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历史大一轮刷题首选卷全辑卷十三
2020版历史大一轮刷题首选卷模块测评1
模块测评(一)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太原名校测试)据记载,周初分封诸侯时,周天子要派人员协助诸侯运送一应器物,同时还要派人员协助营建封国的都城。
此做法旨在()A.提高诸侯政治地位B.加强对诸侯的政治监督C.加强中央集权D.解决各诸侯建国的困难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将周天子对诸侯的协助活动与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的等级关系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即周天子派人协助诸侯的目的在于维护自身政治地位、加强对诸侯国的监督,故A项错误,B项正确;此时尚未出现中央集权,C项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在糊名制出现之前的唐代科举考试中,出现过一种“倒歧视”的现象——许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进士考试。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士族门第不再有吸引力B.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C.科举制亟待进一步完善D.社会舆论决定士族选择B解析唐代“许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进士考试”,说明唐代高官子弟虽然可以凭门荫入仕,但他们却推崇科举制度选择“进士考试”之途,这反映了当时科举制的地位较为稳固,故B项正确。
3.(2019·广东七校联合体联考)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
这反映出当时()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C解析结合材料可知,皇帝通过内阁发布旨意不被反对,越过内阁发布旨意则被认为不合成例,这体现了中枢行政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秩序性,C项正确。
结合题中“议而后行”可知,皇帝权力并未受到限制,只是其旨意的发布要通过内阁讨论这一程序,A项错误;明代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里,B项与史实相悖;内阁是明朝废丞相后辅佐皇帝处理政事的机构,相权并未得以恢复,D项错误。
2019-2020年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19-2020 年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2013.3本试卷分第I 卷 (选择题 )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共12 页,满分240 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 I 卷(必做)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
2.第 I 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0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9.清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录了一副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这副对联应出自A.鸦片战争期间的封建官吏B.维新变法期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洋务运动期间的封建顽固派D.辛亥革命期间的资产阶级革命派10.有人对新文化运动作出如下评论:“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
你认为此人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是A.非理性的B.完全错误的C.片面的D.中肯的11.下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A.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B.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C.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情况D.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变化情况12.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
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D.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13.19 世纪中后期,“贵族每天酗酒赌博来消磨时光,结果负债累累;一个年薪 100 镑的下院书记官一年受贿 5000 镑;新兴的工厂主阶层一心只想如何发财,有了钱就在自卑驱使下拼命讲排场” 。
这最能体现出A.工业革命引发了道德危机 B.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更加混乱C.工业革命引发阶级关系的变动D.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4.右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中遗漏的知识点应该是A.摆脱苏联的经济制裁B.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C.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D.欧洲资源的严重不足15.某学者把苏联(俄 )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运动D.斯大林模式确立16.历史老师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成右面的表格。
2020年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2020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文科)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40小题,60分)1.《佐传•隐公四年》记载: 四年春季,卫国国君桓公之弟州吁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国君。
州吁不能安定卫国百姓,于是臣子石厚向石碏询问安定君位的办法。
石碏日:“王觐为可。
”由此可知A.卫国政局长期动荡B.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C.分封秩序仍然存在D.礼乐制度已经崩溃2.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秃”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A.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B.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C.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D.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3.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
这些规定()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4.“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下列表述最接近这一思想内涵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C.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D.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5.“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A.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B.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C.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D.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6.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
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
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实现脱离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7.学者王亚南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
2020版历史大一轮刷题首选卷模块测评3
模块测评(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礼记》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荀子说:“四海之内若一家……莫不趋使而安乐之。
”王阳明则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这反映了()A.社会矛盾日趋尖锐B.世界意识逐渐明晰C.天下和合的天下观D.华夷观念受到冲击答案C解析材料中提到的《礼记》中的观点、荀子的观点和王阳明的观点都属于儒家思想,没有体现社会矛盾尖锐或世界意识,排除A、B项。
“天下为公”“四海之内若一家”“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观点,体现的是追求天下和谐的天下观,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华夷观念,排除D项。
2.(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检)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
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
据此可知当时()A.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B.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D.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答案B解析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以宣传儒家思想和倡导儒家社会教化为主要目的,表明士人以文学运动为载体复兴儒学,故B项正确;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骈文对儒学地位的冲击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程朱理学产生于两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2019·合肥调研)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朱子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主要涉及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
朱熹的这一做法()A.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B.标志着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D.实现了乡村基层自主管理答案C解析结合题中关键信息“理学家”“民间家族制度”等可知,朱熹的做法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C项正确。
规范家礼、家法不等同于扼杀人的自然欲求,A项错误;朱熹的这一做法不能说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项错误;民间家族与乡村基层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D 项错误。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十三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第十二、十三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0年,美方声称美军进入中国台湾是为了保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属于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临时措施。
对此,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予以驳斥:“能不能设想因为墨西哥内战,英国就有权利占领美国的佛罗里达呢?这是毫无道理的,不能设想的。
”据此推断,该“突发事件”是( )A.国共内战扩大B.朝鲜战争爆发C.越南战争升级D.中苏结成同盟解析:B 1946年国共全面内战爆发,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侵犯了中国主权,故B项正确;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故C项错误;中苏结成同盟时间是在1950年,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诊断)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施行“缓和”外交政策。
成功组织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顺利解决了欧洲边界问题和柏林危机问题。
美国受困于越南战争,也提出了“和平演变”的战略。
这说明(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B.“冷战”方式有了新内容C.美苏由对峙走向合作D.苏攻美守局面的形成解析:B 材料表明苏联和美国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新的战略,说明当时美苏“冷战”出现了新的内容,B项正确。
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美苏合作以及苏攻美守局面的形成,C、D两项错误。
3.1956年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了“谁不反对我们,谁就是和我们站在一起”的口号,并表示会对任何一个提出要求的发展中国家给予经济和技术援助。
这说明( )A.苏联实力已经超越美国B.两极格局已受到了冲击C.美国开始收缩势力范围D.美苏争霸暂时趋向缓和解析:B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当时苏联应该受到很多国家的反对,所以苏联用经济和技术援助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拉拢,以换取支持,这从侧面说明第三世界的崛起,它冲击了两极格局,B项正确。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3单元 作业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四十)1.A[解析]根据材料“政策对一切事务的人为干预、资本和劳动人为的错误配置引发无谓的摩擦、波动、危机和损失的根源等等”,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的乱象,影响到了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叙述的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现象,故B 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是法国人为了追求民主政治所付出的代价,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850年……描述祖国的种种乱象”“一贯性的反对、议会斗争、街头起义、革命、意想不到的变故、小集团、幻想、人人可以提出的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进行治理的要求”,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法国大革命,与外敌入侵无关,故D项错误。
2.C[解析]依据材料“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再结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相关信息可知,反对者认为部长副署对总统不能起到限制作用,原因在于总统掌握行政权,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部长是由总统任免的,故选C。
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可知,“部长地位过低导致无法与总统抗衡”的表述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可知,“第三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封建残余”的表述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题干没有谈及君主派和共和派之争,D项错误。
3.C[解析]编撰教科书是政府行为,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教科书强调共和国的建立和优势、共和制的永久性,表明法国政府意在强化国民共和意识,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共识”方面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不是国民的诉求,B 项错误;“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表明学校可以教授封建王朝的历史,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D项错误。
4.C[解析]威廉二世革除权倾一时的俾斯麦的宰相职务,不是俾斯麦失去了德意志民众的支持,故A项错误;德意志帝国议会的权力极其有限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故C项正确;帝国宪法具有浓厚军国主义色彩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习练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习练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习练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李仕才一、选择题1、宋太祖想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而当时宰相已辞职,宋太祖想代替宰相在诏书上副署,赵普却说“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此事反映了A. 宋初皇权被相权基本架空B. 宋代皇权受到极大的削弱C. 宰相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官僚政治传统影响君主行为【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皇权、中央集权都得到了大大加强,选项与史实不符.故AB项错误.从材料中看不出宋太祖和丞相之间矛盾尖锐.故C项错误.材料中宋太祖想要代替宰相副署签字,但深知官场运作程序的赵普却劝谏说,这是有关部门的职责,与皇上您无关.可见官僚政治的传统对帝王的权力与行为都有一定的限制.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根据材料“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可知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可以牵制君主专制,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的表现.2、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名师点睛】本题以江南农业的开发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等).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③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④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⑤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⑥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等.经济重心南移是近几年全国卷和海南卷命题的高频考点,我们在备考是要关注.3、(河北省××市20xx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 这说明A. 文字狱造成文艺界百花凋零B. 昆曲曲高和寡日益脱离群众C. 秦声、罗、弋艺术价值更高D. 北京百姓艺术欣赏品味较低【答案】B【解析】从材料来看,百姓对昆曲是不喜欢的,他们喜欢的是秦声等其他乐曲,说明昆曲逐渐脱离了群众,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这雨文字狱无关;C选项错误,我们无法比较其价值的高低;D 选项错误,艺术无雅俗,我们不能妄加评论.4、近代以来,维新派将呼吁社会风俗改良作为其政治宣传的内容之一;清末新政废除了满人特权,允许满汉通婚,以同等礼仪和刑罚对待满人汉人;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剪辫子,见面礼节等习俗发生变化.这说明A. 政府发挥社会变革的主导作用B. 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联袂而行C. 突发性是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D. 政治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原动力【答案】B【解析】题干中一共包含了三层意思,而“维新派将呼吁社会风俗改良作为其政治宣传的内容之一”不符合A,故排除A;题干中的维新派行动、清末新政和中华民国建立都属于政治运动,这一过程中题干都提到了其伴随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到突发性这一特征,故C不符合题意;D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故排除.5、下表为1871〜1910年间中国棉布和棉纱的进口量.从材料可知A. 《马关条约》的签订推动了棉纱棉布进口量的增加B. 棉布进口量的相对稳定反映了中国贸易地位的改善C. 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 二者进口量折射出近代民族织布业发展变化的特征【答案】D【解析】从题干中的表格看,中国进口棉布的数量大体上是稳中略有提高,而棉纱的进口量是迅速提高的,根据所学可知,棉布是工业制成品,而棉纱是工业生产的原料,所以可以看出我国民族织布业所需原料在不断增加,所以其对外国棉布的依赖程度在降低,故可以说明D符合题意;题干所反映的时间是1870-1910年间的情况,所以不能据此得出A;当时中国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故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在这一时间段内,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逐渐由以商品倾销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不符合史实.点睛:学生充分把握时间线索,深刻认识空间差异,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时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由于现行历史教科书是按照模块加板块的模式编写的,这就使得历史知识的时序性被打破,导致有些同学因为初中历史没有学好,直接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时序性的把握很多时候是我们解决历史问题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提醒同学们注意准确记忆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这一题只要准确把握题干所述的时间1870-1910年间这一阶段特征,BC就可以果断排除出去了,A则不能完整反映材料原貌,也可以排除,问题就迎刃而解了.6.轮船招商局最初由旧式沙船商人出身的朱其昂主持,招股困难重重,而买办唐廷枢、徐润接手以后,短时间内即招足100万股本;上海织布局在郑观应入局之前后,其局面之不同也与之同类.符合史论的是A. 买办阶层一定程度上代表先进生产力B. 民族资产阶级兴起于近代官办企业C. 洋务运动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国近代化D. 实业兴国已成为近代民族思想主流【答案】A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判断“轮船招商局”“上海织布局”企业的性质.7、近代鲁迅的《狂人日记》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性,树立了把文学革命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典范.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鲁迅A. 用白话文批判封建礼教B. 用章回小说痛斥旧道德C. 用短篇小说宣传民主共和D. 用浪漫主义批判“尊孔复古”【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它揭露的是封建伦理道德(封建礼教)的罪恶,故A项正确.B项章回小说错误,C项宣传民主共和没有体现,D项浪漫主义错误.故BCD三项错误.8.梁启超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成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不敢自承,何则?感情所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这表明A. 亲历者的记述最为史家看重B. 历史记述不可避免夸大其词C. 谦虚谨慎是史学家必备品质D. 辨析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答案】D【解析】“感情所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说明梁启超是从感情角度对于《戊戌政变记》的记载,显然有不符合事实的记载,说明辨析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D正确;其他说法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二、非选择题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僚制度是维系君主权力运作的重要支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二xx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长、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此为政之体也.——司马光《上神宗之体要》材料二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朝廷用人,则一依选举考试之所得.故中国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仅可称之曰:“士人政府”.——钱穆《国史新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纲纪其内”和“纲纪其外”,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了哪些制度?(2)据材料二,指出钱穆的主要观点并概括其主要论据.(不得照抄原文)(3)据上述材料,分析钱穆对于古代官僚制度认识的局限性.【答案】(1)纲纪其内: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设置军机处.(任答三点给3分)纲纪其外: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2)观点:中国自秦以后是“士人政府”.论据:君臣各掌其权,百官有职有权,君主不控制选官权.(3)局限:官僚的职权均来自君主;官僚的作用是君主权力的延伸;官僚对君主绝对臣服.【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古代君主专制强化措施围绕秦朝、唐朝、明朝和清朝回答;“纲纪其外”结合中央集权的措施从秦朝、汉朝和元朝措施回答.(3)依据材料中信息从“官僚的职权均来自君主、官僚的作用是君主权力的延伸以及官僚对君主绝对臣服.”的信息分析回答.。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政治史检测试题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政治史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解析:B中国古代君主即位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不考虑实际的政治能力,故B项正确;分封制、郡县制属于地方制度,故A、C两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专制君权,不是中央集权制,故D 项错误。
2.南宋理宗时大臣杜范说:“凡君德之过衍、朝政之差缪、庙堂之塞蔽、臣工之邪匿,人所不敢盲者,台谏皆得以敷陈而劾奏之。
”上述材料表明宋代()A.发挥监察权对行政权的制约作用B.儒学复兴营造了士大夫的议政环境C.建立起“内重外轻”的行政格局D.建立起“文重武轻”的官僚格局解析:A把握材料信息“君德、朝政、庙堂、臣工”“台谏皆得以敷陈而劾奏之”,由此可知A项最符合材料要求;B项中“儒学复兴”、C项中“内重外轻”、D项中“文重武轻”,这些内容在材料中没有相关表述,故排除。
3.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元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
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据此可知元代()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解析:C材料中“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既不能……也不能”,说明地方权力受到中央制约,故A项错误,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对官吏的监察,故B项错误;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故D项错误。
4.“当明朝经过创造的阶段而固定下来时,朝廷的主动部分实为百官臣僚之集团而不是君主……虽说在理论上讲,这种权力(皇权)并无限制,最后的办法仍是以人本主义调和这天授皇权,或者说是强迫的执行开明专制。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6月20日押题卷 历史 (一)解析版
历史 第1页(共12页) 历史 第2页(共12页)绝密 ★ 启用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 史 (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先秦儒学大师荀子曰:“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
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
”荀子提出这一观点的本质因素为( ) A .士阶层的兴起 B .儒学已成蔚然大宗 C .阶层固化不适应社会发展 D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荀子认为能够担任卿相士大夫的条件不是出身,而是掌握礼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念否定了宗法等级制度。
而出现这一现象的本质因素在于经济因素的变化,故D 正确;ABC 涉及的都不是经济因素。
故ABC 不合题意。
25.朝代南方北方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1 19.8 998.6 80.2 唐朝 392 43.2 514.9 56.8 北宋1122.562.9662.437.1表1呈现的史实表明( )A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B .南方生产力水平更发达C .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D .北方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答案】C【解析】表1中西汉至北宋南方户数呈上升趋势,在总户数中占的比重过半,反映出经济重心由北方转到南方,故选C 项;材料仅体现了南方户数增加,在总户数中比重大于北方,不能体现是因为北方人口大量迁到南方带来的变化,排除A 项;南方户数超过北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方生产力更发达,其实质应是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故B 项表述不够全面,排除B 项;材料反映的是南方经济水平高,人口更多,但不能体现出北方土地兼并严重,排除D 项。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选考1 第1讲 基础过关课 含解析
选考一第1讲基础过关课1.(2016·山东济宁期末)有学者认为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最残酷和严厉的一种,是一次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重,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战国的风气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全社会的“免而耻”。
虽然容易在短期内奏效,但国家政令的贯彻执行如果仅能仰仗于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惧和贪欲。
——程念祺《商鞅的为人为政和战国风气》(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在法制方面的主要内容。
这种法制措施在秦国实行的效果如何?(2)据材料二说明商鞅的“强国之术”对秦国民风产生的影响。
解析第(1)问,材料一共四句话,第一、二句为内容,第三、四句为影响,从中归纳总结即可。
第(2)问,根据材料二“免而耻”“严刑峻法”“恐惧和贪欲”等方面分析。
答案(1)内容:严刑峻法;邻里连坐。
效果: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在六国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影响:功利之风盛行;形成重利轻义的风气;道德观念淡薄;好战嗜杀的血腥世风形成,容易导致暴政。
2.(2016·黑龙江大庆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孝文断北语而改姓元,是亡其祖也,不惟失德,实非吉兆。
——乾隆帝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材料二鲜卑族“尚勇、纯朴,好射猎”的性格,造就了他们团结、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
正是由于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和品质,造就了强盛的北魏王朝。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汉化改革的断胡语、改胡姓、禁胡服,不仅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摒弃,更是对其民族精神的摧残。
孝文帝不顾民族差异想通过改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来“中夏正音”,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践踏和否定。
2020高考历史一轮训练选(1)(含解析)新人教版-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历史一轮训练选(1)(含解析)新人教版-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历史一轮训练选(1)(含解析)新人教版李仕才一、选择题1、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唯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B.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C.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D.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解析:选D 不同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对同一事物的评价结果是不同的.董仲舒说的是秦的暴政,而唐太宗则是从国家统一的角度来说的.2、(20xx·武汉模拟)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专设删书衙,根据拜上帝会的教义和原则删改儒家的典籍,特别是对专讲“吉礼”和“鬼神丧祭”之类的言辞统统删掉.这些措施表明太平天国( ) A.试图构建一种新文化B.对传统文化删改选用C.全力破除传统文化D.严格上下尊卑等级制解析:选B 材料仅体现了太平天国对儒家思想进行删改,不能体现出其试图构建新文化,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的删书衙按照拜上帝教的原则删改儒家经典,反映出其试图把儒学改造为适合其利益和要求的文化,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是对儒学的删改不是全力否定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主张人人平等,故删改儒学不是为严格尊卑等级,故D项错误.3、(20xx·兰州模拟)“最后,这一新政府并不是被人推翻了,而是像沙皇专制政权在3月时那样孤立无助地崩溃了.”得出这一结论主要缘于( )A.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B.新政府没有让人民得到和平与土地C.军队忙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D.俄国全部政权已归属苏维埃解析:选B 根据材料内容可判断“这一新政府”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像沙皇专制政权孤立无助地崩溃了”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没有满足国内人民“要和平”“要土地”的要求.A项与材料题意无关,故错误;B项符合题意,故正确;C项不是主要原因,故错误;俄国全部政权归属苏维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4、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道,“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这位航海家应该是( )A.哥伦布B.麦哲伦C.达·伽马D.迪亚士解析:选A 根据材料有用信息“前往印度”“使他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走向西的海路”等可知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向西(即横渡大西洋)探寻通往印度的航线,故A项正确;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也是向西走,但根据“迄今尚无人走过”可知,哥伦布在他之前,故B项错误;达·伽马是向东走,第一个到达印度,故C项错误;迪亚士也是向东走,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故D项错误.5、(20xx·莆田模拟)1959年11月,国家统计局在召开的省市统计局长会议上提出:“对统计数字的准确性,要虚心考虑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党的领导的意见,不能单纯从统计数据出发.”这种做法( )A.成为当时“浮夸”的一条重要渠道B.一定程度上纠正“左”倾错误C.导致三年经济困难局面的出现D.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解析:选A 数据统计的原则本就该是客观和公正的,而根据材料,该统计局局长却主张统计数字必须充分考虑党领导人的意见,联系到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人“左”倾思想蔓延的状况,该局长的主张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这种“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错误,故A项正确;该局长的做法是加剧而非纠正“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三年经济困难是发生在1959年至1961年,这时期困难已经出现,故C项错误;根据领导人的意图制定统计数据的做法并不科学,故D项错误.6、(20xx·长沙模拟)在19世纪末的德国财税学家瓦格纳看来,赋税就是“满足财政必要的同时,纠正国民收入的分配及国民财富分配,以矫正个人所得与消费”;20世纪中期的英国学者贝弗里奇则进一步主张由国家代替传统家庭来直接承担非劳动人口的赡养责任.这些理论的实践导致( )A.英国与德国的贸易矛盾激化B.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爆发C.“二战”后建立起“福利国家”D.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盛行一时解析:选C 材料中德国与英国学者提出了关于国内社会财富分配及社会福利的内容,与对外贸易无关,因而材料中理论不会导致英德贸易矛盾激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德国学者要求进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供求关系,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故B项错误;德国学者要求政府利用赋税政策调解社会财富再分配,英国学者要求政府承担社会福利,这就推动二战后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故C项正确;材料中英、德学者要求发展国家干预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非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而D项中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指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故错误.7、(20xx·安阳模拟)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思·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这里的“哲学的突破”表现在( )A.对物质世界的探索B.对道德观念的重视C.对人类自身的探索D.对人权应用的创新解析:选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符合史实,故A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观念,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从之前研究神、自然界转向研究人,故C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没有提出关于“人权”的观点,故D项错误.8、(20xx·汕头模拟)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这一思想( ) A.不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B.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C.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D.是汉代儒学发展的产物解析:选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医强调人顺应自然的重要性,这一思想有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医强调人顺应自然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说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汉代儒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英关税、土地税及其在财政收入所占比率》(单位:白银万两;比率:%)年份英国中国(明朝)关税收入所占比率土地税总额所占比率关税收入所占比率土地税总额所占比率1490 6.7 5 30.4 21.77 3 0.17 1614 93 1552 7.5 11 28.3 40.81 8 0.45 1309 73 1602 3.6 14 65 25.52 20 0.87 1844 80 ——刘昀《14—17世纪中英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比较研究》材料二因为光荣革命而产生的主权在议会的体制,形成了对本国产权、经济活动、信仰自由以及个人自由的政治保护,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取资源,这种历史安排便产生了一个强国.——杨光斌《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材料三欧洲是很重视商业的,在古希腊时候就是重视商业的,罗马也是.那么到了中世纪的末期……商业结合了“地理大发现”就有所谓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意思就是一个民族国家把发展国内外商业、发展海外贸易当作一种“国策”.——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比较1490—1602年间中英两国关税收入、土地税收在本国财政收入中比重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英国成为强国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欧洲“重商主义”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国策”对英国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数据分析1490—1602年间中英两国关税收入、土地税收在本国财政收入中比重的不同;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中英双方当时的经济形态以及对外政策的不同分析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逐一分析概括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前两句语言概括;第二小问,“重商主义”出现在新航路开辟后,因此“重商主义”推动英国海外殖民和贸易,加速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答案:(1)不同:英国关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远高于中国;明朝政府土地税收在收入比重中远远超过英国.(4分)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重视对外贸易,走工商立国的道路.农业经济是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5分)(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形成财产所有权制度,对自由的政治保护;采取对外扩张政策.(8分)(3)原因:欧洲有重视商业的传统;“地理大发现”促进商业发展.影响:英国政府积极推动海外殖民和贸易,加速英国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创造了资金和市场条件.(8分)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问:“小学、大学如何?”曰:“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朱子语类》材料三1663年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670年顾炎武《日知录》1690年洛克《政府论》1691年王夫之《宋论》1734年伏尔泰《哲学通信》1748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不得照抄原文)和其理学修养论的核心命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明理学兴起的思想文化背景.(9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思想家共同的思想内涵.有人认为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是中国版的启蒙运动”,也有人认为它只是“儒学思想的新发展”,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10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归纳为三纲、天人感应;根据材料一“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归纳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归纳为“小学”求知养性;“大学”穷理究因.第二小问,核心命题是格物致知.第三小问,从佛教道教的发展,儒学地位受到削弱以及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两个角度来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材料三反映的思想家有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共同思想内涵是批判君主专制,思想启蒙.第二小问,选择中国版的启蒙运动,从明末清初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来回答;选择儒学思想的新发展,从明末清初思想家对儒学继承与发展,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的角度来回答.答案:(1)主张:三纲;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3分)趋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3分)(2)区别:“小学”求知养性;“大学”穷理究因.(言之有理可给分,如“小学”强调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到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大学”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4分)命题:慎思明辨,格物致知.(2分)背景:佛教道教的发展,削弱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3分)(3)内涵:批判君主专制;思想启蒙.(2分)观点一:中国版的启蒙运动:黄宗羲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顾炎武提出“众治”,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王夫之主张“循天下之公”.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冲击了儒学正统,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8分)观点二:儒学思想的新发展:李贽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发扬孟子的“民贵君轻”说;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把中国传统哲学发展到顶峰.但是,这些思想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只是通过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等思想来修补封建制度.不具有近代“民权”意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8分)。
全国大联考2020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
全国大联考2020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全国大联考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试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学家XXX曾提出:大体上说,封建时代,以家为国······只有家务,没有政务。
秦汉开始只剩了一家,就是当时的皇室,于是家务转变成政务了。
这一转变A.体现了周代权力集中于王室B.顺应了形成的潮流C.完善了古代中国的中枢机构D.稳定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秩序2.有史籍对唐代官员的出身与科第(进士)结果做了详细统计,见下表(单位:人)。
表中数据反映出唐代A.官员文化素养得到提高B.科考绩为官员入仕的主渠道C.士族依然存在政治影响力D.科举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3.1382年,XXX设殿阁大学士,XXX出任XXX阁大学士。
一次,XXX烤火打盹,火“燎胁下衣,至肤始觉”,太祖制文警讷:“胁者,协也。
岂尔居内相,不能协助人主为政,致神怒若此邪?”此言主要反映了XXXA.对皇帝权威的刻意神化B.对宫室安全的高度重视C.对帷幄近臣的倚重心态D.对大臣擅权的防范心理4.雅典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辩论,最后采取举手或投票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
决议一旦形成就不能随意更改,即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
这体现了古代雅典A.政治体制的局限性B.民主政治的直接性C.政治运行的高效力D.民众参政热情高涨5.根据《十二铜表法》以及XXX的其他相关规定,侵占罪是指未经被窃人同意而持有物品的人非法使用或非法侵吞该物品的行为,其中非法使用是指窃用,非法侵吞是指侵吞。
这一规定旨在A.规范城邦公民个人行为B.协调公民经济纠纷C.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D.明确侵占罪的主体6.虽然XXX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被岁月逐渐尘封,然而,公元12世纪至16世纪欧洲各国和自治城市兴起了研究XXX 的典籍,并将其基本原则和概念运用到法律实践中去的学术运动,史称“XXX复兴”。
2020高三历史第一轮试题
试卷类型:A 2020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试题历史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题前先将答题纸沿虚线剪下,再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皇权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B.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C.皇权受到政府制约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2.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D.罗马法主张保护私有制3.《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道:“古希腊人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B.“粗糙体制”“精致体制”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D.“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4.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5.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
2020届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卷: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8 •郑州一模)推动下表所列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 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逐步瓦解B. 新兴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C. 经济一体化开始影响发展中国家D. 南北合作推动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B [材料表格主要反映了20世纪60- 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组建区域集团组织的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以发达国家主导下的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旧存在,新兴发展中国家难以一国之力维护自己的权益,材料表格反映的是新兴国家组建的几个区域集团组织,团结起来应对不利因素,故B项正确。
]2. (2018 •宝鸡一模)欧洲一体化不应该是死板的,它必须尽可能伸展自如和富有弹性。
它不应该是束缚欧洲各国人民的紧身衣,而应该是他们和他们赖以发展的共同依靠,是一种健康的、适应各自正常特性发展的共同支柱。
下列事件符合这一主旨的是()A. 欧共体的诞生B.欧盟的成立C.欧元的问世D.英国的脱欧D [根据材料“欧洲一体化不应该是死板的,它必须尽可能伸展自如和富有弹性。
它不应该是束缚欧洲各国人民的紧身衣,而应该是他们和他们赖以发展的共同依靠,是一种健康的、适应各自正常特性发展的共同支柱”可以得出体现的是强调欧共体太过死板,使其成员自身的特性丧失,即主张摆脱束缚,独立自主,英国脱欧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项。
]3. (2019 •重庆模拟)1960年,沙特、伊拉克、委内瑞拉等主要石油生产国联合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维护本国石油利益和收入。
1974年,美、英、德、法等石油消费国组建国际能源机构,展开能源合作,降低石油依赖,分享石油消费。
两个组织的先后建立表明20世纪后期()A. 经济领域出现“冷战”状态B. 区域集团化有利于利益维护C. 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D. 生产与消费成为两大矛盾体C [“冷战”是指除使用武力之外的一切方式进行对抗,其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材料“维护本国石油利益和收入”和“分享石油消费”说明双方都是为了国家利益,不存在争夺世界霸权的对抗,故A项错误;区域集团化有利于集团内部利益维护但集团的排外性又会对外部国家利益产生冲击,故B项错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石油的生产和消费呈现国家化趋势,因此石油生产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消费国成立国际能源机构展开国家合作,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两大组织都是为维护国家利益并不能反映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冲突,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十三)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长春质检)古希腊悲剧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
虽然悲剧中主人公都难逃命运的魔掌而最终毁灭,但悲剧的整体气象不是悲惨,而是“悲壮”。
这表明()
A.悲剧代表古希腊文学最高水平
B.古希腊人主张服从命运安排
C.古希腊文明是英雄主义的滥觞
D.戏剧是古典人文主义的载体
答案D
解析根据“悲剧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可知,古希腊悲剧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是古典人文主义的体现,故选D项。
古希腊文学在其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各有成就,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古希腊悲剧反映的是主人公与现实生活间的斗争,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古希腊戏剧而非古希腊英雄主义的起源,C项错误。
2.(2019·肇庆三模)来雅典讲学的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
”结果其著作被公焚,普罗泰格拉被控“不敬神”,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
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A.人文主义思想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C.人们心中神的地位至高无上
D.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答案A
解析普罗泰格拉倡导人文主义,突出个性思想,被控“不敬神”,说明人文主义思想在雅典缺少广泛的群众基础,A项正确。
3.(2019·哈九中四模)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幸福不是仅仅拥有品德,而且还要使用品德,将其贯彻到实践中去。
这一思想()
A.是对“美德即知识”思想的继承发展
B.主张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C.体现了幸福标准取决于个人主观感受
D.继承唯心主义理念论原则
答案A
解析材料中亚里士多德强调幸福与品德、使用品德及实践紧密相关,继承发展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思想,故选A项。
4.(2019·深圳调研)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
这表明当时()
A.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
B.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
D.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可知,从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到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反映的是这一时期人民的思想解放,即追求现实的幸福和现实的享乐,故选D项。
题干涉及的主要是建筑风格所体现的追求不同,并不能说明其宗教功能被弱化,A项错误;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的说法不对,B项错误;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这是当时建筑风格变
化的一个体现,但不是此题的本意,C项错误。
5.(2019·全国百校联盟联考)意大利学者彼特拉克(1304~1374)认为:在上帝的创造物中,人占据最高地位,因而对上帝的认识达到一定度就可以了,应该把人作为思考的对象。
这说明他()
A.具有反宗教的理性精神
B.注重人的哲学化研究
C.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先河
D.意欲使人摆脱神学束缚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中“对上帝的认识达到一定度就可以了,应该把人作为思考的对象”,彼特拉克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故选D项。
6.(2019·福州一中模拟)有学者研究发现,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订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成为欧洲社会各界普遍提出的一个要求。
这表明宗教改革时期()
A.阶级对立十分严重
B.家长权威得到充分尊重
C.新旧教会逐渐合流
D.人文主义受到沉重打击
答案B
解析由“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可知,在宗教改革时期,家长的权威得到了尊重,故选B项。
子女和父母之间不是对立的阶级关系,A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宗教改革之前欧洲社会对于子女婚姻的规定,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人文主义问题,D项错误。
7.(2019·山西六校联考)有人认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浅薄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虔诚而深刻的思想革命”。
这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A.影响的广泛性超过文艺复兴
B.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密切关系
C.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D.与文艺复兴的性质截然不同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对文艺复兴的评价说明文艺复兴主要影响的是当时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虔诚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说明宗教改革推动了思想的变革,具有比文艺复兴更广泛的社会影响,故A项正确。
材料中只是提到北欧地区贫穷,但未说明这一状况对宗教改革的影响程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关系,故C项错误;二者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故D项错误。
8.(2019·深圳调研)卢梭认为:“主权既然不外是公意的运用,所以就永远不能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它自己来代表自己。
”据此可知,卢梭意在强调()
A.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B.代议制有其合理性
C.人民主权应该是相对的
D.公共意志高于法律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卢梭认为主权是共同意志的作用且不可转让,强调人们要自己行使自己的主权,体现了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这一点,故A项正确。
材料中卢梭主张直接民主,并未对代议制进行评价,故B项错误;材料中卢梭认为人的主权是绝对的,故C项错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