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成长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成长与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成长与反思教师成长要善于持续学习“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不但是对学生说的,更是对老师说的。
教师的成长需要各类培训活动的滋养,需要各种教研活动的磨砺,但是,他们更需要自主地学习,广泛地阅读----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方便、最有效、最简捷、最不可或缺的途径。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校长以前说过:“优秀教师的成才之路是由书籍铺筑而成的。
”读书—教师自我成长的幸福途径琳达·达林有过这样精彩的论述,教师应该“把职业想象为不是一个已经学会了如何教学的人,而是一个持续地向教学实践学习的人”。
学习不但是积累新的教育知识与技巧,更是教师自我的持续更新。
教师自我成长的途径丰富多样,但“读书”这种传统的方式却仍然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路书香,伴我成长。
毕淑敏说过:“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
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
”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真谛,读书的幸福。
想做一个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幸福的人,读书就是生活中的一件美事。
有人说,教师身上的书香就是最具“杀伤力”的教育力量。
热爱读书的教师,同样是社会上的一笔无形的财富。
正因为读书,才感受到教师这份职业的崇高,感受到身为教师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就是教师学习的榜样,做了30多年的教师、校长,从小学到高中,他几乎教过所有的年级和科目。
他始终津津乐道于他的教育,感受他作为教师的幸福,让生活散发着优雅的气质,一切都源于他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信仰。
因为他知道,读书才能头脑灵思,才会欣赏生命的律动。
所以,他终身与书为伴,坚持记日记,还为他的学生建立成长档案。
潺潺溪流,每天不竭,汇成思想的大河,成就了一代教育大家。
1、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教师的标准: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能够做教师。
新课标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新课标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学校的新课程改革的表现显著,新课标的出台有助于增强学校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成为关键问题。
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教学方法和技巧,还要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步调,正确处理教育改革中涉及的各种问题,深入了解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成长。
面对新形势和新课标,教师要提高教育观念,重视教育思想的更新,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形成积极的教育理念和态度,以期达到教育的目的。
同时,在学习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夯实基础知识和科学观念,掌握新课程思想,深入研究和探讨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技能,以及教育理论知识,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研究,不断地参与各种学习,促进教师的技能和素养的提升,进而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新课标的出台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要积极投入,以新课标为指引,提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教学素质,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师职业水平。
作为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认真对待教学,珍惜时机,努力为新课程改革
和教育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高中生物课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成长
高中生物课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成长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信息的时代。
学校作为知识传播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因为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善于利用可能的手段和方式获取知识的人才。
现在的课程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改变。
新课程改革提出“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必然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所以教师是这一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教师的理念、文化及素养等也都面临着巨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共同构成了新课改中教师的成长。
教师在日常教学和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问题,怎么做才能快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何快速提高自身等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进行分享。
一、教师成长的必要性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的需要,还强调学生能力的多元发展,特别是学生的终身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既是参与者也是合作者、协调者。
二、教师成长的现状1. 自身观念和教学理念从自身观念上来说,大多教师早已接受并认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
对新课改的认知仅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至于在教学中具体该怎么做并没有清晰的认识。
例如,很多教师认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但对在课堂中的实践缺乏具体操作或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可见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较难改变,极大限制了教师成长和能力提升。
除此外,不论是社会、学校、教师、家长抑或学生本身,在学习中最关注的始终是成绩的高低。
所以从眼前的短期目标——高考看,教师不敢轻举妄动,很难解放自己。
2. 教学能力及专业素养教师作为专业人才,教学能力不可或缺,这包括专业素养、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课堂掌控能力等,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
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备一课,可以讲很多年。
缺乏思考,只备课,不备学生,不备课堂。
长此以往,自身教学能力不可能提升,即使提升,也只是单纯的知识层面。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也在发生重大的变革,新课程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课程的改变,还有教育的理念、教师的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进。
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未来,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指导者。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青年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和技能?首先,青年教师需要全面掌握新课程的要求和理念。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成长,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掘学生的潜能。
因此,青年教师要了解新课程的核心意义,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好地与学生互动,使学生在开放、自主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青年教师应该具备适应新变化的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真正地把新课改的理念落实到课堂中。
其次,青年教师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青年教师要善于设计有趣、开放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青年教师还要掌握信息技术,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青年教师要注重实践,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反思,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方法,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更全面、有力的支持。
青年教师还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合作精神。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授予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因此,青年教师需要较强的沟通协调与合作能力,在课堂上与学生、家长、同事紧密配合,进行教学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多方面的沟通与协调;同时还要加强学科交流,广泛开展教育研究,促进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青年教师需要勇于拥抱变革,掌握新课程的要领和理念,注重自身的实践和创新发展,以及开放的心态和合作精神,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积极作为,创造更加优秀的教育成果。
新课程下教师的成长
新课程下教师的成长------乌海市第一中学刘臻臻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笔者认为,新课程想教师的成长主要应从加强以下几方面:(一)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制于应试教育,只着眼于学科知识的传授。
教师为了考试、为了语法而教英语;学生为了考试、为了语法而学英语。
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死记硬背,依赖性强和自信心差等不良的学习心理问题,磨灭了他们人格发展中的自主精神。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我们要实现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就必须更新观念。
而更新教师的观念是前提,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就不可能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新的教育理念就无法实现。
所以我们教师要认清当前的教育形式,确立详尽的指导思想。
明确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充分认识自己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终身学习的影响,以不断学习来更新教育观念,在平时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
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运用知识,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
语言作为各种信息的载体,充斥着大量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丰富他们的各种知识.我们现行的SEFC教材,尤其今年高中一年级开始使用的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语篇内容,其中包含了历史,地理,文化,风俗,风土人情及人际关系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明白他们面临的是更加开放,发达的未来社会,他们必须用为未来的人才标准来知道自己的学习。
为了更加丰富各方面的知识。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外语教学活动是一种模拟交流,其情景是认为情景,模拟情景成了各种学习方法都用到的伴随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方法。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起来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起来朱东娇课改的东风吹遍了教育教学的角角落落,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快速成长起来,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转变教师角色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始终站在讲台上,学生永远坐在讲台下面的这种模式,不要总认为老师与学生永远是矛盾关系中的两面,不可和谐统一。
不要定位在老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老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吸收者;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的错误教育观念中。
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不要再讲教师应该多么威严,不要再举起那长长的戒尺,不要再说什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严训。
要转变教师的角色,要做到以下两点:1、为学生营造“活而不乱,动而有秩”课堂教学气氛。
在课堂上对学生一方面要求要严格,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不可随意应付,要认真学习,态度要端正,学习氛围要好。
学生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他们也会理解老师对他们很负责。
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该幽默的时候就幽默,老师在课堂上表情太古板不行,那样课堂就不活跃,调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就没有亲和力,只有营造“活而不乱,动而有秩”课堂教学气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既感到严谨,又感到轻松愉快,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及时、准确、全面的评价学生,采用软评与硬评并举。
随着课堂教学评价的转变,也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观念。
现在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且要给学生参与评价的权力,教师评价的语言要避免单一、干涩没有变化。
不能只以激励为主,评价要全面。
因为学生的学科基础、认知水平、爱好特长等方面都有差距,这种人的个性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应过分的强求。
我平时对学生只强调和引导学习态度,积极进取的意识,特别是要求上课专心,作业认真、独立、尽力而为。
在课改中成长教师个人总结
在课改中成长教师个人总结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参与课改是我们的必修课,因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与实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创造更好、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
在课改中,我收获了很多,不仅增长了知识,也成长了许多。
下面,我将简述我在课改中的成长心路历程。
一、改变观念,勇于实践作为一名年轻的高中教师,受到了课改的深刻影响。
刚开始接触时,我对课改存在一些误解,认为只是局限于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知识点的更新换代,但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课改需要我们综合思考,是一个在价值观和教育理念上的变革。
在课改中,我逐渐认识到,周期性教学、自主学习、应用型实践等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更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勇于实践,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受益,也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因此,在课改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学习,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二、注重多元评价,发展综合素养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笔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水平。
但在课改中,引入多元评价,即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养,如口语表现、写作、科学探究、实验报告等。
这种多元评价方式不仅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课改中,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注重将口语表达纳入到日常教学中。
通过阅读、写作、演讲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拓展知识的同时,通过口语交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
多元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三、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不断自我提升作为一名教师,与课改不可分离。
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要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提升,以适应新时代、新技术、新要求的教育需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新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场颇具影响力的改革。
它旨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而在这场改革中,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承载着传承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成长的重要责任。
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青年教师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探索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必将充满挑战,但同样也蕴含着无限的机遇。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在新课程改革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应该如何把握。
第一,增强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深刻理解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结合自身所教学科目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
青年教师应该加强学科知识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青年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而青年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探索实践,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注重个人发展与教学研究。
青年教师在成长之路上应该重视个人的发展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可以通过参与教学研讨、撰写教学论文、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工作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青年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只有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青年教师自己的成长之路才能更加成功。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充满着机遇和挑战。
青年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个人发展与教学研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为新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教育事业的梦想。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 预备期 • 形成期 • 发展期 • 成熟期
教师的职业境界层次
• 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 要求.
• 二是把教育看作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 • 三是把教育看作是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 • 四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
• 道德成长 • 教学成长 • 科研成长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很难有 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 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 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 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 学生的创造。总之,教育是一个使教 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 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 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 展。”
教师专业成长的模式
• “外在引导”模式 • “内在进取”模式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 科学合理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 培育专业理想。 • 做一个终生学习者。 • 把自己当作反思的主体和对象。 • 增进科研意识和能力。 • 学会合作,学会欣赏。 • 主动争取外援。
新课改实施后老师学习的心得体会
新课改实施后老师学习的心得体会
根据不同老师的个人经验和观点,实施新课改后,他们可能会有以下一些心得体会:
1. 知识更新和迭代:实施新课改推动了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教师需要不断关注最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技术,以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
2. 注重学生主体性: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 引导式教学:实施新课改后,老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老师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
4. 资源整合和共享:新课改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和共享,以提高教学效果。
老师可以通过与同事合作,分享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和评价方法等资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
5. 自我反思与成长:实施新课改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自我反思和成长。
老师需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实施新课改给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面对新课改,教师如何自我成长和发展
面对新课改,教师如何自我成长和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那么,教师使得学生发展的同时,自已本身也应该有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为如果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几乎是不能落实的。
只有教师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充分的发展。
所以面对新课改,教师要认真地理直气壮地追寻本身的自我发展。
中国古代人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人之模范也”;“德高为范,学高为师”。
说的是教师的道德观念最正统,行为规范最完善,文化学识最渊博。
中国现代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托起明天太阳的人”;教师是“春蚕”,"蜡烛","人梯","铺路石","园丁"。
简明地说是指教师丰富而高尚的职业价值观。
外国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
归根到底是说“教师是人之师”。
我今天要说:教师是不断超越自我的持续发展的让他人幸福让自已快乐的职业。
正因为如此,我们面临新课改,要正视新课改,要走进新课改,要努力地使自我在新课改乃至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发展。
教师的发展,无疑包括多个方面,我这里讲的主要是基于教师职业的专业的自我发展。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实现自我的充分而和谐的发展呢?1、知识更新我发展。
我们要谨记“学高为师”的古训。
学生最喜欢最敬爱学识渊博的老师。
况且,新的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师的知识已不再是过去的仅仅停留在单科上面。
新的课程教材中渗透了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的知识。
而且,教材还特别显示了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的意义。
例如,新教材在内容上的更新:增加了许多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等;充分利用了现代网络技术,要求教师首先掌握并恰当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并在教学中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所以,我们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最先融入现代学习型社会。
新课程改革下新教师的成长
新课程改革下新教师的成长摘要:教师是人类知识火种的传承者,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
教师在完成自身使命的同时,也在不断成长着,这是客观规律的必然.也是教师这一职业特点的根本要求。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普通高中新的课程改革也已逐步铺开。
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
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新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着力培养个性化学生的同时,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富有创造性、个性化的学者型教师。
教师队伍的壮大与成长,有利于推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成长新课程改革教师队伍●教师成长发展的必要性与社会环境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信息化时代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度创造性、个性化,能够适应迅速变化的人。
目前,新的信息技术和新的思想观念使我们的时代突飞猛进.并不断地被引入教育领域。
人类知识系统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二是知识传播途径越来越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教师知识观就必须变革,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要不断“自我充电”进行成长和发展,变原来的“一桶水”为“长流水”,重新构建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
新的课标,还强调教师应该系统地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对学生认知规律的认识水平,把这种“长流水”升华为适合学生需要的“甘甜水。
●教师成长的必要的策略在这个信息时代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自我设计.而是一个开放的、对话的、互动的、自我不断消解与形成的过程。
要让教师个体拥有一种强烈的内需和渴求,有一种知之不足的意愿和期待。
让教师专注和钟情自己的专业发展,去自觉自愿自动地寻找自己职业生命所必须的原动力。
教师的成长发展主要包括内在的提高和外在的促进。
教师成长的基地在课堂,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得到快速的成长。
成长的关键在于自主研讨,通过不停的反思、交流、探讨,创建一套新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素养提升与专业成长
教育管理新课程NEW CURRICULUM培训具有针对性,同时减少了学校的培训经费支出。
但这需要加强相关的硬件投入,网上培训资源的收集、整理、筛选,培训者自身的发展意识及学校对培训者的监控等工作。
3.加强区域研修区域研修是一种新兴的校际间的同年级同学科之间的研修形式,通常由就近几所同类学校组成,各校水平也大致相当。
这种教研可以打破学校因规模小而不能形成群体研修的局限,也可以解决工学矛盾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同一个水平,大家在研修的过程中有话可说,针对性实效性强,是经证明确实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方式。
但目前对此缺乏系统的研究,如校际间的协调,一学期研修的次数以多少为宜,经费的保障等问题。
总之,师资培训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多个方面,也不是一日之功。
但只要各级相关部门和学校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教师的培训必然会是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肖长树,李协良.卓越是一种状态:沙坪坝区教师教育改革的10年.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编辑王团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素养提升与专业成长李磊磊(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五中学)教师素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聚焦课堂改革,提升教师素养成为学校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核心话题。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专业素养的提升,不是抓教师教学的技巧,也不是抓教师的教学方法,而是提升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
现在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主要在于内在的动力,偶尔还需要点压力,这说明教育理念,教师的素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的认识,也取决于教师自己有没有担当,因为学习是个性化的需要,也是个性化的学习。
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到教师的专业成长,都体现在教师个性的发展,就是在我们共性的基础上有创新,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性。
知识是贯通的,专业化并不是学科化,知识是流动的,知识也是反思性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从很多方面来看,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首先,青年教师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如今,新课程标准已经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具备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胜任这一挑战,青年教师需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最新的教学技术。
同时,他们还需要不断掌握新的教育法规和政策,以确保自己的教学工作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其次,青年教师需要更好的教育教学实践。
教育教学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验证理论,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青年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育,更好地使学生感兴趣。
同时,教育教学实践还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自信心。
第三,青年教师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青年教师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得到专业化的支持和指导。
这些支持和指导可能来自于学校的领导、教学督导或其他教育专业人员。
通过他们的指导,青年教师能够规避一些可能的错误,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最后,青年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职业,因为世界在不断变化,学生在不断成长,教学方法和技巧在不断更新。
因此,青年教师需要保持持续的学习和思考,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
通过持续学习和思考,他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和新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青年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这种教育理念的改变要求教师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和个性化教学。
2.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的“灌输者”,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3.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这要求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
二、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1. 提升专业素养在新课程改革下,青年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技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教育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2. 培养创新意识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青年教师可以通过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等方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4. 发展多元教育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青年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多元教育教学模式,学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校本课程改革研究、多种教学实践等方式,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5.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青年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新课改促教师成长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如一股春风吹遍了全国的教育领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到这场改革中来,亲身感受到了新课改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在新课改中的成长心得体会。
一、转变观念,提升自身素养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课改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1. 教师角色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方法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3. 教学评价改革: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新课改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因此,我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1. 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把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的要求。
2. 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国内外教育改革动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3. 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水平。
三、关注学生,关爱成长新课改强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2. 关爱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成长所需的关爱和支持。
3.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反思总结,不断成长新课改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深知自己在课改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因此,我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快速成长的探究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快速成长的探究新课改理念是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种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能力开发。
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上,教师主要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现在的教师更应该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评估者和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教师快速成长是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关键,也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帮助教师快速成长呢?1.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该有多元的知识背景和专业领域,这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
教师需要通过阅读学术论文、参与学术研讨会、参观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专业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掌握创新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并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2.教师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和反思教学实践。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从自身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并找出问题,进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同事交流、学生反馈等方式获取外部反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调整教学目标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3.教师应该注重个人发展和职业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研讨会、课程培训和专业考试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读书、写作、研究教学案例等形式,加强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学科团队和教研组活动,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和社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导者,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
教师还应该与家长积极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需求,并与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教育目标和学习计划。
此外,教师还应该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通过参观外出、实习、社区服务等途径,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前言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是与时俱进的重要一环。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们的学习需求也需要跟着变化。
这对于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管理和评价要求。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认知特点。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更多专业知识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课程设计能力随着新课程的推出,教育教学模式正朝着更加多元化、自主化的方向发展。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课程设计能力,包括正确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和科学的教学组织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调整课程设计,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
2.教学实践能力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通过实践,教师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以此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了解新的科技手段等,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3.专业知识更新能力新课程对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更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教材中的新知识,了解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方法为了更快、更好地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教师需要通过以下途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1.参加专业培训参加专业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方式之一。
专业培训可以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包括教学方法、学科知识、教育评价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因此,建议教师们不断参加各种类型的教师培训,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学科研究教师们可以通过学术论文、专业书籍等途径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和研究。
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的学科问题和知识点,并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潜力,更好地推进新课程的教育改革。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青年教师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教育环境和更高的教育质量要求。
这也是他们成长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阶段。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青年教师需要在多个方面不断成长。
青年教师要持续学习和进修,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质量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更加系统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
青年教师需要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还应不断关注教育前沿的新理论、新方法,以更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青年教师要注重实践与反思相结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可以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青年教师还应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反思,青年教师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青年教师还应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
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与教研活动,青年教师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还要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
除了专业素养之外,青年教师还应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些素质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是漫长而艰辛的。
青年教师应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持续学习和进修,注重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并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
只有如此,青年教师才能够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成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成长
沙铺学校汪全明
近日聆听了安庆教研室孙彦老师的一场专题报告,其主题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该如何应对以及目前全国比较知名的一些教育新模式。
12月25日接着听了桐城市教研室孙淑珍老师的一场报告,具体介绍了我们周围的一些名师是怎么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听了这2场专题报告后,自觉自己和他们相比差距甚远,感觉自己只能在教师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刚成型阶段,要走的路还很长,同时也感觉收获颇丰。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改教师的成长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见。
走进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大手笔就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大手笔来自大思考、大决心,这种大思考、大决心就是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为,任何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往往都起步于教育的重大改革。
谁拥有了21世纪最先进的教育,谁就拥有了21世纪。
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
党和国家要把一个民主、科学、充满生机的新课程献给新世纪的中国的亿万儿童,目的是让他们拥有一个自主独立、健康幸福的明天。
新课程与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
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变为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从各国课程改革的历史看,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基本上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
新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策略、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
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
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方式,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
1. 转变教师角色,尊重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教学中,不断的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导思,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
2.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广大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尽快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程序化的教学模式,摒弃相对滞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观。
其次要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新理念,切实转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让教师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以学生为主,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关注体验性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
3. 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个性培养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其个人的认知水平、个性心理特征、个人兴趣爱好及学习风格。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一定的
差异,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
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策略、文化等因素,做到有层次地设计教学,使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的学生都有充分活动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尽可能实现国家课程改革的初衷,缩小专家设计的理想课程与教学实际操作的差距,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 激活教学评价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表演欲望、成功欲望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如朗读比赛、辩论赛、角色表演赛等,“蹲下来”观察学生,不断的发自内心的赞赏学生个性化的言行举止,为学生的点滴进步喝彩,让学生享受着被人认可和欣赏的快乐。
给学生时间空间进行自我评价和生与生之间互相评价,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在互助中成长,在表现自我中成长。
二、教师要提高技能,拓展新课程内容,开发整合新课程。
1. 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很重视教学基本功的练习,如朗读、板书等。
传统的教学基本功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
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新的技能将应运而生,比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
比如,在英语课上经常会涉及到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概况,教师对这些新知识、新领域、新发展要有所了解。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2. 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
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应用,教语文的也不光顾历史、地理、政治书籍。
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
在未来的新课程中,将出现课程资源的概念。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
那么,哪些是课程资源呢?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三、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1. 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传统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2. 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传统教学中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
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讲解要起到启发、引导、点拨的作用。
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
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教是为了不教”,“无需教师教,学生自能学”的理想境界。
3.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压缩
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
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过程是不可省略的。
压缩或省略学生的思维过程,直接让他们得出结论或背前人提供的答案,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有害的。
4.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按统一的规格平均发展。
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要求,这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是要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
可以说,人海茫茫,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
四、加强教师自我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反思是从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反思具有预测性,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教学中反思具有调控性,使教学成为一种多向的互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使教学成为一种理性的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总结能力。
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在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从严要求自己,逐步提高自己的课程理念,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逐步把自己培养成科研型教师,为祖国的基础教育贡献自己的一分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