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的色散
光的色散定义
光的色散定义
光的色散,也称为颜色分散,是物体形成色彩时由弯曲光线组成的光谱的量度。
具体
指的是一种物体所发出的或反射的、用特定的颜色构成的光谱的程度。
它可以是白色光,
也可以是分红蓝绿三色,或多色光,比如彩色灯。
白色光是一种完全色散的光,它是指当物体以等势发出颜色各不相同的平行光线时,
光各种波长(色)成相同强度地散射或反射出来的现象。
白色光中的各种波长的光频率的
强度是相同的,可以形成类似日光的颜色。
红蓝绿三色光是一种不完全色散的光,它是指在给定范围内(如亮度、感觉等)只有红、蓝、绿三种元素才能构成某种光,它们是直接以不同频率发出光,而其它颜色都是由
这三种颜色组合起来形成的。
多色光是指由多色光元件组成的光,这种光中,有多种颜色,可以是数种灯泡发出的、多种灯丝组成的或由激光等组成的光。
它们的特点是集中的单一波长的光线,各波长的强
度也大多相同。
色差(又称为“色散现象”)
单镜头的色差色差(又称为“色散现象”)是由于照相机的镜头没有把不同波长的光线聚焦到同一个焦平面(不同波长的光线的焦距是不同的),或者和镜头对不同波长的光线放大的程度不同而形成的。
色差又可分为“纵向色差”和“横向色差”,色差的程度随着镜头表明玻璃的色散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色差又称色像差,是透镜成像的一个严重缺陷,色差简单来说就是颜色的差别,发生在以多色光为光源的情况下,单色光不产生色差。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400至700纳米,不同波长的光,颜色各不相同,其通过透镜时的折射率也各不相同,这样物方一个点,在像方则可能形成一个色斑。
色差一般有位置色差,放大率色差。
位置色差使像在任何位置观察,都带有色斑或晕环,使像模糊不清,而放大率色差使像带有彩色边缘。
光学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消色差。
横向色差,Lateral Chromatic Aberration又称放大色差:由于各色光所会聚成象点的位置有前有后,因而影象的大小也就有了区别,这种影象尺寸的差异,如红色影象要比蓝色影象大,故又称“放大色差”。
目前纠正的方法是用折射系数较小的冕牌玻璃的凸镜和折射系数较大的火石玻璃的凹镜相合,相互校正,使色差降到最小程度。
纵向色差--即各色光通过透镜时,不能在象平面上会聚成一个象点,这种色差,有叫作‘位置色差’。
纵向色差,不同颜色光线的波长不同,焦距也不同。
横向色差,不同颜色光线波长不同,放大倍率也不同。
纵向色差,不同颜色光线的波长不同,焦距也不同横向色差,不同颜色光线波长不同,放大倍率也不同。
随着异常颜色线条在照片对比强烈的边缘上出现,我们可以知道照片出现了色散现象。
在广角端拍摄时,色散现象特北容易出现。
青边和红边的例子消除色差一些特殊的镜头系统(防色散)使用两块或更多块折射率不同的镜片以消除色散现象。
可是,这些镜头系统并不能完全消灭色差,色散现象仍然很有可能在广角端拍摄的时候发生。
色散 衍射
色散指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色散可以利用棱镜或光栅等作为“色散系统”的仪器来实现。复色光进入棱镜后,由于它对各种频率的光具有不同折射率,各种色光的传播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因而在离开棱镜时就各自分散,形成光谱。几列波在媒质中传播,它们的频率不同,传播速度亦不同,这种现象叫色散,在物理学中,把凡是与波速、波长有关的现象,叫作色散。
①狭缝衍射 让激光发出的单色
光照射到狭缝上,当狭缝由很宽逐渐减小,在光屏上出现的现象怎样? 当狭缝很宽时,缝的宽度远远大于光的波长,衍射现象极不明显,光沿直线传播,在屏上产生一条跟缝宽度相当的亮线;但当缝的宽度调到很窄,可以跟光波相比拟时,光通过缝后就明显偏离了直线传播方向,照射到屏上相当宽的地方,并且出现了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狭缝越小,衍射范围越大,衍射条纹越宽。但亮度越来越暗。 试验:可以用游标卡尺调整到肉眼可辨认的最小距离,再通过此缝看 衍射仪
衍射(Diffraction)又称为绕射,波遇到障碍物或小孔后通过散射继续传播的现象。衍射现象是波的特有现象,一切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
如果采用单色平行光,则衍射后将产生干涉结果。相干波在空间某处相遇后,因位相不同,相互之间产生干涉作用,引起相互加强或减弱的物理现象。 衍射的结果是产生明暗相间的衍射花纹,代表着衍射方向(角度)和强度。根据衍射花纹可以反过来推测光源和光栅的情况。 为了 衍射图样
光的衍射 光在传播路径中,遇到不透明或透明的障碍物或者小孔(窄缝),绕过障碍物,产生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称为光的衍射。衍射时产生的明暗条纹或光环,叫衍射图样。 定义:光波遇到障
碍物以后会或多或少地偏离几何光学传播定律的现 衍射示意图
从理论上看,夫琅禾费衍射显然是菲涅尔衍射的一种特殊情形,而实际上却更为人们所重视,这是因为夫琅 单缝夫朗和费衍射
光的颜色、色散
2、白色(复色)光的薄膜干涉 白色(复色) 现象: 现象: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 解释: 由于白光是复色光, 各色光的波长不同, 解释 : 由于白光是复色光 , 各色光的波长不同 , 各色 光都发生薄膜干涉, 光都发生薄膜干涉,但不同颜色的光在不同的位置相互 加强,所以看起来肥皂泡是彩色的。 加强,所以看起来肥皂泡是彩色的。 其它: 路面上飘浮的油膜上的彩色条纹;蝴蝶等昆虫 其它: 路面上飘浮的油膜上的彩色条纹 ; 翅膀上的彩色花纹等都是薄膜干涉。 翅膀上的彩色花纹等都是薄膜干涉。
三、折射中的色散: 折射中的色散
2.单色光:不能分解为其它颜色的光,称为单色光。 .单色光:不能分解为其它颜色的光,称为单色光。 复色光:由若干种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复色光:由若干种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3.色散: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色散: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正确理解光的色散: 4.正确理解光的色散: 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在不同介质中, ①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在不同介质中,光的频 率不变。 率不变。 ② 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频率高的折射 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 率大。 率大。 不同频率的色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 ③ 不同频率的色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为C= 但在其它介质中速度各不相同, 3×108m/s。但在其它介质中速度各不相同,在同一 种介质中,紫光速度最小,红光速度最大。 种介质中,紫光速度最小,红光速度最大。(V=c/n)
选修3—4第十三章第七节 第十三章第七节 选修
光的颜色 色散
回顾:双缝干涉实验: 回顾:双缝干涉实验:
单缝 双缝 屏幕
S1 S S2 红滤色片
复述单色光干涉时的现象。 复述单色光干涉时的现象。 问题: 问题:我们用此装置来做白光的干涉 条纹间距的计算公式。 条纹间距的计算公式。 实验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实验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光的颜色-色散
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现象:白
光经过棱镜
后在光屏上
形成一条彩
色的光带
(红光在上
端,紫光在
最下端) 结论:①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② 棱镜材料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对红光
的折射率最小,对紫光的折a 射率最大。
20
光的色散
a
21
3.色散: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
色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 靛、紫.
膜的厚度为绿光在膜中波长的1/4
因为人眼对绿光最敏感,所以一般增强绿 光的透射,即薄膜的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 波长的1/4。由于其它色光不能被有效透 射,故反射较强,这样的镜头呈淡紫色。
a
14
a
15
3、牛顿环
干涉图样:中央疏边沿密的同心圆环
干涉现象是由于凸透
镜下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
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
②中央为白色亮条纹;
的特点?
③干涉条纹是以中央亮纹为对称点排列的;
④在每条彩色亮纹中红光总是a 在外侧,紫光在内侧。 3
二.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生
活
中
常
见
的
干
涉
现
象 肥皂液薄膜在阳光下呈彩色
a
4
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 呢?
白光的薄膜干涉条纹 ——彩色条纹
水面上的油膜呈彩色
怎样形成的呢?
a
5
薄膜干涉实验
通常简称为棱镜.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还可以使 光发生色散.
a
18
2、棱镜对光线的作用
(1)从玻璃棱镜的一个侧面 射入的光线从另一侧面射出时 向底面偏折.
理解底边含义(相 对而言的)。
偏折角度
光的色散的七种颜色光的各称
光的色散的七种颜色光的各称
光的色散是指当光线通过介质时,不同频率的光波会以不同的速度传播,导致光的分离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这种分离产生的七种颜色光,也被称为彩虹色,它们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靛蓝)和紫。
这七种颜色光波的波长和频率不同,因此它们在光的色散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偏折角度,最终形成七彩的光谱。
从物理角度来看,红、橙、黄、绿、蓝、靛和紫七种颜色光分别对应的波长范围是红色波长长,频率低;橙色波长次于红色,频率略高于红色;黄色波长次于橙色,频率略高于橙色;绿色波长次于黄色,频率略高于黄色;蓝色波长次于绿色,频率略高于绿色;靛色波长次于蓝色,频率略高于蓝色;紫色波长最短,频率最高。
这种波长和频率的差异导致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观察到的七种颜色的光。
此外,从艺术角度来看,红、橙、黄、绿、蓝、靛和紫七种颜色光构成了色彩的基本组合,被广泛运用于绘画、设计和视觉艺术创作中。
这些颜色的搭配和运用在艺术作品中能够产生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丰富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观赏性。
总的来说,光的色散产生的七种颜色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和紫,它们在物理和艺术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希
望这些信息能够全面回答你的问题。
光的颜色 色散
标准样板 空气薄层 待检部件
如图甲所示,如果被检测平面是光滑的, 得到的干涉图样必是等距的,这些平行的条纹 称为等厚线。因此依据等厚线可以检测出平面 是否光滑平整。
牛顿环 (1)你知道如何形成的吗?(2)干涉条纹间距为什么 不等?
(1)空气膜干涉形成的! (2)空气膜厚度不均匀变化!
第五节:光的颜色 色散
16
三、衍射时的色散
外红内紫
四、折射时的色散
1、三棱镜
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棱镜,简称棱镜.
2、可见光
红→紫:折射率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大。
五、干涉时的色散 1、杨氏双缝干涉
外红内紫
2、薄膜干涉
白光的薄膜干涉条纹
地上的油膜
理论上分析白光的薄膜干涉条纹 颜色分布
上紫下红
薄膜干涉的应用(劈尖干涉): 检查表面的平整度(空气膜)
13
3.1透明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
的色光决定的。
3.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思考:黑色物体的颜色是怎么形成的
15
3.3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
植物学家对4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 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 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 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光的情况 有关。太阳光由7种色光组成。光的颜色不同, 其热效应也不同。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他相 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光,黑色物体吸 收各种颜色的光。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 避免受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 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 橙、黄色花多,而蓝、紫色花少的原因。若吸 收7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 所以黑花很少。
光的颜色-色散
LED灯与激光
LED灯
通过半导体发光原理产生单色光或多色光,光谱 较窄,色温可调,显色性较好。
激光
利用受激辐射原理产生单色、方向性好的光束, 光谱极窄,能量密度高。
色散现象
LED灯和激光的光谱成分相对单一,经过棱镜等光 学元件后色散现象不明显。
光学仪器中的色散应用
光谱仪
利用色散原理将复合光分解为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用于物质成分 分析、颜色测量等领域。
单色光
复色光
由多种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混合而成的 光,呈现出多种颜色的混合效果,例 如白光就是由红、绿、蓝三原色光混 合而成。
具有单一波长的光,呈现出特定的颜 色,例如红色光波长为620-750纳米 。
色散现象
01 02
折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由于 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因此折射后不同波长的光会分开 ,形成色散现象。
折射式色散
折射定律
光在介质间传播时,遵循折射定 律,即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 线位于同一平面,且入射角和折 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
折射率之比。
折射率与波长关系
不同波长的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 射率不同,导致折射角不同,从
而产生色散现象。
典型应用
棱镜、光栅等光学元件利用折射 式色散原理,将复色光分解为单
光谱
将可见光按照波长从短到长排列所得到的连续色带,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等 七种基本颜色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色。光谱是研究光的颜色和色散现象的基础工具之一。
光谱分析
通过对光源发出的光谱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了解光源的成分、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以 及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等信息。
02
光的颜色 色散
色散
一、光的颜色
色散
一、光的颜色
1、白光的颜色
色散
色散
不同色光通过棱镜的后的偏折角度不同, 因为棱镜材料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 (1)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 (红、橙、黄、绿、蓝、靛、紫)混合而成;
(2)光的色散: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 单色光的现象;
(3)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波速一样, 而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所以它们的频率不同 决定了光的颜色。
三、薄膜干涉的应用
2、增透膜
(1)增透的条件是什么?即镀层薄膜的厚度至少多 大?
薄膜的厚度至少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 (2)是否对所有颜色的光都有增透的作用? 因为人眼对绿光最敏感,所以一般增 强绿光的透射,即薄膜的厚度是绿光 在薄膜中波长的1/4。由于其它色光不 能被有效透射,故反射较强,这样的 镜头呈淡紫色。
白光的薄膜干涉条纹 ——彩色条纹
水面上的油膜呈彩色
三、薄膜干涉的应用
1、检查工件表面的平整程度
标准样板
空气薄层 待检部件
取一个透明的标准样板,放在待检查的部件表面并在 一端垫一薄片,使样板的平面与被检查的平面间形成 一个楔形空气膜,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入射光从空 气层的上下表面反射出两列光形成相干光,从反射光 中就会看到干涉条纹。
二、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3、现象解释(4): (1)在薄膜干涉中,前、后表面反 射光的路程差由膜的厚度决定,所以薄 膜干涉中同一明条纹(暗条纹)应出现 在膜的厚度相等的地方。由于光波波长 极短,所以微薄膜干涉时,介质膜应足 够薄,才能观察到干涉条纹。 (2)用手紧压两块玻璃板看到彩色条 纹,阳光下的肥皂泡和水面飘浮油膜出现 彩色等都是薄膜干涉。
前表面
色光的色散原理
色光的色散原理色光的色散现象是指光在物质中传播过程中,由于光的不同颜色成分的折射率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折射角的现象。
简单来说,色散就是将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色光组成的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的现象。
要理解色散现象的原理,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知识。
首先,光的速度在不同介质中是不同的,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其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其次,光的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而折射率与介质的光密度相对也就与介质的质量有关。
在介质中传播的光线在与其相交时,根据光的性质,会发生折射、反射和透射等现象。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在交界面上将会发生折射,并伴随着产生一定的角度差。
对于白光来说,它是由不同波长的光所组成的。
波长越长的光,能量越低,波长越短的光,能量越高。
当光线从空气中射入具有折射率的介质中时,不同波长的光线由于不同的折射率而会产生不同的折射角。
为了从理论上解释色散现象,我们可以借助光的色散方程来分析。
光的色散方程可以描述光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n(λ) = A + B/λ^2 + C/λ^4其中n(λ)是波长为λ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A、B和C是常数。
式中的第一项A表示的是无色的介质(透明介质)的常数折射率,而第二项和第三项则来自于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散射效应。
由于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所以当白光经过透明介质时,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等相对于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等会有更小的折射率,因此红光、橙光等向前方传播速度相对较快,而蓝光、紫光等相对较慢。
这就是为什么在经过透明介质时,白光会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线。
不仅如此,在经过透明介质时,光会发生频率的改变,波长相对较长的光频率较低,波长相对较短的光频率较高。
这是因为频率与波长是反比关系,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在自然界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色散现象的例子,比如彩虹。
彩虹的形成就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水滴上,然后在水滴内部经历折射、反射和透射等过程后,最终将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线,形成了美丽的七彩光环。
光学中的色散现象
光学中的色散现象色散现象是光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指的是不同波长的光在经过介质传播时会产生不同的折射角度,从而形成不同颜色的分离现象。
本文将从色散的概念、原理和应用角度进行阐述。
一、色散的概念色散现象是指光在经过介质传播时,由于不同波长的光的速度不同,从而导致它们在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和折射角度不同的现象。
通常我们将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彩的光束,就是典型的色散现象。
二、色散的原理色散现象的原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光的波长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以及光的色散角度与波长有关。
1. 波长与折射率的关系根据菲涅尔公式,光在介质中的折射角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而根据库仑关系式,物质的折射率与光的波长有关。
因此,不同波长的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会有不同的折射率,进而产生色散现象。
2. 色散角度与波长的关系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所以它们在经过介质后会产生不同的折射角度。
根据斯涅耳定律,光的色散角度与入射角度、折射率以及光的波长有关。
因此,光的色散角度与波长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波长的光会有不同的色散程度。
三、色散的应用色散现象在光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1. 棱镜分光利用色散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将白光通过三棱镜进行分光,将不同波长的光分解出来,形成七彩的光谱。
这一应用在光谱分析、光学仪器制造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光纤通信在光纤通信中,色散现象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会导致信号时延和信号失真。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调制技术和补偿装置来克服色散带来的影响,以提高光纤通信的传输质量和距离。
3. 光谱仪光谱仪是一种测量光波长和光强的仪器,它利用色散现象对入射光进行分解和检测。
光谱仪广泛应用于天文学、化学、物理等领域,并为科学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总结:色散现象是光学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它指的是不同波长的光在经过介质传播时会产生不同的折射角度和分离现象。
光的颜色 色散
二、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蝉翼上的 彩色干涉条纹
二、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肥皂泡上也有这样 鲜艳的色彩。这些 都是光射到薄膜上 产生的干涉现象。
二、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P-61实验
实验器材: 酒精灯 食盐
铁丝圈 肥皂水
二、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P-61实验 实验观察:
酒精灯上撒食盐
铁丝圈蘸肥皂水
把液膜当平面镜
光的颜色
色散
一、光的颜色
色散
二、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三、折射时
的色散
单 色 光 的 双 缝 干 涉 图 样
L、d相同时: L x d 红光的条纹间距最大, 说明:红光的λ最大。
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白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白光的双缝干涉图样是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
说明:白光是由许多色光组成的
发生干涉时: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条纹间距不同,白光被分解了。
光的色散:含有多种颜色的光
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
光的颜色由频率决定 视 网 膜 上 的 细 胞 视杆细胞 对光 敏感
不能区分不同波长的光
对光不敏感
视锥细胞 能区分不同波长的光
各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和频率的范围见下表: 光的 颜色 红 橙 黄 波长λ (nm) 频率 f (1014Hz) 光的 颜色 绿 波长λ (nm) 580~490 频率 f (1014Hz) 5.2~6.1 6.1~6.7 6.7~7.5
只要是薄膜,都能发生干涉!
d
×
薄膜厚度均匀时,若为单色光照射: 2d= k λ ,则整个薄膜前方都是亮的;
1 2d=(k- )λ ,则整个薄膜前方都是暗的。 2
厚度均匀的薄膜能形成干涉条纹?
光的色散现象研究
光的色散现象研究光的色散现象是光线经过透明介质时,由于不同波长的光线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而导致的现象。
而波长的不同决定了光的颜色。
色散现象的研究是光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理解光的本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色散的概念色散是指波在媒介中传播时由于不同频率成分的速度不同而导致的现象。
在光学中,我们通常说的色散是指白色光通过光束偏折产生七彩光谱的现象。
二、色散的原理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依赖于光的频率而引起的。
根据光的波动理论,光波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而折射率与光的频率有一定的函数关系,这导致不同波长的光在媒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从而产生色散现象。
三、色散的分类色散现象可分为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两种类型。
正常色散是指光的折射率随着波长的增大而减小,使得红色光相对于蓝色光的折射角度较小。
而反常色散则是指光的折射率随着波长的增大而增大,使得蓝色光相对于红色光的折射角度较小。
四、色散的影响色散现象的研究对于光学设备和光学通信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光学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色散对光的传输和成像产生的影响。
对于成像设备来说,色散会造成彩色像差,影响成像质量。
而在光学通信中,色散会导致信号传输的扩展和失真,限制了信号的带宽。
因此,研究色散现象并寻找减小色散的方法对于提高光学设备的性能和通信质量非常重要。
五、色散的应用色散现象不仅在光学领域有重要应用,在其他领域也有诸多应用。
例如,在天文学中,通过观察恒星的光谱可以获得它们的组成和运动信息;在材料科学中,通过研究材料的色散特性可以设计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光学材料。
六、减小色散的方法减小色散是光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了克服色散带来的影响,人们发展了多种减小色散的方法。
例如,使用色散补偿器来抵消光传输中的色散效应;利用光纤的特殊结构和材料来减小色散。
此外,还有利用非线性光学效应和光参量放大器等方法来实现色散的补偿和控制。
七、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色散现象的研究还将继续深入。
光的颜色-色散
薄膜干涉的应用(二) ——增透膜
镀层 薄膜
在透镜或棱镜的表面上涂上一层薄膜(一般用氟化镁)。当 薄膜的厚度适当时,反射互相抵消,大大减小光的反射损 失,增强透射光的强度,这种薄膜叫增透膜。
问题思考:
1、增透的条件是什么?即镀层薄膜的厚度至少多大?
薄膜的厚度至少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 2、是否对所有颜色的光都有增透的作用?
练习1:
1.(03全国)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入玻璃 中,则其 ( C ) A.频率不变,波长变长 B 频率变大,彼长不变 C 频率不变,波长变短 D 频率变小,波长不变
练习2:
2.(04全国春季)对于单色光,玻璃的折射率比 水大,则此光在玻璃中传播时( C ) A、其速度比在水中的大,其波长比在水中的长 B、其速度比在水中的大,其波长比在水中的短 C、其速度比在水中的小,其波长比在水中的短 D、其速度比在水中的小,其波长比在水中的长
练习10: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A.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明 条纹较远的是紫光
B.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明 条纹较远的是红光 C.涂有增透膜的照相机镜头,增强了对紫 光的透射程度 D.从竖立肥皂膜上看到的彩色条纹是从膜 的两表面反射光干涉的结果
三、衍射中的色散
不同缝宽的单缝衍射
色光规律归纳:
(1)光的颜色由频率来决定。红光频率最低,紫光频率最 高;在不同的介质中,光的频率不变。 (2)不同频率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但在介质中 不同。 (3)同一介质对不同光的折射率不同,一般有“频率越高, 折射率越大”(定性)。 (4)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光速发生变化,波长也发生变化: 同一色光在不同介质中,折射率大的光速小,波长短(定量n 质=c/v=λ/ λ´ ); 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频率高的折射率大,光速小,波长短 (定量n色= c/v ,v = λ ´/ f)。
色散的概念
色散的概念色散是光线在穿过介质或被折射、反射、散射时波长的变化现象。
当白光通过一块棱镜时,可以看到光在射入棱镜后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波长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具有不同的速度,因此会发生波长的变化。
在了解色散的概念之前,需要先了解光的构成和传播方式。
光是一种电磁辐射,电场和磁场通过一定振动频率的波传播。
光波的特征由波长、频率和振幅决定。
波长越长,频率越低,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当光传播到一个介质上时,它会与介质中的原子、分子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导致光的传播速度变慢,光的传播路径发生弯曲,即发生折射现象。
在媒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与媒质的折射率成正比,而折射率与光的频率又有关系。
因此,不同频率的光在介质中会有不同的折射率,从而产生色散现象。
色散分为正常色散和异常色散。
正常色散是指随着波长的增加,折射率也随之增加的现象。
这种色散情况在大多数介质中都存在。
例如,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蓝光的折射率比红光的折射率更大,因此蓝光的折射角度比红光大。
这就是为什么通过水滴或玻璃棱镜时,可以看到蓝色光与红色光的不同折射现象。
异常色散是指随着波长的增加,折射率减小的现象。
这种色散情况在一些特殊材料中出现,例如具有负折射率的材料。
在这些材料中,光的折射率随着波长的变化不遵循通常的规律,而是出现波长增大折射率减小的情况。
色散也可以发生在光的反射和散射过程中。
当光线射向一个界面时,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会根据介质的折射率产生变化。
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所以在反射和散射过程中会发生颜色的分离。
色散还可以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进行研究。
干涉是指两束光相遇产生干涉条纹的现象,而衍射是指光通过孔隙或物体边缘产生扩散的现象。
通过观察干涉和衍射现象,可以推测出光的波长和频率,从而研究光的色散特性。
色散不仅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在其他领域中发挥着作用。
例如,色散在摄影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机的透镜通过聚焦光线来形成图像,但由于透镜的曲率和折射率的不同,不同频率的光的焦距也会有所差异,从而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和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色散色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色散可以利用棱镜或光栅等作为“色散系统”的仪器来实现。
光的色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牛顿在1666年最先利用三棱镜观察到光的色散,把白光分解为彩色光带(光谱).色散现象说明光在媒质中的速度(或光的色散折射率n=c/v)随光的频率而变.光的色散可以用三棱镜,衍射光栅,干涉仪等来实现. 复色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组成的,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
色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色散可以利用棱镜或光栅等作为“色散系统”的仪器来实现。
复色光进入棱镜后,由于它对各种频率的光具有不同折射率,各种色光的传播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因而在离开棱镜时就各自分散,形成光谱。
光的三基色红,绿,蓝另外,我们看的电视的荧光粉也是这种组合,你到彩电跟前看看CRT就是这样,不过别看你面前电脑的监视器,他的像素点太小了,肉眼分辨不出来的。
RGB这三种颜色的组合,几乎形成所有的颜色。
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因为自然界红绿蓝三种颜色无法用其它颜色混合而成的,而其他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光的适当混合而得到的,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被称为光的“三原色”dispersion of light介质折射率随光波频率或真空中的波长而变的现象。
当复色光在介质界面上折射时,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各色光因折射角不同而彼此分离。
1672年,牛顿利用三棱镜将色散太阳光分解成彩色光带,这是人们首次作的色散实验。
通常用介质的折射率n或色散率dn/dλ与波长λ的关系来描述色散规律。
任何介质的色散均可分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两种。
光谱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让一束白光射到玻璃棱镜上,光线经过棱镜折射以后就在另一侧面的白纸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其颜色的排列是靠近棱镜顶角端是红色,靠近底边的一端是紫色,中间依次是橙黄绿蓝靛,这样的光带叫光谱.光谱中每一种色光不能再分解出其他色光,称它为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复色光.自然界中的太阳光、白炽电灯和日光灯发出的光都是复色光.在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
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透过物体。
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光波光波都有一定的频率,光的颜色是由光波的频率决定的,在可见光区域,红光频率最小,紫光的频率最大,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相同,等于3.0×10ˇ8m/s.但是不同频率的单色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受到介质的作用,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并且速度的大小互不相同.红光速度大,紫光的传播速度小,因此介质对红光的折射率小,对紫光的折率大.当不同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三棱镜上,红光发生的偏折最少,它在光谱中处在靠近顶角的一端.紫光的频率大,在介质中的折射率大,在光谱中也就排列在最靠近棱镜底边的一端.虹夏天雨后,在朝着太阳那一边的天空上,常常会出现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形成虹的原因就是下雨以后,天上悬浮着很多极小的水滴,太阳光沿着一定角度射入,这些小水滴就发生了色散,朝着小水滴看过去,就会出现彩色的虹。
虹的颜色是红色在外,紫色在内,依次排列.历史研究中国古代对光的色散现象中国古代对光的色散现象的认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色散现象——虹的认识.虹,是太阳光沿着一定角度射入空气中的水滴所引起的比较复杂的由折射和反射造成的一种色散现象.中国早在殷代甲骨文里就有了关于虹的记载.当时把“虹”字写成“ ”.战国时期《楚辞》中有把虹的颜色分为“五色”的记载.东汉蔡邕(132~192年)在《月令章句》中对虹的形成条件和所在方位作了描述.唐初孔颖达(574~648年)在《礼记注疏》中粗略地揭示出虹的光学成因:“若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生虹”说明虹是太阳光照射雨滴所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公元八世纪中叶,张志和(744~773年)在《玄真子·涛之灵》中第一次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虹,而且是第一次有意识地进行的白光色散实验:“背日喷呼水成虹霓之状,而不可直也,齐乎影也”.唐代以后,不断有人重复类似的实验,如南宋朝蔡卞进行了一个模拟“日照雨滴”的实验,把虹和日月晕现象联系起来,有意说明虹的产生是一种色散过程,并指出了虹和阳光位置之间的关系.南宋程大昌(1123~1195年)在《演繁露》中记述了露滴分光的现象,并指出,日光通过一个液滴也能化为多种颜色,实际是色散,而这种颜色不是水珠本身所具有,而是日光的颜色所著,这就明确指出了日光中包含有数种颜色,经过水珠的作用而显现出来,可以说,他已接触到色散的本质了.在我国从晋代开始,许多典籍都记载了晶体的色散现象.如记载过孔雀毛及某种昆虫表皮在阳光下不断变色的现象,云母片向日举之可观察到各种颜色的光.李时珍也曾指出较大的六棱形水晶和较小的水晶珠,都能形成色散.到了明末,方以智(1 611~1671年)在所著《物理小识》中综合前人研究的成果,对色散现象作了极精彩的概括,他把带棱的自然晶体和人工烧制的三棱晶体将白光分成五色,与向日喷水而成的五色人造虹、日光照射飞泉产生的五色现象,以及虹霓之彩、日月之晕、五色之云等自然现象联系起来,认为“皆同此理”即都是白光的色散.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明代以前对色散现象的本质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也反映中国古代物理学知识大都是零散、经验性的知识.西方牛顿以前对光的色散的认识在光学发展的早期,对颜色的解释显得特别困难.在牛顿以前,欧洲人对颜色的认识流行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颜色不是物体客观的性质,而是人们主观的感觉,一切颜色的形成都是光明与黑暗、白与黑按比例混合的结果.1663年波义耳也曾研究了物体的颜色问题,他认为物体的颜色并不是属于物体的带实质性的性质,而是由于光线在被照射的物体表面上发生变异所引起的.能完全反射光线的物体呈白色,完全吸收光线的物体呈黑色.另外还有不少科学家,如笛卡儿、胡克等也都讨论过白光分散或聚集成颜色的问题,但他们都主张红色是大大地浓缩了的光,紫光是大大地稀释了的光这样一个复杂紊乱的理论.所以在牛顿以前,由棱镜产生的折射被假定是实际上产生了色,而不是仅仅把已经存在的色分离开来.牛顿对光的色散的实验探索与理论研究(1)设计并进行三棱镜实验当白光通过无色玻璃和各种宝石的碎片时,就会形成鲜艳的各种颜色的光,这一事实早在牛顿的几个世纪之前就已有了解,可是直到十七世纪中叶以后,才有牛顿通过实验研究了这个问题.该实验被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
牛顿首先做了一个有名的三棱镜实验,他在著作中记载道:“1666年初,我做了一个三角形的玻璃棱柱镜,利用它来研究光的颜色.为此,我把房间里弄成漆墨的,在窗户上做一个小孔,让适量的日光射进来.我又把棱镜放在光的入口处,使折射的光能够射到对面的墙上去,当我第一次看到由此而产生的鲜明强烈的光色时,使我感到极大的愉快.”牛顿的实验设计如下图:通过这个实验,在墙上得到了一个彩色光斑,颜色的排列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牛顿把这个颜色光斑叫做光谱.(2)进一步设计实验,获得纯光谱牛顿在上述实验中所得到的光谱是不纯的,他认为光谱之所以不纯是因为光谱是由一系列相互重叠的圆形色斑的像所组成.牛顿为了获得很纯的光谱,便设计了一套光学仪器进行实验,其实验设计如图所示:用白光通过一透镜后照亮狭缝S,狭缝后放一会聚透镜以便形成狭缝S的像I.然后在透镜的光路上放一个棱镜.结果光通过棱镜因偏转角度不同而被分开,以至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个由红到紫的光谱带.这个光谱带是由一系列彼此邻接的狭缝的彩色像组成的.若狭缝做得很窄,重叠现象就可以减小到最低限度,因而光谱也变得很纯.(3)牛顿提出解释光谱的理论牛顿为了解释三棱镜实验中白光的分解现象,认为白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光组成的,玻璃对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当白光通过棱镜时,各色光以不同角度折射,结果就被分开成颜色光谱.白光通过棱镜时,向棱镜的底边偏折,紫光偏折最大,红光偏折最小.棱镜使白光分开成各种色光的现象叫做色散.严格地说,光谱中有很多各种颜色的细线,它们都及平滑地融在相邻的细线里,以至使人觉察不到它的界限.(4)设计实验验证上述理论的正确性为了进一步研究光的颜色,验证上述理论的正确性,牛顿又做了另一个实验.实验设计如图所示:牛顿在观察光谱的屏幕DE上打一小孔,再在其后放一有小孔的屏幕de,让通过此小孔的光是具有某种颜色的单色光.牛顿在这个光束的路径上再放上第二个棱镜a bc,它的后面再放一个新的观察屏V.实验表明,第二个棱镜abc只是把这个单色光束整个地偏转一个角度,而并不改变光的颜色.实验中,牛顿转动第一个棱镜ABC,使光谱中不同颜色的光通过DE和de屏上的小孔,在所有这些情况下,这些不同颜色的单色光都不能被第二个棱镜再次分解,它们各自通过第二个检镜后都只偏转一定的角度,而且发现,对于不同颜色的光偏转的角度不同.通过这些实验,牛顿得出结论:白光能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这些光已是单色的了,棱镜不能再分解它们.(5)单色光复合为白光的实验白光既然能分解为单色光,那么单色光是否也可复合为白光呢”为此牛顿进行实验.如图55所示,把光谱成在一排小的矩形平面镜上,就可使光谱的色光重新复合为白光.调节各平面镜与入射光的夹角,使各反射光都落在光屏的同一位置上,这样就得到一个白色光班.牛顿指出,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把色光重新复合为白光.把光谱画在圆盘上成扇形,然后高速旋转这个圆盘,圆盘就呈现白色.这种实验效果一般称为“视觉暂留效应”.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消失后,大脑还可以把印象保留零点几秒种.从而,大脑可将迅速变化的色像复合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静止的白色像.在电视屏幕上或电影屏幕上,我们能够看到连续的图像,其原因也正在于利用了人的“视觉暂留效应”.(6)牛顿对光的色散研究成果.牛顿通过一系列的色散实验和理论研究,把结果归纳为几条,其要点如下:①光线随着它的折射率不同而颜色各异.颜色不是光的变样,而是光线本来就固有的性质.②同一颜色属于同一折射率,反之亦然.③颜色的种类和折射的程度为光线所固有,不因折射、反射和其它任何原因而变化.④必须区别本来单纯的颜色和由它们复合而成的颜色.⑤不存在自身为白色的光线.白色是由一切颜色的光线适当混合而产生的.事实上,可以进行把光谱的颜色重新合成而得到白光的实验.⑥根据以上各条,可以解释三棱镜使光产生颜色原因与虹的原理等.⑦自然物的颜色是由于该物质对某种光线反射得多,而对其他光线反射得少的原因.⑧由此可知,颜色是光(各种射线)的质,因而光线本身不可能是质.因为颜色这样的质起源于光之中,所以现在有充分的根据认为光是实体.(7)牛顿对于光的色散现象的研究方法的特点.从以上可看出牛顿在对光的色散研究中,采用了实验归纳——假说理论——实验检验的典型的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并渗透着分析的方法(把白光分解为单色光研究)和综合的方法(把单色光复合为白光)等物理学研究的方法.光的色散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