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地质学复习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成煤原始物质的特点
答:1.低等植物(菌、藻类)腐泥煤(又称石煤,南方多,成于€纪)2.高等植物(裸蕨、蕨类、裸子、被子)腐殖煤。

(裸蕨,根叶不分化,泥盆纪登陆。

蕨类根生。


2成煤环境形成条件
答:必备的两个条件:一,大量的植物持续的繁殖和发展,这是成煤的物质基础;二,植物遗体堆积起来后应及时与空气隔绝,使其不被分解。

主要的形成条件是沼泽。

第二章
1泥炭化作用与腐泥化作用
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遗体在泥炭沼泽中,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分解及合成,逐渐转变成泥炭的作用。

腐泥化作用:在湖泊、沼泽水深地带、海湾、浅海等水体中,低等植物藻类和浮游生物遗体在还原环境中厌氧微生物的参与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

2泥炭物质的组成与影响因素
答:一,植物,植物是形成煤的原始物质,因此植物群落不同就会影响泥炭的性质;二,营养供应,分为三类,富营养,中营养,低营养滋育类型;三,介质得酸度,沼泽中的酸度直接影响到细菌的生存和活动,因此对泥炭化有重要影响。

四,介质的氧化还原条件,沼泽中的氧的供应,决定了介质的氧化还原条件,从而对细菌产生重要的影响。

五,古地理环境,(1)聚集环境与硫含量,近海型煤田硫含量高(2)聚煤环境与煤的还原程度。

3泥炭化三个作用(凝胶作用、丝碳化作用、残质化作用)
.凝胶化作用: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的过程。

丝炭化作用:(黑)经强氧化或弱氧化作用形成的以炭为主的物质,
残质化作用:由水流等作用将先期形成的不稳定物质氧化、溶解、冲蚀后,留下稳定成分的过程。

第三章
1煤化作用划分为几个阶段,各具有什么特点
1、煤化作用的两个阶段:①煤的成岩作用:泥炭形成后,由于盆地沉降,在上覆沉积物的覆盖下埋藏于地下,经压实、脱水、增碳作用,逐渐固结,经过物理化学作用转变成年轻的褐煤,称为煤的成岩作用。

②煤的变质作用:年轻的褐煤在较高的温度、压力和较长的时间作用下,进一步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变成老褐煤、烟煤、无烟煤和变无烟煤的过程。

2、煤化作用特点:①增碳化趋势。

挥发分减少,碳相对含量增加。

②结构单一化趋势。

泥炭阶段含多种官能团,到无烟煤阶段只含缩合芳核,最后演化为石墨。

③显微组分均一化趋势。

④具有不可逆性。

⑤发展的非线性。

⑥结构致密化,定向排列化。

第四章
1什么是希尔特定律
答:在地层大致水平的条件下,每百米煤的挥发分降低约2.3%,即煤的变质程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2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高,煤质有什么变化
答:硬度增大,光泽增强,温度升高,碳含量增加,结构单一化趋势,发热量增高,水分减小,挥发分降低,镜质组反射率增加
3煤的成因分类(成煤植物与环境、腐植化、腐泥化)
答:①腐植类:腐植煤、残植煤。

高等植物在沼泽环境中形成。

②腐植腐泥类:腐植腐泥煤。

高低等植物混合,在湖泊和沼泽环境中形成。

③腐泥类:腐泥煤。

低等植物和少量动物在湖泊、沼泽深水部位形成。

第五章
1随着变质程度的增高,呈现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答:煤的颜色变深后变浅,和光泽亮度升高,折射率升、硬度升、比重升、表面积升、孔隙率先降后升。

原因在于受到煤化程度、煤岩组成和煤风化程度的影响。

2煤的宏观煤岩类型和成分有哪些(镜煤、丝炭、亮煤、暗煤)
答:成分:①镜煤。

颜色深黑,光泽最强,贝壳状断口,内生裂隙发育,呈条带状或透镜状,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形成。

②丝炭。

颜色灰黑,纤维状结构,丝绢光泽,疏松多孔,被矿物充填后坚硬致密,比重较大,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丝炭化作用形成。

③亮煤是复杂的宏观煤岩成分,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并掺入一些由风或水带来的矿物杂质形成。

光泽和亮度仅次于镜煤,断面平坦,内生裂隙不如镜煤发育,常呈较厚分层。

④暗煤是复杂的宏观煤岩成分,富含壳质组、惰质组或矿物质,光泽暗淡,灰黑色,致密坚硬,比重大,韧性大,不易破碎,断面粗糙,一般不发育内生裂隙。

类型:(1)光亮煤,主要由镜煤和亮煤组成,大于80%(2)半亮煤,亮煤和镜煤占多数50—80%(3)半暗煤,亮煤和镜煤占
20—50%(4)暗淡煤,镜煤和亮煤小于20%
3煤的显微组分有哪几类,各列出1—3种典型代表
答:分为三类,镜质组(结构镜质组、无结构镜质组、碎屑镜质组)、惰性组(丝质体、半丝质体、粗粒组)、稳定组(角质体、树脂体、孢子体)
4煤的无机组分有哪些(不包含夹矸)
1、煤中矿物质来源:①原生矿物。

植物通过根吸收的矿物质。

②同生矿物。

由风、水携带与泥炭同时沉积的矿物质。

③后生矿物。

煤层形成后,由于水或岩浆的侵入形成于煤体内的矿物。

2、煤中矿物质种类:粘土矿、碳酸盐矿、氧化物、硫化物、氢氧化物等。

第六章
1煤的主要化学组成元素及结构(条带状结构)有哪些?
答:主要的化学元素:碳、氢、氧、氮、硫、磷。

煤的结构分为原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包括碎裂、碎粒、縻棱结构。

2煤的工艺性质表现在哪里(结胶性、发热量、气化指标)
答:主要包括:粘结性和结焦性、发热量、化学反应性、热稳定性、焦油产率和可选性等。

第七章
1煤炭分类与工业利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挥发分,镜质组反射率,胶质层厚度)
答:根据煤化程度指标(挥发分等)和热加工工艺性质(粘结性、发热量等)
2中国烟煤的分类有哪些(12个)
答::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焦煤、瘦煤、贫煤、贫瘦煤、贫煤。

3炼焦用煤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答:(1)有较强的结胶性和粘结性(2)煤的灰分要低(3)煤的硫分要低(4)配煤的挥发分要合适(5)其他指标要求如,粒度要求小于3mm的占80%,配煤总水分在7—10%之间。

第八章
1华北含煤岩系的主要特征
答:颜色:浅变红、粒度:粗粒到细粒、含煤性:越来越差。

2煤层的分岔类型及其控制类型(构造作用)
答:表现为多样式: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分岔是由于煤层中夹有沉积透镜体所致;如果存在若干非煤沉积透镜体,并且在区域内逐渐岔,可形成连续分支类型:煤的分岔也可以是从一个煤分层分离,而与另一个煤分层合并,称之为“之”字型分岔。

3影响煤厚的多变因素
答:①煤层厚度原生变化,是指泥炭层在接受上部沉积物覆盖以前,由于地壳运动、沉积环境变迁等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煤层形态和厚度变化;②煤层厚度后生变化,是指煤层被沉积物覆盖以后,或者整个煤系地层形成以后,由于河流冲蚀、构造变动、岩浆侵入、喀斯特陷落等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变化。

第九章
1聚煤盆地、煤盆地、煤田等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聚煤盆地:原始含煤沉积盆地,聚煤盆地可以保持其原始沉积盆地的基本面貌,但大多数由于后期构造变动和剥蚀作用而被分割为一系列后期构造盆地;煤盆地:指聚煤盆地,也可以指后期构造盆地。

煤田:一般是指在同一地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含煤岩系分布的广大地区,虽经后期构造和侵蚀作用的分割,但基本上仍连成一片或可以追踪,常常形成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聚煤盆地的形成条件有哪些类型,特点
答:形成条件:古植物:植物遗体的大量堆积是聚煤作用发生的物质基础;古气候:是古植物繁衍、植物残替你谈话和保存的前提条件;古地理:适宜的沉积古地理环境为沼泽发育、植物繁殖和泥炭聚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古构造:主导因素,泥炭层和含有泥炭层的一套沉积岩系只有在地壳缓慢下沉的区域才能达到较大的厚度并得以保存。

分为拗陷型,断陷型和构造—侵蚀型等三种基本类型。

拗陷型的几何形态多呈圆形、椭圆形或湾口型,其横剖面有些是对称,有些则不对称,可大可小;断陷型:横剖面一般不对称,沉降中心靠近主盆地缘断裂一侧,常常按一定的方位和组合型式成群成带出现构造盆地群。

3构造对煤系赋存控制
第十章
1含煤沉积古地理有哪些?
答:(1)浅海型沉积物以浅海相为主,煤层多形成于泥质沉积之上,而煤层上覆为碳酸盐沉积,旋回结构十分清楚。

煤为腐泥煤,有机组分为菌、藻类,含硫分、灰分含量较高。

(2)陆表海型在海水进退的高频率变化的过程中发生成煤作用,因此形成海相沉积(如海相石灰岩)与过渡相沉积及陆相沉积等相交互、旋回十分清楚的含有煤层的一套沉积岩系。

煤层可能形成于还
退过程中,也可能形成于海侵过程中。

(3)近海型其特点是形成的煤系分布广、岩性岩相比较稳定、旋回结构清楚且易于对比、
含煤性较好。

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滨海平原型、滨海三角洲型、障壁—泻湖型、滨海-扇三角洲型等。

(4)内陆型内陆型的聚
煤古地理类型是比较复杂的。

其岩性、岩相以及含煤性相差较大,对比也比较困难。

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内陆盆地型、山间盆
地型、山间谷地型、冲积扇型和扇三角洲型等。

2掌握几个重要的概念:富煤带、富煤中心、富煤单元
答:富煤带:指煤层发育较好、相对富集的块段,在空间上具有带状分布的特点。

富煤中心。

富煤带内煤层厚度较大
的部位。

富煤单元:同一层煤相对较厚而稳定分布部位,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形态和方向性。

第十一章
1煤成气、煤型气、煤层气的基本概念
答:煤成气:含煤岩系中有机质在成煤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

煤型气:石油地质观点,是与煤系和煤层有关的天然气总和,
即包括煤成气和煤层气;煤地质观点,煤层和煤系中分散有机质在煤化作用过程中生成的气相运移出母质储集在多孔岩层内形
成的具有经济价值的天然气。

煤层气:基本上未运移出煤层(生气层),以吸附、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中的煤成气。

2煤层气的主要赋存状态有哪些
答:气体在煤层内有三种基本赋存状态:①被吸附于煤的孔隙、裂隙内表面上的气体,即吸附气;②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煤的孔(裂)隙中,即游离气;③溶解于煤层水中的气体,即溶解气。

3煤中主要伴生矿产
答:共生矿产主要是油页岩、煤型气。

伴生矿产:化学元素以锗、铀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还有钒,钹。

锂、铷,金,银等。

此外还有粘土矿物和铝土矿物。

泥炭化作用以及两个阶段:生物化学分解作用和生物化学合成作用。

泥炭形成过程中的三个作用: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残植化作用
希特尔定律:在地层大致水平的情况下,每百米煤的挥发份降低约2.3%,即煤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影响煤化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和时间
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高,煤质有什么变化
答:硬度增大,光泽增强,温度升高,碳含量增加,结构单一化趋势,发热量增高,水分减小,挥发分降低,镜质组反射率增加
煤的成因分类:①腐植类②腐植腐泥类③腐泥类
煤化作用分几个阶段:煤的成岩作用,煤的变质作用
煤的工艺性质:粘结性,结焦性,发热量
煤种类型:无烟煤(WY)、贫煤(PM)、贫瘦煤(PS)、瘦煤(SM)、焦煤(JM)、1/3焦煤(1/3JM)、肥煤(FM)、气肥煤(QF)、气煤(QM)、1/2中粘煤(1/2ZN)、弱粘煤(RN)、不粘煤(BN)、长焰煤(CY)、褐煤(HM)。

煤化学组成:有机质和无机质
聚煤盆地形成条件: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古构造
煤分类的主要依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粘结指数G、胶质层最大厚度Y、奥亚膨胀度 b、煤样透光性 P、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
煤层气赋存状态主要有:游离瓦斯,吸附瓦斯
炼焦用煤有哪些:焦煤、肥煤、瘦煤,其中焦煤为主要炼焦用煤。

华北含煤岩系主要特征:第三纪褐煤,三叠纪至侏罗纪长焰煤和气煤,石炭二叠纪烟煤和无烟煤
油页岩的沉积环境:①大型的内陆湖成盆地②浅海陆棚环境③小型湖泊、沼泽及伴生沼泽的泻湖环境
构造对煤层赋存的控制:褶皱,断裂,断裂和褶皱
炼焦用煤有哪些:炼焦用煤要求:①有较强的结焦性和粘结性;②煤的灰分要低;③煤的硫分要低;④配煤的挥发分要合适;⑤配在7%—10%之间。

煤总水分M
t
煤中矿物质的来源可分为三类:原生矿物、同生矿物、后生矿物。

成煤原始物质特点
低等植物特点:菌类和藻类,(1)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以蛋白质为其主要组成成分;(2)基本呈丝状体和叶状体;(3)构造简单,不具备各种植物器官的分化;(4)多生活于水体中而呈浮游状态
高等植物特点: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1)它们的结构复杂,根、茎、叶等器官分明;(2)组成植物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细胞。

(3)细胞壁的主要组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成煤环境与条件:主要的是沼泽。

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必须有大量植物的持续繁殖和发展,这是成煤的物质基础; 2、植物遗体堆积起来后应及时与空气隔绝,以使植物遗体不被分解,能保存下来并进一步转化成泥炭或腐泥。

煤层分岔及其控制因素:1.分岔是由于煤层中夹有沉积透镜体所致;2、若干非煤沉积透镜体,并且在区域内逐渐分岔,可形成连续分支型式;3、从一个煤层分离,与另一个煤层合并。

聚煤盆地:是地史期聚煤作用广泛发育的沉积盆地。

从地貌形态来看,通常是盆形积水洼地,适于沼泽植物的繁殖、堆积,并形成泥炭层,最后被沉积物覆盖、转化为煤层。

煤盆地:是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术语,其含义比较广泛,可以指聚煤盆地,也可以指后期构造盆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