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练习】《论语十二章》(语文部编七上)
最新【部编版】七上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精编练习(含答案)
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12《论语》十二章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之(ɡōnɡ)博学而笃.志(dǔ)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4)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6)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斯:这,指河水(7)曲肱.而枕之肱:胳膊(8)博学而笃.志笃:坚定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D)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
D项是动词,到。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岐途,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及练习(word含答案)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及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原文及译文】(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好学)的快乐。
多么高尚啊,颜回!”(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1 《论语》十二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愠(yùn) 不亦说乎(yuè) 不学则殆(dài)B. 论语(lùn) 不思则罔(wǎng)三省吾身(xǐng)C. 逾矩(yú) 不堪其忧(shèn) 一箪食(dān)D. 曲肱(gōng)不舍昼夜(zhòu) 博学笃志(nǔ)2.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不愠(yùn)如浮云不舍昼夜不亦说乎(yuè)B.逾矩(yú)一瓢饮切问近思三省吾身(xǐng)C.曲肱(hóng)一单食三军夺帅博学笃志(dǔ)D.迷惑(huò)饭疏食不堪其忧逝者如斯(sī)3.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不思/则罔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B.有朋/自远方来C.学而/不思则罔D.温故/而知新5.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学而时习之⑦博学而笃志⑧吾日三省吾身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子”是古代对别人的尊称;“匹夫”是指平民中的男子。
B. 不同年龄的人在古代有不同的称呼,如四十岁称为“不惑”。
C. 《论语》,儒家经典,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D.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和孟子合称为“孔孟”。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考点练习+真题练习+过关检测)(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考点练习考点一:课文默写1.古诗文默写。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请根据提示,用《<论语>十二章》中的语句填写:(1)表达了与“举一反三”意思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
(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一句来劝解自己。
(3)孔子提倡“见贤思齐”,与之意思相近的语句是__________。
(4)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样,________,_______。
两句也表达了要惜时的意思。
考点二:解释词语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温故而知新.( ) (5)思而不学则殆.( )(6)逝者如斯.夫( )(7)曲肱.而枕之( )(8)博学而笃.志( )考点三:句子翻译3.翻译下面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考点四:理解文章内容4. 阅读《论语》中的章节,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你从选文获得了哪些关于修身方面的启示?二、真题练习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shuō)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B.传.不习乎(chuán)逾矩.(jù)学而不思则罔.(máng)C.好.之者(hào)论.语(lún)思而不学则殆.(dài)D.为.人谋(wéi)曾.子(zēng)乐.之者(lè)2.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博学而笃志。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习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四十而不惑.()(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5)学而不思则罔.()(6)思而不学则殆.()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2)四十而不惑()(3)学而不思则罔()(4)思而不学则殆()(5)逝者如斯夫()(6)吾日三省吾身()3.翻译下面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重点难点探究(一)典型例题探究点一:翻译句子例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注意“三”表示多数,“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答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点拨:采用直译法逐字逐词翻译探究点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题2:怎样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呢?解析:此题主要检测对文章中关键句子的分析,要从句子的内容上分析。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为“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也会有害。
”此句是讲学习方法的,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有所成。
点拨:从“学”和“思”两方面分析。
(二)探究问题问题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积累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____(2)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_(3)吾日三省吾身省:_________________(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罔: _________________(6)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_________(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_____________(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_________________(9)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_________(10)博学而笃志笃: 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11《论语十二章》练习 (含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语文七上《论语十二章》练习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三、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四、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五、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六、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论语十二章》经典练习题
篇目二《论语十二章》一、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下列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礼》、《易》、《春秋》)(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子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并称“”。
2.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3.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音,意思是。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 论语十二章-(试卷配答案)
寄语:亲爱的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就是逐级攀升的难度。
即使每一级都很陡峭,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一层又一层地跨越,最终才能实现学习的目标。
祝愿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时练习一、单选题1.下面对《论语》十二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强调学思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孔子认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改变的。
C.选文第七章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
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D.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的时候,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吾日三省吾身。
2.下列关于《〈论语〉十二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中的”说”是通假字,同“悦”,愉快。
B.《论语》属于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的重要经典。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是具体数字,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同行,一定有人可以做老师”。
D.选文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人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可以自得其乐;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不足等。
二、填空3.(1)《论语》是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岐途,所以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________(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之者。
《论语十二章》注释、翻译、选择习题带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上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赏析辨识选择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4、【愠】生气,恼怒。
5、【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日】每天。
8、【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9、【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10、【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11、【信】诚信。
12、【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3、【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4、【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5、【惑】迷惑,疑惑。
16、【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17、【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8、【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19、【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20、【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2、【殆】疑惑。
23、【堪】能忍受。
24、【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25、【者】代词,“……的人”。
26、【好】喜爱,爱好。
27、【乐】以……为快乐。
2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饭】,吃。
【疏食】,粗粮。
【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29、【于】介词,对,对于。
30、【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31、【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2、【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33、【川上】河边。
【川】,河流。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夫】,语气词,用于句未、表示感叹。
35、【三军】指军队。
第11课《论语》十二章练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第十一课《论语》十二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 论.语(2) 学而不思则罔.(3) 人不知而不愠.(4) 曲肱.而枕之(5) 吾日三省.吾身(6) 博学而笃.志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不亦说.乎:(2) 人不知而不愠.:(3) 吾日.三省吾身:(4) 温故.而知新:(5) 学而不思则罔.:(6) 思而不学则殆.:(7) 博学而笃.志: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思而/不学则殆C.择其善者/而从之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学面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6.填空。
(1) 《论语》是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体裁)著作,它与《》《》《》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朝代)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家,学派创始人。
(2) 《(论语)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句子是“ ,”。
(3) 《(论语)十二章》中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4) 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 ,。
”7.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学而时习之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吾日三省吾身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B.①⑤⑧⑨/②③⑥/④⑦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8.子路受教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
”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习题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殆:危险)B.逝者如斯夫(逝:流逝)C.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D.吾日三省吾身(三:泛指多次)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曲肱而枕之二、语言表达3.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
⑤亡:不知道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子曰:“____________,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__。
”《为政》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_____________,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张》二、《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B.吾日三省.(shěng)吾身。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D.逝者如斯.(sī)夫,不舍昼夜。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择其/善者而从之C.仁在/其中矣D.匹夫不/可夺志也3.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从心所欲,不逾矩。
B.匹夫不可夺专也。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人不堪其忧。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时:按时B.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C.学而不思则罔.罔:疑惑D.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优点5.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不善者而改之.曲肱而枕之.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D.回也不改其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下列选项中“而”表转折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思则罔C.择其善者而.从之D.三十而.立7.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1)《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学习周围人的长处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了答案。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5)孔子强调要珍惜时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语文七上第12课《论语十二章》 课时练习(含答案)
12、《论语》十二章一、基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3)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__(5)饭疏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四种用法需要掌握:A.表顺承;B.表并列;C.表转折;D.表修饰。
请辨析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
(填选项)(1)学而不思则罔( ) (2)人不知而不愠( ) (3)学而时习之(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5)择其善者而从之( ) (6)博学而笃志( )3、(2024·山东济南历下区期中)下列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有着自己的智慧。
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如何描绘人生百年的。
杜牧《赠别》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A]诗句中“豆蔻”指女孩子十三四岁。
[B]《论语》中称三十岁为“而立”,指能够自立于社会,有所成就;[C]称六十岁为“耳顺”,六十岁还可称“花甲”。
《礼记》中称一百岁为“期颐”,“期”意为期待,“颐”意为供养。
[D]自幼及老,从“总角”到“而立”,从“古稀”到“不惑”,再到“期颐”,每一个称谓都那么美!既能形象的表现年龄特征,又蕴含着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是一种中国式的浪漫。
4、根据提示默写。
(1)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是一种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论语〉十二章》中,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教材核心考点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基础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博学而笃志。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答案】C【详解】考查对通假字的理解。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C项中“说”通“悦”,喜悦,高兴。
其他选项没有通假字。
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B.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D.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答案】D【详解】考查对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理解。
A.了解/得到;B.指学过的知识/指学问和事业;C.表承接/表并列;D项“习”均译为“复习”。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温故而知新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饭疏食,饮水【答案】A【详解】A.古义:诚信\今义:诚信;B.古义:旧的\今义:缘故、事故等;C.古义:几个人\今义:三个人;D.古义:凉水\今义:泛指一切水;故选A。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不愠(yùn)逝者(shì)B.罔(wáng)笃志(dŭ)殆(dài)焉(yān)C.箪(dān)好之者(hǎo)曲肱(gōng)惑(huò)D.三省(xĭng)传不习乎(zhuàn)逾(yú)矩(jŭ)【答案】A【详解】B. 罔(wáng)——wăng;C. 好之者(hǎo)——hào;D. 传不习乎(zhuàn)——chuán;故选A。
5.下面文化名人的尊称(别称)、姓名、他人的评价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五柳先生——柳宗元——不为五斗米折腰B.诗圣——杜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C.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D.六一居士——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基础训练和同步拓展(配套课内 课外使用)
《论语》十二章【文学文化常识积累】《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四书: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课内字词】子曰:“学而时.(按时)习.(复习,温习)之,不亦说.(同“悦”,愉快)乎?有朋.(志同道合的人)自.(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吾身:为.(替,给)人谋.(谋划事情)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诚信)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五十而知天命..(指能听得..(上天的意旨),六十而耳顺进不同的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越过)矩.(法度)。
”(《为政》)子曰:“温故.(学过的知识)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为.(做,当)师.(老师)矣。
”子曰:“学而.(但)不思则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能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者不如好.(喜爱,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快乐)之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论语十二章》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12章知识点归纳及相关练习及答案《论语》简介《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全书二十篇。
四百九十二章。
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
《论语》与《易经》、《黄帝四经》、《老子》、《庄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典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的智慧结晶。
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以“仁的学说”,“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
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
孔丘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 yì)人。
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
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
部编版2019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12《《论语》十二章练习
12 《论语》十二章考点1 赏析句子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与道义不符合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考点2 思想内容课文所选的十二章,是孔子及弟子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问题的探讨。
请辨别出哪些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哪些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哪些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学习方法:第1、4、5、12章学习态度:第7、9、10章修身做人:第1、2、3、6、8、11章考点3 感悟启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读了本文之后有什么感悟。
感悟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用心学习,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
感悟二: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如何提高个人修养的许多有益的教诲。
如:看到别人的短处而反省自我,加强自律;要贫贱不移;要意志坚定;交朋友要讲诚信,等等。
聆听古人的教诲,真是受益匪浅。
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一箪.食( ) 曲肱.( )博学而笃.志( ) 三省.吾身( ) 不愠.( )2.根据拼音填汉字。
,不亦,乎,四十而不,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3)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6)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7)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人不知而.不愠A.学而.时习之B.五十而.知天命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B.有朋/自远方C.学而/不思则罔D.温故/而知新6.翻译下列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基础练习
本课时编写:南昌市心远中学胡蛟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不惑()不逾矩
..()()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
..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
..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
..乎()
5.吾日三省
...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
11.温故.而知新
..()()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
..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
...饮水.()()()19.曲肱而
...枕之()()
20.不义
..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
..而从之()
24子在川上
..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
..可夺帅也()
28.匹夫
..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
..而近思
..()()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
..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
..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
..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
5.可以
..为师矣(古义:;今义:)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3.知: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温故.而知新.()()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
..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
...吾身(每天)(多次反省)..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
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
规范)11.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
...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
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
...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曲肱而
..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
(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
..
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
..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
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
..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
..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
..(恳
..而近思
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
..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
..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
..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
5.可以
..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