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病人-动物-厉鬼——的书写?.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范本)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狂人日记主要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狂人日记主要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可以借鉴的哈。
篇一:《狂人日记》是鲁迅1918年5月15日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
它发表在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四卷五号上,后收入《呐喊》中。
小说塑造了一位狂人,看见什么人都以为是要吃他:他看见邻居交头接耳地议论,就觉得是在密谋害他;医生给他诊脉,他也觉得那人不过是刽子手假扮,是来“揣一揣肥瘠”的,好分他一片肉吃;大哥安慰他,让他静养着,他却怀疑是想养肥他,好多吃些肉;“狂人”还听说邻村狼子村有个“大恶人”,被佃户打死,连心肝也被挖出炒了吃,又联想起小时候大哥讲书时说的“易子而食”、“食肉寝皮”的事,就越发相信了自己的判断。
最后他终于鼓足勇气,发出:“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愤怒的呐喊。
小说通过一个被迫害者的自述,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人吃人的旧制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著名的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学作品。
小说发表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夜。
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了。
广大的农民依然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封建阶级依然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社会的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
在这种形势下,鲁迅以他锐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表示了彻底的反抗。
小说《狂人日记》是投向封建礼教的一颗重磅炸弹,也是向世人提供的一副清醒剂。
篇二:首先,《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其突出的症状是病患者处于一种反应性妄想之中,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征引起多疑性反应:或怀疑有人害他,或怀疑有人侮辱他.所以,《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带着显著的“多疑”特征,或反过来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着重表现的是狂人的“多疑”.(当然,我们不能将作品中狂人的多疑套在鲁迅身上,这待下述.)其次,结合鲁迅的创作情况来看,在鲁迅的小说中,有一些作品不像《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故乡》等作品侧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外现(形貌、言行、履历、事件等),而是以人物的内心及精神世界的某一因素的活动为主,展示其某一精神意识倾向,比如《狂人日记》、《白光》、《长明灯》、《伤逝》等.这类作品虽有人物的言行活动,但主宰作品的因素是某种精神意识.以《狂人日记》来看,小说开头的第一部分就采用这样文字: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勤奋工作,勇于实践;始终坚持学习;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富有创新精神。
《狂人日记》:病人-动物-厉鬼——的书写?.
《狂人日记》:病人-动物-厉鬼——的书写?[ 08-08-08 11:42:00 ] 作者:夏可君编辑:凌月仙仙《狂人日记》,这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这是以“鲁迅”这个名字第一次来署名——第一次给予自身一个新的名字: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鲁迅先生并不只有一个名字,晚年也是如此,鲁迅一直是另外一个人:一直有着另外一个鲁迅,或者说一直有着另外一个周树人:如同先生他自己在说到《阿Q 正传》的成因时如此说到自己的这个笔名:“鲁迅即周树人,是别人查出来的。
”是的,一直还有待去查考“周树人”是谁,“鲁迅”是谁!这一次,鲁迅通过小说——他当然知道小说是虚构,但是如何虚构?如何叙事?而且不再是传统的章回体小说结构?当然通过翻译,鲁迅知道现代小说,他要向西方或者俄罗斯文学学习!问题是:为什么第一次的虚构,要以一个狂人或者疯子的口吻——书写日记——来展开?为什么是一个狂人疯子成为了叙述者?虽然在小说的开头的引子——是用文言文写的,作为缘起的交代者与编者——也许这个说文言的人才是真正的叙述者?这是一个故事中套着故事的小说——也许最后的一节“救救孩子”的呼吁声音可能是这个开头的文言的声音所言,所增添的一句多余的话?已经溢出了文本?这个编者——为什么只是一个编者?他只是整理者而已?如同《阿Q正传》开头的编撰者?或者说,传统语文的继承者只是一个编者而已?但是,后面整个白话文的日记——来自于疯子,那么,现代中国的白话文的言说与书写——尤其是书写——因为这是狂人日记的直接“撮录”,是否也就意味着:1,白话文这个语文本身是狂人的、是疯狂的、是病态的,是反常或不正常的?白话文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字其实根本没有取得合法的地位!也许,在传统的国人看来,就是疯狂的、混乱的。
2,写作本身是病态的,以白话文写作本身是导致更大的疾病还是治疗或者治愈自身?如同尼采在《瞧,这个人》的自传书写中所言——他自己同时能够以健康人看病人,以病人看健康人,所以才可能有着双重眼光——酒神的眼睛——这个眼睛构成了尼采这个“狂人”书写的基本笔法——这是对看本身的反观:“从病人的角度去看较为健全的概念,反过来,从丰富生命的充盈和自信来俯视颓废本能的隐蔽活动——这就是我经受的为时最长的训练,即独到的经验,假如说我在某个方面有所专长的话。
《狂人日记》课文
《狂人日记》课文一、课文原文。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
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
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
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
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
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
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
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
七年四月二日识。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
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
二。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
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
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
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
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
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
忍不住大声说,“你们告诉我!”他们可都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小孩子,有什么仇?我一个人,有什么好议论的?我便要哭出来。
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
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三。
晚上总是睡不着。
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你生在那种人家,真是运气不好!”她眼睛却看着我。
我想:“她是在说我么?”便用眼睛瞪她。
她却不敢说了。
我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们可不要吃我。
四。
早上,我静坐了一会儿。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参考_狂人日记全文及内容概括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参考《狂人日记》是一篇短篇小说,一共有十三则。
那你知道《狂人日记》主要内容以及全文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狂人日记主要内容参考_狂人日记全文及内容概括,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狂人日记主要内容(一)《狂人日记》是鲁迅1918年发表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当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夜。
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个性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社会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
鲁迅以他锐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表现了彻底的反抗。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
令人惊异的是,这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山好处的作品,已经显示出极其成熟的特色,使之后的许多研究者为之倾倒,究其原因,除了鲁迅深厚的文学素养外,我们也无法不叹服于先生的天才。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二)创作背景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这被视为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1916年,《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并在次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这两篇文章轰动了国内文化界,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檄文。
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已产生以文艺来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并付出了许多实际的行动。
他在十年前所发表的几篇文章,如《人之历史》《文化偏至论》《科学史教篇》和《摩罗诗力说》等,其意旨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基本契合的。
1917年8月9日,鲁迅应钱玄同之邀,答应其为《新青年》写文章,并在1918年4月完成《狂人日记》的创作。
在创作《狂人日记》之前,鲁迅曾经看过大约百多篇外国文学作品。
《狂人日记》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作品中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人物介绍狂人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人,是鲁迅塑造的一个典型的思想启蒙者形象。
狂人日记简介
狂人日记简介首先,《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其突出的症状是病患者处于一种反应性妄想之中,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征引起多疑性反应,或怀疑有人害他,或怀疑有人侮辱他。
所以,《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带着显著的“多疑”特征,或反过来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着重表现的是狂人的“多疑”。
其次,结合鲁迅的创作情况来看,在鲁迅的小说中,有一些作品不像《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故乡》拉等作品侧重刻画人物性鳘格的外现,而是以人物的内心及精神世界的某一因素的活动为主,展示其某一精神意识倾向,比?如《狂人日记》、愤《白光》、《长明灯》、《伤逝》等。
这类作品虽有人物挠的言行活动,但主宰作品的因素是某种精神意识。
以《狂痕人日记》来看,小说开头的第一部分就采用这样文字,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
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 ,然而须十分小心。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畹,我怕得有理。
小说一开场,登场的是人物的意吃识,鲁迅不用很亮很清之类的单一视觉的文字,而用“很好”这样综合意识来把握月掀光。
接下来,“我”出场了,但对于读者来说,“我”无形无状,更庳1 / 4不用说是高是矮,蒿是胖是瘦,是年轻是年老,实质上,“我”即“我”的意涞识在继续牵着读者走,“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是对“很好的月光”这种感觉的意识重认,“今天见了,精神惬分度外爽快”这一句,是意识再次把握,“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狐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这是意识重认后で新意识的出现,“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新出现的意识开始把新的客观对象纳入意识范围———注意,此处不是对赵家慢的狗那两眼的客观描述,而是意识对于这一事实的一种把握。
“我怕得有理。
”这一句,意识走向判断。
依此分析的路子,祚使之贯串整部小说,都不寝难得出意识流动的轨迹。
因此,从这一视角看,《狂人日记》是一部展示意识过程的一部小说,简单说,《狂人日记》是一部意识性小说。
《狂人日记》全文
《狂人日记》——鲁迅(一)吃人问题的提出——历史上的吃人传统(题叙、第1—3段)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
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
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⑵矣。
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
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
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
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
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
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
七年四月二日识。
一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
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
二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
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
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铁青。
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
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⑶,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
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
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
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三晚上总是睡不着。
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
鲁迅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读后感
鲁迅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读后感(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鲁迅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读后感《狂人日记》过被残害者“狂魔”的品牌形象及其“狂魔”的自叙式的描绘,揭示了封建道德的“吃人肉”实质,表现了创作者对以封建制度为核心的我国封建社会文化艺术的抵抗。
狂人日记随笔500字
狂人日记随笔500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方案大全、心得体会、随笔大全、诗词歌赋、教学教案、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comprehensive plans, personal experiences, essays, poetry, song and fu, teaching plans,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狂人日记随笔500字《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是谁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是谁《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短篇白话文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狂人日记》小说主要内容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
日记前言以文言文书写,为日记作者的一位友人所写。
日记作者之前患了“迫害狂”的病,他已痊愈。
日记则以白话文书写,为作者患病时的所见所闻。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
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狂人日记》中心思想《狂人日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狂人内心世界的表白。
狂人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
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医治,一直劝说周围人不要再吃人。
直到最后狂人发现,也许自己就曾在无意中吃过自己妹妹的肉。
绝望中的狂人发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在小说的开头“狂人日记序”中写道:“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狂人病体痊愈暗示的是其他人在精神上的不正常。
在众人眼中,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病人,在狂人眼中,其他人才是吃人的人。
这样的不同角度和立场,深刻的揭示了病态社会的悲哀。
小说通过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将矛头直接指向保守的传统文化。
“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这是狂人对自我的评价和反思,也是自己对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小说的结尾“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实践性的探索。
在狂人看来,现实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解析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
令人惊异的是,这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山意义的作品,已经显示出极其成熟的特色,使后来的许多研究者为之倾倒,究其原因,除了鲁迅深厚的文学素养外,我们也无法不叹服于先生的天才。
下面,我将对《狂人日记》进行个人化的解读,其中自然有偏颇之处,然而作为一位读者,我想也可以有放肆一下的权力。
翻开《狂人日记》,首先进入读者视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
这个狂人臆想的世界,是通过“常人视角”叙述出来的:狂人发病枣旁人侧目枣家人延医救治枣狂人复原。
这一层的意思凡识字者均可以解读出来,因为在小说的“序”中清楚地交待了: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
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
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
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
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
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
通过常人视角,我们可以合理地解释狂人眼中他人对其的“迫害行为”。
比如小说的第一节中狂人记道: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
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因为得知狂人发了狂,因此大家对他有些害怕,并且议论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里,却认定是大家谋划好了,要害了他了。
再如,狂人的大哥请了医生来给狂人诊治,开了药,嘱咐大哥赶快给狂人吃下,然而在狂人的眼里,却是这样的情形: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
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有了这些描写,于是我们得到一个完整的符合逻辑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由于脑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对他进行迫害,并且吃人,但不久之后由于医生的治疗年轻人的疯病治愈了,重新进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轨道(赴某地候补矣)。
鲁迅《狂人日记》鉴赏
鲁迅《狂人日记》鉴赏《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以下是带来的鲁迅《狂人日记》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品主旨《狂人日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狂人内心世界的表白。
狂人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
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医治,一直劝说周围人不要再吃人。
直到最后狂人发现,也许自己就曾在无意中吃过自己妹妹的肉。
绝望中的狂人发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在小说的开头狂人日记序中写道: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狂人病体痊愈暗示的是其他人在精神上的不正常。
在众人眼中,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病人,在狂人眼中,其他人才是吃人的人。
这样的不同角度和立场,深刻的揭示了病态社会的悲哀。
小说通过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将矛头直接指向保守的传统文化。
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这是狂人对自我的评价和反思,也是自己对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小说的结尾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实践性的探索。
在狂人看来,现实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而且还表现了鲁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
作品中的主人公虽然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写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
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暗示性、象征性的人物形象。
他身上同时存在着理性、非理性、启蒙、非启蒙的特征,他是被庸人社会宣布为疯子的觉醒者、受迫害者、见证者和长期受压抑的战士形象,是在近现代社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觉醒了却无路可走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典型。
《狂人日记》的分析
《狂人日记》的分析《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文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写于1918年4月。
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接下来就由店铺带来《狂人日记》的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分析狂人日记篇一:狂人日记形式分析《狂人日记》形势一:鲁迅把主人公设计为狂人。
狂人属于“迫害狂”症患者,言行超越常规且具有攻击性,如同疯子的怪异,孤僻和疯狂。
《狂人日记》形式二:鲁迅为我们设计出来一个狂人的幻觉世界。
在常人世界里,狂人是没有言说权利的。
只有在幻觉世界里,狂人才能有言说的权利。
在夜里,在从正常人看来是一片疯人疯语的狂人的幻觉里,狂人才能言说历史上的吃人问题和现实中的吃人欲望的存在。
《狂人日记》形式三:鲁迅设计了文白对照的二元叙事模式。
从小说整体内容来看,即是一个写文言文的人去拜访“迫害狂”朋友,而朋友已经痊愈赴某地候补去了。
病人的兄弟出示病人的日记。
再由他删改后提供给读者。
所提供的内容才是狂人日记。
这种文白对照的形式意义直接关系到我们对鲁迅创作《狂人日记》的理解。
分析狂人日记篇二:分析《狂人日记》的启蒙意蕴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鲁迅《狂人日记》。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同时它也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基础;它的深切的思想是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的高度概括,其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思想史。
对于鲁迅来说,《狂人日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狂人日记》是典型的鲁迅式的作品,最大程度地折射出鲁迅思想和文学气质。
一方面是对封建文化的激烈否定和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的痛斥,另一方面也凝聚着鲁迅式的对人的终极自由的探索和思考;而且也表现了强烈的启蒙主义思想。
1、礼教吃人:对封建文化的深度批判《狂人日记》的创作,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其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企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他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
狂人日记内容梗概
狂人日记内容梗概狂人,不狂!在时代的推动下,他的想法已被证实!在那个年代,他以超前的胆量说出这样的话,他敢于挑战传统的权威,这个人,他狂吗?想了解相关精彩内容请参考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章:狂人日记内容梗概1我依稀记得当年是学过狂人日记这篇课文的,但是印象全无了,又或许是一贯的删减版吧,这次重读之后心里的震撼程度不亚于知道原来小时候学的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磨出脚印的事情是假的。
最重要的一点发现,那个人似乎是得了精神病,当然其实是千百年来少数没有的病的人,鲁迅假借这个精神病的口说了很多话,例如吃人、凶狠、赵家的狗,于是大家都说他疯了。
可是《狂人日记》的开头是这样说的,那人得了病后来好了,还补了道台也就是当了不小的官,所谓狂人日记是得病期间写的,于是我被彻底震惊了,原来这个人曾经醒来过后来居然又昏沉沉的睡去了——鲁迅万难毁坏的铁屋子里又多了一个沉睡的人。
他一定是故意睡去的,因为他发现醒着很累睡着却很舒服,他发现的一切都被别人说成是精神病于是他干脆就把自己变得跟大家一样有病,于是乎这个人居然就能去补了个道台。
吃人不可怕,不要说这是比喻就算是真的吃人我们也做过不少,易子而食居然是出现在中国最古来的典籍上,黄巢大军随时把随行的农民舂成肉泥当军粮,李自成也曾把了明朝的福王和鹿一起煮了吃,名曰福禄宴。
这些虽可怕但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狂人自己说也许自己也吃过妹妹的肉,读到这里我算是真正领略的鲁迅拿笔做钢枪,他这话真的是戳到了每个人心里。
吃人者也被吃,自己不经意的时候或许也吃过人,只是自己没有仔细去想过。
狂人的下场是最好的,不但没死还做了官,很多人都死了,孔乙己死了阿Q也死了,连那个吃了血馒头的也死了,鲁迅从不畏惧死亡,他直面的是最血淋淋的人性和最丑陋的劣根性。
也许这世上本该有很多狂人,只是后来那些狂人的病竟一一都被治好了。
秋有肃杀之气,人类的许多病都被治好了,尤其是矫情这病,我竟许多年没见过矫情这病了。
林黛玉有择席之病葬花之行焚稿之心命断之泪,恐怕这矫情也算是冠绝古今了。
关于《狂人日记》主要内容整理
关于《狂人日记》主要内容整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狂人日记主要内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狂人日记主要内容(一)《狂人日记》在中国文学上产生重要的影响不仅仅仅因为他塑造了生动的,有特定时代好处的狂人形象,还在于他的文学形式。
就叙述视角而言,小说在叙事学上属于内聚焦叙述,即叙述者只叙述某个人明白的事,也就是从某个人的单一角度来讲述故事。
就小说而言,“狂人”在小说中,既担任了叙述者的身份又成为了主角之一,他既参加了讲述“吃人”的社会这一事件过程,又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
“狂人”作为整篇小说的主人公实则是作者借主人公的眼睛,观察了他周围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吃人。
作者为此感到不解和愤怒。
小说还写道:“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狂人的大哥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
”“你们能够改了,从真心改起作用!你们也会吃尽。
”在作品的最后一日记里,作者深切地期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并具大声疾呼:“救救孩子”狂人在文中是一个象征好处,他象征着身处封建社会,坐看封建的吃人礼教却又着一颗反抗封建的心的进步青年。
当然,这也有必须的局限性。
叙述者只是主角之一,这就限制了叙述的主观性,小说中的狂人便是这样,《狂人日记》相当于狂人的自传,叙述资料就只能够以狂人的角度来叙述。
所以狂人看到赵贵翁的颜色才会觉得怪,看到一伙小孩也觉得他们在议论自己。
小说是日记体形式,序言为文言文,正文为白话文。
序言中的叙述主体为“余”,是讲述“余”听说其友昆仲的弟弟生病的故事。
叙述者为“余”,故事主人翁则为昆仲之弟。
而正文中,故事主人公为作者虚构的“我”,由“我”来为读者讲述一个“吃人”的社会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为“狂人”,叙述者为作者。
也就是说,这个故事不是“余”的故事,不是鲁迅的故事,也不是狂人的故事,而是三者的交错。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500字(通用6篇)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狂人日记》读书笔记500字(通用6篇)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触颇深吧,不如趁现在好好写一篇日记。
如何把日记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狂人日记》读书笔记500字(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1初读狂人日记,没有完全看懂,再次阅读方才体会到狂人之意。
狂人的狂,指的既是病理上的神经错乱,语无伦次,措辞荒谬;还指了狂人在心态上的一种病态变化——臆想所有人都在对他进行迫害,并且吃人。
《狂人日记》写于一九一八年四月。
它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中国的新文学的第一篇杰出作品。
发表于《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故事梗概:一个年轻人由于脑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对他进行迫害,并且吃人,但不久之后由于医生的治疗年轻人的疯病治愈了,重新进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轨道(赴某地候补矣)。
传统观念认为,鲁迅借狂人之口,抨击吃人的社会制度,事实上,也只要狂人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语,但是,我和妈妈共同认同这部小说的是对狂人精神状态的描绘,确实是精到、准确,妈妈说以前课本很多革命小说都如过眼烟云一般消散在历史尘埃中,而狂人却不会,我是第一次读这篇文章,而妈妈则是重读,她认为,因为这篇小说和鲁迅曾经学过医有关,这篇小说准确地写出了一种有迫害症和强迫症的精神病人的形象,这篇作品成功不是其立意多么高,而是其形象把握之准而名流文坛。
我现在不懂不要紧,过几年后,回过头再看看,也许会读出不一样的感觉!《狂人日记》读书笔记2作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现代短篇白话小说的《狂人日记》,初中时就曾被老师要求读过,但那时尚小,不曾懂得鲁迅先生的意图。
头一回看的时候,都觉得背后阴阴阵阵,有一种看《十宗罪》的感觉,上了高中,再读此文,感觉自己读懂了一部分。
我觉得小说主人公“狂人”,从现代人的角度看来,他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害怕,多疑。
用现在的医学术语来说,也叫作“迫害妄想症”患者。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相关推荐《狂人日记》15篇一天即将完结,我们对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是时候认真地写好日记了。
日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狂人日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狂人日记》1以日记的体裁,以精神病患者的语言,揭露出社会吃人的本质。
且不论《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白话小说树立的标志,也不论当时新文化运动才刚刚起步,单就这奇异的构思,呓语似的描述,隐喻出深刻的黑暗现实,已使我们望尘莫及。
从小学开始,课本已有收录先生的文章,那时年少轻狂,并不觉得先生的文有何奇妙之处,窃以为不过是后人为了彰显政治理论,推进革命,暴露社会矛盾,才将先生的文章分析的如此深刻。
现在想来,实在汗颜!正如先生自己所说,他的文章没有一篇是信手拈来,往往都经过了详细的构思。
但在我们眼里,却是一气呵成,寓哲理与平淡之中。
先生的文章着眼于小,折射却大,没有一桩一件,不是从小事说起,却能让你,让我,让他体会到、认识到,哦,这就是当时的中国!或者不如说,这就是中国!《狂人日记》2读了鲁迅先生写的《狂人日记》。
让我震撼不已。
里面的主人公来到他哥哥的家里,可是不知道他哥哥是喜欢吃人肉的。
当他发现的时候,那个小镇上的人已经开始筹备怎样将他杀了。
他的哥哥跟是残忍,在几年前就把他自己的亲生妹妹的肉吃掉了,并且夹在自家的菜里,让家人也吃了许多。
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事啊!将自己的亲生妹妹吃了,连自己的弟弟也不放过。
如果,他将主人公也吃了的话,那么他一定会感到还不知足。
会将他的母亲也吃了、将自己的父亲也吃了。
但是,小镇里的人也许也会将他吃了。
“自己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
”这句话就是反应了那个小镇的现状。
惨不忍赌啊。
一个“吃人”一词。
就表现了清政府的腐败,“易牙蒸了他儿子,给王吃,还是从前的事。
谁晓得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的人。
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吃。
”如此荒唐的事在那时尽然没人管。
狂人日记简介
狂人日记简介第一篇:狂人日记简介篇一:《狂人日记》简介与评析《狂人日记》简介与评析《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
1918年5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杂志。
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
它由13则日记组成,记录了“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深刻揭露了集权专制社会的“吃人”本质,表现出彻底反对集权专制社会的战斗精神。
在艺术上运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沈雁冰曾在《读》一文中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那时《新青年》方在提倡?文学革命?,方在无情地猛攻中国的传统思想,在一般社会看来,那一百多面的一本《新青年》几乎是无句不狂,有字皆狂的,所以可怪的《狂人日记》夹在里面,便也不见得怎样怪,而曾未能邀国粹家之一斥。
前无古人的文艺作品《狂人日记》于是遂悄悄地闪了过去,不曾在?文坛?上掀起了显著的**”。
与后来郁达夫的《沉沦》、汪静之的《惠的风》等作品相比,《狂人日记》确实“不曾在?文坛?上掀起了显著的**”,没有因此而展开一场文艺论战;但是,《狂人日记》在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开拓现代小说的道路特别是在批判封建礼教的流毒方面,其影响仍然是巨大而深远的。
所以,鲁迅的成功,又在于他对我们民族和社会的深刻认识。
《狂人日记》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他还曾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棠的信中说道:“《狂人日记》实力拙作……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后以偶阅《通鉴》,”乃司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此成篇。
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知者尚寥寥也。
”由此可见,作品小序中所谓“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等语,完全可以理解为作者有意摹传统笔记小说作法而写的反语,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所说的“医家”有更深广的含义,并非狭义的“医生”、“大夫”。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虽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诸如“今天全没有月光,我知道不妙”,“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层意蕴却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的历史和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从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到徐锡林(即徐锡霖)被炒食心肝。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概括及读后感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概括及读后感《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接下来分享狂人日记主要内容及读后感,供参考。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狂人日记》主要讲述一个小伙子患了精神病时写的日记。
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狂人日记》小说主要内容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
日记前言以文言文书写,为日记作者的一位友人所写。
日记作者之前患了“迫害狂”的病,他已痊愈。
日记则以白话文书写,为作者患病时的所见所闻。
狂人日记读后感那夜的月光,森然中透着绝望。
又一次细读《狂人日记》,不知这是第几遍了,只知道每次阅读先生的文章都怀着敬意。
先生是我的敬仰!对于此文,我不敢多作评点,因为我纯粹是以求知的心态来欣赏先生带给我们的文化盛宴。
至于那些抨击先生的闲言碎语,还是留给小人们说去吧!我能做的只有静静地阅读先生跳动的文字。
先生生活在巨变前夕的中国,可谓风云激荡,当时的华文文坛也算波澜壮阔。
先生是冷静置身文坛的狂人,是文坛上一笔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财富!文坛沉寂了太久,需要有人触醒那松弛的神经。
顺应时代变迁,《狂人日记》诞生了。
先生抨击了当时吃人的社会现实。
他巧妙借助"我"这一角色,描绘了人性的丑恶与世界的残缺。
说实话,这篇文章的色彩过于晦暗,但这晦暗中分明灼射着亮光,透露着激荡与高昂!"吃人!"真的是吃人吗?这显然不是先生的直接目的,先生眼中的吃人只不过是在社会现实的无情压迫和吞噬下,人性一点点地泯灭。
或许在茫茫夜幕下,先生一人独立于窗前,望着窗外被流水般月光笼罩的夜独自叹息。
"吃人的人的兄弟",天下谁不为兄弟?所以先生揭露的显然不只一人,而是整个民族。
狂人日记白话日记体读书笔记
狂人日记白话日记体读书笔记黑暗是什么?是负着空虚的负担,是严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是精神上的愚昧,是上的?是不可逾越的高山,是的荆棘?是刺破心灵的的暗礁,亦或是无知的,卑微的侍者;还是时代的诡异?《狂人日记》中记叙了“人吃人”的灾难,当鲜血淋漓的人被一个个饥肠辘辘的“野兽”狼吞虎咽下去,他们面不改色,一副泰然自若,若无其事的样貌,谁会明白在他们虚伪的外表下,竟在筹谋瓜分人的。
麻木的肢体,的意志,被摧毁的精神,一个个眼神呆滞,时代的黑暗使他们蜕变了,蜕变的狠毒、无知,昔日善良的种子已被恶毒的藤蔓所缠绕,的不公使他们沦为这个时代的牺牲品。
被奴役的,被驾驭的思维,被溶解的顽强,俨然一副野兽的样貌。
而时代的里程碑终以血腥,愚蠢,残暴,无奈结束。
生存的意义就是打破这种局面?还是苟且偷生,沦为这个年代的战利品?还是力挽狂澜,用生命的薄弱去挑战时代的高度,那无疑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被时代缴获,被折磨,莫大的耻辱,最终酿造一幕幕杯具!将灰色的天空染上鲜红的血迹,以唤醒支撑的血液,忘却坚持生命的理由。
被灌以污水的幼苗,被摘取花瓣的蓓蕾,变得扭曲,变得丑陋。
被侵蚀过的,留下蛆的痕迹;被打碎过的内心,留下玻璃的足迹。
被鲜血浸染过的心,早已不堪一击;被狠毒俘获过的梦,早已支离破碎;被冷峻触碰过的脸,早已伤痕累累。
近几天,我拜读了先生写的《狂人日记》这部,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当时旧的黑暗。
这部主要讲了在旧中,来到了大哥的家乡。
但那里的人却很奇怪,当一人走在路上时,路上的人都面色铁青的议论着他,似乎怕他,似乎又想害他。
当我读到有个女人在街上打自我的儿子,边打还边说:“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
”看到这,我不禁吓了一大跳,虎毒还不食子呢!况且这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女人怎样会如此残忍呢!可是,更可怕的还在后面。
那天,一个人来告诉大哥说村里有一个大恶人死了,村里的几口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拿来吃了,还说是能够壮壮胆子。
直到最终,最终明白了大哥与那些人是一伙的,目的是想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人日记》:病人-动物-厉鬼——的书写?[ 08-08-08 11:42:00 ] 作者:夏可君编辑:凌月仙仙《狂人日记》,这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这是以“鲁迅”这个名字第一次来署名——第一次给予自身一个新的名字: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鲁迅先生并不只有一个名字,晚年也是如此,鲁迅一直是另外一个人:一直有着另外一个鲁迅,或者说一直有着另外一个周树人:如同先生他自己在说到《阿Q 正传》的成因时如此说到自己的这个笔名:“鲁迅即周树人,是别人查出来的。
”是的,一直还有待去查考“周树人”是谁,“鲁迅”是谁!这一次,鲁迅通过小说——他当然知道小说是虚构,但是如何虚构?如何叙事?而且不再是传统的章回体小说结构?当然通过翻译,鲁迅知道现代小说,他要向西方或者俄罗斯文学学习!问题是:为什么第一次的虚构,要以一个狂人或者疯子的口吻——书写日记——来展开?为什么是一个狂人疯子成为了叙述者?虽然在小说的开头的引子——是用文言文写的,作为缘起的交代者与编者——也许这个说文言的人才是真正的叙述者?这是一个故事中套着故事的小说——也许最后的一节“救救孩子”的呼吁声音可能是这个开头的文言的声音所言,所增添的一句多余的话?已经溢出了文本?这个编者——为什么只是一个编者?他只是整理者而已?如同《阿Q正传》开头的编撰者?或者说,传统语文的继承者只是一个编者而已?但是,后面整个白话文的日记——来自于疯子,那么,现代中国的白话文的言说与书写——尤其是书写——因为这是狂人日记的直接“撮录”,是否也就意味着:1,白话文这个语文本身是狂人的、是疯狂的、是病态的,是反常或不正常的?白话文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字其实根本没有取得合法的地位!也许,在传统的国人看来,就是疯狂的、混乱的。
2,写作本身是病态的,以白话文写作本身是导致更大的疾病还是治疗或者治愈自身?如同尼采在《瞧,这个人》的自传书写中所言——他自己同时能够以健康人看病人,以病人看健康人,所以才可能有着双重眼光——酒神的眼睛——这个眼睛构成了尼采这个“狂人”书写的基本笔法——这是对看本身的反观:“从病人的角度去看较为健全的概念,反过来,从丰富生命的充盈和自信来俯视颓废本能的隐蔽活动——这就是我经受的为时最长的训练,即独到的经验,假如说我在某个方面有所专长的话。
”——这是尼采“重估一切价值”的能力的最为直接的说明!当然,在尼采思想早期,已经有了文化医生的思想,一直贯穿在他对苏格拉底以来生命颓废的整个分析。
我们在这里,引用尼采来对照绝不是随意的,这是鲁迅先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写道的:一八三四年顷,俄国的果戈理就已经写了《狂人日记》;一八三三年顷,尼采也早借了苏鲁支(查拉图斯特拉)的嘴,说过“你们已经走了从虫豸到人的路,在你们里面还有许多份是虫豸。
你们做过猴子,到了现在,人还尤其猴子,无论比那一个猴子”的。
而且《药》的收束,也分明的留着安特莱夫式的阴冷。
但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的超人的渺茫。
——我们在这里,已经看到了所谓的独特的进化论——不同于生物学的,而是有着尼采的中间物、走向超人的所谓“进化”的思想。
3,小说虚构是反常的:既然以一个狂人或者病人作为叙述者——注意还不是主人公角色!当然,在这里叙述者与角色是合一的,那么,这个叙述或者故事本身已经不可靠了!4,我们的阅读本身也是不可能的:除非我们也有着狂人一般可以看到吃人的眼神,或者说,除非我们也是狂人,我们才可能阅读出狂人的心像——但是,悖论在于:你是狂人,就不可能是正常人,或者说:如何可能有着一种阅读与书写:既是健康的也是疯狂的?什么意义上的健康?何谓狂人或病人?或者说,这个写作本身即是从狂人向着健康人转化?因为序言最后一句交代了这个病人已经痊愈——《狂人日记》这个标题是他本人所题!作为编者的叙述文言者——“不复改”!因此,如果从《狂人日记》这个标题开始阅读:他已经是健康人了!他已经治愈了。
这是一个通过自身书写——记录记载——而自身被治愈的人?当然狂人可能吃了药,但是,对于书写本身,通过狂人的书写——他成为正常的了,而且可以供医家研究!也许,书写本身就是药?此外,为什么是日记呢?小说以日记体的形式出现,虽然,其中又并没有交代具体的日期,反倒是只有作者鲁迅的写作日期!似乎这是来自心灵书写的时间,似乎是在所有时间中的书写。
而且,以日记体出现,给人以自传的真实性——因为是一个狂人病人,更加加强了自传的隐秘性——索隐的可能性!日记本来是私密的,一个病人的日记被公开,就更加具有诱惑性!同时,日记的自传书写——也是小说最初书写的动机——我们知道小说与日记体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对自我认识与寻找相伴的,如同德国浪漫派认为柏拉图的对话录是对苏格拉底的传记书写,如同中世纪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以及近代卢梭的自我拯救的书写!这也让人想到了《阿Q正传》的传记性书写。
在这里,日记的书写在前言的文言者看来却成为了病历本了——是供医家来研究的!那就是说:在文言者看来,这个日记体最好的读者——他所期待的读者其实是医生!当然,也隐含着文化的医生——为这个衰老不堪的文化治病!疾病的隐喻决定了这个文本的躯体:这个由白话文所书写的文本本身之为躯体是一个病体——需要医生来会诊,来治疗!谁是作为读者的医生?当然,以笔名命名的鲁迅本人就是医生——种种相关的生平传记与个体性事件都可以纳入讨论了,包括他对国人看杀头的经验,等等,我们这里不展开讨论。
但是,在这里,只有读完了这个小说的读者——知道了狂人病理机制和发病原因的读者——才是合格的读者?!我们是合格的读者吗?我们是文本所期待的所谓隐性读者吗?为什么期待一个医生作为读者?因为那个时代对中国传统的整个关照——或者说诊断——中国为什么落后?中国人为什么是东亚病夫——都已经把这个文化当作了病人!因而疾病以及罪人的话语——即病理学与犯罪学的话语渗透在现代中国的所有言说里,鲁迅的《阿Q正传》是犯罪学的话语的发端,一直到莫言的《檀香刑》,这种归罪与归还的还原都指向一个躯体——一个不正常了的躯体,一个必须改变的躯体,或者说,都指向对一个必须变异的可能躯体的梦想与寻找。
到底书写这个白话文的是狂人,还是那个传统是狂人?因为他有着四千年的履历——一个足够老的“人”——一个“我”!他是一个“老人”,一个男性!但是,他并不是传统的浓缩形象——既然传统并没有如此地叙事,没有如此这般的故事人物,没有如此的狂人(传统狂人一般不是如此——绝没有达到自我书写的能力?也没有如此的机会?魏晋时期除外?李白例外?晚明也有?《红楼梦》例外?等等,一直有着余外的可能性,我们不得不在别处深入展开狂人书写的可能性或不可能性?),这是因为有了白话文才可能的书写——因为有了鲁迅这个作家自己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教化,或者说学习了新的白话文——试图去放弃传统文言文的言说方式——而处于转化中的一类人,才可能书写:这是在语言灾变之中正在生成的一“类”人,这里,这个狂人是第一个“人”——虽然是什么样的“人”却还是一个问题?!这一“类”人,这样的一个狂人——是所谓的文学革命者?是所谓的新文学的实践者?是文化生命的革命者?或者说即是“新人”!啊!年青人!本篇最初就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上呢!为什么在中国,现代的中国——成为了年轻的新人就是健康的或“新生的”,不同于传统的中国人——国人都是病人了呢?但是,在这里,为什么以现代的白话文——说现代汉语的人——汉语人——却又是狂人呢?因为他苏醒过来了?意识到了自身的年龄——太老了?却不死?或者说,一直在如同动物一样吃人?还不是人?或者说,只是一个还没有面目的青面獠牙的鬼(有着“鬼眼睛”)?在文本编织与书写的隐喻上,身体可以展开为:身体——疾病——狂人文本之为身体——如同古书吃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文本写作——白话文的书写——更加是疾病——明确了自己是病人写作本身就是疯狂——这个疯狂是自我辨认的机会——在写作中自我治愈——这是文本所容许我们的“易”——开始的序言以及后面的“易子而食”以及“易得”与否,与“吃得”与否的相关,都暗示了“易”的可能性——但是,因为是吃人——也是“易不得”的——不能再易的警醒:因而不再是“变-易(变了人,还在吃的可怕)”,而是“变-异(如同阿Q这个名字的变异——虽然是死亡的变异,虚假的革命,但是在“实在让人伤心”的情调之中有着新的可能性)”?要在轻微的变音中改写?因此,在狂人的自我身份辨认中,也是在寻找一个新的身体——在写作中,是通过文字——白话文——来寻找自己的身体,辨认自己是谁!他发现了自己的身体:虫子-动物,青面獠牙的鬼,吃人的人。
整个文本都是围绕“吃”这个动词展开,也主要围绕眼睛的眼色而展开的。
眼睛与口——这是对汉语人面孔的发现!因此,我们的阅读也将围绕“眼睛”——谁之眼睛?——而展开。
这个眼睛来自于不同的对象——是这些眼睛——这些它者赋予我看的能力,让我明白我是谁,大家是谁!这些它者的眼睛——是谁呢?为什么鲁迅在小说中以这些眼睛——这些眼睛不一般的地方在哪里?鲁迅如何发现新的视觉?为什么通过这些视角才发现自己是谁?或者说,为什么这些视角让自己明白了自己是一个吃人的人?为什么这些视角,这些眼睛让“我”明白了自己的身份?这些视角从何而来?明白了这些视角也就明白了自我发现的方式!问题就集中在这些视角上:这些视角来自谁的眼神?为什么鲁迅要以这些视角作为自我关照的来源?“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
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第一节日记从很好的月光开始,即可以让我在夜晚看清楚对方的表情,当见到了一个三十多年未见的人——他是谁呢?没有直接交代,应该是第二节的赵贵翁。
因此,小说保留了狂人前言不搭后语的特征,自己狂言乱语,口舌结巴的症候,只是写了自己的精神爽快,一方面很清楚,但另一方面马上警告自己要小心:分裂开始于何处?赵家的狗的眼神:为何狗看我两眼就导致我的害怕!狂人被狗一看,如同得了狂犬病——一种让我发疯的病?何谓害怕?这一次的害怕有什么症候?其实狗是看人的,为什么赵家的狗看我两眼,我就“怕得有理”呢?一方面是赵家——赵可能是一个有身份的人(名字之为贵-翁),他家的狗也仗势欺人,如同第二段写道他是一个爱打抱不平的人,但是,另一方面首先出现看着我的是:狗的看视,而且在夜晚!狗在夜晚对我的凝视——这才是让我害怕的来源!最初的害怕来自于动物,一只家狗——并不是野狗,这意味着我还明白害怕的对象,不是惊恐,不是恐惧,后者意味着害怕对象的不明确。
为什么是动物的眼神让我害怕呢?因为狗对我的看视,我也看到了狗的看视,我也成为了狗?成为了动物?但是文本并没有如此写!第二节则没有了月光,我就觉得不妙,有月光与没月光的差异何在?我害怕看不见对方?我要辨认,一种辨认——尤其是看见对方——因而集中在眼神上——的意愿主宰着自我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