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与新课程一同成长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普通的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
所幸的是,我赶上了课程改革的大潮,它赋予我能量,给予我力量,使我成为一滴有理想的水,一滴勇往直前的水,一滴永不干涸的水。
我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第一次和新课程亲密接触是在一年前的秋天,我在电视里聆听了北京特级教师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有一种清风扑面,又似曾相识的感觉。
同时,我被那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深深地打动。
孩子们的智慧和感情被引发和点燃。
不光那些孩子们,那位老师,还有我都融入了自然天成的教学情景中。
在兴奋和激动之余,我在思考:是什么焕发了课堂教学生命的活力?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的深处不断的涌动,这就是新课程。
在这里,不仅教材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更是一种教学资源。
它闪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它充分展现了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魅力,创造了全新的教学情景,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闪现了人性的光彩。
这一堂课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就像黑夜中的明灯,指引着我追求新课程的教学思想,探索现代数学教学的方法。
将我这一滴小小的水,融入了课程改革的大潮,燃起了我对数学教学的理想,我也要像那些特级教师一样,映射太阳的光芒。
我从互连网的知识海洋中淘来了数学新课程标准,在灯火阑珊的时候解读新课程。
五彩的霓虹灯光映在了窗前,我从印着新课程标准的薄纸上得到了快乐。
在学习的快乐之后,用我的笔记下这欣喜的一刻,和更多的老师一起分享了学习的快乐。
我是一滴快乐的水,一滴勇往直前的水。
从理论走向实践,我达的课堂教学也分享了新课程带来的欢乐。
在我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学生们充分参与课堂每个环节的活动,兴趣盎然、轻松活泼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增强了动手能力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语言发展、及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思考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他们初步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将来适应社会的需求。
这样的课老师爱上,学生更是热情高涨。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作者:景艳华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32期河北迁安●景艳华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陪伴着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了三年,三年来,坚持以新课改为理念、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为导向、以学生基础为基点、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摸爬滚打,很苦,很累,但也有收获的快乐。
冷静回顾探索新课改的历程,多可喜,亦多思索。
一、回归本真,讲求实效,挖掘教材功能语文课本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认识语文、学习语文、掌握语文、运用和传播语文的最主要途径。
语文教材历来以精选的名家名篇、优秀时文为主体,它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材料,也给我们提供了精妙的写作方法。
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发给学生预学案,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解写作背景以及相关故事,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同时在写作文时,若苦于“囊中羞涩”,没有素材,无话可说,也可巧借一下教材,也能够成就一篇考场佳作。
二、用心探索,敢于创新,构建学科模式新课程强调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模式、学习共同体为主的合作模式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模式。
放手课堂,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在教学中,我给自己重新定位。
从一个传统的“讲者”变成“教者”,从一个“教者”变成“学者”,即做和学生一起“上学”的人。
有一位教师曾说“我们的教学从单口相声变为三句半,三句是学生展示,半句是教师点拨,是要说在点子上的”。
放手课堂,敢于打破原有的课堂模式,学会等待与倾听,师亦生,生即师,师生相长。
让学生问,说,黑板展示,下桌讨论探究,人人参与,个个精彩。
将教师导学,学生预习和讨论、展示、反馈三步贯穿起来,学法灵活。
学生的学习流程从“独学”到“对学”,再到“群学”,使他们回归原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适时给以点播,与学生形成互动,发挥集体的智慧,师生共同探讨,使课堂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通过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感悟,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点,把知识“以点连成线、线构成面、面构成体”的形式完美地呈现出来,从而构建出知识网络。
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演讲稿
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来分享一下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一些心得体会。
新课程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人才,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求。
而我们每个人也应该积极适应新课程,与其共同成长。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综合素质新课程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兴趣探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这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学生日常品德、社交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从而提高我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个人民主意识,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开展特色活动,促进全面发展新课程不仅在教学形式上有所改变,也有着更多与课程结合的各种特色活动,如音乐节、科技节、运动会等,这些活动可以融合多个学科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这些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有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突破传统教育,注重互动教学传统教育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而新课程更注重互动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更好地接受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同时,互动教学也有助于发现学生个体差异,针对性培养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新课程的推出也大力支持了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可以在更广泛的平台获取各种学习资源。
同时,这些资源也为教师提供了支持,协助教师完成教学工作。
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对于我们的教育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我们要努力适应新课程,充分发挥新课程的优势,不断改进现有的教育模式,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他们未来成功的机会和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被教育的对象,更是共同参与者,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谢谢!。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过去,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传授。
而新课程则注重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中,学生被充分地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到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的开设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以往,学校的课程设置较为固定,学生只能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来学习。
而新课程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主动性,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往的课程设置主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新课程注重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们的学校开设了一门与创业相关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创业项目。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创业的过程和挑战,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对我们的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开设更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参与;通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我相信,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我们学生一定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不断成长。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过去,教育往往是传统的书本教育,重
点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作为学生,应该积极发
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强调实践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而
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新课程要求学生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
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来
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新课程强调合作学习。
在过去,教育往往是以竞争为主,学生之间缺乏合作意识。
而
新课程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们应该积极与同学们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借鉴和交流,共同提高自己的能力。
新课程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过去的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
兴趣的培养。
而新课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我们应
该积极参与各种兴趣爱好和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新课程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我们应该
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合作学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与
新课程的积极配合,我们将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我与新课程同成长演讲稿
活——我与新课程同成长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在这个特殊的阶段,我有幸与你们一起走过中学生活的最后一段旅程。
回首这几年的成长历程,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实践中获得了更多的启发和成长。
而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正是我与新课程同步成长的故事。
新课程意味着变革,它赋予了我们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让我们能够自由探索、锻炼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新课程,我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和潜力。
它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我们成为具有创造力和适应能力的未来人才。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我学会了更多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而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通过互动课堂、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方式,我渐渐地摆脱了对知识的被动接受,主动追问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我发现自己对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记忆知识,而是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学习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我培养了更多的实践能力。
课本上的知识只是理论,真正的学习还需要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我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社会实践中,我与团队一起制定计划,组织活动,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在科技创新中,我学会了使用科学工具和方法,独立设计和完成一系列实践项目。
这些实践经验让我对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应用,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我收获了更多的自我认知和成长。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进一步培养和发展。
我喜欢科学实验,在实验室里我感到充满了热情和动力;我喜欢文学创作,在写作中我找到了表达自我的方式。
新课程给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让我能够发现并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通过与新课程的同步成长,我深刻意识到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考试,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教育孩子的教育改革。
自2001年实施以来,新课程改革为中国基础教育注入了新活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与实践机会,也让教育教学更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培养了很多具备创新、合作、批判思维等综合素质的优秀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备力量。
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参加中考的初中生而言,如何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身边同学的观察,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第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中,“自主、自律、自学”被作为核心素质之一。
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起自己习惯的学习模式。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注重实践与创新。
新课程改革强调实践和应用,要求学生要通过实践来理解和运用知识。
我们需要在学习中结合实际进行探究和实践,例如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这能够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并且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既然提到了实践,那么就少不了创新。
在新的学科设置、教学内容与形式中,我们可以积极尝试创新思维,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发掘新的学习方式等。
第三,注重团队合作与交流。
在新课程中,团队合作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通过良好的团队合作,我们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完成一些任务,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有效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积极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讨论、分享和合作,不仅可以让我们相互促进,还可以不断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智慧,不断拓宽数字素养和口头表达能力等。
第四,谈及心态与健康。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一大特色是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这不仅需要我们积极面对学习挑战并克服,同时也需要我们克服消极情绪,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走进新课程,我们同成长教师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要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参加“走进新课程,我们同成长”培训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了解新课程、了解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和方向。
新课程不仅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理念的挑战和变革。
我相信这对我们每个教师都是一次升华和提醒,也是我们为学生提供全面、平衡、有意义的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所以,我想借着这个机会,分享一下我在参加培训后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走进新课程,注重多元化教学在新课程中,多元化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教育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多元化教学正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出现的。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多元化教学不是说老师要变成一个“万能”的教师,而是要学会借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去达到教学目标。
比如: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型学习,角色扮演等等。
这些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二、走进新课程,重视思维培养如今,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新学科的出现,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综合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现,教育需要思维导向。
我们需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比如:怎样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渐掌握问题解决的思路和策略。
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锤炼思维、提升能力,做到知行合一。
三、走进新课程,强化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从朴素的认知到逐步升华的认知、通过体验达到抽象的思维,这是学习的一般规律。
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我们应该坚持让学生学会做、做会学、学会总结,并且多注重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更加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掌握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四、走进新课程,更注重课程衔接和过渡新课程如此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教育过程。
我与新课改同成长演讲稿3篇
我与新课改同成长演讲稿我与新课改同成长演讲稿精选3篇(一)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新课改同成长》。
新课程改革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好伙伴,伴随着我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我还记得当初新课程改革实施时,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有些陌生,有些不适应。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找到了适应和融入新课程的方法,从中受益匪浅。
首先,新课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体性。
在过去的课堂上,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听老师讲课,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现在,课堂上学生们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老师们也更注重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课堂环境让我感觉更有动力和热情去学习,我渐渐找到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志向。
其次,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过去,我们经常因为应付考试而去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其他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素质教育,让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我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程,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这使我更全面地发展自己,成为一个更有能力和价值的人。
最后,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堂中,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动手实践,去进行小组合作,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这些实践和创新的活动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并培养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再只有死记硬背,我们学会了学以致用,这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一下,“我与新课改同成长”,新课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我更主动参与,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我更全面地发展自己;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我能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最后,我要感谢新课程改革给予我的机会和成长空间。
我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我会继续不断地成长、进步,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我与新课改同成长演讲稿精选3篇(二)Ladies and gentlemen,It is with great honor and pride that I stand before you today to talk about my homeland, my beloved country – China.China, known as the Middle Kingdom, is a land with a rich and vibrant history that dates back thousands of years. From the invention of paper and print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 Wall, China has made countless contributions to human civilization.But it is not only the past that defines China. Today, China is a global powerhouse, making remarkable strides in various fields. With the world's largest population and the second-largest economy, China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the world's future.One of the things that truly sets China apart is its ancient culture, which remains deeply rooted in our society. From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art forms like calligraphy and Chinese opera, to our distinct philosophies such as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Chinese culture is unique and diverse. It is our duty to preserve and promote this cultural heritage for future generations.China's commitment to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is unparalleled. From the world's fastest supercomputers to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lik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5G networks, China continues to lead the way in the digital age. Our determination to be at the forefro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paving the path for a brighter future.Furthermore, China is not only focused on its own development but also on fostering global cooperation. Through initiatives lik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China aims to promote connectiv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mong nations. China's dedication to multilateralism serves as a beacon of hope for a world seeking peace and prosperity.As a Chinese citizen, I am proud of the progress my country has made. However, we must not forget the challenges that lie ahead. Environmental issues, social inequality, and the need for further reforms are some of the hurdles that we must overcome.But I have faith in the resilience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Together, we can build a better future – one that is sustainable, inclusive, and harmonious. Let us strive to create a China that not only shines on the global stage but also empowers every individual within its borders.In conclusion,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rich heritage, a global leader in innovation, and a steadfast advocate for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It is with great pride that I call China my homeland. Let us work hand in hand to shape a brighter and more prosperous future for our beloved motherland.Thank you.我与新课改同成长演讲稿精选3篇(三)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课改同行的经历和感悟。
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与新课程一同成长秦晓利(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教师进修学校)何军华(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新课程的理念像和煦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使得教学园地呈现出一派蓬勃的新景象。
与新课程携手第7个年头,一路走来,酸甜苦辣尽在实践中,尽在感悟中,尽在追求中。
从开始进行课改的幼稚慢慢走向成熟;从开始进行课改的浮在表面到渐渐深入,老师们经历了磨练,同时在磨课中成长。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改革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革新。
我们雁塔实验区经过近七年的实验,新课程的理念已得到实验教师的理解、接纳,并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而探讨在新课程中的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直以来是我们研究的一个专题。
下面是我们与新课程成长中的一些体会。
一、合理的教材设计为教师搭建了用好教材的平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容应该有价值的、是丰富的、有趣的,贴近自己生活的。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充分地运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把知识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格,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的一代新人。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系统、全面、认真地学习教材,了解教材各部分的内容编排意图,合理的选取教学内容。
但教材的一些素材与各地学生是有一定的距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弥补,使其更接近学生的实际。
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在选材上十分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其内容丰富有趣、形式多样。
教师可以合理选用教材上的内容;同时要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合理利用当时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丰富其教学内容,时其更加多彩。
【案例1】在进行新世纪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内容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下面的环节。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新课程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和实施,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上课时我们可以用电子设备记录笔记,用互联网搜索资料,用智能手机拍照片或视频。
这样的学习方式,既丰富了学习内容,又节约了时间和精力,使我们的学习更加高效。
此外,新课程也提高了我们的素质。
新的课程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全面发展,注重与社会联系,注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这些都促进了我们的全面发展。
我们学会了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会了与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学会了尊重不同文化和观点的态度和行为。
这些都是我们成长中的宝贵财富。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我们不仅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品德方面得到了升华。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正变得更加自信、自主、创新和尊重。
这些品质将成为我们未来人生成功的基石。
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由传授者转为参与者,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
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同时,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往、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师生双方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数学是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
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
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
上课基本采用满堂灌的方法,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反正讲了,学生就该仔细听,就应该会,课上作笔记,课后大量作业做巩固。
但是,事实上有些学生根本听不懂,不知道教师讲了些什么,课下只能抄作业,结果学生疲劳厌学,教师疲劳厌教。
长此以往,学生一旦习惯了这种被动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渐渐丧失。
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
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着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又开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我与新课程同成长
我与新课程同成长我与新课程同成长我与新课程同成长新课程的实施是顺应时代发展,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身心健全发展,具有独立的个性又具完美人格,是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全发展为核心,以关注人的发展为宗旨的。
我首先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地位和角色发生的变化。
新课程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是塑造儿童心灵的天使。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新课程的教材有其独有的特点: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学习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重要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教学;强调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的实施,也从强调教师、教材,到强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的环境,是四个因素相互之间持续互动的动态过程。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的变化。
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我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教材、超越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已任。
下面是我的教学片段。
说课:本课是省编教材《信息技术》第五册第十二课,即“发送电子贺卡”。
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
本节是继“收发电子邮件”内容基础上的提升。
教材是教学生发送已制作完成的贺卡,学生只需录入自己的,即可发送,学生很容易掌握,对学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我就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引进来,让学生应用PowerPoint自制富有个人特色的具有动态效果的新年贺卡,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将饱含学生真情的贺卡发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老师。
与新课程同行 与学生共成长
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成长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新课程开始逐渐兴起。
新课程不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培养过程中与学生同行,共同成长。
首先,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只是简单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灌输。
而新课程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学生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听众,更是实践者和创造者。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学生可以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出更好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其次,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传统的课程大多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缺乏培养。
而新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索。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新课程也倡导与社会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现实,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特长,传统的课程往往将学生统一安排在相同的学习轨道上。
而新课程鼓励学生发掘和培养自己的兴趣,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培养出自己的专长和特长。
最后,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除了重视认知和智力的培养,还注重情感、道德、审美、身体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新课程与学生共同成长,实现了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通过实践和探索,培养出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而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与学生共同进步。
只有坚持新课程的理念,才能培养出更加健康、自信和有责任心的新一代学生。
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第一篇: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日期:06-12-20 来源:信息技术教育点击数:2004年9月,山东省作为首批四个实验省之一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而我正是这个时候参加工作的,所以我的成长是和新课程同步进行的。
两年的教龄虽然不长,但我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以及对信息技术教师成长却有着深刻的体验。
下面,我把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些许感悟和大家分享。
在一篇博客中,我写道:“当我开启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生涯并尝试做点研究时,我竟然首先选择以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为出发点,而且一路走来,我始终没有停止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从刚参加工作时的懵懂无知、迷茫彷徨到现在的勤奋求知、主动探索,我走过了别人走过的而又不完全相同的道路。
信息技术教师成长的途径有很多,但对于每个人来讲,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我的成长过程和以下八个“关键词”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一:热爱从事教育事业,没有一片爱心是不可能成功的。
两年前,当我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坦白讲,对于即将从事的这份工作没有任何的好感,因为此前我的耳朵里早已灌满了关于信息技术课的种种“不是”:教师不能当班主任、非高考科目、学校和学生不重视、工作繁杂,等等。
值得庆幸的是,一开始我并没有按照别人的轨迹走下去。
也许,我骨子里天生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在实现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后,我就告诫自己: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对于职业也是如此。
不可否认,新课程的实施给我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我感觉自己的面前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我可以尽情地跳跃、施展。
从对新课标的研究开始,到认真备课、写教案、上课,再到与学生打交道,我逐渐习惯了这份职业,并且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与日俱增。
感之愈深,爱之愈切。
随着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入了解,无论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感情在我心中不会动摇。
没有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真正热爱,我想我不会真正地投入与付出,当然也不会走得太远。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新课程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其目的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
学生的
学习方式、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我们成长起来,收获了不少的成果。
首先,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下,学生不再只是纯粹的书本知识
的接受者和记忆者,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发展各种能力,如:语言沟通、思维技能、人际交往、自我管理、信
息获取、工程实践等等。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将来
的进一步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因为新课程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相应地,学生在学习上应该更加有意识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
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为将来的就业和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还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
未来的时代和社会。
最后,新课程注重实践教学。
在新课程下,学生被要求更多地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这也有利于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更灵活地运用知识。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对知
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学习,也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我们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们已经意识
到了在人才培养中,综合能力培养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而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
我们相信,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实践,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也会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更
为有意义。
2024年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学习体会
2024年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学习体会2024年,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学习,这是我对即将到来的一年的期待。
新的一年,新的课程,意味着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掌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新课程的期望以及我在学习中的体会和成长。
首先,我期望新课程能够更加贴近实际,注重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过去的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应该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我们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我希望能够通过实践项目、实地考察等方式,更好地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其次,我希望新课程能够强调创新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信息化时代,创新能力越来越重要。
我相信,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希望新课程能够注重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能够在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我希望新课程能够注重个性化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能。
我希望新课程能够充分发掘每个人的个性和潜能,让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展,实现个人价值。
在新课程中,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权,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我相信这些挑战能够让我在成长中学到很多。
首先,学习新课程可能会给我带来一些适应上的困难。
新课程可能与过去的课程有所不同,需要我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但我相信通过努力,我能够尽快适应新课程,并从中受益。
另外,学习新课程可能也会让我感到压力。
因为新课程注重实践和创新,可能需要我参与更多的实践项目和创新活动,这可能会增加我的负担和压力。
但我相信通过学习,我能够增强自己的能力和信心,从而应对并克服这些困难。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会有很多的收获和成长。
首先,通过学习新课程,我能够不断扩展我的知识面和技能。
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_0
---------------------------------------------------------------最新资料推荐------------------------------------------------------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当新课改来临时,我正处于教学中的新老交替。
新课程改革从理念变为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时候;我幸运地成为新课改的一名实验者,真切地走进新课程。
我的心灵正经历着一次强烈的震荡。
害怕旧的教学模式无法摆脱,新的观念无法接受。
因此有种隔岸观火的心理,以为它不过来势轰轰烈烈,去时悄然无声。
可尝试了几年的新课改,我感受的是教学的喜悦和快乐!一、更新观念,提高了我的素质。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
命运的改变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
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我们,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就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
通过新课程培训以及对《课标》、《新课程理念透析》、《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等的学习、钻研,重1 / 7塑了我对教育的认识,转变了我的教学行为。
之前的政治课教学,面对一个个的知识点,我们太习惯于讲清讲透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太注重政治知识的传授,太注重理性而忽略了感性。
而今,新课程使我懂得,只有变陈旧、单一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技能和方法,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外,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还应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而这种良好习惯和独特思维方式的形成,却给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前认为,教师要想倒给学生一杯水,必须自己具备一桶水。
可如今看来,教师只有一桶水还远远不够。
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比赛演讲稿三篇
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比赛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普通得就象大海里的一滴水。
但我幸运地赶上了课程改革的大潮,沐浴在新课程的光辉里,接受洗礼!当“健康第一”、“人性化教育”、“过程性评价”、“师生互动”等一个个全新的名词映入我的眼帘,当那些全新的教学理念进入我的脑海时,一种激越的冲动油然而生,许多美好的设想犹如一朵朵浪花在我脑海里翻滚着、跳跃着……于是乎,“牵着学生走”成了“推着学生走”;“给学生压力”成了“给学生动力”;“要我学”成了“我要学”,我们以全新的面貌进入新课程、实践着新课程、体验着新课程!记得课改不久的一节一年级体育课,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我让学生玩手帕,并引导学生玩出各种花样,同学们顿时就玩开了,有的抓尾巴、有的丢手帕、有的折小老鼠……我发现一为平时特别调皮的小男孩,将手帕团成一团,放在地上踢。
按照以往的惯例,我定要招呼过来批评一顿了,可我转念一想:新课程不是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吗?于是我马上改变了想法,问他为什么踢手帕?小男孩怯生生地说:“我将手帕折成球,当足球踢呢!”“不是吗?”“他错在哪里?”“这不也是玩手的方法吗?”联系以往,我顿觉脸上有些发烫。
因此,在学生展示的时候,我特意请他上来演示,肯定了他能积极开动脑筋,但同时向他指出要注意卫生。
他高兴地笑了,此后,他做地每个动作都很认真,又想出了好多玩手帕的新方法。
从此,我努力转变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学生,用细心的目光来发现学生,努力为学生们创设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率。
学生们“活”起来了、“动”起来了,他们敢于提问、敢于设疑、敢于挑战、敢于探索成了他们课堂学习的主旋律。
而我,也在享受着实践的快乐并不断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改是一次伟大的实践,我愿接受课改的严峻挑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愿《新的课程标准》走进我们的心灵,化为我们的实践和我们共同成长!精选公众演讲稿:成长与改变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范文之演讲稿:最新公众演讲稿:成长与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浅谈落实新课标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范晓静
自从2004年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来,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既新鲜又陌生,既神秘又好奇,既跃跃欲试又有些茫然,这是五年前我刚进入新课程教学时的真切感受。
我知道刚进入新课改的许多老师有着与我相同的感觉,五年了,一路走来,有欣喜也有困惑,下面我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想向大家作以汇报,希望和大家一起共享喜悦,共解困惑。
一、首先认真研读新课标,努力将新课标的理念变成可抓可拿、可见可感、可操作的课堂实践。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理念非常新颖,内涵非常丰富,作为一线教师必须领悟其精神,并在实践中将其变成可抓可拿、可见可感的可操作的东西,这需要一个过程。
进行课改以来,我们的实践,可以说经历了一个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又继续学习、继续探索、不断深入、逐渐提高的过程。
潜心研究新课标,努力做到以“标”定教。
反思新课程教学,我感觉到,与过去的教学相比,新课程下的教学指导思想更为明确了。
总的说来,以“标”定教,落实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育目标的方向更为清楚了;
以“本”定教,运用鲁教版新课标教材模块设计和思维训练设计的特点,将其作为落实三维目标的最有效教材;以“情”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组织方式、重点难点。
在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学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强调学生主体性,强调方法意识、策略意识。
可以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的纲领,课堂教学的指南,评价考试的准则。
二、如何认识和使用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教材?下面我重点谈谈我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
(1)对必修与选修课程的认识和分析:
1、从教学目标看,必修课侧重共同知识、技能、素质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的根基。
而选修课则侧重拓展学科视野,深化学科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特长、个性。
2从教学功能看,必修课传授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技术,保障基本学力,培养基本素质,奠定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
而选修课则着眼于学科知识的拓展、深化,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从教学内容看,必修课强调知识技能的基础性、基本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内容比较稳定。
而选修课则关注较深、较广、较新的知识技能与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有较大的弹性,且须随时代变化及学生的要求进行及时调整。
3、从教学方法看,必修课实施应循序渐进、线性推进,注重课堂讲
授,讨论探究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而选修课则可跨越跃进,以非线性的方式加以实施,专家讲座、学生自学、讨论、实践为其基本形式。
4、当然,这种区分仅具有相对的意义,对那些学科课程中的选修模块来说,其教学与必修模块的教学有许多共同之处,不过,即便如此,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设置旨趣、任务功能仍有区别,不能混同二者的差别。
(2)潜心研究新教材,努力做到依“本”定教;潜心研究教材结构特点学生实际,努力做到依“情”定教;结合实际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依“学”定教。
(3)运用教材,我主要考虑到三个方面的因素。
1、第一是教材的整体结构功能,研究新教材的模块,
2、第二是每个单元的结构功能,研究新教材的单元,
3、第三是具体文本的独特个性,研究新教材的文本。
(4)运用教材的几点心得
1、旧文本新教,常教常新。
2、新文本熟教,熟中生巧
3、浅文本教深,浅入深得
4、深文本浅教,深入浅出
5、多文本选教,体现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