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替代性高 文科毕业生干本行的越来越少

合集下载

新时期文科类硕士研究生面临的就业窘境探析

新时期文科类硕士研究生面临的就业窘境探析

的不恰当使用 , 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 、 本科生和
专科 生 之 问培养 特色不 明显 、可 替代性 较 强有着 密
切 的联 系 。
2 . 用人 观念 理性 化
文科 类硕 士毕 业生 强烈 的就 业 地域 和行 业领 域 偏好 造成 他们 就业 区域 的狭 隘 l 生和行 业领 域 的集 中 化, 更进 一步 加剧 了其 就业 竞争 的激 烈程 度 , 弱化 了 高学 历毕 业生 的就 业优 势 , 恶化 了其 就业 环境 , 增 加 了其 就业 难度 。
着 各 种 困难 , 而 文科 类 硕 士 生就 业 压力 与理 工 科 相
比更 为 突 出。


文科类硕 士研究 生 的就业现状
国家对研 究 生 的扩 招政 策导 致 了社会 的有效 需
求 赶不 上高校 毕业 生 的 的快 速增 长 。高等 教育大 众
文 理科 研 究 生 的学 习模 式迥 然 不 同 , 一 般 理 工
段 仍 没有得 到很 好 的培养 和加 强 。
( 三) 自身 因素
1 . 功利 主义 倾 向 的择 业 价值 观 。在 市场 经 济 的 冲击 下 , 研 究生 在职 业选择 过程 中 , 往 往过 分看 重 职
类硕士研究生知识专业性强、 就业针对性高 , 招聘的
门槛 也 较高 , 多要 求专 业对 口 、 甚 至 细化 到所 做项 目 或 毕业 设 计对 口; 而很 多文 科 类 研 究 生专 业 多 属 于 通识 性 知 识 范畴 , 专 业 性不 强 , 针对性不高 , 招 聘 的 门槛 也 往 往较 低 。这就 决 定 了相 对 理 工 类 , 文 科硕
到 了4 6 . 5 万人闭 。

高学历低就业即兴评述

高学历低就业即兴评述

高学历低就业即兴评述案例一:高学历下基层、三千本硕生争当清洁工等类似新闻不少,高学历人才基层就业是否“大材小用”、“人才浪费”呢?短期内,高学历进入基层,是一种进步,毕业生不再眼高手低,而是更理性、更务实;用人单位也可以吸纳更多高素质人才。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高学历人才流入的“基层”大多是发达地区的基层,对于均衡东西部发展作用有限。

此外,如果高学历进入基层成为常态,那就更值得反思了。

“高学历,低就业”,一方面反映了当下就业形势严峻,尤其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更多人选择“稳定”报考教师、公务员等职位;近些年大学、研究生不断扩招,据官方统计,2020年全国毕业生为874万人,2021年达到909万,“僧多肉少”,学历内卷严重;同时,反映出我国人才培养的结构的失衡,学术型人才滞销而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短缺,急需调整人才培养战略。

调整人才培养战略,打通人才流动渠道,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不会浪费人才。

案例二:高学历低就业可能以往是新闻奇事,但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多了,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两个原因:第一,现在大学生盲目自信,60%以上大学生认为毕业后10年内会年薪百万。

前段时间,有相关调查显示,00后对自己开始工作后的薪资普遍感到乐观,超过两成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月薪将过万,其中8.20%男生和3.25%女生认为自己薪资会超过五万元。

此外,近七成的大学生评估自己毕业10年内会迈入百万年薪之列。

这可能跟现实情况会有着较大差距,大学生有自信非常值得肯定,但需要认清现实,找准自己的定位。

第二,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仅仅万元,有些名校毕业生工资仅七八千。

根据中国薪酬指数研究机构发布的《2021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显示,毕业生月薪能超过10000元的高校有24所,7000-8000元的高校有21所,包括985和211双料的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等名校。

因此,对于很大高学历或是名校毕业生来说,不要眼高手低,认为名校毕业就会年薪数十万,那些数十万上百万的年薪的毕业生,或是高学历的优秀人才依然是凤毛麟角的。

汉语言文学就业真实现状

汉语言文学就业真实现状

汉语言文学就业真实现状引言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汉字的起源、演变以及文学作品的研究等方面。

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基于真实数据和分析,深入探讨汉语言文学就业的真实现状。

专业背景与就业现状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专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广泛的知识领域。

然而,与其他专业相比,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确实出现了一些挑战。

挑战与机遇挑战1.就业岗位数量有限: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就业岗位的数量较少。

尽管各大高校的文学院系每年培养大量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但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并不多。

2.薪资待遇相对较低:与一些高薪行业相比,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岗位薪资普遍较低。

这也导致了该专业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3.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可能面临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的问题。

相比于一些职业性质明确的专业,如工程、医学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并非一目了然。

机遇1.文化艺术行业需求: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传媒、出版、文化艺术机构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例如,文学编辑、传媒从业者等职位可能会对汉语言文学背景的人才有更高的要求。

2.文化传承与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了丰富的文化传承和教育能力,这也为他们在教育行业找到工作提供了机会。

可以选择成为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等。

解决就业问题的建议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相对较为严峻,但也存在着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1.多元发展:学生应该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扩展自己的学术广度和专业技能。

可以投身于学术研究、参与社会实践或者获得其他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和就业筹码。

2.追求高学历:对于那些希望进入高等教育、科研或文化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来说,追求高学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文科类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文科类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文科类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在当前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选择,尤其是文科类研究生。

由于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和各种挑战,文科类研究生在就业方面也面临着一些困难。

本文将对文科类研究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就业形势严峻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提高,文科类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就业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岗位需求量远远低于就业人数,导致了文科类研究生就业形势严峻。

(二)对口专业就业难在文科类研究生中,特别是一些人文类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性比较强,如果不能找到对口的工作,就业难度就会加大,很多毕业生只能选择从事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工作。

(三)就业渠道单一目前,文科类研究生的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教育、研究和媒体传播等领域,导致就业渠道单一,职位竞争激烈。

二、对策建议(一)提高自身素质文科类研究生应该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文科类研究生要灵活运用各种渠道寻找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招聘、校园招聘、求职热线等多种渠道积极寻找就业机会,不要局限于传统的就业方式。

(三)注重实习经验在求学阶段,文科类研究生要注重实习经验的积累,通过实习锻炼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加自身就业的筹码。

(四)灵活就业思路对于文科类研究生而言,毕业后要有更加宽广的就业视野,可以尝试跨界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拓宽就业空间。

(五)加强职业规划文科类研究生在求学阶段就应该加强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三、总结文科类研究生就业是一个综合考量个人素质、专业能力和就业环境的过程,毕业生要通过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实力,多渠道寻找就业机会,注重实习经验的积累,灵活就业思路以及加强职业规划等方面来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

希望文科类研究生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文科理科的就业趋势

文科理科的就业趋势

文科理科的就业趋势
文科和理科的就业趋势有所不同。

文科类专业就业趋势:
1. 教育行业:毕业生可以在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心理咨询等工作。

2. 媒体行业:毕业生可以在新闻、出版、广告等媒体类企业从事编辑、记者、策划、公关等工作。

3. 金融行业:毕业生可以在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类机构从事经济金融、市场分析等工作。

4. 政府机关:毕业生可以在文化、广电、旅游等政府机关从事相关工作。

5. 社会服务:毕业生可以在社会组织、非营利机构从事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工作。

理科类专业就业趋势:
1. 科研行业:毕业生可以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

2. 工程领域:毕业生可以在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3. 医疗行业:毕业生可以在医疗机构从事医疗诊断、治疗、研究等工作。

4. 环保行业:毕业生可以在环保机构从事环境监测、治理等工作。

5. 信息技术行业:毕业生可以在信息技术企业从事软件开发、网络安全等工作。

毕业就失业的十大专业

毕业就失业的十大专业

毕业就失业的十大专业
1. 文学专业: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相对较为狭窄,尤其对于那些没有出版或教育方面经验的毕业生来说,很难找到符合自身专业的工作机会。

2. 哲学专业: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常常在哲学研究、思维训练和教育方面找到工作机会,但在其他领域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3. 舞蹈专业:舞蹈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可能在舞蹈团体或教育机构找到工作机会外,其他行业就业机会较为有限。

4. 绘画专业:虽然绘画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画廊或艺术教育机构找到工作,但相对于其他各种专业来说,竞争激烈而且机会有限。

5. 语言学专业:语言学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很大价值,但在商业或行政工作领域就业机会较少,需要考虑其他相关专业的转型。

6. 民族学专业:民族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学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可能找到工作,但其他行业就业机会有限。

7. 社会学专业:虽然社会学专业对于了解社会问题有很大价值,但在实际就业市场中的应用相对较少,需要发展其他相关技能来提高就业竞争力。

8. 人类学专业:人类学专业的毕业生常常在博物馆、教育机构或人文研究方面找到工作,但在其他行业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9. 语言文化教育专业:语言文化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可能在教育机构找到工作,但在其他行业的就业机会有限。

10. 古筝专业:虽然古筝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考虑从事音乐教育
或演出工作,但在其他行业的就业机会较为有限。

总的来说,这些专业毕业生失业率相对较高,需要发展其他相关技能、寻找新的就业机会或者考虑转行。

选择文科专业的优势与劣势

选择文科专业的优势与劣势

选择文科专业的优势与劣势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其中文科专业作为一种重要的学科门类,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注。

然而,选择文科专业是否明智,一直是许多学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

本文将围绕选择文科专业的优势与劣势展开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

一、选择文科专业的优势1.丰富的人文知识文科专业涵盖了广泛的人文内容,如语言、历史、文化等领域,学生将在学习中获得丰富的人文知识。

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培养个人的人文素养,还能够拓宽视野,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2.灵活的职业选择选择文科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职业选择方面有较大的灵活性。

他们可以选择从事教育、新闻传媒、社会工作等职业,在文化、艺术等领域展现自己的才华。

文科专业不仅注重学科知识,也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力,使得他们在职场上具备竞争优势。

3.培养细致入微的思维能力文科专业注重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学会在复杂问题面前进行分析和思考,并从中得出合理的结论。

这种细致入微的思维能力对于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选择文科专业的劣势1.求职竞争压力较大相比理科专业,文科专业的求职压力相对较大。

由于文科专业的人数较多,市场需求相对有限,所以竞争会相应激烈。

因此,选择文科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其他附加能力,才能在求职过程中脱颖而出。

2.相对较低的起薪水平文科专业的起薪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与某些理工类专业相比。

该问题主要源于市场需求的差异和行业的特点。

选择文科专业的学生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同时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3.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文科专业注重人文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求较高。

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以适应文科专业的学习和工作。

综上所述,选择文科专业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

对于有浓厚人文兴趣、善于分析思考并具备较高人文素养的学生来说,选择文科专业是一个较为明智的选择。

盘点文科生十大就业前景

盘点文科生十大就业前景

盘点文科生十大就业前景盘点文科生十大就业前景1工商管理专业学工商管理专业能从事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和国际物流等工作,就业面十分广泛,待遇也处于各行业较高地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这是个传统专业,学母语的。

但是真正学好汉语言文学着实不易,有人说学习文言文比外语都难。

这个专业各行各业都需要,教育上也需要大量的语文教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它曾经是一个热得发烫的专业。

随着我国外商引资、中外合资等项目的不断扩大,懂国际贸易的人才在许多大公司是十分抢手的。

法律专业法学文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一般是法官、律师、公务员、检察官。

这些工作不仅待遇优厚,还是大家眼中的`铁饭碗,尤其是律师这个职业,工资更是可观。

对外汉语专业本专业相关人才匮乏。

目前处于人才匮乏的局面。

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未来发展方向非常广阔。

教育学专业一部分教育学专业毕业的文科生从事教师职业,但教育的职业范围已拓展到了许多专业领域,如:指导咨询、图书管理员、媒体专家、学校的社会工作者、人力资源管理、新闻媒体等。

此外还可自主创业,开办各种教育培训、考试培训机构等。

英语专业现在英语专业的文科生主要是去外企,应该说就业率很不错。

还可以选择做导游、翻译、外贸等工作。

比较优秀的还可以进对外的事业部门或者从事高级英语口译等。

新闻学专业新闻专业毕业的文科生出路很多,但是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能力。

你可以去新闻媒体做记者、编辑或主持人等,你还可以去广告公司从事广告策划和文案写作,去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企划、文秘,或从事影视制作。

广告学专业广告学专业毕业后多数都是往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及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方向发展,多数从事的也都是广告经营管理、策划、创意设计等工作,这一行发展前景挺好的,但因为工作量比较大,这一行业经常熬夜加班。

传播学专业传播学专业的就业方向还是比较多的,类似于广播电视编导、文字编辑、组稿助理、秘书、记者、采编等都是很不错的发展方向,当然也是可以去考公务员的,选择的部门也不少。

文科生就业难

文科生就业难
“虽然社会上对心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很广泛,但是就业面却很窄!”湖北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肖冰盈,直接选择了考教师资格证,毕业后当老师。她说,本以为心理学在任何行业都有需求,就业面广,毕业后求职应该难度不大,在多次求职、应聘以后,她发现原来专业涉及面太泛反而成为了求职的劣势,“泛而不专”变成了被拒绝的理由。
昨日,记者在走访我市高校中,许多文科生反映,虽然每年高校的大型招聘会接二连三,来招人的公司也不下好几百,可提供给文科生的岗位却不多。“我参加过好几场高校的招聘会以及社会上的招聘会,但每次去了就发现,招聘单位的构成大同小异,一次招聘会上有三分之一的单位能招文科生就相当不错了。”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的秦同学原本非常热衷于参加招聘会,可多次的打击让她对招聘会心灰意冷:“不管什么单位,总少不了对理科生的需求,可文职就不一定需要了。”特别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下滑,企业提供的岗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比往年下降很多。这是所有毕业生特别是文科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其实在学习过程中文理科的投入并不平等。文科学生相对要轻松很多。据有关部门对文科生的采访,结果显示,他们的确在学习上投注的精力要远远少于理科。“我校生物系、化学系的同学,不到晚上10点宿舍根本找不到人,全泡实验室、图书馆了。可是我们系,好像一天到晚都有人在打游戏、睡觉。”北京某大学的一位历史系研究生说。针对于文科就业难的问题,甚至有人干脆说,“文科生找工作更难,其实也是公平的—因为他们在学业上的付出本来就更少。”由此可见,文科生在学校的投入程度不够也是就业现状的驱动元素之一。
■深度分析
对于今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来说,这两个月是找工作的最后期限。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许多理科学生忙着赶赴各类企业笔试、面试的时候,一些文科生却只能化身“宅男”、“宅女”,乖乖待在家中不断上网投递简历,然后陷入一场无尽的等待之中。曾经被誉为“沙漠中的白杨”的文科生,如今却陷入就业“老大难”的尴尬境地。

中国高官学历转型:“文”升“工”降

中国高官学历转型:“文”升“工”降

中国高官学历转型:“文”升“工”降作者:刘炜来源:《领导文萃》2012年第22期根据记者调查,越来越多高考状元,已经开始选择就读大学经济、金融、管理等专业,而不是理工科。

根据最新一期《学术界》的杂志文章《中国党政官员学历变化和代际更迭研究》,中国官员的代际更迭规律,清晰可见:由早年革命运动型官员,至改革开放后的技术专家型官员,再到而今的公共管理型官员。

数据显示,2011年10月至2011年11月底14省区的党委常委,换届前,181人中有135人最高学历是文科,换届后,则升至150人。

在这些文科省委常委中,拥有经济学专业的常委最多,包括各类与经济相关的专业,其次是管理学。

“常委中,拥有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的人数,超过所有专业人数的一半。

”实际上,官员学历走向,从十七届新入选的政治局委员也能窥其一斑。

习近平、刘延东和李源潮,都为法学博士,李克强是经济学博士。

“工程师治国”革命运动型官员,无疑以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为代表。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强调现代化,但主要停留在技术层面。

文章指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选拔出来的干部,主要还是理工科出身。

可以说,“这批官员,成长于计划经济时代,多从大型国有企业的骨干力量中提拔,他们的治国模式,也从革命模式,转化为计划经济模式。

”转变缓慢发生。

政治局里,革命家委员人数逐步减少,技术专家型委员渐多,就是例证。

十三届时,委员共17人,候补1人,其中,有6人为大学学历,大学学历文科的只有1人,革命家和工程师,占据绝大多数。

而十四届时,政治局委员中,有12人就读工科专业,占委员总数的60%,其中,不少具有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职称。

名副其实的“技术专家治国”,其实是十六届中央政治局。

这一届,委员共计24人,候补1人。

1人留学民主德国、有1人留学朝鲜、1人留学前苏联;有19人就读的,是重点理工科院校的工科专业,占本届委员的79%,其中,17人是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

论文提及,技术专家型官员,以江泽民、李鹏等工程师出身为代表。

浅谈“文科生”的未来出路

浅谈“文科生”的未来出路

浅谈“文科生”的未来出路近年来文科生对口就业难,较理工科而言更为明显,一方面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文科生的就业岗位与理工科相比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部分理工科毕业生压缩了文科生就业岗位的空间。

另一方面,文科专业设置的课程与未来就业之间的融合度不够。

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多以个人综合实力以及行业兼容能力作为考察要素,继而出现了专业间相互竞争岗位的现象。

在理可转文而文难转理的职业扁平化时代中,文科生如何利用大学四年学习和深造,并通过对职业的理解和能力要求,打通职业通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文科生可选的专业有几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和管理学。

在每年报考中,学生更为倾向经济学、法学、文学。

但由于院校专业招生结构相对固定,到录取结束时,所有的文科类专业依旧按计划招满了人,也就是说,每年人文社科对口就业的竞争,相比上一年而言只会更加激烈。

在当初填报志愿时,我们认为学法的应该去法院,学哲学的去社科院、学经济的去政策研究院、学管理的去企业做管理、学教育学的去学校当老师,到毕业才发现,等待你的都是基础销售岗或者咨询服务岗位。

既然有以上现象出现,不妨主观上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

首先,对就业出口单一化的专业,需要做好合理的学习计划和个人综合能力提升计划,例如法学专业的学生,提前准备司考或公务员考试;哲学、历史学、经济学及管理学的学生则提前筹备考研事项和考证计划;而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需要及时了解国家的外交政策及地域对外贸易情况等。

这些都是对口就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其次对就业出口多样化的专业,需做好大学期间的辅修课程和假期的实践计划,例如学经济的应该关注两大网站:国家发改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关注国家战略,同时在校可辅修数据方面的课程;哲学与历史学的建议在校互为兼修,学会用哲学看历史;外国语言文学的可以兼修经济学类、贸易以及法学方面的课程。

总之对于非对口就业的学生而言,在大学四年中,需努力将自己打造成针对就业的复合型人才。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主题阅读素材文理之争,你怎么看?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主题阅读素材文理之争,你怎么看?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主题阅读素材文理之争,你怎么看?高考语文备考主题阅读素材:文理之争,你怎么看?思辨导读:1、你为什么选理科方向(文科方向)?2、留美博士冷哲认为文科生不如理科生的原因有哪些?他从哪些角度来证明自己的观点?3、高毅文章开头部分引用的大V言论,和留美博士冷哲观点相比,有什么不一样?4、高毅文章正文部分,着重论述了什么内容?有哪些说理方法值得借鉴?5、吉见俊哉的文章如何反驳“虽然无用但有价值"这一观点的?请用思维导图归纳出来。

导语: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叶子的离开,不是风的追求,也不是树的不挽留,而是命运的安排,自然的选择,花开花落,天道轮回,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

”某理科生回道:“不是脱落酸的作用吗?"还看到个搞笑的故事。

有小伙伴带爸妈去海洋馆,妈妈感叹:“看到鱼儿游来游去,内心都平静了。

”结果,爸爸盯着玻璃一顿猛瞅,感叹道:“这是由两块两层的有弧度的钢化玻璃拼接起来的啊,怎么做到的?这么大的水压。

"应该说这些,只是长期教育熏陶下,培养出来的思维差异。

然而,“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因为这句话,《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这篇论文实实在在火了一把。

经济学论文里一句无足轻重的表述却导致了一场教育争论,谁也始料未及。

触动人们敏感神经的,或许并不在于作者是否真的表达了对文科的轻视,而是由来已久的“重理轻文"刻板印象,和以绝对数量论英雄的固化思维。

对此,你怎么看呢?阅读材料:1、文科生为啥不如理科生?冷哲(留美博士)2013年12月12日,麦可思、搜狐教育和学而思培优联合发布的《2013中国数理化(理科)基础教育白皮书》显示,我国理工科大学毕业生的薪金水平有很大的优势。

起薪靠前的专业中理工科占据多数,而起薪垫底的十个专业却都是文科。

有人提出,这是由于理工科的学习更为“专业”导致的。

理工科的知识体系是一个树状结构,大量的专业课程内容都要以基础课程为前提条件。

文科类本科毕业生跨专业就业现象

文科类本科毕业生跨专业就业现象

专业不对口日益成为文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一大难题。

跨专业就业意味着放弃自己四年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这么一个强有力的专业竞争优势,而在自己非主修的领域去和他人竞争,这必然产生了一些问题。

一、文科类本科毕业生跨专业就业现状2015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学科共划分为12个门类。

其中,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下设的各个基本专业为文科类专业,与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自然学科门类下设的基本专业相区分。

本文所研究的“文科类”专业的概念即指8个学科门类下设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

跨专业含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指越过专业与专业之间的鸿沟,从事非本专业的研究、学习;二是指同时从事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研究或者教育活动。

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将文科类本科生跨专业就业理解为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从事与本科所修专业不一致的工作。

关于跨专业就业可以使用专业是否对口来衡量。

所谓专业对口,是指个体通过教育所积累的各类知识、技能(包括通识教育类、学科基础类和专业知识)与就业岗位对各类知识、技能的实际需求均实现匹配。

据相关调查发现,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约68%的人从事与大学专业匹配的工作,而32%的人则从事与专业不匹配的工作。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文管类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程度)水平要明显高于理工类毕业生。

(表1)二、跨专业就业成因分析(一)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

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跨专业就业现象。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近年来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并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这种供需不均衡的问题直接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聘人难的问题。

这是近年来经济学界非常注重的一个问题,同样也是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从两个方面来剖析造成这种现象和问题的原因:一是随着高校的扩招政策,大学在校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高校的毕业生总量远远超过就业市场中的社会需求总量,这种供需不匹配的矛盾直接导致目前社会就业问题的主要矛盾,这种矛盾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主要原因。

张雪峰两次回应「文科都是服务业」言论,媒体评「一个人不舔人的社会从尊重服务业开始」,如何看待此事?

张雪峰两次回应「文科都是服务业」言论,媒体评「一个人不舔人的社会从尊重服务业开始」,如何看待此事?

「文科都是服务业」言论引发热议最近,一位名叫张雪峰的教育专家在一场论坛上发表了一番激烈言论,称「文科都是服务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张雪峰认为,文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好的工作,而且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服务性质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这番话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和反对,认为这是对文科专业的不尊重和歧视。

张雪峰两次回应言论面对众多的质疑和批评,张雪峰并没有退缩,而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强调了他的观点。

他表示,他的话被曲解了,他并不是贬低文科专业,而是想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文科专业的就业形势和问题。

他认为,现在的教育体系过于功利化,导致很多人盲目选择文科专业,最后却找不到好的工作。

媒体评价针对张雪峰的言论,媒体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媒体指出,一个人不舔人的社会从尊重服务业开始。

服务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员、保洁员、快递员、送餐员等职业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却是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不尊重他们的劳动,不承认他们的贡献,我们就无法建立一个真正公正、平等、尊重的社会。

我的看法我认为,张雪峰的言论并不是完全错误的,但是他的表达方式有些偏激和不妥。

事实上,文科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专业没有价值。

文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和素质。

而且,文科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也有很多选择,不一定非要从事服务行业。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服务行业的重要性和价值。

服务行业的工作并不轻松,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汗水,他们的贡献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给予他们应有的待遇和尊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真正公正、平等、尊重的社会。

张雪峰的「文科都是服务业」言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他在两次回应中强调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他的话被曲解了,他并不是贬低文科专业,而是想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文科专业的就业形势和问题。

文科都是服务业的看法

文科都是服务业的看法

文科都是服务业的看法
“文科都是服务业”这种说法是有失偏颇的,文科专业并不仅仅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存在的,它们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承。

文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社会学等。

这些学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还能够为我们提供思考问题的框架和方法。

文科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服务业”人才。

文科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文科专业与服务业之间的联系。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服务业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文科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在服务业中发挥自己的专长。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把文科专业简单地等同于服务业,这是对文科专业的误解和低估。

总之,文科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给予文科专业足够的尊重和重视。

本科深造率低的原因

本科深造率低的原因

本科深造率低的原因本科深造率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深造是指在完成本科学业后继续进修或攻读研究生学位,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或专业技能。

然而,很多本科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而不继续深造。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本科深造率低的原因。

首先,就业压力是本科深造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毕业生们面临着就业市场的压力。

许多本科生认为找到一份工作比继续深造更加现实和紧迫。

他们担心深造会占用过多时间和金钱资源,在毕业之后可能无法立即找到理想的工作。

其次,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本科深造率低的原因之一。

很多本科生并不了解深造所带来的好处,或者他们并不清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深造路径。

此外,一些学校缺乏提供深造资讯和指导的有效机制,导致许多学生对深造的了解不多,难以做出明智的决策。

此外,经济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科深造率。

攻读研究生学位需要支付额外的学费和生活费,这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可能是一个负担。

许多本科生可能无力承担这样的经济压力,因此选择就业而放弃深造。

最后,一些本科生可能因为其他个人原因选择不继续深造。

这可能包括对学术研究或专业领域的兴趣不足,或者他们认为深造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不重要。

此外,一些学生可能已经获得了满意的职业机会或实习经验,因此不再追求进一步的学术进修。

综上所述,本科深造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就业压力、信息不对称、经济因素以及个人选择等因素。

为了提高本科深造率,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深造的宣传和指导,促使更多的本科生认识到深造的价值和重要性。

此外,提供经济支持和奖励计划也有助于减轻经济压力,鼓励更多本科生选择深造的道路。

文科真的没前途吗

文科真的没前途吗

文科真的没前途吗
文科生还是有出路的。

如果你问的出路是“钱”,那么文科生在毕业之初相对理科生是吃亏的,但是十年左右你会发现,文科生的赚钱能力并不比理科生差。

因为工作的前五年,你需要靠技术赚钱;五年左右你和同事们将开始分化,沟通能力会逐渐覆盖技能差距,成为工作中更重要的因素;十年之后,你会发现文科生会比理科生,有很多人走出了更宽阔的路。

所以文科生的职业,公务员,销售,记者作家等文字工作,编剧导演等文艺工作,这些职业起步时相对理科生收入低,进阶难度大,职业空间窄。

可是一旦做好了,经过时间的沉淀,反而都是更好的职业之路。

简述学历贬值的原因

简述学历贬值的原因

简述学历贬值的原因
1. 毕业生数量增加,竞争加剧: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职场竞争激烈,从而使得学历对就业带来的优势逐渐降低。

2. 薪酬压缩: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劳动力供需的变化,许多公司会降低招聘标准,对于高学历的应聘者也不再给予高薪酬,从而使得学历有所贬值。

3. 技能需求越来越多:在现代企业中,拥有高学历已不仅仅是入门的门槛,企业更注重雇员的技能和实践能力。

因此即使拥有高学历的应聘者,如果不能与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经验相匹配,那么学历也会贬值。

4. 人才浮动:在公司中,晋升和加薪的方式与拥有学历有关。

但是,许多人也会考虑跳槽以获得更高的薪酬和晋升机会。

如果他们的新岗位不需要高学历,那么他们的学历就会贬值。

就业岗位减少的原因

就业岗位减少的原因

就业岗位减少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近年来我们不难发现,就业岗位的减少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进步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就业岗位的减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传统行业面临着被自动化和机械化所取代的风险。

例如,在制造业领域,许多工人的工作被机器人所代替,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需求。

在金融行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传统的柜台服务岗位也逐渐被在线平台所取代。

这些技术革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也使得许多传统的就业岗位不再具备竞争力。

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是导致就业岗位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演进,一些行业的需求量逐渐减少,导致相关岗位的减少。

例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传统的高污染行业受到了限制和打击,许多企业不得不关闭或转型,导致大量就业岗位的消失。

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新就业岗位的创造并不能立即弥补旧岗位的流失。

这种结构性调整对于一些特定行业和地区的就业形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第三,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也对就业岗位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许多企业开始将生产和服务外包到其他国家,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

这导致了一些本地的就业岗位的外流,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岗位的减少。

同时,国际竞争的加剧也使得企业在招聘时更加注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对于一些低技能、低素质的劳动力需求减少,从而导致就业岗位减少。

经济下行压力和周期性因素也是导致就业岗位减少的重要原因。

经济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波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特别是在经济下行阶段,许多企业不得不缩减成本,裁减人员,从而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

这种情况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时期尤为明显,许多企业被迫关闭或进行大规模裁员,造成了大量的失业。

就业岗位减少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技术进步导致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经济结构调整、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和周期性因素等多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替代性高文科毕业生干本行的越来越少
文科生不选择与专业对口的职位,是兴趣使然,还是现实所迫?日前,复旦大学发布的《2019复旦就业行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显示,依据近几年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实际流向的统计分析数据,文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相关性越来越低,尤其在人文类基础学科如文史哲等专业上,毕业后,从事与专业对口职业的学生甚至不到一半。

在很多文科生看来,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人人网上就有一条状态被许多文科生转发:“上帝还是很公平的:学生阶段,文科男生好找女朋友;理科男生不好找。

毕业了,文科学生工作难找,媳妇就跑了;理科学生工作找到了,媳妇也就有了……”
毕业生供大于求,对口职位收入微薄,已成为摆在文科生面前不争的事实。

在对同学的就业建议中,《报告》中的各个院系也纷纷写道,“对于希望从事非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要在大学学习期间提早做好其他专业知识的储备”,“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外语水平的提高,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充分利用复旦大学丰富的资源,研修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鼓励学生选修第二专业,并关注相关领域的实习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岗位稀缺,可替代性高:“我们能做的谁都能做”
复旦大学2019级中文系的孙晓(化名)目前正在求职,她主
要瞄准两个方向:一是媒体,二是事业单位和国企,如国有银行等。

全班90多人,读研的约占一半,剩下的都要找工作。

“一般到大三上学期,大家开始迷茫,然后基本定下找工作或直研,找工作的人开始不断实习,直研的人开始继续修绩点和联系老师。

找工作的也是要么外企,要么传媒,要么公务员,要么老师,都在艰难地找着。


“再高考一次我就考理科。

”这是孙晓前不久看到班长改的MSN状态。

作为从理科转专业到中文系的学生,她自认和班里的大多数同学一样,对中文专业的热爱度很高,但还是选修了一个经济学的第二专业,为找工作做准备,毕竟中文专业对于找工作而言“太没有优势了”。

在大三决定求职后,孙晓找了两份实习的工作:先在某大型门户网站做了一个月的行政助理,又在一家行政机关担任了4个月的办公室文秘,随后,就开始一心一意找工作了。

到目前为止,她投了十多份简历,包括七八家国企、一家民企、一家媒体、五六家银行,基本都是石沉大海。

“媒体一年只招几个人;而在公司,文科能去的职位多是办公室文秘的岗位,没有技术性,竞争者也多,得到面试机会自然就很难,所以就继续投着,没音讯着,目前在等银行,希望他们给我笔试的机会。

”看着理科牛人们已有一些找到了工作,她心里有点着急。

汪北辰(化名)是复旦大学历史系的2019级硕士生,和他同
专业一届的同学中,只有3个人选择继续读博。

作为一名本科师范专业的学生,又读完了硕士,他虽然和班里打算找工作的另一些人一样,“仍处于混沌状态”,却很坚定地不想当老师。

“现在硕士的出路很窄,去高校只能当辅导员,而且基本上只能是中西部;这是我们这个专业的特点所决定的,范围小,需求也小,而如果去专科学校,就基本没有学术前途。

”他所在的该专业处于全国顶尖水平,硕士生在2019年前,博士生在2019年前,有机会进入一流院校和科研能力强的单位,但近年来,由于高校更愿意聘请有工作经验的副教授以上人员,毕业生去一本高校的工作几率几乎为零。

“至于高中,上海的高中老师收入是不错的,但一般只签两年,而且对于非上海生源来说,不设门槛的学校也比较少。

同时,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历史老师需求量很小,某种程度上讲,可以看作是一种运气的比拼,因为学校一方并不是每年都需要进新人的。

”汪北辰说。

“我们除了做老师,一般只能考虑媒体、公司文职、政府部门,我们能做的那些工作没有不可替代性,谁都能做。

只要外语好、人活泛,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平台,发展空间会很大,如果没有,就是废物。

而且我们平时接触的人少,锻炼少,与经管类专业相比,打交道的能力也要弱一些。

”但他也认为,打交道的能力好锻炼,但自己受过专业训练,拥有较深
的思考广度和深度,这种思维模式反而不太好培养,可以发挥出“后劲”来。

“但是,面对生存问题,又不得不去适应社会,后劲要发挥出来也得有前提。


“搜遍了国家公务员的网站,岗位几乎都是有专业限制的,我们只能报那些无专业限制的部门,再一看,这些岗位每个只招一个人,都有好几千人报名。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的王一(化名)对记者说,“再看那些理工科和小语种的对口职位,报录比常常还不到十分之一,就觉得我们是没有专业的人。


不做研究是生活所迫:“至少要过十年没有尊严的生活”“我最想去的是财经类媒体或当公务员。

”孙晓表示,中文系的对口职业是媒体、老师、公务员,但在上海,本科生毕业一般只能做初中或小学老师,高中老师都要求研究生学历。

公务员招录则更多面向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今年“国考”只有15%%的岗位招录应届毕业生。

她觉得“实在不行就工作两年再去,或者有机关单位招储备人才的,先去没编制地干两年。


在孙晓看来,班里一半以上的人选择了直研或考研。

基本上比较活跃、叫得出名字的都直研了,但其中真正想做学问的并不多,“潜心学术的牛人”在十个以内,其中还包括好几个有家学渊源的。

她猜测可能有几个原因:系里很多学生是外地的,研究生要落户上海比较容易;做老师的话,研究生
可以去高中;研究生期间,还可以多考几个证,多实习,也许还会有更好的机会;有的同学还比较迷茫,没想好以后干什么,就想用研究生阶段缓冲一下。

这样一来,硕士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跳板,为争取更多时间,以后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做准备。

“如果不是一直喜欢,喜欢到可以真的废寝忘食的话,做学术是对身心的巨大考验。

”汪北辰说,“男人要养家糊口呀,这是第一位的。

当学术不能满足谋生的最低要求时,面对现实的需求,能选择的只能是不去选择。

”在他所在的院系,教授做一个长达数年的项目,往往只能申请到一二十万元经费。

《报告》显示,博士生求职的专业相关性较硕士生高,硕士生专业相关性较本科生高。

王一认为,读到博士,要承受生活、学术的双重巨大压力,每个月的补贴在大城市根本无法维持生活,也不能像理工科学生一样读研时就能做项目赚钱,还得靠家里供养,读完以后,年龄大了,也没有太多可以改行的机会了。

“对于家里困难的同学来说,博士毕业,却还只能得到一般的工作和微薄的收入,至少要过十年没有尊严的生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