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教学设计.doc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精品4篇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难点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丽河山。
(展示多媒体)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认识,就需要我更深入的学习。
今天,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
(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3、观察,思考P20活动中的问题。
(指名答)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第二级为100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找出这三级阶梯的大概范围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5、讨论:“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谈:到现在,我们很容易就得出我国的河流为什么会由西向东流了,除些之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有哪些优越性呢?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优秀地理教学设计(教案)
义务教育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我国地形特点及山脉分布。
2、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中国地形图的分布”图,了解我国地形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的壮丽山川,激发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地形分布特点。
难点:读图分析我国山脉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
四、教具PPT、板书、板图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回顾地表五种基本地形。
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平原:海拔在200m以下,宽广平坦。
盆地:四周高、中部低。
师:中国地形状况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地形。
板书:2.1 中国的地形师: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构成的“网络”当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要认清我国各大地形区,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骨骼,我国主要的山脉。
板书:一、我国的主要山脉讲授新课:读图:找我国的主要山脉。
十条山脉描述相关资料:师补充:除此之外还能在地图上找到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等。
讲述:在地理上,我们根据山脉总体延伸的方向还可以判断山脉的走向,如何判断呢,先回忆地图上的八个方向,然后将山脉放入“米”字方向盘的中间,即可判断山脉走向。
问:你能判断这些走向的山脉有哪些吗?生读图总结归纳: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
东西走向:昆仑山—秦岭、天山—阴山、南岭。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过渡:我国各大地形区就分布在山脉构成的“网格”中,我们来认识一下。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伟大的祖国”、“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邻国”3部分内容。
“伟大的祖国”的正文内容简洁,用主要篇幅呈现了一幅“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并设计了一组“活动”,着重引导学生据图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并通过我国与日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西的地理位置的对比,归纳出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辽阔的疆域”通过“中国的疆域”图生动地呈现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设计了一组“活动”,引导学生从我国领土跨越的经纬度,以及我国领土东西、南北的景观差异来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
“众多的邻国”的正文扼要介绍了我国的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这部分内容涉及的国家较多,课标只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这些国家。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我国领土的范围,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方法:分析比较、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教学设计:学生课前完成预习任务1、结合图1-1,阅读教材P2内容,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第一节 疆域教学设计教案.doc
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2. 教学重点/难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
3. 教学用具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4. 标签I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南北跨纬度近50度。
教师归纳: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她感到自豪。
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地建设她。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To二、新课教学(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看图知位置由于七年级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
对于半球位置,可利用课本图1.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
至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请学生自己对照课本图1.2或地图册中的《中国疆域图》归纳出来就可以了。
位置问题讲完后,以一句“那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
”过渡到课本P3 “活动”.2.讨论知优越对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可以组织学生分两大组针对课本P3 “活动” 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对比分析,在讨论中得出结论。
归纳如下:(1)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南北纬度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幼儿园中班中国地图教案解析与设计
在幼儿园中班教学中,中国地图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中国地图教学,可以帮助幼儿初步认识自己的国家,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域特点和文化风情,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幼儿园中班中国地图教案的解析与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初步认识中国地图,知道中国是一个位于亚洲东部的国家,明确中国的大致地理位置。
2. 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地域特点,如东部沿海地区多山多水,北方地区较为干燥,西部地区多沙漠和高原等。
3. 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实物或多媒体等教具,向幼儿展示中国地图,让幼儿初步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基本地形。
2. 通过歌曲或故事等形式,向幼儿介绍中国的地域特点,如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流域的位置及特点,中国的四大名山,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3. 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手工活动,让他们用彩色纸、棉花等材料制作中国地图,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幼儿初步了解中国地图,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基本地形;让幼儿对中国的地域特点有初步的认识。
2. 教学难点:中国地图上的地名较多,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中国的地域特点较多样化,对幼儿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设计1. 教学活动安排:- 活动一:通过图片、实物或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基本地形。
- 活动二:利用歌曲或故事形式介绍中国的地域特点,引导幼儿对中国地理有初步的认识。
- 活动三: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手工活动,制作中国地图,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 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中国地图、图片、实物等教具,让幼儿初步认识中国地理位置和地形。
- 听觉法:通过歌曲、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地域特点,引导幼儿对地理知识产生兴趣。
- 实践法:通过手工制作等形式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 教学过程:- 第一步:教师向幼儿展示中国地图,简单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基本地形,让幼儿初步了解中国地图。
初中地理中国的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
2. 掌握中国主要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图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
2. 中国主要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特点。
教学难点:1. 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对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2. 中国主要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引起学生对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中国地理特征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Step 2: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10分钟)1. 讲解中国的经纬度位置,解释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原因。
2. 讲解中国的海陆位置,解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接壤情况。
Step 3:讲解中国的地形特征(10分钟)1. 讲解中国的地形类型,如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等。
2. 讲解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如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
Step 4:讲解中国的气候特征(10分钟)1. 讲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
2. 讲解中国主要气候区的分布,如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等。
Step 5:讲解中国主要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中国主要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如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分界线等。
2. 讲解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如南方地区的气候湿润、北方地区的气候干燥、西北地区的沙漠广布等。
Step 6:练习和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教材和讲解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总结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以及各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特点。
Step 7:布置作业(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中国主要地理区域的分布图,加深对地理区域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地理中国的领土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的领土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领土特点。
2. 通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和地理信息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位置2. 中国的疆域范围3. 中国的领土特点4. 中国的地理分区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
2. 中国的领土特点。
教学难点:1. 对中国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的理解。
2.对中国领土特点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地图和图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
2. 学生分享对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领土特点。
2.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内容,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领土特点。
2. 教师通过地图和图表,展示中国的地理分区。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领土特点。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五、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对中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领土特点的认识。
2.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延伸:1. 学生进行中国地理考察,深入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
2. 学生撰写考察报告,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和图表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领土特点。
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和地理信息素养。
同时,通过教学延伸,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1节疆域教案 (2)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作为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是认识和了解祖国国情的基础,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和出发点,因此本节内容为今后学习中国地理的其他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初二新生在初一地理的学习中对区域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对世界地理的掌握可以让学生很容易过渡到中国地理的学习当中,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还有待提高,需要增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个方面分析,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认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记住我国的领土范围和面积,知道我国的四至,在地图上指出我国濒临的海洋及邻国,说明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读图,能够从图中获取信息,归纳信息,认识我国的疆域及其优势,同时增强地图分析能力,提高地理素养;2.通过读图分析比较,初步形成我国地理位置的空间想象能力;3.学会搜集资料和利用相关资料解决地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爱国主义激情,强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策略】:1.情景创设、理论联系实际的策略:从众所周知的景点切入,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寻找、发现问题,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结合书本内容,主动探究归纳和总结地理信息,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
初中地理中国地形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等。
2.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分布和特点。
3. 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1. 我国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分布。
2. 我国主要地形单元空间位置的形成和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我国主要地形、地势的特点及主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分布。
2. 我国主要地形单元空间位置的形成和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相关地图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我国的地形特点。
2. 学生分享对我国地形的了解和认识。
二、讲解(20分钟)1. 讲解我国的地势特点,包括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等。
2. 讲解我国的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分布和特点。
3. 通过地图和实例,讲解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互动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地形对农业、交通、城市分布等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答。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对我国地形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延伸:1. 邀请当地的地理专家或农民,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地形特点和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等。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亲身体验和观察地形对当地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和练习,让学生了解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单元的分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同时,通过实例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教学延伸环节,可以结合实际地区的情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形对当地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初中地理位置及特点教案
初中地理位置及特点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了解我国在不同维度上的分布,以及我国地理位置对气候、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我国在不同维度上的分布。
2. 教学难点:我国地理位置对气候、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地图、图片、教学课件等。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以我国地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位置。
2. 教学新课:
(1)我国的地理位置:让学生通过地图,了解我国在东经、北纬上的分布,以及我国的海陆位置。
(2)我国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分析我国的特点。
(3)我国地理位置的影响:讲解我国地理位置对气候、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3.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掌握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了解了我国在不同维度上的分布,以及我国地理位置对气候、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中国疆域初中地理教案
中国疆域初中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掌握我国领土范围、面积、四至点、邻国和海洋;3. 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我国领土范围、面积、四至点、邻国和海洋;3. 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 我国领土四至点的理解和记忆;2. 邻国和海洋的分布及记忆。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2. 中国地图;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中国地图,引起学生对我国疆域的兴趣;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世界上处于怎样的位置吗?它的具体面貌如何?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翻开教材,阅读第4页,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我国领土范围、面积、四至点、邻国和海洋;2. 结合地图,讲解我国疆域的优势和特点;3.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疆域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在中国地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测量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2. 学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并进行默写。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强调我国疆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地图,深入了解我国疆域的特点和优势;2. 思考我国疆域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撰写一篇短文,字数不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中国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疆域的地理位置及特点,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我国领土范围、面积、四至点、邻国和海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和爱国情怀,提高学生对我国疆域的认识和理解。
在课后作业中,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和地图,深入了解我国疆域的特点和优势,并思考我国疆域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中国地形及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三、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四、教学过程(一)导入:PPT上展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谚语,提问:这句话包含怎样的为人道理?---揭示出人要勇往直前,勇攀高峰。
同时,“水往低处流”这句话从地理学的角度来它揭示出河流是从高处流往低处的,这就包含了两项构成自然环境的因素:地形和河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下中国的地形。
(二)新授环节:活动一:知地形1、展示:分层设色地形图:它是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低,用于展示地球表面5中基本类型的地图,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山地。
人们又把某一地区具体的类型叫做地形区,下面咱们就从地形区着手,来分析下中国的地形。
2、在“中国的地形”图中,5分钟对照图例查找下列地形区所在的位置。
山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盆地: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肯定学生的读图习惯:顺时针读图逆时针读图自北向南自西向东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把写上地形的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后,总结地形特点:①、地形类型种类齐全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畜牧业②、山脉走向活动二:晓地势观看地图,创设情境:小组自西向东沿32°N在亚洲陆地上旅行,你会经过哪些地形区,海拔是多少?谈所见所闻。
可爱的中国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可爱的中国教学设计教案(第一至五章)第一章:中国的地理与环境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认识中国的主要地理景观和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1.2 教学内容中国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地理位置、邻国与海域中国的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半岛中国的气候: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主要气象灾害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中国地图、地形图、气候图视频播放:中国的自然风光、地理奇观讨论交流:学生的旅行经历、对地理环境的认识1.4 教学评估填空题: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的特点小组讨论:介绍自己喜欢的地理景观,分享感受和体验第二章:中国的历史文化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统认识中国的主要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中国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宗教、习俗2.3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图片展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经典作品小组讨论: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看法2.4 教学评估选择题:中国历史事件和文化的知识测试学生报告: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或文化成就进行介绍和评价第三章:中国的民族与民俗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民族分布和民族特点认识中国的主要民俗风情和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和民俗文化意识3.2 教学内容中国民族:汉族、少数民族的分布、民族特点、民族风情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习俗礼仪、食文化3.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中国民族的服饰、节日庆典、民俗活动视频播放: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场景、民间艺术的表演小组讨论:学生的民族特色和民俗体验填空题:中国民族名称、节日、民俗的对应关系小组展示:学生选择一个民族的特色进行介绍和展示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社会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状况认识中国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特色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4.2 教学内容中国经济:经济发展历程、产业结构、经济特点中国社会:人口、城市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4.3 教学方法数据展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数据案例分析:中国的成功企业和特色产业小组讨论: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的看法4.4 教学评估选择题:中国经济和社会状况的知识测试小组讨论: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的分析和建议第五章:中国的科技与教育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科技成就和教育状况认识中国的主要科技领域和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5.2 教学内容中国科技:古代科技成就、现代科技发展、科技创新中国教育:教育体系、教育资源、教育改革与发展5.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中国的科技产品和教育设施视频播放:中国的科技实验和教育场景小组讨论:学生对中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的认识5.4 教学评估填空题:中国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成就和特点学生报告:小组选择一个科技领域或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和分享第六章:中国的艺术与文学6.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艺术种类和文学成就认识中国的主要艺术流派和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6.2 教学内容中国艺术:绘画、书法、雕塑、音乐、舞蹈、戏剧、影视中国文学: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寓言、神话6.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中国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朗读欣赏:中国诗歌和散文的经典片段小组讨论:学生对中国艺术和文学的认识和喜好6.4 教学评估选择题:中国艺术流派和文学作品的知识测试学生报告:小组选择一个艺术流派或文学作品进行介绍和评价第七章:中国的宗教与哲学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认识中国的主要宗教和哲学流派培养学生的宗教意识和哲学思维7.2 教学内容中国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民间信仰中国哲学: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7.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中国宗教建筑和哲学经典故事讲解:中国宗教故事和哲学思想小组讨论:学生对中国宗教和哲学的认识和看法7.4 教学评估填空题:中国宗教和哲学流派的对应关系小组展示:学生选择一个宗教或哲学流派进行介绍和展示第八章:中国的饮食与习俗8.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和习俗风情认识中国的主要食材和烹饪技艺培养学生的饮食文化和习俗意识8.2 教学内容中国饮食:食材、烹饪技艺、地方特色菜系中国习俗:节日习俗、礼仪习俗、民间习俗8.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中国美食和习俗场景视频播放:中国烹饪技艺和节日庆典小组讨论:学生对中国饮食和习俗的认识和体验8.4 教学评估选择题:中国饮食文化和习俗风情的知识测试小组展示:学生选择一个饮食习俗或节日进行介绍和展示第九章:中国的改革与发展9.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认识中国的主要改革举措和发展成果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时代责任感9.2 教学内容改革开放:改革历程、开放政策、改革成果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科技进步、环境保护9.3 教学方法数据展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数据案例分析:中国的成功企业和特色产业小组讨论:学生对中国改革和发展问题的看法9.4 教学评估选择题:中国改革举措和发展成果的知识测试小组讨论:学生对中国改革和发展问题的分析和建议第十章:中国的外交与合作10.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合作认识中国的主要外交关系和合作领域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合作意识10.2 教学内容中国外交:外交政策、外交关系、外交成果国际合作: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国际组织10.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中国外交场合和国际合作的场景视频播放: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报道和演讲小组讨论:学生对中国外交和国际合作的认识和看法10.4 教学评估填空题: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合作领域的知识测试小组展示:学生选择一个外交关系或合作领域进行介绍和展示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设计:每个章节都包含了对中国不同方面的介绍,从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科技、艺术、宗教、哲学、饮食、习俗到改革、外交等。
可爱的中国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可爱的中国教学设计教案(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中国的地理与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3. 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提高观察力和地理知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位置:让学生通过地图找出中国的位置,了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 中国的气候类型: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
3. 中国的地理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如长江、黄河、喜马拉雅山脉等。
三、教学活动:1. 观察地图:让学生观察中国地图,找出中国的位置和主要地理特点。
2. 讲解气候类型:教师讲解中国的气候类型,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的地理特点,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地图的准确性:评估学生在观察地图时的准确性和观察力。
2. 气候类型知识的掌握:评估学生对中国的气候类型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2.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古代、近代和现代历史发展脉络。
2. 中国的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3. 中国的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三、教学活动:1. 观看历史视频:让学生观看有关中国历史的视频,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的文化遗产,分享自己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
3. 庆祝传统节日:让学生参与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评估:1. 历史知识的掌握:评估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 文化遗产知识的掌握:评估学生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章:中国的经济与社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初中地理上册中国地图教案
初中地理上册中国地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地图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包括比例尺、坐标系、地图符号等。
2. 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 使学生熟悉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主要地形和气候特点。
教学重点:1. 中国地图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
2. 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主要地形和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1. 地图比例尺、坐标系和地图符号的理解和应用。
2. 对中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主要地形和气候特点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准备:1. 准备中国地图挂图或电子地图。
2. 准备地图比例尺、坐标系和地图符号的示例图。
3. 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发放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 你在地图上看到了哪些地理要素?b. 你可以用什么方式描述地图上的地理位置?c. 地图上的比例尺是什么?二、地图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地图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包括比例尺、坐标系、地图符号等。
2. 通过示例图,让学生了解比例尺、坐标系和地图符号的使用方法。
三、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主要地形和气候特点(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主要地形和气候特点。
2. 通过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主要地形和气候特点。
四、地图的使用能力培养(10分钟)1.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地图,提高地理素养。
2. 组织学生进行地图阅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中国地图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
2. 强调中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主要地形和气候特点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一幅中国地图,并标注出自己感兴趣的地理要素。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行政区划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地图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提高了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
初中中国地理教案模板
初中中国地理教案模板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分区的基本概念,了解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
2. 中国地理分区及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
教学难点:1. 中国地理分区的划分及各自的特点。
2. 各地区的人文景观及其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位于哪个大陆吗?我国的首都是哪里?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面积和人口。
2. 提问: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吗?为什么?三、课堂讲解1. 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
2. 讲解中国地理分区的概念,划分及各自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吗?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中国地理分区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地理分区,你们知道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吗?2.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地区的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各地区特色。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举例说明各地区的人文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吗?三、课堂讲解1. 讲解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
2. 分析各地区人文景观的形成原因。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我国各地区的一两个著名景点吗?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各地区人文景观的保护和传承。
初中地理中国地域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地域教案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掌握中国地图的基本阅读方法。
2. 使学生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掌握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基本概念。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位置2. 中国的面积和人口3. 中国地图的阅读方法4. 中国的行政区划5.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基本概念6. 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兴趣和热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中国地图的阅读方法,中国的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基本概念。
2. 教学难点:中国地图的阅读方法,行政区划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中国地图、地形图、人口分布图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人口分布。
2.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省份为例,讲解行政区划的设置和名称由来。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中国地图的阅读方法:教学生如何看地图,如何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3. 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介绍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中国行政区划的设置和名称由来。
4. 分析具体案例:以具体的省份为例,讲解行政区划的设置和名称由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行政区划的概念。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绘制中国地图,标注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位置。
2. 查阅资料,了解自己所在省份的行政区划设置和名称由来。
3. 撰写一篇关于中国行政区划的小论文,分析行政区划的意义和作用。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及地理位置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中国的人口、民族、经济、文化等基本国情。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
2. 中国的基本国情。
教学难点:1. 疆域范围、行政区划的理解和记忆。
2. 基本国情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1.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认识我们的国家》。
二、自主学习(4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6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教师讲解中国的人口、民族、经济、文化等基本国情,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四、课堂练习(8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2. 教师批改练习题,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反馈。
五、课堂小结(2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中国行政区划图。
2. 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基本国情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讲解中国的人口、民族、经济、文化等基本国情,使学生了解了中国的发展现状,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行政区划的理解和记忆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疆域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疆域(一)疆域与行政区划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从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半球和半球;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大陆的东部, __洋的西岸,从纬度位置来看,我国大部分位于带,没有 _带。
纬度位置的优越性表现在:南北跨纬度大, _差异大,光热条件好,为发展多种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表现在:部地区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贸易;部地区深入大陆内部,便于陆上与中亚、西亚及欧洲各国友好往来。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陆地领土面积平方千米,是仅次于、加拿大的世界第三大国,东临(自北向南)海、黄海、东海和海及太平洋,我国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陆上国界线达万多千米与个国家为邻;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与个国家隔海相望,其中和既与我国的陆邻国又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是我国的内海。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划分为、、三级,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其中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2 个特别行政区。
二、人口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人口增长,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
为控制人口,提高人口,我国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至云南省一线为界,人口多少。
三、民族3.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族,民族分布特征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二:指导学生在“中国政区图”上,根据我国领土的纬度范围,分别说明我国领土在高、中、低纬度地带和热带、温带、寒带中所处的位置。教师出示“亚洲地形图”,根据我国领土的经度范围,让学生在图上指出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和西部所在的大洲或大陆,并分析其产生的差异。达成目标(2)。
活动三: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并学会分析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达成目标(3)。
【学情分析】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经过七年级学段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的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
学生的能力基础:具备一定搜集和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能够对地理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归纳。初步掌握了阅读地图、地理图表的技能。
【教学重点】
认识我国的位置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
C.我国领土最南端气候长夏无冬D.我国领土最西端号称“世界屋脊”
(2)从海陆位置看,我国()
A.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B.东临太平洋、西靠欧亚大陆
C.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少部分在低纬度D.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3)关于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错误的是()
A.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意义。我国特定的空间位置,影响着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的经济活动。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是学习中国地理其他各章节的基础;以《新课程标准》和《2015年全区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地理学科)命题说明》(以下简称中考说明)为依据,我国的地理位置可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方面说明,并且都需要落实在地图和地球仪上。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特点正反映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例如,跨热带至寒温带的纬度位置,为发展多种多样的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海域辽阔、海岸线绵长、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领土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与众多的邻国发展边境贸易。
B.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C.东临太平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交流。
D.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海洋温暖气流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较厚的冰川。
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中的A处是我国领土最端,它位于;B处是最端,它位于;C处是最端,它位于;
为加深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可通过与内陆国家、岛国、高纬度国家、低纬度国家进行对比。最后从地理位置对各方面提供的有利条件说明其优越性。
【达标测评】
1.请将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我国疆域辽阔,下列关于我国领土四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领土最北端有极昼现象B.我国领土最东端在台湾省的钓鱼岛
课时计划:1课时
【学习目标】
(1)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图,描述我国的半球位置;在中国政区图上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说出我国领土所跨的经纬度范围。
(2)根据我国领土的范围,描述我国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特点及由此产生的差异。
(3)学会评价地球上的位置图,描述我国的半球位置;在“中国政区图”上分别查找出我国领土东西、南北四个端点的具体位置和名称,并大致计算我国领土东西所跨经度、南北所跨纬度的范围。达成目标(1)。
D处是最端;它位于。我国南北跨纬度;东西跨经度。
(2)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东部、西岸,是一个
兼备的国家;就热量带(五带)而言,我国大部分位于带、小部分地处带,没有带。
(3)为什么我国东西昼夜差异明显?南北季节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