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音版第五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收藏了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收藏了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收藏了【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译文〗【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译文〗【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译文〗【第十章】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天门开阖(hé),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完整版)《道德经》全文+拼音+注释(免费)

(完整版)《道德经》全文+拼音+注释(免费)

道德经老子》第一章d ào k ě d àof ēi c h án d àom ín ɡ k ě m ínf ēi ch án ɡm ín道 可 道非 常 道。

名 可 名非 常名。

w ú m ín ɡ t i ān d ì zh ī sh ǐy ǒu m ín ɡ w àn w ù zh ī m ǔ无名 天地 之始有 名 万物 之母 。

ɡù ch án ɡ w úy ù y ǐ ɡu ān q í mi àoch án ɡ y ǒuy ùy ǐ ɡu ān q í故 常 无欲以 观其妙常 有欲以 观 其j i ǎo徼 。

c ǐ li ǎn ɡ zh ět ón ɡ ch ū ér y ì m ín ɡt ón ɡ w èi zh ī xu án x u án zh ī y òu 此两 者同 出 而 异 名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xu ánzh òn ɡmi ào zh ī m én玄,众妙之门。

【解释】 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 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老子》第二章t i ān xi à ji ē zh ī m ěi zh ī w éim ěis īè y ǐji ē zh ī sh ànzh ī天 下 皆 知美 之 为美,斯 恶 恶 已。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及译文注音版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及译文注音版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及译文注音版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全书共分为81章,内容涵盖了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价值观。

下面是道德经1一81章的全文及译文注音版。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dào kě dào, fēi cháng dào. míng kě míng, fēi cháng míng. wú míng tiāndì zhī shǐ; yǒu míng wàn wù zhī mǔ. gù cháng wú yù, yǐ guān qí miào;cháng yǒu yù, yǐ guān qí jiǎo. cǐ liǎng zhě, tóng chū ér yì míng, tóng wèi zhī xuán. xuán zhī yòu xuán, zhòng miào zhī mén.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tiān xià jiē zhī měi zhī wéi měi, sī è yǐ. jiē zhī shàn zhī wéi shàn, sī bùshàn yǐ. gù yǒu wú xiāng shēng, nán yì xiāng chéng, cháng duǎn xiāng xíng, gāo xià xiāng qīng, yīn shēng xiāng hé, qián hòu xiāng suí. shì yǐ shèng rénchǔ wú wéi zhī shì, xíng bù yán zhī jiào; wàn wù zuò yān ér bù cí, shēng érbù yǒu. wéi ér bù shì, gōng chéng ér fú jū. fū wéi fú jū, shì yǐ bù qù.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带拼音)_道德经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带拼音)_道德经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带拼音)_道德经《老子道德经》第一章•dào道•kě可•dào道•,•fēi非•chánɡ常•dào道•。

•mínɡ名•kě可•mínɡ名•,•fēi非•chánɡ常•mínɡ名•。

•wú无•mínɡ名•tiān天•dì地•zhī之•shǐ始•;•yǒu有•mínɡ名•wàn万•wù物•mǔ母•。

•ɡù故•chánɡ常•wú无•yù欲•,•yǐ以•ɡuān观•qí其•miào妙•;•chánɡ常•yǒu有•yù欲•yǐ以•ɡuān观•qí其•jiǎo徼•。

•cǐ此•liǎnɡ两•zhě者•tónɡ同•chū出•ér而•yì异•mínɡ名•,•wèi谓•zhī之•xuán玄•。

•xuán玄•zhī之•yòu又•xuán玄•,•zhònɡ众•miào妙•zhī之•mén门•。

【解释】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tiān天•xià下•jiē皆•zhī知•měi美•zhī之•wéi为•měi美•,•è恶•yǐ已•。

•jiē皆•zhī知•shàn善•zhī之•wéi为•shàn善•,•sī斯•bú不•shàn善•yǐ已•。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益证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益证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益证【原文】老子曰: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意译】大自然使我有了真知灼见,从而走上了真理大道,我将谨小慎微,避免误人歧途邪路。

大道十分平坦,而遇民都爱好曲径小路。

原来,天下失了道。

天下失道无德,朝政十分腐败,农田荒芜凄凉,国库粮仓空虚。

民贫国弱,民不聊生。

而贪官污史们,却身穿锦衣华服。

佩带锋利宝剑,吃喝嫖赌无厌,还贪污敲诈纳贿,搜刮民脂民膏,积聚资财奇货盈余,这简直是一群偷贼强盗,这些人不走正道啊!唯有大道行,才能人心正。

【朴记】天下失道无德之时,就会民不聊生,盗贼成群,国弱民贫。

实践证明,大道须臾不能离。

本章这些有益的例证,老子的原意是要有照千古,以启迪后世。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修行者,不要大道不走奔小路,大德不积,大功不立,而去追求小神通,小法门,小法术,小享受,小技艺,耍小聪明,由曲径小路,通向了歧途邪道。

世俗之人,多厌中极正道,而喜曲径通幽;多弃平常之道本,而喜奇异之怪秘;热衷于旁门左道,追求名利和感官的刺激。

这些人并不是真修行,而是借修行之善名,谋取个人眼前的、短暂的私利嗜欲。

欺世盗名行魔骗人的假修行者,等于是偷贼强盗。

修道要知魔,修真要识假。

有些人,头有油,脸有光,身健体壮步行爽,不可执行以为凭;有神通,有功能,来无影而去无踪,也不可信以为真;言行奇,表演异,特功绝技惊四座,不可误以为道;剑客高,游侠妙,异端邪说天下抛,这不是真修行。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高一时,道高一世。

太极迟早归无极,大道还是比魔高。

多少修行客,穷毕生之精力,致力于旁门左道,欲出世而涉于三途(天途、地途、水途)六道(天道、神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之中而不能自拔自救,真是可痛可怜可悲!人情世事皆为幻,过眼烟云勿纠缠,光阴一云不再来,还不清静待何时。

减嗜欲,少情缘,蒲团上面有定心丸。

《道德经》 第53章 行于大道 原文释义解读

《道德经》 第53章 行于大道 原文释义解读

第53章行于大道【原文】使我①介然有知②,行于大道,唯施③是畏。

大道甚夷④,而人⑤好径⑥。

朝甚除⑦,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⑧,财货有余,是谓盗竽⑨。

非道也哉!【注释】1、我:我,指有道的圣人。

老子在这里托言自己。

2、介然有知:介,微小。

微有所知,稍有知识。

3、施:邪、斜行。

4、夷:平坦。

5、人:指人君,一本作“民”。

6、径:邪径。

7、朝甚除:朝政非常败坏。

一说宫殿很整洁。

8、厌饮食:厌,饱足、满足、足够。

饱得不愿再吃。

9、盗竽:竽又作夸。

即大盗、盗魁。

【译文】假如我稍微地有了认识,在大道上行走,唯一担心的是害怕走了邪路。

大道虽然平坦,但人君却喜欢走邪径。

朝政腐败已极,弄得农田荒芜,仓库十分空虚,而人君仍穿着锦绣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饱餐精美的饮食,搜刮占有富余的财货,这就叫做强盗头子。

这是多么无道啊!【导读】这一章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现象。

在《道德经》一书中,有几处谈到这个问题,如三章、十九章、五十七章、七十五章等。

本章描述了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尤其是统治者凭借权势和武力,对百姓姿意横行,搜刮榨取,终日荒淫奢侈,过着腐朽靡烂的生活,而下层民众却陷于饥饿状况,农田荒芜、仓藏空虚。

这种景况,无怪乎老子把统治者叫做“盗竽”。

这一章的内容也可以说是给无道的执政者们——暴君所画的像。

【解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古以来,世事皆然。

老子正是看尽了世间的不公与人民的苦难,所以发出了“非道也哉!”的哀叹。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记载,在子游做武城邑宰的时候,孔子问子游,这里有没有贤人?子游回答说:“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

”在古人眼中,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一个人的操守。

行路之时,要沿着大路前行,不走斜径小路。

在人生的道路抉择上,也应如此,坚守正道是一个人的根本,而邪行则会带来灾难。

在老子眼中,“大道”,就是回归于“道”,守虚、守下、守辱、不争,作为一个统治者不仅仅在个人修养上如此,还得爱惜百姓,养之育之,教之化之,不损其生,不害其性,使他们也回归于“道”。

国学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五十三至八十)

国学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五十三至八十)

国学河上公老子道德经(五十三至八十)河上公老子道德经(五十三至八十)益证第五十三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

介,大也。

老子疾时王不行大道,故设此言。

使我介然有知于政事,我则行于大道,躬行无为之化。

唯施是畏。

唯,独也。

独畏有所施为,恐失道意。

欲赏善,恐伪善生;欲信忠恐诈忠起。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夷,平易也。

径,邪、不平正也。

大道甚平易,而民好从邪径也。

朝甚除,高台榭,宫室修。

田甚芜,农事废,不耕治。

仓甚虚,五谷伤害,国无储也。

服文彩,好饰伪,贵外华。

带利剑,尚刚强,武且奢。

厌饮食,财货有余,多嗜欲,无足时。

是谓盗夸。

百姓〔不足〕而君有余者,是由劫盗以为服饰,持行夸人,不知身死家破,亲戚并随〔之〕也。

〔盗夸〕,非道〔也〕哉。

人君所行如是,此非道也。

复言也哉者,痛伤之辞。

修观第五十四善建者不拔,建,立也。

善以道立身立国者,不可得引而拔之。

善抱者不脱,善以道抱精神者,终不可拔引解脱。

子孙祭祀不辍。

〔辍,绝也〕。

为人子孙能修道如是,〔则〕长生不死,世世以久,祭祀先祖,宗庙无〔有〕绝时。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道于身,爱气养神,益寿延年。

其德如是,乃为真人。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道于家,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夫信妻贞。

其德如是,乃有余庆及于来世子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道于乡,尊敬长老,爱养幼少,教诲愚鄙。

其德如是,乃无不覆及也。

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道于国,则君信臣忠,仁义自生,礼乐自兴,政平无私。

其德如是,乃为丰厚也。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人主修道于天下,不言而化,不教而治,下之应上,信如影响。

其德如是,乃为普博。

故以身观身,以修道之身,观不修道之身,孰亡孰存也。

以家观家,以修道之家,观不修道之家。

以乡观乡,以修道之乡,观不修道之乡也。

以国观国,以修道之国,观不修道之国也。

以天下观天下。

以修道之主,观不修道之主也。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老子言,吾何知天下修道者昌,背道者亡。

以此五事观而知之也。

玄符第五十五含德之厚,谓含怀道德之厚〔者〕也。

(完整)道德经原文(注音版)

(完整)道德经原文(注音版)

道德经原文第一章Dào kě dào , fēichángdào . Míng kě míng ,fēi cháng míng 。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wú míng tiān dì zhī shǐ,yǒu míng wàn wù zhī mǔ。

gù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cháng wú yù yǐ guān qí miào ;cháng yǒu yù yǐ guān qí jiǎo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cǐ liǎng zhě tóng chūér yì míng ,tóng wèi zhī(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xuán ,xuán zhī yòu xuán ,zhòng miào zhī mén 。

•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释】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第二章tiān xià jiē zhī měi zhī wéi měi ,sīè yǐ。

jiē zhī shàn•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zhī wéi shàn ,sī bù shàn yǐ。

道德经(拼音完整版)

道德经(拼音完整版)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dào kě dào fēi cháng dào道可道,非常道;míng kě míng fēi cháng míng名可名,非常名。

wú míng tiān dì zhī shǐ无名,天地之始;yǒu míng wàn wù zhī mǔ有名,万物之母。

gù cháng wú yù yǐ guān qí miào故常无,欲以观其妙;cháng yǒu yù yǐ guān qí jiào常有,欲以观其徼。

cǐ liǎng zhě tong chū ér yì míng tóng wèi zhī xuán xuán zhī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yòu xuán zhòng miào zhī mén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tiān xià jiē zhī měi zhī wéi měi sī è y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jiē zhī shàn zhī wéi shàn sī bù shàn yǐ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gù yǒu wú xiāng shēng nán yì xiāng chéng cháng duǎn xiāng xíng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gāo xià xiāng qīng yīn shēng xiāng hè qián hòu xiāng suí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道德经》完整注音版

老子《道德经》完整注音版

《道德经》完整注音版dào 道dé德jīnɡ经老子dào 道kě可dào 道,fēi 非chánɡ常dào 道。

Mínɡ名kě可mínɡ名,fēi 非chánɡ常mínɡ名。

Wú无,mínɡ名tiān 天dì地zhī之shǐ始。

Yǒu 有,mínɡ名wàn 万wù物zhī之mǔ母。

Gù故chánɡ常wú无,yù欲yǐ以ɡuān 观qí其miào 妙。

Chánɡ常yǒu 有,yù欲yǐ以ɡuān 观qí其jiào 徼。

Cǐ此liǎnɡ两zhě者tonɡ同chū出ér 而yì异mínɡ名,tónɡ同wèi 谓zhī之xuán 玄。

Xuán 玄zhī之yòu 又xuán 玄,zhònɡ众miào 妙zhī之mén 门。

tiān 天xià下jiē皆zhī知měi 美zhī之wéi 为měi 美,sī斯è恶yǐ矣;jiē皆zhī知shàn 善zhī之wéi 为shàn 善,sī斯bù不shàn 善yǐ已。

Gù故yǒu 有wú无xiānɡ相shēnɡ生,nán 难yì易xiānɡ相chénɡ成,chánɡ长duǎn 短xiānɡ相xínɡ形,ɡāo 高xià下xiānɡ相qīnɡ倾,yīn 音shēnɡ声xiānɡ相hè和,qián 前hòu 后xiānɡ相suí随。

道德经 第五十三章

道德经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三章天下莫友弱①于水②,而③攻歼④畺者⑤,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⑥也。

弱⑦之胜畺,柔⑧之胜刚⑨。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⑩:“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⑪;受国之不祥⑫,是谓天下王⑬。

”正言若反。

译文自然界没有什么比水更加守道与生机为伍的具体事物,(道是万物之母,水是生命之源,)而攻击歼灭僵死腐败的事物,没有什么能够胜过水的,是以更其没有什么具体事物可以替代水。

守道的弱年者生机勃勃战胜僵死腐朽的,软件控制硬件。

世界上没有谁能知道,没有谁能够实行。

所以聖人说:“受國之垢病的,是为社稷主;受國之不祥的,是为天下君。

”正话宛若反语。

注释①友弱:守道的与生机为伍的,与道之所用的弱为友。

弱者,道所简选任用。

友:(1)互相合作。

友,有也,相保有也。

——《释名》(2)结交,与…为友。

古之高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顾炎武《日知录》又如:友其人;友结(结交);友直(与正直的人交朋友);友仁(与仁者交朋友)。

②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水)。

水(化学式: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③而:而况,何况。

④攻歼:攻击歼灭。

⑤畺者:僵化腐败失去了生命力的事物,僵死腐败没有了生命力的事物。

畺:僵化,僵死,殭死。

⑥无以易之:没有具体的什么可以替代它。

无:没有。

以:可以。

易之:代替它。

⑦弱:道所选用,有生命力的。

⑧柔:法则,软件。

软件:一般指文化、制度、意识形态等。

⑨刚:刚体,实物,硬件。

硬件,借指生产、科研、教学、经营及其它社会活动中各种有形的物质。

硬实力,一般指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有形实力。

实物:(1)现实的具体的东西。

(2)实际应用的东西。

(3)实物是物质的基本形态,在这里实物是指静止质量不等于零的物质。

道德经原文拼音整理版(可直接打印)

道德经原文拼音整理版(可直接打印)

《道德经》第一章guān观miào妙dào 道kě可dào道,fēi非cháng常dào道;míng名kě可míng名,fēi非cháng 常míng名。

wú无,míng名tiān天dì地zhī之shǐ始;yǒu有,míng名wàn万wù物zhī之mǔ母。

gù故cháng常wú无,yù欲yǐ以guān观qí其miào妙;cháng 常yǒu有,yù欲yǐ以guān观qí其jiào徼。

cǐ此liǎng两zhě者,tong同chū出ér而yì异míng名,tong同wèi谓zhī之xuán玄。

xuán玄zhī之yòu又xuán 玄,zhòng众miào妙zhī之mén门。

第二章guān观jiào徼tiān 天xià下jiē皆zhī知měi美zhī之wéi为měi美,sī斯è恶yǐ矣;jiē皆zhī知shàn 善zhī之wéi为shàn善,sī斯bù不shàn善yǐ矣。

yǒu有wú无xiāng相shēng生,nán难yì易xiāng相chéng成,cháng长duǎn短xiāng相xíng形,gāo高xià下xiāng相yíng 盈(qīng倾),yīn音shēng声xiāng相hè和,qián前hòu后xiāng相suí随。

shì是yǐ以shèng 圣rén 人chù处wú无wéi 为zhī之shì事,xíng 行bù不yán 言zhī之jiào 教,wàn万wù物zuò作ér 而bù不wéi 为shǐ始,shēng 生ér 而bù不yǒu 有,wéi 为ér 而bù不shì恃,gōng 功chéng 成ér 而fú弗jū居。

道德经第53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53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
春秋·老子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

非道也哉!
译文:
使我非常警醒清楚地看到,能够惟道是从遵从于道的重要性,遵道而行依道而为行于大道最害怕最担心的是人们最容易犯走捷径走歧途的错误。

大道是光明的平坦的无前的而人们却喜欢走小径。

不能行于大道,就国家社会层面来说,朝政腐败混乱、田地荒芜、仓库空虚,表面一派繁荣实际上是实力虚弱外强中干。

就个人层面来说,人们喜好穿着华丽的服饰、极力炫耀自己的权势地位、贪图于奇珍美味的享受、追逐于金钱利益的攫取。

等等这些人都是无道无德的强盗之徒,这些行为表现都是走歪道走错道,完全背弃了大道,都不是正道啊。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三章:有德乃足天下溪谷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三章:有德乃足天下溪谷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三章:有德乃足天下溪谷《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三章(德篇第八章)有德乃足天下溪谷(原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注解】1、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雄,雄强,代表阳性的、看得见的、吸引眼球的;雌,雌柔,代表阴性的、别人看不见、不被关注的。

溪,指低洼之地,代表着需求。

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甘愿做天下的溪涧。

2、常德不离:永恒的德行就不会离失。

3、复归于婴儿:回归至婴儿般单纯的状态。

4、式:楷模,关键点。

5、忒:过失、差错。

6、复归于无极:意为掌握了天机,即太极的两种力量都被把握。

7、谷:深谷、峡谷。

比喻胸怀广阔。

8、复归于朴:朴,朴素,指纯朴的原始状态。

9、器:大器之材。

关键时刻显示出器的面向。

10、官长:百官的首长,领导者、管理者。

11、大制不割:割,割舍。

完美的制度如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适用于所有人,用每个人或物所长,让凡人活出圣人的状态,让凡人具备圣人的能力。

用大制、用大器创造一个自动化的系统把问题解决,无需再改造人。

【释义】知其雄,守其雌,指做事前的第一要义:一不做。

为何不做?雄者,有人做了我们要做的,我们不做。

我们做什么?做雌,做天下溪,让天下替我们做。

就像婴儿一般,啥也不做但他做了雌,他人围绕其做。

这一不做,就是常德不离。

知其白,守其黑,指做事中,要做他人不重视、不屑做或难做、做不好的,众人不愿、不能之事,反而决定了整件事情的关键点。

把握了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掌握了天机(太极两种力量都被把握)。

知其荣,守其辱,讲的是事情成了之后,不求其名,圣人享受过程,注重实质(把握自主权),宁愿世人不知其名(因为内在有力量),做个平凡普通之人,这种人内在的德性具足。

这些有德之人就洒落在世间各地,只有圣人才能认出他们。

《道德经》第53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道德经》第53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道德经》第53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是谓盗夸,非道也哉!——转载——【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使”者,是虚拟之辞。

“介”是大的意思,又有“忽然”之意。

《说文》解为“哲知也。

”“使我介然有知”,是太上见他当时所处的春秋时代,自然大道渐去,王不行大道,而施行伪道;世人不行大道,而陷入偏邪小径。

胸怀自然大道的圣人,太上见此情景况,有不得已之意,故而感叹而发。

太上以“使我介然有知”,无限感慨行大道之难。

同时也表示,虽天下大道难行,我仍要“行于大道”,决心躬以无为化天下,坚信大道必然会行于天下。

大道平坦易行,为何又言“惟施是畏”?“施”者,即施为也。

“施”有“无为”与“无为”之别。

无为行道,符合自然道性,没有后患之忧;有为施道,必然偏离自然,招致祸患。

“惟施是畏”,是在告诫天下:宏扬大道,施德天下,乃是天地大业,不可轻忽,千万要小心。

施为最怕的是失却道义。

“欲施常善,恐伪善生;欲施忠信,恐诈忠起”。

大道本端直,最畏怕的是歪嘴和尚“念歪了经”。

自己偏了,又施于人,必诱人入邪径,误人行伪道。

如此以歪引歪,以邪致邪,以伪传伪,天下如何能行大道。

所以行大道事关重大,来不得半点偏伪,不敢有施行辙迹。

否则造下道业,为害天下,罪莫大矣。

大道本是无为之妙,天下日用而不知,本无可施,本不可为。

为君者治理天下,若以有为之令,有为之行,有为之政,必然会埋下“得则失,治则乱”的伏机,出现“进又退、安又危”之隐患。

此皆是有为施政之弊端。

以大知行大道本不难,而可“畏”者,是在有为中产生。

古圣治世,行无为之治,民无异俗,国无异政,上下相安于无事,君臣共乐于清平,这便是行无为大道之验证。

至于三代以后,或以名利相争,或以强弱相胜,造成国乱民危,上下不能相安,此皆是不能行无为大道之害。

《道德经》注音版第五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五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五十三章原文及译文《道德经》注音版第五十三章原文及译文【原文】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

非道也哉!【注音版】使(shǐ)我(wǒ)介(jiè)然(rán)有(yǒu)知(zhī),行(xíng)于(yú)大(dà)道(dào),唯(wéi)施(shī)是(shì)畏(wèi)。

大(dà)道(dào)甚(shèn)夷(yí),而(ér)人(rén)好(hǎo)径(j ìng)。

朝(cháo)甚(shèn)除(chú),田(tián)甚(shèn)芜(wú),仓(cāng)甚(shèn)虚(xū);服(fú)文(wén)采(cǎi),带(dài)利(lì)剑(jiàn),厌(yàn)饮(yǐn)食(shí),财(cái)货(huò)有(yǒu)馀(yú);是(shì)为(wéi)盗(dào)夸(kuā)。

非(fēi)道(dào)也(yě)哉(zāi)!【译文】“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若使我介然有知,行大道于天下,最担心我会不自觉的施为于天下。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虽然大道荡然平坦,仍然有许多人弃之而走途径,不走正路。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不走正路者,他们使朝纲混乱、田地荒凉、仓库空虚;而他们自己却,穿锦衣、配利剑、酒肉挥霍,并且贪污抢夺百姓的财货。

“是为盗夸。

非道也哉!”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强盗,这种行为完全的背离了大道。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原文及译文道德经五十三章原文译文和注释如下:[原文]:使我①介然有知②,行于大道,唯施③是畏。

大道甚夷④,而人⑤好径⑥。

朝甚除⑦,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⑧,财货有余,是谓盗竽⑨。

非道也哉![译文]:假如我稍微地有了认识,在大道上行走,唯一担心的是害怕走了邪路。

大道虽然平坦,但人君却喜欢走邪径。

朝政腐败已极,弄得农田荒芜,仓库十分空虚,而人君仍穿着锦绣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饱餐精美的饮食,搜刮占有富余的财货,这就叫做强盗头子。

这是多么无道啊![注释]:1、我:我,指有道的圣人。

老子在这里托言自己。

2、介然有知:介,微小。

微有所知,稍有知识。

3、施:邪、斜行。

4、夷:平坦。

5、人:指人君,一本作“民”。

6、径:邪径。

7、朝甚除:朝政非常败坏。

一说宫殿很整洁。

8、厌饮食:厌,饱足、满足、足够。

饱得不愿再吃。

9、盗竽:竽又作夸。

即大盗、盗魁。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言若使我可介然有知,行大道於天下,唯施为之是畏也。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言大道荡然正平,而民犹尚合之而不由,好从邪径,况复施为以塞大道之中乎?故曰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朝甚除,朝,宫室也。

除,絜好也。

田甚芜,仓甚虚。

朝甚除,则田甚芜,仓甚虚。

设一而众害生也。

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凡物不以其道得之,则皆邪也,邪则盗也。

夸而不以其道得之,窃位也。

故举非道以明,非道则皆盗夸也。

《道德经》第53章:使我介然有知...

《道德经》第53章:使我介然有知...

《道德经》第53章:使我介然有知...【原文】使我介然有知①,行于大道,唯施是畏②。

大道甚夷③,而人好径④。

朝甚除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⑥,财货有余,是谓盗夸⑦。

非道也哉⑧!【注释】①介然:微小。

②施:即“邪”字。

邪行,邪径。

③夷:平坦。

④径:邪径。

⑤除:清洁,整齐。

⑥厌:通“餍”字。

⑦盗夸:指盗魁。

⑧也哉:语气词连用,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可译为“啊”、“呀”。

【译文】假如我稍微地有了认识,行走在大道之上,唯一担心害怕的就是走上歧途。

其实大道十分平坦,可是有的人偏要舍弃大道而寻觅小路。

朝廷已经非常败坏,农田也已荒芜,仓库都已空虚,还穿着华丽的衣服,佩带锋利的宝剑,精美的食物早已吃厌,搜刮侵吞了大量的财货,这就是盗魁贼首啊!其所作所为实在是不合天道啊!【导读】统治者的欲望无度,造成了人民的苦难,造成了世界上的不公平。

老子揭露了一些社会上存在的矛盾现象,对那些违道害民的统治者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并指出盘剥残害百姓有如大盗。

【解析】本章中,老子重点从反面论述了“道”,即从与大道相违背的小径的角度反衬出大道的重要性。

老子指出,那些与君王放着平坦的大道不走,反而喜欢走邪径。

结合老子的政治主张,可以知道,这里的大道,指的便是采用清静无为的方式治理国家,不去颁布过多的政令,不发动无谓的战争,尽量不去骚扰人民。

同时,统治者本人也应克制自己的欲望,不给人民增加过多的负担。

如此,必然会使国家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而所谓的走上邪径,则是指统治者违背治理国家的大道,穿着漂亮的衣服来显示自己的尊贵,佩带着锋利的宝剑以夸耀自己的强悍,饱餐美味佳肴,占有富余的财货而不去接济他人,像个强盗头子那样。

总之,就是不知道体恤人民,一味放纵自己的欲望。

走邪路的结果必然是朝政腐败不堪,百姓的田地一片荒芜,国家的仓库空虚。

这里,老子的话实际上并未说尽。

其隐含的意思便是,既然朝政腐败不堪,百姓的田地荒芜,国家的仓库空虚,那么统治者离灭亡也不远了。

帛书《道德经》第五十三章详细解读学习圣贤智慧

帛书《道德经》第五十三章详细解读学习圣贤智慧

帛书《道德经》第五十三章详细解读学习圣贤智慧(本文由“原文译文”和“详细解读”两部分组成,“原文译文”可了解经文大意,“详细解读”可深入理解经文含义。

)原文译文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善于深入遵循道的人,如同天真的婴儿柔弱地顺应一切。

所以如同毒蜂蛇蝎不会伤害他,飞禽猛兽不会攻击他一般,各种危险不会伤害他。

善于遵循道的人如同婴儿一般筋骨柔软紧握双手,柔弱地与道保持一致。

婴儿还不懂得两性交合生殖器却能完好地勃起,是因为精气保持充足。

婴儿整天号哭却不沙哑,是因为完好地顺应情绪的变化。

懂得顺应事物的变化才能与道保持一致,懂得与道保持一致才能通达一切。

执着某种方式必定变得僵化,以心中的成见驱使柔弱变化的气必定导致僵硬。

事物过于僵硬必定不善变化,不善变化是不符合道的,不符合道必定更早走向死亡。

详细解读: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赤子”表示初生的婴儿,柔弱,无所执着,顺应一切。

这句的意思表示:善于深入遵循道的人,如同天真的婴儿柔弱地顺应一切。

“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

”这句的意思表示:所以如同毒蜂蛇蝎不会伤害他,飞禽猛兽不会攻击他一般,各种危险不会伤害他。

“骨弱筋柔而握固。

”这句的意思表示:善于遵循道的人如同婴儿一般筋骨柔软紧握双手,柔弱地与道保持一致。

“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朘”表示男性的生殖器。

这两句的意思表示:婴儿还不懂得两性交合生殖器却能完好地勃起,是因为精气保持充足。

婴儿整天号哭却不沙哑,是因为完好地顺应情绪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注音版第五十三章原文及译文【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

非道也哉!
【注音版】
使(shǐ)我(wǒ)介(jiè)然(rán)有(yǒu)知(zhī),
行(xíng)于(yú)大(dà)道(dào),唯(wéi)施(shī)是(shì)畏(wèi)。

大(dà)道(dào)甚(shèn)夷(yí),而(ér)人(rén)好(hǎo)径(j ìng)。

朝(cháo)甚(shèn)除(chú),田(tián)甚(shèn)芜(wú),
仓(cāng)甚(shèn)虚(xū);服(fú)文(wén)采(cǎi),
带(dài)利(lì)剑(jiàn),厌(yàn)饮(yǐn)食(shí),
财(cái)货(huò)有(yǒu)馀(yú);是(shì)为(wéi)盗(dào)夸(kuā)。

非(fēi)道(dào)也(yě)哉(zāi)!
【译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若使我介然有知,行大道于天下,最担心我会不自觉的施为于天下。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虽然大道荡然平坦,仍然有许多人弃之而走途径,不走正路。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
不走正路者,他们使朝纲混乱、田地荒凉、仓库空虚;而他们自己却,穿锦衣、配利剑、酒肉挥霍,并且贪污抢夺百姓的财
货。

“是为盗夸。

非道也哉!”
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强盗,这种行为完全的背离了大道。

扩展阅读:《道德经》内容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