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愈“以文为诗”对后世“以文为词”之影响

合集下载

论韩愈“以文为诗”

论韩愈“以文为诗”

论韩愈“以文为诗”摘要:韩愈,后人也称之为韩昌黎,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韩愈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体文,提倡古文。

韩愈的作品最具创造性和代表性。

在诗歌的表现手法上韩愈大胆创新和探索。

用写赋的手法作诗。

韩愈作为古文大家,他熟谙古文章法。

提出以文为诗的文学观点。

这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关键词:以文为诗古文运动韩愈韩愈的名字通常和古文运动联系在一起。

古文运动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学运动,他的任务是改革文体,试图通过这次运动来复兴儒道,恢复散文宣扬正统思想,使得唐代封建统治更加稳固。

古文运动是以恢复浅显质朴、散形单句的先秦两汉散文为目的的贯穿整个唐代的文学潮流。

与之相反的,在初唐和魏晋南北朝的时期,文坛上盛行的是一种讲究押韵和对偶的艰涩深奥的骈体文。

韩愈的散文被认为是这次运动的极致。

古文运动作为统治一个朝代的文学准则,它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但是和散文领域不同,复古在诗歌领域的影响以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一些诗人手中,复古不仅成为文学变化的工具,而且成为一种文学的自觉意识。

“复古”理念暗示着文学的变革,对同时代的诗歌的自觉背弃和对想象中古代的重建。

当复古成为一种理想被普遍接受并正统化后,诗歌就可以不必迎合世俗的审美趣味而成为独创性的作品。

复古思潮使诗歌向着某些特定的方向发展。

在复古思潮的影响下,诗歌常常试图表达道德和哲学的寓意。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虽然诗歌的思想更加深刻,但是诗歌创作却失于文采,或失于情感,或流于艰涩,使得诗歌的创作走向一条艰险怪涩的道路。

在这种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下,韩愈开始积极提倡诗歌的“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法。

韩愈并没有给“以文为诗”一个完整的概念,在后人严羽的《沧浪诗话》中才有了比较完整的定义“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

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荃者,上也。

…….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严羽是中国古代诗论大家,对唐诗有着十分深厚的修养。

韩愈“以文为诗”创作目的及成就

韩愈“以文为诗”创作目的及成就

韩愈“以⽂为诗”创作⽬的及成就唐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统治者信佛佞道,更加重了唐朝社会的动荡不安。

出于政治上的责任感,韩愈以知识分⼦忧患之⼠特有的政治触⾓,探究中唐以后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

他认为国家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是以儒家仁义道德为核⼼的封建伦理等级秩序的失序造成的。

因此在韩愈看来,代表现实秩序的“道”才是个⼈、国家得以安宁、稳定的更为现实的主宰⼒量。

因为⽂章是宣扬思想的载体,古⽂更是古圣贤们⽤来传达个⼈见解的⼯具,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韩愈认为恢复儒家道统只有通过倡导古⽂运动才能得以实现,为此,他正式提出“修辞以明道”的⽂学主张。

他认为⽂章是志的显露,是道的载体形式,即“道”与“志”应该⽤“⽂”来发扬,⽽不本于“道”、不表现“志”的“⽂”是⽆⽤的。

从⽂学的社会功能⾓度提出了为教化⽽复兴“古⽂”的主张。

所以韩愈提倡古⽂运动的⽬的是为了复兴道统,恢复儒家所提倡的政治伦理秩序,其现实意义是使唐代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封建王朝得以复兴,社会得以保持安定。

也就是说,是经世致⽤的儒家思想促成了韩愈进⾏⽂体⽂风改⾰,强调道统思想则是韩愈倡导古⽂运动的核⼼思想。

由此,他提出⽂以传道完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

韩愈认为要继承古⼈之道,恢复“道统”,明⽩易晓的古⽂是最佳⼯具,是载道之器,也就是说古⽂在宣传儒家思想⽅⾯,它的重要性是其他⽂体所⽆法替代的。

这样⼀来,韩愈所提出的古⽂理论以及他所有的创作实践都是为恢复儒家的道统服务的,这其中也包括了“以⽂为诗”的创作实践。

韩愈具有积极维护封建专制和儒家道统的热情,⼜有积极创新的性格特征,加之他的深厚⽂学修养,所以,当韩愈投⼊古⽂复兴运动时,他在整个散⽂理论,特别在变⾰⽂风、推进创作⽅⾯,却增添了许多新的更为合理的内容。

古⽂运动获得推进,不仅由于韩愈的理论,更重要的,是由于韩愈创作出了许多富于个性、才⼒和创造性的佳作,从实践上奠定了散体⽂在唐代的⽂学地位。

韩愈的“以⽂为诗”,就是以先秦两汉古⽂的笔法和形式进⾏诗歌创作,也就是以古⽂⼊诗,概括起来主要指以下⼏个特征:第⼀,在创作中将散⽂的章法、句法、字法引⼊诗歌。

韩愈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韩愈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韩愈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韩愈的散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反对过分追求形式忽视内容的骈体文。

韩愈的散文以其深厚的思想底蕴、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语言魅力,成为中国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

首先,韩愈的散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的散文作品涉及到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他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的思想性和教育功能,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韩愈的散文在艺术风格上独具特色。

他的散文气势磅礴、雄浑豪放,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他的散文还注重结构和布局,善于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法,使文章层次分明、中心突出。

最后,韩愈的散文在语言上也具有很高的成就。

他的散文语言简练、质朴、自然,既继承了古代汉语的优秀传统,又吸收了当时民间语言的新鲜成分,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他的散文还善于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韩愈的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杰出代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散文思想和艺术风格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论韩愈的以诗为文——兼论以文为诗与以诗为文的关系

论韩愈的以诗为文——兼论以文为诗与以诗为文的关系

论韩愈的以诗为文——兼论以文为诗与以诗为文的
关系
韩愈是唐朝著名的思想家,也是知名的文学家、诗人和学者,他的著作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作品中有一部是《以文为诗》,这部作品也是世界古典文学史上的名著,它充分地体现了韩愈以诗为文的理念。

以文为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流传更久的一种写作模式,它和以诗为文所采用的模式不同,在以文为诗中,虽然文字不具有韵律特征,但它通过对字句的组合来表现出整齐的美感,从而达到一种文学效果。

韩愈认为,今天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需要采用以文为诗的方式来写作,使作品表现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他同时也建议,文学作品应该是自由自在的,使得作品以自然而亲切的风格写就,不受一定的形式和结构的约束。

因此,韩愈以诗为文的理念,即采用文字灵活而不拘束的写作方式,从而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也给文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

总之,以诗为文的理念,不仅转变了古代文学的模式,也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思想。

有人认为韩愈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没有他,中国文学史就没有这样精彩的历史。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论文题目作者论韩愈的“以文为诗”中唐时期,我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位关键性的领军人物。

他的创作在引领了当时的文学风潮外,还沾溉一代宋诗,使宋人在唐人之后摆脱唐诗束缚扩展出一片诗坛新天地。

而这位领军人物就是被后人称为韩昌黎的韩愈。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曰“文”,又称韩文公。

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在思想上,韩愈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他的一生,无论是在政治、哲学,还是在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

苏轼曾说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1(《潮州韩文公庙碑》),从文、道、忠、勇等方面概括韩愈一生的事业。

而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一是领导了唐代中期的古文运动,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二是尝试并倡导“以文为诗”的诗歌创作手法。

其中,尤以“以文为诗”最为引人注目。

连史学家陈寅恪也不禁赞道:“既有诗之优美,复具文之流畅,韵散同体,诗文合一,不仅空前,恐亦绝后。

”2当然这种创作倾向正是韩愈作为一位古文大家而具有的独特成就。

因此,本文主要从文学背景、艺术特征两个角度来研究韩愈的“以文为诗”。

一、“以文为诗”与唐代古文运动“古文”(专指秦汉散文)是出现于中唐时代散文的特有名称,是相对骈文而言。

首先提出这一名称的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

而这一文学运动的发生、发展都是适应社会发展与文学规律的,它是中唐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相互作用的产物。

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统治者信佛侫道,更加重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士人心态的主流已不是初盛唐时期的昂扬与奋发,文学的面貌也因此发生显著变化。

面对复杂的政治社会形势,他们希望维护中央集权、振兴儒学,挽救时弊。

论韩愈“以文为诗”对后世“以文为词”之影响

论韩愈“以文为诗”对后世“以文为词”之影响

论韩愈“以文为诗”对后世“以文为词”之影响陆有富【摘要】“Yi Wen Wei Shi”is an important concept of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introduce prose syn‐tax ,composition in poem ,w hich aims to combat the rule of the poem .Xin Qiji ,Chen Weisong put prose of the word rule syntax ,argumentative ,narrative into Ci -poem creations .So that not only enhancing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the ci -poem ,but also improving the status of the ci -poem .%“以文为诗”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主张诗歌创作中引进或借用散文的字法、句法、章法等,其目的是对抗诗歌格律所表现出的程式化而采取的一种诗体革新手段。

诗词虽属不同文体,后来之辛弃疾、陈维崧等人的“以文为词”就是受到了“以文为诗”的启发,将散文之字法、句法、议论、叙事、文气等引入词体创作之中。

这样不仅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提高了词体的地位。

【期刊名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韩愈;辛弃疾;陈维崧;以文为诗;以文为词【作者】陆有富【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228在文体破立之际汲取艺术滋养是传统文体演进的方式之一。

这样的承创虽不大为传统眼光所接受,但其破体之实践却给凝滞形式的文体带来了生气。

韩愈“以文为诗”之创作方法便是对抗诗歌格律所表现出的程式化而采取的一种写作手段。

韩愈与唐代文学的思想启迪

韩愈与唐代文学的思想启迪

韩愈与唐代文学的思想启迪唐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辉煌时期,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韩愈作为唐代文学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思想启迪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文化理论,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韩愈与唐代文学的思想启迪。

一、韩愈的文学思想韩愈是唐代文学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提出了“以文会友”的创作理念,强调文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可以通过文学来传承先哲的思想和智慧。

韩愈的文学思想主张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反对虚构、矫揉造作的文学形式,倡导“章句之美,必先在于文意之美”的写作原则,认为文学要真正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文字的华丽和妙曼。

二、韩愈的文献学思想韩愈还是唐代文献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文献学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倡导以汉代文献为基础来研究《周礼》,指出“义与事一体”,反对繁琐的芜杂之说,强调诸侯所受制如一,主张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来研究文献,反对过度推理和自说自话。

韩愈的文献学思想为当时文献学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也为后世文献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三、韩愈的誓言文学思想韩愈的誓言文学思想,突出了文学的社会和道德价值,认为文学应该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

他的《进孝廉榜谢恩文》和《祭十二郎文》等文章都体现了这一思想,呼吁士人应该勇于为社会负责,以自己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发扬自己的品德和风范,为后世留下美好的典范。

四、韩愈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韩愈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可谓深远。

他的文学思想和方法,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例如,在宋代的文学中,王安石批评“唐风晋韵”,提出“范文正公”,并且主张诗将社会风貌描绘出来,反映时代的变迁。

这一思想与韩愈的“以文会友”和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

在明清时期,韩愈成为了文学革新运动的重要领袖,他提出的“格物致知”和“一切散而为文”等思想,也一直激励着后人创作,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总之,韩愈作为唐代文学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创作思想和方法,以及文献学和誓言文学方面的思想,都为后世文学界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范例,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韩愈“以文为诗”与唐代古文运动

韩愈“以文为诗”与唐代古文运动

韩愈“以文为诗”与唐代古文运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韩愈的“以文为诗”理论及其在唐代古文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韩愈,作为唐代中期文学巨匠,不仅以其卓越的诗文创作赢得了后世的赞誉,更以其独特的文学理论推动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

本文将首先概述韩愈的生平及文学成就,进而分析“以文为诗”理论的内涵及其对唐代古文运动的影响,最后总结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理论的现实意义。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诗人,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韦应物、柳宗元合称“三杰”,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强调文章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情,这一理念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文为诗”是韩愈文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指的是在诗歌创作中融入散文的笔法和结构,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韩愈认为,诗歌不应仅仅追求形式上的美,更应注重表达思想和情感。

因此,他提倡在诗歌中运用散文的叙事、议论等手法,以丰富诗歌的表现力。

在唐代古文运动中,韩愈的“以文为诗”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文运动旨在复兴汉魏六朝以来的散文传统,反对骈文浮华空洞的文风。

韩愈的理论为古文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了唐代散文的繁荣和发展。

本文将从韩愈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入手,深入剖析“以文为诗”理论的内涵及其对唐代古文运动的影响,以期全面展现韩愈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理论的现实意义。

二、韩愈的“以文为诗”理念韩愈,字退之,唐朝中期的文学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对唐代古文运动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韩愈的文学观念中,“以文为诗”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创作理念,这一理念主张在诗歌创作中融入散文的元素和手法,从而赋予诗歌更为深厚的内涵和更为自由的形式。

韩愈认为,诗歌和散文虽为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两者在表达思想、情感上并无本质区别。

因此,他主张在诗歌创作中借鉴散文的叙事、议论等手法,使诗歌能够更为直接、深入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论述古代文论家韩愈的文学观和他对诗歌创作的贡献。

论述古代文论家韩愈的文学观和他对诗歌创作的贡献。

韩愈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文论家,他对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贡献。

在他的文学观中,他强调文学创作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求作品对人民生活有所关怀,并提出“文以载道”的理念。

他在文学批评方面也有着突出的成就,对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韩愈的文学观出发,探讨他对诗歌创作的深远贡献。

一、韩愈的文学观韩愈是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家和文论家,他的文学观为后人所重视与传承。

韩愈主张文以载道,他认为文学创作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作品要对社会生活有所关怀,要有价值取向。

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民生的关注和对社会风气的批评。

他认为作为文人,应该立足实际,以文学作品影响社会,使社会风气更加良好。

这种观点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唐宋时期尤为突出,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起到了引领和推动的作用。

二、韩愈对诗歌创作的贡献在诗歌创作方面,韩愈对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韩愈提出了诗歌应该有“雅俗共赏”的观点,认为诗歌创作不应该局限于精英阶层,而是要受到广大人民裙众的喜爱。

他倡导诗歌应该表现真实的人生、真实的情感,力图使诗歌从精英文学的象牙塔中走向民间,使诗歌成为广大人民裙众所共赏的文学形式。

这一观点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形式,使诗歌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人民生活。

韩愈在文学批评方面的贡献也对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他的《滕王阁序》中,他对古代诗歌的艺术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和探讨。

他认为诗歌应该注重表现现实生活,要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裙众。

他还提出了“以经传之,以史述之”的创作观点,认为诗作应该借鉴历史典籍和经典故事,以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这些观点对后世诗歌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丰富了诗歌的题材,使诗歌更加融入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底蕴。

韩愈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家和文论家,他在文学观和文学创作方面的贡献为后世所铭记。

他倡导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对我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对诗歌创作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韩愈对后世的影响

韩愈对后世的影响

韩愈对后世的影响
韩愈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学贡献: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提出“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当时流行的骈偶文风。

他的文学理念和作品对后来的文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对文章的创新和强调“道”的作用,使得古文得以复兴,对唐宋八大家等后世文人有着极大的启迪作用。

2. 诗歌创新:在诗歌方面,韩愈开拓了新的诗歌路径,他的诗歌手法创新,注重文字的选择和意境的营造,追求奇险诡谲的风格,强化了诗歌的议论性,使其充满了视觉上的冲击力。

他的“以文入诗”的特点,突破了诗歌格律的限制,融合了文章的自由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哲学思想: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哲学上也有重要贡献,尤其是在推崇和复兴儒学方面。

在佛教和道教盛行的时代背景下,韩愈坚持儒学教育,努力恢复和弘扬儒家文化,对后世的儒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4. 政治影响:韩愈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尽管他的官场生涯并不顺遂,但他的政治理念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政策和决策。

同时,他的弟子中有不少成为初唐的重臣,这也间接体现了他对政治的影响力。

韩愈在文学、诗歌、哲学和政治等多个领域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为文学巨匠和儒学的捍卫者。

他的作品和思想不仅在唐代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化和思想发展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韩愈与唐代文学的变革

韩愈与唐代文学的变革

韩愈与唐代文学的变革韩愈是唐代文学中的杰出人物,他的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领了唐代文艺的变革和升华。

在他之前,唐代文学走的是一条相对单一的道路,以诗歌为主,缺乏散文的发展。

而韩愈的出现,则为唐代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韩愈的散文是唐代文学的一大变革,他大力倡导文言文的运用,以其规范、准确、精妙的语言表达,成为一代文言文大家。

他的《师说》、《进学解》等散文代表着他语言的精练和表达的深刻。

他的作品中涉及到许多哲学、伦理、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注意观察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这些成为后世的学习对象。

他的文言文语言规范,内涵深刻,对唐代文言文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此外,韩愈也是唐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洛阳女儿行》运用了对峙方案,表现了情感的高峰,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入人心。

他的诗歌表现了他的独立思想和崇高的情操,以至于有些学者说他是“诗人中的贾谊”。

他对于文学形式的改革,也可以从他的诗歌上看出端倪。

例如他在《滕王阁序》中对诗歌的评价有所改变,在文中谈到草书、隶书、篆书的优劣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于诗歌形式的变革有所追求。

韩愈的文学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非常巨大。

首先他倡导的文言文运用,直接影响后世的文化形态、政治制度和人们的整体价值观念。

而他在文学思想方面的创新,带动了唐代文学的多元化发展,打破了唐代文学单一的模式,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风貌。

他强调思想、文化、艺术之间必须相互联系,从而促进文化的依赖、文学理念的进一步完善。

这些思想也为后来的文学界所接受,成为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总之,韩愈是唐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他的文学思想、作品风格等方面都甚具创新性,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

他倡导文言文、提倡散文思想,在唐代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不仅影响了唐代的文学界,也对未来的文学形态、文化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韩愈的文学思想及其对宋代文化的影响

韩愈的文学思想及其对宋代文化的影响

韩愈的文学思想及其对宋代文化的影响作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和思想家,韩愈的文学思想和文化贡献深远而广泛。

在中国文学史上,韩愈被誉为“韩文公”,他的思想和作品不仅影响了唐代和宋代的文化,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以韩愈的文学思想为主题,探讨他对宋代文化的影响。

韩愈强调文学创作的实用性韩愈的文学思想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文学创作的实用性。

他认为文学不仅应该追求美学的价值,更应该具有实际的社会功能。

他提倡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现实,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引领社会风尚。

例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得天下者得人心”,这些观点都体现了他这种实用主义的思想。

韩愈提倡的这种文学思想,正是宋代文化发展所需要的。

在宋代,因为政治官僚制度的逐渐完善,文人们开始重视实际的功能性文学,比如说政治经策、取士经验和考试应试方法等书籍的出现,这正是韩愈思想的实践。

韩愈对文言文的推崇韩愈对文言文的推崇也是他文学思想的一个特点。

他认为用文言文写文章比用白话更为庄重、正式和精练。

他还认为文言文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符号,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精髓。

韩愈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学的语言应该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让读者满意地领略其文学之美。

因此,在韩愈的影响下,宋代文人重新关注文言文,把它作为文学创作的正式语言,也从中体悟到了韩愈的文学思想的深刻内涵,开始推崇文章的格式和结构,甚至是作为考试的方式,奠定了实用主义把握文学的根基。

韩愈对诗歌的重新定义韩愈对诗歌的重新定义也是其文学思想的重要部分。

他认为诗歌应该有实际的表现功能,而不是只追求美的形式。

他把诗歌定义成富有“经世致用”精神的文学作品,强调诗歌应该描写生活和社会,反映社会现实。

他的代表作包括《马诗》和《师说》等,这些诗以其好的语言节奏,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表现了他的文学理念。

在宋代,韩愈这种重视诗歌实用性的观点,得到了文人的追捧,使得诗歌的功能和意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一步促进了宋代政治和文化的繁荣。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资料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资料

论文题目作者论韩愈的“以文为诗”中唐时期,我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位关键性的领军人物。

他的创作在引领了当时的文学风潮外,还沾溉一代宋诗,使宋人在唐人之后摆脱唐诗束缚扩展出一片诗坛新天地。

而这位领军人物就是被后人称为韩昌黎的韩愈。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曰“文”,又称韩文公。

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在思想上,韩愈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他的一生,无论是在政治、哲学,还是在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

苏轼曾说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1(《潮州韩文公庙碑》),从文、道、忠、勇等方面概括韩愈一生的事业。

而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一是领导了唐代中期的古文运动,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二是尝试并倡导“以文为诗”的诗歌创作手法。

其中,尤以“以文为诗”最为引人注目。

连史学家陈寅恪也不禁赞道:“既有诗之优美,复具文之流畅,韵散同体,诗文合一,不仅空前,恐亦绝后。

”2当然这种创作倾向正是韩愈作为一位古文大家而具有的独特成就。

因此,本文主要从文学背景、艺术特征两个角度来研究韩愈的“以文为诗”。

一、“以文为诗”与唐代古文运动“古文”(专指秦汉散文)是出现于中唐时代散文的特有名称,是相对骈文而言。

首先提出这一名称的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

而这一文学运动的发生、发展都是适应社会发展与文学规律的,它是中唐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相互作用的产物。

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统治者信佛侫道,更加重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士人心态的主流已不是初盛唐时期的昂扬与奋发,文学的面貌也因此发生显著变化。

面对复杂的政治社会形势,他们希望维护中央集权、振兴儒学,挽救时弊。

论韩愈_以文为诗_的艺术表现

论韩愈_以文为诗_的艺术表现

论韩愈“以文为诗”的艺术表现任正霞(遵义师范学院文学院,贵州遵义563002)[摘要]韩愈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的确立与他“以文为诗”的创作倾向息息相关。

韩愈的“以文为诗”具体表现为:以散文题材入诗;以古文章法、句法、字法入诗;以议论为诗;以赋笔为诗。

这是韩愈诗体诗风开拓创新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文体文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韩愈;以文为诗;艺术表现[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1)03-0042-03[收稿日期]2011-02-28韩愈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的确立与他“以文为诗”的创作倾向息息相关。

“以文为诗”就是把文的诸多因素运用到诗歌的创作中,韩愈以单、散、错综、参差的古文句法为诗,以精炼了的散文语言为诗,他企图以古文的美来接济、补充诗歌的美,这样一来,使其“既具诗之美复具文之流畅”。

[1]韩愈“以文为诗”具体表现为:诗歌题材的开拓创新;以古文章法、句法、字法入诗;议论、叙事、描写与抒情相结合。

一、诗歌题材的开拓创新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说:“韩吏部歌诗数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撑抉于天地之间,物状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

”司空图的评价指出韩愈诗歌的纵横之势由气驱使而形成,同时司空图还指出韩愈诗歌对题材的开拓,这是“以文为诗”的具体体现。

“撑抉于天地之间,物状奇怪”,韩愈几乎把天地万物都纳入诗歌中,而且不少是奇形怪状的东西。

我们知道,传统的古典诗歌是以言志抒情为主,文人诗的大致内容是咏物、怀古等题材。

“咏物”就是描摹景物,是《诗经·桃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而且要不即不离,工细中须具缥缈之致。

然而在韩愈的创作实践中,诗歌不仅仅局限于咏物怀古,就正如他的散文创作一样,诗歌的用途得到空前的、淋漓尽致的发挥。

韩愈诗歌的应用遍及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举凡上下级之间的应酬、朋友之间的交往、家人间琐事的交代、情感的交流等等都可以诉诸诗歌。

韩愈诗词的特点介绍

韩愈诗词的特点介绍

韩愈诗词的特点介绍韩愈诗词的特点介绍韩愈的诗词相信大家都接触过,那你知道它的特点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韩愈诗词的特点介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韩愈诗词的特点介绍 1韩愈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文,但其诗亦有特色,为一代大家,对后代有较大的影响。

就思想内容而言,韩愈为诗,亦如为文,对于国计民生,多所关切。

例如《龊龊》一诗有云:秋阴欺白日,泥潦不少干。

河堤决东郡,老弱随惊湍。

天意固有属,谁能诘其端?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

排云叫阊阖,披腹呈琅玕\。

致君岂无术,自进诚独难。

这样的作品,与他的《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一文,思想倾向基本一致。

这样的思想内容,与安史之乱前后元结、杜甫的某些作品,一脉相承。

但韩愈为诗的新的特点,还不是表现于这类作品,而在于他那“以文为诗”的一些什。

例如《山石》一诗发端有云: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又如《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有云: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对于这样的作品,前人多所评论,方东树《昭昧詹言》谓前乃“古文手笔”,后亦“古文笔法”。

这样的“手笔”和“笔法”,和初唐、盛唐的前辈诗人相比,显然有不同者。

因此,叶燮《原诗》认为“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

所谓“大变”,正是韩愈之诗新的特点。

韩愈诗词的特点介绍 21、韩愈的诗的这种风格还表现为遣词造句的奇特和“以文为诗”。

2、韩愈为文主张“务去陈言”,作诗讲求推敲文字。

他不仅爱用古词奥语,也喜欢用俗口语,力求出新。

他曾自言:“壮非少者哦七字,六字常污一字难”(《记梦》)。

这种推敲的例子在其诗中俯拾即是。

简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简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简论韩愈的“以文为诗”袁书会;闫振华【期刊名称】《咸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7)005【摘要】盛唐之后,韩愈大胆开拓,"以文为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貌,对后世影响甚大。

本文通过对韩愈诗歌的具体分析,尝试探究其风格之来源及特点,对他的这种艺术风格进行总体把握,探析其在韩愈整体诗歌风格中的地位。

%After the prime of the Tang dynasty,Han Yu made a bold and daring move of"taking prose writing techniques into poem writing"forming his own distinctive poem style,which had great impact upon later generations.Through detailed analysis of Han Yu’s poems,this paper endeavors to explore the origin of this styl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gain an overall perspective of his artistic style and further interpret it in terms of its status in Han Yu’s overall poem writing styles.【总页数】5页(P92-96)【作者】袁书会;闫振华【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陕西咸阳712082;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陕西咸阳712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相关文献】1.论韩愈“以文为诗”对后世“以文为词”之影响 [J], 陆有富2.韩愈"以文为诗"现象的文类学考察 [J], 曾蒙3.从文体交融视域看韩愈与宋诗的"以文为诗" [J], 张弘韬4.浅析《荐士》一诗“以文为诗”的特点--兼论韩愈“以文为诗”的历史影响 [J], 高建青;付文东5.论江西诗派对韩愈“以文为诗”的接受 [J], 温优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韩愈之诗文人之风

韩愈之诗文人之风

韩愈之诗文人之风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文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启迪。

本文将从韩愈的诗文创作特点、对当时文坛的影响以及他对后世文化的贡献三个方面来探讨韩愈之诗文人之风。

一、韩愈的诗文创作特点韩愈的诗文作品以雄浑豪放、秉笔直言为主要特点。

他倡导重视内容,崇尚真实性,追求独立性,不拘泥于古风。

韩愈的诗歌以反映他个人的感受和思想为主题,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和自我表达的倾向。

他的文笔雄健有力,字句奇特,用词凝练,意境深远。

同时,韩愈的散文作品也同样精彩纷呈,他的《师说》,以其犀利的批评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力而被广泛传颂。

二、韩愈对当时文坛的影响韩愈作为文学家的风格和思想观念对于当时的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提倡从内心发出真实的声音,对当时流行的文风进行了批评和反思,引导文人们追求自我表达和独立思考。

其次,韩愈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强调诗歌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再次,他在散文创作上的突出表现,开创了唐代散文的新格局,为后来文体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韩愈对后世文化的贡献韩愈的文学成就不仅仅影响了唐代文坛,而且对于后世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坚持文学为培养人的品德修养的工具,提倡辅以教育和社会责任,为后来文化人的使命和角色定下了基调。

他的散文作品反映了社会现象,批判了社会弊端,激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他以其高尚的文学情操和坚定的道德态度成为后世文化人的楷模和榜样。

综上所述,韩愈的诗文人之风体现在他的作品的创作特点、对当时文坛的影响以及对后世文化的贡献上。

他的文学成就深深地影响了唐代文坛,对后世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韩愈的诗文给我们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也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道德追求。

他的诗文人之风将继续激励着后人追求独立思考和表达自我。

简述韩愈的文以明道

简述韩愈的文以明道

简述韩愈的文以明道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韩愈是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和文化思想家。

他提倡文以明道的观念,认为文学要以表达道德和教育人民为宗旨。

本文将从韩愈的背景和时代背景出发,深入探讨他的文以明道理念,并举例说明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韩愈的背景与时代背景1.韩愈的生平经历–出生于唐朝末年–曾任官员,并参与了“史家之续书”运动–后来被贬谪2.文化背景与社会氛围–唐朝的文化繁荣与士人浪漫情怀–民变、政治动荡等社会问题的出现文以明道的意义与内涵1.文以明道的基本含义–文学应以表达道德为主要目的–文学要承担教育人民的责任2.韩愈对文以明道的论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道”在文学中的重要性–批评唐代文人追求文学形式而忽略道义的问题–引领文学回归道德与伦理的本源文以明道理念在韩愈作品中的体现1.韩愈的散文作品–《师说》: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倡质朴的教育方式–《进学解》:对士人应如何学习与教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2.韩愈的诗歌作品–《滕王阁序》:以赞颂滕王为主题,同时融入了对道德和人性的思考–《伤时》:对唐朝时局的批判,表达了对时代沉沦的忧虑和对道德重建的期盼韩愈文以明道理念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1.对后世文学家的启示–辨明文学的价值与作用,注重文学的道德功能–引导文学再度回归社会关怀和人伦意义2.对文学史的影响–文以明道理念为中国古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指导结论韩愈的文以明道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他的理念承载了一种对道德和伦理的追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韩愈的文以明道思想中汲取智慧,用文化的力量来引导社会道德的建设,并探索文学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

论韩愈的Word

论韩愈的Word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摘要:韩愈是中唐时期,继李白、杜甫之后在中国诗歌史上又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歌大家。

他的“以文为诗”的诗歌艺术手法的形成原因有韩愈的古文理论及创作对“以文为诗“的影响,时代追求以及诗歌自身的发展态势,而“以文为诗”的特点在其诗歌中的体现也是极其鲜明的,“以文为诗”对宋代诗歌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关键词:韩愈;以文为诗;形成原因;特征及体现;影响韩愈是中唐时期一位文学巨匠,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这样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对韩愈在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崇高的评价,也为文学界所公认,韩愈无论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其中,尤以“以文为诗”最为引人注目。

连史学家陈寅恪也不禁赞道:“既有诗之优美,复具文之流畅,韵散同体,诗文合一,不仅空前,恐亦绝后。

”1当然这种创作倾向正是韩愈作为一位古文大家而具有的独特成就。

因此,本文主要从“以文为诗”的形成原因、“以文为诗”在韩愈诗歌中的具体体现、“以文为诗”的影响等角度角度来研究韩愈的“以文为诗”。

一、“以文为诗”的定义“以文为诗”是一种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始于古文大家韩愈。

但第一次提出“以文为诗”的却是宋代陈师道,他在《后山诗话》中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

唐诸人不迨也。

”2“以文为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陈师道并没有明确地定义。

到了严羽,这一概念才得到最完整的概括。

《沧浪诗话》第五:“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

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荃者,上也。

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夫岂不公,终非古人之诗也。

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

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复终篇,不知者到何在,其未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韩愈 ;辛弃痰;陈维崧 ;以文为诗 ;以文为词
[ 中 图分 类 号 ] ; I 2 2 2 . 8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1 - 7 6 2 3 ( 2 O 1 4 ) O 3 一 o o O 5 — 0 5
在 文体破 立之 际汲取 艺术 滋养是 传统 文 体演进 的方式 之 一 。这 样 的 承 创 虽 不 大 为 传 统 眼光 所 接
统 的一个挑 战 , 但 在 众 多 的 争议 声 中却 也得 到 了多 数人 的认可 , 而 且 影 响 了有 宋 一代 诗 歌 。韩愈 本 人 的创 作实践 也充 分证 明 , “ 以文 为诗 ” 并 不 违反 艺 术
定 的道理 。其 实 , 对 于韩 愈“ 以文为 诗” 的认识 , 多数 评 论 家都是 从字 法 、 句法 、 结构 等写 作 的表现形 式上
3论韩愈以文为诗对后世以文为词之影响陆有富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摘要以文为诗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主张诗歌创作中引进或借用散文的字法句法章法等其目的是对抗诗歌格律所表现出的程式化而采取的一种诗体革新手段
2 0 1 4年 O 5月
内 蒙古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版 )
人方 东树《 仪卫 轩 文 集 》 卷九《 韩公 》 日: “ 选 字 避 陈
熟, 固矣 。而 于不 经 意语 助 虚 字 , 尤 宜措 意 , 必 使 坚
J o u r n a l o f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8 L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Ma v .2 01 4
影 响 到整个乾 淳词 坛 乃 至 清代 词 坛 , 只不 过 有 些 词 人 表现 明显 , 有些 则 并 不 显见 。本 文 主要 以稼 轩 和 迦 陵“ 以文为 词” 为讨 论对 象 , 探讨韩愈“ 以文 为 诗 ” 对他 们破 体革 新产 生的 影响 。他们 的这 种承 变具 有
成 韩诗 独 特 的 表 现 效 果 。例 如 “ 知 者尽 知 其 妄 矣 ”

定 的代 表性 。
韩 愈“ 以文 为诗 ” , 讥之 者 如 黄庭 坚 、 陈师 道 、 沈
括 等往往 从尊 体 的角度 对 其进 行 批 评0, 认 为其 “ 不 工” 、 “ 非本 色 ” ; 而 褒 之 者 如 陈善 等则 从 文 体 革新 的 角度 对韩 愈 进 行 赞 扬⑦, 肯 定 韩愈 在诗 体 革新 上 的 魄力 , 这显 然是 针对 固守 传 统者 对 韩 愈 “ 以文 为 诗 ” 的反 驳而 立说 的。从 语 言 艺术 发 展 的 角 度来 说 , 韩
( 《 谁 氏子 》 ) 、 “ 破 屋数 问而 已矣 ” ( 《 寄卢仝》 ) 、 “ 放 纵
是 谁之过 欤 ” ( 《 寄卢 仝 》 ) 、 “ 日吾儿可憎 , 奈 此 狡 狯
何” ( 《 读 东方 朔杂 事 》 ) 、 “ 吁谟 者 谁 子 , 无 乃 失所 宜 ” ( 《 归彭城 》 ) 等等 , 这 些 虚 字 在 韩诗 中不 在 少 数 。清
王 国维在《 人 间 词话 》 附录 中说 “ 南宋 惟 一稼 轩 可 比 昌黎 , , [ 2 ] 讫, 便 是 道 出 了退 之 之 于 诗 体 、 稼 轩 之 于 词
韩 愈 诗歌 创 作 经 常使 用 散文 中常 见 的虚 字 , 构
体 这种 破体革 新 的相类 的作法 。下 文将 从不 同的角 度 具体 来分 析韩 愈“ 以文为诗 ” 对 于后世 “ 以文为 词” 的影 响 。需要 说 明的是 , “ 以文 为词 ” 自稼 轩始 , 其 后
法、 章 法等 , 其 目的是 对 抗 诗 歌 格 律 所 表 现 出的程 式 化 而 采 取 的 一 种 诗 体 革 新 手 段 。诗 词 虽属 不 同 文 体 , 后 来 之 辛弃疾、 陈雏 崧 等 人 的 “ 以文 为 词 ” 就 是 受 到 了“ 以 文 为诗 ” 的启 发 , 将散 文 之 字 法 、 句法、 议论 、 叙事 、 文 气 等 引 入 词 体创 作之 中。这 样 不 仅 解 放 了词 体 , 增 强 了词 的 艺 术 表 现 力 , 同时 也提 高 了词 体 的 地 位 。
第4 3卷 第 3期
Vo i . 4 3 No . 3
论韩愈“ 以文为诗” 对后 世“ 以文为词" 之影响
陆有富
( 内 蒙 古 师 范 大 学 文 学院 ,内蒙 古 呼 和 浩 特 0 1 0 0 2 2 )
[ 摘
要] “ 以文 为诗 ” 是 中 国文 学批 评 史 上 一 个 重 要 的 概 念 , 主 张诗 歌 创 作 中 引进 或 借 用 散 文 的 字 法 、 句
来 评价 的 , 这也是“ 以文 为 诗” 最 为 直 观 的表 征 。 因 此, 后 人“ 以文 为词” 以“ 以文 为 诗” 作 为 破体 革 新 的 矩范时, 首先 应从 这些 方 面人手 进行 变革 , 这是最 自
然 不过 的 了 。 源自规 律 。这也便 为后 来 辛 弃 疾 、 陈 维崧 等人 对 词 体 革 新 的实践—— “ 以文 为 词” 提 供 了可 资 借 鉴 的范 本 。
受, 但 其 破体之 实践 却 给 凝滞 形 式 的 文 体 带 来 了生 气 。韩愈 “ 以文 为诗 ” 之创 作方法 便是 对抗 诗 歌格律
所 表现 出的程 式 化而 采 取 的 一种 写 作 手 段 。“ 以文 为诗 ” 并非 是要 破 坏诗 歌 的 美感 特 质 , 而是 在 用 字 、
愈 的这种 革新 反 映 了文 学 发展 的某 些 规 律 , 具 有 一
对仗、 句法、 章 法等 方 面借 鉴 文 章 之作 法 , 在 一定 程
度上 造成对 律 诗某些 既成规 则 的破坏 和背 离 。王水
照先 生 曾指 出 , 尊体 和 破 体 的对 立 相 争 是 文 学发 展
的一 般规则 [ 1 ] 6 卜铋。韩 愈“ 以 文为 诗 ” 虽 是 对 诗学 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