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四年级下测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课题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2、能力目标:●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3、情感目标:●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三、学习难点: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四、学习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
教师准备: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五、教材分析:孩子们关于电的感性知识,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和起点。
教材十分重视电的安全教育,多处强调用电的安全。
必须让学生知道家庭用的交流电是非常危险的,不能随便去摆弄。
1.调查家中的电器认识电器,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与我们的生活关系。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1)我知道的电:摩擦起电、雷电、220V电……(2)我知道的安全用电事项:不靠近高压电线;不用插座的电做实验;遇雷雨时●内容丰富,都给学生讲吗?●出现了“ V ”,学生能理解吗?六、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课题2:点亮小灯泡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2、能力目标:●连接简单电路。
●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情感目标:●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点亮小灯泡的方法三、学习难点:电路短路四、学习准备:每组学生准备:1只小灯泡,1节1. 5 v的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双面胶。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电(目录)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一单元电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套】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春天的发现第一章:春天的脚步第二章:春天的植物第三章:春天的动物2. 第二单元:电路的探秘第四章:电路的组成第五章:电路的连接第六章:电路的应用3. 第三单元:力的作用第七章:力的概念第八章:力的测量第九章:力的作用效果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自然现象,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2.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学会测量力的大小,并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方法力的测量方法2. 教学重点:春天的自然现象观察电路的组成与应用力的概念与作用效果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电路实验箱力的测量工具(如弹簧测力计)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图工具电线、电池、小灯泡等电路元件力的作用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春天的植物、动物观察活动,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电路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电路的组成与连接方法力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春天的植物、动物特点结合电路实验,讲解电路的组成、连接方法及应用以实际操作为例,讲解力的概念、测量方法及作用效果3. 随堂练习: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记录它们的特点自制简单电路,并解释其工作原理进行力的测量实验,分析力的作用效果4. 课堂小结:梳理电路知识,强调动手实践能力归纳力的概念,强调力的测量与作用效果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发现:植物特点、动物特点2. 电路的探秘:电路组成、连接方法、应用3. 力的作用:力的概念、测量、作用效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身边春天的变化自制一个简单电路,并解释其工作原理测量并记录生活中物体的重力2. 答案:春天的变化记录: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活动等简单电路的工作原理:如电路的组成、电流的流动等物体的重力:根据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了解不同物体的重力大小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春天观察活动,深入了解春天的自然现象开展电路制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生活中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力的测量方法2. 实践情景引入:春天的植物、动物观察活动,电路实验,力的实验3. 作业设计:观察春天变化记录,自制简单电路,测量物体重力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1. 电路的连接方法识别电路元件: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等;掌握连接方法:如何将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元件正确连接;理解电路原理:电流的流动路径,以及开关、电阻等元件对电路的影响。
教科版科学四下一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集体备课一、教材解读本单元通过组织学生亲历栽培植物的活动,引导学生研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认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植物器官,理解植物各器官在植物生长发育、繁殖后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学生逐步建立生命世界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搭建“脚手架”。
本单元共8课,大致分为3个部分。
第1~2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和“种植凤仙花”,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并在实际种植中体会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知道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
第3~7课“种子长出了根”“茎和叶”“凤仙花开花了”“果实和种子”与“种子的传播”,追随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按照植物长出新器官的顺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第8课“凤仙花的一生”,是对凤仙花一生生长变化的总结,也是对整个单元学生亲历的科学实践过程的总结。
二、学情分析植物会长高、长大,许多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开花结果,这样一些事实,四年级的学生都知道,但还不曾去深入地探究。
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
学生本身就对植物世界充满好奇,美丽的凤仙花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大多数学生的种植经验不足,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教师要给予关注和指导,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种植成就感,为接下来对植物的研究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1.根据教情,与其他单元的教学交叉进行。
凤仙花的生长受气温、降雨、光照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教师在进行“种植凤仙花”探究活动的教学时,需要根据季节特点调整教学进程;另外一方面,凤仙花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教师可按具体生长情况做适当调整,如把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穿插到第二、三单元中间,以保证合理、有序地完成本学期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植物》1.1 植物生长1.2 植物繁殖1.3 植物适应性2. 第2章《电路奥秘》2.1 电路组成2.2 电路连接方式2.3 电路应用3. 第3章《骨骼与肌肉》3.1 骨骼结构与功能3.2 肌肉作用3.3 关节运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植物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2. 使学生掌握电路组成、连接方式及应用。
3. 让学生解骨骼、肌肉和关节结构与功能。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连接方式、骨骼与肌肉协调作用。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电路组成和骨骼、肌肉结构与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电路元件、骨骼模型、肌肉模型等。
2. 学具:显微镜、电线、电池、小灯泡、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出示植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特点。
展示简单电路,让学生探讨电路奥秘。
通过观察骨骼模型和肌肉模型,引导学生解人体运动原理。
2. 例题讲解讲解植物生长过程、繁殖方式和适应性。
介绍电路组成、连接方式及应用。
详细解析骨骼、肌肉和关节结构与功能。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校园内植物,分析其生长特点。
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电路,验证电路连接方式。
组织学生进行肌肉力量测试,解肌肉作用。
4. 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2. 电路组成、连接方式及应用。
3. 骨骼、肌肉结构与功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植物,描述其生长特点。
设计一个简单电路,画出电路图并说明连接方式。
绘制骨骼、肌肉结构图,并解释其功能。
2. 答案植物生长特点:根据观察到植物进行描述。
简单电路设计:根据课堂所学,画出电路图并解释连接方式。
骨骼、肌肉结构图:参照教材或课堂所学,绘制结构图并解释功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地方。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品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内容。
具体涉及第一章《植物生长与变化》第一、二节,详细内容包括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条件、植物光合作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植物生长过程,掌握种子发芽条件。
2. 使学生理解植物光合作用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光合作用原理。
教学重点:种子发芽条件及植物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植物生长过程视频资料。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透明塑料瓶、绿豆种子、土壤、小喷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绿豆种子,提问学生:“大家知道绿豆是如何发芽、生长?”引导学生回答,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新课导入:播放植物生长过程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变化。
3. 例题讲解:讲解种子发芽条件,引导学生理解植物生长必要条件。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家中种植绿豆,并分享种植心得。
5. 知识拓展:讲解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引导学生解植物如何制造养分。
7. 课堂反馈: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本节课内容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2. 种子发芽条件水分温度空气光照3. 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条件光合作用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种子发芽条件。
(2)用自己话解释植物光合作用。
(3)观察家中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 答案:(1)种子发芽条件:水分、温度、空气、光照。
(2)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有机物和氧气过程。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解植物生长过程和种子发芽条件。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家中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饮食与健康【引言】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章主题是饮食与健康。
通过学习本章的知识内容,学生将了解到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以及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2. 掌握不同食物的分类和特点,如谷物、蔬菜、水果、肉类等;3.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会合理搭配食物;4. 了解食物中可能存在的危害物质,如过多的糖和食品添加剂。
【教学重点】1. 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2. 饮食的分类和特点;3.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难点】1. 了解和区分各类食物对身体的作用;2. 培养学生的饮食意识。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 教具:幻灯片、图片、食物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 (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对本课主题的思考。
例如,"同学们,你们吃什么食物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强壮呢?" "什么样的食物可以让我们保持健康呢?"二、讲授新知 (30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如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脂肪维持体温,蛋白质帮助生长等,并结合图片和食物模型进行具体展示。
2. 分类和讲解各类食物的特点,如谷物、蔬菜、水果、肉类等。
可以通过比较他们的外形、味道和营养功效等进行说明。
3. 通过案例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多的糖和食品添加剂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并提出保持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 (10分钟)1. 带领学生一起制定一周的饮食计划,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合理安排各类食物的摄入。
2. 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饮食心得和健康的饮食经验。
四、巩固练习 (15分钟)1.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组织展示自己的饮食计划,并给予其他组的评价和建议。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种子的传播》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种子的传播》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的传播》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7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不同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身边的花草树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2.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不同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种子、实验器材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植物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这些植物,还有哪些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值得我们去探究?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种子传播方式,并做好记录。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种子除了能发育成新的植株,还能进行艺术创作呢!大家看这是其他小朋友创作的种子贴画
(课件展示),如果我们要米创作贴画,你觉得应该如何来制作呢?
播放种子贴画微视频,你学会了吗?请在课后也创作一幅种子面。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
科学四下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主备人:投放日期:2022年2月21日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基于观察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能够有依据地对植物根的作用做出假设。
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根吸收水分的实验现象。能以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为依据说明根的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乐于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环境影响植物生存,具有环保意识。
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会用播种的方法栽培植物。
能基于研究需要制定观察计划。
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视频等收集记录植物生长变化到的相关信息。
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研究植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能利用解剖、建模、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研究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回答可能长成一株植物)
6.揭示课题: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板书)
二、探索:观察发现(预设23分钟)
观察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材料准备:干的蚕豆种子、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放大镜、白纸、观察记录表二〕
1.过渡: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发育成植物,那他们的内部结构有什么奥秘吗?(了解学生前概念)
2.出示观察记录表二,让学生将自己的猜想以简图形式画在记录表中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自然现象1.1 地球上的水1.2 空气的力量1.3 光和影子2.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2.1 动物的特征2.2 植物的特征2.3 生物的相互关系3. 第三章:力的世界3.1 力的测量3.2 力的作用3.3 简单机械4. 第四章:电的世界4.1 电路的组成4.2 电流的作用4.3 安全用电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现象、生物多样性、力的世界和电的世界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安全用电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与计算电路的连接与设计2. 教学重点:自然现象的产生原因和规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的应用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实验器材、空气实验器材、光和影子实验器材动物、植物标本和模型力的测量工具(如弹簧测力计)、简单机械模型电学实验器材(如电池、导线、灯泡、开关等)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绘画和手工材料记录本、尺子、放大镜等观察和实验工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实例或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成果,培养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 知识框架:自然现象生物的多样性力的世界电的世界3. 重点知识: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地球上的水有哪些特点?动物和植物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请列举三种简单机械及其应用。
如何安全使用电器?2. 答案:水的特点:无色、无味、无臭、透明,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等。
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点: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生存条件。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优质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1.1《种子发芽》1.2《植物生长的过程》1.3《植物的开花与结果》1.4《植物的适应与进化》2. 第2章《电路的奥秘》2.1《电路的组成》2.2《电路的连接》2.3《电路的控制》2.4《电路的故障处理》3. 第3章《力的作用》3.1《力的概念》3.2《力的测量》3.3《力的作用效果》3.4《力的相互性》4. 第4章《生活中的光学现象》4.1《光的传播》4.2《光的反射》4.3《光的折射》4.4《光的现象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光学现象及其应用。
学会使用相关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途径,学习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合作交流、思考质疑的良好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树立环保意识,增强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适应与进化、电路的故障处理、力的相互性、光的折射现象。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光学现象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生长记录表、电路元件、光学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录像、PPT、实验指导手册、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例题讲解:对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考质疑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知识点等。
2. 板书形式:提纲式、图表式、流程图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每个章节设计相关练习题,涵盖知识要点。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科版)第一单元电一、单元教学意义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
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
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
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
“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
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繁殖1.1 植物的生长过程1.2 植物的繁殖方式2. 第二章:动物的适应与行为2.1 动物的适应性2.2 动物的行为3. 第三章:风、雨、雷、电3.1 天气的形成3.2 天气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4. 第四章:光与影4.1 光的传播4.2 影子的形成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认识到植物对生活的重要性。
2. 认识动物的适应性、行为特点,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3. 掌握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
4. 掌握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动物的适应性、行为;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引入新课。
2. 例题讲解:(1)植物的生长过程:以种子发芽为例,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动物的适应性:以鸟类为例,讲解动物的适应性。
(3)天气现象:以暴雨为例,讲解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4)光的传播:以小孔成像为例,讲解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
3. 随堂练习:(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适应性和行为。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现象。
(4)进行光的传播实验,观察影子的形成。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成熟植株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2. 动物的适应与行为:适应性:形态、结构、生理、行为行为:觅食、繁殖、防御、攻击3. 风、雨、雷、电:天气形成:水汽、温度、气压天气现象:风、雨、雷、电4. 光与影: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遇到遮挡物形成影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绘制生长过程图。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的使者》:第1节《春天的脚步》,第2节《春天的植物》;2. 第2章《电路》:第1节《电路的组成》,第2节《电路的状态》;3. 第3章《力和运动》:第1节《力的作用》,第2节《运动的规律》;4. 第4章《常见的金属材料》:第1节《金属的特性》,第2节《金属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自然现象,认识春天的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环保意识;2. 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状态,了解简单电路的原理;3.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金属材料,了解金属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组成和状态、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金属的特性;2. 教学重点:春天植物的认识、简单电路的搭建、力的作用实验、金属的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路元件、植物标本、金属样品等);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电路元件、植物标本、金属样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2. 教学新课:(1)春天的使者:介绍春天的植物,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并进行讨论;(2)电路:讲解电路的组成和状态,引导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电路,进行实验;(3)力和运动:讲解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4)常见的金属材料:介绍金属的特性,展示金属样品,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用途。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使者:列出春天植物的特点,配以图片;2. 电路:画出电路的组成和状态图;3. 力和运动:展示力的作用和运动规律示意图;4. 常见的金属材料:列出金属的特性及用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出你所了解的春天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2)绘制一个简单电路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3)举例说明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4)说出至少三种金属材料,并描述它们的用途。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下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课题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四学习目标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3.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4.根据对植物生长的已有认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5.解剖浸泡的种子,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6.激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7.意识到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重点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难点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视频导入,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学生观看。
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种子有什么特征呢?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生命的。
种子是开花植物所特有的器官,是由完成了受精过程的胚珠发育而成的,通常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
种子在一定条件下能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那么,种子有什么特征呢?(1)种子在哪儿?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保存在果实中,其外面是层层果皮。
果皮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
外果皮是外面薄薄的一层皮,比如桃子的外皮;中果皮通常指果实多汁多肉的部分,比如桃核和外层薄皮之间的部分;内果皮通常是指种子外面包裹的部分,比如桃核。
种子则是被包裹在果皮之内的。
(2)种子有什么特征呢?①有的非常小、有的比较大……②通常被果皮包裹着、也有直接裸露在外面的……③有的呈圆形、有的呈卵形、有的呈椭圆形……④学生或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认识种子之前,首先有必要了解种子与果实的区别,知道种子是植物体的哪一部分: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印象中的种子有哪些;有的呈白色、有的呈红色、有的呈绿色、有的呈黄色……⑤有的表面光滑、有的表面粗糙……(3)我知道的种子有瓜子仁、核桃仁、花生仁、各种豆粒、苹果的种子、西红柿的种子……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一、单元名称:自然现象的奥秘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单元以“自然现象的奥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本单元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旨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开始本单元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如日出日落、季节变化、雷电交加等,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思考和探究的愿望。
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现象的基本科学知识,包括天气变化、地球运动、水的三态变化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天气变化:学生将学习天气的类型、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以及天气变化的原因。
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了解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地球运动:学生将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运动对昼夜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通过模拟实验和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水的三态变化:学生将学习水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以及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过程和条件。
本单元将采用观察、实验、讨论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将进行分组实验,观察自然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尝试解释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教师将通过讲解、演示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理解程度和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教师将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念,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b.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及其背后的基本原理,如水的蒸发、凝结等现象。
a.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记录自然现象的能力,如观察水的蒸发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b. 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进行简单的物质状态变化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方法、手段
分组实验
教具
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
教师准备: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
学
过
程
主要备课者黄萍
授课者黄萍
一.导入新课:
师:从古时候起,人们就开始了对“电”的探索。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今天,人类的一切生活几乎都离不开电了。我们无法想象,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电,将会是什么样子。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课
后
记
课时教案
课题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课型
新授
时数
1
教
学
目
标
科学概念
●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科版)第一单元电一、单元教学意义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
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
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
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
“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
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日的是整理学生的发现和认识,比较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前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
学生从认识电的本质一电荷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在本单元中,学生使用的是电池这样一个安全的电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要把安全用电的教育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
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4、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6、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7、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
8、电是一种能量,能产生光和热。
过程与方法:、组装简单的电路。
2、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3、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4、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5、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6、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7、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3、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准备气球、线绳,塑料梳子、碎纸屑、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回形针、小开关、红灯、绿灯、黄灯、具有4个和6个接线头的盒子、橡皮、木质材料、金属材料、丝、棉、皮、各类布料、铅笔、钢笔和玻璃等。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不一样的电荷)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
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电荷能流动起来教学后记:2、点亮小灯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教学准备】小灯泡、1.5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
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小灯泡的构造)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三、让小灯泡发光、点亮小灯泡)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板书设计:点亮小灯泡小灯泡导线电池不同实物图展示:教学后记:3、简单电路【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
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导线怎么连?(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
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