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农学报范文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微生物菌种
文章编号:100028551(2005)012075205综 述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微生物菌种谭周进1 杨海君2 林 曙3 吴 铁3(11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技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21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3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摘 要: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遗传标记筛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原生质体融合等的方法,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提高抗生素生产效价、酵母菌工程菌株的构建、多功能菌株的选育以及污水处理工程菌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就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微生物育种技术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原生质体融合;菌种选育;生物技术PR OTOP LAST FUSION TECHN OLOG Y AN D MICR OBIA L BREE DINGT AN Zhou 2jin 1 Y ANG Hai 2jun 2 XI AO Qi 2ming 2 LI N Shu 3 W U T ie3(11College o f Bio 2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2.College o f Plant Protectio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31College o f Animal Scienc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Abstract :Researches on selecting of genetic marks ,prepar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protoplast ,protoplast fus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rotoplast fusion technique in microbial breeding were reviewed.The antibiotics strain im provement ,construction of yeast engineer strain ,breeding of multi 2functional strain and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 strain to coping with waste water were als o included.The application of protoplast fusion technology in microbial breeding was analysed.K ey w ords :protoplast fusion ;strain breeding ;biotechnology收稿日期:2003211209作者简介:谭周进(1969-),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生态学与发酵工程。
农业工程学报模板
农业工程学报模板农业工程学报是一个专业的学术期刊,致力于发表农业工程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
以下是本期刊的模板:一、论文标题:黑麦草饲料对牛奶品质的影响二、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黑麦草饲料对牛奶品质的影响。
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黑麦草和常规饲料喂养奶牛,在饲养期间对牛奶进行多项质量指标检测。
结果表明,黑麦草饲料组的牛奶中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黑麦草饲料组的牛奶味道更加浓郁香甜,口感更加细腻柔滑。
因此,黑麦草饲料对牛奶品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关键词:黑麦草饲料、牛奶品质、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四、引言: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牛奶的质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饲料作为影响牛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
黑麦草作为一种高蛋白饲料,在草地喂养模式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对于黑麦草饲料对牛奶品质的影响却知之甚少。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黑麦草饲料对牛奶品质的影响,为牛奶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五、实验方法:本研究选取20只健康的优质奶牛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试验组采用黑麦草饲料喂养,对照组采用常规饲料喂养。
试验期为60天,每10天检测一次牛奶品质。
检测项目包括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以及牛奶的味道和口感等。
六、实验结果:经过60天的试验,试验组的牛奶质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其中,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0.2%、8.5%和12.7%。
同时,试验组的牛奶味道更加浓郁香甜,口感更加细腻柔滑。
七、讨论和结论:本研究表明,黑麦草饲料可以显著提高牛奶的品质。
这可能是由于黑麦草中富含优质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这些成分是牛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适当增加黑麦草饲料的使用量,提高牛奶的品质。
核农学报投稿须知及论文修改稿说明
核农学报投稿须知本刊主要刊登核技术(包括各种辐射源人工诱变遗传和育种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等)在农业科学中应用的学术论文、综述、科技信息及知识介绍等。
此外,还刊登其他相关技术,如农产品和食品贮藏加工、分子生物学、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农业生物技术、节水农业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来稿要求材料翔实、数据可靠、文字精炼、论点明确、论证合理,在某些方面有创新。
综述性文章应是农业科学重要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作者自己在相应领域对学科的贡献,有独到见解,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
研究论文(包括综述)书写顺序为: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及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与中文一致),作者姓名,单位全称,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正文包括前言部分、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
正文第一页脚注收稿日期、接受日期、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正文末尾致谢、参考文献。
具体要求如下:1 文章标题文章题目务求简明确切,一般不超过20个字,正文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尽量只用至3级标题。
2 作者与单位署名应限于参加本文研究工作并可解答论文有关问题者。
所有作者均须注明所在单位(中、英文均须全称、城市及邮编)。
姓名采用姓前名后(外籍作者按其书写习惯)。
作者姓名英文为姓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名为两个字时,中间加短线,例如:ZHANG Xiao-hu。
应在投稿前将作者排列顺序固定,中英文作者顺序应统一。
3 中、英文摘要摘要应包括研究目的、采用的主要方法、最主要的结果和结论四部分。
4 首页脚注基金项目:获得国家(或者部级)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性别,职称或学位,主要研究方向,E-mail。
通讯作者信息及格式同上。
5 引言部分应按照“研究意义(学术价值或经济意义)、前人研究进展(与本项研究有关的最主要进展应尽可能高度概括性地列出)、本研究切入点(前人研究的薄弱环节或空白)、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展开。
硫化氢参与植物抗逆境胁迫研究进展及其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核农学报2019,33(11):2303 2309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收稿日期:2018-05-04接受日期:2018-10-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0151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D0400903)作者简介:陈晨,女,讲师,主要从事采后生物学与技术研究。
E-mail :chenchen@dlnu.edu.cn *通讯作者:胡文忠,男,教授,主要从事采后生物学与技术研究。
E-mail :hwz@dlnu.edu.cn 文章编号:1000-8551(2019)11-2303-07硫化氢参与植物抗逆境胁迫研究进展及其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陈晨姜爱丽刘程惠管磬馨孙小渊胡文忠*(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600)摘要:低浓度的H 2S 作为一种气体信号分子,在植物抗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缓解干旱、重金属等逆境胁迫带来的氧化损伤,激活采后果蔬抗氧化系统,调节活性氧(ROS )代谢平衡,对采后果蔬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本文通过对H 2S 参与植物抗逆境胁迫响应,H 2S 与其他信号分子相互作用,以及H 2S 在果蔬采后保鲜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H 2S 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硫化氢;抗逆境胁迫;采后保鲜;研究进展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9.11.2303硫化氢(H 2S )是继一氧化氮(NO )和一氧化碳(CO )之后在动物体内发现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1]。
哺乳动物体内能合成H 2S ,其在人体内大部分组织和血清中的平均浓度为5.2ˑ10-6mol·L -1,主要参与调节血管舒张、神经传导等多种生命活动进程[2]。
植物体内也存在内源H 2S 。
研究发现低浓度的H 2S 参与调控植物气孔关闭、种子萌发、根系发育等多种生理过程以及缓解干旱、重金属等逆境胁迫带来的氧化损伤[3-5]。
浅谈核农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浅谈核农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作者:张荣荣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9期摘要:核农学是原子核科学技术与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核素、核辐射技术在农业科学与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应用科学。
它集中了近代核物理学、核化学、辐射化学、放射生物学、辐射遗传学、核电子学以及现代生物学和基础农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跻身于现代科学与高新技术之列。
关键词:核农学;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农学是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食物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核农学的研究与应用始于1957年,现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体系、学术交流体系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3大网络。
中国核农学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推动了国际核农学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各单位对改革的认识不同,一些农业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发生较大的变化,中国核农学正面临滑坡的严峻形势。
因此,在肯定中国核农学取得成就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危机。
一、中国核农学的形成核农学是核科学技术与农业科学枝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核素和核辐射技术在农业科学和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学科,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没有“核农学”这一专有名词,当时,有的称之为原子能农业应用、核技术农业应用、农业物理、农业生物物理等,无论称谓如何,都是试图发展核科学在农业上的应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正式定名为核农学回顾50多年来核农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核农学的开创和形成时期(1956—1965)。
1956年,徐冠仁院士从美国回到祖国,开创了原子能农业应用领域,195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室,并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培训班,培养了几百名核农学的科技骨干,在全国相继建立了机构,为核农学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这些学生后来大都成为许多原子能农业研究所的领导和骨干。
二,挫折与困难时期(1966—1975)。
中国核农学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中国核农学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中国核农学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核农业和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报告对我国核农学有了深入的分析,分析了我国核农学及其发展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和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建立高水平的核农学专业团队,科学研究、化学新材料的开发、现代生物工程的研究以及新能源的研究都在不断拓展核农范围。
另外,我国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资源进行核农研究,这些资源注入推动了我国核农学技术发展。
从长远来看,我国核农学仍然有待开发,发展方向较为晦涩,也还有若干不足之处。
首先,核农学在我国的发展阶段仍较为落后。
由于技术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行业技术水平和科研发展水平普遍落后,核农学技术跟上不及先进国家。
此外,在一些传统应用领域,如种植学,良种技术等,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不足的学术研究水平,技术监测水平落后。
其次,我国还存在人才短缺问题。
核农学是需要技术驱动和专家服务的学科,相应的人才现有的现状相对匮乏,特别是高端、中高层次的人才,人数较少,技术水平较低,这影响了核农学的发展和应用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核农学科研走向发展,但相较于其他国家仍有限,主要的应用技术仍有待改进,需要加强核农学的科技研究水平,以推动加快发展。
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扩大科研领域,以提高技术水平;优化研究经费机制,完善科研项目评估机制,以激励创新人才;加强核农学人才培养,以满足社会需求;增强社会力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核农学的发展和创新。
同时,针对具体的核农学问题,结合科技进步,积极推进新的研究,努力实现核农学的跨越式发展与提升。
模拟海水胁迫下小麦幼苗的质量及生理响应机制
核农学报2023,37(6):1270~1278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模拟海水胁迫下小麦幼苗的质量及生理响应机制李菡1李云2任学军1王健1郭振清1林小虎1, *韩玉翠1,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河北省作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秦皇岛066004;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为减轻盐碱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究小麦对盐碱(模拟海水)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以耐盐碱型品种中麦998和盐碱敏感型品种济麦229为试材,研究模拟海水胁迫下不同耐盐碱型品种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响应机制。
结果表明,模拟海水胁迫下,相较于耐盐碱型品种中麦998,盐碱敏感型品种济麦229的苗高、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根鲜重、根干重、初生根数较对照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45.20%、24.62%、75.15%、57.24%、33.88%和34.74%,中麦998较对照降低程度明显小于济麦229。
说明相较于耐盐碱型品种中麦998,模拟海水胁迫显著抑制盐碱敏感型品种济麦229的生长。
模拟海水胁迫下,济麦229和中麦998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较对照显著升高,但济麦229升高的时间晚于中麦998,且增加幅度低于中麦998。
随着模拟海水胁迫时间的延长,中麦998和济麦229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比值均较对照显著升高,但济麦229升高的时间晚于中麦998,且增加幅度(1.64%~46.58%、4.32%~35.46%)低于中麦998(23.66%~49.16%、20.44%~44.71%)。
模拟海水胁迫下,济麦229的丙二醛(MDA)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33.91%~59.06%),且增加幅度大于中麦998(19.84%~31.21%),导致济麦229叶片脂质过氧化,植株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失衡。
适时一次灌溉对8个冬小麦品种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2024,38(2):0384~0395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适时一次灌溉对8个冬小麦品种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张军1, 2李爽1赵凯男1黄明1, *李友军1, *吴金芝1张振旺1侯园泉1(1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洛阳471023;2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陕西商洛726000)摘要:为了探讨适时一次灌溉的灌溉效果和增产机制,以黄淮海麦区主推的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大田和池栽条件下,设置适时一次灌溉和无灌溉(自然降雨)2种处理,测定抽穗期、灌浆前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旗叶生理指标和成熟期籽粒产量,研究适时一次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和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适时一次灌溉改善了4个生育时期的旗叶生理特性。
大田、池栽条件下适时一次灌溉处理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较无灌溉处理增加23.63%~39.07%、27.82%~54.53%,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16.39%~53.76%、16.93%~38.62%,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33.74%~51.59%、26.13%~45.06%,可溶性糖含量增加27.73%~46.34%、24.75%~37.31%,脯氨酸含量增加26.29%~37.84%、21.41%~41.33%,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16.56%~42.06%、14.85%~31.69%,净光合速率增加11.51%~ 47.25%、24.36%~43.33%,丙二醛(MDA)含量下降12.32%~18.64%、14.85%~22.79%,小麦籽粒产量平均增加17.95%和29.27%。
适时一次灌溉条件下,不同品种间比较,以周麦32和周麦36较无灌溉增产幅度较大,分别为31.50%和28.23%,可作为丰产抗旱性品种在有限灌溉旱作区进行推广。
本研究结果为冬小麦适时一次灌溉研究及品种优化布局提供了参考。
菜心及其根际土壤环境对长期连作的响应
核农学报2023,37(10):2052~2062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菜心及其根际土壤环境对长期连作的响应李海俊张莹高富成穆晓国高虎叶林*(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为探明宁夏菜心产生连作障碍的原因,本研究以种植1年菜心及其根际土壤为对照,测定连作3、6和9年菜心根际土壤的理化性状、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变化以及菜心的农艺性状和品质。
结果表明,长期连作(连作9年)导致菜心土壤容重、电导率、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在连作9年时土壤容重达1.33 g·cm-3,与对照相比,电导率和全氮含量上升了34.21%和54.29%,速效钾含量升高了2.41倍;而pH值、总有机碳、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显著下降,连作9年时,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下降了26.55%和26.07%。
长期连作菜心根际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连作9年时最低,分别下降了55.43%、59.28%、33.73%、52.37%,而脲酶活性在连作6年土壤中最高。
此外,长期连作改变了菜心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细菌群落丰富度下降,多样性上升,而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下降。
随着连作年限增加,菜心薹长、茎粗、地上部干鲜重、根干鲜重以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连作9年时分别较对照下降了39%、18%、26%、22%、28%、41%和22.97%;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菜心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含量均下降,连作9年时显著下降了20%、22%和27%。
综上所述,长期连作导致菜心土壤环境恶化,引起菜心产量下降,品质变劣。
本研究初步探明了宁夏地区菜心长期连作后的生长状况及其根际土壤环境的变化情况,可为后续缓解菜心连作障碍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菜心;连作障碍;理化性状;酶活性;微生物群落DOI:10.11869/j.issn.1000‑8551.2023.10.2052连作障碍是指在同一土壤中连续种植相同或相近作物,在正常管理条件下,生长潜力变弱、病虫害加剧、产量和品质下降的现象[1-2]。
谷子产量性状与碾磨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核农学报2023,37(6):1150~1157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谷子产量性状与碾磨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刘思辰1曹晓宁1王海岗1宋健2陈凌1王君杰1刁现民3, 4, *乔治军1, 3, *(1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31;2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山西汾阳032200;3农业农村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4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为研究谷子品种产量性状和碾磨品质性状的相关性,以150份谷子品种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通经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7个产量性状(穗长、穗粗、码数、码粒数、单穗重、穗粒重和千粒重)和3个碾磨品质性状(脱壳率、出米率和整精米率)之间的关系,明确影响谷子整精米率的主要因子。
结果表明,山西谷子品种产量性状和碾磨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74%~38.57%,单穗重变异系数最大,脱壳率变异系数最小。
整精米率与脱壳率(r=0.780)、出米率(r=0.796)及穗粗(r=0.218)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r=-0.296)和单穗重(r=-0.283)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粒重(r=-0.176)和码粒数(r=-0.163)呈显著负相关。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粗、单穗重、穗粒重、脱壳率和出米率是决定整精米率的主要因子。
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粗、出米率和脱壳率对整精米率产生了直接正向效应,穗长和单穗重对整精米率产生了直接负向效应,穗粒重主要通过单穗重对整精米率产生较大的负向效应。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0个性状可归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7.897%;其中,第1、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较高(32.226%和25.692%),分别代表了产量因子和碾磨品质因子。
综上,在谷子育种中,选择脱壳率和出米率高的品种,增加穗粗,降低单穗重和穗长,能在更高水平上协调产量性状和碾磨品质的关系。
新僵核农学今后发展几点思考
新疆在核农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40多年的艰苦创业,我区的核农学科 技工作者将核技术应用于农业的不同领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我区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 献。取得的科技成果有40多项获奖,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获省部级奖28项。
我区利用辐射诱变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培育出来的农作物品种覆盖南北疆。以新疆农科院核技术 生物技术研究所为例,主持和主要参加育成新春2号、新春3号、新春6号、新春7号、新春9号、新春 13号、新春14号和新春17号。其中新春2号、新春6号已经通过了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新春2号、新 春3号、新春6号是1986.2004年新疆春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其中新春6号属早熟、超高产 品种。其超高产潜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疆的农民非常喜欢种植该品种,面粉加工企业也乐意收 购新春6号。1998年面积最大时达N]3.3万公顷,占新疆春小麦面积的40%。2000年通过内蒙古自治
新疆核农学今后发展的几点思考
105
新疆核农学今后发展的几点思考
徐舫 黄乐平 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自70年以来,新疆核农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及对新疆农业生产做出的贡献。 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对今后新疆核农学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疆核农学成就存在问题与原因 今后发展思考
区认定,在该自治区种植面积曾经达到1.3万公顷。1998年,超高产品种新春6号的选育和推广课题 获得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春小麦良种新春2号,新春3号,水稻良种新稻l号均荣获自治区发 明与新技术成果金奖。截止2004年,辐射诱变培育出的春小麦品种累计推广4500万亩,产生社会经 济效益1l亿元。我去核农学科技工作者培育、引进、推广的新稻1号、新稻8号、巴粳3号、A稻8号、
中国核农学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中国核农学的现状及发展建议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核农学的成就和发展建议。
中国核农学的研究与应用开始于1956年,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据 2001年底不完全统计统计,中国辐射诱变育成新品种625个占全世界辐射育成新品种总和的 27. 2%年推广种植面积达9X 10hm2,育成的新品种每年为国家增产粮食30 ~ 40亿kg、棉花 1.5~1. 8亿kg、油料0.75亿kg创经济效益33~40亿元。
在育成的新品种中有18个获得国家发明奖。
中国已批准6大类辐照食品的国家卫生标准和17种辐照食品的国家工艺标准,年辐照食品和农产品达8 ~ 10万t。
在辐射育种、航天育种、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辐照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辐射害虫防治、低剂量辐射刺激增产等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核农学人才和科技队伍。
中国核农学的卓越成就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专家的高度赞誉,1999年中国被国际原子能机构确认为亚太地区核农学的牵头国。
中国核农学今后的发展应从我国核农学重大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着目眼力争在辐射诱变育种和空间诱变育种的分子机理、辐照检疫技术及产业化、核素示踪与环境生态保护、动物生产与健康等领域的技术取得突破,开发<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从总体上提高我国核农学的技术创新能力,继续保持我国核农学的综合优势。
关键词:中国核农学;现状;差距;发展建议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alyzed its developmental gap and provided some thoughts on its fu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was initiated in 1956 , it has penetrated into the main fields of agriculture and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some fields,China keeps a leading place in the world. By the end of 2001 China obtained 625 mutantvarieties and strains accounting for 27. 2% of the total number in the world. The total planting area of the mutant varieties amounted to about 9 million hectares? and brought about an annual increase of grains by 3 ?4 mil- lion tons cotton by 1. 5 ?1. 8million tons,oilseeds by 0. 75 million tons,with totalamualeconomic benefit of 3. 3 ?4 0 billion RMB Yuan. Among the released mutant varieties 18 were awarded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prize. China approved national hygiene standards for 6 classes of irradiated foods and 17 national technological standards of irradiated foods. The annual amount of irradiated foods and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ranged from 80 ?100 thou?sand tons. In general,the application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mutation breeding,space breeding, agii- cultural isotope tracers,food irradiation,sterile insect technique and radiation homesis, has made considerable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vancement and gained tremendous economic social as well as ecological benefits. As a result? the IAEA and its technical officials highly evaluated nuclear' agiicultuie inChina. In 1999? China was approved as the RCA lead cou- ntiy for thematic agriculture. In considering its future development,the focus should be placed on the applied basic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me key technologies,and endeavor to make some breakthroughs i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utation breeding and space breeding, irradiation quarantine technology,isotope tracing i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imal health and production. The general objective is to develop a set of technology packages with domestic intellectual propriety and upgrade the capability building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China and con?tinue to keep its comprehensive advantage in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words China nuclear' agricultulal sciences; current statussuggestion 核农学是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食物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核农学中核辐射诱变育种应用
核农学中核辐射诱变育种应用学院:农学院班级:种科111班姓名:白雪学号:2011010216摘要辐射诱变育种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中子、质子或者射线等物理辐射诱变因素对种子进行辐照,诱发其染色体的数量、结构和行为变异,从而得到可供利用的突变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出新的种质资源的一种新兴的育种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核辐射在和农业辐射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简单介绍国内外核农业的发展情况。
主旨在于提高人们对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价值、意义及其前景的认识,并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核农学,核辐射,诱变育种一、概念1、核农学:研究核素,核射线及有关核技术在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基础理论的一门学科。
它是介于核科学与农业科学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核农学。
它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辐射遗传和育种学、放射生物学、辐照保藏技术、示踪原子应用等,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并已取得显著成绩。
我国核农学的创始人是徐冠仁博士[1]。
其中包括辐射诱变技术、辐照保藏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和昆虫辐照不育技术等。
2、核辐射: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
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
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
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2]。
核辐射无处不在,主要有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两种。
而将核辐射利用到农业生产上可谓是一举夺得。
3、诱变育种: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或个体,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
它是继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育种技术[3]。
本文主要论述在物理方面的核辐射作用下的诱变育种。
《核农学报》投稿模板(1)
《核农学报》投稿模板为提高稿件审查、排版和校对效率,减少差错,缩短出版周期,提高出版质量,请作者投稿时使用本模板。
本模板应该下载为“模板(Template)”文件(“.dot”为扩展名)而不是“文档”文件(以“.doc”为扩展名)。
在模板中输入您的稿件后,请保存为“文档(.doc)”格式。
模板中包含许多在本刊中使用的格式信息,使用模板有利于稿件格式编排,节省您的时间。
投稿时请使用通栏,不必分两栏,分栏工作由排版人员完成。
如果您对模板的使用方法不熟悉,请阅读下面的模板使用方法简介,或到下载此模板的网站查看相关的详细说明。
首页脚注部分的收稿日期和接受日期由编辑部填写。
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章,需在脚注部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如果所有的作者都在同一个单位,则不需对作者编号。
标题、作者、关键词的结束处不用标点。
文中所有的英文和数字都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包括标题、图、表、参考文献等。
句子中数字和单位之间空1格。
请注意不要使用废弃单位(如ppm应为10-6、rpm应为r·min-1),表示变量的符号用斜体,常量符号以及单位符号用正体,单位需要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植物和微生物的拉丁学名用斜体,表示基因名用斜体。
特别提醒,本刊作者投稿时以下一些单位写法常与本刊要求不符,请按以下要求书写:毫升—mL(小写+大写)、升—L(大写)、摩尔/升—mol(小写)·L-1(大写)、分钟—min、天—d、转/分—r·min-1、放射性元素60Co、lg(CFU·g-1)、ln、压强MPa、接种量CFU·mL-1、25%±0.25%、g·kg-1 DW等。
本刊特别声明:不接受一稿多投、雷同稿;要求论文反映的信息及学术成果须为作者原创、未公开发表过的论文,已作为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公开的稿件以及以外文形式在海外期刊发表后再翻译的中文稿我刊也不再发表;稿件一经被本刊录用,将随本刊在相关网络媒体传播,并在纸质期刊发表时一次性支付稿酬,不同意的作者请在投稿时向编辑部声明。
我国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前景
我国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前景刘春泉, 罗克勇, 虞秋成, 朱佳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14)摘要:总结了我国近50年来核农学所取得的成就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提出了重点发展领域。
关键词:核技术;农业;应用;发展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1302(2005)02 -0011 -03(上接第10页)[ 4] 刘祖生.30 年来我国茶树育种的研究进展[ J] .茶叶科学, 1994,14(2):89 ~94.[ 5] 梁月荣.日本茶树遗传育种研究[ J] .茶叶, 2000, 26(2):114 ~118.[ 6] 王文杰.常规选育在茶树育种上的地位浅析[ J] .茶叶通讯,1996, (1):22 ~23.[ 7] 唐明熙.茶树单株选择若干问题的述析[ J] .茶叶, 2003, 29(3):171 ~173.[ 8] 黎星辉, 刘春林, 刘德华.茶树育种中杂种优势的利用[ J] .茶叶通讯, 1999, (4):16 ~18.[ 9] 唐明熙.茶树双无性系后代数量遗传与育种应用研究综合分析[ J] .广西热作科技, 1995, (3):24 ~30.[ 10] 黎星辉.茶树远缘杂交研究初报[ J] .经济林研究, 1997, 15(3):39 ~40.[ 11] 王柏龄, 万辉, 余志成.染色体加倍后的茶树短穗嫁接杂交试验[ J] .蚕桑茶叶通讯, 2001, (1):9 ~12.[ 12] 黎星辉, 施兆鹏, 唐和平, 等.茶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与分类的研究概况[ J] .福建茶叶, 2002, (1):10 ~14.[ 13] 梁月荣, 田中淳一.应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晚绿”品种的杂交亲本[ J] .茶叶科学, 2000, 20(1):22 ~26.[ 14] 黎星辉, 施兆鹏, 刘春林, 等.云南大叶茶与汝城白毛茶杂交后代的RAPD亲子鉴定[ J] .茶叶科学, 2001, 21(2):99 ~102.[ 15] 成浩, 李素芳.茶树未成熟胚组培育苗技术的研究[ J] .茶叶科学, 1990, 10(1):11 ~18.[ 16] 成浩, 李素芳.茶树微繁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J] .中国茶叶, 1996, 18(2):29 ~31.[ 17] 虞富莲.早生优质绿茶品种简介[ J] .中国种业, 2001, (2):29~30.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简称为核农学。
核农所在读讨论生
食品安全的思考徐步进XX大学、XX省核学会“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全、营养、口味是食品的三个要素,其中,安全又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因素。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的基本物质,食品安全关乎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不仅直接关系人类的健康生存,而且还严重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
农源性食品在人类食品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种植业、养殖业或其发酵产品是人类食品中最大量、最重要的来源。
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近年来国际上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日本的大肠杆菌O157流行事件;英国的疯牛病事件;欧州的二恶英事件等。
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也令人堪忧,“苏丹红食品”、“孔雀石绿"、雀巢奶粉碘超标、“三聚氰胺事件”、“病死猪"、“毒生姜”、“假羊肉”、“超标镉大米",今年的“恒天然乳制品的细菌污染"等等,令国人“谈食色变”.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XX关注的焦点之一.一、食品污染物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XX()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规定:凡不是有意加入食品中,而是在生产、制造、处理、加工、填充、包装、运输和贮藏等过程中带入食品的任何物质都称为污染物,但不包括昆虫碎体、动物毛发和其他不寻常的物质;残留农药也应算是污染物。
由此可见,食品污染物有:化肥、农药、抗菌素、激素、药物和包装材料溶出物等.二、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一)微生物及寄生虫污染微生物危害是食品安全最大的危害,也是食源性疾病的最大祸根。
食品生物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污染食品.这种污染的危害主要为:①使食品腐败、变质、霉烂,破坏其食用价值;②有害微生物在食品中繁殖时产生毒性代谢物,如细菌外毒素和真菌毒素,人摄入后可引起XX种急性和慢性中毒;③细菌随食物进入人体,在肠道内分解释放出内毒素,使人中毒;④细菌随食物进入人体侵入组织,使人感染致病.食品生物污染源是含有有害生物的土壤、水体、飘浮在空中的尘埃、人和动物的胃肠道、鼻咽和皮肤的排泄物和它们的,它们或直接污染食品,或经由人、鼠、昆虫、加工设备、用具、容器、运输工具等间接污染食品。
核技术论文(2)
核技术论文(2)核技术论文篇二核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核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发展,促进了核农学的产生。
核农学作为一种非动力核技术应用,是我国农业科学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章对核农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涉及技术包括辐射育种技术、辐射储藏和保鲜技术、辐射杀虫技术、同位素示踪和核分析技术。
核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是和平利用核能的一种方式,不仅有利于核技术本身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核农学辐射育种辐射储藏和保鲜辐射杀虫同位素示踪中图分类号:S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065-0220世纪50年代起,核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以核科学为基础的现代技术,引起了我国的关注。
1956年,我国推出了第一个12年科学发展规划,和平利用原子能便是其中项目之一。
按照利用核技术的方式的不同,核技术应用可以分为动力核技术应用和非动力核技术应用,其中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特指核反应效应的应用[1]。
随着核科学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其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许多交叉学科也相继产生[1]。
核农学便是核技术在农业领域中应用的产物,属于非动力核技术应用。
核农学是一门由核科学、农业科学、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相互交叉产生的一门综合学科[2],是我国农业科学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包括辐射育种技术、辐射储藏和保鲜技术、辐射杀虫技术、同位素示踪和核分析技术等几个方面。
1 核技术在核农学中的应用1.1 辐射育种技术辐射育种技术是利用射线(X射线、紫外线、中子及质子等)处理农作物的种子、植株等,使它们产生变异,再对它们进行挑选,得到优良的可遗传变异,对挑选得到的部分进行进一步培育,以得到新的品种。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新的作物品种,而且利用辐射育种技术得到的新品种对人体无害。
尽管我国辐射育种技术的起步较国外晚,但是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据统计,截至2007年3月,我国利用辐射育种技术,已成功地在45种植物的基础上培育出700多个新品种,超过全世界总数的1/4。
辐射育种读书笔记
辐射育种综述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简称为核农学。
核技术是一种新技术,它以独特的优势已渗透到了各学科领域.在农业科学领域内的广泛应用,现已形成了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核农学。
我国核农学的研究与应用开始于1956年,现已在航天育种、同位素示踪、农产品贮藏保鲜、害虫防治、低剂量辐射刺激生长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40多年来,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核农学人才和科技队伍,我国核农学的卓越成就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专家的高度赞誉,1999年我国被国际原子能机构确认为亚太地区核农学的牵头国。
辐射育种,是核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国内外都有较快的发展。
辐射育种是利用各种射线(如X 射线、γ射线、中子等) 诱发生物产生遗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或菌种。
它的特点是容易诱发有益突变,育种周期短。
在国外,从二十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共培育出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品种 5 1 8 个。
我国辐射育种是在五十年代末期开始的,二十多年来培育出农作物、果树、蔬菜等品种162 个。
种植面积达1.2亿多亩,不少品种在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辐射诱变育种研究工作虽比国外晚约30年,但发展较快。
到2001年底,我国累计育成作物新品种625个,占全世界辐射诱变育成作物新品种总数的27 . 2%,总推广面积在330万hm2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辐射诱变育成的新品种每年为国家增加粮食35亿kg、棉花1 . 5亿~1 . 8亿kg、油料0 . 75亿kg,创经济效益38亿元左右。
浙江农业大学育成的水稻新品种浙辐802连续9年居全国常规稻推广面积之首,累计种植面积达140万hm2 ,创社会经济效益22亿元;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育成的多抗高产小麦品种原冬3号, 1986~1993年累计推广面积100万hm2,增产小麦4 . 5亿kg,创社会经济效益5 . 4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 < 3. 0 未检出 < 10 < 3. 0 未检出 < 10 < 3. 0 未检出 < 10 < 10 < 10
8
样品 2
Sample 2样品 3Sam Nhomakorabeale 3
)
< 3. 0 未检出
< 3. 0 未检出
未检出
2������ 2㊀ 辐照处理对冷冻羊肉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 响 由图 1 可知,辐照剂量不超过 4 kGy 时,辐照羊肉
件下,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被抑制,肉毒梭菌和金 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已不分泌毒素,可以确保肉的安 全卫生,也可以更好的保持肉的品质㊂ 消费者对辐射的担心也成为该技术推广应用的障碍㊂ 本文以冷冻羊肉为材料, 研究了其经不同剂量的辐照 处理及 0 (0 成分的变化情况,以期为发展羊肉的辐照处理与低温 4ħ ) 综合保鲜技术提供技术依据㊂ 4ħ 条件下贮藏后, 杀菌效果㊁ 以及各营养 肉类辐射保鲜技术的研究已有 40 多年的历史,但
-1 -1
1. 5 ˑ 102 3. 6 检出 1. 7 ˑ 103 5. 2 ˑ 102 14 检出 3. 7 ˑ 103 < 10 43 55
0
< 3. 0 未检出 1. 1 ˑ 102 3. 1 ˑ 102 < 3. 0 检出 < 10 55
< 10
70
2
辐照剂量 Irradiation dose / kGy < 10 < 3. 0 未检出 20 < 3. 0 未检出 < 10 15 50 < 10 4 < 10 < 3. 0 未检出 < 10 < 3. 0 未检出 < 10 < 3. 0 未检出 < 10 < 10 < 10 6
量的增加产生的变化不完全一致㊂ 其中, 辐照后 His 的含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其含量与辐照剂量 除 His 外, 其他氨基酸的含量在经剂量为 2㊁4 kGy 的 辐照处 理 后, 都 高 于 对 照 中 的 含 量, Asp㊁ Thr㊁ Lys 和 Glu㊁Gly㊁Ala㊁Cys㊁Val㊁Met㊁Iso㊁Leu㊁Tyr㊁Phe 和 Pro 在 的回归方程为 y = - 0������ 0672x + 1������ 2066( R2 = 0������ 9271) ㊂ Arg 在 辐 照 剂 量 为 2kGy 的 羊 肉 中 的 含 量 最 高, Ser㊁
60
测辐照前后羊肉中微生物㊁理化成分含量及酸价㊁过氧化值㊂ 结果表明:剂量为 4 kGy 的辐照处理,可以 显著降低冷冻羊肉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 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变化不明显, 氨基酸总量较对照有所增 响,有利于冷冻羊肉的储藏保鲜㊂
加,3 种维生素的含量降低㊁脂质氧化程度加重㊂ 剂量为 4kGy 的辐照处理对羊肉的品质没有明显的影
辐照 剂 量 为 4kGy 的 羊 肉 中 的 含 量 最 高; 剂 量 超 过
后 P 的含量与对照中的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 ;Fe 的 含量在辐照剂量不 超 过 2kGy 时 与 对 照 中 的 差 异 不 显 著 ,4kGy 后 显 著 降 低 , 但 剂 量 为 2 的差异不 显 著 ㊂ K 的 含 量 在 剂 量 为 2㊁4kGy 的 辐 照 8kGy 的辐照处理后其含量又降低并低于对照中的含 量 ,8kGy 时与对照有显著差异 ㊂ Cd 的含量在辐照后 也都低于对照中的含量 , 但剂量为 2 的定量检测限 ㊂ 差异不显 著 ㊂ 辐 照 前 后 , 无 机 砷 的 含 量 都 低 于 方 法 6kGy 时 , 含量 处理后增 加 , 且 4kGy 时 与 对 照 有 显 著 差 异 , 但 6
[4]
等,但在应用时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㊂ 冷鲜肉是
㊂ 其他的方法有气调包装
[2]
㊁生物保鲜
为60 Co⁃γ 射线, 辐照处理的剂量分别为 0㊁2㊁4㊁6 和 8 1������ 3㊀ 试验方法 照处理时置于泡沫保温盒中,辐照后于 0
kGy,其中,0 kGy( 未辐照 ) 的样品作为对照㊂ 样品辐 辐照处理后第 1 天, 对 3 个批次的羊肉中的菌落
显;剂量超过 4 kGy 后, 羊肉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降 低㊁脂肪含量显著增加㊂ 经统计分析, 剂量超过 4kGy 后,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与对照中都有极显著差异 ( p < 1% ) ㊂
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与对照中的含量的差异不明
图 1㊀ 辐照处理后羊肉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 Fig. 1㊀ Contents of protein and fat of irradiated mutton
㊂ 冷鲜肉始终处于冷却条
总数㊁霉菌㊁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进行了检测, 检测按 照相应的国家标准 GB 4789������ 2 - 2010 [5] ㊁GB 4789������ 15 - 2010 [6] ㊁ GB 4789������ 3 - 2010 [7] 和 GB 4789������ 10 - 2010 [8] 的规定进行;辐照后 1 星期内,对 3 个批次中生 产日期最新的羊肉中的蛋白质㊁ 脂肪㊁ 氨基酸㊁ 微量元 素㊁维生素的含量及酸价㊁ 过氧化值也进行了检测, 检 测按 GB 5009������ 5 - 2010 [9] ㊁ GB / T 5009������ 6 - 2003 [10] ㊁ GB / T 5009������ 124 - 2003 [11] ㊁ GB / T 5009������ 87 - 2003 [12] ㊁ GB / T 5009������ 90 - 2003 [13] ㊁ GB / T 5009������ 91 - 2003 [14] ㊁ GB / T 5009������ 15 - 2003 [15] ㊁ GB / T 5009������ 11 - 2003 [16] ㊁ GB / T 9695������ 27 - 2008 [17] ㊁ GB / T 9695������ 28 - 2008 [18] ㊁ GB / T 9695������ 30 - 2008 [19] ㊁GB / T 5009������ 44 - 2003 [20] 的 规定进行㊂
图 2㊀ 辐照处理后羊肉中维生素的含量 Fig. 2㊀ Contents of vitamines of irradiated mutton
1020
核㊀ 农㊀ 学㊀ 报
28 卷
2������ 3㊀ 辐照处理对冷冻羊肉中维生素含量的影响
辐照剂量为 4kGy 时,维生素 B1 和维生素 E 的含量分 别比对 照 中 降 低 36������ 7% 和 85������ 2% , 辐 照 剂 量 超 过 6 kGy 后,它们的含量较 4kGy 时的含量有所增加, 但低 于对照中的含量; 维生素 B2 在辐照剂量超过 6 kGy 素的含量都较对照显著降低( p < 1% ) ㊂ 后,含量大幅降低,6kGy 时降幅最大, 与对照中的含量 相比降低 77������ 0% ㊂ 经统计分析, 辐照处理使 3 种维生 2������ 4㊀ 辐照处理对冷冻羊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如表 2,辐照处理后 17 种氨基酸的含量随辐照剂
菌群分别降至 100CFU㊃g - 1 ㊁10CFU㊃g - 1 和 3������ 0 MPN㊃
样品的初始染菌程度不一:样品 1 初始染菌程度较轻,
表 1㊀ 羊肉辐照杀菌效果 Table1㊀ sterilizing effects of irradiation for mutton
样品 Samples 样品 1 Sample 1 项目 Items 菌落总数 Aerobic plate count / ( CFU㊃g - 1 ) 霉菌 Mould / ( CFU㊃g - 1 ) 大肠菌群 Coliforms / ( MPN㊃g - 1 ) 沙门氏菌 Salmonella / 25g - 1 霉菌 Mould / ( CFU㊃g - 1 ) 菌落总数 Aerobic plate count / ( CFU㊃g - 1 ) 大肠菌群 Coliforms / ( MPN㊃g - 1 ) 沙门氏菌 Salmonella / 25g - 1 霉菌 Mould / ( CFU㊃g - 1 ) 沙门氏菌 Salmonella / 25g 菌落总数 Aerobic plate count / ( CFU㊃g - 1 ) 大肠菌群 Coliforms / ( MPN㊃g
关键词:冷冻羊肉;辐照;杀菌;品质
DOI:10������ 11869 / j. issn. 100⁃8551������ 2014������ 06. 1018 ㊀ ㊀ 我国羊肉的常用保藏方法是低温冷藏,但冷冻和解 冻过程会因冰晶形成和盐析效应,使肉的品质下降,如 包装不良,表面水分会升华而造成 冻烧 现象,且冻藏 时运输成本高 剂
[3] [1]
度为 - 10
科学基地,包装方式为软包装㊂ 购买前羊肉未经过辐 1������ 2㊀ 辐照 照处理,购买后自行分装㊁辐照处理㊂ 样品 的 辐 照 处 理 于 南 京 辐 照 中 心 进 行, 辐 照 源 4ħ 冷藏㊂
- 16ħ , 购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
指对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屠宰后的畜禽胴体迅速进行冷 却处理,使胴体温度( 以后腿内部为测量点) 在 24h 内降 为 0 4ħ ,并在后续的加工㊁流通和零售过程中始终保 持在 0 4ħ 范围内的鲜肉
1018
核 农 学 报㊀ 2014,28(6) :1018 1023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文章编号:1000⁃8551(2014)06⁃1018⁃06
辐照处理对冷冻羊肉品质的影响
刘春泉1 ㊀ 冯㊀ 敏2 ㊀ 李㊀ 澧2 ㊀ 王志东3 ㊀ 杨㊀ 萍2 ㊀ 王德宁2 ㊀ 顾贵强2 ㊀ 朱佳廷2
表 2㊀ 辐照处理前后羊肉中氨基酸的含量 Table2㊀ Contents of amino acids of unirradiated and irradiated muttons
项目 Items 天冬氨酸 Asp 苏氨酸 Thr 丝氨酸 Ser 0 2 辐照剂量 Irradiation dose / k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