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研讨会交流发言稿高三历史杜天晴学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估计也是现阶段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就是2017历史考试大纲的变化。其中有两大信息最值得关注,其一,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6个选考模块分别为“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考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其余3个选考模块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3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其二,修订意见强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意见还强调“梳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高素质人才的养成是高考老生常谈的话题,近年的考试更强调以人为核心命题,特别是历史学科,强调的是从人的角度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分析历史现象的影响是近年考试的主流。关键变化是“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次关系的梳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建立合理知识框架体系,强化主干知识点理解;强化阅读能力培养,坚持一定量的刷题训练:注重史学常识的积累;注重方法论类历史题的练习。增加人文社科类文章的阅读,培养学科分析能力。
其次,针对考纲的变化。我们的复习应该注意四维观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考试大纲》对历史能力的考查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高考历史的成败,在对考纲认识的基础上我对2016年高考中考生失分情况分析:
阅读能力欠佳(50%);主干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全面(15%);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10%);历史思维能力欠缺(综合题占1/3);知识迁移能力不够(15%)。以下是针对这些变化及存在问题我对2017年高三历史备考的一些浅见及做法:
一:准确把握考纲、课标与教科书之间的关系
考纲(说明)——教育部(省市)制定;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复习的重要依据。课程标准——国家管理和评价历史课程的基础;历史教材编写、历史教学活动、历史教学评估和学业考试命题的依据,教育部正在修订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的达成度,是评价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考查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今后历史教学的根本导向。教科书——课标的具体化;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托;最基本、最核心的课程资源。二:认真研究考题、把握命题规律、趋势(考了些什么、怎样考的、怎么解答、怎么赋分)
1、选择题考查重点:
中古:秦汉政治、宋代经济、明清社会转型中的重要历史史实。中近现:晚清史(中国近代化探索)、民国史下(国民政府抗战)、共和国史上(改革开放前,以上世纪50年代经济、思想)。世界史:古希腊罗马(进步性或局限性)、西方(代议制经济转型等现代文明模式或时代性探索)、苏俄史(对其不同的现代化道路进行测评)、当代国际关系。
2、选择题解题策略:
题干要三审:①审时空定位。②审正反设问。③审答题方向(角度)。
选项要三问:①有没有(添枝加叶)—材料中有没有这个信息?
②对不对(鱼目混珠)—这个选项的结论本身对不对?
③全不全(以偏概全)选项对材料信息概括得全不全?
3、主观题第40、41题:40题材料呈现:固定,两段材料、两问。考核目标:梯度考查明显。一般包含四个层次:一是概括(特点、内容、表现等);二是分析原因;三是比较异同;四是得出启示。 41题变中求新:年年变!“又白白准备了一场”。材料呈现:2012年为界,纯文字多样化。思维角度:评价观点观点说明(历史阐释)自行建构观点并论证。
根据以上分析我的做法是:
1、利用好每一次考试成绩,对学生实施鼓励,通过谈话、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历史的优缺点,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2、加强学法指导,我和他们共同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每一课有一课的体系,督促其课下完成知识体系的梳理,并对重难点知识重点讲解。
3、狠抓学生学习历史的习惯,从小细节抓起,课上的笔记,课后的作业检查。
4、坚持基础知识训练,结合滚动训练卷,苦练其基本功,晚自习下班辅导,帮助学生释疑解难。
5、帮助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情感压力和督促作用,作业试卷当面批改,纠错,并布置作业,将学生的辅导工作抓在手中。
三:上好两课、规范操作、提高实效
高三复习课之乱象:乱象一:我们的高三教学,复习课成为新授课的翻版,教辅代替了教材,孰不知这样做我们就成一个简单的“复制者”,而非深刻的“建构者”;乱象二:我们的高三教学,挖掘时间成为保证教学进度的唯一法宝,孰不知在所有的教学时间中只是重复着一件意义有限的事情,就是机械训练;乱象三:我们的高三教学,题海战术成了最能让师生获得心灵安慰的灵丹妙药,孰不知即使做过一万道题,还有第一万
零一道没做过的题等在那里;乱象四:高考题不是难吗?那就从各种资料上找来种种偏、难、怪题,却从不思考这些题偏得有依据吗?难得有道理吗?做起来有价值吗?乱象五:高考题不是深吗?那么就一轮复习加二轮复习加三轮复习,反反复复,就是要不断地告诉学生:“你还有不懂的、不会的。”孰知失去自信恰恰是学生在高考时最大的心理障碍。针对这些我的具体做法是:
对自己目标准确定位:头脑理论化、知识结构化、知识问题化、概念清晰化,对学生要求到位:“勇”、“记”、“思”、“问”、“练”。
面对来年的高考,首要的品质便是作为读书人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斗志。记忆是个反复的过程,应该贯穿于复习课的始终。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个点对历史学科特别重要,一是“框架”也就是体系,二是概念,三是阶段特征。复习中要敢于对结论性的语言大胆质疑,认真思考,力争能够用所学知识论证或者拓展原来的课堂结论。在历史学习中,如果我们不擅问,很容易囿于成见,被教材结论所禁锢。不利于开放多元的历史思维的形成。高三阶段,做题的目的不在于数量多少,关键是做出心得,做出感觉,做出道理;关键是在训练中找寻规律,提升答题技能,深化问题理解。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要和我的学生做到四个必须:
1、必须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文科学生必须记和背,因为这是基础。
2、必须强化学生的书写过程。在头脑中形成的语言落实到卷面上就会出现偏差,只说不练是假把式。
3、必须强化学生的限时训练。限时训练就是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因为历史在文综中排在最后,学生很难给历史留出足够的答题时间,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