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语文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参赛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参赛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大庆一中兰林平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一年级学科:语文2.课时:1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⑴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⑵自学生字词,掌握重点的字音、字形及词义⑶查阅资料,了解5.12地震的相关信息二.教学课题1.学会本课生字。

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会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及侧面烘托的方法。

4.了解谭千秋老师,感受谭老师的人格魅力,学习谭老师的大爱精神,培养学生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根据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改写的。

围绕“人间真情”这一单元主题,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教学重、难点】1.学会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及侧面烘托的方法。

2.了解谭千秋老师,感受谭老师的人格魅力,学习谭老师的大爱精神,培养学生的情感。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视频、音乐3.学生查阅的相关资料四.教学方法本文中最有价值的是细节。

谭千秋老师在灾难来临之际,“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

他张开的双臂,是坚定的责任,是无声的大爱。

那一刻,他用行动证明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课文有四处重要的环境和场景描写,这些描写渲染了人物出场的情境,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因此,我调动百度文库中的各种资源(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在设计过程中以细节描写为抓手,以“爱与责任”为贯穿始终的情感主线,以四处“环境和场景描写”及描写人物言行的语言文字为切入口,读中悟情,读中品文,读中懂得“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课后3)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出示相关图片(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欣赏一组汶川地震前后对比的图片,这一情景的再现,又把我和所有学生带回了去年的那次地震,这样的情感导入对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师: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八级大地震,将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间变成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去共同关注发生在那天可歌可泣的故事,共同去认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共同去感受他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

1、板书:最后的姿势2、齐读课题。

面队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

那么这最后的姿势是一个怎样的姿势呢?从课文中提炼出一句话。

二、品读姿势1、生回答,(课件一)投影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2、课文中有两处描写谭老师姿势的句子,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用横线画下来读一读。

3、(课件二)出示6、8两节相关句子A、护生的姿势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指名读:这是谭老师保护学生时的姿势。

(2)体味用词的准确性。

(红色强调几个字)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几个字上:(3)启发学生想象:如果没有谭老师的拉、撑、护,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恶果?(4)(课件四)地震发生视频。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大丰市第八小学曹亚斌【教材简解】《最后的姿势》是根据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

课文讲述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一位老师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文章不仅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还为塑造学生的人格提供了感人的文本素材。

【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最后的姿势”中包涵的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着教材文本所进行的对话交流,是彼此精神世界的交往、互动、合作。

本课教学,力求引领学生反复品味语言,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传情的诵读,来体验文本情感。

教学中,力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充分与文中人物进行情感撞击心灵对话,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发展学生的智慧。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人物。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最后的姿势》。

在生与死的刹那间,谭老师作出了自己的抉择。

请观看《千秋心千秋爱——记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干部谭千秋》片段/programs/view/Nl9nrnAW7sE/2、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在课文中几次出现?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谭老师遇难时护住学生的经过?(2~7自然段)3、过渡:如果我们再回到5.12这天,再去亲历那个现场,去聆听谭老师的语言,去看看谭老师的行动,我们的感受将会更深。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走近人物。

课堂上的视频引入大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增强了教材的可视性,调动了学生浓浓的学习情趣。

】二、细细品读,感知形象1、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关键的词句,品读品读,细细地体会。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洛南县永丰镇马洼小学吴伟国一、教材内容:《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人间真情”为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

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人间大爱,赞颂的是他对学生的情,是他对学生的爱与责任。

二、设计思想: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通过“以读代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并抓住课文的情感线索,从而加深对课文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感受到谭千秋老师舍己为人,舍生取义的高尚品质。

本篇课文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抓住课文情感主线,把握人物形象。

由于学生对“5·12”地震了解不是很多,为了让学生获得对四川汶川地震的直观感受,在第二课时中,安排学生观看关于汶川地震的图片、视频,目的是让学生进入地震的情境中,切身体会到灾难的无情,人性的美丽。

三、进行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5·12”地震的有关资料,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品读重点语句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

德育目标:在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受到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学习谭千秋老师恪尽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四、教学重点:1 / 5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五、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六、教法选择:1、自主探究法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有关地震方面的科学知识,增强了教材的知识性与文化性,同时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会认读“坍塌”“攸”,会写“谭、漱、吱、嘘、撼、诠释”,检查预习情况,读通顺课文。

2. 结合“坍塌”“震撼”理解课文4-8小节,结合语言文字感受危急关头那“最后的姿势”。

二、重点难点:
1. 通过品读课文,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老师对生命的追求和诠释。

2. 能够体味环境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三、教学评价设计:
1. 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 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 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 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的情绪
或者情感的不同。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有关汶川地震视频、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1. 导入:播放有关汶川地震的视频,导入新课。

2. 检查预习:认读生字词,指导书写。

3. 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 精读感悟:
- 朗读课文,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

- 体味环境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5. 总结:总结课文内容,升华情感。

6. 作业:搜集其他关于地震中感人故事的资料,与同学分享。

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 苏教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 苏教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6.最后的姿势【教材分析】《最后的姿势》是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根据2008年汶川地震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改写的。

围绕“人间真情”这一单元主题,课文用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了学生的无私大爱。

本文非常的质朴感人,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的赞颂与崇敬之情。

本文共有12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学校上班,从而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第二到七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写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四个学生,即事件发生的整个经过;第八到十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记叙了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十一到十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勇于尝试,急于表达,但驾驭语言的能力还相对生硬,所以我们在教授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擅于发现和学习新事物,所以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应该添加更多的知识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他们也有自己粗浅的世界观、价值观,所以我们要在讲授过程中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更加正确、更加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

【教学策略及设计说明】教授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细细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谭老师深沉博大的师爱以及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诠释,从而受到心灵的荡涤,真切感受“忠于职守、大爱无疆”的内涵,深刻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

让学生学习侧面烘托的写法,体会文章是怎样通过环境和场景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理解词语的深刻含义,并能熟练运用。

林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_马燕

林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_马燕

最后的姿势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只识不写。

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会用“生死攸关”造句;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导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的情况;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用环境及场景描写衬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1、视频: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纪实;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正对性、时效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读:1、播放: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纪实视频;2、导读:在这些灾难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和许许多多令人终身铭记的英雄人物。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

板书并齐读课题;3、简介谭千秋老师。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写(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由于本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这类字的规律;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2)学生练习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字。

2、检查对描写大地震的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及简析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及简析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及简析[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直奔重点1. 《最后的姿势》讲的是谁?找出课文中描写谭千秋老师最后姿势的句子,用______画出,有感情地读一读。

2. 交流(共三处)3. 这个姿势概括一下就是——?(张开双臂,护住学生)二、紧扣重点,品味文本1. 出示最后的姿势第一处: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指名读。

2. 语言文字要去细细品味,这句话你会抓住哪些词品味呢?你又品到了什么呢?3. 学生交流,教师要求学生把品味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 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的?请用~~画出第一段中描写环境及地震场面的句子。

读一读,品一品,这样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1)天空阴沉沉的。

(预示着地震的来临)(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情况危急)(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土腾空而起。

(情况越来越危急了)(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暗示着谭老师牺牲了)5. 生死攸关的一刻,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勇气像谭老师那样抉择。

(补充“范跑跑”事件)你可以不高尚,但不可以无耻。

6. 谭老师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呢?再读第一段,去寻找背后的原因。

(平常、早早地、人生的价值……)小结:这里的描写似乎与课文重点无关,实际上为人物形象做了铺垫。

7. 出示最后的姿势第二处描写:“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住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最后的姿式说课稿标题:最后的姿式说课稿引言概述:说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解释和讲解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最后的姿式说课稿则是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重点强调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和展望,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一、总结教学过程1.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最后的姿式说课稿中,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进行总结,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程度和表现等方面。

通过总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可以评估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1.2 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教师在最后的姿式说课稿中应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评价,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等方面。

通过总结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指导。

1.3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在最后的姿式说课稿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包括学生的参预程度、表现情况和学习效果等方面。

通过总结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今后的教学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二、展望未来教学2.1 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在最后的姿式说课稿中,教师应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进行展望和规划,包括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等方面。

通过展望未来教学,教师可以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和措施,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提供指导。

2.2 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教师在最后的姿式说课稿中应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和规划,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等方面。

通过展望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教学目标的调整和优化在最后的姿式说课稿中,教师应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包括目标的设定、实现和评价等方面。

通过调整和优化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

三、总结与反思3.1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在最后的姿式说课稿中,教师应对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反思,包括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等方面。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6篇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6篇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6篇《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WTT帮大家整理的《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体会出谭千秋老师的人格魅力,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最后的姿势”句子的含义,体会人生的价值。

二、教学准备:自制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回到20xx年5月12日那天,去共同关注发生在那天可歌可泣的故事,共同去认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共同去感受谭老师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

(板书:最后的姿势)(二)感受人物品质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自读课文第2——7小节,用笔画出描写谭老师的句子,并将划出的句子默默再读几遍,从这些句子中你看到一位怎样的谭老师。

1.学生自读课文2.集体交流句子,相机出示:(1)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

”(2)他意识到……快……(3)在教学楼……谭老师……护住了四个学生。

3.引导学生感悟句子,关注细节,感受谭老师的品格。

(优秀的老师,教书育人,是关心学生的老师,是一位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老师……)(大家快跑立即撑护住)4.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出谭老师的内心世界师:谭老师是一位十分注重教书育人的老师,是一心关心学生的老师,是一位不光是言语教育还重视行动教育的老师,文章对他的言语行动的描写刻画第反映谭老师的平凡而又伟大,为了学生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师:请大家再看课文,文章除了在写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的时候还有这样的几句话,出示:(1)天空阴沉沉的。

(2)忽然,课桌……起来,地震!(3)楼房摇晃……腾空而起。

(4)地动山摇……塌陷了……。

这句话是当时的环境描写,在文章到底有什么作用,能否删除呢?5.学生自读品位,集体交流(真实,更反映情况的危急,同时反映谭老师的镇定)师:可见这些环境描写在文章中也起着衬托作用,十分有必要,更能反映谭老师的品质,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教案教案:《最后的姿势》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最后的姿势》的背景和主题;2.通过阅读并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3.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内心的情感共鸣;4.通过文学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教师简要介绍《最后的姿势》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学生自主阅读《最后的姿势》;3.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4.学生发表个人感想并进行文学欣赏。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最后的姿势》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向学生简要解释本文的主题和意图。

2.阅读与讨论(2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最后的姿势》。

阅读过程中,学生注意观察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表达方式。

阅读结束后,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读和观点。

3.个人感想发表(15分钟)每位学生准备自己的观点和感想,并发表给全班。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个人体验和情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感受。

4.文学欣赏(15分钟)为学生播放《最后的姿势》改编的音乐或短片,引导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5.总结与延伸(10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鼓励学生思考关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并展开延伸讨论。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个人感想和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最后的姿势》的理解程度和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发展情况。

同时,教师也可以评估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反思:《最后的姿势》是一部深情而思索的文学作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主题,能够使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的人物和情节,能够表达个人观点和感受,并且通过文学欣赏培养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针对今后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和文学欣赏去思考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和人生哲学。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标题:最后的姿势说课稿引言概述:说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最后的姿势说课稿更是关键的一环。

在说课中,通过展示最后的姿势,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说课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和评价反思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一、准备工作1.1 熟悉教材内容:在说课之前,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确保对知识点的把握准确。

1.2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最后的姿势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1.3 准备教学素材:准备好教学所需的素材,如PPT、实物等,以便在说课中使用。

二、说课内容2.1 介绍教学内容:在开始说课时,首先要简要介绍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2 分析教学重点:对教学重点进行详细分析,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3 引导思考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教学方法3.1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说课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3.2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3.3 分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语言表达4.1 清晰流畅:在说课过程中,教师要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教学内容。

4.2 生动形象: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4.3 语言规范:教师在说课中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避免口误和用词不当。

五、评价反思5.1 学生反馈:在说课结束后,可以向学生征求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5.2 教学反思:教师要对自己的说课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说课水平。

5.3 持续改进: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最后的姿势说课稿,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及说明小海镇中心小学茅晓平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二、预习课文,了解5.12地震的感人事迹三、完成课后习题【设计意图】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过去已1年多了,然而大地震中涌现出的许多感人事迹却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淡忘,反而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留在了人们的心里,留在了课本中,电影里……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灾难突如其来时,四川德阳东汽中学的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双臂和身体护住4个学生,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4个年轻的生命,自己却不幸遇难。

谭老师为学生讲的最后一课的内容是《人生的价值》,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所有的人们上了最后一课。

让学生通过朗读,一点一滴细心体味,感悟课文中孕育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课文第三部分引用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话,侧面烘托谭老师的英雄壮举。

学习救援人员所说的话时,我联系上文地震来临时谭老师的行为,感受他“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不仅让救援人员“永生难忘”,也让所有的人“永生难忘”!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死死”、“飞身”、“生死攸关”等词语,感受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深敬意。

教学这篇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一点一滴细心体味,感悟课文中孕育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引领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体悟谭老师深沉博大的师爱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从而受到心灵的荡涤,真切感受“忠于职守、大爱无疆”的内涵,深刻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

另外,使学生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引言概述:说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教师展示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机会。

而在说课的最后一环——姿势展示中,教师的仪态和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听课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最后的姿势展示。

一、准备工作1.1 着装得体: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注意着装得体,穿着整洁、得体的服装,以展现教师的职业形象和专业素养。

1.2 仪态端庄: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保持仪态端庄,站姿笔直,双脚平行,双手自然下垂,目光自然平视听课教师,展现自信和专注。

1.3 笑容自然: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保持自然微笑,展现友好和亲和力,以增加与听课教师的沟通和互动。

二、教学目标2.1 清晰明确: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清晰明确地陈述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以便听课教师能够准确理解教学意图。

2.2 与教学内容对应: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听课教师能够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3 合理分配时间: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合理分配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保证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合理。

三、教学方法3.1 多媒体辅助: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使用多媒体辅助工具,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听课教师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

3.2 互动式教学: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提问、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听课教师的思考和参与,增强教学的活跃性和趣味性。

3.3 情景模拟: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展示教学方法,使听课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中的技巧和策略。

四、教学评价4.1 多样化评价: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展示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自我评价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2 公平公正: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强调教学评价的公平公正原则,不偏袒个别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正的评价和鼓励。

4.3 及时反馈: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强调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苏教版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体会出谭千秋老师的人格魅力,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体会“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最后的姿势”句子的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体会人生的价值。

3、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体会“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最后的姿势”句子的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音乐《让时间充满爱》、几张具有代表性的“5.12”大地震的图片学生准备:1、学生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2、谭千秋老师的人物介绍。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学习方法:进入情境,敬重情感油然而生;有感情朗读,读中感悟,真正懂得生死攸关的时刻,谭老师选择为了保护四个孩子,放弃生的希望,是用行动诠释了他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听音乐《让世界充满爱》2、看汶川地震图片,感受地震造成的心理恐惧。

3、找出课文中对地震场面的描写,读出那种震撼、恐惧。

4、出示图片:(图3)一名还压在楼板下的男孩子,透露出渴望的眼神,从他的眼神你能看到什么?5、谈话:是啊!在生与死的抉择中,任何人都渴望生存,而一位既平凡又伟大的老师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死亡,他就是——6、引读:谭老师在牺牲前,告诉他的学生人生的价值是:(师引读,生接)7、小结:谭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人生真正的价值,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在那最后一刻的姿势上。

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去感受谭老师生命中最震撼人心的时刻。

(板书:最后的姿势)(二)导入课文,读中感悟,1、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谭老师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三次描写“最后的姿势”的句子,勾画下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 《最后的姿势》(1)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  《最后的姿势》(1)

单元七主备人李宝升执教人李宝升课时第1课时课题 6 最后的姿势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要点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难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预案个性设计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那些日子,我们有流不尽的泪水,因为痛苦,因为悲伤,因为感动;这些日子,我们有讲不完的故事,发生在瓦砾之间,发生在救援途中,发生在灾区的千里之外。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难,四川省灾区教育系统广大教师舍生忘死抢救学生,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们牢牢地把守住了生命之门,危难时刻体现了高尚的师德和情操,用生命诠释了人性的光辉。

我们今天要学的《最后的姿势》,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师爱的赞歌,用鲜血铸造了高尚的师魂。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就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说教师再补充。

)过度:在地震中谭老师怎样保护自己的学生呢?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

课件介绍:1、5.12大地震2、简介谭千秋2 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用“”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

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1)废墟坍塌塌陷尘埃(2)震撼诠释生死(3)妙语连珠大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2个二类字。

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难点: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三、教学准备:学生查阅相关汶川地震的资料、ppt四、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发生过什么灾难吗?(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师: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一刻的情景。

(播放ppt中录像、图片并返回到第一张幻灯片)师: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谁能用几句话来说一说?(指名2人,说一说)师:这场地震将一个个美丽的乡镇变成了废墟,使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

面对死亡,却发生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指课题)齐读课题。

这个故事讲的是谁的事迹?谭千秋(板书,齐读),放ppt,指名王晟读谭千秋的简介(二)初读课文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ppt出示自读要求A、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5分钟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根据上下文试着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3、用直线划出写最后的姿势的句子。

4、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试着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B、检查、交流1、读词语(ppt出示词语,开火车读,一人读一个,大声一点)指导写凹,把书翻到33页描红。

2、交流词语的意思:先读出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再说说你所理解的意思。

3、交流你所划出的写最后的姿势的句子。

(共3句,找全后ppt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交流:①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②你怎么分段的?C、小结:刚刚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三)再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ppt出示要求)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简练的语言实行概括。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中心1、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这是一位多么可敬的老师,就让我们为他深深地鞠一个躬。

(全体师生鞠躬)那么,谭老师究竟有什么可敬之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与谭老师来个零距离接触。

二、共同学习,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1、出示自读要求:自读课文,透过字里行间,感受谭老师的可贵品质,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⑴谭老师告诉学生们“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呢?(出示,生读)师:这是谭老师的言传,是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为下文危难之时他坚定的抉择埋下伏笔,他这样做,不是偶然的,与他的人生追求,平时对学生的殷切希望息息相关。

⑵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透过这三个叹号,你明白了什么?(读出情况危急)⑶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⑷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在文中找出与这一句想照应的句子。

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如何理解这一句话?(这是谭老师逝世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在危难之际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以学生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深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的姿势语文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最后的姿势语文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意思。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直入文本中心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个词语说说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留给你的感受吗?(无私、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爱与责任、高尚……)
2、学习第十二小节
过渡:面对死亡,谭千秋老师来不及做出更多的选择,当学生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最后的姿势》。

默读第十二小节,思考文中用了哪些词语评价谭老师。

(适时板书:普通、爱与责任)过渡: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人生的价值”,诠释着对学生的“爱与责任”。

本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生命、解读他的师魂。

二、学习第一段,初步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1、现在请大家将视线转移到课文第一段,自由朗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爱家人、爱工作)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2、导读:读出对家人的关爱,对工作的负责。

三、学习第二段,深入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过渡:谭老师和千千万万的老师一样,爱家人也爱工作,从教26年来,他对工作始终热忱负责,直至2008年5月12日——他人生的最后一堂课。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7小节,画出地震来临瞬间谭老师的语言、动作。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交流:(出示)语言:“大家快跑,什么都不要拿!快……”
a.指名读,说感受。

(两名)在危急时刻,谭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同学们的安危,他拼命呼喊自己的学生快速离开,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b.导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谭老师的精神。

过渡:千钧一发之际,如何保住来不及逃生的四个孩子?
动作:“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a.师:从这里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指名说感受,根据感受指导朗读。

突出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

(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人物形象你真会读书。

)重点词:拉(“立即”说明反映的速度之快,当机立断,他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时刻放在第一位。

“拉”动作如此迅速,谭老师是在和死神抢时间。

)撑(为什么要撑?谭老师可不可以和学生一样躲在课桌底下?)从力度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张开一把保护学生的保护伞,减轻碎裂的砖块、坍塌的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课桌造成的严重恶果。

护(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学生,谭老师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


b.这段细节描写连续用了三个动词写出了在危难时刻,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场景,谭老师在短暂的时刻那种以生命来换取学生生存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那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的姿势将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

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课文再次深情地朗读。

2、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师:课文除了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谭老师高尚的`品质,环境场面的描写也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并作出批注。

交流:(出示)
(1)天空阴沉沉的。

(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灾难突如其来,情况危急。

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语调越来越高,越来越急促。

)(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
腾空而起。

(从“刺耳的吱吱声”“尘埃腾空而起”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

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小结:语言、动作、环境描写在正面突出人物形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使生硬的人物变得有血有肉。

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注意这方面技巧练习。

(齐读相关语句)
四、学习第三段,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
过渡:时间在一分分流逝,一次次的山崩地裂之后,留下的是死一般的沉寂。

美丽的校园已成为一片废墟,只留下一只求生的手在在无声地呼喊。

(出示图片)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让我们来读读第8---10小节,悲伤中你更读出了什么?
1、(出示救援人员的话)“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1)读着这句话,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砖块、水泥板砸下来,即使在最后一刻,谭老师还是趴在桌子上,用生命护卫着学生。

这就是恪尽职守,这就是坚持、坚强、坚韧。


(2)谭老师用生命告诉我们,什么是恪尽职守!带着这份感动读。

2、(出示学生的话)“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


(1)你读懂了哪些词?(“飞身”“扑”:大灾来临时,谭老师毫不犹豫地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


(2)谭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临危不惧!带着这份坚定读。

3、(出示老师的话)“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

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1)“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这一刻,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2)老师用抉择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伟大!带着这份崇敬读。

4、人在灾难面前是那么渺小,但谭老师张开的双臂却让我们一下子明白了坚强、勇敢、责任……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达出来。

5、文章引用了救援人员、学生和老师的话来烘托谭老师的英雄壮举,我们说这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在文中能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我们以后在习作也可以学着运用。

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过渡: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

(补充资料:从教26年来,谭老师不仅教学成绩显着,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


1、(师引读)然而现在,我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充满活力的身影了)。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2、小练笔,理解“最后的姿势”。

(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为了大家能更好的理解这句话,老师设置了一道小练习,看谁做
的又快又好。

拿出练习纸,一起来试试吧。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牺牲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

这是一个________的姿势,是一个_________的姿势,是一个_____的姿势。

(爱的姿势英勇的姿势顽强的姿势师德崇高的姿势……)
3、交流练笔,体味结尾。

此时此刻,你想用哪些四字词语来赞颂谭千秋老师呢?(说得好的写在黑板上)因而人们赞颂他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的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竖板书)
4、谭千秋,让我们记住他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齐读课题
5、总结
谭千秋老师走了,可他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永远感动着人们,其实,在我们周围有许多人怀抱着爱与责任无私地关爱我们,在我们享受着老师、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与责任的同时,让我们也感念他们,用我们的爱与责任回报他们。

作业设计: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是光彩夺目的。

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

请搜集抗震救灾中的动人事迹,和同学们交流。

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
普通
英精
雄神
不千
死秋
爱与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