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教案_地理5
地理教案校本课程
地理教案校本课程
地理教学的校本课程应该有更多的探索与创新。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刻地思考,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独立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研究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研究。
教案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
在编写地理教案时,需结合校本课程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生动性,使学生兴趣盎然,增加学生的研究热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要讲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地理教学需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地理教学的校本课程还需要与时俱进。
在新时期,很多学科知识都在不断更新、迭代,地理学科也不例外。
优秀的教师要始终不断地研究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应对学生研究需求的不断变化,提供更好、更切合实际的教学服务。
在设计地理教案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传授知
识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
这也是地理教学校本课程的目标之一。
只有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才
能培养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人才。
综上所述,编写地理教案要注重实际情况,保证学生生动性并
可落地实习;要讲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高教学效率;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等,以应对学生学习需求的不断变化;同时,也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社交
能力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地理教学的校本课程的目标,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地理)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地理)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写调查报告和地理论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读图信息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应用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地理意识,提升综合能力。
二、课程背景根据关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地理教学的教材建设应该由国家统编教材、地区教材和校本教材共同组成,其中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是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组织编写。
那么如何界定校本课程的地位是编写的关键,因为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之所在。
现行国家统编教材的编写既提供了指导思路,也为校本课程的建设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加强地理学习能力和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是中学尤其是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和突破口。
因而在完成统编教材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做好活动和选修课的设计安排是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统编教材有机补充的校本课程,应该为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开设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案。
所以把校本课程定位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能力培训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的选修课、活动课教材的层面上,既可以避免内容上和统编教材的冲突与雷同,又可以充分发挥灵活机动的设计思路,对统编教材的内容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予以有机补充。
三、课程目标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志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船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2.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初中地理校本教材
初中地理校本教材篇一:地理校本课程教案地理校本课程教案世界旅游篇二: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地理校本课程***前言***坐落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校。
赤金镇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也继承了“铁人精神”,建校几十年以来,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发展的思维正日趋形成新教育理念的潮流,******遵循着与时俱进的思想,认为单纯靠“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接受、考试的分数”来诠释的旧教育观,应该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遗弃。
应该将目光投入到新课程的开发上来,以期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培养全新的能独立思考和进行自主学习的新一代接班人。
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自然就成了这种实践的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基于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形成了具有赤金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课程编写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方面:1、制定目标、明确要求。
校本课程的设计不能违背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也不能随意地开设。
明确了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素质,最后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是能拿出什么成果。
对于课程目标的设定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以及作为主人翁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第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行动能力。
对学生的要求突出以下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一定程度。
其次,明确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即课程评价方式。
2、最大限度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我们所学过的课本知识,同时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扩充;立足生活题材,让学以至用;借助各方教学资源,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地理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地理课程中有关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如地形、气候、水文等。
2. 学生能够描述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学生能够了解并分析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探究地理现象的欲望。
2.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丰富多样的地理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学科性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地理知识,又能提升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参考教材相关章节。
2. 我国地理区域特点:学习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结合教材相关内容。
3. 人地关系:分析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
4. 地理信息收集与分析: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学习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5. 实践活动:组织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第二周:我国地理区域特点(东北、华北);第三周:我国地理区域特点(华东、华中);第四周:我国地理区域特点(华南、西南);第五周:我国地理区域特点(西北);第六周: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七周:地理信息收集与分析;第八周:实践活动及总结。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高中地理 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高中地理课程中区域地理特征、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关系;2.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应用,通过GIS软件分析地理数据,提高地理问题解决能力;3.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现状,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规划。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统计数据等分析工具,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2.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力,提高地理探究和实地考察能力;3. 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2.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资源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意识;3.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了解世界地理环境,尊重不同文化,增进国际理解。
本课程旨在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特点,以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选取典型区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其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教授GIS的基本功能,如地图浏览、数据查询、空间分析等,并通过实例操作,使学生掌握GIS在地理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3. 我国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
4. 空间思维与地图应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教授地图阅读、制作和运用技巧,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地理校本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地理校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行政区划;(2)掌握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3)了解我国的、经济、文化等人文环境特点;(4)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查询地理信息;(2)具备地理观察和描述能力,如观察地形、气候等;(3)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地理概况: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行政区划,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情况。
2.自然环境:详细讲解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
3.人文环境:阐述我国的、经济、文化等人文环境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社会发展。
4.地理实践: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我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理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利用实验设备,进行地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地理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地理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地理校本课程教案
地理校本课程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地理校本课程-了解世界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地球上不同地理特征和文化差异的尊重和欣赏。
二、教学内容:1. 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特征3. 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4.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5. 地理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特征,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2. 教学难点:地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观察、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地理图表、地图等资源,展示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问题导向学习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地理学科的定义、研究内容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4. 小结与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第二课时: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特征1. 导入:播放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特征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心。
2. 地球的构造: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构造。
3. 地理特征:介绍地球的地形、气候、水系等地理特征。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当地的地理特征。
5. 小结与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第三课时: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地理环境,引发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思考。
2. 自然地理环境: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特点。
3. 人文地理环境:介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教案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 质量。
CHAPTER 02
基础知识讲解
地球基础知识
01
02
03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介绍地球的形状、周长、 表面积等基本参数。
CHAPTER 05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
小组讨论与分享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地理主题进行讨论,如气候 变化、环境保护等。
分享交流
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倾听并提出建 议。
课堂互动游戏环节
地理知识竞赛
设计地理知识问答或抢答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地图拼图游戏
将世界地图或中国地图分割成若干块,让学生通过拼图游戏熟悉地理区域和地名 。
教师点评与总结环节
点评总结
教师对小组讨论和游戏环节进行点评 ,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 意见。
知识梳理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帮 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CHAPTER 06
作业布置与要求说明
作业内容与要求说明
实验分析与报告
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提出 改进意见和建议。
CHAPTER 04
案例分析与讨论
气候变化案例分析
总结词
气候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述
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温升高、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等。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农业、水资源、海岸线、 人类健康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例如,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干旱、洪涝等灾害 频繁发生,给人类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挑战。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初中地理校本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包括以下主题:1. 地球与地图:介绍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图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识。
2.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的气候、水文、地貌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3.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化、农业、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知识。
4. 地理信息系统(GIS):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地球与地图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图的使用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一些地图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图上的信息。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制作一张简单的地图,并标出自己所在的位置。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课时所学的内容,并提出问题。
第二课时:自然地理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自然地理景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地球的气候、水文、地貌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3.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观察,观察并记录当地的气候、水文和地貌特征。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并提出解释和分析。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课时所学的内容,并提出问题。
第三课时:人文地理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城市化和农业工业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人口、城市化、农业、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知识。
3. 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城市或地区进行研究,并撰写一份关于该地区人文地理的报告。
4. 小组分享:让学生分组分享他们的研究报告,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课时所学的内容,并提出问题。
第四课时:地理信息系统(GIS)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GIS的兴趣。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选修课程)设置方案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选修课程)设置方案高中地理校本课程(选修课程?)设置方案(初步设想)陕西师大附中地理教研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是我校根据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突显学校办学特色和满足学生的兴趣特长而开设的选修课程。
一、课程说明1(校本课程由老师自己根据专长确定,老师首先提出课程规划(包括课程名称、内容简介、教学年级、课时安排、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
由教研组上报学校教务处,经学校课程委员会确认后,形成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精品课程。
校本课程确定后,由学校向学生公布,选报的学生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即可列入课程中。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设置,也可以在学校的引导下,由教务处在网上发布信息,让学生提出要选修的内容或方向,老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提出开课规划。
2(课程设置,要充分挖掘校内的潜力,争取每一位老师至少开设一门校本课程。
3(借助社会资源,聘请陕西师大旅环院、陕西教育学院等相关单位的教授、专家和研究生为学生开设选修课或者进行专题讲座。
二、拟开设的校本课程陕西师大附中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初步安排课程课程内容简介教学总课开课教学考核任课名称年级时数时段方式方式教师运用PPt课提交探究陕西通过介绍陕西的自然地高一 18 第二屈件及录象~报告或在地理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概学期景给学生创造网页上展环境况~陕北、陕南、关中学1更多机会体示成果三大地区各自的区域优验主动学习势和特色~让学生了解和探索的陕西、热爱陕西、为陕“过程”与西的发展作贡献“经历”提交探究陕西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特高一 18 第二同上曹报告或小旅游征,陕西特色饮食与地学期秋论文文化理环境的联系,分区介娟绍陕西旅游资源及著名旅游区,明确陕西省内部存在的自然环境及旅游文化差异运用PPt课口头表达风雅越剧的起源与发展~越高二 18 第一曹件及录象~越韵剧主要流派及其创始学期秋——人,欣赏各流派代表作、让学生娟欣越剧经典唱段,越剧表演艺赏、交流、欣赏术,身段、唱腔、咬字学唱等,特点,中、青年越剧表演艺术家继承、创新的剧目欣赏,越剧团体介绍运用PPt课提交探究民俗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高二 18 第一石件及录象~报告或在与地不同民族的一些风俗习学期莉课堂讨论、网页上展理环惯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群探究交流示成果境系~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交探究饮食本课程将从具体操作过高二 18 第二同上程2报告或在文化程开始~通过一些实例~学期禾网页上展的地多角度地讲述中西方文示成果域差化背景下的饮食文化的异不同以及我国各地区、各民族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书面笔试地理地理空间定位的方法,高三36 第一同必修和屈专题地理计算的原理与解题文学期选修I 景方法,各种等值线图的学阅读、分析与应用,地理区位问题等书面笔试区域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概高三36 第一同必修和高三地理况,世界地理分区和主文学期选修I 地理要国家,中国各大地理教师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地图的判读技巧三、学分赋值1(地理校本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出勤情况(占10%)、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占30%)与模块考试(占60%)累计(祥见《陕西师大附中高中地理课程学分认定方案》),再按学校规定的比例转换成A、B、C、D四个等级。
初中地理校本课教案
初中地理校本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以及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过制作手绘地球仪,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球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b.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b.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
3. 课堂讲解:a. 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椭球体和赤道膨胀。
b. 讲解地球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地球仪的构造、如何读取地球仪上的信息。
c. 讲解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经纬网的定义、经纬度的划分和表示方法。
4.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总结地球仪上的重要信息。
b. 学生动手制作手绘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的理解。
5.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b. 学生分享自己在制作手绘地球仪过程中的收获。
6. 作业布置:a. 让学生运用地球仪,观察自己所在城市的经纬度位置。
b. 让学生结合教材,了解地球仪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地球仪、制作手绘地球仪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以及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地理校本课程教案
地理校本课程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设计一份地理校本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地理是一门与人地关系、自然环境和地球现象相关的学科,通过研究地理可以增加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研究目标本课程的研究目标是:1.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2. 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貌形成的原理;3. 掌握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4. 了解地理学在解决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方面的作用;5.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
教学方法为达到上述研究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介绍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地理景点、人文地理现象等,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3. 图像解析:使用地图、图表等图像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信息和数据;4.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5. 实践应用:设计项目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包括以下内容:1. 地理学科的概述和发展历程;2. 地球的构造和地貌形成的原理;3. 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域、陆地、生物等;4. 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5.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6.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小测验:定期进行地理知识的小测验,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2. 作业和项目:布置地理作业和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 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和表现;4. 考试:进行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我们将需要以下资源:1. 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提供地理学科的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2. 实地考察场地:安排学生参观地理景点和实地考察;3. 图像工具和装置:准备地图、图表等辅助教学工具;4. 计算机和互联网设备:用于展示地理信息和进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校本课程教案资料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生活与地理教学目标:(1)让学生多增加课外地理知识,开阔知识视野(2)使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产,生活等地理现象(3)培养学生的调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4)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对家乡的热爱及探索和发现精神(5)让学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积极献计献策教学目录:1.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2.教材-生活与地理-序3.教材-生活与地理-野外生存4.教材-生活与地理-气象与生活5.教材-生活与地理-灾害常识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下载相关资料和图片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念《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这说明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
地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设置的一门学科课程,属于国家课程。
地理课程与其他高中课程相互配合,对于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
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
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
地理校本课程专题案例
地理校本课程专题案例
《地理校本课程专题案例》地理校本课程是一种以本校环境及其相关资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联系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课程。
根据学校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及学校实践活动的实施情况,构建一套完整的地理校本课程体系。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地理校本课程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研究和体验校园文化,加强研究,使研究成为一种惯。
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校本课程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研究地理知识,让地理知识更深刻地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具体实施校本课程的方法有很多,如:以调查为主题,利用地理知识分析校园环境;以比较为主题,比较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实践为主题,实践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设计为主题,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研究活动等。
本案例的特点是,学生可以在校园环境中更加深入地研究、体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地理知识更深刻地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通过实施地理校本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地理校本课程是一种有益的课程,它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研究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校本课程地理组
(校本课程)青州三中目录第一章生态系统与生态统的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第二节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第三节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第四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三章生态环境的改善第一节生态农业第二节生态工业第三节居住环境的改善第四节自然保护第四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由来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含义第三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第一章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概念。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和其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主要分支。
一个物种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个体的总和在生态学里称为种群,所有不同种的生物的总和为群落,生物群落连同其所在的物理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就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其特征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系统外部之间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由此推动的物质的循环。
例如,森林、草原、河流、湖泊、山脉或其一部分都是生态系统;农田、水库、城市则是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具有等级结构,即较小的生态系统组成较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生态系统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根据各生态系统的植被分布情况,又可以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类型。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又可以分为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类型。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降雨量少的地区,动植物种类较森林生态系统少得多,群落的结构相对简单。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
农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
地理知识校本课程设计
地理知识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理解各地理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 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认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人文特点。
3. 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气候、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
2. 提高学生地图阅读、绘制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能力,为后续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激发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
2.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树立全球化观念,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和参与地理环境保护。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注重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地理区域划分及特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讲解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点,分析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文特色。
2. 世界地理概览: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世界主要地理分区、国家和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及人文风情。
3. 地图知识与应用:教授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比例尺、方向、图例等,以及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形图、交通图、气候图等。
4. 地理信息系统(GIS)入门:引导学生了解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学会使用简单的GIS软件进行地理信息查询和分析。
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我国地理区域划分及特点(1-2课时)第二周:世界地理概览(3-4课时)第三周:地图知识与应用(5-6课时)第四周:地理信息系统(GIS)入门(7-8课时)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相连,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概念和基础理论,如地理位置、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等。
2. 使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特点及其对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3. 帮助学生理解世界地理格局及其演变,提高对全球地理现象的分析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查询、分析、处理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方法,对地理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地理奥秘的欲望。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全球意识,使其具备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结合地理学科的性质,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中。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地理基础知识:地理位置、地理环境、气候、水文、地貌等,对应教材第一章至第三章。
-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二章:地貌与地理环境- 第三章:气候与水文2. 中国地理:我国地理区域划分、区域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应教材第四章至第六章。
- 第四章:北方地区- 第五章:南方地区- 第六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3. 世界地理:世界地理分区、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对应教材第七章至第九章。
- 第七章:亚洲- 第八章:欧洲、非洲和大洋洲- 第九章:美洲4.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应用:地图制作、地理信息查询与分析,对应教材第十章。
- 第十章: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应用5. 地理实践: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实践性教学。
小学地理(探索)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地理(探索)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位置和分布,认识大洲和大洋的名称;2.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地形地貌与资源;3.掌握使用地图及图例等工具寻找地理信息的方法;4.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惯。
二、教学重难点1.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的认识和绘制;2.对我国行政区划、地形地貌、资源的了解;3.探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认识地图教学目标1.认识地图的概念;2.学会地图的使用方法。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地图并引发学生的疑问。
2.新授:简单介绍地图的概念。
3.练: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地图及图例等工具寻找地理信息。
4.巩固:让学生完成相关练。
第二课时:世界地图教学目标1.认识世界地图;2.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位置和分布,认识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及其重要性。
2.新授:简单介绍世界地图、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3.练:让学生根据提示找到地图上对应国家、洲和洋的位置。
4.巩固:让学生根据提示进行地图配对练。
第三课时:中国地图教学目标1.认识中国地图;2.对我国行政区划、地形地貌、资源的了解。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了解中国地图的地理位置。
2.新授:简单介绍中国地图、我国行政区划、地形地貌和资源。
3.练:让学生根据提示在地图上标出对应的行政区域、地形和资源分布情况。
4.巩固:让学生完成相关练。
第四课时:环境保护教学目标1.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培养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惯。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的重要性。
2.新授:简单介绍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方法。
3.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自己关注环保的事例。
4.练:让学生根据课堂讨论,设计一份主题为“环保从我做起”的海报。
5.巩固:让学生完成海报设计。
四、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2.游戏教学法;3.讨论教学法;4.情景模拟教学法。
地理初中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地理初中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1. 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初中下册)。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世界各地人们生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关于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章节。
2.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们的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环境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高中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中学阶段地理学的基础课程,对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然和社会、掌握科学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将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出发,着重介绍地球与地球运动、地貌、气候、水资源、人口与城市等内容。
同时注重贯穿环境保护、教育公平、国际交往等方面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需要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基本环境和地球运动;•熟悉全球地貌、气候和水资源分布;•掌握全球人口和城市分布的趋势和特点,理解人口与城市化带来的影响;•了解环境保护与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培养以下能力:•分析和解释全球各种地理现象和问题;•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进行地理调查和独立研究,提高学科综合素养;•发展属于地理思维的跨学科和现代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地理学基本概念和地球的基本环境•地理学的概念与意义;•地球的基本形态和结构;•地球的运动。
2.全球地貌和气候•全球陆地和海洋形成和分布规律;•全球气候类型和影响因素。
3.全球水资源•全球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全球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性。
4.全球人口和城市•全球人口分布、趋势和特点;•全球大城市的特征和分布;•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5.环境保护和教育公平•全球环境问题和解决措施;•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和现状。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学生为主角,教师为引导员,以课堂讲解、小组研讨、调查报告、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1.课堂讲解教师通过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基本环境和地球运动、全球地貌、气候、水资源、人口与城市以及环境保护、教育公平等内容,让学生对地理学有全面的了解。
2.小组研讨教师通过小组研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地理问题探讨,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加深对地理科学知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教案
名称:太阳的黑子观测 (2013.9.22) 教学目的:
1.了解太阳概况;
2.初步学会进行太阳黑子观测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太阳概况,观测前清同学们就自己掌握的一手材料进行交流。
[介绍注意事项]
1.不能直接用肉眼上观看太阳,因为太阳的强光会把眼睛刺痛。
必须用涂了浓墨的玻璃遮住眼睛去看太阳,而且不能看太长时间。
肉眼所能看到的太阳是非常小的,太阳表面的情况及变化必须用天文望远镜观测。
2.太阳就好象生物一样,每时每刻都在活动着。
太阳表面的黑子数量和太阳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太阳活动越频繁,黑子数目就越多。
因此,根据长时间连续观测的黑子的变化情况,就可以研究太阳温度的变化。
3.观测太阳黑子所必需的物品
用口径5-10cm的小型天文望远镜,就可以对太阳的黑子进行充分的观测了。
观测太阳黑子常用有专用镜片的反射式望远镜,最好配备投影板。
当然,也可使用有普通物镜的折射式望远镜。
为了便于对太阳进行观测,须准备如下一些小附件。
(1)太阳投影板:对折射式天文望远镜来说,作为附件的投影板,通常在出厂时就配备好了。
这种装置安装简单方便,安装好后不会晃动就行了。
另外,投影板前后位置可以调整,很方便。
(2)目镜:作为观测太阳用的目镜,可以任意选用耐热类型的高增益式。
应准备一个能看到太阳全貌的50-60倍的目镜,和一个能看到黑子深部的高倍率目镜。
(3)太阳滤光镜:直视观测太阳时应该用专用滤光镜,因为滤光镜有隔热减光的特性,望远镜口径在10cm以上肘,物镜前面应盖上一个中间开有直径5cm以下孔的盖子,或用三面反射棱镜,使通光量适当减少。
观测太阳千万要注意眼睛的安全。
(4)观测用图纸:在洁白的纸上画好直径15cm(或者10cm)的圆并写好数据,事先制成观测用的图纸。
其他如铅笔、橡皮擦、秒表等都应事先准备好。
[对太阳表面和太阳黑子进行观测]
做好观测纪录
[作业]
太阳黑子的观测报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