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山东美术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山东版)2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山东版)2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山东版)22 走进食品加工厂【活动目标】1.通过参观、访问、讨论、交流,了解方便面的加工过程,懂得日常生活与工业发展的密切关系。

2.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体会人们工作的辛苦,知道珍惜探们的劳动成果就是对他们的尊重。

3.体验工业生产的复杂性,培养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4.感受科学技术发展与工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活动说明】本活动是根据《品德与社会程标准(实验稿)》“我是中国人”第10条内容标准“通过身边的生活用品,探究工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工人与生产劳动的情况”和“走进世界”第条内容标准“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走进食品加工厂》是本单元的第二个学习主题,包含“参观食品加工厂”和“生活离不开工业”两个主题活动。

在上一个学习主题《粒粒皆辛苦》中,学生以常见的农产品为探究对象,了解了农民辛苦的劳动,透过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食品,对各行各业的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农业有了初步的了解。

也感受到了每一种农产品都包含着很多人的辛苦劳动,都来之不易,应该珍惜。

本学习主题从农业转向了工业,在生活中,工业和农业紧密相连。

方便面的生产既需要农民种植的粮食也需要工人的加工、包装及运输和销售。

我们的生活既离不开农业,也离不开工业。

这两个学习主题的教材编写思路基本相同,教学组织方式也基本一致。

1.参观食品加工厂参观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

我们都知道,观察是感受的基础。

感受的敏锐性来自于细心的观察,没有对周围事物进行细心的观察,感受便无从谈起。

要让学生关注社会,就要让学生去感知世界的真实情况。

所以说,只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学生才能清楚一包方便面经过了多少道工序,经过了多少人的劳动,才能体会到工人劳动的辛苦。

教材是按照“参观前的准备――参观方便面加工厂――讨论交流――谈收获和感受”的思路编写的。

山东美术版 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上 第四课教案-精选教育文档

山东美术版 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上 第四课教案-精选教育文档

山东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44.肥沃的黑土地教学目标:一、了解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能够在中国地图上指出它的大致位置。

知道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知道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知道要保护森林和珍稀动物。

三、了解东北具有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知道这里重工业集中,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工业基地。

四、知道抗战时期东北军民抗战的事例,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地形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培养体会民国时期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1、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图片。

2、《中国地图》、《东北地图》。

3、视频:东北“黑土地”风光、“九一八”事件。

4、小组自查资料。

教学过程:一、初视东北1、师:(出示东北图片——肥沃的黑土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中国的哪个地方的吗?(东北)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东北这片肥沃的黑土地。

2、出示:《中国地图》教学挂图。

找一找:中国的东北是指哪里?东北都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东北,古称辽东、关东、关外、满洲,是中国东北方向国土的统称,以山海关和乌兰察布为分界,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即“东五盟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

土地面积为1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19年GDP总量1.6万亿元,占全国的11.76%,人口1.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9.18%,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自然地理单元完整、自然资源丰富、多民族深度融合、开发历史近似、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实力雄厚的大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3、观察教材插图及教学挂图《东北地区》图。

找一找:东北平原、大小安岭和长白山。

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东北地区三面环山,西部是大兴安岭,北部是小兴安岭,东部是长白山。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人与自然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 教学内容2.1 人与自然的关系2.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3 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3. 教学方法3.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4.2 讲解: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热爱大自然和珍惜自然资源。

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4.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第二章:家庭与社区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家庭和社区的关系,认识到家庭和社区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1.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社区的品质。

2. 教学内容2.1 家庭和社区的关系2.2 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2.3 热爱家庭,关心社区3. 教学方法3.1 故事讲述法:通过讲述家庭和社区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家庭和社区的关系,认识到家庭和社区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庭和社区的感悟。

3.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家人和社区居民相处的场景。

4. 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

4.2 讲解:讲解家庭和社区的关系,以及家庭和社区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4.3 故事讲述:讲述家庭和社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家庭和社区的温暖。

4.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庭和社区的感悟。

4.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家人和社区居民相处的场景。

[教学设计]山东美术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们的母亲河》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山东美术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们的母亲河》精品教案

《我们的母亲河》教案教材分析《我们的母亲河》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追寻文明的足迹”中的内容,本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我是中国人”第2条“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的等内容编写的。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了解黄河、长江的概况及其流域的古代文明,了解黄河、长江对我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懂得保护黄河、长江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黄河、长江的发源地、流经地区等地理知识。

2、了解黄河、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3、简要了解黄河、长江所面临的环保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资料、自主学习了解长江、黄河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作用。

2、通过调查了解母亲河的现状以及人们保护母亲河的措施,能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收集、交流有关长江、黄河的诗文、歌曲,培养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了解母亲河,热爱母亲河。

2、通过学习、讨论、交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能用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

课前准备:1、课前学生查找有关赞美长江、黄河的歌曲、诗文;2、教师准备有关目前长江、黄河遭受破坏的影像资料,各种图片资料。

教与学活动过程:一、导入,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1、母亲,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当看到“母亲”一词时,你会想到什么?(妈妈对我们很关心,妈妈给了我们无私的爱,妈妈很伟大……) (设计意图:从最亲的人——妈妈谈起,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对于“母亲河”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 (由“母亲”一词自然过渡到新课知识,让学生觉得学习的氛围很轻松。

)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探究我们的母亲河教师板书。

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看到了黄河、长江)教师板书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二、走近母亲河。

1、你能在我们中国的版图上找到这两条母亲河吗?请同学们打开书32也找一找。

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品德与社会,了解品德与社会的内容和作用。

(2)知道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和社会行为。

2. 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多方面交流。

(2)游戏体验: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良好的品德和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树立正确的品德与社会行为。

(2)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德心、助人为乐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什么是品德与社会的含义和内容。

(2)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社会行为。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意义和作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名人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品德与社会的重要性。

(2)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了解品德与社会行为的内容。

2. 自主学习(10分钟)(1)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故事,让学生阅读故事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感想。

(3)学生组织口头报告,分享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3. 游戏体验(15分钟)(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感受良好的品德和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2)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关爱他人、互相帮助的快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4. 深化探究(15分钟)(1)学生观看一个小视频,了解社会行为的具体内容,如尊重他人、关爱环境等。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品德与社会行为的作业。

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总结出品德与社会行为的具体内容。

5. 知识拓展(10分钟)(1)教师介绍一些与品德与社会相关的活动和组织,如志愿者、义工等。

(2)学生可以自愿参加这些活动,向社会传递爱心和正能量。

6. 归纳总结(5分钟)(1)学生在小组内就品德与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并总结出自己关于品德与社会的收获和体会。

山东美术出版社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走遍中国说课稿

山东美术出版社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走遍中国说课稿

山东美术出版社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走遍中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上册)》是山东美术出版社为五年级学生编写的一本教材,第二单元的主题是“走遍中国”。

本单元通过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内容丰富,图片生动,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身边的事物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对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方面,还需要通过教材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充满兴趣,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特点,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中国地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各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特点。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各地特色,互相学习,拓宽视野。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的疑问,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困惑。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山东版)1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山东版)1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山东版)1全册教材分析【教材说明】本册教材包括个3单元、9个板块主题、19个活动主题,主要综合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我是中国人”和“走近世界”中的相关内容。

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方式来组织学习内容,充分考虑到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点面结合、由近及远的编写原则,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三方面内容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材料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体系结构及课时安排】单元主题板块主题活动主题课时安排方便面的来历粒粒皆辛苦小麦的来历1-2课时身边的农业1-2课时走进食品加工厂参观食品加工厂1-2课时生活离不开工业1课时珍惜劳动成果浪费现象调查1-2课时节约从我做起1课时天涯若比邻便捷的通信电话连着你我他2-3课时信件传真情2课时多彩的现代传媒电视里看世界2课时读报纸、看杂志1-2课时走进网络时代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2课时警惕网络陷阱1-2课时科技改变生活身边的科技我家买了洗衣机1-2课时寻找身边的科技1-2课时科技推动社会发展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1-2课时三次技术革命2-3课时科技的今天和明天1-2课时锋利的双刃剑科技的双刃2-3课时趋利避害1-2课时【教材设计思路及特点】1.以单元为主题来构建学习内容。

教科书贯彻儿童的学习“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的理念,力求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取他们熟悉、感兴趣的、有研究价值的社会问题作为教科书的素材,来构建开放的学习主题。

“方便面的来历”、“天涯若比邻”、“科技改变生活”是本册教材的三个学习主题,都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展开开放的学习活动。

教材设置的情境贴近生活,能够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2.重视学生实践性学习的指导。

教科书根据不同学习主题的需要,设计了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初步掌握一定的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从而能自主有效地进行探究学习。

山美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山美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投影江南地图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位置和地理环境。江苏以北浙江以南区。
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主要河湖:长江、钱塘江、太湖、京杭运河等,分析长江三角洲河湖众多的环境特点。
多山多水多才子(江南水乡)
一山一水一圣人(齐鲁大地)
第三课时
教师结合学生整理出的江南水乡的农作物和物产,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种类,如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水产品等。教师提出活动要求:选择一种或几种农作物探究它们生产的过程,了解当地人的生产活动,对比与我们的差别,思考原因。
③采访时要注意礼貌;④提问要清楚明白;⑤要做记录。
三、采访活动。
1、课件展示教材第67页采访过程。
2、分组活动,体验采访,学会当小记者。
小记者1:喻校长,您负责什么工作?
小记者2:您喜欢您的工作吗?您的工作很忙吧,打扰您了!
校长:我主要负责学校日常工作管理。平时我很忙,但非常乐意接受你们的采访。
小记者3:…………
四、汇报交流采访感受。
1、猫咪咪:你们小组采访了谁?他们的工作是什么?来,赶快把你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2、小记者上台交流。
生1:我采访了门房的杨师傅。她主要负责接待来校探亲访友,联系工作的人员,还负责学校的绿化工作。她对工作非常负责,每天都可看到她为全校的花草浇水、除草、施肥。
(学生说“谢谢”的语言,感人之处鼓掌。)
台湾岛丰富的资源——森林、水能、矿产、农产、海洋水产、气候、旅游等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家谈
有些同学不喜欢读书,就替自己找理由,有同学说:“学习作业多,没时间读课外书。”有同学说:“看书太麻烦,书上的许多字又不认识。”这些是理由吗?小组讨论,说说你的看法。(教师对说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五、推荐一本好书

山东美术版 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上册 第11课教案

山东美术版 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上册 第11课教案

山东美术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11课教案山东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111.震撼世界的绿色命教材简析:活动准备提示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了解袁隆平和她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以及其他一些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的典型事例。

教学目标:1、了解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事迹,以及“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性粮食短缺问题的重大意义。

2、了解其他一些科技为人类造福的事例,以及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3、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

教学重点了解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事迹,以及“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性粮食短缺问题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出示“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感动中国”给了袁隆平爷爷这么高的评价,大家想了解这个人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出示问题:(1)结合课文内容及搜集到的资料,介绍你所了解的袁隆平。

(2)绿色革命是怎么回事?(3)为什么说是震撼世界的绿色革命呢?(4)本次“革命”有什么意义?震撼世界的二次绿色革命。

2、老师这里有组数据,(出示:杂交稻与常规稻对比)大家仔细看,你有什么发现?这么显著的水稻产量,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许多国家纷纷引种,其中就有印尼。

(文字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小结:杂交稻的成功,极大提高了水稻产量,使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得到缓解。

目前,袁隆平爷爷正在研究超级杂交水稻3起,如果成功的话,你知道会有多大的影响力吗?(看屏幕:袁自己说的话)三、师生交流1、这就是科技的威力。

山东美术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14课教案

山东美术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14课教案

山东美术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14课教案14.小不点的大发明活动说明:1.导语部分提出了要研究的内容,小不点能不能搞大发明?来引发学生摸索,激发探究的欲望。

2.第一个探究活动是按照“榜样引路、激发爱好—合作探究,总结方法—动手实践,体验成功”的探究思路编写的。

第一个活动由情形图展开,并提供了几个小发明的事例,要通过学生交流资料,明白更多小朋友发明制造的故事。

增强学生的认识。

第二个探究活动以故事园的形式讲了徐琛发明防触电插座的过程。

是让学生总结方法:留心观看、善于摸索、善于动手、不怕挫折、坚持不懈。

又提供了两则名言,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为自己的发明制造打基础。

第三部分提供了两个表格生活中不方便的地点和解决的方法。

要积极鼓舞学生,培养学生发明制造的精神。

3.我还想……为学生课外开展活动提供了导向,多读发明家的故事,多做做,多想想,去开拓学生的视野,挖掘学生制造精神活动目标:1.明白一些青青年大胆发明制造、解决实际问题,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为社会造福的事例。

2.明白得科学为人类造福、要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勇于发明制造。

3.做到勤于观看、积极动手,进行发明制造。

活动预备:搜集有关科技发明的材料活动过程:一、借助实例,引入新课1.出示生活中的小实物,让学生比较,如可用徐琛发明的防触电插座和一般插座让学生进行比较,2.揭示课题:小不点的大发明二、发明家的小故事1.讲一讲你所明白的小发明的故事:像爱迪生发明电灯、瓦特发明蒸汽机、小发明家的故事等,2.学生谈体会3.谈收成,4.结合发明家的名言,让学生明白如何样进行发明制造,明白道理。

)三、聪慧小屋1.出示一些符号,让学生说说像什么,想到什么,像圆、螺旋图,来激发学生的爱好,培养学生的制造力和想象力)四、我是生活小帮手1.让学生找出生活中不方便的地点2.并找出解决的方法五、动手做,做中学1.结合学生提出的设想,让学生进行发明设计2.相互评判,观赏3.进行总结交流。

山东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山东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山东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是山东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观。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社会素养。

本册书共有八个单元,分别是:我有一个好习惯、我是环保小卫士、尊重他人、团结互助、诚实守信、负责任、我爱我家、我的梦想。

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品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认知,他们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看法,也能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善于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有自己的主见,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而,五年级的孩子们还处于成长过程中,他们的自控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对事物的认识也往往比较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掌握相关道德规范和社会行为准则,提高品德素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负责任的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学会运用相关道德规范和社会行为准则。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道具、实物展示等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山东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我学习,我快乐一、教学目标1.通过名人的故事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对待学习把学习看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2.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学习既是快乐的,又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3.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学习既是快乐的,又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中国工业发展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图片资料学生搜集名人的学习历程五、教学时间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阅读第二页的诗歌2.通过阅读你联想到了什么?3.说说你在学校中是怎样学习的?二、我的研究:1.讨论,学习是为了什么?把你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学生交流谈体会,说感想。

2.通过阅读课本上提供的资料,和自己收集的资料,看看名人们是怎样学习的?组队合作交流发现,修改完善。

3.与名人们相比,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望?各抒己见发表意见4.阅读短文,了解诗人李白小时候是怎样努力学习的,再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学的?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三、小结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要想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交流谈体会,说感想,定目标。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1.对于学习,你觉得是苦还是乐?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2.互相交流你找到的资料学生交流。

3.各组选代表进行辩论,其他同学位听众,有不同意见可以举手发表,相同意见可以补充。

相互辩论,深层认知4小结,把学习看作一件快乐的事,学习才会不断进步二、我的收获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交流汇报,认真做好纪录2今后你想怎么做?分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3. 对于学习,你还有什么想说的?三、作业试写一份对于未来的学习计划2.我是学校的小主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校的日常工作。

2、知道学生是学校的一员,应该为学校建设和发展作贡献。

3、针对学校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我管理等能力。

4、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生活的情感和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我管理等能力。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生活的情感和主人翁意识。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有关课件、图片和调查表学生准备:了解学校日常工作状况五、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1、同学们,通过昨天参观我们学校的荣誉室,你知道了什么呢?师:我们学校真是荣誉众多啊!2、师:我们为我们的学校感到!我们学校令人自豪的地方还有很多。

(播放校园的课件)3、你们能说说在我们的校园中,令人自豪的地方还有哪些吗?4、小结:哇,原来我们的学校有那么多值得自豪的东西啊!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学校说些什么呢?5、唱校歌,抒发感情师:现在让我们满怀自豪之情来唱一唱我们的校歌好不好?6、同学们唱得真好,我们的学校历史悠久,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我们可以用什么好方法来向人们介绍我们学校呢?二、设计名片展示名片范例对!名片是介绍、宣传学校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法。

(课件出示两张名片)提问:①哪一句话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②名片上还可以写什么?③你觉得怎样做可以使名片更美观呢?学生自由发言。

这里是市绿色学校、市文明学校……)(名称、电话、邮编、地址、网址)(把内容安排在合理的位置;字要写得端正;可以配一幅简单的插图,使名片更加精美。

)三、制作名片1、让我们来一次名片设计比赛,好吗?2、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四、展示名片1、请各小组先交流,各小组再评选一张最好的名片准备上台展示。

2、展示名片3、师:你认为哪一些名片好?为什么?4、举起各自的名片互相欣赏。

五、课后延伸把名片送给亲朋好友。

板书设计:3.我是学校小主人介绍我们的学校——名片(名称、电话、邮编、地址、网址)4、祝福您,老师一、教学目标:1、知道教师工作的辛苦及其社会意义。

2、知道教师节的来历。

3、知道古今中外尊敬教师的一些事例。

4、培养热爱老师、亲近老师、尊重老师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知道教师工作的辛苦及其社会意义。

三、教学难点:培养热爱老师、亲近老师、尊重老师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古今中外尊敬老师的资料课件搜集古今中外尊敬老师的故事和关于教师的格言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激情导入,引入主题。

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同学们,每当我们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心情总是格外激动。

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

关于教师节,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是怎样通过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尊敬。

课件出示中国教师节诞生的资料卡。

小结:老师用无私的爱培养着我们,受到了全社会的尊重,我们要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老师。

二、交流讨论,提升认识。

1、我国尊师重教(1)同学们,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尊师重教的光荣传统。

(2)课件出示:毛主席在徐特立先生60岁生日时的贺信。

(3)小结: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把这一光荣传统继续发扬,让全社会的人都来尊师重教。

2、外国尊师重教(1)其实不仅我们中国人尊敬老师,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人们也同样尊敬老师。

(2)全班交流,老师参与其中。

三、小结第二课时汇报交流,体会师爱。

1、上节课,我们共同交流了有关尊敬老师的话题。

课后,布置同学们观察老师一天的工作,请同学们把你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让大家共同分享,好吗?2、学生汇报交流,互评、师评相结合。

3、引导观察,启发思考:你认为老师的工作怎样?播放课件《斯霞老师》。

提问:你想到了什么?回忆自己与老师度过的珍贵时刻,理解老师对自己成长的关爱,和全班同学分享。

二、活动交流,表达情感。

1、同学们都知道了要尊敬老师,那怎样表达你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呢?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表达方式。

3、全班交流展示成果,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例如做贺卡、写信、写诗等)4、全班评价。

三、结束全课,升华情感。

播放歌曲《长大后就成了你》。

板书设计:3.祝福您,老师(1)发电子邮件(2)自己制作贺卡(3)给老师画一幅画,再加上一首抒情诗(4)黑板上写祝福的话(5)以全班同学的名义,在老师的讲台上放一束鲜花4.肥沃的黑土地教学目标:一、了解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能够在中国地图上指出它的大致位置。

知道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知道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知道要保护森林和珍稀动物。

三、了解东北具有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知道这里重工业集中,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工业基地。

四、知道抗战时期东北军民抗战的事例,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地形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培养体会民国时期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1、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图片。

2、《中国地图》、《东北地图》。

3、视频:东北“黑土地”风光、“九一八”事件。

4、小组自查资料。

教学过程:一、初视东北1、师:(出示东北图片——肥沃的黑土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中国的哪个地方的吗?(东北)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东北这片肥沃的黑土地。

2、出示:《中国地图》教学挂图。

找一找:中国的东北是指哪里?东北都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东北,古称辽东、关东、关外、满洲,是中国东北方向国土的统称,以山海关和乌兰察布为分界,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即“东五盟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

土地面积为1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04年GDP总量1.6万亿元,占全国的11.76%,人口1.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9.18%,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自然地理单元完整、自然资源丰富、多民族深度融合、开发历史近似、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实力雄厚的大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3、观察教材插图及教学挂图《东北地区》图。

找一找:东北平原、大小安岭和长白山。

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东北地区三面环山,西部是大兴安岭,北部是小兴安岭,东部是长白山。

在大山的环抱中,有一块广阔的平原,叫东北平原,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4、师:一提到东北,人们都会想到“北风怒吼,雪花飞舞”,“原野上、森林里白茫茫一片,成为冰雪的世界”等词句。

除此之外,还通过人们的穿戴和房屋建筑形式也跟其他地区的不一样。

(出示照片)提问:在这种冰天雪地的环境中,东北人民是怎样生活的?[通过图片及教师的引导,指导学生想象出东北地区冬季的严寒状况。

体会东北与其它地区的不同之处,理解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及生活方式]5、教师总结,展示图片,介绍东北的环境、气候特点、资源状况及风土人情。

二、东北探宝1、提问:同学们,东北的宝贝可多了最有名的是"东北三宝"。

你知道东北有哪“三宝”? (人参、鹿茸、貂皮)2、其实,东北除了这三宝之外,还有很多宝。

播放视频:东北黑土地风光。

(北大荒到北大仓、肥沃的黑土地、今天的黑土地)3、提出问题:这里为什么有如此肥沃的黑土地呢?现在国家为什么禁止进一步开发黑土地呢?小组交流讨论。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认识黑土地的利用价值及保护环境意识]4、阅读教材,教师讲解:黑土地形成的原因。

小结:东北平原在开发以前,到处都生长着茂密的野草。

千百年来,野草不断地生长、枯死、腐烂,变成天然肥料,使这里的泥土变成了非常肥沃的黑土。

5、你还知道东北有哪些“宝”?(教师从矿产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业资源等多方面介绍东北得天独厚的优势)小结:东北的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森林资源宝库,这里的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森林可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避免水土流失,改善气候环境。

因此,保护森林资源也就是保护环境。

我国是少林的国家,国家已经明确规定禁止砍伐森林,原来林场的伐木工人的工作全部由伐木改为植树护林。

(培养学生注意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东北林区不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中还有许多珍贵的动物和药用植物资源。

东北资源水绕山环、沃野千里是东北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土质以黑土为主,是形成大经济区的自然基础。

南面是黄、渤二海,东和北面有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环绕,仅西面为陆界。

内侧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辽阔的松辽大平原和渤海凹陷。

东北区平原面积高于全国平原面积的比重,东北平原(包括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三部分)、呼伦贝尔高平原以及山间平地面积合计,和山地面积几乎相等;东北拥有宜垦荒地约1亿亩,潜力之大国内少有。

广大的山区,蕴育着丰富的森林,总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3,目前仍是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1995年木材产量占全国3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