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123

合集下载

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

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

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一·先秦时期:【政治】从夏朝时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王位世袭制和宗法制决定了中央政权的平稳交接,而分封制则是这一时期地方政治的制度,地方分权比较大。

【经济】(1)农业: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是由于青铜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农具的使用依然很普遍;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之中。

(2)手工业: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被称为“官营手工业”。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商朝时,人们已经能够烧制出原始瓷器,也有了织机,能够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铁器出现;春秋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

(3)商业:商朝时商业就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贝成为了一种实物货币;西周时,在较大的城邑都出现了市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金属铸币的技术,此时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业发展繁荣。

【文化】(1)文学:春秋末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战国时,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楚辞这种新的诗歌体裁;这一时期还有诸子百家的散文值得称道。

(2)科学:西周时发明了“圭表测影”的天文观测方法;春秋时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此时的名医“医和”奠定了中医病源学的基础;战国时制成了司南,《黄帝内经》在此时问世。

(3)绘画:远古主要以彩陶画为主,春秋战国则以帛画为主。

(4)书法:商朝时,汉字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甲骨文为其代表;商朝晚期出现了金文,到西周时发展到顶峰;战国时期出现“大篆”。

二·秦汉时期:【政治】秦朝时创建了以皇帝制度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西汉时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实行了“内朝制”,以皇帝的亲信为侍中、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在地方上,西汉初年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就是郡县制与分封并存;武帝时颁布“推恩令”,之后正式实行“州-郡-县”的地方行政体系。

历史专题复习[1]

历史专题复习[1]

专题(二)┃ 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
3.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海港有广州、泉州等, 政府设市舶司进行管理。 4.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来华,留有《马可· 波罗 游记》,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5.明朝: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 的经济文化交流。戚继光抗倭,取得重大胜利。 6.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两次取得反击沙俄 侵略的胜利;之后为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实行严厉的闭关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
命 题 规 律
本专题是每年中考常考内容,主要考点集中在秦汉、隋唐、明 清政治经济制度,题型主要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题型,尤 其是要注意本专题与热点时政,例如“三农”问题、政府机构 改革、“中国梦”、城镇化发展相链接,因此在本专题学习时 要加强对古代制度演变纵向和横向联系,感受中国制度创新的
西汉
隋唐
元朝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


政治:地方废行省,改设三司;中 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设 集权制的强 立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皇 化 权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思想文化: 八股取士 政治:雍正时设立军机处(跪受笔录 集权制进一 );思想:大兴文字狱等 步强化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强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 族融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同时强化君权又容 易滋生独裁和腐败,不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
抗日战 争结束
解放战 争结束
1945年10月,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结 束了50年殖民统治(第二次回归)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胜利后推翻了南京国民 党政权,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从而使台海两岸分 离至今(第三次分离)
专题(二)┃ 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化第二讲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要点】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一)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的形成1原始农业阶段:(1)刀耕火种阶段:生产工具为石斧、石锛;用火焚烧;土地只播种一两年,再更换土地耕种(2)“石器锄耕”阶段:用耒耜松土,提高挖土效率;土地利用率有所提高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因其比较贵重,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开始有小农具。

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

战国时期牛耕逐步推广。

从此,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二)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1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的精耕细作技术日臻成熟。

2隋唐时期:(1)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

(2)水稻育秧移栽技术普遍采用。

(3)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3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

(1)北方出现中耕农具耧锄。

(2)江南精耕细作技术更为成熟。

(3)稲麦复种制推广(4)农作物品种交流广泛。

4明清时期:精耕细作技术继续发展。

(1)黄河流域形成两年三熟制和三年四熟制,长江流域发展一年两熟制。

(2)大量新品种培育出。

(3)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

(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施肥技术发展。

(6)套耕出现。

(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行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赐诸侯,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3封建土地所有制:(1)封建国家所有制。

(2)地主土地所有制。

(3)小农土地所有制。

其中三国时期的屯田制、北魏至隋唐时期实行的均田制,皆为国家土地所有制。

(四)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基本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和经济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和经济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觉得黄仁宇、汤因比、余秋雨、唐欣等人喜欢宋朝 的原因有哪些? ( 3)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正确评价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方法。
在中国封建社会, 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 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 并逐步建立起了一系列的 选官制度。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 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 举后直接授官 , 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 “ 轨德立化” 的思想。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以来, 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 官员大都从各地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 权贵子弟 无论优劣, 都可以做官 , 许多出生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 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编自人教版《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 材料三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明朝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 五经”。 明朝科举还 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 段落划分, 都有严格的规定, 要求答卷由八部分组成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称为“ 八股文 》 七年级上 (1 ) 根据材料一, 指出汉武帝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什么。 ( 2) 根据所学知识, 指出为改变材料二中的弊端,隋朝时创立了什么样的选官制度? 唐太宗又是怎么 完 善 这 一 制 度 的? 这 一 制 度 的 创 立 有 什 么 意义? (3)根据材料三, 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对选官造成了什么样 的负面影响。 (4)通过上述材料, 指出自西汉到明朝选官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水利工程 重心
先秦
西汉 唐朝 战国 秦朝 隋朝 宋朝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
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引进葡萄、胡萝卜、核桃、苜蓿等
唐代蔬菜有很多新品种,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资料--总结政治、经济、文化史

中国古代资料--总结政治、经济、文化史

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大体上分为先秦时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大一统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每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①经济方面铁器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②政治方面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崩溃,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③思想方面。

一)政治:西周的政治制度:、、礼乐制、世卿世禄制。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反映了宗法分封制的崩溃。

二)经济:分为农业、手工业原始社会、夏商时期:农业:①农耕经济在黄河、长江流域出现,种植格局是;②主要是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即千耦其耘。

手工业:①新时期的彩陶、、;②官营手工业;③西周后,丝织工业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①出现铁农具、牛耕;②水利设施有、、;③小农经济出现:记住其原因、特点、评价。

(重点记忆)手工业:①出现冶炼生铁;②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兴起。

③战国时提出政策。

④国家四民:工、商、士、农。

三)文化:思想家: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武、孙子(记住其主张)科技:殷商时期关于日食的记载;对彗星和哈雷彗星的记录;对太阳黑子的记录;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春秋时期的九九乘法口诀;筹算法;文艺:汉字有商代的甲骨文;商周的金文;绘画有新时期时代的绘画;诗歌有《诗经》、楚辞。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到220年)时代背景: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各民族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一)秦朝(重点记忆)1、政治方面: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法律制度、以及选拔和考察官吏制度等。

其特征是。

2、经济方面:颁布标准器、统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方面:“书同文”,以为基础,同时流行。

秦始皇采取的具体措施: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颁布标准器、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修长城、设驿道;焚书坑儒;二)汉朝(尤指汉武帝时期)1、政治方面:①为加强皇权,实行中外朝制度;②为加强中央权力,实行推恩令和酎金夺爵(削弱封国实力);设刺史监察地方(削弱郡县实力)。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人物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人物

措施: 汉朝:”中朝”和”外朝”;频繁换相;布衣卿相。 唐朝:三省六部制和政事堂会议。 宋朝: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 元朝:中书省 行省制度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决策机构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皇 帝 外朝 执行机构
常 侍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有事上报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组织结构
吏部 中书省
小农经济:指建立在小块土地个体所有制 基础上,以家庭为单位,以自己的劳动从 事农业生产的个体农业经济。不过,通常 所说的小农经济,主要是就其经营规模和 个体劳动而言,不限于生产资料的个体所 有制。从这个意义上讲,封建制度下不仅 自耕农,包括租种小块土地的佃农,实行 土地国有制或村社所有制下分种小块耕地 的农民,都是小农经济。自耕农是其中占 统治地位的正常形式。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户籍、土地、赋税 礼仪、科举 军政 刑狱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草 拟
执 行 审 议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皇 帝
尚书省
门下省
政事堂
特点作用
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既加强皇权,又 减少决策的错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
二 府
机构 职能 官职及权利
削弱宰相权力皇帝总揽大权 枢密院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军政机构
长官行宰相职 分行 政权 分财权 参知政事 三司使 副 相 枢密使,低于宰相
影响: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但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官僚机构膨胀,是宋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 唐朝和宋朝 C.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总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科技文化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科技文化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科技 文化
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考纲导航】
最新 考纲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抓住一条主线,两个重点。 一条主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是中国古代最有 影响力的政治制度; 两个重点:一是“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的建立,中 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二是明清时期君 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高考会重点考查我国早期的分封制、宗法制,同时考查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呈现的趋势。
考点5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
1、选官制度的演变 2、监察制度的演变 规律总结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才
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 (2)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 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3)科举制度早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随着
预测演练
1、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 “社稷”却被用作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预测演练
2、下列图一到图三三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用来论证
图一 骨耜
图二 石犁
图三 铁器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科技 文化
第3课时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一、【考纲导航】
最新 考纲 复习 提示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5、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6、汉字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7、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8、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古代思想把握一条主线:儒家思想成为传统主流思想 的演变;掌握一个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 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2、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把握两条主线:一是中国古代在 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及为人类社会做出的重大贡献;二是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历史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中国史丨古代近代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汇总

中国史丨古代近代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汇总

中国史丨古代/近代/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汇总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
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选官和监察制度
一个根本目的: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的政治经济文化一、政治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历史的3大主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

1、中央集权脉络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县制)——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唐(节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厂卫制)。

2、君主专制脉络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汉(中外朝制)——魏晋南北朝(三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省制)——明(废宰相、设内阁、司礼监)——清(南书房、军机处)。

3、选官用官制度脉络西周(世卿世禄制)——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举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则天首创武举、殿试,明朝开始限定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采取八股取士)。

二、经济1、夏商西周时期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虽然生产力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但缓慢毕竟也在发展。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比早期的遗址分布更为广泛,中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则比旧石器时代更密集,这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反映。

到了新石器时代,不仅氏族部落的定居营地已遍布整个中国大陆,在高山、草原、海岛都有发现,而且黄河流域的不少地方远古遗址的分布数量已与现代村落大致相同。

生产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数量十分丰富,每种工具的制作技术也不断提高。

新石器时代早期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如磨光石斧、石刀、石铲,到了晚期发展成更为进步的石犁、有肩石锄、有段石锛等,工具的改进无疑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更多地得到开发,也有更多的野生动物被驯养成为家畜和家禽;矿产、森林、江河湖海成为人们索取财富、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迅速,判断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高考历史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复习点

高考历史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复习点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一、先秦时期: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国文明的勃兴时期。

二、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四、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五、宋元时期: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时期。

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世界
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
二、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专题三、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
一、 资本主义兴起阶段的西方文明: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

——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
二、 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文明多样性,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专题四、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四、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五、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专题五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
专题六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
一、20世纪上半期经济模式的探索: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模式的调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917
二、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美苏争峰、多极化和全球化交相辉映。

1945年至今。

是两种社。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2011年考纲本专题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讲古代中国政治【学法导航】1.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2.掌握重要概念的比较:如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比较、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比较、隋唐与明科举制的比较、唐朝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制衡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比较等3.本专题误区提醒:(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即秦朝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指夏、商、周时的政治制度。

(2)秦朝推行郡县制,但郡县制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3)隋唐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但三省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相权在不断削弱,这是从总体上看,并不是说每一个朝代相权都受到削弱,如元朝。

(5)宋朝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其职能并不等于隋唐时中书省和门下省之和。

4.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知识难懂,有关的试题难做,尤其命题注重新材料、新背景,少数同学对新材料感到棘手,多数是古文材料。

以下列试题为例子,探讨做题的应变和技巧。

【重难点突破】一、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影响1、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

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明清时代特征1.大发展(分裂——统一)2.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称霸民族不断融合)3.大变革(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2.封建经济初步发展1.封建国家分裂割据2.民族融合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和多名族国家的巩固的时期,经历了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堕落政治1.诸侯争霸2.各国变革秦--中央集权制(三公九卿)、郡县制,汉—中央集权制(置中朝、设刺史、推恩令1.北魏孝文帝改革2.九品中正制3.三省体制明-废丞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设立内阁,清-军机处经济1.铁器时代2.牛耕推广3.兴修水利4.土地开垦5.冶铸煮盐纺织制漆酿酒1.耒、耜、石、骨刀耕火种;2.井田制;3.青瓷的出现4.耧车(播种工具)5.水利鼓风冶铁工具1.铁农具(铁犁),牛耕,精耕细作;2.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3.个体农耕-自耕农经济;4.土地私有制发展,井田制瓦解,租佃方式产生;5.经济中心南移;6.钢铁冶炼的冶炼;7. 白瓷的出现;8.政策:重农抑商 9.翻车(灌溉工具)10.草市出现11.经济中心南移1.明:斗彩、五彩瓷,清:粉彩、珐琅彩;2.明中后私营才占手工业主导地位;粮食产量提高,农产品进入市场;3.白银为主要货币;4.闭关锁国;5.资本主义萌芽(标志)文化百家争鸣相互独立1:焚书坑儒(秦)2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3:定于一尊经学化1.玄学取代经学2.佛道兴盛冲击儒学正统地位西学东渐传统文化终结版权所有切勿模仿!!!谢明坤彭侠。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专题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专题

专题(一)┃ 专题感悟
8. 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3)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 产技术。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5)民族融合的加强,内迁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杂 居,转向从事农耕。内地农耕居民大量迁徙边疆,传播农 业和水利技术。 (6)对外交往的加强,引进高产农作物以及经济作物。
专题(一)┃ 要点整合
三国两 晋南北 朝
三国鼎立,西晋 统一,东晋南北朝 的分立、并立。五 胡内迁。北魏孝文 帝改革。民族融合 南北大统一,创 立和完善科举制。 改革制度。唐初吸 取隋亡的教训。唐 太宗、武则天、唐 玄宗的清明统治(吏 治、民生),开明的 民族政策,开放的 对外交往
北民南迁,江南得到开发。蜀锦,吴 国造船业。《水经注》《齐民要术》, 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王羲之的书法
隋唐
隋朝的大运河。隋唐社会经济繁荣。 筒车。国际性的大都市长安(城市规划、 商业、外贸)。赵州桥、唐三彩、火药、 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唐诗、书法 “颜筋柳骨”、《步辇图》
专题(一)┃ 要点整合
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交子,商品 经济的繁荣。《清明上河图》、临安、 景德镇、海外贸易。元世祖注重发展农 业,开凿新运河,漕运和海运,大都是 国际性大都市。指南针和火药、火器的 西传。宋词、元曲
专题(一)┃ 要点整合
4.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通过科举制选拔官员,用 人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5.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今山西地区 属于中书省直接管辖。地方设行中书省。 6. 明朝: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是君权强化的 表现。 7. 清朝:清朝初期大体沿用明朝制度。雍正帝时设立 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一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一
统一文字(小篆——隶书),焚书坑儒
(4)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2、西汉 汉武帝时,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 (1)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2)思想文化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 (3)经济上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4)军事上 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磨制石器
骨耜
夏商周:
木器、骨器、少量的青铜农具
(社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的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 铁器工具出现并逐步推广 牛耕技术出现与广泛应用
铁制农具
唐朝:
农具的改进——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灌溉工具)
曲辕犁
筒车
2、水利工程的兴修 (1)战国时期:都江堰(防洪灌溉工程) 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工程,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 作用: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良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2)秦朝:灵渠 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3)隋朝: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最重要作用: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发展。
(5)对外关系上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同西域之间的联系, 开通了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
3、北宋 4、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制”
5、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1)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2)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3)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2、夏朝:世袭制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一、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1.秦朝:①建立皇帝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③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文化统治(限制了文化思想的发展,使得大量文化典籍失传);④统一文字,最初使用小篆,后推广隶书。

2.西汉:①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大一统。

②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3.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造成知识分子的思想被毒害). 4.元朝:①实行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置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

②设立宣政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西藏和琉球、澎湖列岛。

5.明朝:①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②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③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④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6.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注意】中国古代地方三大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2)秦朝的郡县制;(3)元朝的行省制度,这些制度对以后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代重大经济决策与调整1.秦国商鞅变法,改革土地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兴修水利工程灵渠等。

3.西汉时,汉武帝规定货币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

4.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5.唐朝:①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出现“贞观之治”。

②武则天鼓励百姓植桑养蚕、开垦荒地.多次下令减免赋税和徭役等。

③唐玄宗下令整顿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让逃亡者重新登记户口,纳税服役,出现“开元盛世”.6.宋朝: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居粮食产量首位。

陶瓷生产进入新阶段,出口海外,被誉为“瓷之国”。

四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海外贸易发达(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7.元朝:忽必烈发展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开凿新运河(会通河和通惠河);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2011年考纲本专题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讲古代中国政治【学法导航】1.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2.掌握重要概念的比较:如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比较、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比较、隋唐与明科举制的比较、唐朝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制衡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比较等3.本专题误区提醒:(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即秦朝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指夏、商、周时的政治制度。

(2)秦朝推行郡县制,但郡县制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3)隋唐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但三省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相权在不断削弱,这是从总体上看,并不是说每一个朝代相权都受到削弱,如元朝。

(5)宋朝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其职能并不等于隋唐时中书省和门下省之和。

4.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知识难懂,有关的试题难做,尤其命题注重新材料、新背景,少数同学对新材料感到棘手,多数是古文材料。

以下列试题为例子,探讨做题的应变和技巧。

【重难点突破】一、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影响1、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高频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高频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高频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阶段特征: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时期,中华文明基本定型。

先秦至秦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上距今一万年左右,农耕经济取代采集渔猎经济;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出现,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生产模式。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较大发展。

文化上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汉武帝时最终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文学艺术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发展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点。

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初步形成。

阶段特征:东汉灭亡后,中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220~589年)的大动荡,隋唐(581~907年)和宋元(960~1368年)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文明进入全面繁荣阶段,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隋唐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南方得到全面开发。

隋唐和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海上和陆路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文化上思想上,在社会的剧变中,儒学完成复兴,建立了全新的理学体系;科技上,火药、活字印刷术等的发明应用使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文艺上,科举制度的推行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阶段特征:明、清前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的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专题
考点1:考古发现(化石)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考点深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易错易混:注意区别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帝黄帝,但中华民族的的“人文初祖”是黄帝。

考点2 夏商周的更替
考点深化: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我国进入文明时代。

东周又分为春秋与战国,春秋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战国时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由夏商周朝代的更替想到我的好多王朝的灭亡都是因为暴政。

链接山西中考:中国的夏朝属于东方文明,也是发源于大河流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文明发源于海洋,其中著名的国家有古希腊的雅典。

考点三西周分封制及中国古达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点深化: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巩固统治,内容:授民授疆土
作用: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链接山西中考:山西简称晋,这一名称就是来源于西周分封制。

图片比较:中国西周分封制与印度种性制度
考点四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
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5,霸主: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退避三舍城濮之战)宋襄公楚庄王(邲之战问鼎中原)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开始于三家分晋2010,结束与秦始皇统一六国。

战国规模最大的战役长平之战2013;巧记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

3.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背景: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产生了封建地主阶级,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发展封建经济。

主要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2)奖励生产;3)奖励军工;4)承认土地私有;5)推行县制;6)统一度量衡。

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启示:改革能促进社会进步,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考点五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六国和,了解秦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考点深化:
1.230年到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灭六国的顺序分别是韩、赵、魏、楚、燕、齐
2. 措施政治: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注意图片中各个官职的位置。

2013
考点六知道三国鼎立的局面,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我国历史上以少胜的战争
易混知识: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而是东汉末年的。

考点深化:三国两晋南北朝国家分裂政局混乱,可以采用图片记忆法
考点七:人口南迁江南地区开发经济重心南移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①自然条件好:江南温暖湿润,土地肥沃。

②北方人民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最主要的原因)
③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

④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作用: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过程:
考点八知道隋朝的统一灭亡原因认识唐朝的盛世科举制
1.中国历史上四次有分裂走向统一
考点深化:隋朝和秦朝很类似,都是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都因暴政而短命亡国;都开创了一些新的制度,如秦朝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隋朝有科举制、三省六部制;都留下一些重要建筑,秦朝有秦始皇陵兵马俑,隋朝有大运河、赵州桥。

2012
2.中国历史上的盛世
考点深化:评价唐太宗,吸收隋朝灭亡的教训,减轻人民负担,注重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戒奢从简,完善三省六部制、扩大国学规模等。

3.科举制
1.定义:采用分科考试的形式选拔人才
2.科举制的演变2010
考点深化:要能全面客观地评价科举制。

积极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消极影响: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阻碍了科技和社会进步。

考点九知道辽宋夏金元等政权的并立与和战
1.辽宋夏金元政权的建立
考点深化:1.早期北宋与辽之间为了争夺“幽云十六州”有过频繁的战争,杨家将的历史反映就是那段历史2015,澶渊之盟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此外还有宋夏和战、宋金和战。

易混知识:宋与其他民族的矛盾属于中华民族的内部矛盾,岳飞是抗金英雄,而非民族英雄。

易混知识:成吉思汗建立的是蒙古,元朝由忽必烈建立。

2.元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设行省制度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
朝;形成回族;管理西藏和琉球;统一全国。

考点十经济中心南移商业贸易兴盛
1.原因:从唐代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少,比较和平,中
原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
2.表现:农业发展,引进占城稻;“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成为
瓷都。

3.宋代商业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
最早的纸币。

出现集市,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2011,海外贸易兴盛。

宋代娱乐场所叫“瓦子”。

2013
考点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的强化
1.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2015;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制度。

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皇权高度膨胀;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考点十三科技文化思想
四大发明:造纸术2015:西汉制成絮纸、麻纸,东汉蔡伦制成植物纤维纸;印刷术:隋唐已有雕版印刷,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2012;指南针:北宋制成罗盘针并用于航海火药:唐中期文献中记载了制
火药的方法,唐末用于军事,北宋广泛用于军事
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文学演变: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建筑学:秦朝: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隋朝:工匠李春营建赵州桥。

辽: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明朝:营建北京城,故宫(古典式)2014;修缮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这些建筑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

农业、手工业专著: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元朝:政府组织编撰《农桑辑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雕塑石窟艺术:兵马俑、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
水利:都江堰(灌溉)2014;京杭大运河(运输)
数学:东汉《九章算术》祖冲之圆周率
医学:东汉张仲景、华佗,明朝《本草纲目》
史学:西汉司马迁《史记》,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思想:百家争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