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题08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件
2021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1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十五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与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矿办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进一步发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曲折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内优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发展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企业家代表: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还有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交通通信;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人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社会习俗的变化:饮食: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婚丧: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
娱乐: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服饰: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睐。
特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新式教育: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2021年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题08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考点训练
专题08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2020年辽宁丹东)19世纪末,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A.张謇 B.卢作孚 C.侯德榜 D.荣德生2.(2020年湖北荆门)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企业注册数量统计表。
该表说明了()A.列强加快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3.(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下图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B.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4.(2020年贵州遵义)如图是中国某一时期政府倡导的社会生活习俗新风尚,最早可能出现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中华民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5.(2020年江苏南京)下列场景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不断求新求变的是()A.行握手礼 B.参加科举考试 C.凭布票买衣服 D.乘坐高铁出行6.(2020年福建)鸦片战争后,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
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
这反映了()A.民主政治确立B.纺织技术改进 C.社会生活变迁 D.开埠范围扩大7.(2020年山东济宁)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变。
下列社会生活现象的出现与辛亥革命直接相关的是()A.吃西餐 B.住洋房 C.剪发辫 D.看电影8.(2020年湖南张家界)民国以后,“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些变化体现了()A.婚姻自主意识增强 B.交通通讯新变化 C.休闲生活方式新变化D.自由平等新风尚9.(2020年宜宾)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旗袍率先吸收欧美服装特点,由传统的宽松肥大、线条平直向窄腰短袖、时髦适体变化。
这表明上海()A.观念开放,崇洋逐新B.政治改良,革除陋习 C.洋布流行,土布淘汰D.全盘西化,倡导民主10.(2020年云南昆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的伟大作品是()A.《毕业歌》 B.《黄河大合唱》 C.《渔光曲》 D.《义勇军进行曲》11.(2020年云南昆明)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2021年中考历史部编版复习 中考考点过关 模块一 中国近代史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2020石家庄40中模拟]19 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
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上升到70%。
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 )A.洋务运动的刺激B.政府政策的放宽C.列强侵略的放松D.“实业救国”的推动2.[2020东营]观察下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14—1919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图A.外国人纷纷在华开设工厂B.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C.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侵略D.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3.[2021预测]一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面粉工业迅速复兴,从1921年起就开始抵制中国面粉的输入。
1922年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面粉与小麦开始大量输入中国。
外资在华面粉工厂也开始扩展,使中国的面粉工业很快遭到了萧条的厄运。
由此可以判断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帝国主义侵略B.封建势力剥削C.官僚资本压迫D.国内战乱不止4.[2020滨州]某导演筹拍电影《1912年北京故事》,该电影旨在反映中华民国的新气象。
以下场景能够入选的是( )A.徐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B.一男子因为剪掉辫子遭到抓捕C.人们相见大多行握手、鞠躬礼D.进京赶考的学子在读《新青年》5.[2021预测]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和燕尾服作为大礼服。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复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函件中指出:此等衣式,其要点在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
由此可见( ) A.近代国人的衣饰观发生了根本改变B.服饰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变革C.服饰不再是政治伦理的直接体现D.近代服饰的改变首先发生在大城市6.[2020福建]鸦片战争后,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
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近代史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据秦绍德、沈国麟《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新闻
事业发展的轨迹(1978—2000)》、中共成都市委
宣传部课题组《成都商报媒体转型观察与思考》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成都报刊行业的发展特 点。并请你为成都报刊行业的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发展特点:发行量迅速增长,注重民生,广受欢迎。报刊行业应继续关 注民生,聚焦时代热点,宣传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等。
( D)
A.有识之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
B.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C.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D.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2021·广东)1894 年外国在华产业资本约为 0.54 亿元,为中国产业
资本的 1.5 倍;到 1911 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约为 20 亿元,以高出数倍
【拓展视野】
11.(2021·盐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顽强挣扎。其获得发
展良机、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
( B)
A.①段 C.③段
B.②段 D.④段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 文化事业的发展
命题点 1: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2021·黄石)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垦牧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
金厂等产业,还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如今南通很多地
方都还有他的影子。他的主张是
( A)
A.实业救国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
书”。它是
( A)
A.《申报》
B.《大公报》
C.《新闻报》
D.《解放日报》
10.(2021·成都)报刊作为一种近代以来新兴的传媒方式,记载了国家 历史与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启蒙·救亡】 材料一
2024年历史中考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二中国近代史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名师考点精讲
名师主题整合
-8-
主题八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比较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洋务企业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洋务企业
根本目的 发展民族经济,实业救国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性质
近代资本主义企业
带有封建色彩的工 业企业
不同点 类型
以轻工业为主
军事工业、民用工 业
管理方式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
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
继传入中国
交通通信
概况
(2)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和空中航 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
的发展
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3)茅以升建造钱塘江大桥,詹天佑修建京 张铁路
作用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 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名师主题整合
-4-
主题八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张謇兴办实业八上P120
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主张 “实业救国”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大生纱厂
(2)还创办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
成就 厂和冶铁厂等产业
(3)获利后创立了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
(1)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
中华民国建
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
立至第一次 迅速发展 实业的热潮
世界大战期 (“短暂的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
历 程
间(1912— 1918年)
八上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全考点知识背记与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概括】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艰难成长。
西方的文化、器物大量涌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进步。
在文艺创作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要点: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方面的变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
2、代表人物:张謇(状元实业家)、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
3、发展:⑴甲午中日战争后,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⑵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⑶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了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4、曲折原因: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
5特点:⑴总体水平落后;⑵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和沿海沿江城市;⑶发展过程艰难、曲折。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1、新交通、通信的发展①表现: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电报、电话相继传入中国。
②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便利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社会风俗和生活的变化⑴变化:剪辫、易服、废止缠足、改礼仪、改称呼。
⑵特点:体现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3、评价:⑴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有限的;⑵从总体上呈现出新旧并存多元化发展的特征。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学习要点:知道鲁迅、矛盾、齐白石、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近代教育的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概况①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局等一批新式学堂;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③百日维新期间创办京师大学堂代表京师大学堂1898年开设,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活动阵地;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当时的全国最高学府废除科举制1905年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多年的科举制正式废除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新文化的传播2、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报刊代表①《申报》189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②天津《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东方杂志》《新青年》《生活》周刊和延安的《解放日报》都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和刊物影响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出版机构代表①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②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③延安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影响促进了近代文化事业的发展二、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学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代表作:《女神》茅盾代表作:《子夜》曹禺代表作:《雷雨》巴金代表作:《家》老舍代表作:《骆驼祥子》赵树理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周立波代表作:《暴风骤雨》丁玲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大型歌剧《白毛女》美术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徐悲鸿代表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音乐聂耳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
2021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件
【答案】变化:1872—1913年间中国企业的数量及资本迅速增加;其中商 办企业增幅最大。原因: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辛亥革命 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 业的热潮。
材料 “编发之制”是清朝反动统治的一个重要象征。辛亥首义后, 各地群众即自动起来剪辫。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之日(1911年12月29日), 南京各界市民就一律剪去辫发,以示庆祝。孙中山在致各地电文中,还要 求“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
表明当时( A )
①一战客观上有利于我国面粉业发展 ②我国面粉业发展曲折 ③一段时期内我国面粉大量销往海外 ④我国面粉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思路分析】 据题干信息“利用帝国主义忙于一战之机……面粉业再度 受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中国面粉 业迅速发展,说明一战客观上有利于我国面粉业发展;1915年开始我国面 粉大量销往海外,一战结束后,随着帝国主义卷土重来,面粉业再度受挫, 这说明我国面粉业发展曲折。
2.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申__报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 报纸。 (2)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 _商__务__印__书__馆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 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文学艺术的成就 (1)文学:比较著名的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 神》、茅盾的《__子__夜___》、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 《骆驼祥子》。解放区创造出一批优秀作品,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 《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等小说。 (2)绘画: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徐悲鸿的代表作为《田横五百士》《愚 公移山》。
2021年安徽中考历史考点过关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
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
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
较低的民众的变化。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
元发展的特征
考点3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0年4考)
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 《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
一批新式学校。②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
礼节变化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化
生活 方式 和风 俗习 惯的 变化
称谓变化
饮食变化 婚丧变化 休闲变化
服饰变化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 由平等的新风尚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等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
历史作 用
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条件。②经济: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 近代化的进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思想:为近代资产阶级
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考点1 张謇兴办实业、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0年3考)
概念解读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指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洋务运动 时期,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注意区分近代民族工业与近代工 业和洋务企业。
2020-2021年广东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模块 第8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 新华书店 出版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上页 栏目导航 下页
中考状元 ·生物
《愚公移山》(局部) [解读]《愚公移山》创作于抗战时期。徐悲鸿以画明志,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 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 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报刊 和延安的《解放日报》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 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
上页 栏目导航 下页
中考状元 ·生物
领域
成就
特点或影响
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 1897 年在上海创办的 商务印书馆
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出版业
上页 栏目导航 下页
中考状元 ·生物
1. 近代教育的发展
兴办 新式 学校
①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兴办了 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 式学校。 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③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 京师大学堂
废除 科举
①废科举: 1905 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 1 300 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②统一学制: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上页 栏目导航 下页
中考状元 ·生物
3. 文学艺术的成就
《 狂人日记 》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
鲁迅 建主义的檄文;《阿 Q 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
文学
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②国际: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
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
中考历史一轮知识点梳理++中国近代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短暂的 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
春天” 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
发展
春天”
历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
受挫
民族工业发展再度受挫
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④_官__僚__资__本__主__义__的 萎缩
压迫和推残,在夹缝中顽强挣扎
(1)总体特征:虽有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
D. 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中国近代报刊大事年表
1872年4月
英国人美查等主办的《申报》在上海创刊
1896年8月
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1902年6月
英致之在天津创办《大公报》
1920年11月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北京创办《劳动者》
剧场等机构
(1)张謇是“状元实业家”,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
影响
的道路,推动了中国轻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 的发展
(2)张謇兴办实业的历程,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
2.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产生
19世纪①__六__七__十____年代,受洋务运动的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义产生
特征
西北各省;城市的变化大于乡镇;受过教育和受教育程度高 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
(2)总体特征:新旧并呈、⑤_多__元__发___展__
2. 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
创办 新式 教育
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
5. 民国二十年,《申报》上刊登了南洋烟草公司的一则广告。
板块二中国近代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025年海南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12
5
2
1
百分比 22.6
38.7
16.1
6.5
16.1
举例 “中华” “民生” “蝶球” “七七” “征东”
A.民族工业发展的水平 C.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B.革命思想传播的范围 D.阶级矛盾激化的过程
10.(2024·南充)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许称“老
爷”“大人”,而改为“先生”“同志”等称呼。这里的“革命”指( B )
3.(2024·长春)“火车轮船,剪辫易服,洋酒西餐”,以上信息反映了( C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B.传统封建思想的根除 C.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D.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4.(2024·广东)1908年,沪宁铁路开通,苏州民众上午即可看到当日的上海报刊,使 得“民智日开,风气自变”。据此可知,当时( D ) A.上海成为文化中心 B.普通百姓支持民主革命 C.报刊推动文艺繁荣 D.新式交通促进思想传播
5.(2024·赤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中国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
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
117434500元。这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 )
A.开始出现
B.受到压迫
C.迅速发展
D.再度受挫
6.(2024·黔东南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 128.4万余枚,增长165.3%;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188.9%。出现这种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C.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D.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2.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021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
甲午中日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 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战争后 开采矿山 发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 展 辛亥革命
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 后
令
走“实业救国”道路
涌现各种实业团体,出现 第一次世 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
速发展的良机,发展最快
暂的 界大战期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 的是 纺织业
(3)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
不挠的拼搏精神
美 (1)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工笔、写意兼长 术 (2)徐悲鸿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宏篇巨作 电 1905 年,中国人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1931 年,拍 影 摄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从张謇创办实业的过程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我们应学习张 謇的哪些精神?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
近代
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创办 新式学堂 (2)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创办北洋西学堂、
南洋公学
教育
(3)百日维新时期,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的发展
(1) 1905 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约 1 300 年
改革 的科举制度
教育体制 (2)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
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知识补充】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 (1)隋朝创立科举制,适应了南北朝以来士族衰落和庶族兴起的趋 势,为庶族地主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政权的统治基础。 (2)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为此,1905 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由强调门第到注重学识,由 追求功名到重视实践,它反映了中国社会人才观念的巨大变化和思想 不断解放的历史发展趋势。
河北省2021年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近代史第08课时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真题
第8课时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开展|中考真题在线|1.[2021·河北] 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
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
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2.[2021 ·河北] 下面是山西举人刘大鹏在光绪三十一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某天的日记,其中局部字迹印刷不清,这局部字迹应是( )3.[2021·河北] 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兴旺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方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此后,农工商部又屡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
材料说明( )B.“实业救国〞主张出现4.[2021·河北] 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那么在实业。
〞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课时提分练习|1.[2021·德州] 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与张謇选择实业有关的是( )2.[2021·保定二中分校模拟] 分析B点之后中国铁路里程出现这种开展趋势的原因( )3.[2021·衢州]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许称‘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同志’等〞。
这场“革命〞( )4.[原创题] 当“戊戌政变〞后的第五天□□□□□正心惊胆战地等待噩运降临,不料慈禧太后在谕旨中却说道:“□□□□□为培植人才之地〞,应予以继续兴办……就凭她这一句话,就使□□□□□化险为夷,得以幸免于难,成了“戊戌变法〞诸多新政的唯一幸存者了。
2021年广东省历史中考第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张謇说:“今欲巩固民国,非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不可。
”随后又提出“棉铁主义”等计划。
材料表明张謇主张()A. 实业救国B. 教育救国C. 民主共和D. 民主科学2.古诗词寓意深远,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
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A. 19世纪六七十年代B. 甲午战争后C. “一战”期间D. 国民党统治后期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总的来说是落后的,且分布很不平衡。
其根本原因是()A. 战争的破坏B.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C. 国民政府经济发展政策的失误D. 我国劳动者素质太低4.《申报》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大众传媒的普及B. 男女实现了平等C. 西方思想的影响D. 封建思想的根除5.(2017·河北)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
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
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A. 断发易服B. 移风易俗C. 实业救国D. 践行民权6.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
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A. 洋务运动B. 鸦片战争C. 辛亥革命D. 新中国成立7.(2019·山东)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
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廷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
202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主题经济和社会生活
主题: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
发展概况辛亥革命后,政府颁布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近代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战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处于崩溃的边缘,发展更艰难
代表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大生纱厂,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的口号,创办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和中国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
总体特征:(1)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2)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3)整体水平落后
二、近代社会生活
1、新交通工具:出现轮船、火车,有轨电车,汽车。
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轮船招商局(上海),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2、新通讯工具
出现邮政电报电话,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于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
1877年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3、大众传播媒体
报刊出版业: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刊是《申报》(1872年、上海),近代最大、最负盛名的新式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1897年、上海)4、娱乐方式:出现照相技术电影艺术
5、社会习俗:发型(剪辨令)服饰(中山装、西服)礼节(点头礼、握手礼)称呼(先生、君、同志)。
第八讲+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件++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总目录索引
返回首页
知识点4
文学艺术的成就
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近代文学艺术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鲁迅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雷雨》
齐白石的画的虾
徐悲鸿创作的《愚公移山》
总目录索引
返回首页
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
社会生活、
创办
教育文化
事业发展
甲午 战败后
1897年 1898年 1905年
商务印书 京师大学堂 废除 馆创办 创办 科举制
1912年
京师大学 堂改名为 北京大学
1914年
1918年
世 界
第二次工业 革命开始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49年 原因
2
依标扣本 掌握必备知识
总目录索引
返回首页
知识点1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面临的困难:资金和原料问题。
知识拓展 史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返回首页
总目录索引
新闻业
近代中 国存在 时间最 长的中 文报纸
1872
上海 《申报》
民国时 天津《大公报》 期的著 上海《新闻报》 名报纸 延安《解放日报》
民国时 期影响 较大的
刊物
上海《东方杂志》 陈独秀《新青年》 邹韬奋《生活》
返回首页
出版业
1897年创办的商务印书 馆
八年级上册
第八讲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
业的发展
总目录索引
返回首页
课标导航
1.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 艰辛历程。
2021年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汇总 考点12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时空线索二、知识架构三、考点梳理考点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张謇兴办实业(2)发展历程萎缩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表现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3)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1.张謇作为一位清末的科举状元,能勇于退出官场转而兴办实业,既是其实业救国、振兴民族经济的爱国心使然,也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可以说,张謇的这种变化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其创办实业的经历又成为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2.今天,我们要学习张謇的爱国主义精神,要加快发展民族产业。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受双重压迫和剥削。
因此,要想实现中国民族工业的不断发展,必须对外打倒列强,对内推翻专制。
2.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性质是不同的。
2.社会生活的变化背景(1)近代以来,西方民主、平等、自由等思想传入中国,社会经济与文化也快速发展(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引进了新的社会理念总体特征(1)总体比较落后。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设备陈旧(2)产业分布不平衡。
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极其薄弱,没有建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3)地区分布不平衡。
集中分布在上海、武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4)不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结果,而是在“外力”冲击下产生的(3)民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变革表现(1)革除社会陋俗:辛亥革命后,强令男子剪辫,劝禁女子缠足(2)自由平等的新风尚: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3)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三 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 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 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 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 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考点梳理
1.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1)概况:
洋务运动时期,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 甲午战争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 新期间,创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
C 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 )
A.远古传说的神秘气息
B.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
C.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D.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16.(2020年云南昆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B 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的伟大作品是( )
A.《毕业歌》
B.《黄河大合唱》
C.《渔光曲》
较著名的有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 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 的《黄河大合唱》
链接中考
1.(2020年贵州铜仁)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
思想,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这位“状元实
A 业家”是( )
A.张謇
B.邓世昌
C.荣宗敬
A.吃西餐
B.住洋房
C.剪发辫
D.看电影
8.(2020年湖南张家界)民国以后,“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
D 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些变化体现了( )
A.婚姻自主意识增强
B.交通通讯新变化
C.休闲生活方式新变化
D.自由平等新风尚
9.(2020年宜宾)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旗袍率先吸收欧美服装特
A.福州船政学堂 B.北洋西学堂 C.南洋公学 D.京师大学堂
11.(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1902年清政府有学堂35787所,1906
B 年猛增到59117所。近代学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B.废除了科举制
C.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D.传统思想盛行
D 12.(2020年辽宁丹东)关于科举制创立和废除的朝代正确的是( )
既有中国传统儒学,又有西 方学科,中西结合
同 点
特点培 以培养近代科技、文化人才为主 养人才为目标 要目标;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
促进了古代教育的 有利于为封建统
影响 发展,使文化得以 治者培养人才, 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发展
传承
巩固统治
相同点 都促进思想的繁荣和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D.科技的进步
14.(2020年江苏盐城)“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励志故事。近代用中
D 西画法和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对此故事再阐释的艺术家是( )
A.聂耳
B.冼星海 C.齐白石 D.徐悲鸿
15.(2020年广东)如图是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
移山》(局部),作者采用西洋写实主义技法表现劳动者形象,气势
考点梳理
1.原因: (1)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和西方民主、平等、自由等思想传入中国; (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革除社会陋俗法令,推行一系列措施。 2.表现 (1)风俗习惯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 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跪拜礼,代之以文明 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 生”的称呼,体现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2)生活方式: ①交通:19世纪70年代以后,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 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②饮食、服饰、婚丧、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 的趋向(西餐、洋烟、洋酒、流行时装、烫发流行;文明结婚、 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出现;公园、咖啡馆等风行)。 3.特点:
不平衡性;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4.影响: (1)有利于冲破旧思想的束缚,促进民主、平等等思想传播; (2)反映了中国社会面貌的变化和思想观念的革新,有利于推进 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4.代表人物 (1)张謇
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
一战期间,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 (3)侯德榜
制出纯碱,并撰写《制碱》,打破欧美对碱业的垄断。
考点二 近代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课标要求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中国近代报刊
报
刊 《时务报》
《民报》 《青年杂志
(1896年创办 《国闻报》 (1905年创办 》(1915年创 《解放日报》 《申报》
)
(1897年创办)
)
办) (1941年创办) (1872年创办)
宣 传 维新变法思想
无产阶级的路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线、方针、政策
思
(马克思主义
想
)
3.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比
落后的根本原因:半殖民 2.发展特征: 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1)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2)产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3)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 市。 (4)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 大山的压迫)。 3.影响: (1)经济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随之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创造了条件。 (3)思想上,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C 风尚,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中华民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5.(2020年山东滨州)某导演筹拍电影《1912年北京故事》,反映中
C 华民国的新气象。以下场景能够入选的是( )
A.徐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B.一男子因为剪掉辫子遭到抓捕
C.人们相见大多行握手鞠躬礼 D.进京赶考的学子在读《新青年》
等在全国传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成为
D 商业广告炙手可热的用语。这些( )
A.反映商业和文艺空前发展和繁荣 B.表明实业救国开始成为主流
C.说明广告策划和营销有新的创意 D.凸显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 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 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2)影响较大的刊物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 《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3)文化出版机构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 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此外,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 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等。
(2)科举制的废除: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
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3)学制的革新:
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 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分析比较
中国古代教育的对比
项目
古代私学
古代官学
京师大学堂
出现 时期
春秋时期
汉朝
戊戌变法时期
不 内容 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A.秦朝创立明朝废除
B.秦朝创立清朝废除
C.南朝创立明朝废除
D.隋朝创立清朝废除
13.(2020年辽宁沈阳)19世纪40年代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
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在其影响下国内出现了一
A 系列报纸和出版机构。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 )
A.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B.经济的变化
C.外交事业的发展
点,由传统的宽松肥大、线条平直向窄腰短袖、时髦适体变化。这表明
上海( A )
A.观念开放,崇洋逐新
B.政治改良,革除陋习
C.洋布流行,土布淘汰
D.全盘西化,倡导民主
10.(2020年云南昆明)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
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其中在文教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
D 新式学堂”。清政府在百日维新期间决定创办的新式学堂是( )
2021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部分
专题08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 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考点一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考点梳理 的曲折发展。
1.发展阶段 (1)洋务运动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产生。 (2)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一战期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 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 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4)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 挫。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6.(2020年福建)鸦片战争后,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民国初
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这
反映了( C )
A.民主政治确立
B.纺织技术改进
C.社会生活变迁
D.开埠范围扩大
7.(2020年山东济宁)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变。下列社会生活现
C 象的出现与辛亥革命直接相关的是( )
D.《义勇军进行曲》
17.(2020年黑龙江龙东)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
C 民共和国国歌的音乐作品是( )
A.《黄河大合唱》
B.《英雄交响曲》
C.《义勇军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