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经》读老子
《道德经》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
《道德经》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道德经》读后感范文一《老子》,又称《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千百年来,从东方走到了西方,鲁迅先生更是高度评价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读《老子》,只觉意蕴深远,令人自然而然地融入那个无欲无求的世界,下面便是我读完《道德经》后的一些感受。
《老子》一书,分为道、德两篇,虽只五千余字,却系统阐述了以“道”为核心范畴的思想体系,形成了极具象征性的文化特色。
初读前,我对其还仅停留在“无为而治,消极避世”的印象上,直至认真品读后,才深觉这更是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境界,收益匪浅。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的确,最善的人就好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不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正是深受其影响,以这样的从容姿态、包容性品格、和谐相处的深厚情怀,共同推进社会文明的互补互融,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在生活或工作中,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而了解自己的人是更加明智的。
别人是有力量的,而战胜自己才叫强大。
知足常乐,有积极行动力的人能更加长久。
确实,一直以来我们总对别人要求太多,却忽略了对自我的反省与审视。
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充分了解自我,才能取长补短,更好的完善自我。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以相反相成的辩证观点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法自然,揭示了宇宙中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也是我们追求天人合一需遵循的原则。
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无所作为,而是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不好大喜功,那样便会有更大的作为,联系当前我们所倡导的和谐社会,一定程度上正是吸收借鉴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弘扬民族精神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进步,人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对于理想的选择也是各有异同。
《老子》读后感5篇
《老子》读后感5篇《老子》读后感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儒、释、道文化更是传承千年,堪称中华民族思想之结晶,而《道德经》一书便是道家文化的集中总结。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老子西出函谷关时所作。
全篇5000余言,分为道篇和德篇,其中的好多话语早已广为人知。
在此,我想强调一点:学问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深越好,而是要与驾御学问的潜力相匹配。
说实话,我真的不敢对《道德经》妄加评论,只是喜爱读、喜爱抄、喜爱背。
下面我想共享一下自己在读完《道德经》后的一些感受,望与君共勉!“道可道,非常道”。
信任大家都听过这句话,这是《道德经》开篇的一句话,好似老子什么也不想说了,由于能够说出来的道不是恒常大道。
是呀!语言在描述许多高深事物的时候总显得捉襟见肘,而老子开篇就告知我们:不要局限于文字和语言。
正如佛语所言:教外别物,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老子在文中几次提到了“婴儿”,比方:“为天下奚,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
老子告知我们要学习婴儿,而好多人却不情愿向比自己资格低的人学习,其实这是对资源的一大铺张。
婴儿不会有任何的定势,所以什么东西都学得最快。
学外语的最快方式就是仿照,而婴儿恰恰就是这样做的;我们平常总是说“空杯心态”,而这恰恰又被婴儿做到了。
“曲那么全,枉那么直,洼那么盈,敝那么新,少那么得,多那么惑。
”好多的时候,我感觉老子的才智与常人的思维是相悖逆的,但细细品尝,却隐藏着深厚的哲理。
我们常说:做人要能屈能伸,韩信做到了。
只有每一天把自己放得很低,才能够学到东西。
这就如佛语所言:空才能有,放下才能承担。
好多的时候,我们无法做出选取,由于能够选取的太多,就像电视的频道太多了,以至于我们很少能完好地看完一个节目。
选取太多往往会使人迷惑,以至最终一事无成。
太多的时候后,我们需要有项羽那种破釜沉舟的士气,其实人生就如白驹过隙,少一些选取往往是件好事。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道德经》中几次说到水,比方“上善假设水”、“天下莫柔于水,而攻顽强者莫之能胜”。
老子《道德经》读者读书心得五篇
老子《道德经》读者读书心得五篇老子提出的“道”,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
道的含义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来理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子《道德经》读者读书心得,更多阅读心得点击“读书心得”查看!老子《道德经》读者读书心得1这些年的尔虞我诈,阴谋算计,我的灵魂都已经浮躁起来了…那些理想、抱负之类的高尚,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
虽然知道这是奋斗路上的必经过程,但我还是希望那些手段只是手段,不要让自己迷失了本性。
《道德经》我已读过数遍,大多名句也都耳熟能详,但以前太浮躁,总不能细品其中之韵味…这些天来终于静下心来真正的沉浸下去,才发现它像一汪永不枯竭的清泉…满载宝藏,放下成见,唾手可得!但其广博与深奥,却让你发现自己的浅薄与不足!这是哲学的力量,它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却高于一切之上!因为它能让你的心灵真正的强大!不为光怪陆离的表象所迷惑!直达事物本质!正如老子所云:“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尽力使心灵达到极度的放空,使生活清净坚守不变,通过观察万物往复,透过其纷纷芸芸的表象,看到其本源所在。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看清事物的本质,心灵便会宁静,这种宁静不是静止不是消极,更不是终止。
而是在认识根本规律后的等待!等待万物并做的时机,这样的人无所不包,无所不包就能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
《道德经》有如黄钟大吕,一下下的将我心头蒙尘震落…老子《道德经》读者读书心得2道德经分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共计八十一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书,道家著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这部书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源、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毁灭的规律的理解,博大精深,微言大义,一语万端,当为“万经之王”。
《老子》读后感(推荐5篇)
《老子》读后感(推荐5篇)《老子》读后感(一)是谁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悠悠地述说着亘古的智慧?是谁在漫漫的岁月轮回里传递着不变的真理?是谁只留下五千言却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哲思?是他,哲学的圣者,生活的智者——老子。
他就如一颗璀璨而又古老的恒星,散发出神圣的光芒,透过数千年的时光,照耀在宇宙深处的每一个角落。
老子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那一双犀利的明眸洞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渴望着宁静与恬适的生存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的纷纷扰扰,追求那一份纯真的心灵自由,这种超乎其然的生活态度,为后人指明了一条新路,令人神往,令人渴望。
他的思想,他的哲学,总与‘道’息息相关。
道是万物的本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通过一个‘道’字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否定了一切唯心论和宗教主义。
在我看来,道的就是一种客观规律,看不见,摸不着,而世间的.每个细微之处都存在着道的本真。
做人之道,为学之道,谋事之道,道道相关,处处都是智慧,都需要我们去发现和领悟。
每个人都必须生活,做人为学谋事之道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颇为重要,道德有无,道德高低,决定着你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方式和成效。
《老子》教我们的是修身之法,以来提高精神境界,让我们学会生活。
每个人都渴望着自由与快乐,而烦恼无处不在,坎坷接踵而至,若要从中解脱,主动权在自己手上。
“有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有肚量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只有这样,方可身心自由,才能有更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老子》之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无为。
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无所谓,无所为吗?其实不然。
无为的精华之处在于它的玄理,有太多的人无法真正理解无为的,把其归为消极避世的人生观。
然我的理解有所不同,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不为所欲为,不胡作非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无为是顺道办事,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顺自然发展的一种高姿态的智慧。
“不做也完美”从某种角度看,确实有道理。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0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
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但是分。
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
第一段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
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能够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
名可名,十分名。
说的是能够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一样的名称。
同谓之玄都同样能够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那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哀悼短信舆。
世故不xx欲如玉,xx如石。
这是对上方的申论与例证的总结,说的是所以最高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于是不要要求像美玉那样美丽,像石头那样坚硬。
在现实和一些文艺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云游四方的道人,他们虚幻而飘渺,空灵且高傲。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飘逸,感受到的都是那种无为。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
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2):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礼貌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
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能够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一样心态层面。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老子《道德经》读后感心得体会篇1《老子》又称道德经,它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老子。
《老子》一书流传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它的学习和研究,想必也是不计其数了。
那么,为什么老子一书历经两千多年仍有如此多的人去学习,并且一代代地流传下去呢?其原因之一,当然是其内容所富含的哲理性以及其思想的重要性了。
有人认为它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哲学的主根;有人认为它是一本讲政治谋略的兵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篇长篇哲理诗;而在我看来,它是一本生活百科全书,当中的内容既易读懂又耐人寻味;既富含哲理,又贴近生活,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老子》这本书中有太多太多的智慧,仅凭字面上的理解和阅读是完全不够的,必须得要更深入的研读,才能体会和感受其真正的含义。
《老子》一书中,对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其意思是:君子做人做事,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当知道了解某件事可以做才去做,知道某件事不能做就不去做。
而我的理解很简单,“有所为”就是有所作为;“有所不为”是有时候需要放弃。
比如,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固然可以去想,但是一定不要去做;想做而又力不从心的事最好不要做,这也是一种智慧。
所以鸡蛋碰石头的事就应该绕开,应提高眼力,看出美丽面纱下的危险,不为其表象所迷惑。
“有所为”,是人生的希望所在,有了这种希望,再难的路我们也会奋勇前进;“有所不为”,不是为自己什么也不做而找借口,也不是为自己没做出什么成绩而找托词,更不是为自己没有本事做辩护。
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不为,要想达到做人的最高境界,就得抛弃所有的杂念。
记得曾有人说过:人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我们只有一双手,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头,有时候我们的两只手不能什么都伸出去,因为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头不能什么都抓住,所以我们应该去抓该抓的、值得抓的东西,就是这个道理。
读完《老子》这本书后,我有很多感触,在学习和生活态度上也有很大的改变。
老子道德经学习心得及体会7篇
老子道德经学习心得及体会7篇老子道德经学习心得及体会7篇是时候写老子道德经学习心得及体会了,快来看下吧。
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你知道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老子道德经学习心得及体会,希望大家喜欢!老子道德经学习心得及体会篇1《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提出了一个与巴菲特的想法一致的观念:“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意思是说,杰出的人并不直截了当的去追求大事,难事,而是有意识的不做大事,不做难事。
他们做什么呢?他们做的是比较容易成功的小事。
对大事难事的把握和控制,在于从简单容易的方向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不与高难度的问题正面交锋,主动的避开高难度的.问题。
从小的地方做大事,而不要直截了当的构建一个大的格局,大场面。
这样因为没有难度,就没有太大的失败可能性,不断的积累小的成功就能实现成其大的目标。
把老子挖出来进入中国股市,会做得好,老子肯定是不懂现在经济,财务经济,金融学说,但他有大智慧,从简单入手,从易处入手,避开难的和大的,从而终成其大。
这个理念也正是巴菲特的核心理念之一,甚至也是巴菲特成功的根源之一,巴菲特:“我从不试图跨越七英尺高的栏杆,我所寻找的,只是容我轻易跨越的一尺栏杆”。
巴菲特的意思是“我不做高难度的事,只做杀鸡宰羊的事!问题的难度降低后,错误自然不会发生。
”提升成功率的根本办法是为其易,为其细,为其小,不为其难,不为其大,不为其烦,逐步积累在时间的作用下能够成其大,成其功。
这其实才是根本的成功之道。
老子道德经学习心得及体会篇2林语堂曾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必须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终会觉得此刻很需要这种学说。
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的确如此,在我上过选修课之后,《道德经》给于了我十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认为《道德经》讲的就是一个字——道。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4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4篇老子《道德经》读后感4篇篇一:老子《道德经》读后感所谓自然规律:它是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运动形式。
人们只能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却无法改变它,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如: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
医生只能看病,不能救命,若能救命,普天下的医生岂不都成神仙了?但有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一点,或不愿相信这个简单道理。
特别是很多古代帝王,迷信江湖术士,服用什么“灵丹妙药”,妄图长生不老,结果中毒身亡,反而枉送性命。
“对立统一”,是事物存在的自然规律,也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观点之一。
所谓对立统一,不是单个事物的对立与统一,也不是事物简单的一分为二,而是无数对立的事物交织在一起而相互依存、影响、变化、转换,构成了动态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
“物极必反”,是事物运动的自然规律。
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又一观点。
如:钟摆,您说它是在左边?右边?中间?不好说?这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钟摆,只是它在某一时段的位置而已。
事物如钟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只是它在某一时段运动中的表象。
由于事物受自身及相关因素的制约,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运行,所以, ——物极必反。
人们由此误以为,不偏不倚,“中庸之道”才是至理,殊不知“中庸”只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某一时段的短暂现象。
试问古往今来,有何人、何事、何物,能永远保持或停留在“中庸”之上呢?没有! 也决不可能有!“失衡而动”是事物动因的自然规律,是宇宙的原动力。
大家知道:事物都是运动的,但为什么要动?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其中原因了。
近代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物质,事实上是无数物质的复合体,从某一个体,到相近物体,乃至整个宇宙,它们相互依存、制约、影响、变化,小到元素周期,大到天体运行,甚至鸟儿飞翔,人类行走,汽车行驶等等,莫不如此:失衡——平衡,再失衡——再平衡,循环往复,构成了对立统一、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
《道德经》里悟大道——读《老子》(五章)有感
读《老子》(五章)有感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江来军《老子》(五章)被选人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然而师生们阅读后普遍感叹晦涩费解,味同嚼蜡。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不可道之道,不可名之名,便是永恒之道和永恒之名,老子似乎在忽悠我们,道犹如水中月,名好像镜中花。
研究《论语》的日本学者涩泽荣一说:我敢断定《论语》并不是一种深奥的学问,它原来是为众生写的,是浅显易懂的。
只因后来的学者故弄玄虚,把它解释得很深奥,反使它变得困难罢了。
涩泽荣一的观点对于我们解读《老子》有启示意义。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子生活在礼乐崩溃、朝政废弛的年代;俗人昭昭,独我昏昏;俗人察察,独我闷闷,老子同样生活在一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年代。
面对诸侯纷争、世风日下的社会,孔子提倡用礼乐教化民众,试图挽救这满目疮痍的社会;老子力主返璞归真
读《老子》(五章)有感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江来军《老子》(五章)被选人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然而师生们阅读后普遍感叹晦涩费解,味同嚼蜡。
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5篇
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个人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应急预案、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ersonal summaries, work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5篇通过总结心得,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人际关系和影响力,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的重要成果,帮助我们不断提升自我,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6篇)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6篇)《道德经》读后感1每个人都想从书本中汲取点什么,不同层次的人考虑会有所不同。
由于这种差异性的原因,我的眼光从当今移开,去古书中找寻。
读点自己不懂得东西,了解一些高深的理论,以期提升自己的素质。
经朋友的推荐,找到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道德经解读》,试读之后,虽不甚理解,仅得皮毛,但坚持静静看完,零散地记载了些东西。
结合现实,生发些个人的东西,为我所用。
老子,公元前571年出生于楚国。
本姓李,名耳,李聃是他的称,而老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
曾做过小官,职位不高。
这和传统的文人没有太多的不同,后来辞官归隐,生活平静,精通修养之术。
据说活了200岁,是道教的开山鼻祖,都尊他为太上老君。
他的哲学思想与其他的伟人有太多的不同,我们总说自己缺乏信仰,那么什么支撑我们活下去。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想探寻一下“道”为何物。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道”是空虚无形,但不是空无所有。
如果从物质层面而言,创万物的(自然界)是“道”,由自然之道引申到治国之道,再回归到个人的修身之道,可以说“道”的作用是巨大的。
支配一切事物,是一种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力量。
“道”,是对付应变之术,是法则和智慧,是自然规律。
“道可道,非常道”,“道是不可言说的,它一落到语言上,人就无法理解其超越形象的内涵。
”就大的方面,老子的治国之道是清静无为的统治方式,就个人而言,我们该成为一个有“道”之士。
《道德经》告诉我们,“道”是人类自然和社会的法则。
其实读书学习要遵道,做人做事要遵道。
安然,顺天道,合人道。
生生不息,永恒长存。
领悟之后,寻求解脱。
心浮气躁的我们,孔子的“礼”“仁”,有时显得苍白。
庄子亦如老子一样,看开了,活得坦然。
自然存活的愉悦,我亦满心期待,于是记之。
《道德经》读后感2作为一部流传千年而不失其光彩的经典之作,《道德经》一直以来受到许多人的推崇。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地球上的人们之间联系也日益紧密,《道德经》在世界范围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读老子《道德经》感悟及体会
读老子《道德经》感悟及体会读老子《道德经》感悟及体会(篇1)一提到《道德经》,我们不免会想到老子,不妨先简单介绍下我心目中的老子。
老子其人,是一个不求闻达的“隐君子”。
老子其说,博大精深。
其主旨可以归结为“言道德之意”。
老子其书,世称《老子》,又称《道德经》或《道德真经》。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不但是道家学派的开山之作,也是道教的“第一经典”。
因此,老子不仅被公认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而且也被道教尊奉为道祖和天尊。
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仅五千余言,但她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她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人民。
“道”、“德”俩词是《道德经》提纲挈领的俩个概念。
老子把天地万物之生的总原理称为“道”,而且老子认为道的作用,是没有意志的,是自然如此的。
万物之所以成为万物的原因就在于道。
《老子》第一章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是老子对“道”的一个总的理解。
在老子看来,德是道寓于具体事物的表现,也就是说德是物体从道那里得到,而可以成为事物的原理。
“道生之,德畜之”,这句是老子对于道与德之间的关系的论述。
在老子看来,物体的具体表现是“形”,而物体之所以可以成为物体本身,是道德两者作用的结果,也是自然作用的结果。
仔细看完老子的《道德经》一书后,我略有所思所悟,尽管不能完完全全地领悟到老子的精髓之所在,但我还是受益匪浅,下面就是我想同你们分享的财富。
“无为而无所不为”是一脍炙人口的名句。
无为,不是字面上的直解不做任何事情,而是不做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
当你不做违反自然和违反社会规则的事件时,你所做的其它事件就是无所不为。
学习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3篇
学习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3篇《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为道命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学习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一:学习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在读书上学的时候,接触老子《道德经》的机会并不多,相对而言,孔子的《论语》我们会更加熟悉,可能是因为没读过,我比较好奇,所以选择了它来写我的第一篇读书心得,而没选《论语》。
当我看到这本书第一章时,就觉得挺熟悉的,里面的句子常被作为电视剧的台词,为人所知。
看《道德经》有的地方会觉得难懂,里面的句子很玄奥,就像在讲一些深奥的大道理一样。
所以在读的时候,我有借助一些词语句子的注释,来帮我理解里面的内容。
我曾听有人说道德经一经翻译就不再是原本的道德经了,确实,这样藏着老子这位伟大先贤智慧结晶的作品,里面的内容不是用来翻译,而是用来感悟的,你只有用心去读了,你才会听到老子想说的那些,而不是仅仅从字面上去获得,这样的获微乎其微。
但是如果翻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读懂老子,读懂《道德经》,这又何尝不可?那句在电视剧里反复出现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是出自《道德经》的第一章,我不知道别人在看电视剧时明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看时只觉得好玄奥的句子,完全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一章讲的是老子他自己的哲学理念,认为“道”生万物,为万物本源。
其实翻翻这本《道德经》,你会发现“道”的出现很频繁,“道”是作为老子哲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代表着他对宇宙人生独特的深刻感悟和体察,对自然界,世间万事万物的观察和思考。
“道”不可言说,也不易轻易领会,它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漫长历程。
我们高中的学校有一块石头,倚在一棵很高大的树下,那块石上刻了“上善若水”四个字,是深绿色的字,与那棵大树倒是映衬得挺好看。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也是出自《道德经》第八章,可能有人也在电视剧里看到过,它讲的是最善的人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因此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也是如此。
《老子》心得体会8篇
《老子》心得体会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活动方案、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activity pla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老子》心得体会8篇写心得体会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同的事情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写心得体会进行记录,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老子》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老子道德经读书感想(精选5篇)
老子道德经读书感想(精选5篇)老子道德经读书感想(篇1)刚读完《道德经》,我从中遭到很多启迪。
作者老子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这本书是老子的乱世之道和人生哲学,而非我原以为的道德教材。
固然只读了20多页,但是由于领悟力有限,通读全书,能了解的一定有十之二三。
首先,老子概括了当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事物都向它相反的方向变去。
指出“物极必反”的通则,无论在哪一方面皆是如此的。
其次,老子认识生活世界,看待生活的态度,主张贵柔、守雌,反对坚强和进取,老子的思想是无为。
如今的人普遍都以为他的思想十分消极,其实他的思想更多的包含了对广阔劳动人民的酷爱。
他希望经过它的思想来影响统治阶级,让老百姓可以得到更多涵养生息,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我认为“无为”包含着顺其自然不勉强去做的指导思想,因而能够浸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就比方说教育理念中也能够自创。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习是一件盲目自愿的事情,学生只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才干够学有所成,这就需求我们教育者在教育理论中引导学生快乐、轻松、盲目、自愿的学习。
教育中的无为而治,不是不论,而是因势利导,绝不拔苗滋长。
不顺应自然规律,滥施各种生长激素,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自觉参与各种奥数,学钢琴,拉小提琴等培训常常适得其反。
同时老子的“物极必反”的思想似乎在预言今天的社会。
人类所追求的所谓文化,所谓科技,现代化,都应该是为人类效劳的,但是环境污染,能源耗尽,消费率进步,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的拉大,似乎又和所谓高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们为了保住工作而工作,无暇关注本身和家庭,有时间的时分没钱,有钱的时分没时间。
又或者说两者都没有。
这样的社会又怎能说是美妙的呢?在高度兴旺之后,人类当有所回归,以免到达极致走向另一面,走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老子不愧是我国古代十分巨大的思想家,而且在如今,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远远超越孔子。
老子的学说“玄之又玄”,但是我却没有能发现“众妙之门”,自古以来研讨老子的人太多太多,但我总以为体会到“物极必反”,“无为”之类的人生哲学,对个人来说更有意义。
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通用14篇)
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通用1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通用14篇)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通用14篇)我们会有一些启迪后,可将其保存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做能够让我们持续思索不断发展。
老子道德经经典心得体会(精选5篇)
老子道德经经典心得体会(精选5篇)老子道德经经典心得体会(篇1)《道德经》强调尊重自然规律,顺应潮流。
“人遵法,地遵法,天遵法,路遵法。
”道即法,法源于自然。
人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所作为。
违反自然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
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直到今天才被认识到。
教育也是如此。
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孩子的成长规律,顺其自然,因材施教,才能有效。
《道德经》说:“教学无字,无为之利,天下所希冀。
”教育不是让老师多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体验,收益会更大。
《道德经》用简单的辩证方法论审视世界和生活,多次强调“做而不犹豫,生而无有,行而不依靠,行而不生”。
一个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求华丽的辞藻;有所作为,不能居功自傲,应该谦虚谨慎,正确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自己是最难的,所以说“知人者智,知友者智”。
很多人犯错,往往是因为缺乏自知之明,带着一点点成绩得意忘形;如果你遇到一点挫折,你就会失去信心。
《道德经》用辩证思维审视人生的不幸与福报。
所谓“不幸靠幸福,幸福靠不幸”。
因此,人们应该为和平时期的危险做好准备。
事情顺利的时候要想到自己会遇到的各种挑战,读完觉得困难的时候要想到美好的未来。
《道德经》也告诉人们,有一件事是可以通过犯错来避免的,那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足常乐”。
“罪大恶极《道德经》最后一章说:“信仰不美好,善言不可信;好人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知,知者不知。
天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勿争也。
”真实的话不华丽,华丽的话不真实;好人不善于辩论。
人们不一定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炫耀,自以为什么都懂的人不一定有知识;自然法则是让万物受益,而不是伤害;高尚的人的准则是默默工作,不与人竞争。
我觉得应该以此为座右铭:不要听华丽的词藻和美丽的奉承;不炫耀,好好学习;努力工作,谦虚谨慎,为人民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老子道德经经典心得体会(篇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内含祸的因素。
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能够互相转化的,在必须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道德经》读老子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道德经》)。
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古今中外,解释《道德经》的书籍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这些书籍的作者都认为别人解释的《道德经》有失偏颇。
可是至今,仍有学者出版书籍,重新解释。
这些事实一再说明《道德经》“非常道”。
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在哲学家看来,《道德经》是谈哲学的元典;在政治家看来,《道德经》是谈治国治政的要籍;在军事家看来,《道德经》是谈兵法的兵书;在道家看来,《道德经》是道家学说的一部奠基之作;在道教看来,《道德经》是道教的最重要的一本正经;在艺术家看来,《道德经》是谈艺术、审美的经典;在养生家看来,《道德经》是谈养生长寿的必读之书;在大众看来,《道德经》是教诲你生存、生长、生活、生成、生命的智慧经典。
每一类人读《道德经》、每一个人读《道德经》都会有不同的感觉、感触、感悟。
由此可见《道德经》那独特的魅力,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
清代魏源有云:“盖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其言常通于是三者。
”(《老子本义》)《道德经》的智慧包含了三个层面,或说三个方面:一是,通向哲学智慧之域,即是“明道”;二是,通向修身养性之路,即是“治身”;三是,通向事业成功之途,即是“治人”,当然也包含“治业”。
此三者又是上下沟通,里外交通,左右互通,彼此旁通,由此种种融通汇通,则人生自然成功。
成功而又能身退,则自然“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此即是不朽之生命,是为生命之至境了。
确实,学《道德经》而能开慧明道,则自有哲思而不昏昧于道,自具睿智而不暗障于理,从而能洞穿事物之真相,超越于浑噩之上,飞翔于明净之境。
如果能以此“修身”,则“微妙玄通,深不可测”(《道德经》十五章),“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庄子•天下》)。
能以此“治人”、“治业”,则可以“不争而善胜”(《道德经》七十三章)、“无为而无不为”(第四十八章)、“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
《道德经》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老子那讲究行自然无为之道的哲学思想。
老子处事取怀柔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认自然之法则“道生一,生二,生三,生
万物”;发展层次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行为表现为“功成,名遂,身退”;修为最高境界“无为而无不为”;理想世界“自然”;核心思想“道德”;哲学思辨为“有无”;对应表现为“刚柔”。
我们今天所谈论的“道”,就来自于老子的《道德经》。
那么“道”到底是什么呢?老子始终没有界定明确定义,因为在老子看来,“道可道,非常道”,“可道”的,注定不是“常道”,能说出子丑寅卯的道,只能是具体小道,不可能是根本大道。
换一种断句方式,即“道可,道非,常道”,再看是什么意思:“道”似乎是什么,“道”似乎又不是什么,“道”可以谈论,但绝对谈论不清楚,谈论不透彻,这,就是“常道”。
那么,老子所说的“常道”,到底是指什么呢?我的理解是,这个“常道”,应该是稳定的、永恒的,它是一切合理存在的总根本和总规律,是一切相对真理的总和,是宇宙及其间一切事物的普遍真理。
从这个意义上说,合于道的理,才是大道之理;合于道的行为,才是大道之德;合于道的规矩,才是大道之法;合于道的智慧,才是大智慧;合于道的发展,才是真发展。
“道”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以为,应该是顺乎自然。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明确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应该取法于地,地应该取法于天,天应该取法于道,道应该取法于自然。
我以为,“道法自然”这四个字,就是《道德经》的主旨,是纲领,是灵魂,是主题词。
合于“自然”,就是合“道”,不合于“自然”,就是不合“道”,所谓合“道”,即顺乎自然。
从静态上说,没有任何污染的自然而然,一切都保持自然的本性,是最美的,是最“道”的。
从动态上说,天地不被毁损,生存状态不被毁损,社会发展不违自然法则,做人不扭曲自然天性,谋事不违自然规律,就合于道法,就是顺乎自然,就是道法自然。
《道德经》一书,一方面就如汉代辕固生所称,老子书为“家人言”。
这就是有些地方通俗、简明得就像在家里谈论一样。
但是,一方面却并非全是如此。
《道德经》是哲学的诗,诗的哲学。
字虽少而意多,句虽短而旨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