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音版第七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收藏了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收藏了](https://img.taocdn.com/s3/m/640e436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8.png)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收藏了【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译文〗【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译文〗【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译文〗【第十章】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天门开阖(hé),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七十三章解读
![道德经七十三章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6d160f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e.png)
道德经七十三章解读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主要阐述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思想。
这句话的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限,就处于了运动的状态,这是道的运动规律。
而弱小的事物,正是这个运动规律的应用。
在解读这一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道的运动规律:这里所讲的“反者道之动”,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当达到一定的极限后,就会出现反向运动。
这种反向运动是道的自然运动规律。
2.弱小事物的应用:在道的运动规律中,弱小的事物也有其重要的应用。
正如“弱者道之用”所言,弱小的事物正是道的应用。
这种应用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例如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保持谦逊、柔弱的姿态来达到更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保持谨慎、认真的态度来获得更多的机会等等。
3.刚柔并济的智慧: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倡“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的处事智慧。
这种智慧同样可以在本章中得到体现。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不能只注重事物的表面,而要看到其背后的本质。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只有把握好它们的平衡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4.道的无为而治: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即不要过度干预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而是要顺其自然,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
在本章中,“无为而治”的理念也有所体现。
只有让事物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发展,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道德经》第七十三章主要阐述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思想,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智慧。
在解读这一章时,我们可以从道的运动规律、弱小事物的应用、刚柔并济的智慧以及道的无为而治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领悟。
《道德经》全文注音版、译文(1—40章)
![《道德经》全文注音版、译文(1—40章)](https://img.taocdn.com/s3/m/d585963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d.png)
《道德经》全文注音版、译文(1—40章)《老子》第一章道(dào)可(kě)道(dào),非(fēi)常(chánɡ)道(dào)。
名(mínɡ)可(kě)名(mínɡ),非(fēi)常(chánɡ)名(mínɡ)。
无(wú)名(mínɡ)天(tiān)地(dì)之(zhī)始(shǐ);有(yǒu)名(mínɡ)万(wàn)物(wù)之(zhī)母(mǔ)。
故(ɡù)常(chánɡ)无(wú),欲(yù)以(yǐ)观(ɡuān)其(qí)妙(miào);常(chánɡ)有(yǒu),欲(yù)以(yǐ)观(ɡuān)其(qí)徼(jiǎo)。
此(cǐ)两(liǎnɡ)者(zhě),同(tónɡ)出(chū)而(ér)异(yì)名(mínɡ),同(tónɡ)谓(wèi)之(zhī)玄(xuán)。
玄(xuán)之(zhī)又(yòu)玄(xuán),众(zhònɡ)妙(miào)之(zhī)门(mén)。
【解释】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老子》第二章天(tiān)下(xià)皆(jiē)知(zhī)美(měi)之(zhī)为(wéi)美(měi),斯(sī)恶(è)已(yǐ)。
皆(jiē)知(zhī)善(shàn)之(zhī)为(wéi)善(shàn),斯(sī)不(bú)善(shàn)已(yǐ)。
(完整版)《道德经》全文+拼音+注释(免费)
![(完整版)《道德经》全文+拼音+注释(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2c39d14a71fe910ef02df81f.png)
道德经老子》第一章d ào k ě d àof ēi c h án d àom ín ɡ k ě m ínf ēi ch án ɡm ín道 可 道非 常 道。
名 可 名非 常名。
w ú m ín ɡ t i ān d ì zh ī sh ǐy ǒu m ín ɡ w àn w ù zh ī m ǔ无名 天地 之始有 名 万物 之母 。
ɡù ch án ɡ w úy ù y ǐ ɡu ān q í mi àoch án ɡ y ǒuy ùy ǐ ɡu ān q í故 常 无欲以 观其妙常 有欲以 观 其j i ǎo徼 。
c ǐ li ǎn ɡ zh ět ón ɡ ch ū ér y ì m ín ɡt ón ɡ w èi zh ī xu án x u án zh ī y òu 此两 者同 出 而 异 名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xu ánzh òn ɡmi ào zh ī m én玄,众妙之门。
【解释】 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 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老子》第二章t i ān xi à ji ē zh ī m ěi zh ī w éim ěis īè y ǐji ē zh ī sh ànzh ī天 下 皆 知美 之 为美,斯 恶 恶 已。
道《道德经》全文注音版、译文
![道《道德经》全文注音版、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3db4ca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65.png)
道《道德经》全文注音版、译文《道德经》李耳【春秋】《老子》第一章道(dào)可(kě)道(dào),非(fēi)常(chánɡ)道(dào)。
名(mínɡ)可(kě)名(mínɡ),非(fēi)常(chánɡ)名(mínɡ)。
无(wú)名(mínɡ)天(tiān)地(dì)之(zhī)始(shǐ);有(yǒu)名(mínɡ)万(wàn)物(wù)之(zhī)母(mǔ)。
故(ɡù)常(chánɡ)无(wú),欲(yù)以(yǐ)观(ɡuān)其(qí)妙(miào);常(chánɡ)有(yǒu),欲(yù)以(yǐ)观(ɡuān)其(qí)徼(jiǎo)。
此(cǐ)两(liǎnɡ)者(zhě),同(tónɡ)出(chū)而(ér)异(yì)名(mínɡ),同(tónɡ)谓(wèi)之(zhī)玄(xuán)。
玄(xuán)之(zhī)又(yòu)玄(xuán),众(zhònɡ)妙(miào)之(zhī)门(mén)。
【解释】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老子》第二章天(tiān)下(xià)皆(jiē)知(zhī)美(měi)之(zhī)为(wéi)美(měi),斯(sī)恶(è)已(yǐ)。
《道德经》(拼音版)
![《道德经》(拼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3ffddcdd3383c4bb4cd2d5.png)
帛书版《道德经》(拼音版)dào kědào yěfēi héng dào yěmíng kěmíng yěfēi héng míng yě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wúmíng wàn wùzhīshǐyěyǒu míng wàn wùzhīmǔyěgùhéng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wúyùyěyǐguān qímiào héng yǒu yùyěyǐguān qísuǒjiào 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l iǎng zhětóng chūyìmíng tóng wèi xuán zhīyòu xuán zhòng miào zhīmén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t iān xiàjiēzhīměi wéi měi wùyǐj iēzhīshàn sībúshàn yǐ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已。
yǒu wúzhīxiàng shēng yěnán yìzhīxiàng chéng yěcháng duǎn zhīxiàng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xíng yěgāo xiàzhīxiàng yíng yěyīn shēng zhīxiàng héyěxiān hòu zhī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xiàng suíhéng yěshìyǐshèng rén jūwúwéi zhīshìxíng bùyán zhī相随、恒也。
道德经-注音版完美版
![道德经-注音版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fe46d87fd5360cbb1adb0c.png)
埏 埴 以 为 器,当 其 无,有 器 之 用。
záo hù yǒu yǐ wéi shì dāng qí wú
yǒu shì zhī yòng
凿 户 牖 以 为 室,当 其 无,有 室 之 用。
gù yǒu zhī yǐ wéi lì
wú zhī yǐ wéi yòng
故 有 之 以 为 利,无 之 以 为 用。
天 门 开 阖,能 无 雌 乎?
míng bái sì dá néng wú wéi hū
明 白 四 达,能 无 为 乎?
shēng zhī xù zhī shēng ér bù yǒu wéi ér bù shì zhǎng
生 之 畜 之, 生 而 不 有,为 而 不 恃, 长
ér bù zǎi
shì wèi xuán dé
夫 唯 不 争 ,故 无 尤。
-8-
第九章
chí ér yíng zhī
bù rú qí yǐ
持 而 盈 之,不 如 其 已;
chuǎi ér ruì zhī
bù kě cháng bǎo
揣 而 锐 之,不 可 长 保。
jīn yù mǎn táng mò zhī néng shǒu
金 玉 满 堂,莫 之 能 守;
ér yù chū
而 愈 出。
duō yán shù qióng bù rú shǒu zhōng
多 言 数 穷 ,不 如 守 中 。
-5-
第六章
老子《道德经》
gǔ shén bù sǐ
shì wèi xuán pìn
谷 神 不 死,是 谓 玄 牝。
xuán pìn zhī mén shì wèi tiān dì gēn mián mián ruò cún yòng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69a92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d.png)
[原文]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①。
此两者,或利或害②。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③。
天之道④,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⑤而善谋。
天网恢恢⑥,疏而不失⑦。
[译文]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
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
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
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注释]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敢,勇敢、坚强;不敢,柔弱、软弱。
此句意为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命。
2、或利或害:勇于柔弱则利,勇于坚强则害。
3、是以圣人犹难之:此句已见于六十三章。
4、天之道:指自然的规律。
5、繟然:安然、坦然。
6、天网恢恢:天网指自然的范围;恢恢,广大、宽广无边。
7、疏而不失: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引语]本章主要讲人生哲学。
第一层意思是柔弱胜坚强,第二层意思是天道自然。
这两层意思之间是相互沟通的。
老子认为,两种不同的勇,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一则遭害,一则存活。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只要依照自然的规律变化和发展,都会有好的结果,不会有什么漏失。
在这里,老子讲了自然无为的人生哲学,细细读来,颇能启迪人的心灵。
[评析]老子认为,自然的规律是柔弱不争的。
他说,勇气建立在妄为蛮干的基础上,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勇气建立在谨慎的基础上,就可以活命。
勇与柔相结合,人们就会得到益处,勇与妄为相结合,人们就会遭受灾祸。
同样是勇,利与害大相径庭。
老子的主张是很明确的,他以为自然之道,贵柔弱,不贵强悍妄为;贵卑下,不贵高上贵重。
而自然之道是不可违背的。
有人认为老子只注重自然规律,而忽视人的主观因素,不讲人的主观努力的作用,是在宣扬退缩,胆小怕事的生活态度和命定论的思想。
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老子所宣扬的是自然规律,人们立身处世不可以违背自然规律,勇而敢是不遵循自然规律的肆意妄为,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勇敢坚强的含义。
文海新解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德之勇于不敢
![文海新解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德之勇于不敢](https://img.taocdn.com/s3/m/22e2fc9ea76e58fafab0039f.png)
73 德之勇于不敢风萧萧上回说到,老聃告诉关尹子,为人主者应当效法圣人之道,自知自爱。
如果任由欲望所驱,则难免会患上自见自贵之病,一味的妄自尊大、恃强妄为,无所不敢,最终会一步步走向死路。
关尹子听到这里,拱手说道,老师所言,弟子受教颇深。
弟子在想,要说效法圣人,取其“自知自爱”、去其“自见自贵”的道理,恐怕那些王公将相没有几个是听不懂的,只不过陷溺至深,自见自贵而不自知,所以凡事也就不知道如何“自爱”了。
老聃听了关尹子这番话,颔首微笑道,你所言不错。
正如我以前所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上智与下愚之人,实非人言可以移其心,自有天道处之,何待老朽多言。
倘为中士,当其若存若亡之际,纵然到不得圣人境界,也不至于沦为自取死路的下愚之士,只要能记住一点,便足以保家利国、安身立命了。
关尹子闻听此言,心中一振。
因为他深知,当今天下人主,若论尧舜之质,实无一人,但如果说个个都是桀纣,也难免言过其实。
大部分的王侯将相,都是“中士”之质,虽不乏向道之心,但因受物欲牵累至深,所以闻道之言,往往若存若亡,不能“勤而行之”。
倘若老师能有这么一剂灵丹妙药,能根治这些人的病症,天下岂不就早得太平了。
于是关尹子一拱手,说道,那就请老师赶快告诉弟子吧。
看着学生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老聃苦笑道,其实也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而且老朽此前也多次说过,只不过你可能没有领悟其重要性罢了。
今天我们就专门来讲一讲吧:那就是,保持一颗无为无事之心,倘有不得不为之事,也当克制自己内心深处那颗不安分的逞强好胜之心,以不敢妄为的态度,谨慎处之。
如此,也就差不多理解什么叫“自知自爱”了。
关于这个“勇”字的真正含义,老师以前刚刚解释过,“慈,故能勇”。
圣人造字,以为慈心所至,万物甬生,谓之为“恿”。
时至今日,世人渐失大道,但知力之所至,乃为“勇”,是早已忘记“恿”字利生而不杀生的本意了!因而一味“舍慈且勇”,最终走向“死矣”之路。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带拼音)_道德经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带拼音)_道德经](https://img.taocdn.com/s3/m/cb1753d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6.png)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带拼音)_道德经《老子道德经》第一章•dào道•kě可•dào道•,•fēi非•chánɡ常•dào道•。
•mínɡ名•kě可•mínɡ名•,•fēi非•chánɡ常•mínɡ名•。
•wú无•mínɡ名•tiān天•dì地•zhī之•shǐ始•;•yǒu有•mínɡ名•wàn万•wù物•mǔ母•。
•ɡù故•chánɡ常•wú无•yù欲•,•yǐ以•ɡuān观•qí其•miào妙•;•chánɡ常•yǒu有•yù欲•yǐ以•ɡuān观•qí其•jiǎo徼•。
•cǐ此•liǎnɡ两•zhě者•tónɡ同•chū出•ér而•yì异•mínɡ名•,•wèi谓•zhī之•xuán玄•。
•xuán玄•zhī之•yòu又•xuán玄•,•zhònɡ众•miào妙•zhī之•mén门•。
【解释】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tiān天•xià下•jiē皆•zhī知•měi美•zhī之•wéi为•měi美•,•è恶•yǐ已•。
•jiē皆•zhī知•shàn善•zhī之•wéi为•shàn善•,•sī斯•bú不•shàn善•yǐ已•。
《道德经》完整注音版
![《道德经》完整注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f41ec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f.png)
《道德经》完整注音版道d ào 德d é 经j īn ɡ老子道d ào 可k ě道d ào ,非f ēi 常ch án ɡ道d ào 。
名M ín ɡ可k ě名m ín ɡ,非f ēi 常ch án ɡ名m ín ɡ。
无W ú,名m ín ɡ天ti ān 地d ì之zh ī始sh ǐ。
有Y ǒu ,名m ín ɡ万w àn 物w ù之zh ī母m ǔ。
故G ù常ch án ɡ无w ú,欲y ù以y ǐ观ɡu ān 其q í妙mi ào 。
常Ch án ɡ有y ǒu ,欲y ù以y ǐ观ɡu ān 其q í徼ji ào 。
此C ǐ两li ǎn ɡ者zh ě同ton ɡ出ch ū而ér 异y ì名m ín ɡ,同t ón ɡ谓w èi 之zh ī玄xu án 。
玄Xu án 之zh ī又y òu 玄xu án ,众zh òn ɡ妙mi ào 之zh ī门m én 。
天ti ān 下xi à皆ji ē知zh ī美m ěi 之zh ī为w éi 美m ěi ,斯s ī恶è矣y ǐ;皆ji ē知zh ī善sh àn 之zh ī为w éi 善sh àn ,斯s ī不b ù善sh àn 已y ǐ。
故G ù有y ǒu 无w ú相xi ān ɡ生sh ēn ɡ,难n án 易y ì相xi ān ɡ成ch én ɡ,长ch án ɡ短du ǎn 相xi ān ɡ形x ín ɡ,高ɡāo 下xi à相xi ān ɡ倾q īn ɡ,音y īn 声sh ēn ɡ相xi ān ɡ和h è,前qi án 后h òu 相xi ān ɡ随su í。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原文及鉴赏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原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3ef4d87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4.png)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原文及鉴赏【导语】:天网恢恢【原文】勇于敢则杀[1],勇于不敢则活[2]。
道德经(拼音完整版)
![道德经(拼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f9ddc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d.png)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dào kě dào fēi cháng dào道可道,非常道;míng kě míng fēi cháng míng名可名,非常名。
wú míng tiān dì zhī shǐ无名,天地之始;yǒu míng wàn wù zhī mǔ有名,万物之母。
gù cháng wú yù yǐ guān qí miào故常无,欲以观其妙;cháng yǒu yù yǐ guān qí jiào常有,欲以观其徼。
cǐ liǎng zhě tong chū ér yì míng tóng wèi zhī xuán xuán zhī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yòu xuán zhòng miào zhī mén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tiān xià jiē zhī měi zhī wéi měi sī è y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jiē zhī shàn zhī wéi shàn sī bù shàn yǐ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gù yǒu wú xiāng shēng nán yì xiāng chéng cháng duǎn xiāng xíng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gāo xià xiāng qīng yīn shēng xiāng hè qián hòu xiāng suí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道德经》完整注音版
![老子《道德经》完整注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a788204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6.png)
《道德经》完整注音版dào 道dé德jīnɡ经老子dào 道kě可dào 道,fēi 非chánɡ常dào 道。
Mínɡ名kě可mínɡ名,fēi 非chánɡ常mínɡ名。
Wú无,mínɡ名tiān 天dì地zhī之shǐ始。
Yǒu 有,mínɡ名wàn 万wù物zhī之mǔ母。
Gù故chánɡ常wú无,yù欲yǐ以ɡuān 观qí其miào 妙。
Chánɡ常yǒu 有,yù欲yǐ以ɡuān 观qí其jiào 徼。
Cǐ此liǎnɡ两zhě者tonɡ同chū出ér 而yì异mínɡ名,tónɡ同wèi 谓zhī之xuán 玄。
Xuán 玄zhī之yòu 又xuán 玄,zhònɡ众miào 妙zhī之mén 门。
tiān 天xià下jiē皆zhī知měi 美zhī之wéi 为měi 美,sī斯è恶yǐ矣;jiē皆zhī知shàn 善zhī之wéi 为shàn 善,sī斯bù不shàn 善yǐ已。
Gù故yǒu 有wú无xiānɡ相shēnɡ生,nán 难yì易xiānɡ相chénɡ成,chánɡ长duǎn 短xiānɡ相xínɡ形,ɡāo 高xià下xiānɡ相qīnɡ倾,yīn 音shēnɡ声xiānɡ相hè和,qián 前hòu 后xiānɡ相suí随。
道德经 第七十三章
![道德经 第七十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fb20ca296c85ec3a87c2c533.png)
第七十三章圣人常善救人①,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②。
故善人③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乎而大迷,是谓要妙④。
译文圣人总是知道救助人,知人善任,人尽其能,所以没有废弃的人;总是知道用物,知物之属性而善用,物尽其用,所以没有废弃的物,这叫作知道守法遵循规律。
知道者是未知道者的师长;未知道者是知道者的资用。
不尊敬师长,不爱护资用,虽智伪而失大本(大宗之本),这是根本的原理。
注释①救人:救助人。
②袭明:知道,守法,遵循规律。
③善人:知道者,守道者,玄德者,守法者,德人,遵循规律的人。
者:指代人。
④要妙:根本原理。
妙:原理,法则。
原理: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
是在大量观察、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而得出的。
既能指导实践,又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
科学的原理以大量的实践为基础,故其正确性为能被实验所检验与确定,可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
从科学的原理出发,可以推衍出各种具体的定理、命题等,从而对进一步实践起指导作用。
原理是对规律的诠释。
如:科学原理就是对自然规律的诠释。
资料(一)人无弃人,物无弃物原文:昔者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
”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
”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对曰:“无有。
”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
”后数日,往说燕王。
至于河下,而航在一汜。
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来。
故曰:“圣人之处世,不逆有技能之士。
”故老子曰:“人无弃人,物无弃物,是谓袭明。
”译文从前,公孙龙在赵国的时候,曾对他的弟子说:“无能的人,我不与交往。
”一天有个穿着粗布衣服、系着破旧腰带的人,登门自荐说:“我擅长呼喊!”公孙龙环顾众弟子问道:“你们当中原来有善于大声呼喊的人吗?”众弟子回答:“没有。
”公孙龙便说:“收下他吧!把名字登记在名册上。
”过了几天,公孙龙前去说燕王,走到一条大河边,而摆渡的船却靠在对岸。
道德经原文拼音整理版(可直接打印)
![道德经原文拼音整理版(可直接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bcfcc6d6d5bbfd0a7956734a.png)
《道德经》第一章guān观miào妙dào 道kě可dào道,fēi非cháng常dào道;míng名kě可míng名,fēi非cháng 常míng名。
wú无,míng名tiān天dì地zhī之shǐ始;yǒu有,míng名wàn万wù物zhī之mǔ母。
gù故cháng常wú无,yù欲yǐ以guān观qí其miào妙;cháng 常yǒu有,yù欲yǐ以guān观qí其jiào徼。
cǐ此liǎng两zhě者,tong同chū出ér而yì异míng名,tong同wèi谓zhī之xuán玄。
xuán玄zhī之yòu又xuán 玄,zhòng众miào妙zhī之mén门。
第二章guān观jiào徼tiān 天xià下jiē皆zhī知měi美zhī之wéi为měi美,sī斯è恶yǐ矣;jiē皆zhī知shàn 善zhī之wéi为shàn善,sī斯bù不shàn善yǐ矣。
yǒu有wú无xiāng相shēng生,nán难yì易xiāng相chéng成,cháng长duǎn短xiāng相xíng形,gāo高xià下xiāng相yíng 盈(qīng倾),yīn音shēng声xiāng相hè和,qián前hòu后xiāng相suí随。
shì是yǐ以shèng 圣rén 人chù处wú无wéi 为zhī之shì事,xíng 行bù不yán 言zhī之jiào 教,wàn万wù物zuò作ér 而bù不wéi 为shǐ始,shēng 生ér 而bù不yǒu 有,wéi 为ér 而bù不shì恃,gōng 功chéng 成ér 而fú弗jū居。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44aa2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4.png)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
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
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道德经(注音拼音完整版)
![道德经(注音拼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c4b2b6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1.png)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dào kě dào fēi cháng dào道可道,非常道;míng kě míng fēi cháng míng名可名,非常名。
wú míng tiān dì zhī shǐ无名,天地之始;yǒu míng wàn wù zhī mǔ有名,万物之母。
gù cháng wú yù yǐ guān qí miào故常无,欲以观其妙;cháng yǒu yù yǐ guān qí jiào常有,欲以观其徼。
cǐ liǎng zhě tong chū?r yì míng t?ng wai zhī xuán xuán zhī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y?u xuán zh?ng miào zhī m?n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tiān xià ji ē zhī měi zhī w?i měi sīa y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ji ē zhī shàn zhī w?i shàn sī bù shàn yǐ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gù yǒu wú xiāng shēng nán yì xiāng ch?ng cháng duǎn xiāng xíng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gāo xià xiāng qīng yīn shēng xiāng h a qián h?u xiāng suí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shì yǐ sh ang r?n chǔ wú w?i zhī shì xíng bù yán zhī jiào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wàn wù zu? yān ?r bù cí shēng ?r bù yǒu w?i ?r bù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shì gōng ch?ng ?r fú j ū恃,功成而弗居。
《道德经》注音版第七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七十三章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fc166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d.png)
【导语】《道德经》句式整齐,⼤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
读之朗朗上⼝,易诵易记。
体现了中国⽂字的⾳韵之美。
下⾯是分享的《道德经》注⾳版第七⼗三章原⽂及译⽂。
欢迎阅读参考! 【原⽂】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善胜,不⾔⽽善应,不召⽽⾃来,坦然⽽善谋。
天恢恢,疏⽽不失。
【注⾳版】 勇(yǒng)于(yú)敢(gǎn)则(zé)杀(shā), 勇(yǒng)于(yú)不(bù)敢(gǎn)则(zé)活(huó)。
此(cǐ)两(liǎng)者(zhě),或(huò)利(lì)或(huò)害(hài)。
天(tiān)之(zhī)所(suǒ)恶(è),孰(shú)知(zhī)其(qí)故(gù)? 天(tiān)之(zhī)道(dào),不(bù)争(zhēng)⽽(ér)善(shàn)胜(shèng), 不(bù)⾔(yán)⽽(ér)善(shàn)应(yìng), 不(bù)召(zhào)⽽(ér)⾃(zì)来(lái), 坦(tǎn)然(rán)⽽(ér)善(shàn)谋(móu)。
天(tiān)(wǎng)恢(huī)恢(huī),疏(shū)⽽(ér)不(bù)失(shī)。
【译⽂】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 勇于表现刚强者易于送命,善于表现柔弱的反⽽能够⽣存。
此两者都是勇,但是却由表现⽅式不同,结果也不同。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这就是⾃然规律,可⼜谁知天意呢? “天之道,不争⽽善胜,不⾔⽽善应,不召⽽⾃来,坦然⽽善谋。
理解道德经 第七十三章
![理解道德经 第七十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323d57404afe04a1b171de1b.png)
第七十三章圣人常善救人①,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②。
故善人③者,不善人之师④;不善人者,善人之资⑤。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乎而大迷,是谓要妙⑥。
译文聖人恆知道救助人,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所以没有废弃的人;恆知道用物,知物之属性而善用,物尽其用,所以没有废弃的物,这叫作知道守法遵循规律。
知道者是未知道者的师长;未知道者是知道者的资用。
不尊敬师长,不爱护资用,虽智伪而失大本(道),这是重要规律。
注释①救人:救助人。
救:(1)(形声。
从攴(pū),从求,求亦声。
“求”指皮衣。
“攴”意为“行动”、“执行”。
“求”与“攴”联合起来表示“严寒中给人送去皮衣”。
本义:严寒中用皮衣接济需要的人。
引申义:1.帮助。
2.止困、止渴、止火等。
说明:本字异体为“捄”,字从手从求,义为“用手递皮衣”。
字或从衣从攴,义为“用衣服接济”。
(2)给予帮助使脱离危险或解脱困难。
例如:救助(拯救和帮助;救护援助);救护(救助保护);援救(援助解救,使脱离危难);解救(使脱离危险或困难);救穷(救济穷困);救度(救拔并使脱离苦难);救落(救助;说情;救护)。
(3)治疗。
例如:急救(紧急救治);救药(医疗救治。
也用来比喻挽救、补救);救病(治病);救疾(救治病人;治病);救疗(救治;医治)。
(4)纠正;救正。
救正:匡正;纠正。
例如:救弊(匡除纠正弊害);救奢(纠正奢靡);救过(纠正过失)。
②袭明:知道,守法,遵循规律。
袭:衣上加衣;穿衣;盖;重复;蒙受,领受;触及,薰染;进入;通“习”;因袭,沿袭;继承;合,调合;引申为堆积,积累;引申为返,还归。
触及:接触到;触动;涉及;以感情深深影响。
因袭:沿袭,前后相承;保守;模仿,效仿,效法。
效法:模仿,学习;仿效,效仿;照着别人的做法去做。
效仿:模仿,效法;以某件事情为榜样,模仿来做或作为借鉴以便发扬。
③善人:德人,德者;玄德者;得道者,知道者,守道者,奉道者,适道者,依道者,因道者,循道者,顺道者,合道者;守法者,遵循法则的人,遵循规律的人;知道守法遵行规律的人,守道依法遵循规律的人,循道循理循法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注音版第七十三章原文及译文【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注音版】
勇(yǒng)于(yú)敢(gǎn)则(zé)杀(shā),
勇(yǒng)于(yú)不(bù)敢(gǎn)则(zé)活(huó)。
此(cǐ)两(liǎng)者(zhě),或(huò)利(lì)或(huò)害(hài)。
天(tiān)之(zhī)所(suǒ)恶(è),孰(shú)知(zhī)其(qí)故(g ù)?
天(tiān)之(zhī)道(dào),不(bù)争(zhēng)而(ér)善(shàn)胜(shèng),
不(bù)言(yán)而(ér)善(shàn)应(yìng),
不(bù)召(zhào)而(ér)自(zì)来(lái),
坦(tǎn)然(rán)而(ér)善(shàn)谋(móu)。
天(tiān)网(wǎng)恢(huī)恢(huī),疏(shū)而(ér)不(bù)失(shī)。
【译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
勇于表现刚强者易于送命,善于表现柔弱的反而能够生存。
此两者都是勇,但是却由表现方式不同,结果也不同。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这就是自然规律,可又谁知天意呢?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
”
圣人也很难判断,自然规律是不争而取得胜利,不言而万物响应,不召而众生自来,淡然筹谋天下大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自然是广大无边的,所无不包,没有一点疏失。
扩展阅读:《道德经》价值影响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
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扩展阅读:《道德经》名句
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解释】想要收敛,必先扩张;想要削弱,必先增强;想要废弃,必先兴盛;想要夺取,必先给予。
这是明确而微妙的道理。
2、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解释】柔弱会战胜刚强。
鱼儿不能离开水,国家的秘密,国家的虚实、弱点,不能随便让对手知道。
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解释】虽说道无为,但天下没有一件事不是道所为。
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解释】品德高尚的人从不表现自己有德,这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离开德;品德一般的人好表现自己有德,实际上是没有德的表现。
品德高尚的人顺应自然却不以为然,品德一般的人做什
么都觉得自己了不得。
5、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解释】大仁爱者表现仁爱不是故意的,义气用事的人就有明确的目的性,行大礼者如果得不到对方的响应,就恨不得抓住人家胳臂强人所难。
所以,要维系良好的社会风气,失了“道”要靠“德”,失了“德”要靠“仁”,失了“仁”要靠“义”,失了“义”要靠“礼”。
连“礼”都失去了,社会就没有忠信可言了,祸乱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