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为基础,系统阐述了关于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观点,对指导和改造社会实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重要内容。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物质都是有规律的运动和发展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矛盾的普遍存在和矛盾的普遍运动,并提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把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变化的趋势,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阶级斗争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立和斗争所推动的。
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它指出社会是由各个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所构成的。
这一观点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为改造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第三,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决定作用。
它认为,认识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的,真理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的。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把实践与认识统一起来,才能不断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四,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第五,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倡导人的全面自由和全面发展。
它强调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自由和发展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它对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能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为实现人类自由、平等和幸福的美好愿景做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授课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授课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分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讨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转变过程。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方法论。
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实践性和革命性。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创新和发展。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2.1 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探讨物质的客观存在和规律性。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原理。
2.2 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本质和作用分析意识的本质、起源和发展。
探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2.3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其辩证运动阐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分析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第三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3.1 实践的本质和作用探讨实践的客观存在和主观能动性。
阐述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
3.2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分析认识的起源、本质和规律。
探讨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3.3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及其辩证运动阐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分析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第四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4.1 社会存在的本质和结构探讨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结构。
阐述社会存在的发展规律。
4.2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本质和关系分析社会意识的本质、起源和发展。
探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4.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运动阐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
分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和发展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哲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理论体系;-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培养批判思维和科学态度,加强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等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和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指导作用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思想交流和共同研究。
-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评价-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 期中考试: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笔面结合的考核。
-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 课本:根据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
-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 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提供相关的学术文献和研究资料。
六、教学进度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期安排,合理规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成和复备考时间的合理安排。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安排,具体细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通过本教案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
慧能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是物质的存在方 式和固有属性 ——运动着的物质的 特殊状态 ——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 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的稳定和 平衡状态
——是绝对的
万物皆动,没有例外, 所以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
——是绝对的 ——是相对的
相对于某种运动形式 相对于一定的空间位置 相对于事物自身的“质” 因而是有条件的暂时的
荀子
三、哲学中的基本派别 及历史形态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 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 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 界的可能性。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 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创新中不断 发展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 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意义和方法
一定要以我国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 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 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 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 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 践和新的发展。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同 自已的思想实际相联系 要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和 实用主义
物质无非是各 种实物的总和,而 这个概念就是从这 个总和中抽象出来 的。
科学物质观:
物质 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
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能被人的意识反映
科学物质观产生的意义
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巨大飞跃 使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与唯 心主义、旧唯物主义、不可知论 划清了界限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严 整性和彻底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 基础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思 维 和 存 在 的 关 系
2023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导论》教案
2023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导论》教案简介本教案针对2023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中的《导论》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该部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原理。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则-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批判思维和辨证思维的能力教学内容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贡献- 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决定论原理-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意识形态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 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中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教学方法- 前瞻式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供逐步展开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实践应用导向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教学评估- 课堂互动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的程度-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作业-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2023版)- 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精讲讲义
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法的统一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ACD与题干不 相干,故排除;“风定”与“花落”、“鸟鸣” 与“山幽”体现的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二、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考点4: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首先,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既是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
❖ 【答题技巧】此考点出题方式往往是题干给出一段话,或古或今, 然后让考生判断这段话属于什么观点,考生对主观与客观唯心主义往 往分辨不清。首先来观察考题中经常出现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万物皆备于我。(孟子) (2)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3)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 (4)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阳明) (5)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 (67))我存思在故就我是在被。 感( 知笛 。卡 (尔 贝) 克莱) (8)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尼采) (9)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是世界的本质。(叔本华) (10)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杜威)
A. 马克思的观点 B. 恩格斯的观点 C. 黑格尔的观点 D. 费尔巴哈的观点
❖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观念的 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考点2: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
❖
作为哲学范畴的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 程,它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 一。
❖ 考点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意识和物质或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
即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电子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电子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分析19世纪中叶的历史背景,包括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兴起和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哲学家的影响。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创立到列宁、毛泽东等的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历史唯物主义2.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解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基本概念。
2.2 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规律探讨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必然性,以及阶级斗争的作用。
2.3 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意义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理解现代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指导作用。
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3.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基本辩证法原理。
3.2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探讨辩证唯物主义在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方法。
3.3 辩证唯物主义在当代的意义分析辩证唯物主义对于解决当代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四章:唯物主义认识论4.1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感觉与客观世界的辩证关系、认识的本质和认识过程的规律。
4.2 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实践对于认识的来源、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和推动认识发展的重要性。
4.3 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当代的意义分析唯物主义认识论对于指导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作用。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5.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的作用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理解社会现象、指导社会变革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
5.2 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当代社会的主要问题,包括经济危机、社会不平等和环境问题等。
5.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实践意义提出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6.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探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共有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共有七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一章;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2-4章即我们所说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辩证法近年来占最高的比例;第三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三个方面的原理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特别是基本问题二、了解唯物主义的形态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三、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 哲学的概念,只需记住三个判断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即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这个判断经常被看作哲学的定义。
这是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出发的。
世界观是对世界本质总的看法。
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但是不能反过来讲,因为必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经过思维加工,有理论形态(有概念,有判断,有推理)的世界观,自发产生的,零散的,未经过理论加工的不能成为哲学。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即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
这种概括有对有错。
上升到更抽象,更一般的结论。
关系:既相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对象上看,哲学研究的是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一般规律,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领域和过程的特殊规律;对象上体现了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方法上,哲学的方法具有普遍的适应性,适用于各门学科,而具体科学的方法只适用于某一特殊门类的科学。
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而具体科学又以哲学为指导。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换句话说,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任何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叫方法论。
例如,矛盾分析方法,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等。
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的一段文字:以往的哲学家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了世界,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哲学不仅是对世界解释的观点,而更重要的是指导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法。
所以学习原理时,要注意体会原理作为方法论的体现。
例如人们群众创造历史这个原理,那么我们应该联系到我们根据这个原理应该如何做呢--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等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套PPT课件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 功,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 失败。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 反作用。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 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 力,同时认识也能够指导实践并 取得成功。
03
历史唯物主义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等。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虽然由社会存在决定,但并不总是与社会存在保持完全一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 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 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 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 础的发展和变革。
要点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 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在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经济 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0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实践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 社会的发展。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北京大学赵家祥版本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观第一节哲学与哲学观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是什么?(1)从词源考证的角度,可以把哲学理解为“智慧学”或“爱智之学”。
(2)从与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的关系来看,哲学可以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称之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3)从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看,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从哲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来看,哲学是以最普遍的范畴及其构成的逻辑体系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形态。
(5)概括起来,可以说,哲学作为智慧之学,以世界整体为研究对象,以人类实践及其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其“活水源头”,力图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概括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既是一种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本考点真题链接:哲学(1998名解),哲学与反思(2008名解),解释哲学(2009简答)2.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具体展开,显示的是其本体论内涵与认识论内涵。
(1)思维和存在或者精神与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世界是思维或精神创造的还是从来就有的?世界的本质和基础是思维或精神还是物质?对这个问题做出的哲学回答,是关于世界的存在及其本质的学说,即本体论。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另一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一方面涉及的是世界是否可知、人的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现实的问题,属于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的本体论方面与认识论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其一,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
其二,认识论是本体论的进一步延伸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哲学(1~3章)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3章)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主要内容: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可概括为:本质、状况、运用。
重点: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现实意义、三大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难点:列宁的物质定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对立统一规律、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1)哲学的含义: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中,又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2.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物质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2.运动与相对静止(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三种形式: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类主体。
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三种基本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物质生产实践。
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第五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三、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这首先是由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决定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马克思主 义哲学源于实践,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的科学性和旺盛 的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与实际紧密结合。正是这一特性,决定了我们学 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必然是要将它的基本原理与实际结合起来,用 它指导我们去观察、研究和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马克思是德国人,以他的名字命名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德国,带有德 国的民族性。相对于中国和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外 来哲学。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一种世 界哲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的科学体系。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世界观是人类 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形成的对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 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和观点。这些看法和观点经过哲学家的加工和整理, 上升为系统理论,形成哲学学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分不开的。所谓方法 论,是指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对整个世界的总的 根本的看法是世界观,以这一总的根本的看法为指导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便是方法论。一切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它的诞生引起了哲学的革命变革。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社会、思维最一般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做到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从德国古典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转变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2.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2.2 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3 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解放: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无产阶级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3.1 辩证法: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3.2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3.3 实践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4.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入: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4.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4.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的价值5.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的历史条件: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5.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的理论价值: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5.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的实践价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6.1 科学技术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6.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作用: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和目的性6.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创新:大数据、等新兴科技领域的哲学思考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7.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应用:揭示艺术与社会的内在联系7.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学、哲学领域的应用:社会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7.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经济学、政治学领域的应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本质和规律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8.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导思想的核心地位8.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8.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挑战与应对:抵制错误思想,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第九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9.1 全球化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范围的社会实践和理论探索9.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全球化进程的批判和反思: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局限性和弊端9.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引领和指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十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发展展望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哲学思考10.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实践探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10.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全球影响: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重点环节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重点环节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重点环节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重点环节五: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的价值重点环节六: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重点环节七: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重点环节八: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重点环节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重点环节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发展展望本文主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基本观点、方法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在当代世界的价值、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等十个章节进行了重点关注和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程》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第四章 实践认识论
第二节 认识的 辩证过程
第一节 认识与 实践
第三节 真理与 价值
第五章 社会结构与社会形态
第二节 社会的 基本结构
第一节 人类社 会的本质
第三节 社会形 态
第六章 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动 力系统
第二节 阶级斗 争与社会革命
第一节 社会发 展的基本规律及
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 众与个人的历史
第一章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 论
第二节 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产生
与发展
第一节 哲学及 其基本问题
第三节 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伟大
发现和特征
第二章 实践唯物论
第二节 意识
第一节 物质
第三节 人的实 践与物质世界
第三章 实践辩证法
第二节 联系与 发展的基本环节
第一节 实践辩 证法的总特征
第三节 联系与 发展的基本规律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 程》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第一章 科学的世界观 与方法论
02 第二章 实践唯物论
03 第三章 实践辩证法
04 第四章 实践认识论
05
第五章 社会结构与社 会形态
06
第六章 社会的发展规 律和动力系统
目录
07 第七章 社会进步与人 的自由全面发展
作用
第七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自由 全面发展
第二节 人的本 质与人的价值
第一节 社会进 步及其标准
第三节 人的自 由全面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后记本书简介谢谢观看
09 本书简介
08 后记
本书密切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的实际与大学生学习的实际,力求科学规范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力图把思想性与政治性、规范性与通俗性、严肃性与趣味性、理论性与现实性、世界性 与民族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等紧密结合起来,追求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直接目标,以培养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哲 学真善美相统一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大智慧为最终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电子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电子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条件。
2.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
3.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条件。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公有制等。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看法。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
2.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
3.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矛盾统一、质量互变等。
2.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归纳法、演绎法、矛盾分析法等。
3. 辩证唯物主义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现实问题。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历史唯物主义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
2.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历史观。
3. 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发展规律、阶级斗争、历史阶段等。
2.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历史比较法、阶级分析法等。
3. 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电子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电子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意义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意义第二章:物质与意识的关系2.1 物质的概念与特性2.2 意识的概念与特性2.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第三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3.1 唯物辩证法的起源与发展3.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3.3 唯物辩证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4.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4.2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4.3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五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5.1 科学社会主义的起源与发展5.2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6.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框架6.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6.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意义7.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7.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7.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作用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的发展8.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的理解8.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8.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第九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9.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领域的应用9.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9.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化领域的应用第十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10.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0.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成果10.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趋势第十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问题1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问题的理解1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的指导作用11.3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社会发展的路径第十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类文明发展12.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12.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关系12.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前景展望第十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贡献13.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与继承13.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13.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思想理论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十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14.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分析14.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指导意义14.3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处理国际事务的策略与原则第十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与普及15.1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目标与任务15.2 马克思主义哲学普及的方法与途径15.3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普及在当代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问题、人类文明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与普及的重要性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复杂理论体系的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区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普及的有效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北京大学赵家祥版本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观第一节哲学与哲学观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是什么?(1)从词源考证的角度,可以把哲学理解为“智慧学”或“爱智之学”。
(2)从与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的关系来看,哲学可以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称之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3)从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看,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从哲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来看,哲学是以最普遍的范畴及其构成的逻辑体系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形态。
(5)概括起来,可以说,哲学作为智慧之学,以世界整体为研究对象,以人类实践及其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其“活水源头”,力图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概括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既是一种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本考点真题链接:哲学(1998名解),哲学与反思(2008名解),解释哲学(2009简答)2.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具体展开,显示的是其本体论内涵与认识论内涵。
(1)思维和存在或者精神与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世界是思维或精神创造的还是从来就有的?世界的本质和基础是思维或精神还是物质?对这个问题做出的哲学回答,是关于世界的存在及其本质的学说,即本体论。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另一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一方面涉及的是世界是否可知、人的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现实的问题,属于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的本体论方面与认识论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其一,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
其二,认识论是本体论的进一步延伸和归宿。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志。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就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本考点真题链接: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1998简答);哲学基本问题(2004名解);恩格斯所说的“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什么样的本体论意义与认识论意义?二、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1.反思性。
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哲学要把握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就不能不研究人们在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中的思想过程。
而对这种思想过程的认识,就是一种反思,是对思考着对象的思维的思考。
在更宽泛的意义上说,哲学的反思还包括对既定秩序、传统观念、流行见解等大胆的质疑,对现实状况的重新审视和批判。
反思是人类理性思维所具有的基本形式和方式。
2.总体性。
哲学作为人类理论思维的最高形式,在人类认识结构和知识体系中肩负着自己特殊的使命,这就是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整体结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其中包括这种关系建构的前提、基础和实现形式,从而既立足于各门具体科学又保持着对于各门具体科学的超越性。
3.本质性。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变化多端,表面现象极其复杂。
现象是多样的,但在本质上却是有规律可循的,哲学的任务或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
4.抽象性。
哲学思维作为人们自觉从事的高度思辨和抽象的理性认识活动,其重要的根据和手段,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普适性的哲学范畴体系。
本考点真题链接:简述哲学思维的特点(2006简述),哲学与反思(2008名解)三、哲学的社会功能关于哲学的社会功能,有两种极端的观点,即“哲学万能论”和“哲学无用论”公正的说,盲目夸大和贬低哲学的功能都是不正确的,无论作为理论体系还是思维方式,哲学都内在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民族的精神、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
1.哲学与人的社会生活哲学与人生密切相关,哲学应洞察人生真谛,关注人的生活世界。
哲学是一种文化,它的首要功能是满足人类生活意义的需要。
2.哲学与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哲学的哲学的作用还在于塑造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或培养一种优良的国民性格。
为什么哲学能够塑造一种民族精神呢?首先,哲学可以为一个民族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哲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
第三,哲学是民族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3.哲学与社会发展哲学功能的另外一个方面体现在它与现实、与时代的关系中。
从总体看来,哲学与现实、时代的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诠释现实。
二是审视现实。
三是超越现实。
四、哲学理论形态的更迭1.朴素的唯物主义2.自发的辩证法3.原始的唯心主义4.经院哲学5.人文主义6.经验论7.唯理论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9.唯心主义辩证法10.科学主义11.人本主义12.后现代主义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实践基础工业革命不仅使生产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也引起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工业革命既是一场生产力的革命,也是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从而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阶段。
工业革命也深刻冲击着人们灵魂深层的哲学信念,引起一场观念上的变革,它明显的改变了人们观察、解释外部世界和人自身的哲学思维方式,改变了人们对待和人自身的态度。
19世纪30-40年代,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工人阶级的觉醒,法国、德国和英国工人阶级创造历史的壮举,向人们说明,世界没有什么救世主,人是自己的上帝。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适应这一时代精神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过程直接思想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变轨迹1.战友和学生的宣传与发挥2.列宁的捍卫和推进3.前苏联、东欧的阐发和系统化4.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嫁接”5.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阐释和研究6.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与特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称谓及其相关争论1.“新唯物主义”或“现代唯物主义”2.“辩证唯物主义”或“现代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实践的唯物主义”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对象以世界的整体性及其普遍规律和一般特征为研究对象,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来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马哲把哲学基本问题的形式推进到当代,完成了对传统哲学的超越。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世界的方式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现实一、世纪之交的境遇1.20世纪最后20年社会主义运动的变化2.马克思主义在世纪之交的境遇,一方面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迄今为止仍然是我们观察和处理现实问题、把握人同世界的整体性关系、确立未来社会发展趋向最为有效的思想武器。
另一方面也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与时俱进,悉心探讨当今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特征、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及把握全球化问题的本质等重大问题上,求得新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命运1.传统社会主义的反思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重新审视了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提出判断社会主义制度是否优越的根本标准,在于它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式:内在根据、现实必然、基本内涵3.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与现实性四、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态势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前瞻性预测当今的全球化给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的课题迎应全球化的对策与原则第五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外在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
2.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3.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包括人)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标准。
真题链接:哲学与普通人的世界观有何区别?(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答:(1)在人的一生中,世界观的形成途径可能多种多样,但一种世界观形成的自觉与否、时间长短、零散或系统,却与是否接受过哲学训练有关。
我们说的世界观教育,就是哲学教育。
更为重要的是世界观的形成,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包括人)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标准。
(2)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个范畴中,世界观的外延最广,层次最高,具有统帅意义。
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它给人生观提供一般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方面,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应用和贯彻。
只有在一定的哲学世界观基础上形成的人生观,才是自觉的人生观。
世界观还是形成价值观的基础,世界观不同,价值观也就不同,怎样进行价值评价首先是一个世界观问题。
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必须符合两项要求:一是对客观事物状况的正确认识,二是对人的需要的正确认识。
无论对客观事物认识,还是对人的认识,它首先是一个世界观问题。
只有对世界、对人与世界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反过来,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又会使科学世界观更丰富,更完善。
离开了对哲学的学习、哲学素养的培养这些都是谈不上的。
第一章实践基础上人、自然、社会的统一第一节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一、实践概念的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历史主体认识改造历史客体的最基本的活动。
首先,在实践活动中,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把自己当作一种现实的物质力量运动起来,借助于一定的中介手段,同历史客体发生关系,把自己的活动传导给历史客体,使历史客体发生某种改变。
同时,历史主体也接受历史客体的作用,使历史主体自身也发生某种改变。
其次,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不仅是一种自然物质实体,而且是社会地组织起来的有意识、能思维的主体。
实践是一种表现出历史主体主观能动性的真正现实的、感性的客观活动。
总之,实践是一种客观过程,但又是一种体现着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客观过程。
实践是精神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相统一的过程。
简言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1、实践是感性的物质活动(客观物质性)实践是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它通过这种活动引起客观物质世界的某种变化,以达到实践主体的目的。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具体表现在: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实践的结果都是物质的,可感知的。
2、实践是能动的活动(主观能动性)人是有思维、有理性的社会性动物,实践过程贯穿了人的自觉的目的和意志,使客观世界按照人的要求和目的得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