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流域土壤盐渍化成因、特点及防治措施分析
土地盐渍化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
土地盐渍化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
盐渍化是一种环境污染现象,也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会导致大量的植物死亡,影响当地农业的发展和植物的生长。
盐渍化的常见原因有:1.长期大面积灌溉,会使氯化物累积或内
部植物摄取吸收过多。
2.气候变化和地质水动力,使含盐大面积土壤
湿度降低,盐分沉淀厚深,铭封土壤表面,减少了水分的吸收,进而
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与发育。
3.地膜的渗漏,导致植物的表土保持一
定的湿度,也就是使含盐蒸发。
4.地方明令禁止农民进行绿肥搬运、
土灰埋藏,也会导致来源不归正常生产活动。
防治盐渍化操作步骤:1.土地复绿,采用抗盐和抗旱植物进行恢复,以强化土壤的抗水溶作用。
2.调节灌溉制度,包括控制灌溉频率、减少灌溉量、控制灌溉距离等。
3.除盐,采用低等蒸馏、电除盐机或
新型技术排出循环土壤中的氯染物。
4.在重点地区开展地表回流机制,以改善地表水位。
5.建立水土休养林,以减少水土流失情况,积极提
高流域表土水分质量。
正确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合理安排土壤营养调节,严格规范有
害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进行大气治理与水质改善,形成了综合管理
的完整体系,有助于促进土壤健康。
总之,盐渍化问题严重,尤其是当地灌溉水有高盐分,缺乏土壤
改良时,控制的要求尤为苛刻。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源头上采
取措施,多措并举,从水文、水质方面以及农艺措施等多种维度,全
面把握发展土地资源,以期达到土壤水质改善和农业生产保护的目标。
盐渍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盐渍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有哪些盐渍土是指土壤中含有过量盐分,从而导致土壤结构疏松、渗透性差、空气和水分含量不足,影响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的一种土壤类型。
盐渍化是由于盐分在土壤中的积累而引起的,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过高,或者水分排水不畅,导致土壤内的盐分无法被有效稀释和排除的原因。
盐渍土的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因素:一些地理环境因素会导致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过高,例如土地高程低,水流通不畅,蓄水面积较大,蒸发量高等都会导致土壤盐分浓度升高。
2.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建设中,比如河流的改道、灌溉工程的建设等也会导致土壤盐分浓度升高。
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需要提高灌溉面积,扩大农田规模,但是没有考虑到水的质量,导致了盐分的积累。
3.土地开垦与耕作:过度的土地开垦和耕作,特别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会导致土壤盐分积累。
为了有效防治盐渍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合理灌溉:合理灌溉可以减少水分的流失,降低基质中的盐分浓度。
可以采取渗灌、滴灌等技术进行灌溉,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避免过量的灌溉。
2.改良土壤结构:通过添加有机物质、石膏等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渗透性和保水性。
3.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用肥料,特别是盐分含量高的化肥,可以采取合理的肥料配比和施肥时间,避免盐分在土壤中积累。
4.选择耐盐性农作物:在盐渍土地上选择适应盐分的耐盐性农作物进行种植,可以减少盐分对作物的影响。
5.引水排盐:通过引水排盐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盐分的含量。
可以通过提高土地高程、挖掘排水沟渠等措施来加速土壤中盐分的排泄。
6.营养调节:根据土壤盐分的含量,进行钾、钙、镁等营养元素的补充和调节,增强植物对盐分的适应性。
总之,防治盐渍土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管理、水利工程和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合理灌溉、改良土壤结构、合理施肥、选择耐盐性农作物、引水排盐以及营养调节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防治盐渍土,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的产量。
盐渍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盐渍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盐渍土是一种在土壤中积累大量盐分的情况,这种情况常发生在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土壤排水不良或盐分含量高的地区。
盐渍土对农业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限制了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因此,了解盐渍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盐渍土的原因分析1.土壤排水不良:当土壤排水不良时,水分不能充分排出,会导致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蒸腾作用的增加。
由于蒸发和蒸腾,土壤中的水分逐渐减少,而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则逐渐浓缩,最终形成盐渍土。
2.降水稀少:在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土壤中的水分很少。
由于水分的稀缺,蒸发和蒸腾作用会加强,土壤中盐分的浓度会逐渐增加,导致盐渍土的形成。
3.盐分含量过高:土壤中本身就含有较高的盐分。
这种情况常见于海滨地区或盐碱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的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盐分。
当土壤水分蒸发或排水不畅时,盐分会逐渐聚集在土壤中,形成盐渍土。
二、盐渍土的防治措施1.土壤改良:通过石膏、有机肥料等改良措施,可以促进钠离子和其他盐分的迁移,减少土壤中盐分的密度,从而改善土壤结构和排水能力。
2.排水改善:改善土壤的排水条件可以有效防止盐渍土的形成。
通过修建排水渠道、加设排水井等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排水能力,减少土壤中盐分的浓度。
3.合理施肥:在施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肥料,并进行合理的施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盐分的积累。
例如,使用含有高钾、低钠的肥料,有助于减少盐分对土壤的影响。
4.种植耐盐作物:选择耐盐性强的作物进行种植,可以减少对盐分的敏感度,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如盐芒、盐蒿等。
5.应用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土壤菌群等的作用,可以降低土壤中盐分的浓度。
通过使用盐耐受性植物和微生物,可改善土壤的生物学特征,降低土壤中盐分的影响。
6.灌溉控制:控制灌溉水的含盐量和灌溉量,可以减少盐分的积累。
同时,注意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灌溉,避免过于频繁或过度灌溉,有助于减少土壤中盐分的含量。
总结:盐渍土的形成是由于土壤排水不良、降水稀少和盐分含量过高等原因造成的。
土壤盐渍化改良措施
土壤盐渍化改良措施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中盐分过高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的一种现象。
盐分的积累可以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导致土壤贫瘠、植物生长受限,甚至无法正常生长。
为了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良措施。
一、水分管理合理的水分管理是改良盐渍化土壤的关键措施之一。
要避免过度灌溉和过度排水,保持适度的土壤湿度。
在灌溉时,应采用渗灌或滴灌等方式,减少土壤表面的蒸发和水分流失。
合理的排水系统也是重要的,可以通过合理的排水设施,将过多的盐分排除土壤之外。
二、土壤改良剂的施用施用适量的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性质,减少土壤的盐分含量。
常用的土壤改良剂包括石膏、有机肥料、绿肥等。
石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降低土壤的盐分含量。
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盐分对植物的影响。
绿肥可以通过植物的生长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减少土壤中的盐分积累。
三、盐耐性植物的种植选择适应盐碱地环境的盐耐性植物进行种植,可以有效改良盐渍化土壤。
盐耐性植物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可以在高盐环境下正常生长。
在种植盐耐性植物时,可以选择耐盐性较强的作物,如盐蓬、苦草等,或者选择耐盐性较强的绿肥植物进行种植。
这些植物可以通过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减少土壤中盐分的积累。
四、盐分淋洗盐分淋洗是通过大量的灌溉水将土壤中的盐分冲刷出土壤,以减少土壤盐分含量的一种方法。
在淋洗过程中,可以采用节水节盐的原则,减少水分的浪费,同时控制淋洗的频率和强度,以避免土壤结构的破坏和水分的流失。
五、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减少盐分的积累。
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土壤的盐分含量和植物的需求,科学配比肥料,避免过量施肥和不当施肥导致盐分的积累。
六、土壤改良技术的应用土壤改良技术是改良盐渍化土壤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土壤改良技术包括土地改良、土壤改良工程等。
土地改良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的结构和性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抗盐碱能力。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原因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措施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原因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措施回答对较干旱的地区进行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地下水位在上升的同时也会将地下的盐分带上来,被阳光照射后,水分蒸发掉但盐分依旧会留在地表上,从而导致土壤生盐渍化。
对河流上游进行大量引水灌溉,会减少河流流向下游的水量和入海水量,当海水倒灌后,也容易形成土壤盐渍化。
一、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原因是1、在部分比较封闭的河口地区,当河流进入枯水期时,河口水位低,当海水上溯后就形成了咸潮,从而导致河流两岸土地盐渍化。
2、人们会在一些较干旱地区的河流上游大量引水灌溉,减少流向下游的水量以及入海水量,当海水倒灌后,就易形成沿海三角洲土壤盐渍化。
3、在沿海地区,人们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海水入侵,使地下水质恶化,再加上灌溉不合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也会随着上升,从而导致土地盐渍化。
4、在较干旱的地区进行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当地下水位在上升时会把地下的盐分带到地表面来,被阳光照射后水分会蒸发,而盐分会留在地表,使地表土壤中的盐分增多,从而出现盐渍化。
二、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措施1、种植苜蓿、绿肥等作物并发展间套作,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植被地面覆盖率,减少蒸发返盐,推行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大力植树造林,增加灌区林木的覆盖面积,降低风速,减少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农田小气候,发挥生物排水作用。
3、加强灌区排水,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同时需要根据不同地段的情况采用明排、竖排、暗排、扬排以及干排的方式,加强管理明渠排水,及时清淤,保证排水畅通。
4、控制灌区多引和超引水,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进行渠道防渗,减少输水损失,同时加护强灌溉管理,节约用水,提高灌溉技术,降低灌溉定额,从而达到减少对灌区地下水补给的目的。
盐渍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盐渍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有哪些盐渍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有哪些?1.现象盐渍土是一种土层内合有石膏、芒硝、岩盐(硫酸盐或氯化物)等易溶盐且其含量大于0.5%的土。
具有溶陷性、膨胀性和腐蚀性,其地基承载力变化大,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在干燥时盐分呈结晶状态,地基承载力较高,一旦浸水后,晶体溶解变为液体,承载力降低,压缩性增大;土中含硫酸盐类结晶,体积膨胀,溶解后体积缩小,易使地基土的构造破坏,强度降低并形成松胀盐土;由于盐类遇水溶解,使地基容易产生溶蚀现象,降低地基的稳定性。
在天然状态下,盐渍土为很好的地基,一旦因自然条件改变就会产生严重的溶陷、膨胀和腐蚀,使建筑物裂缝、倾斜或构造被腐蚀破坏。
2.原因分析盐渍土的成因主要是海水浸入到沿岸地区或内陆盆地或洼地中,易溶盐随水流由高处带往低处,或冲积平原合易溶盐地下水位上升,经过毛细作用和蒸发作用,盐分残留、凝聚地面而形成。
盐渍土一般分布在地表至地面下1.5m的部位,个别可达4.0m,土的含盐量多集中在近地表处,向深部逐渐减小;再受季节性变化很大,旱季盐分向地表大量聚集,表层含盐量增高,雨季盐分被水淋滤下渗,含盐量下降。
3,预防措施(1)去除地基表层松散土层及含盐量超过规定的土层,使根底埋于盐渍土层以下,或采用含盐类型单一和含盐低的土层作为地基持力层或去除含盐多的表层盐渍土而代之以非盐渍土类的粗颗粒土层(碎石类土或砂土垫层),隔断有害毛细水的上升。
(2)铺设隔绝层或隔离层,以防止盐分向上运移。
(3)采用垫层、重锤击实及强夯法处理浅部土层,可消除基土的湿陷量,提高其密实度及承载力,降低透水性,阻挡水流下渗;同时破坏土的原有毛细构造,阻隔土中盐分向上运移。
(4)厚度不大或渗透性较好的盐渍土,可采取浸水预溶,水头高度不应小于30cm,浸水坑的平面尺寸,每边应超过拟建房屋边缘不小于2.5m.(5)对溶陷性高、土层厚及荷载很大、或重要建筑物上部地层软弱的盐沼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桩根底、灰土墩、混凝土墩或砾石墩基,深入到盐渍临界深度以下。
土壤盐渍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土壤盐渍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它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植被的生长,甚至影响土地的使用功能。
土壤盐渍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受地表水淹没。
当地表水深度增加时,含盐量会增加,这样就会导致土壤中盐分含量增加,从而导致土壤盐渍化。
二是缺乏有效的土壤排水系统。
土壤排水不畅,有些地区没有良好的土壤排水系统,也会导致土壤中的盐分含量增加,从而造成土壤盐渍化。
三是缺乏土壤管理。
由于缺乏有效的土壤管理,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土壤中的盐分不能被有效地排出,也会导致土壤盐渍化。
四是长期的旱涝不均。
由于长期的旱涝不均,土壤中的盐分不能被有效地排出,从而导致土壤盐渍化。
针对土壤盐渍化问题,有以下几种防治措施:
一是建立好土壤排水系统。
建立有效的土壤排水系统,可以有效排出土壤中的盐分,从而防止土壤盐渍化。
二是加强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不仅可以保护土壤结构,而且还可以有效排出土壤中的盐分,防止土壤盐渍化。
三是科学施肥。
土壤中的盐分含量太高时,应该采用科学施肥的方法,控制土壤中盐分的含量,防止土壤盐渍化。
四是遵守节水灌溉原则。
应该遵守节水灌溉原则,减少地表水淹没,防止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从而防止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土壤排水和管理,加强节水灌溉,科学施肥,以有效地防止土壤盐渍化。
盐碱化成因及防治措施
盐碱化成因及防治措施1. 盐碱化成因盐碱化是土壤中盐类和碱类离子积累超过正常水平的现象。
盐碱化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1 水源盐碱化水源的盐碱化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中的含盐量过高,或者地表水中的含盐量超过了作物的耐盐度。
水源盐碱化最常见的原因是灌溉水中含有过多的盐分,这些盐分会随着灌溉水进入土壤中沉积并积累。
1.2 人为因素人类的活动也是盐碱化的一大原因。
过度的化肥施用、不合理的土地改造和不当的土壤管理都会导致盐碱化。
特别是在农田中,长期不合理的耕作和施肥会导致土壤中的盐分积累。
1.3 土壤特性某些土壤本身具有盐碱化的倾向,这主要是因为土壤中的盐类和碱类离子含量较高。
这种土壤特性一般与区域的地质和气候条件相关。
2. 盐碱化的影响盐碱化对土壤和植物的生长都有严重的影响。
2.1 土壤质量下降盐碱化会导致土壤的结构疏松,通透性下降,从而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盐碱化还会降低土壤中的氮、磷、钾等重要养分的供应能力,限制植物的营养摄取。
2.2 植物生长受限盐碱化会导致土壤中的盐分浓度升高,超过作物耐盐度范围,从而对植物产生毒害。
高浓度的盐分会引起植物根部水分吸收不良,导致水分应激和生理功能紊乱,最终导致植物生长受限或死亡。
2.3 土壤环境变差盐碱化还会导致土壤中的pH值升高,从而使土壤呈碱性。
由于碱性土壤对于大多数农作物来说是不利的,盐碱化会导致土壤的适宜范围变窄,使得植物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3. 盐碱化的防治措施为了避免盐碱化对农田和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必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
3.1 良好的排水系统良好的排水系统是防治盐碱化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排水布局和地下排水设施的建设,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水分的含盐量和碱性浓度,从而防止盐碱化的发生。
3.2 优化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减少盐分在土壤中的积累。
应根据作物的耐盐性和土壤的含盐量来确定合适的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避免过度灌溉和过量施水。
3.3 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可以减少盐分的积累,并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土地盐碱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土地盐碱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自然因素是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地下水中的盐分渗透到地表或上升到根层土壤,使土壤中的盐分浓度超过了作物所能耐受的范围。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干旱缺水地区,由于水分蒸发或在渗漏到地下水过程中,土壤中的盐分被慢慢吸收,逐渐达到浓度过高。
另一个原因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土地盐碱化。
人类活动,如过度灌溉、不合理的化肥和农药使用以及不适当的土壤管理等,都会导致盐分在土壤中积累过多。
过度灌溉是导致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水分过度供应,水分通过土壤颗粒,溢出到地表或渗漏到地下水层,土壤中的盐分也会跟随过量供给的水分一同运移到植物根层或地下水层。
盐碱地的治理措施主要分为生物措施、物理措施和化学措施。
生物措施是指通过引进耐盐碱作物来改良盐碱地。
这些作物能够耐受高盐浓度和碱性环境,通过生长和除盐功能来改良土壤质地和盐碱环境。
一些耐盐植物,如金盏菊、海槐等,都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可以用于改良盐碱地。
物理措施主要包括改良土壤质地、改变土壤排水条件和提高土壤透气性。
改良土壤质地可以通过添加有机物、沙子和石灰等来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能力,减轻土壤中盐分的积累。
改变土壤排水条件可以通过修建排水沟、改进田坎配置等方式,将多余的盐分排出土壤,减缓盐碱化的进程。
提高土壤透气性可以通过开垦或改进土层结构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盐分的渗透和运移。
化学措施主要通过土壤改良剂和化学调控来治理盐碱地。
土壤改良剂可以通过添加石膏、磷肥和腐殖质等来降低土壤的盐碱度和改进土壤物理性质。
化学调控可以通过添加盐分调节剂来调整土壤中的盐分浓度,降低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综上所述,土地盐碱化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过高,造成了土壤质地和盐碱环境失去适宜作物生长的条件。
治理土地盐碱化的措施包括生物措施、物理措施和化学措施,通过引进耐盐碱作物、改善土壤质地、改变土壤排水条件和调控土壤盐分浓度等,来提高土壤质量和恢复土地的生产力。
盐碱化土地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盐碱化土地的成因及防治对策盐碱化土地是指土壤中盐碱含量过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现象。
盐碱化土地的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而其防治对策则需要从改良土壤、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适应性农作物等方面加以解决。
一、盐碱化土地的成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盐碱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地下水位提高,地下水中的盐分通过蒸发及渗透过程衍生之后,会催化土壤的盐碱化。
气候干燥和土壤排水不畅也会导致土壤盐碱化。
2. 人为因素在人为因素中,过度的灌溉和排水不及时是导致盐碱化的重要原因。
比如在长期过度灌溉的情况下,土壤中的盐分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而不断浓缩,加重了土壤的盐碱化程度。
1. 改良土壤改良盐碱化土地的关键是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可以采用淋洗、中和、施用石墨渣或有机肥料等措施,有效降低土壤的盐碱度。
2. 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是导致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理盐碱化土地。
比如合理控制灌溉量和灌溉频率,减少过度灌溉对土壤的损害。
3. 推广适应性农作物在盐碱化土地上种植适应性强的农作物也是防治盐碱化的有效途径。
一些盐碱地常见作物如花生、大豆、玉米等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可以有效地利用盐碱地资源。
4. 科学施肥科学施肥可以有效提高盐碱化土地的肥力,减少土壤盐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5. 植被恢复在盐碱化土地上植被的恢复和保护也是防治盐碱化的有效手段。
通过植被覆盖可以有效遏制土壤水分的蒸发和土壤风蚀,减少土壤盐碱化的发生。
盐碱化土地的成因多种多样,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也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并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施策。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盐碱化土地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盐碱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盐碱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水土质量是决定土壤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水土中的盐碱化是耕地质量及农业生产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盐碱化指土壤和水体含离子总量超过4000毫克/升,以及土壤中氯离子含量超过500毫克/升以上的普遍现象,其危害已经深入民心,影响深远。
由于土壤盐碱化的发生也是由复杂的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其成因比较复杂。
一方面,其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
土壤盐碱化病害主要是由于地处海洋近郊,地形低洼,河流干涸,内陆湖泊消失,旱季阳光炎热,水温高,雨量少,土壤容易缺氧,底层水位深,土地负荷过重,过度耕种,盆地内湖水流动不畅,盐渍地未及时处理等原因,而造成土壤盐碱化病害的发生。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因素也是影响盐碱化积累的重要原因。
人类的行为如过度开发土地,改变植被,修建道路过多,村民还以非正常方式使用水资源,水资源利用不均衡,污染等,都是盐碱化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针对盐碱化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首先,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技术措施,加强水土保持的规划和管理,严格控制农田积涝,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灌溉水的利用。
其次,实施密闭农耕技术,采用种植结构优化措施,增加氮肥施用量,促进土壤有效微生物的活性,消减土壤盐碱化,加强植物种植,增加土壤有机质等措施。
此外,政府还要构建配套设施,实施综合调控措施,通过构建多元抗逆性生态系统,保护水土资源,减少盐碱化发生,改善土壤质量。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直接相关,土壤盐碱化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更是朝阳产业发展的大阻碍。
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大盐碱化治理的力度,采取技术措施,建立完善的配套机制,积极发展新型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及危害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及危害土壤盐渍化是可溶性盐在土壤表面逐渐积累的过程。
地表蒸发和入渗是土壤盐分运移的重要驱动力,直接控制着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和存在。
1、气候的影响:气候的干燥度和地面蒸发与降水比值与土壤的盐渍化关系十分密切,而土壤冻结加剧了土壤盐渍化进程。
2、温度的影响:在地温梯度影响下,土壤水从下向冻结锋面移动,盐分随之向上迁移。
当地温梯度较大或地下水位较高时,水分和盐分的迁移量随之增大当土壤含盐时,冻结深度相应减小,水盐被抬升靠近地表,土壤盐碱化进入孕育期。
3、水位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量及水质直接影响土壤含盐量。
4、植被的影响:干早和半干旱地区生长着草甸植物和荒漠的植物。
盐生植物含盐量可达lo%~45%,通过强大的根系从底层吸收水分和盐分,并以残落物的形式留存地面,植物残核被分解而形成的钙盐和钠盐返回土壤中,对土壤的盐演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5、地形的影响:地形和地貌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
土壤盐渍化程度表现为随地形从高到低、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加剧的趋势。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土壤中盐分的主要来源是风化产物和含盐的地下水。
灌溉水含盐和施用生理碱性肥料也可使土壤中盐分增加。
土壤盐碱化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增大,土体通气性、透水性变差,养分有效性降低,造成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土壤盐渍化防治措施
土壤盐渍化防治措施简介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导致土壤中的植物无法正常生长和发育的现象。
土壤盐渍化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土壤盐渍化防治措施。
措施一:改善排水条件土壤盐渍化通常与土壤排水不良有关。
排水不良导致土壤中的盐分难以排出,从而积累在土壤中。
因此,改善排水条件是有效防治土壤盐渍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培植排水沟在田间种植过程中,可以挖掘排水沟以促进水分的排出。
排水沟的宽度、深度和间距应根据具体土壤和作物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有效排水的效果。
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通透性可以加快水分的下渗和排出,从而减少盐分的积累。
可以通过施加机械改良剂、有机物质和矿物肥料等措施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措施二:合理灌溉管理灌溉是农田中盐分积累的一个主要途径。
因此,合理的灌溉管理是防治土壤盐渍化的关键。
控制灌溉水量和频率在灌溉过程中,应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频率。
避免过量灌溉和频繁灌溉,以减少土壤中盐分的积累。
利用盐分较低的水源在选择灌溉水源时,可以选择盐分较低的水源,以减少土壤中盐分的输入。
措施三: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改善土壤性质和减少盐分积累的重要措施。
施加有机物质有机物质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离子交换能力,从而减少土壤中的盐分积累。
可以施加秸秆、腐熟的堆肥或其他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性质。
施加石膏或石灰石膏或石灰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减少盐分的积累。
在土壤表面撒施合适量的石膏或石灰,可以有效改良土壤性质。
措施四:进行适当的农作物轮作农作物轮作是防治土壤盐渍化的一种重要措施。
选择耐盐作物耐盐作物可以在土壤盐分较高的条件下生长。
合理选择耐盐作物进行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盐分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休闲期耕作在轮作过程中,要合理安排休闲期耕作。
休闲期耕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盐分的积累,并为下一轮作物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
土壤盐渍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土壤盐渍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土壤盐渍化是土壤中盐分积累过多而导致土壤盐分浓度超过植物生长的耐受范围,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环境的一种土壤退化现象。
盐渍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如气候干旱、地下水位升高、过度灌溉、过量施用盐类化肥等。
为了有效防治土壤盐渍化,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一、土壤盐渍化的原因1.气候干旱:气候干旱是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气候干旱导致土壤中水分蒸发过快,土壤中的盐分无法被稀释,积累在表层土壤中,从而增加土壤盐分浓度。
2.地下水位升高:地下水位升高会导致土壤中的盐分上升到土壤表层,并随着水分蒸发逐渐沉积在土壤表层,造成土壤盐分浓度升高。
3.过度灌溉:过度灌溉会使土壤中的盐分随着水分上升到土壤表层,特别是在气候干旱的地区,水分蒸发速度快,盐分无法被稀释,容易导致土壤盐渍化。
4.过量施用盐类化肥:过量施用盐类化肥会使土壤中的盐分浓度增加,过多的盐分会积累在土壤中,导致土壤盐渍化。
二、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1.改善排水设施:改善排水设施是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有效措施之一、加强排水系统建设,避免地下水位过高,减少地下水中的盐分渗入土壤表层。
2.科学施肥:科学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避免过量施用盐类化肥,避免植物对盐分过敏,减轻盐冲击。
3.选择耐盐植物:根据土壤盐分浓度的情况,选择适合耐盐的植物种植,如盐蒿、盐菊等,提高土壤的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裸露,防止盐分积累。
4.合理灌溉:避免过度灌溉,采取滴灌、喷灌等合理的灌溉方式,减少水分蒸发,避免盐分随水分上升到土壤表层。
5.土壤改良:通过添加石灰、石膏等中和土壤中的盐分,促进盐分向深层土壤排放,减少盐分在土壤表层的积累。
6.盐碱地复垦:对已经发生盐渍化的土壤进行复垦,包括淤泥覆盖、植被恢复、土壤翻耕等措施,帮助土壤逐渐恢复活力,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
综上所述,土壤盐渍化是一种严重危害土壤生态环境的问题,对于农业生产和植物生长都有不利影响。
盐碱化土地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盐碱化土地的成因及防治对策盐碱化土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盐碱化土地的成因很复杂,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和土壤特性,而人为因素主要包括错误的农业经营和环境污染。
盐碱化土地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急需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
盐碱化土地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因素:气候干燥,降水量少,高温多风是导致土地盐碱化的重要因素。
在气候干燥的地区,土壤中的盐分会随着水分蒸发而逐渐浓缩,导致土壤盐碱化。
2. 地形因素:地形高低不平、局部低洼地区容易积水,水分蒸发后使得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上升。
3. 土壤特性:土壤中的肥力成分过低,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
土壤蓄积盐碱的能力脆弱、排水不良、通透性差也会导致土壤盐碱化。
4. 错误的农业经营: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灌溉和施肥等错误的农业经营方式,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盐碱化。
5. 环境污染:工业废气、废水和农业化学品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
1. 改良土壤:通过施用有机肥料、石灰、石膏等物质,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盐碱含量。
合理施肥、种植耐盐碱作物,增加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
2. 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合理的灌溉制度,避免过度灌溉和浪费水资源,控制地下水位的过度下降,减少土壤盐分积累。
3. 科学管理土地:合理选择耕作方式,采取轮作、休耕等措施,保护土壤结构,减缓土壤的盐碱化速度。
4. 植树造林:种植树木能够抑制土壤盐碱化的发展,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肥力。
5. 科学防治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工业废气、废水的排放,合理利用化学农药,控制农业污染。
6. 政府支持:加大对盐碱化土地的扶持力度,提供高效的土地整治技术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民进行盐碱化土地的综合治理和改造。
盐碱化土地的成因及防治对策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出发,加大科学研究和政策支持力度,才能有效地解决盐碱化土地带来的问题,提高土地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
1.合理管理灌溉:合理管理灌溉是预防土壤盐渍化的关键。
一方面,要避免过量灌溉和无序灌溉,确保水分迅速排除土壤,并且避免地面和地下水的积聚。
另一方面,要适时进行灌溉,避免土壤过度干燥,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
2.改良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结构是减少土壤盐分积累的关键。
可以通过增加有机质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通气性。
此外,通过适当添加石膏、石灰等改良剂,调节土壤的酸碱平衡,降低土壤中盐分的浓度。
3.种植耐盐性作物:选择耐盐性作物种植是一种有效的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方法。
耐盐性作物如盐草、盐蒿等能够在高盐环境下生长,不仅可以保护土壤,还可以提供农作物产量。
4.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土壤中养分的供应能力,减少盐分积累。
一方面,应根据土壤的盐分含量和农作物的养分需求,合理控制施肥量。
另一方面,采用有机肥、生物肥等肥料,提高土壤养分质量。
5.排盐处理:对于严重盐渍化的土壤,可以采用排盐处理来减少土壤中的盐分。
目前常用的排盐方法有冲洗法、改良剂法和旋刨法等。
冲洗法是通过灌溉大量淡水来冲洗土壤,将盐分冲走;改良剂法是通过添加一些化学物质来改变土壤盐分的性质,减少土壤中盐分的浓度;旋刨法是通过机械刨取土壤表层,去除高盐土壤,然后填充新的土壤。
综上所述,防治土壤盐渍化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采取。
通过合理管理灌溉、改良土壤结构、种植耐
盐性作物、合理施肥和排盐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土壤盐渍化,维护土壤的健康和农作物的产量。
盐碱化土地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盐碱化土地的成因及防治对策盐碱化土地是指土地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使其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其主要成因是气候干旱,水分蒸发速度快,导致土壤中的盐分不断聚集;灌溉用水存在严重污染;长期使用化肥、农药等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土壤PH值变高等等。
盐碱化土地对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严重的影响。
如:降低土壤的肥力、增加了土地的成本、减少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严重影响土地的生态环境等等。
如何有效地防治盐碱化土地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合理使用水资源。
盐渍土是由于长期使用污染严重的河水或地下水灌溉,导致土壤中的盐分逐渐积累形成的。
因此,在防治盐碱化上,合理使用水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方面,应注重加强水源保护,提高水源的质量与效益,并引进新型灌溉技术,如:滴灌、微灌、渗灌等,以节水、防渗、防盐碱化。
(2)选择合适农作物和科学施肥。
选择合适农作物和科学施肥是防治盐碱化土地的基础前提。
地区环境不同适合的农作物也能不同。
像气温高、降雨量少的地区,适合种植南瓜、绿豆、玉米等作物。
对于盐碱性土壤,可选择耐盐碱性较强的作物,如:棉花、甜菜、糖葫芦、碱稻等,以减轻盐碱环境对农作物的影响。
此外应采用施有机肥为主、足量的底肥配合上徐供施肥法,让植物在营养大家是综合吸收肥料,比较稳定,以减少肥料的损失,使农业生产既环保又高效。
(3)利用生物技术手段。
生物技术手段可以通过适量管理微生物和生物肥料来改善盐碱化土地。
例如,通过在盐碱地上分布培植多种草类和杂草,能有效地改变土层的盐碱性。
同时,多种合适的生物肥料,如农作物废弃物、菌肥、有机肥等等,可以提高盐碱土壤中氮、磷、钾等物质的含量,以确保土壤肥力。
(4)进行地下水调控。
盐碱化土地的成因之一便是地下水的含盐量过高,因此,进行地下水调控也是防治盐碱化的重中之重。
例如,可以通过堰坝和水塘制度控制地下水位,以及参照排灌制度和复耕制度等,可以有效控制盐碱化的土地面积和程度。
土壤盐碱化的成因措施
土壤盐碱化的成因措施引言土壤盐碱化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土壤问题,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人为和自然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和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壤盐碱化的成因1.1 土壤盐碱化的自然成因土壤盐碱化的自然成因包括降水和蒸发等因素。
在干旱地区,由于降水量少,无法有效冲洗土壤中的盐分,导致盐分浓度不断升高,从而引发土壤盐碱化。
此外,高温环境下土壤中水分蒸发过快,也会造成土壤中盐分的积累。
1.2 土壤盐碱化的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土壤盐碱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过量的施肥和大面积的灌溉是主要的人为因素。
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中的盐分过多,超过植物吸收的能力。
而大面积的灌溉会造成土壤中的盐分积累,因为灌溉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盐分,在水分蒸发时,盐分会残留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形成盐碱土。
二、土壤盐碱化的措施2.1 改良土壤为了解决土壤盐碱化问题,可以采用改良土壤的方法。
具体措施包括挖深翻耕、中耕管理和石灰处理等。
挖深翻耕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的结构和环境条件来降低土壤的盐碱度。
中耕管理是通过合理的中耕操作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中盐分的排除。
石灰处理可以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改善土壤的酸碱度,进而改善土壤的盐碱状况。
2.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预防和控制土壤盐碱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施肥要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植物的需要来进行,避免过量施肥。
同时,选择适合土壤类型的肥料,避免肥料中含有过多的盐分。
2.3 调整灌溉方式灌溉是导致土壤盐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调整灌溉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精确灌溉方式,减少灌溉水中的盐分含量,降低盐分积累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合理安排灌溉的时间和量,避免过量灌溉,提高土壤中盐分的排除。
2.4 种植适应性强的作物选择适应性强的耐盐碱作物进行种植是解决土壤盐碱化问题的有效措施。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土壤盐渍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
由于漫灌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或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当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形成的盐碱灾害。
目前,世界各地还有相当面积的盐碱地尚未得到改良和利用,而且,随着全球灌溉面积的增大,土壤此生盐渍化有日趋严重的趋势。
根据已有的经验,至少有50%的灌溉土壤发生过次生盐碱化。
1.盐渍土的概念盐渍土(盐碱土)是指土壤中含有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等。
另外青藏高原有硼酸盐,吐鲁番盆地有硝酸盐类;或者是土壤含盐量虽少,但土壤交换性钠占阳离子交换量达到了一定比例。
2. 盐碱地形成条件及原因2.1条件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二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在潮湿的天气里,雨水能将盐分冲走而不致造成伤害;但在干热天气,因为灌溉水没有排出,地表形成积水,水遇热而蒸发,留下有害的盐分,盐分积聚的危害足以严重到使作物枯萎而死,寸草不长,形成盐碱地。
2.2原因2.2.1盲目施肥部分菜农对各类肥料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所起的作用和所产生的影响了解不够全面,盲目使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使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温室的蔬菜施肥水平较高,尤其是一些农户为了追求产量进行过量施肥,一般在周年蔬菜生产中化肥的施用量均达250kg/666.7m2以上,加剧了温室土壤的盐渍化,造成土壤板结、蔬菜根系发育不良,影响了蔬菜生长。
二是忽视有机肥使用和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
在蔬菜生长期间,有的农户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由于温室温度高,人粪尿迅速自然分解成各种成分;如硫化物、硝酸盐等一些含盐离子的成份残存于土壤耕层内而导致土壤盐渍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汾河流域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地处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使水分和盐分在垂直方向上呈上行与下行、积盐和脱盐有规律的更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土壤水盐运动主要表现为蒸发—积盐、淋溶—脱盐和相对稳定三种形式。
对汾河流域的盐渍化土壤,应该在治理现有盐渍化土壤的同时,加强预防盐碱的次生化发生和扩大。
1 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当土壤含盐量太高时,会形成盐碱灾害,使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2 土壤盐渍化成因汾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土壤盐分属于原生沉积,尤其是其地质构造具有区域性断裂、褶皱和汾渭裂谷带的特征,在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中由于成土母质的影响形成原生沉淀。
次生成因的盐分主要由于地下水蒸腾及成土母质对蒸腾作用的影响,以及人类盲目引水漫灌,不注意排水措施,渠道渗漏,耕作管理粗放,无计划种稻等活动,引起大面积的地下水位抬高,而使土壤产生积盐。
3 土壤盐渍化特点土壤盐渍化分为原生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两大类。
根据成因特点,原生盐渍土是由于含高盐分的成土母质带来的。
相比之下,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比较困难。
从收集的土壤普查资料可知,80年代汾河流域的土壤盐渍化情况主要发生在晋中盆地和临汾盆地,是以硫酸盐和氯化盐为主。
而近年来通过对汾河流域采样点数据分析,目前汾河流域土壤的盐渍化危害主要是轻度的盐害,部分地区由于苏打盐化土的存在,使得土壤中盐碱并存,但碱性危害不大,土壤盐渍化类型以重碳酸盐和硫酸盐为主。
综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期盐碱地遥感数据,结合近年来所取土样分析数据,汾河流域土壤盐渍化有如下特点:1)盐渍化土壤面积逐步缩小原因是地下水开采加剧,而年降雨量不足以补充地下水量减少,以及土壤盐渍化改良的水利工程措施推进有序,使得表层的盐分脱洗效果显著。
2)土壤盐分的强表聚性80年代汾河流域大面积存在的氯化物型盐渍化土壤在近年调查中锐减,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硫酸盐和重碳酸盐类型的盐渍化土壤。
这与土壤的成土母质中碳酸钙和可溶性硫酸盐较多有关,因此很容易在表层土壤中形成表聚性强的碳酸盐和硫酸盐的盐分危害。
3)盐渍化土壤类型由盐渍化向盐渍化、苏打碱化并生趋势发展80年代汾河流域的土壤主要是盐分危害,近年来调查中已经有苏打碱化土出现。
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单一的水利工程改良措施,使得表层土壤中的盐分得以脱洗。
但由于没有其他的综合改良措施同步推进,使得土壤盐渍化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改良。
4)土壤苏打型碱化盐土使土壤有板结汾河流域附近的土壤盐渍化,其中以轻度盐渍土占优势。
由于阳离子以钠离子居多,伴有少量的钙离子,这使得土壤形成苏打型碱化盐土,土壤胶体中的粘度增大,出现土壤板结。
5)土壤次生盐渍化有抬头趋势近年来,农民工外出打工,家中劳力不足,耕作方式粗放,部分地区灌溉水中苏打含量高,都是导致次生盐渍化的原因。
李 汀汾河流域土壤盐渍化成因、特点及防治措施分析(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山西 太原 030024)4 土壤盐渍化的一般防治措施盐渍化土壤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含盐地面径流的汇集以及地下潜水状况的恶化,这是由于地面地形比较低洼、地下潜水的流动速度不够通畅,引起矿化度的增加,并在其临界深度以上,通过土面和土体的蒸发聚积盐分而造成的。
盐碱土的改良是土水环境和潜水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与改良。
因此盐碱土的改良和利用,必须针对盐碱土的特点和它形成的原因,通过改善地面化学径流条件和地下潜水状况,作为主体的改造措施。
一般具体的改良措施有水利工程措施、农业综合措施、化学改良措施以及生物措施等。
任何单一的防治措施都无法收到显著成效,因此对于汾河流域的盐渍化土壤防治应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改良措施。
4.1 水利工程措施水利工程措施改良盐碱地,首先要全面调查与了解改良区盐碱土形成的地面环境条件和潜水的水文地质-包括补给、流向、水力坡度、水埋深与季节变化、水质的矿化度、矿化类型等,其次进行地上与地下的全面规划设计。
水利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排水、灌溉洗盐、引洪放淤等。
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把从表层随灌溉水淋洗下来的盐通过排水沟把溶解在水中的盐分排走,修建明管、暗管排水及排水沟。
4.2 农业综合措施针对盐碱土的特点,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在短时间内或持续性方面降低土壤盐分的含量,是盐碱地改良利用的要务。
为尽早达到这一目标,实行有效的耕作是其中措施之一,它包括深翻改土、改换土壤、深耕细耙、增施绿肥(最好是农家肥)和发展节水农业措施。
深翻改土是把盐碱土就地挖沟深翻,表层含盐量高的熟土垫在沟底,挖出的深层土放在地表。
这种办法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盐分,但是用工量较大,由于维持的时间有限,适用于小面积集约经营的土地。
改换土壤,就是把盐碱土运走,换上一层好土,或者运走一部分盐碱土,把好土与留下的盐碱土混合起来,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的含盐量,但需要的好土,用量非常大,取土来源和运输都成问题,这样造成的生产成本比较高,只适用于特殊的土地利用和小范围的土壤改换。
深耕细耙是为了防止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强透水性和透气性,可以更好地改良土壤的性状,保水保肥,降低盐分的危害。
增施绿肥(最好是农家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变土壤结构和根系的微环境,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和抑制盐分积累。
农业措施包括平整土地、秋深翻耕、增施有机肥和农家肥、春季浅耕、开沟播种、适时播种、地膜覆盖等,具有调节和制约土壤的水盐动态,减少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作用,能取得躲盐、防盐、保苗和稳定增产的效果。
4.3 化学改良措施主要针对碱化盐土,由于常规措施无法降低土壤碱度,往往需要使用化学物质配合其他措施使用,常用一些酸性物质来中和,如石膏、磷石膏、硫酸亚铁、酸性风化煤、亚硫酸钙等,以形成一定的硫酸等酸性物质来中和土壤的碱性,称之为化学改良。
施用时间:有条件的地方最好结合秋耕,施用农家肥,均匀撒施在地表后旋耕,使肥料和表层土充分混匀,再深耕不耙,进行冬季蓄水,春季播种前浇水后旋耕播种。
有条件的地区也可在春播前再进行第二次施入一次,旋耕播种。
这样可使0-30cm表层土都能得到改良,为作物出苗生长创造一个较好的土壤条件。
4.4 生物措施主要包括植树造林和种植绿肥牧草等。
植树造林,建立护田林网,既可以减低风速,减少田面蒸发,增加空气湿度,这样既改善了农田小气候,又能以强大的根系吸收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从而降低地下水位。
适宜种植在盐渍土地区的树种有柽柳、旱柳、枸杞、刺槐、沙枣、泡桐等。
在果树方面,枣、梨、苹果、桃、葡萄等也具有一定的耐盐力,可以在轻度盐渍化土壤上生长。
种植绿肥牧草,既有增加覆盖、减少蒸发、抑制返盐、改土培肥作用,又可为发展畜牧业提供饲料、饲草,从而使盐碱地的改良进入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盐碱地使用化学改良剂,必须采用和水利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来进行,改良与利用相结合,改良与培肥相结合,才能收到较稳定的改良效果。
5 土壤盐渍化的主要防治措施5.1 加强排灌汾河流域内土壤盐渍化主要在晋中盆地、临汾盆地较多,盐渍土防治主要应以水利工程措施为主,加强排水,排水仍然是当前和今后盐渍土改良和防止次生盐渍化的首要问题,特别适合沿线具备引水之便的地区,但是不允许“大引大排”,因为这样,既破坏了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容易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也违背了经济原则。
应提倡“足引足排”,也就是按需要引水,按需要排水。
近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已经投入了不菲的资金用于农田灌溉设施的建设,但缺乏相应的排水配套设施。
5.2 调整农业结构晋中盆地主要以种植蔬菜大棚为主,主要保证省城农产品供应,但多年的大棚种植对土壤的破坏较大,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伴有次生盐渍化的发生,且有扩大趋势,因此对于晋中盆地的蔬菜大棚次生盐渍化现象应该在生产中注意加强“种养结合”,同时采取合理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适当补充生物菌剂的补充措施。
临汾盆地以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为主,针对该地区的盐渍化发生情况,应该在收获后进行秸秆覆盖,但由于当下小麦、玉米种植面积的萎缩,秸秆覆盖推行难度较大,可以通过果园绿肥,如二月兰、毛苕子等种植来覆盖地表,达到蓄水保肥的目的,同时减少收获后地表裸露导致的盐分表聚。
另一方面可以开发种植中药材,如罗布麻、麻黄等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总之,盐渍土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工程,应坚持多种措施并重,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参考文献:[1]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调查 评价[R].2013.[2]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汾河流域土壤盐渍化调查与评价报 告[R].2013,6.气。
页岩含气量是页岩气选区与资源评价的关键系数。
目前的泥页岩含气量测定方法可分为两类:直接法(解吸法)和间接法(等温吸附曲线法及公式计算法)。
本次测试了矿井顶底板泥页岩样和钻孔岩心样的等温吸附曲线3(图4),本区块泥页岩饱和吸附量介于0.44-2.95m /t 之3间,平均为1.20m /t ,见图5。
古县区块储层压力梯度平均为0.79MPa/hm,温度梯度平均为2.16℃/hm。
根据研究区目的层页岩储层孔容、古县区块压力梯度、温度梯度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模拟得出500-1500埋深下目的页岩储层中的饱和游离气含量介于330.30-0.68m /t 之间,平均为0.44m /t。
按相应温度、压力条件下的饱和吸附量加上饱和游离气含量乘以不同埋深下的含气饱和度而得到,模拟得出500-1500埋深下目的页岩33储层中的总含气量介于0.43-1.04m /t 之间,平均为0.75m /t。
6 结论1)古县地区煤系泥页岩累计厚度较大,而单层厚度较小,一般小于30m,页岩层最大埋深在800-1100m 之间,埋深较浅。
2)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有机碳(TOC)含量较高,介于0.14%-31.66%之间,平均为2.58%;镜质组反射率介于1.32%-2.89%之间,平均为2.05%,处于热裂解生凝析油阶段或生干气阶段。
3)脆性矿物含量介于36.20%-71.97%,平均为46.90%;多种孔隙类型及裂缝发育;具有一定的页岩气储集空间。
34)等温吸附实验表明总含气量介于0.43-1.04m /t,平3均为0.75m /t,含气饱和度较低。
综合研究认为,页岩有一定的储集条件,具有一定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参考文献:[1] 耳 闯,赵靖舟,白玉彬,等.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 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34(5): 708-716.[2] 刘娇男,朱炎铭,刘宇,唐鑫.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储层特 征 研究—以沁水盆地为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5, 4 3(6):23-28.[3] 李昌伟,陶士振,董大忠,等.国内外页岩气形成条件对比 与有利区优选[J].天然气地球科学,26(5):986-1000.[4] 李延钧,刘欢,刘家霞.页岩气地质选区及资源潜力评价方 法[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3(2):28-34.[5] 陈平,张敏强,许永哲,刘金水,等.下扬子巢湖—泾县地 区上二叠统大隆组泥页岩储层特征[J].岩石学报,2013, 29(8):2925-2935.[6] 罗鹏,吉利明.陆相页岩气储层特征与潜力评价[J].天 然气地球科学,2013,24(5):1060-1068.图4 泥页岩等温吸附曲线图图5 泥页岩饱和吸附量与总有机碳含量的关系(上接第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