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与教师共同成长发展
实施新课程异步教学为师生共同成长搭建了新平台
业——改错——小结 。科学思维是运用科学学 习方法的灵魂 , 如果单从形式土运用 “ 因 六
素 ” 十环 节 ” 达不 到预期 目的 , “ 是 新课程 异步论认 为 , 科学 的思维方 法是 “ 三 归一 , 举 以一反 类 ” 就是 通过对 少量 的典 型 事例 的分析 研究 ( 三 ) 而归 纳 出 一个 基 本认 识 ( , 举 , 归一 )然 后 , 运用 这个 基本认 识 ( 以一 )去 解决这 个基 本认识 所覆 盖 的一类 问题 ( , 反类 ) 。运 用科 学 的学 习方 法和 思维方 法 , 能提高 学 习效益 , 使学 生成 为 学 习 的主 人 , 正 实现 了新课 程 的最 高 宗 这 旨和核心理 念 “ 切 为 了每 一位 学生 的发 展” 一 。
传统 教学 中“ 堂灌 ” 一 刀切 ” 注 入 式 ” 习方 式 , 生 处 于 被 动 学 二状 态 。在 这 样 满 “ “ 学 学 写 l
的情况下 , 学生不会有高 的学习效率。为了应付考试、 题海战术、 无休止的成绩排队, 加班加 点是常事。学生整天投入到学习中, 哪有时间去踩一踩那软绵绵的绿茵场地 , 体验一下劳动 的艰辛与欢乐呢?更没有时间走 出校园, 踏上社会去看一看广阔的天地 , 学习成了头疼 的事 情。 . 新课程异步教学注意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提出了“ 学情” 理论 , 从而能有效地实现学 生学习的个体化 , 能使学生通过 自己动脑、 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 独立地掌握学 习对象 , 由于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 效率 自 然是高的。新课程异步教学总结出学生
体育教师应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体育教师应与新课程同步发展【摘要】现代教育要求面对的是人,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改变的不是学生的外部,而是学生本身。
面对21世纪的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体育与健康标准颁布施行以后,给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带来许多全新的理念,同时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调查统计等方法对课程标准进行研究和学习,对体育教师和新课程的同步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体育;健康;新课程;发展建国五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许多一线体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的体育课程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课程也出现了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和对个人培养要求的问题,如体育教学观念相对滞后、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内容竞技化的味道很浓、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运动成绩等。
所以体育课程为了适应国际的发展趋势,必须加入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洪流中去。
而我们体育教师应急起直追,跟上学校体育改革的时代步伐。
我校作为体育课改的一线学校,在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惑,下面和大家一起探讨体育教师和新课程的共同发展。
一、了解新课程的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学习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二、了解新课程的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评价,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塑造健康的体魄,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三、了解新课程理念的变革1、新课程中教学策略的变化在新课程的推行中,教学策略也应有相应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由知识技能的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收强调统一向注生差异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策略
分 析 思 考 教 育 现 象 , 制 了 教 师 专 业 成 长 的层 次 与 水 平 。 限
专 业 性 、 高 性 缺 乏 认 识 , 着 舒 舒 服 服 混 日子 的 念 头 , 业 崇 抱 专 发 展 缺 乏 动 力 ,不 愿 意 花 大 量 的 时 间 学 习 、研 究 教 育 教 学 理
论 ;有 的 教 师 则 认 为 自己 原 有 的 知 识 结 构 可 以 应 付 日常 的 教
究 , 对 现 代 教 育 教 学 理 论 , 别 是 新 课 程 理 论 对 提 高 学 生 素 而 特 质 、 养 学 生 全 面 发 展 的 指 导 作 用 却 重 视 不 足 , 至 认 为 这 些 培 甚
的 成 长 和 完 善 是 一 个 漫 长 的过 程 。 这 个 过 程 既 包 括 学 科 专 业 性 的 发 展 , 包 括 教 师 专 业 性 发 展 ; 既 要 求 教 师 有 深 厚 和 广 也 它 阔 的 学 术 功 底 和 学 术 视 野 , 又 要 求 教 师 了 解 教 育 的 基 本 规 律
理 论 是 “ 上谈 兵 ” 没 多 大 作 用 。 使 得 教 师 在 日常 教 学 工 作 纸 , 这
中 缺 乏 先 进 教 育 理 论 的 指 导 ,也 不 善 于 从 教 育 的 理 论 视 角 来
整 合 。 19 9 5年 国 务 院颁 布 了 《 师 资 格 条 例 》 2 0 教 ,0 0年 教 育 部 颁 发 《 教 师 资 格 条 例 ) 施 办 法 》 教 师 资 格 制 度 在 全 国 开 始 ( 实 , 全 面 实 施 。这 是 我 国教 师 专 业 化 最 重 要 的 标 志 和 最 重 要 的 措 施 。 着 教 师 资 格 证 书 制 度 的实 施 , 国教 师 的 培 养 、 用 、 随 我 录 管 理 和 继 续 教 育越 来 越 走 上 法 制 化 的 道 路 ,对 教 师 的 专 业 化 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摘要] 本文提出了“师生成长共同体”的理念。
是对教育回归本原的呼应,是新课程理念下学校教育氛围、教育关系的重构,就是教师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实现双赢、共同成长。
[关键词] “师生成长共同体”新课程建设学校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场所。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合作交流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鸣,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和思考,我们创新实施了“师生成长共同体”。
一、“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创建1.概念在微观上指具有共同愿景的师生在团体情境中通过有效互动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活动组织;在宏观上是多维的、开放的、生态的,涵盖教学模式创新、育人机制创新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创新等多个方面。
2.组织形式学校首先是一个教育教学的大共同体,在此基础上分三类、多级建立共同体。
(1)管理共同体分成级部、行政班、合作小组三种层次。
其中合作小组式的管理共同体以行政班为基础组建,由6至9名学生和1至2名教师组成,每个行政班由6至9个合作小组构成,每个级部由若干行政班构成。
(2)教学共同体分成走班单元、教学班、合作小组三种层次。
其中每6个行政班组建一个走班单元。
同一走班单元分成a、b两个层次的教学班共同体。
合作小组式的教学共同体,由来自同一行政班的学生组建,一般由6至9名学生和1至2名教师组成。
对每个合作小组的课堂表现、自习纪律、作业上交、日常考勤等学习活动实行捆绑式评价,将考核情况记入行政班。
(3)社团共同体分成校级、年级、班级三种层次。
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需要和个性特长的师生构成。
如研究性学习共同体、社区服务共同体、社会实践共同体、学科兴趣小组共同体、艺体共同体等。
二、“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实施1.创新德育模式,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学生道德素养在“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整体规划下,我校实现了德育课程化、主题化、系列化,创建了“三步五环节”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模式。
简述“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提出及其意义
简述“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提出及其意义1 “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提出及意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展示分享自己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体验与收获,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我校“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提出,对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来说,也有深远的意义。
“师生成长共同体”突出的是以交流互动为特点的教学,师生各自凭借自己的探究学习,用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彼此的交流,交换意见,合作探讨,实现知识技能的共同掌握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改变体育与健康课传统的“授—受”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只教,学生只学的“单向”培养方式,将产生一批新的“老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老师”,学生的能力将得到充分体现,个性将得到充分发展。
2 体育与健康课“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2.1 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前提是树立教与学平等老师闻道在先,知识体系系统丰富,在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方面水平高于学生,但学生是一张白纸,有着巨大潜能、具有充足活力的群体。
在交流互动中老师和学生各个方面是平等的,师生关系实质是先掌握知识和后掌握知识的关系。
我们必须知道的是他们中有好多将来会成为社会的栋梁,能力和才能将来会在老师之上。
为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认真听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倾听他们的想法,我相信我们教师也会受益匪浅的。
(1)要改变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具有充足活力的新生军,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奋进的、有思想的学习主体。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师的“一言堂”,把学习主体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自我教育与自我体验。
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灌输着,而应该是学生求知途中的富有经验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学生的求知助手。
(2)要转变角色,做学生的“学生”。
新课程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整个教学应形成一个真正的“师生成长共同体”。
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具有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善于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和见解,做学生的学生。
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实现师生创新学习的理想
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实现师生创新学习的理想从参加工作到现在,站在三尺讲台上已匆匆度过了十七年,这一路走来,有欢笑,有忧伤,从最初的无所适从,到现在的从容淡定,一路思索一路歌。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主体者的身份也随之发生变化,说来简单的角色转变,对教育来说是一种创新,对教师来说却是一种挑战。
对这种转变,我深有感悟。
1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刚参加工作时,没有带班主任,所以对德育这个词很陌生,在课堂上只要讲好自己的学科知识就可以了,德育则是政教处和班主任的责任。
而随着教育环境的发展,德育摆在了首要的地位,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在学科教育中处处渗透德育教育。
包括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变成了三维教学目标,其中就包括“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所以,我在课堂上从以前单纯的学科教学,转变到了处处渗透德育教育。
我具体的做法是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近百年来八大最具有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澎湃是梦想“自由”的力量牵引着美国人不懈奋斗,最终使自由之声轰响,梦想的力量如此巨大,它可以给前进的人们以无穷的力量。
梦想是黑夜里的航标灯,可以指引着我们的方舟躲过暗礁,驶向成功彼岸;梦想是每个人心中的太阳,能驱走云霾,让心空朗照。
人生可以没有财富,但是人生不可以没有理想。
有了理想就有了方向,有了理想就有了期望,有了理想的人生,才会不为一时小利所趋;有了理想的人生,才会不为一时小碍所挡;有了理想的人生,会咬定梦想不放松;有了理想的人生,会风雨无阻,风雨兼程;有了理想的人生,才会笑对坎坷,所向披靡。
我给学生树立的榜样和其他学科不同,也是独特的,因为我给学生树立的榜样是和信息技术学科有联系的,在信息技术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如求伯君、王江民、马云、比尔·盖茨等,利用他们走过的艰难历程来告诉学生,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曾经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但因为他们有理想的激励,所以他们无所畏惧,他们勇往直前,他们百折不挠,他们永不气馁,最后他们获得了成功。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成长[作者:肖美云来源:caxx 点击数:2960 更新时间:2003-12-15 文章录入:huangyiq ]大家知道,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改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关于教师的作用和力量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
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
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的媒介。
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化解,学生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于我。
”这说明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
这也充分说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化从国家制度和人们的期盼中信步走来。
对于教师专业化,我认为应解决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汇报中涉及的材料出自参加培训的记录和平时阅读的材料。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新知识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建构主义特别强调经验和已有的知识。
通过通识培训,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也在思考,面对新课程,我们怎么办?在此,就让我们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探讨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如有错误,欢迎指正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教师专业化包含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是作为专门职业,具有鲜明的专业性:l、国家对教师任职规定的学历标准;2、教师要有必要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国家对教师有职业道德要求;4、国家对教师教育有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5、国家有对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6、教师专业要不断持续发展(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自身不同层次的要求),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学相长: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共同成长
识 和 不 堪 回首 ?我 们 都 有 这 样 的体 会 , 课 堂上 , 如 果 学 生 热情 高 涨 , 积极参与 , 那 么
我 们 就 有 可 能 被他 们 感 染 , 迅 速进 入 到 最 佳状态 , 偶 尔还会灵光 突现“ 神 来 之 笔 ”, 同 时 老 师 的 情 绪 又 可 能 会 带 动 学 生 更 进
为历 史 课 堂 增 加 一 些 调 料 。 最后 , 在 新课 程 背 景 下 要 做 一 个 完美 的历 史 教 师 , 这 可 能是 一 个 毕 生 都 难 以达 到 的 目标 , 但 我 们 可 以把 完 美 的历 史 教 师
计 E 好每一堂课就满意了 , 然而 , 这其 实
金 祖 林
信 学 生 的基 础 上 , 这 说 明要 真 正 实现 教 学 相 长 必 须 给 师 生 创 设 一 个 民主 的课 内课 外氛 围。 如 果 是 在 僵 化 的 教 学 和 学 习气 氛
之 中 。学 生 就 无 法 发 挥 他 的 创 造 性 , “ 学”
亲 为 … … 这样 的场 景 , 你 是 否感 觉 似 曾 相
一
长 困难 , 当然 就无 法 “ 教” 长。 反之 , 如 果 教 师 能 将 自己 当 成 学 生 学 习 过 程 中 的 参 与 者 , 情 形 就 大 不一 样 了 。如 评 价 学 生 讨 论 成果 时 , 故意展 现一点小 缺陷 , 让 学 生 来
校正 , 既 可 以抓 住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 也 可 以
长。 所 以说 学 生 的各 种 表 现都 可 以促 进 老 师 的发 展 进 步 。 老 师 探 究 或 教 学 的灵 感 来 自哪 里 , 只 能 来 自我 们 最 普 通 、 最 真 实 也
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旨在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提高国民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实践。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1. 学生为本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终身学习新课程改革倡导终身学习,强调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3. 教学相长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相长。
4. 个性化教学新课程改革注重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实践1. 教学内容改革(1)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关注学科知识的前沿动态,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
(2)调整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2. 教学方法改革(1)启发式教学: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探究式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学评价改革(1)多元化评价: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过程性评价:教师应注重评价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
(3)自我评价: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4. 教学手段改革(1)信息技术应用: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资源整合:教师应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发展与新课程同行
终身教育要求教师把 自身知识 的更新视 为一种责任 , 使终 身 学 习内化 为教师的 自觉行 为。孔 子日 :朝 闻道 , “ 夕死可矣。 正是 ” 终 生学习的最佳写照 。衡量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同样是看教 师是 否具 备学习的能力 , 这种学习的能力是指终生的学习能力。有 人 浣学习足 一种习惯 , 笔者以为学习更是一种需求。教 师在教育 职
的良药 就是学习。首先 , 教师必须学 习广博的数学知识 . 并关 注 学科 以外的知识 和经验 。既关 注科学 , 又关注人文 ; 既关注人类 , 又关注 自然 ; 既关 { t自己 , 关注他人 ; 又 既关注课本知识 , 又关 注
课 堂 衍 生 知 识 。 这 就要 求 教 师要 做 到 :: 打 量 , 前 顾 后 , 顾 j下 瞻 左 右 盼 ; 握 相 关 的教 育 心 理 学 知 识 指 导 自己 的 教 学 实 践 , 意 数 掌 注
宣
0 2
T ME D C T O I E U A I N
Fe b
同行 教 师 发 展 与 新 课 程
卢 梅
摘要 : 本文认为 , 学教 师只有 与新课程 同行 , “ 身学习” 数 将 终 内化为 自己的 自觉行 为, 在教育教学 中, 导“ 倡 以人为本” 的价值观 , 树 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 观 , 增强合作意识 , 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 创新 专业教 学方法 , 使专业知识的教育 、 综合 能力的教育 、 学
学与其它学科 的联系 , 能把 数学与科学 、 社会研究 等其他领域联
习过程 中受 教育者 的 主动参与 , 注重培养 和调 动学生 的主体意
识, 使之全 面发展 。要关 注学生个性 的发展 , 习 自信心的培养 学
研探课堂教学新案例 引领师生共同发展——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学案例课题实验研究
生的潜能 的发 掘和素 质的提升 。为更 对 广大 教 师 的 教 育教 学 工 作 起 着 导 向 、 激 励 、 诊 断 和 发 展 的 多 重 功
能 ,对 于 新 课 程 的 实施 与 推 进 起 着 至关重要 的作用 。
“ 新课程背 景下 中学 政治教 学案
2 新课程背景下 中学政 治教 .“ 学案例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以课 堂 教学 为 研究 的焦 点 和 主
少 ,教师 们掌握 了一 教 学 创 阵地 ,以课堂教 学创新设计 的实际操 新 设计 ,案 例 示 范 引 导 ,推 进 教 师 作 问题 为取 向 ,以课例 的特 色分析 、 教学案例 点评 、反思和理论 阐释来 引 课堂教 学过程 ,提 高和课堂 教学的效 果 ,培 养学 生 的创 新 意 识 和 实践 能 力 。具体 是 :遵循 学生 的身 心发展和 定 政 治课 堂 教 学 的评 课标 准 ,规 范 领政 治学科教师 的专业性发 展 ,优化
教 师 的教 学 能 力 和水 平 ,提 高 教 师
1“ . 新课程 背景下中学政 治教 的课 堂 教 学 效 率 ;同时 也是 推 进新 发 和鼓励 学生主动积极 学 习,课 堂上 学案例研究”的价值定位
课 程 实 验 ,把 新 课 程 实 验 的 理 念转 给 学生足够 的读 、练 、做的机会 以及 “ 新课程 背景下 中学政 治教学案 变 为 教 师 的 具体 教 学 行 为 ,实现 对 思 考的时 间 、空间 ;探 讨教学 的公平 例 研究”是针对 当前 中学政 治课堂教 学 生 培 养 目标 的 一种 手 段 ,是 实施 性 平等性 、形式与 内容的统一性 实效 学 中普遍存在 的问题和政 治教师教 学 素 质 教 育 的 一 种措 施 ,最 终 目的 是 性 、知识 能力情感态度 价值观 月标的 上 的迫 切需要而进 行的 ,在课 程改革 促 进 学 生 的全 面 发 展 。我们 强调 以 多 维 性 在 课 堂教 学过 程 中 的具 体落 新理 念的引领下对 课堂教学创 新设计 学 生 的 发 展 为本 ,帮 助 学 生 掌握 学 实 策 略 、方 式和 措 施 ; 以 “ ”论 学
体育新课改 让师生共同成长
充分体现 了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 教 师一 直被 认 为是 知识 的 传授 者 , 传 力, “
四、由注 重 教学 的 结 果性 评价 变 为 注
间继续 学 习 , 出现 了学 生喜 爱体 育 。 不喜 道 、 而 授业 、 解惑 ” 认为是 教 师的天职 。在传 的主体性的作用。 被 学 爱体 育课 的现 象。现在 新课 改的实行 , 由封 统 的体 育 教学 中 ,基本 上是教 师负责 教 , 闭走向 民主 ,由教 师统 领课 堂 变 为师 生共 生 负责学 , 教师教 多少 。 学生学 多少 , 师怎 重教 学 的过程性 评价 教 以往 的体 育教 学 评价 方 法采 用 的是 定 同探讨 、 与 。 参 让学生体 验成功 的喜悦 , 真正 么 教 , 学生 怎么 学 的模式 . 生 无须 多动 脑 学 成 为学 习的 主人。 筋 。只 要有 学生 略微 出现 思 想或 行 为上 的 量评 价 和终 结 性评价 ,即只 重结 果 不重 过 越 。 这样 的 程 ,评价 时不考 虑学 生 的身体 素 质 和学 生 目前 。 新一 轮的基 础教育课 程改革 正在 “ 轨 ” 马上 就会 遭 到教 师 的指 责 , 情 只 紧锣 密鼓 地进 行 。在这 场基 础教 育 课程 改 教 学方 法实 际上 泯 灭 了学生 的 创造 性 。在 的 学 习态度 、 感态 度 , 以学生 的运 动 技 在 健康 第一 ” 的体 育 能 成绩 作 为唯一 的考 核标 准 ,运 动成 绩 高 革 中 。 为实施 新课 程 的体 育教 师 , 作 如何 在 新课 程改 革的理念 中, “ 新 的 课 程 理 念 下 加 强 对 新 课 程 的 学 习 理 教学 实践 中 ,教 师已不再 是知识 的化 身 , 再 则体 育成 绩 好 。这极 大挫 伤 了部 分学 生 的 解 ,避免 在体 育课 程实 施过 程 中有 可能 出 也不 是“ 传道 、 授业 、 解惑 ” 的角色 , 不能再 以 运动 兴趣 和 学 习积 极 性 ,不 利于 学生 身心 现的 “ 穿新鞋 。 走老路” 的思 维模 式呢?我 们 枯燥 说 教和 灌输 的方 式面 向 学 生。 教学 过 健 康的 发展 。造成 身 体素 质强 和较 强 的学 必须 转 变 自己的角 色 ,改变 自身 的 教学 行 程是 师 生相 互交 往 、 同发展 的互 动 过程 。 生 ,由于 在体 育课 的 学 习 中得 到成 功 的喜 共 而 身 为 , 高 实施新 课程 的能 力 和水平 , 提 这是 每 在新 课程 下 的体 育课 中 ,传统 意 义上 的 教 悦 和 快感 , 变得 更加 喜 爱体 育课 ; 体 素 位体 育教 师必 须作 出的应答 。 师 的教 与学 生 的学 ,将 不 断让 位 于 师生 互 质一 般和 差 的学 生 ,则 因不能 在体 育课 中
“教师发展共同体”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发展共同体”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发展共同体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提出旨在通过建立共同体的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共享和发展,进而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共同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分析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新课程背景,探讨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发展共同体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更高的要求,掌握更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教师过去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教师之间建立起共同体,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新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跨学科教学成为了一种时尚。
这就要求教师之间要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这就需要教师之间建立起共同体,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合作。
而且,新课程提出的素质教育理念,也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和素质修养。
这就需要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形成健康的氛围,推动共同发展。
教师发展共同体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就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1. 建立专业交流平台要促进教师共同发展,首先就要建立专业交流平台,让教师们有机会交流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借鉴。
可以通过学校内部的教研活动、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倡导教师之间的深入交流和沟通。
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网络教师交流平台,方便教师进行跨地域、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2. 鼓励合作研究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就需要鼓励教师开展合作研究活动。
可以通过学校教研课题的设置、鼓励教师联合申报教育科研项目等方式,推动教师间的合作研究,让教师们共同参与研究、共同探讨问题,促进共同成长。
3. 建立导师制度学校可以建立导师制度,让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新教师的导师,定期进行指导和交流,帮助新教师成长。
教师要全面发展,与时俱进
教师要全面发展,与时俱进不知不觉我们走进了高中新课程改革,新课改将改变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着学生的终身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教师应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所以我们应要求自己全面发展,与时俱进。
具体的做法如下:一、教师要吃透教材材中的内容,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教材,适时地补充教材。
对教材研究的越是透彻,这个尺度就能把握的更好。
二、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种新型的学与教的关系与旧的教与学关系相比是倒置的。
因此教师的观念必须改变。
首先,要破除急于求成,包办代替的做,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合适的学习方法。
其次要树立相信学生的意识,要相信学生具有能够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只能你相信他,给他时间,给他信任,给他帮助,绝大多数学生是能达到教师预设的学习高度。
第三、教师要具备以发展眼光看学生的观念。
第四、教师要明白,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训练过程的关键所在。
三、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让知识变得有趣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而且具有可操作性,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也非常密切。
很多学生都反映数学没意思、很枯燥,不像历史、语文那样有趣儿。
我通过学习,发现解决这样的问题已能很好的办法,例如讲数列进可以用一个历史说故事——国际象棋师与国王的故事。
用媒体动画再现这个故事,既形象生动又让知识渗透到了里面,我都被深深的吸引了。
例如讲例体几何球,别看许多学生都天天玩球,可是真要把球上升到理论还真弄不明白。
这时用多媒体动画,展现球面的旋转开成球体的过程,使球中的点、线、面都非常清晰,直观。
同学也发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
我对教学相长的理解_600字
我对教学相长的理解_600字
“教学相长”是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是指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有机结合,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基本任务。
首先,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契机,是教师发展的动力源。
学生都有模仿、亲近所喜爱教师的自然倾向,同时他们又总是不断的给老师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提升工作能力、优化在学生心目中形象的欲望,又促使我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大的发展,借以实现自我价值,这就为我们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这种对成就感的追求也正是我们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其次,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上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
作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有效地“教”,就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通过教师的教,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用什么做保障呢?我们知道师生之间存在的并不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递,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互动、彼此间的思维碰撞直至最终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才能真正解决师生教学关系中的矛盾,实现高效教学,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提高的目标。
那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也能从学生的身上去体会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改良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呢?显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成长!只有善于学习,能够与时共进、与生共进的老师,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才能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从而更好地推动课程改革。
教师的专业成长怎样适应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专业成长怎样适应新课程改革1、苦练基本功: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英语老师必须要有标准的口语,一手漂亮的字,准确的表达能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是一个好教师所必备的自身素质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培养现代化教育意识与教育教学能力3、积极应对新课程,努力尝试,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4、树立自我反思、在“做中学”的实践观念。
现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是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除了上述这些基本素质外,我们教师应该怎样进一步的培养发展自己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呢?在此,我想从以下五方面谈谈教师专业成长怎样去适应新课程改革。
一、教学的自我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教学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行为表现,从而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过程。
成功的教师倾向于进行主动的创造性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在反思中,我们学会了理性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而工作更像探索的科学家,不再只是辛勤的耕耘者。
教师的成长仅有“经验+反思”是不够的,还要加上“实践”,因为改革最终将发生在课堂上。
二、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机遇+挑战。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出师生互动、有效学习,这其中蕴涵着十分深刻的意义。
过去,社会、学生、包括教师自己,都把教师定位成是一个百问不倒的权威,这对教师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应对新知识的挑战和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来讲,未见得是一件好事。
但是新课程突破了这一点,新课程非常强调平等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的共同互动、共同成长。
应该看到师生关系的变化带来了学校制度、学校文化的变化,现在我们鼓励教师在学生面前说:“你今天问的问题我还真是不清楚,班上有哪位同学知道,谁能起来告诉大家和我呢?”这反映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就是教师的绝对权威位置在发生变化。
引导教师与课程改革一道成长
引 导 教 师 与 课 程 改 革 一 道 成 长
5
科研视窗 � 学校教学管理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指 出: "改变课程 实施过 于强 调接受学 习, 死记硬背, 机械 训练的 现状, 倡导 学 生主 动参与, 乐于 探究, 勤于动手 , 培养学生 搜集和 处 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 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要实现新课程改革 的目 标,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 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 关系 到课改的成败.因此, 作为学校管理者, 要求教师 与课 改一道成长,这对提高新教材 的使用效果具有促 进意 义.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突出教师主体, 树立课改理念 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关键在 于实践性知识的不 断丰 富, 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突出教师主体 , 必须与 新课 程理念相结合, 与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相结 合, 用清 晰的 理念来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强 化教师把自己定位 在学 生的 "学习的引导者, 课程的开发者" 上, 使教师 在观念 与行动上有根本的转变. 同时, 可适时开展一些技能培 训与竞赛活动, 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 , 优化课 堂教 学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围绕某一教 学主题, 利用 案例形式分析问题所在的差距 ,结合自身教学经 验与 感悟,拟订改进教学方面的计 划与措施,进行合 作研 究, 进一步促进个性化的课堂教学, 激发教师专业 发展 的动力和教学创新,促进教师 不断进取,转变教 学观 念, 改变教学行为, 提高自身理论与研究水平. 二, 探究教学行为, 改进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自下而 上的双向互动的探 索过 程, 它没有固定的模式, 需要不断地深入.教师 在不厌 其烦地教育学生认真读书的同 时,不能忽略了自 己也 要读 书, 学习, 提高, 这对教 师专业 发展提出 了新的 挑 战, 同时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极好的机 会. " 如何与 新课 程同行, 与学 生成长" , 每位课 改实验 教师在教 学 实践中寻找答案, 在过程中学会学习. 教师要主动带着 问题与思考寻求帮助, 有目的听课, 评课, 讨论, 借鉴其 他教师的经验,通过对课堂实 例的分析来反思自 己的 教学 行为, 主动地 把自己的问 题提出来 , 请别人 帮助, 专家解惑, 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在互补共生 中成 长.通过行动研究, 教师及时转变角色, 变革等行为, 做 教材 研究者, 学习 的促进者, 教学 的改革 者, 课程的 开 发者, 自觉调整课程改革的教师 专业知识结构,树立 终身学习理念,多方位提升素 养,促进自身专业 的发 展. 三, 实施校本研修, 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 因此要增强 研究意识, 养 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 ,不断提高研究和 解决 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 教 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每位教 师根据个人不同情 况制 订专业发展计划, 进行个案研究, 围绕某一典型案 例或 教学 细节, 与全新 的课改理念 , 观 念进行 剖析, 在这 个 行动 研究中, 教师 常常会思考 , 反 省, 探索 教学过程 中 存在的问题, 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在 这一过程中, 教师的研究能力也不断提 高, 因此, 教师将进 行的教育 理念变 为 教学行为, 将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运 用于教学之 中, 改进方法 , 提 高课堂 效 果, 促进学生的多元性发展.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流程, 作为 新课改下的 教师, 要树立 "人本 " 意识, 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建立平等的师生 关系,乐于为学生搭建一个个平台, 善 教乐教, 关心每 一位学生 , 善 待每一 位 学生, 激活每一 个学生, 让课 堂成为 师 生的共享乐 园; 把微笑带 进课堂, 用微 笑教学, 善于用眼神, 语调, 手势表达对 学生的爱心和期望, 提高学生在课堂上 的主动性和 创造性, 变 "压" 为 "导" , 变 "学 " 为 "思" , 为学生创 设一个宽 松, 愉 快的学习环境,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 教师要努力 使自己的 教学行 为适应 于 新课改理念的需要, 真正做一名反思型 教师, 创设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 四, 提升教师素养, 发展教师能力 多年来, 学校仅仅被理解为学生的 发展场所, 教师的发展长期被忽视.因 此, 传统的教研活动更多的内容是教材 教法的浅层研究和考试测验的讨论, 对 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少关注; 而现代学校 的重要标志 之一就是 确立教 师在教 育 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学校教研组 织和活动必 须把教师 专业文 化发展 作 为第一要务, 因为真正的教研活动必须 具有教师发展的功能. 每 一位 教育 工作 者都 应 当借 助 新课 程改 革 的东 风, 加强自我教 育, 主动抓住利 于自己 成长的 这一 "天 赐" 良机, 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新课改 关注学生品德 的发展, 关注课程功能, 结构, 内容的调整, 关注评价和 考试制度的改革,关注教学行为方式的变 更和学习方 法, 学习策略的渗透, 关注学生自主意识, 应用意识 , 综 合意识, 环境意识与鲜明个性的形 成, 关注 学生创新精 神, 实践能力的培养, 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 精神并重以 及知, 情, 意, 行的和谐统一.此次新课改的主旋律是以 人的发展为本,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 发展, 即 关注学生的 情绪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道德 生活和人格养成, 关 注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师是课程 改革的主体,教师的专业 素养将直接 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学校教学的管理者, 必须关注 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与共同成长, 让师生 "双向成才" . 小学教学参考
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解读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八个“关键词”
总结 、合理地规划会使我们更清楚知道 自己所处的位
置, 明晰 自己发 展 的方 向, 而 进一 步促 进 自身 的成 长 , 从
对于职业也是如此。 不可否认 ,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注入
了强劲的 动 力 。我 感觉 自己的 面前 是 一个 广 阔的舞 台 ,
以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实现美好人生。
参加工作时的懵懂无知 、迷茫彷徨到现在的勤奋求知、
主动探索 ,我走过 了别人走过的而又不完全相同的道 路。 信息技术教师成长的途径有很 多, 但对于每个人来 讲,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的成长过程和以下八个 “ 关 键词”是分不开的。
思考之三 :联产承包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不是一朝一 夕之事 , 我
我可以尽情地跳跃、施展。 从对新课标的研究开始 , 到 认真备课 、写教案 、 上课,再到与学生打交道,我逐渐 习惯 了这份职业, 并且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热爱、 对学生 的关爱与 日俱增。感之愈深 ,爱之愈切。 随着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入了解 , 无论形势发生怎
关键词三 :学 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涤荡着传统教育长期积淀的沉渣淤 泥, 给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给信 息技术教师带来 了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如何赢得 机遇、 迎接挑战呢?经过反复思考 , 我认为做 “ 学习型”
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所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 在此基础上,我从 自身的定位和在师德 、教学、科研 、
学 习上 的 目标 与 策略 两个方 面 作 了详细 的规 划 。 个规 这
年前 , 当我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 , 坦白讲 , 对于即 将从事的这份工作没有任何的好感, 因为此前我的耳朵
们可 否提 供一 种途 径 , 那些 行 之 有效 的应 用 方法也 有 使
教师与课改同行
道 出了教师的心声 。 的确 . 作为小学教师 , 尤其是班主任老师 , 几乎 没有空 闲的时间可 以利用 , 白天站 在讲 台上 , 夜晚还要灯下批改 , 如何解决这个时间问题 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专业成 长的激励性评价 , 注重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方式 。 并 为使: 【 作有据可依 , 我们结合本县小学 “ 三维 目标” 堂教学评 价标 准 , 课 重 点做到四看 : 一看积极的课堂活动氛围 ; 二看师生 的参 与程度—— 学生 自主 、 作 、 合 探究 的学习方式的体现 , 学生 学习的同时 , 教师关
证了教师学 习的时 间, 又增强 了时效性。
二、 关注课堂 ,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钟启 泉先生说过 :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 、成长中人 的整 “
个生命。对科研成果智慧没有挑 战性 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 生成性 的; 没有生命气息 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 生命的高度来看 , 每
一
体素质。 中心校每年组织包括村小校长在 内的检测领导小组 , 明确
责任 、 落实任务 , 检测分三步进行 :
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
() 课 堂教学评价标准为依据 , 伞镇每位任课 教师的课 堂 1以 对 八年 的课堂教学的实践进 一步汪明,课堂教学成败最关键 的 教 学进行检查 。 并根据实际分别评 出创新课 、 优秀课 、 达标课 。 经过
的理念 内化为 自己教育教学的行为 ,可 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整
培训 , 从理论学习人 手 , 力挖掘有利于教 师学 习的各种资源 , 努 转
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 为新课程 实施扫除障碍。 根据本镇教师的教学
与新课程共生成、共发展
发
位中小学教师的权 力、 责任和义务。 与新课程共生成、 共发展 , 意味着要 自觉地走进新课程 , 自觉地经受新课程 的洗礼。
新一轮课程 改革承载了方方面面对教育改革的希冀,反映了国内外教育改革 的最新动 态, 凝聚着许多人 的聪颖和智慧。 推开课程改革这扇窗 , 无论是课程 目标、 课程结构、 课程 内容 , 还是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课程管理, 新理念、 新要求、 新做法扑面而来。 如果不去认 真学 习、 体认和感悟, 我们就无法真正走进新课程 , 就无法承担起课程改革赋予的重任 。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会淘汰一批人 , 也会造就一批人。 因此, 它既是挑战 , 也是机遇。 每个人 都要经历一个学 习、 适应和转变的过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 学习” 这个老生 常谈的话题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 它理应成 为中小学教师的 自觉追求。 与新课程共生成 、 共发展 , 意味着要 自觉地探索、 创新。新一轮课程改革鼓励广大中 小学教师发挥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 并为这种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 的发挥提供 了 空间。 新课程就是新课题 , 需要我们去探 索、 去研究。同时, 新课程是动态生成 的课程 , 它 需要丰富多彩 的、 个性化和特色化 的具体实践 , 需要在实践 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 , 中
关系到每个教师专业素养在新的课程平 台上的提升, 更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
与新 课程 共 生成 、 发展 , 共 要求 每 一个 教 师对 自己在 课 程 改 革 中 的角 色要 “ 所认 有
识而觉悟 。新中国成立以来 , 我们 已经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和前七次相比, 这次课程 改革呈现出许多新 的特点 , 中一个特点就是 中小学教 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 得到了强调和凸显。 前七次课程 改革, 广大中小学教师机械、 被动地执行着别人为他们设 计的所谓课程 , 基本上是课程改革的 “ 旁观者 和 “ 局外人 。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同, 它 强调中小学教 师也是课程 的 主人 “ 并赋予他们 更多的课程权力、 , 课程责任 , 为他们预 留了更太的创造空间。 广大中小学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被动执行者 , 而是课程的参与者、 建构者和创造者。课程改革不再只是教育行政部 门和课程专家的事 , 它同时也是我们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共同成长发展
——烈山区新蔡镇青谷小学魏清涛魏兰芹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
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
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对教育理念的变化的感悟有:
一、教师的职业关注
1、教师关注的不同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从课程观的角度看,现在较之以前教师对学生关注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教师对学生的不当关注,是仅仅关注“考试学科的成绩”,表现
了教育关注出狭隘性,对于考试学科外的知识与技能淡漠,对于态度、情感、价值观,很少甚至不予理会。
这将使教育发生多大的误差。
(2)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
教师要关注学生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
要注重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不当关注,是仅仅关注“考试关”的通过,对学生的近期发展尚不能全面关注,对学生的中远期发展更难以顾及。
(3)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要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生刘勇期中考试两门不及格,还写诗,这种需求是合理的,应当得到允许,应该得到满足。
而在教师的不当关注中,合理的、应当的学习需求不被认可、不被接受。
这样不但学生的成长受到挫伤,也使学校适应学生发展的功能大大降低。
(4)关注学生发展中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师要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
在教师不当的关注中,将学习看作是统一、共性的活动。
对学习的指导,也采取一种“知识灌输”的方式,甚至进行个人学习方式的复制和迁移。
教师要承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允许学生选择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
(5)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
学生的尊严是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学生的人格应当受到尊重。
在教师的不当关注中,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一些教师往往见“物”不见“人”,从而降低了学校教育中的“育人性”。
学生的尊严,是在受尊重的人际环境中形成的,教师要平等、友善地对待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2、教师关注的影响因素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完全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它是由许多相关因素组成的,有时已是教师集体的一种无意识行为。
它带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制度的痕迹,最根本的是源于社会影响和课程的目标和教育环境,当然也包括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
(1)传统文化的影响
教师不当关注中的主要表现是对学生“考试学科成绩”关注,这是“学而优则士”的社会传统思想的反映。
传统与现代性的矛盾,是新课程实施中社会性矛盾。
这一矛盾将贯穿于课程改革的始终。
课程改革是社会转型的一个部分,它既受社会转型的带动,又在推进社会发展的进程。
它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社会问题,也可以说是在课程领域里解决着社会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课程改革者的历史责任。
(2)教育期待的影响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社会对教育筛选功能的强化,社会对学校教
育在选拔人才方面的要求,也就非常突出。
由于这些社会期待和学校期待的偏差,教师的教学活动被推到一个“应试”的狭小空间,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也就盯在“升学”的焦点上。
随着社会对教育期待的变化,学校教育在促进个人发展方面的作用,将日益显现。
教师的教育关注将放宽、放远,学生的整体发展将进入教师的视野。
(3)教育评价的影响
传统教育评价,是它存在的那个时期的社会文化和教育期待的体现,是维持一种教育秩序的工具。
它规定着教师行为的方向和活动方式,是教师不当关注的直接影响源。
从评价的角度看,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全面关注的基本保证。
(4)课程价值观的影响
课程的价值取向,往往是教师行为的价值取向。
原课程价值观的单一性和不完整性,也是造成教师关注不当的原因之一。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将全面修复教师的不当关注。
当然还需要教师对此作出深入理解并且身体力行。
(5)个人教育信念的影响
以上两位教师在同样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中,为什么对学生的关注有如此大的差异,这是由于个人教育信念的不同。
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是进行革新的必备条件,它可以使教师的课程改革更富有动力、激情和策略。
二、教师创新的空间与余地
1、新课程对常规教学的整体影响
(1)新课程对课堂中知识的影响
在课堂中,课程的授受知识大体包括三个方面(如图所示):A 型,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B 型,教师个人的知识;C 型,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所提供的知识必将引发教师个人知识及师生 产生新知识的变化。
(2)新课程对课堂控制方式的影响
课程改革使课程授受知识中,A 型、B 型、C 型三者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
其中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控制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权力型控制方式,非常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的,A 型知识占绝对优势,很少有B 型、几乎无C 型知识。
教师在新课程的授受时,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
“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
的创新品质的境况,因而,A的比例相对较少,B+C的比例较大。
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对传统“权力型社会控制方式”的挑战,是生成式、可持续发展的。
2、课堂常规活动方式的重新审视
如:
●教师站在哪里
●课前准备些什么
●教师在课堂里做些什么
●什么是胜任或有困难的教师
●练习
●提问
●留作业
●批作业
●点名册
●课桌椅的摆放
三、教师的工作方式与技能
1、教师的合作
(1)教师需要摆脱职业的孤独处境
(2)教师的合作是新课程提出的重大要求:课程的综合化要求教师进行合作
(3)教师间交流的益处
2、与家长的合作
3、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
4、交往与合作的技术
倾听
谈话
沟通
在新课程中,大家将看到教育理念的变化有:
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
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改变了过分强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和评价内容、方式单一的现状。
学生评价的体系,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
因此,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成长,将变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自豪。
教师的职业将真正成为人们所羡慕的职业。
他将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和愉悦。
2005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