人民论坛网作者:盛禹正张莉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对于反腐败、提高市场效率和增强政府公信力的意义,然后总结了我国目前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权力滥用、政府不作为、用权低效、行政臃肿等,并从事前的权力配置机制、事中的运行机制和公职人员心理机制、事后的评估反馈制裁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权力失范的原因。
最后,从更加清晰的权力配置、更加规范的权力运行、更加健全的行政伦理、更加多元的权力评估、更加法治化的僭权制裁等方面了提出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对策。
关键词: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问题,成因,对策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坚定的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时代的要求,这场改革必然涉及到权力问题,将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问题更加凸显。
一、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价值意义公权力的专横与腐败不仅导致政府低效无能,而且还侵犯了法律的尊严,权力失范现象愈演愈烈。
因此,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行政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当前政府体制加速改革的时期,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是全面治理腐败问题的必然要求。
政府腐败的实质就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反腐倡廉的实质就是对政府权力的控制和约束。
实现对政府权力的有效控制是当前反腐败战略的基本命题。
[1]廉洁政府必定是权力受到有效制约的政府,因为权力若得不到有效制约将会使政府官员成为主要的资源配置者,从而导致权力寻租,滋生腐败。
所以,政治体制改革要对公共权力进行合理配置和监督,以实现权力主体之间有效的制约与监督。
[2]第二,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有利于市场有效运作。
强化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霍市编办强化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立,按照《霍林郭勒市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分解意见》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办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部门服务转变,强化依法行政,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为着力点,以公开行政权力运行为手段,以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为保障,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的职能部门,不断增强人民政府职能部门公信力、操作力和执行力,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我市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二、基本原则1、依法规范行政原则。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规范本部门行政权力运行。
2、方便高效原则。
行政权力行使必须有序运行,为群众、企业、基层办事提供方便,提高依法行政效率。
3、公开透明原则。
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除涉及党和国家机密等依法受到保护的以外,每项行政权力的行使都要实行全程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4、监督问责原则。
对权力的行使实施动态监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到位。
三、目标任务通过建立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不断完善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以完善的监控制度体系为支撑、以廉政风险点排查分析为基础、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实时监控为核心、以制度执行问责为手段的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形成拒腐防变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制度漏洞,最终实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问题发生。
1、做到政务工作公开透明。
要坚持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各类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之外,都要如实公开。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建设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建设作者:李广智来源:《活力》2014年第06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这突显了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强化权力制约监督,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这是规范权力运行,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
构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应从规范职责权限和优化权力结构入手,着力抓好权力的依法确认、科学分解与合理配置,切实增强权力运行的规范性和廉洁性,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
一、深入推进分岗设权依法确认部门及领导干部的职责权限,科学分解和合理配置权力与责任,形成领导班子成员内部相互制约和监督的权力运行系统,是构建权力制约监督体系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六大报告早就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指出,必须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推行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
因此,实现对重要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应遵循分岗设权的思路,围绕“一项重要权力分别由几个副职来实施”,进一步加大领导班子成员权力分解的力度。
一是坚持严格规范分权。
应进一步完善权力分解规则,根据部门和地方工作实际,分门别类地提出“一把手”不直接分管的具体事项,尽量把各单位的重要权力纳入“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范围。
对各单位的重要权力进行论证和认定,严格编制“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事项目录,并进行公开公示。
结合规范权力运行工作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向基层单位延伸的需要,抓紧制定基层单位“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事项的具体规定。
二是着眼于强化制衡分权。
分权的目的在于有效制衡权力。
按照分工负责原则来确定“一把手”的职责权限,减少“一把手”对具体事务的直接管理,构建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
加强和改进对党政“一把手”行使权力的制约监督-2019年文档
加强和改进对党政“一把手”行使权力的制约监督党政“一把手”位高权重,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中处于领导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一些党政“一把手”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也存在决策失误、滥用职权和以权谋私的问题。
个中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对其行使权力的制约监督相对薄弱,相关制度和操作程序尚待完善。
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2〕要进一步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就有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加强和改进纪委的制约监督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专门的监督机关和党风廉政建设、预防惩治腐败的主力军。
但长期以来,它们很难对同级党政“一把手”实行监督。
其主要原因有两个。
其一,监督体制本身存在不足。
根据制度设计,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功能,是对下级党委以及同级党委的职能部门进行监督。
也就是说,其监督对象并不包括同级党委及其常委。
不仅如此,各级纪委还要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党委书记是纪委、纪委书记的直接领导。
这样,作为被领导者的纪委,很难对作为其领导者的党委书记进行监督。
按照惯例,行政“一把手”一般都兼任党委副书记,纪委同样很难对其进行监督。
其二,纪委干部提拔任用、管理制度也存在不足之处。
纪委委员是由党代会选举产生的,而纪委书记、副书记则由纪委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但这些人选的候选人提名以及与此相关的考察、考核,都是由同级党委领导,纪委书记、副书记的人选都由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
也就是说,纪委的干部包括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拔任用都取决于同级党委。
这对纪委的监督工作势必产生很大的影响,决定了纪委难以对党委常委成员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实行有效的监督。
尽量回避、淡化这种监督,就成为监督工作中的“潜规则”。
但这并不意味着党政“一把手”不受监督。
对其监督主要来自上级党委和纪委。
也就是说,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单维度的,而不是多维度的。
这既造成了干部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错误观念,又容易使党政“一把手”处于监督的薄弱环节。
2014年中考热点专题之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文之内容解读
2014年中考热点专题之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文之内容解读新华社15日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分16个部分: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三、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八、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九、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十一、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十二、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十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十四、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十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十六、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一、经济1、从农村再突破《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2、传递财税改革新信号《决定》提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
将推进增值税改革,调整消费税,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进环境保护费改税。
3、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决定》提出,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决定》明确了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内容。
4、股票发行将推行注册制《决定》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5、允许民资办银行《决定》提出,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6、自贸区不断“扩容”《决定》提出,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
二、民生1、生育政策作出调整《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86分)
B.决策权
C.执行权
D.监督权
自己得分:2.0
9.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 )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A.依法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法行政
D.依法管理
自己得分:2.0
10.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 )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
A.水土资源
B.住房资源
A.统一领导
B.军地协调
C.需求对接
D.资源共享
自己得分:0.0
5.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 )机制。
A.提取
B.使用
C.运营
D.监管
自己得分:2.0
6.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坚持(),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B.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
C.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
D.全社会文化创新活力
自己得分:2.0
20.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 )。
A.主审法官裁判、由合议庭负责
B.主审法官裁判、由合议庭协商
C.审理者裁判、由合议庭协商
D.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自己得分:2.0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A.政治体制
B.文化体制
C.社会体制
D.生态文明体制
自己得分:2.0
18.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求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 )、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A.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
B.学生考试多次选择
浅谈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浅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摘要: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一提到权力,一般人会想到那是一个部门、单位领导专有的,百姓哪有什么权力?殊不知,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管理人员手中的权力如果缺乏制约和监督,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违纪案件。
关键词: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怎样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如何防党员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管理人员权力失控?笔者认为,要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狠抓党员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管理人员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运用有效的制度约束力,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一、何谓权力、制度、笼子及其关系权力是一种影响力,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权力指职务权力——职务影响力、强制性影响力,这是本来意义的权力概念。
广义的权力则包括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后者包括个人影响力、非强制性影响力。
广义的权力概念就是权威。
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
”这里的“服从”指的是心甘情愿、心悦诚服的服从。
制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一般是指在特定社会围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律(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等部分构成。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就是要让随处游荡的权力在制度的围活动,减少权力踩中陷阱的机会;就是让掌握权力党员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在制度的规和约束下,公开地行使权力,循着制度规定的通道进行。
在此,制度的笼子就是公与私之间的界线,就是不能逾越的高压线。
权力是一种能力,一种资格,表现为影响力和支配力;制度是一种准则,一种规程,表现为指导性和制约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对权力与制度关系的形象概括,也是回归权力本质的必然要求。
反腐政策解读
反腐政策解读中共十八大提出“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从两次重大会议关于反腐政策的措辞来看,中国共产党汲取了苏共亡党亡国的深刻教训,充分认识到腐败对执政稳定及权力合法性的严峻威胁,将反腐工作提升到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存亡的高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管理体系”的反腐倡廉改革总方针,明确了今后五到十年的反腐工作发展方向反腐政策导向也由侧重教育、防控转向强化惩处监督、推进制度建设。
针对上述变化,本文将对十八以来中国反腐政策进行简单梳理分析。
一、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败政策基本情况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反腐败工作十分重视,作为反腐工作的牵头部门,中央纪委监察部对反腐败工作开展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从组织机构上讲,原党风廉政建设室与原纠风室合并,成立“党风政风监督室”;原执法监察室和原绩效管理监察室也合二为一,成立新的“执法和效能监督室”;负责案件办理的纪检监察室由之前的八个调整为十个。
从工作内容上讲,《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提出“把不该牵头或参与的协调工作交还给主要责任部门,集中精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总体来看,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败政策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一是加大了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中央纪委监察部加大了腐败案件查办督办力度,2013年仅直接查办或督办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便有145起,被立案查处的省部级干部达19名,是1987年以来查处省部级领导最多的一年。
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521起,处理3042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692人。
二是转变监督理念。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于2013年9月2号正式上线发布。
与中组部相比,中央纪委首先去神秘化,着力将网站打打造权威发布平台、宣传教育平台、工作展示平台、互动交流平台、网络监督平台和纪检监察业务数据库。
三是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怎样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68年前,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的对话中,就以共产党人特有的自信回答了黄炎培关于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提出让人人起来负责,让人民监督政府的主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致力于探索解决这个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问题作出的一系列规定、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是我们党在这方面长期探索的最新成果,体现了时代特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关于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整体思路。其中,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是根本,让人民监督权力是对监督主体的明确重申,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让人民更好监督权力、让制度更好管住权力的前提。把这几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就能从根本上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目标。所有这些,体现了我们党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用而对权力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决心,体现了我们党把握权力运行规律并遵行规律按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体现了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让人民来监督权力的明确态度,体现了我们党向人民承诺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的诚意和自信。
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各种因素在权力运行监督中的作用。为此,《决定》一方面强调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等方面法律法规,推行新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另一方面,强调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
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也是为了理顺纪检机构对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权力运行制约监督的体制。在这一层次,如果体制不顺,派驻的纪检机构或因为不能参与这些机关的决策执行过程,或因为在相关利益上与这些机关的一致性而产生履职不到位的情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权力运行监督的效果。《决定》强调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强调派驻机构对派出机关负责、履行监督职责,这对于克服监督不到位情况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1. 引言1.1 权力运行的重要性权力运行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权力是社会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在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民众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确认识和正确运用权力,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生活。
权力运行涉及政府机构、公共机构、企业管理等方面,这些权力的使用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只有正确认识并正确运用权力,才能实现社会繁荣稳定,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福祉。
权力运行也需要受到一定的制约和监督,以确保权力不被滥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至关重要,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
1.2 权力滥用的危害性权力滥用的危害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权力滥用会导致不正当的权益侵犯,使得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甚至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权力滥用往往伴随着腐败行为的出现,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分配,严重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
权力滥用还会破坏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甚至威胁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重要的是,权力滥用会使政府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削弱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进而加剧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的蔓延。
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有效遏制权力滥用的现象,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公平正义。
1.3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必要性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必要性体现在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性。
在一个法治社会中,任何行使权力的机构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受到法律的约束和监督。
只有通过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才能确保法律的权威和公正的实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只有正确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才能保证权力不被滥用,实现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权力的滥用会导致腐败、不公平和社会不稳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生活。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举措。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必要性是建设法治社会、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监督系统,推动权力阳光化运行,加强民众监督和参与,建立有效的惩罚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不被滥用,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三: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报告摘要】全会公报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报告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公众期待的政治体制改革、反腐倡廉、收入分配、社保就业和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做了部署和安排,从政治体制改革来看,最重要的还是围绕规范各方面的权力运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围绕着这样的目标进行多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这些方面必然会使未来我们国家的治理向着更加科学、民主、透明的方向来发展。
现在腐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也是能够威胁党和国家的一个敌人。
从三中全会公报来看,要在权力上做文章,让它在阳光下运行,把它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这里特别重要的是制度问题,因为反腐败问题是有几个阶段的,过去我们是战争时代,因为当时也不可能有太大的腐败,在革命根据地也有腐败的现象,那就是大家发现问题,举报,那就很快地查明了。
后来我们进入社会主义时期,过去搞的是运动式的防腐败,效果就不太好。
现在我们要进入第三个阶段,就是制度防腐。
三中全会非常强调制度建设,我想反腐倡廉上最大的一个部署也是用制度来防腐败。
因为运动是一波一波的,不是很常规的,有点难以持续,用制度反腐,那就常态化了,而且是程序化的,非常科学。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攻坚期、反腐治标关键期和公众舆情关切期,反腐败从撇清发展的寻租经济“水分”,滤掉社会的奢靡风气“糖分”,减少改革的利益冲突“戏份”等方面体现并仍将体现出经济治理、政治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多功能”在接下来的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不论是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是处理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都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这些是三中全会给反腐败的“任务包”,也是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增长点。
解读加强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制约和监督
解读:加强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制约和监督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公布日期】•【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解读:加强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制约和监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进行了重点部署。
2013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主持召开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强调,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中全会的精神上来,扎实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要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系,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为使大家更好地了解有关内容,本网推出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系列报道。
如何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
《决定》再次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从实践看,由于权力制约不力、监督乏力,少数主要领导干部把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习惯凌驾于班子集体之上、凌驾于组织之上,大搞“一言堂”,甚至一手遮天。
这些年,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腐败分子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主要领导干部,有的还是高级领导干部,如陈良宇、XXX、刘志军等,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前几年在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所有受纪律处分的干部中,一把手的比例占总数的1/3以上。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
这确实切中了要害,而管好主要领导干部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指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抓起。
主要领导干部也就是一把手,把该负的责任负起来了,把自身管好了,很多事就好办多了。
”大量事实也表明,地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应受到制约和监督,决不允许存在超越于党纪国法之上、不接受监督的特殊党员、特殊公民。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全会公报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一、强化权力运行制约体系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是地方各地掀起权力制约的狂潮。
如福建省旅游局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省旅游局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深化廉政风险教育,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
如山东省烟台市纪委、监察局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尤其是去年以来,紧紧围绕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突出主业主责,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监督格局。
突出重点内容,抓牢关键环节,增强监督针对性;拓展监督渠道,创新监督形式,提高监督实效性;加强教育引导,提高监督能力,夯实监督工作基础。
坚持以制约权力为核心,既是权力正确行使的保证,也是对权力进行监督的基础。
必须加强权力的制约,才能减少贪污腐败及社会阴暗面的发生。
二、强化权力运行监督体系现在中国掀起一阵反腐之风,也是我们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防止权力滥用、错位和失控,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体系的全方位监督。
国家决心将反腐进行到底,还是为了某些政治需要。
要想真正的杜绝腐败,还得从制度上,法律上健全。
近期,多位各地高官被揪了出来,这成为最近网络热议的一个焦点。
从中央到地方,一场反腐治贪的风暴在中国掀起,多名地方官员因涉嫌违纪被调查或被免职,中国反腐的“组合拳”也在近期成为舆论焦点。
其实,只有真正做到权力的监督,才能真正的杜绝腐败,逐步建立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其他监督主体积极配合的测评预警机制,制定测评预警目标和评价标准,建立反腐败情报交流制度,完善函询回复制度、诫勉谈话制度、督促整改制度,促进廉政测评预警机制的健康运行。
三、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对策思考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中诸多缺陷和薄弱环节的存在,导致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监督效能的底下。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和《决定》的要点陈冬生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同志们,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和决定的要点。
我们要实现中国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就是要把中国建成中等发达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目标,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国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再就是经济发展的总要求,那么政治方面呢,人民民主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法制政府基本建成,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建设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第四个要点就是民生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是为了落实十八大的这条总路线总精神总目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公报还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概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的起草历时7个月,是我们总书记习近平当组长,总书记关于决定做了一个说明,第一个就是他亲自担任起草组的组长,第二个说明就是一般性的举措不写进决定,发展性的举措也不写进决定,什么意思呢?就是要解决当前要做的事,当前做的到的事,当前必须做的事。
市场决定性的作用,市场决定性的作用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我们知道以前是讲市场经济起基础性作用,现在改为起决定性作用,别看这三个字只改,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转型,是一种革命性的创新。
决定内容一共有16项,第1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第2项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3项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4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第5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第6项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和机制,第7项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第8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第9项推进法制中国建设,第10项强化全面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第11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第12项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第13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第14项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第15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第16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思考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思考一、问题的提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行使权力可以推动社会发展,而滥用权力则会导致社会危机和不稳定。
因此,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一环。
然而,当前我国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方面,权力分散、监督体系不完善,导致腐败问题严重;另一方面,监督手段和手段相对单一,不能有效防止权力滥用和不当行为的发生。
因此,如何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建设思路和措施(一)加强制度设计和法律保障1.完善权力分立机制。
建立健全国家权力机构和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权力分立机制,明确各部门的权力边界和职责,防止权力过渡集中和滥用。
2.设立独立的反腐败机构。
建立独立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对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进行调查和惩处,并建立有效的防腐败制度和机制,打击腐败行为。
3.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引导公民积极参与权力制约和监督,增强对权力的监督力度。
(二)严格权力运行程序和管理1.建立以责任追究为核心的权力运行制度。
明确权力运行的程序和规定,建立权力行使、决策、执行的责任追究机制,对权力滥用等不当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2.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建立权力运行信息公开制度,确保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信息对外公开透明。
公众有权了解政府和官员的行动,形成有效的舆论监督。
3.推行政务公开。
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加强政府机关的内部监督,使政府工作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价。
(三)加强监督手段和手段1.增加监督机构和力量。
建立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督机构,增加监督人员的数量,提高监督效能。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建立举报制度和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对举报人提供举报保护,并设立举报人奖励机制,鼓励公民积极举报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
3.强化审计监督。
加强审计监督,对权力运行进行全面、精确的审计,发现问题和漏洞,促进权力运行的规范和合法性。
进一步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的功能来区分不同性质的权力,同时又要求其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这是我们党在科学配置权力方面的一种创新。应当说,通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实践,我国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已经基本定型,在形成重大战略、规划长期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重大决策制度,完善重大决策的机制和程序,建立健全决策后评估和纠错机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凡是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都必须实行集体决策,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要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有始有终。健全督促检查、绩效考核和问责制度,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整合各方面监督力量,确保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进一步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这突出了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和具体要求,对于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着力规范权力行使,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意义重大。
《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的重要文献也都对正确行使权力作出了明确规定。党章总纲提出:"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在党章条文中指出:"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等等。1956年,党的八大对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如加强党对于国家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委会对中央一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加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地方各级政府机关的监督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家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健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制度也逐步得到恢复和完善。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对"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进行全面阐释。2003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明确规定所有共产党员都要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明确要求:"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就使权力制约和监督的要求更加明确。
十八届三中全会工作报告全文: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工作报告全文: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工作总结为大家整理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工作报告全文: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供大家阅读参考。
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35)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
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
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36)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
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
各级纪委要履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
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
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
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
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
派驻机构对派出机关负责,履行监督职责。
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等方面法律法规,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摘要】
全会公报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报告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公众期待的政治体制改革、反腐倡廉、收入分配、社保就业和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做了部署和安排,从政治体制改革来看,最重要的还是围绕规范各方面的权力运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围绕着这样的目标进行多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这些方面必然会使未来我们国家的治理向着更加科学、民主、透明的方向来发展。
现在腐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也是能够威胁党和国家的一个敌人。
从三中全会公报来看,要在权力上做文章,让它在阳光下运行,把它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这里特别重要的是制度问题,因为反腐败问题是有几个阶段的,过去我们是战争时代,因为当时也不可能有太大的腐败,在革命根据地也有腐败的现象,那就是大家发现问题,举报,那就很快地查明了。
后来我们进入社会主义时期,过去搞的是运动式的防腐败,效果就不太好。
现在我们要进入第三个阶段,就是制度防腐。
三中全会非常强调制度建设,我想反腐倡廉上最大的一个部署也是用制度来防腐败。
因为运动是一波一波的,不是很常规的,有点难以持续,用制度反腐,那就常态化了,而且是程序化的,非常科学。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攻坚期、反腐治标关键期和公众舆情关切期,反腐败从撇清发展的寻租经济“水分”,滤掉社会的奢靡风气“糖分”,减少改革的利益冲突“戏份”等方面体现并仍将体现出经济治理、政治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多功能”
在接下来的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不论是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是处理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都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这些是三中全会给反
腐败的“任务包”,也是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增长点。
[重要意义]
首先,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也使转变政府职能和改革行政体制的要求更加突出,但政府“越位”现象仍时有所见。
有的地方政府不仅主导资源配置,出面招商引资,而且对微观经济活动不断干预。
其次,加快社会分配制度的改革,缩小收入差距,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核心内容之一,但要打破现存的利益格局又是很难的。
有些和公权力最近的社会群体,不仅在“分蛋糕”时要拿到最大的一块,还要想方设法把别人手中的“蛋糕”也切下一块来。
分配制度改革长期徘徊,不能不说与既得利益群体的阻碍分不开。
再次,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和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但随着党和政府民生投入的不断增加,作为资金和资源密集的民生领域,已经成为腐败的高发区。
一些基层权力部门的工作人员,贪污、挪用各种转移支付款项,使党的惠民政策落不到实处,已成为当前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动向性问题。
最后,公权力不仅包括决策权和执行权,还包括监督权和执法权。
但有些执法部门对于有利可图的事争相管,无利可图或棘手的事互相推,甚至收受好处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微言微语】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需要实在体制机制变革,切切实实的公民参与。
譬如官员财产公示等举措,便是规范公权力不能绕过的一环。
现在,公权力需要规范,在党内已达成共识,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共识达成之后,需要强有力的政府行动,这将考验党和政府“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伤的勇气”。
更多详情:亳州中公教育官网
亳州中公教育祝您考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