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战役的陕西800冷娃

合集下载

赵寿山传奇

赵寿山传奇

赵寿山传奇

作者:杜尚儒

来源:《新西部》2015年第09期

在众多的抗日名将中,赵寿山是个传奇。

西安事变时,他是杨虎城将军最忠诚的战友;对日战争中,他作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和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带领三秦子弟兵先后在娘子关和中条山打出了陕军的威名;解放战争中,他又成为毛泽东任命的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名经毛泽东直接批准的中共党员。

赵寿山、李兴中,

率领陕西冷娃兵,

中条山上打日寇,

吓得鬼子一溜风……

提起抗战中的陕军,很多人就会自然想到中条山战役。这场战役不仅使中国腹地的千万百姓免遭日寇铁蹄蹂躏,更阻止了日军打通西北、西南大通道,为日后的战略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机会,而赵寿山作为主要指挥将领是功不可没的。

其实,中条山战役只是赵寿山传奇故事的一个片段,此前和此后的更多故事,也在坊间流传很广。这些故事,写满了赵寿山传奇而又辉煌的一生。

追随杨虎城

文武全才初显露

1894年12月17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赵寿山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渭丰乡(今称渭丰镇)定舟村,原名赵生龄,字杜亭。赵寿山兄弟姊妹六人,在男丁中排行第二。他13岁时丧父,是母亲将他抚养大的。

定舟村是当地的大村子,据陕西作家、赵寿山将军奖学基金会常务理事李景宁介绍,该村尚武之风浓郁,出身贫苦的赵寿山少年曾习练红拳,16岁考进陕西陆军小学。辛亥革命后,转入陆军测量学校,1915年毕业。不久,他随同进步人士史可轩到于右任先生领导的陕西靖国军司令部,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靖国军失败后,赵寿山于1919年到北京,在冯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任上尉参谋。1921年任少校参谋,兼地形和武术教官。1924年春,赵寿山回到陕西,加入了仍扛着靖国军旗帜的杨虎城将军的部队。这支部队,后来发展成为十七路军。

2021年经典抗日战争歌曲三十首唯美

2021年经典抗日战争歌曲三十首唯美

抗日战争歌曲

只怕不抵抗 (作于1937年麦新词冼星海曲)

二月里来(作于1939年塞克词冼星海曲)

打杀汉奸 (作于1937年胡然词江定仙曲)

马儿真正好(作于1936年麦新词曲)

酸枣刺 (作于1939年塞克词冼星海曲)

骑白马(陕北民歌)

旗正飘飘(作于1932年韦瀚章词黄自曲)

拥军花鼓(拥护八路军)(陕北民歌安波填词)

五月的鲜花(作于1935年光未然词阎述诗曲) 10.嘉陵江上(作于1939年端木蕻良词贺绿汀曲) 1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作于1936年麦新词孟波曲) 1南泥湾(作于1943年贺敬之词马可曲)

1冲锋号(作于1932年陈洪词曲)

1青年进行曲(作于1937年田汉词冼星海曲)

1团结就是力量(作于1943年牧虹词卢肃曲)

1自由神(作于1935年孙师毅词吕骥曲)

1铁蹄下的歌女(作于1935年田汉词聂耳曲)

1长城谣(作于1937年潘孑农词刘雪庵曲)

1大刀进行曲(作于1937年麦新词曲)

20.高粱红了 (作于1938年安娥词任光曲)

2做棉衣(作于1937年桂涛声词冼星海曲)

2梅娘曲(作于1934年田汉词聂耳曲)

2壮丁上前线(作于1938年常任侠词张曙曲)

2黄水谣(作于1939年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2中华民族好儿女(作于1940年许晴词孟波曲)

2抗敌歌(作于1931年黄自、韦瀚章词黄自曲)

2红缨枪(作于1939年金浪词向隅曲)

2黄桥烧饼歌(作于1940年李增援词章枚曲)

2丈夫去当兵(作于1938年老舍词张曙曲)

30.全国总动员(作于1936年荷子词何安东曲)

抗日英雄事迹

抗日小英雄董存瑞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班长。河北省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194..入伍前,参加本村抗日儿童团。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本军队的追捕,被誉为

1938年中条山之战:千余国军投河而死不投降

1938年中条山之战:千余国军投河而死不投降

1938年中条山之战:千余国军投河而死不投降

2010年11月05日10:24 凤凰网专稿【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

42条

核心提示:“千人都有,不要说八百几百了,男的,女的都有,尸体都腐烂了,因为在那漂了好几天了,它那是个漩涡,水就在那儿旋,那尸体也就跟着那水,就在那儿漩,都没有衣服,后来我才听说那个水呀打的,把衣服都打掉了,都是光的,十几岁的,十七八岁,有伤的不多,也有,少数,大部分都是跳下去的,我们都哭了。你没见着那场面,那简直是惨不忍睹啊,它一漩过来就捞一个,还漩又捞,那也有100多人在那捞呢。那个漩涡很大,那都是满满的,还有一部分流走的,捞上来就地埋,就是三门峡的北边有一个沟,都埋在那个沟里边了,当时也不知道谁是谁,捞上来就埋。”

“有没有做什么标记?”

“没有,谁都不知道是谁嘛,那就是把那尸体掩埋了就算不错了。”

胥继武老人说,七十多年过去了,曾经的很多事情都忘了,但三门峡那惨烈的一幕,至今仍然时时浮现在他的眼前。

通过胥继武老人我们了解到,那些死难的战友大多是原国民革命军38军177师的将士。那上千名的死难将士,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八百“陕西冷娃”?

抗战中的中国军人(来源:资料图)

凤凰网专稿,冷暖人生特别节目--“寻找最后的抗战老兵”之铁血冷娃,原题:《陕西抗战冷娃怎一个“冷”字了得》

七十年前,八百名被日军围困在绝壁之上的“陕西冷娃”,先跪天,再跪爹娘,高吼秦腔,扑向滚滚黄河,十七八岁的,男的女的都有,这是一段虚构的传说,还是一幕沉钩久远的悲壮。

“我这个膝盖跪过父母,今天,我代我父亲来跪你了。”

1938中条山战役

1938中条山战役

1938中条山战役

中条山战役中条山战役(日方: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条山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1938中条山战役

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

。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缺乏统一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被俘虏3.5万人,遗弃尸体4.2万具。日军据中方公布毙伤9900人,[1] 按日方数字仅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1] 。包括第三军军长唐淮源、第十二师师长寸性奇等滇军名将在内的多名国军将领壮烈殉国。

战役背景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战争双方的战线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日本侵华政策的重点逐渐向保守占领地转变。为了摆脱困境,日本修正了原来“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立场,提出“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结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们并不予以拒绝”之新方略,加紧对国民政府展开诱降活动。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侵占波兰。接着,德意法西斯互为呼应,又取得了对英法作战的胜利。在法西斯“伙伴”暂时胜利的刺激和鼓舞下,1940年底,日本政府调整了中国作战指导方针,作出“必须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决定,要求“在1941年秋季以前,改变预定计划,不放松对华压迫,准备在夏秋之际,进行最后的积极作战,力图解决中国事变”。在此期间,竭尽一切手段,尤其利用国际局势变化,谋求‘中国事变’得到定局。”日本军方具体分析了中国战场的态势,认为“山西省由于西面有以延安为根据地的共产军,南面黄河两岸有中央军第一战区的军队活动,治安情况极为恶劣。河南、山东两省的治安也不稳定”。“主要占领区域的治安现状,其安定程度的顺序为蒙疆、三角地带、武汉地区,以华北为最差。”而在整个日军

百团大战后中条山战役

百团大战后中条山战役

百团大战后中条山战役

中条山战役战役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战争双方的战线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日本侵华政策的

重点逐渐向保守占领地转变。为了摆脱困境,日本修正了原来“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

立场,提出“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结果,参加

新秩序的建设,我们并不予以拒绝”之新方略,加紧对国民政府展开诱降活动。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侵占波兰。接着,德意法西斯互为呼应,又取得了对英法作战的胜利。在法西斯“伙伴”暂时胜利的刺激和鼓舞下,1940年底,日本政府调整了中国作战指导方针,作出“必须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决定,要求“在1941年秋季以前,

改变预定计划,不放松对华压迫,准备在夏秋之际,进行最后的积极作战,力图解决中国

事变”。在此期间,竭尽一切手段,尤其利用国际局势变化,谋求‘中国事变’得到定局。”日本军方具体分析了中国战场的态势,认为“山西省由于西面有以延安为根据地的

共产军,南面黄河两岸有中央军第一战区的军队活动,治安情况极为恶劣。河南、山东两

省的治安也不稳定”。“主要占领区域的治安现状,其安定程度的顺序为蒙疆、三角地带、武汉地区,以华北为最差。”而在整个日军占领区内,华北之“晋南是有蒋直系国军的唯

一地区”。

1940年12月26日,日本东条陆相和杉山总长在迅速解决对华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提出“不要单纯考虑南方,要确立以中国和北方问题为主的方针”。

1941年1月30日,侵华日军提出“1941年度的作战,根据当前任务,大致确保现在

的占领地区,尤其在夏秋季节须发挥综合战力,对中施加重大压力。特别期待于在华北消

流落灵宝的陕西抗战老兵牛兴高

流落灵宝的陕西抗战老兵牛兴高

流落灵宝的陕西抗战老兵牛兴高

作者:徒步者

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听完校长的训话,17岁少年牛兴高热血奔涌,毅然决然走出陕南商洛深山,随三千三秦子弟赴云南参加远征军。湘西芷江机场保卫战,青年军火线实习,刺刀白刃战杀红了眼,日本兵不敢恋战仓皇逃离,学生兵掂起枪就去追,险些被俘。步行,坐军舰,乘火车,日夜兼程,争占东北失地,升任少尉排长。阴差阳错,躲过辽沈战役,免遭内战炮灰下场。

动乱年代,远征军遗物是把墙挖个洞,藏在里面,用泥湖上去,才保留到今天的。没有几个活在人世了,我年龄最小,也87岁了,有今没明的,唉!平静的农家院落里,老人长叹一口气。一段孤独的找寻——

流落灵宝的陕西抗战老兵

七七抗战纪念日前夕,我们一行前往灵宝市阳平镇关峪村,慕名拜访抗战老兵牛兴高。多日苦旱的阳平塬,竞飘了两个小时的白雨,人们的心情一下子舒坦了许多。83岁的老人,就在这淅淅沥沥的夏雨中,回忆六十五年前的情景,刀光剑影,鼓角铮鸣,断断续续的记忆碎片,向来访者勾勒出一位老人的传奇人生。

走出深山 17岁冷娃投笔从戎

1944年10月的一天,陕西省丹凤县寺坪乡刚升入初中一年级的牛兴高,与同学一起集合在学校的大操场上,乡长、连长一一讲话,慷慨激昂,但千篇一律:“狗日个小日本,忘我中华之心不死,占领长沙,占领武汉,打到潼关,封锁我国际运输线,滇西丧失,重庆危急。蒋委员长发出号召,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你们将空投到印度接受美国人的训练,你们将要到缅甸去作战,为国家效力的时候到了!”校长最后讲话,打了一个比喻:“我们国家好比一棵大树,你们父母兄弟姐妹一家人好比大树上的一个鸟巢,每一个人就好像鸟巢里的鸟蛋。如今国家快要被占领完了,大树要倒了,鸟巢要散伙了,我们这些鸟蛋的命运将是十分悲惨的。同学们,为国家,为小家,为鸟巢,赶快报名吧!”

1939:“八百冷娃跳黄河”

1939:“八百冷娃跳黄河”
然 而 ,近年 来 ,有人 对 此提 出质 疑 ,认 为不可能 出现过这悲壮 的一幕 。八女投 江 、狼 牙 山五壮士 ,妇孺 皆知 ,如果真有八百冷娃跳 黄河 ,为什 么不 为人知 ?还有 ,800名 冷娃 既 然能够跳入黄河 ,自蹈死地 ,为什 么不选择拼 命一击?如果拼命一击 ,兴许还会带来一线生 机 ?
这 支 部 队 的 大 部 分 冲 出 了 日军 的包 同 圈 ,但 是新 兵 团和531团的一部 分官 兵却被 日 军截 击 了。 日军对 已经 冲 出包 围圈 的1771 J ̄大 部 队追赶不及 ,掉过 头来 ,围剿这些没有冲 出 包 围圈 的官兵 。双方血 战一小 时后 ,这些官兵 无法抵挡 13军 的攻势 ,只能向黄河岸边退却 。 他们被逼 到了黄 河岸边 的断崖上 ,不愿投降 , 纵身跳入黄河 。
1 9 3 9:“八百冷娃跳 黄
文 I王 自军
娃 是 陕 西 方 言 ,指 的 是 不 怕 后 果 的少 1 年 。八 百冷娃 跳黄河 ,在陕西 民间有所
流传 ,也 出现在相关文学作 品中,它指 的是抗 战时期 ,800名陕西 子弟在晋 南 的中条 山与 日 军交战 ,形势不利 ,不愿 当俘虏 ,跳人黄河 , 最后壮烈牺牲 的事迹 。
1939年5月 ,与 中条 山 中的中 国军 队交战 多次 的 日军 ,因为都没有 占到便宜 ,决心集 中 兵力 ,作致命一击 。 日军兵力有第20师团等 , 总计3万余人 ,还有38架 飞机。 Et军进攻 分 为 九 路 ,西 起 芮城 县 陌南 镇 ,东 到 张店 。守卫 在这里 的是第 四集 团军 的12个 团 ,总兵力两万 人 ,和 日军 比起来 ,装备低劣 。而且 ,由于经 年作战 ,这两万人 中 ,有一半是 尚未来得及训 练 的新兵和青年学生 ,他们 刚刚从 陕西后方来 到 中条 山前线 。

抗日战争陕军中条山大血战

抗日战争陕军中条山大血战

抗日战争陕军xx大血战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后,以闪电般的速度攻城略地……

1938年3月,日军牛岛、川岸师团兵临山西风陵渡。

而此前,杨虎城因“西安事变”被迫出国,临行前,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西北军交给了结拜兄弟孙蔚如,并一再告诫:

一定要牢记“兵谏”之初衷,一切以抗日大局为重……

“芦沟桥事变”后,孙蔚如向蒋介石请战,并向国民ZF和陕西民众盟誓:

余将以血肉之躯报效国家,舍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但闻黄河水长啸,不求马革裹尸还……

蒋介石批准了孙蔚如的请战要求,将孙蔚如为军长的38军(杨虎城的17路军在西安事变后被缩编为38军)扩编为31军团,由孙蔚如任军团长;下辖38军(军长赵寿山)和96军(军长李兴中);17师、177师番号保留,师长分别由耿子介、陈硕儒担任。1938年7月,一支由三万多名“陕西冷娃”组成的队伍夜渡黄河,开进了黄河北岸的中条山。位于黄河北岸的中条山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长约三百余里,它是黄河的一道天然防线。

这支军队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十一次大扫荡,使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入西北。而我军也有

2."1万人牺牲在xx下、xx岸边。

11次反扫荡中,以“血战永济”、“六六战役”、“望原会战”最为惨烈悲壮!血战永济:

全营将士无一生还1938年8月8日,日军牛岛师团三千余人,从运城方向扑向永济。

据资料显示,中条山西端的永济(旧蒲州)是晋西南名城,紧靠南北走向的黄河,与风陵渡成南北直线,是守护风陵渡的前沿要塞。孙蔚如率军渡河

夸张“纪实”让英烈蒙羞抗战中真有“八百冷娃跳黄河”吗?

夸张“纪实”让英烈蒙羞抗战中真有“八百冷娃跳黄河”吗?

夸张的“纪实”让英烈蒙羞抗战中真有“八百冷娃跳黄

河”吗?-历史论文

夸张的“纪实”让英烈蒙羞抗战中真有“八百冷娃跳黄河”吗?

文|石智文

近年来,为了宣传抗日先烈们的英勇精神,一些考证相对薄弱的民间野史竞相进入公众视野,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情节之离谱不亚于抗日神剧。“八百陕西冷娃投黄河”就是其中典型,由于此故事流传甚广,以致一些著名作家和大型媒体都上了当。陈忠实为纪实文学作品《立马中条》所作的序言中对这个故事是这样描述的:“177 师有一千多名士兵被两倍于己的鬼子包围,经过拼杀后死亡200 人,余下的800 人被逼到黄河边上的悬崖上,三面都是绝壁。这800 士兵在短暂的一瞬里从悬崖上跳了下去。”凤凰卫视在“冷暖人生”特别节目——“寻找最后的抗战老兵”中以《陕西抗战冷娃怎一“冷”字了得》为题,给出了更为细节化的描述:“陕西冷娃”们先跪天,再跪爹娘,高吼秦腔,扑向滚滚黄河,“十七八岁的,男的女的都有”。

八百名壮士同时跳进黄河,比起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不知道悲壮多少!仔细想想却禁不住疑惑:就算弹药消耗殆尽,这些兵力约等于一个营的战士们为何不与敌人白刃相拼,拉几个垫背的?怎么白白地跳河牺牲呢?各种描述充满逻辑漏洞并缺乏史实依据,让人不得不严肃考证一番以求历史真相。

早期关于国军将士投黄河的资料记载

最早关于“六六战役”期间国军壮士跳黄河牺牲的记载,是1941 年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编写的一份名为《西北军的历史》的文件,该文件写道:“在六月六号,敌人开始以九路向西北军的防地中条山进攻。由于西北军

的英勇抵抗,敌人也有很大的伤亡,但因敌人的进攻猛烈和部队高级指挥官的无能,使得这次战争最后遭到严重的失败。……就在这些无能指挥官的罪恶行动下,一千余官兵死伤了,百多跳黄河淹死了,百多被敌人俘虏了。”(《陕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一九四一年(二)》)

“西北军”保卫黄河纪实:东渡黄河血战中条山

“西北军”保卫黄河纪实:东渡黄河血战中条山

“西北军”保卫黄河纪实:东渡黄河血战中条山

准备战斗的十七路军

中国军队在中条山抗击日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的魔蹄,始终没能逾越我国西北前沿的黄河防线。这与“西北军”东渡黄河开辟西线河东抗日战场是分不开的。

这里记述的是国民党原西北军(后改为第四集团军)在中条山一带开辟抗日战场的前后经过。

日军临河西安惊惶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大举入侵中国。30日,北平、天津相继沦陷。10月初,石家庄沦陷。然后日军兵分两路,一路沿平汉路向南进犯;一路沿正太路向西直逼山西。疯狂的日军向西一路上连陷井陉、旧关、雪花山。11月2日,久经布防的忻口弃守。3日,娘子关失守。北、东两路日军乘太原布防混乱之际迅速进攻太原,8日,太原沦陷。此后,日军由太原沿南同蒲铁路一路向南进犯。

1938年3月,攻至运城的牛岛师团集结主力开始向西进犯。6日,攻占了永济县城。8日,攻占了风陵渡镇。随即日军利用飞机、大炮进犯陕西的河防阵地,炮轰韩城、平民、朝邑等沿河地带,并且出动侦察飞机渡河侦察,用轰炸机轰炸关中和西安地区。同时在永济强征民工在南文学村修建军用机场,为攻打西北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

永济县城(蒲州古城)和风陵渡被日军攻占以及日军对西安的轰炸,引起关中震动,西安城内的居民惊恐不安。各大报连续报道河东沦陷的形势,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仓皇失错,拟放弃关中,逃往宝鸡、成都等地。顾祝同紧急指派孔从洲率警备旅3个团7000余人昼夜兼程,由泾阳开赴朝邑、平民、大荔沿河布防。

紧急应战奋起抗日

蒋介石的消极退守此时已把大半个中国拱手送给了日军。现如今,西部日军临黄河虎视西北。在这危急关头,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极力主张坚守黄河防务,阻止日军西犯。

1939年中条山保卫战 800陕西冷娃跳黄河

1939年中条山保卫战 800陕西冷娃跳黄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1939年中条山保卫战 800陕西冷娃跳黄河

导语:70多年前,千余名陕西军人在黄河滩边与日军肉搏之后,跳进黄河不愿被俘。这本该如“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一样深入人心的抗战往

70多年前,千余名陕西军人在黄河滩边与日军肉搏之后,跳进黄河不愿被俘。这本该如“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一样深入人心的抗战往事,却直到近年才被民间人士一点点从历史的长河中打捞出来。

公元1939年夏天麦子黄时,陕西山西交界处黄河滩上,残阳如血,黄河声咽,热风猎猎。800个陕西冷娃与日军肉搏之后,走投无路,不愿受辱,宁愿赴死,朝西北方向的老家拜了三拜,纷纷跳入眼前泥汤似的黄河水,一位旗手用旗杆刺穿一名日军,将其压入黄河底,同归于尽,西北军旗帜在水面上猎猎招展……

这是张君祥等陕西本土作家首版于2004年的纪实文学《立马中条》中的描写。陕西作家陈忠实在该书序言中着重引述了这一壮烈图景。“陕西八百壮士跳黄河”这段“历史”,首次以带有文学色彩的演绎始为更多人所知。

“陕西冷娃跳黄河”是否确有其事?到底是800人还是多少人跳了黄河?他们是一起跳入还是以怎样的形式?这样一段往事为何被淹没多年?

177师臂章

译电员的秘密

“过几十年形势变了,这件事可能会震动世人的。”1980年代的一天,山西垣曲县谢村人车国光对朋友王华兴说。

车国光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三十八军中尉机要参谋和译电员。第四集团军前身是参与过“西安事变”的杨虎城带领的陕军17路军。军

生活常识分享

赵寿山—搜狗百科

赵寿山—搜狗百科

赵寿山—搜狗百科

西安事变赵寿山70年前,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赵寿山作为17路军的核心人物参加了这一伟大事件。1935年10月,时任17路军17师51旅旅长的赵寿山借看病之名向杨虎城请假离开部队,先后到北平、天津、上海等地观察形势。期间,他经常接触杨明轩、赵葆华、杨晓初、李馥清、韩述之等进步人士。通过学习阅读进步书籍和与他们交流,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明确了反蒋联共抗日的救国方向和办法。1936年10月,赵寿山回到陕西。他在西安事变前与杨虎城最后的一次谈话中,提出了捉蒋的大胆想法。1936年12月11日晚9时许,杨虎城派小车将赵寿山接到绥靖公署住所。赵寿山刚进门,见到杨的秘书王居仁和警务二旅旅长孔从洲,就问杨找他有何事,王成仁说:“主任要亲自对你讲。”此时,赵已知道有行动,他见孔从洲在一旁低头沉思,就说:“从洲,请你给我找一张西安市的地图来。”孔说:“我这里带的有。”随手从衣袋里掏出一张图。赵寿山正展开图看时,杨虎城喊:“寿山,快来!”赵到内室后,杨说:“今晚要行动,叫你来商量作战准备。”赵问:“是否通知了冯钦哉师长?”杨说:“没有通知,来不及了。”赵问:“孙蔚如师长、李兴中参谋长知道不知道?”杨说:“没有通知他们。”赵寿山说:“冯远在

同州,来不及可以另派人通知;孙蔚如、李兴中是否现在可以请来予以说明,共举大事。”杨问:“把他们请来,他们如果不同意怎么办?”赵说:“孙蔚如与你在一起多年,他心里也许不同意你的主张,但是你下了干的决心以后,他会跟着你走的。把他找来在你左右商量些大事有好处。”杨问:“那么李兴中呢?”赵说:“时甫(李兴中的号)比我还激烈。我这次回陕以后,跟他谈过多次,曾和他谈到蒋逼我们‘剿共’,是要消灭我们的,我们必要时可以扣蒋。他听了非常高兴,积极表示赞同。我看他是真正赞同,没有问题。”杨虎城听了,说:“时甫还是这样。”表示很高兴。随即赵寿山和王居仁把孙、李接到绥署。之后,就分了工。杨虎城与孙蔚如在绥署掌握全局,军事方面交给赵寿山和李兴中商定。杨命他们立即研究提出一个军事计划。杨虎城与赵寿山(左一)等部属合影军事计划命陕警备二旅孔从洲旅长担任解除宪兵团、保安司令部、警察大队、省政府常驻机构驻宪兵连和西关飞机场驻军的武装,并占领飞机场;增派许权中为副旅长。命炮兵设在西安北城门上,对西安车站方面警戒,准备对外来敌军轰击;命西安绥署卫士队200人担任杨将军公馆和绥署的警戒;命物务营长宋文梅负责逮捕西京招待所蒋系军政高级官员……赵寿山将计划向杨虎城作了汇报。杨表示同意,任命赵寿山为行动总指挥,说:“我们准备好等张副司令来确定后,与临潼统一行动。”不久,张学

中条山战役800多陕西冷娃被日军包围,跪拜天地后跳黄河自杀

中条山战役800多陕西冷娃被日军包围,跪拜天地后跳黄河自杀

中条山战役800多陕西冷娃被日军包围,跪拜天地后跳黄河自

西安事变结束之后,杨虎城的17路军被改编为国民党军31军团,其部下孙蔚如将军担任军团长。之后不久,31军团又改编为第四集团军。第四集团军改编后全部离开陕西,东渡黄河,开赴晋西南和日寇作战。

蒋介石对这支部队很忌惮,他除了免除孙蔚如的陕西省主席职务外,还将这支部队全部派到了中条山和日军作战。这支西北军的装备给养严重缺乏,武器弹药和在陕西的国军精锐根本没法比,当时日军有一幅漫画就反应了这个现象,这幅漫画画的是坚守中条山的是破衣烂衫,装备不足的西北军,而面对的却是装备精良的日军,而在西北

军后面却是装备精良的中央军部队。

孙蔚如的部下对蒋介石的这种做法很不满,孙蔚如也很清楚蒋介石这是利用日军消耗西北军,但他考虑到杨虎城的安全,也就没有过分在意。其实孙蔚如更在意的是三秦大地的安危,他明白中条山是通向陕西的战略要地,无论如何也要挡住日军的步伐。

第四集团军在中条山的两年里,抵挡住日军十几次疯狂的进攻,大小战役共打了上百次。由于没有友军支援,物资也十分匮乏,第四集团军伤亡惨重,人员伤亡三分之二,其中阵亡2.1万人,孙蔚如将军把自己的家族子弟也都派到了战场上,这些人大部分都在和日军的作战中牺牲。

六六战役是中条山战役期间一场非常惨烈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日军三万人分九路将第四集团军两万官兵分割包围,而中央军希望借

日军之手消灭这支部队,所以都袖手旁观。在战役最激烈的时候,有800多名刚招募上来的娃娃兵和一些后勤,医疗人员被逼到黄河岸边的一处绝壁上,日军本来想要劝降这些人,但这些人在弹尽粮绝后跪拜天地,最后跳下黄河。

陕西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探索

陕西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探索

陕西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探索

作者:杨鹏

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2年第10期

摘要:合理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有助于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质量。陕西历史遗存丰富,文化底蕴丰厚,教师可以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系,梳理可资利用的陕西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之中。

关键词: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0-0027-02

自2006年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大学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全国高等院校普遍开设。因此,“纲要”课程在现阶段高校教学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让这门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是摆在所有从事近现代史教学的高校教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1]。教师在“纲要”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无疑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陕西是中国历史上十三朝古都的所在地,又是西北革命的重要阵地和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历史遗存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如果让“纲要”课程教学与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既可推进教育方式形成多样化,增加大学生学习“纲要”课的兴趣;又可使陕西各高校师生建立乡土感情和民族认同感,培养他们爱校、爱乡、爱国的责任感。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根据“纲要”课程体系,梳理可资利用的陕西历史文化资源,并对其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相关探索。

一、挖掘可资引入“纲要”课教学的陕西历史文化资源

中条山战役密闻 八路军出兵配合并未让重庆满意

中条山战役密闻 八路军出兵配合并未让重庆满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条山战役密闻八路军出兵配合并未让重庆满意

导语:在讨论中共是否出兵这个问题时,必须明确一点:中共和国民党一样,都担心对方投降日本;而且,在中共看来,蒋介石反共也是意在与日本妥协。

在讨论中共是否出兵这个问题时,必须明确一点:中共和国民党一样,都担心对方投降日本;而且,在中共看来,蒋介石反共也是意在与日本妥协。

5月14日,毛泽东在致周恩来的电文中就指出,蒋介石“发动两次自毁藩篱的反共高潮给日本看”,是希望日本不再进攻,但蒋的这个政策根本错了。

另一方面,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也确实让苏联的形象大为受损,让中共遭受很多国人的质疑,怀疑中共会追随苏联的步伐,和日本妥协,从而不配合中央军对敌作战。

1941年4月17日,黄炎培“招周恩来、董必武来,舜生、伯钧亦到,请中共表示态度。周极言苏联此约乃其一贯之政策,与对华毫无关系,至中共态度,决不因此变更云云。董略同” 。

19日,沈钧儒、王造时、张申府、史良等九人,“素以亲苏著名。今日致一函于苏联大使潘又新,询问日苏协定之意义,意存责问” 。

23日,唐纵日记说:“闻向日同情中共之青年,莫不痛哭流涕。”从这几则史料足以看出中共在此时受到的舆论压力是很大的。但必须指出的是,中条山战役之后,加上同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中苏英美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国内政治格局因此发生转变,人们对中共的疑虑也随之消失了。

5月8日,毛泽东要周恩来答复国民党,配合作战是“当然如此,不成问题”。同一天,毛泽东起草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

生活常识分享

中条山战役(下)(新抗战系列之七十二) [原创 2014-5-18 203130]

中条山战役(下)(新抗战系列之七十二) [原创 2014-5-18 203130]

中条山战役(下)(新抗战系列之七十二)[原创2014-5-18

203130]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五十--血染中条,中条山战役(下)(新抗战系列之七十二)[原创2014-5-18 20:31:30]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 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上文说到日军集中12万多主力,分三个方向猛攻中条山。中条山的15万多国军(实则为13万多)守军无论战斗力,防御能力,后勤补给,甚至情报的掌握都远不及日寇,所以几乎在第一天就遭遇了惨重的损失。下面听老萨来说一说。5月7日,日军以6个师团又4个旅团重兵,大举进攻中条山。因为之前日军已经11次扫荡中条山,等于经过了11次实战演习,对该山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所以进攻起来毫不犹豫,直奔主题。日军为了这次的总共,花费了长达半年的准备时间,除了调兵遣将,囤积补给物资,增加空军力量,丰富情报工作等等以外,还有多次军事行动辅助。日军为了

此次会战,在这之前已经做了两次大规模的进攻,扫清中条山外围的障碍。当时中条山的西北面的陵川,驻扎着国军27军。27军是由淞沪会战中伤亡惨重的中央军第37、湘军第39军合编而成。该军战斗力较强,参加过徐州会战,冬季攻势等,军长为大名鼎鼎的范汉杰。

该军长期在山西东部转战,由于实力不弱,多次给日军痛击,成为日军心腹之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后,以闪电般的速度攻城略地……1938年3月,日军牛岛、川岸师团兵临山西风陵渡。接杨虎城掌管西北军的孙蔚如向国民政府和陕西民众盟誓:余将以血肉之躯报效国家,舍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但闻黄河水长啸,不求马革裹尸还……

1938年7月,一支由三万多名"陕西冷娃"组成的队伍夜渡黄河,开进了黄河北岸的中条山。中条山,曾被侵华日军称为"盲肠"。在抗战初期,日军倾十余万兵力,苦战三年,竟未能越过中条山一步。这在抗战初期确属罕见。而坚守中条山的,竟是武器装备低劣、受蒋介石排挤的杂牌军西北军。

一群清一色的号称“冷娃”的陕西子弟兵,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11次大扫荡,把不可一世妄言三个月占领中国的日本鬼子拒阻于潼关以外,使其进入关中掠占西北的梦想死于胎中。抗战八年,日军占据了东、南、北大片领土,却一直无力西进,这一切都得之于中条山战役的伟大胜利。日本鬼子不仅未能踏进潼关一步,而且付出了惨重代价,仅“6·6”会战一役,日军排长以上军官的骨灰盒层层叠叠垒堆了1700多具。这是八年抗战中取得重大战果的战区之一。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陕西子弟兵也有2.1万人牺牲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

由徐剑铭等三位陕西本土作家创作的长篇纪实作品《立马中条》中,孙蔚如将军率领关中子弟与日本侵略军“6·6”血战里有一个八百壮士投身黄河的细节:

177师新兵团有一千多名士兵被两倍于己的鬼子包围,经过拼杀后死亡200,余下的800人被逼到黄河岸边的悬崖上,三面都是绝壁。这800士兵在短暂的一瞬里从悬崖上跳了下去。下面是被称作母亲的黄河。黄河以母亲的慈爱襟怀包裹了这800个殊死搏斗后誓不投降的关中“冷娃”。他们都是16-18岁的孩子。他们没有一个人活下来。他们800人集体投河的那一幕,被山里的村民看见了。活着的这个村民,尤其清晰地记得最后一名士兵跳河的情景。悬崖上只留下最后一个关中籍中国士兵。这是一位旗手。他的双手紧紧攥着他的部队的军旗。军旗已经被枪弹撕裂被硝烟熏染,他仍然双手高擎着。他在跳河前吼唱了几句秦腔。那位活着的当地村民还记得其中两句戏词,是《金沙滩》杨继业的两句———

两狼山———战胡儿啊……天摇地动———

好男儿———为国家———何俱———死———生啊……

孙蔚如将军率官兵在800壮士跳河的河滩上举行公祭。黑纱缠臂。纸钱飘飘。香蜡被河风吹得明明灭灭。有人突然发现黄河水浪里有一杆军旗,诧异其为何不被河水冲走。士兵下河打捞这杆军旗时,拖出两具尸首来。旗杆从一个人的后背戳进去,穿透前胸,这是一个被称作鬼子的日本兵的尸体。压在鬼子尸体上边还紧紧攥着旗杆的人,是中国士兵,就是那个吼着秦腔最后跳入黄河的旗手。

当时,西安的新闻媒体则代表关中百姓发出真诚的感叹:"西北整个得以安定,皆赖我第四集团军英勇将士在黄河北岸艰苦支撑所赐……"。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亲临平陆慰问第四集团军官兵、热情盛赞陕军为"中条山的铁柱子。"

陈忠实曾评论道:

“这些关中将士无论性格性情具备什么样儿的地域性特质,在民族生死存亡的血战中体现出来的凛然不可侵侮的大义,正是中华民族辉煌千古存立不灭的主体精神。”

在关中一部县志中,满满十余页的抗战烈士名录,他们全部死于中条山战役。那个时候,该县人口不满一万,而在此战役中捐躯者竟有一千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