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一章教案doc
必修1第一章集合教案(6个课时)
1.1 集合(6课时)第一课时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理解集合概念,掌握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集合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它还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其术语的科技文章和科普读物中比比皆是,学习它可为参阅一般科技读物和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准备必要的条件. 二、讲授新课:1.集合有关概念的教学:考察几组对象:① 1~20以内所有的质数; ②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 ③所有的锐角三角形; ④x 2, 3x+2, 5y 3-x, x 2+y 2; ⑤东升高中高一级全体学生; ⑥方程230x x +=的所有实数根;⑦ 隆成日用品厂2005年8月生产的所有童车; ⑧2005年1月,广东所有出生婴儿.A.提问:各组对象分别是一些什么?有多少个对象?(数、点、形、式、体、解、物、人)B.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简称集).C.讨论集合中的元素的特征:分析“好心的人”与“1,2,1”是否构成集合?→结论: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是互异的,是无序的.即集合元素三特征.确定性:某一个具体对象,它或者是一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或者不是该集合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互异性: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顺序.D.分析下列对象,能否构成集合,并指出元素: 不等式x-3>0的解; 3的倍数;方程x2-2x+1=0的解;a,b,e,x,y,z;最小的整数;周长为10cm的三角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全班每个学生的年龄;地球上的四大洋;地球的小河流E.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2.集合的字母表示:①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②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集合A,记作:a∉A.③练习:设B={1,2,3,4,5},则5 B,0.5 B, 3 B, -1 B.3.最常见的数集:①分别写出全体自然数、全体整数、全体有理数、全体实数的集合.②这些数集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我们用符号表示:N、Z、Q、R.③正整数集的表示,在N右上角加上“*”号或右下角加上“+”号.④练习:填∈或∉:0 N,0 R,3.7 N,3.7 Z,4.小结:①概念:集合与元素;属于与不属于;②集合中元素三特征;③常见数集.三、巩固练习:1.口答:P2 思考;P5 1题.2.思考:x∈R,则{3,x,x2-2x}中元素x所应满足的条件?(变:-2是该集合元素)3.探究:A={1,2},B={{1},{2},{1,2}},则A与B有何关系?试试举同样的例子4.作业: P11 1、2题第二课时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二)教学目标:更进一步理解集合、元素等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教学重点: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集合概念?什么叫元素?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征?集合与元素有何关系?2.集合A={x 2+2x +1}的元素是 ,若1∈A ,则x= .3.集合{1,2}、{(1,2)}、{(2,1)}、{2,1}的元素分别是什么?有何关系? 二、讲授新课: 1. 列举法的教学:① 比较:方程210x -=的根构成的集合、{1,1}-、2{|10}x R x ∈-=② 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P4 例1 ③ 练习:分别表示方程x(x 2-1)=0的解的集合、15以内质数的集合.注意:不必考虑顺序,“,”隔开;a 与{a}不同. 2. 描述法的教学:① 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一般形式为{|}x A P ∈,其中x 代表元素,p 是确定条件. →P4 例2② 练习: A.“不等式x-3>0的解”与“抛物线y =x 2-1上的点的坐标”用描述法表示 B. 用描述法表示方程x(x 2-1)=0的解的集合、方程组⎩⎨⎧=+=+2732223y x y x 解集.C.用描述法表示:所有等边三角形的集合、方程x 2+1=0的解集.③ 简写原则:从上下文关系来看,x R ∈、x Z ∈明确时可省略,如{|32,}x x k k Z =+∈,{|0}x x >强调: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y= x 2+3x+2}与 {y|y= x 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④练习:试用适当的方法表示方程x 3-8x=0的解集.3.小结: 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关键是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三、巩固练习:1. P4、P5 思考;P5 2题.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大于0的所有奇数3.集合A ={x|43x -∈Z ,x ∈N},则它的元素是 . 4.已知集合A ={x|-3<x<3,x ∈Z},B ={(x,y)|y =x 2+1,x ∈A},则集合B 用列举法表示是 .5.已知集合A ={x|x =2n ,且n ∈N},B ={x|x 2-6x +5=0},用∈或∉填空: 4 A ,4 B ,5 A ,5 B6.设A ={x|x =2n ,n ∈N ,且n<10},B ={3的倍数},求属A 且属B 的元素集合.7.若集合{1,3}A =-,集合2{|0}B x x ax b =++=,且A B =,则a= , b= . 8.课堂作业:书P12: 3,4题.第三课时: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弄清楚属于与包含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 如何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10以内3的倍数; (2)1000以内3的倍数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0 N ; Q ; -1.5 R.3.导入: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 二、讲授新课:1. 子集、空集等概念的教学:①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3,6,9}A =与*{|3,333}B x x k k N k ==∈≤且;{}C =东升高中学生与{}D =东升高中高一学生; {|(1)(2)0}E x x x x =--=与{0,1,2}F =②定义: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记作:()A B B A ⊆⊇或读作:A 包含于(is contained in )B ,或B 包含(contains )A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A B Ø ③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A B B A ⊇⊆或④集合相等定义:A B B A ⊆⊆且,则A B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 B =. ⑤真子集定义:若集合A B ⊆,存在元素x B x A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记作:A B (或B A ).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 ⑥练习:举例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探讨2{|30}x x +=.⑦空集定义: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 ),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⑧填空:1 N ,{1} N. → 比较:a A ∈与{}a A ⊆. ⑨讨论:A 与A 有和关系? A B B C ⊆⊆,,则由什么结论? 2.教学例题:(1)写出集合{,,}a b c 的所有的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2)已知集合{|32}A x x =->, {|5}B x x =≥,并表示A 、B 的关系.出示例题 → 师生共练 → 推广:n 个元素的子集个数 3. 练习:已知集合A ={x|x 2-3x +2=0},B ={1,2},C ={x|x<8,x ∈N}, 用适当符号填空:A B ,A C ,{2} C, 2 C 4.小结:子集、真子集、空集、相等的概念及符号; Venn 图图示;一些结论.注意包含与属于 三、巩固练习:1. 练习: 书P7 2、3题.2. 探究:已知集合{|5}A x a x =<<,{|2}B x x =≥,且满足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3. 设集合{},{},{}A B C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D =正方形,试用Venn 图表示关系.4. 课堂作业:书P12 5、6题.第四课时: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 交集、并集教学目标: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已知A={1,2,3}, S={1,2,3,4,5},则A S , {x|x ∈S 且x ∉A}= .2.用适当符号填空:0 {0} 0 Φ Φ {x|x 2+1=0,X ∈R}{0} {x|x<3且x>5} {x|x>6} {x|x<-2或x>5} {x|x>-3} {x>2} 二、讲授新课:1.教学交集、并集概念及性质:① 探讨:设{4,5,6,8}A =,{3,5,7,8}B =,试用Venn 图表示集合A 、B 后,指出它们的公共部分(交)、合并部分(并).② 讨论:如何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分别表示两个集合的交、并?③ 定义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作A 、B 的交集(intersection set ),记作A ∩B ,读“A 交B ”,即:A ∩B ={x|x ∈A 且x ∈B}. ④ 讨论:A ∩B 与A 、B 、B ∩A 的关系? → A ∩A = A ∩Φ= ⑤ 图示五种交集的情况:…⑥ 练习(口答):A ={x|x>2},B ={x|x<8},则A ∩B =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则A ∩B = .⑦定义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并集(union set ).记作:A ∪B ,读作:A 并B.用描述法表示是:… ⑧分析:与交集比较,注意“所有”与“或”条件;“x ∈A 或x ∈B ”的三种情况. ⑨讨论:A ∪B 与集合A 、B 的关系?→ A ∪A = A ∪Ф= A ∪B 与B ∪A ⑩练习(口答):A ={3,5,6,8},B ={4,5,7,8},则A ∪B = ;设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则A ∪B = ; A ={x|x>3},B ={x|x<6},则A ∪B = ,A ∩B = . 2.教学例题:1.出示例1:设A ={x|-1<x<8},B ={x|x>4或x<-5},求A ∩B 、A ∪B.格式 → 结果分析 → 数轴分析 → 比较:解方程组 → 变:A ={x|-5≤x ≤8} 2. 指导看书P8 例5、P9 例6、例7.3.练习: 设A ={(x,y)|4x +y =6},B ={(x,y)|3x +2y =7},求A ∩B. 格式 → 几何意义 → 注意结果 → 变题:B :4x +y =3 或 B:8x +2y =124.小结: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图示、性质;熟练求交集、并集(数轴、图示). 三、巩固练习:1.若{-2,2x,1} {0,x 2,1}={1,4},则x 的值.A2.已知x ∈R ,集合A={-3,x 2,x +1},B={x -3,2x -1,x 2+1},如果A ∩B={-3},求A ∪B.(解法:先由A ∩B={-3}确定x )3.已知集合A ={x|a-1<x ≤a},B ={x|0<x<3},且A ∩B =Ф,求a 的取值范围.4.若A ={(x,y)|y =6x},B ={(x,y)|y =x +1},则A B = ; 5.课堂作业:书P12 7、8题.第五课时: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二) 全集与补集教学目标:了解全集、补集的意义,正确理解补集的概念,正确理解符号“U C A ”的涵义,并正确应用它们解决具体问题.教学重点:补集的有关运算. 教学难点:补集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提问:.什么叫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符号分别是怎样的?2. 提问:什么叫交集、并集?符号语言如何表示?3. 讨论:已知A ={x|x +3>0},B ={x|x ≤-3},则A 、B 、R 有何关系? 二、讲授新课:1.教学全集、补集概念及性质: ① 预备题:U={全班同学}、A={全班参加足球队的同学}、B={全班没有参加足球队的同学},则U 、A 、B 有何关系?②结论:集合B 是集合U 中除去集合A 之后余下来的集合. → 画图分析 ③定义全集(universe set ):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记作U ,是相对于所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 ④定义补集(complementary set ):已知集合U, 集合A ⊆U ,由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A 相对于U 的补集,记作:U C A ,读作:“A在U 中补集”,即{|,}U C A x x U x A =∈∉且.补集的Venn 图表示如右:(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练:U={2,3,4},A={4,3},B=φ,则U C A= ,U C B = ; → 图形分析 ⑤ 讨论:A.在解不等式时,把什么作为全集?在研究图形集合时,把什么作为全集?B. Q 的补集如何表示?意为什么? ⑥ 练习(口答):设U ={x|x<8,且x ∈N},A ={x|(x-2)(x-4)(x-5)=0},则U C A = ; 设U ={三角形},A ={锐角三角形},则U C A = .2.教学例题:例:U ={x|x<13,且x ∈N},A ={8的正约数},B ={12的正约数},求U C A 、U C B .出示 → 学生试逐个求 → 再试用图示求 3.练习:设U=R ,A ={x|-1<x<2},B ={x|1<x<3},求A ∩B 、A ∪B 、U C A 、U C B . 独立练习 → 方法小结:如何数轴分析4.探究:结合图示分析,下面的一些集合运算基本结论. A ∩B =B ∩A, A ∩B ⊆A, A ∩B ⊆B, A ∩φ=φ; A ∪B=B ∪A, A ∪B ⊇A, A ∪B ⊇B, A ∪φ=A;A∩CU A=φ, A∪CUA=S, CU(CUA)=A5.小结:补集、全集的概念;补集、全集的符号;图示分析(数轴、Venn图).三、巩固练习:1.已知U={x∈N|x≦10},A={小于10的正奇数},B={小于11的质数},则C U A= 、C U B= .2.已知集合A={0,2,4,6}, C U A={-1,-3,1,3},C U B={-1,0,2},则B= .(解法:Venn图法)3.定义A—B={x|x∈A,且x∉B},若M={1,2,3,4,5},N={2,4,8},则N—M= .4.课堂作业:书P12 9,10题.第六课时:集合习题课(2节课)教学目标:掌握集合、交集、并集、补集的有关性质,运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掌握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教学重点: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教学难点:集合知识的综合.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什么叫交集、并集、补集?符号语言如何表示?图形语言?2.交、并、补有何综合性质?3.集合问题的解答方法:V enn图示法、数轴分析法.二、讲授新课:1.交集、并集、补集的基本运算:①出示例1:设U=R,A={x|-5<x<5},B={x|0≦x<7},求A∩B、A∪B、CUA 、C U B、(C U A)∩(CUB)、(C U A)∪(C U B)、C U(A∪B)、C U(A∩B).学生画图→在草稿上写出答案→订正小结:不等式的交、并、补集的运算,用数轴进行分析,注意端点.②出示例2:全集U={x|x<10,x∈N+},A⊆U,B⊆U,(C U B)∩A={1,9},A∩B={3},C U A)∩(C U B)={4,6,7},求A、B.学生分析方法→填写图中各块的元素→小结:列举法表示的数集问题用Venn图示法、观察法.2.交集、并集、补集、子集、空集的性质运用:①出示例3:A={x|x2+4x=0},B={x|x2+2(a+1)x+a2-1=0},若A∪B=A,求实数a的值.分析提问:两个集合有何特点?B有哪些可能?→师生共练变题:B⊆A,……?B是A的真子集,……?小结:注意B为空集可能性;一元二次方程已知根时,用代入法、韦达定理,注意判别式.②出示例4:已知集合A={x|x>6或x<-3},B={x|a<x<a+3},若A∪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分析提问:B与A有何关系?数轴如何表示?→对端点的要求是怎样的?小结:数轴分析法→变为:A⊆B三、巩固练习:1.已知A={x|-2<x<-1或x>1},A∪B={x|x+2>0},A∩B={x|1<x≦3},求集合B.解法:数轴上表示各集合后,分析得出结果.2. P={0,1},M={x|x⊆P},则P与M的关系是.3.已知50名同学参加跳远和铅球两项测验,分别及格人数为40、31人,两项均不及格的为4人,那么两项都及格的为人.4.满足关系{1,2}⊆A⊆{1,2,3,4,5}的集合A共有个.5.已知集合A∪B={x|x<8,x∈N},A={1,3,5,6},A∩B={1,5,6},则B的子集的集合一共有多少个元素?(解法:先用Venn图求B,再求集合B的子集个数2n).6.已知A={1,2,a},B={1,a2},A∪B={1,2,a},求所有可能的a值.7.设A={x|x2-ax+6=0},B={x|x2-x+c=0},A∩B={2},求A∪B.8.集合A={x|x2+px-2=0},B={x|x2-x+q=0},若A B={-2,0,1},求p、q.9. A={2,3,a2+4a+2},B={0,7,a2+4a-2,2-a},且A B ={3,7},求B.10.已知A={x|x<-2或x>3},B={x|4x+m<0},当A B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11.课堂作业:书P12 B组题. 课外作业:阅读P14~16 材料。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第一节细胞的发现与研究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掌握细胞的发现历程和细胞学说的发展。
3. 理解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 能够描述细胞的分类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胞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细胞的发现历程和细胞学说的发展。
难点: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细胞的分类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1. PPT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光学显微镜和玻片。
3. 细胞学说的发展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细胞的电子扫描图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细胞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5分钟)1. 介绍细胞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2. 解释细胞的基本特征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
三、讲解细胞的发现与研究(20分钟)1. 简要介绍细胞的发现历程,包括胡克的发现和他提出的细胞学说。
2. 介绍细胞学说的发展,包括核质说、细胞液说和细胞膜说。
四、实验操作:观察细胞的光学显微镜(20分钟)1. 学生分组,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上的细胞。
2. 引导学生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五、讲解细胞的分类及其特点(15分钟)1. 介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分类及特点。
2. 讲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及特点。
六、作业布置及评价(5分钟)布置作业:预习下节课内容,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
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细胞的概念、发现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全章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 定义: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_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 A o5. 常用的数集及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 ; N内排除0的集.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6.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女口:“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 2=0的解集表示为:1,-2 ?,而不是「1,1,-2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⑶ 大于3小于11的偶数;⑵我国的小河流;⑶非负奇数;⑷某校2011级新生;⑸ 血压很高的人;7.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 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 , 4老A,等等。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课程安排》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课程
安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学必修1的教学内容和研究要求。
2.掌握第一章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数学必修1第一章的基本概念。
2.理解并运用代数记号和符号进行数学运算。
3.解决与线性方程组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研究活动安排
1.课堂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数学必修1第一章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知识。
3.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线性方程组的解题练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4.研究巩固: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听讲和课堂练,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实时评价。
2.组织小组合作研究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
五、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其他辅助材料:相关的练题和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主要围绕数学必修1第一章的教学内容展开,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采取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通过教学评价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5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篇1基本知识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情感目标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2、力的相互性;3、力的矢量性;(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1、两种分类;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教法建议: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认识力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
对一些不易观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由于初始学习,对质点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概念时,除了要求将作用点画在力的实际作用点处,对于不确知力的作用点,可以用一个点代表物体,但不对学生说明“质点”概念.教学过程设计方案一、提问:什么是力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用弹簧拉动钩码,或者拍打桌子等实验现象展示力的效果以引导学生总结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提问:下列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力作用,同时出现两个物体.强调:在研究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二、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教师总结: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实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三、提问:仅仅用力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力: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的动作.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力的三要素来.教师总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四、提问:如何表示力先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然后教师小结.力的表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用一条有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讲解例题:用20N的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正方形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用力的图示表示出推力.教师边画边讲解.注意说明:1、选择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以不同;2、标度的选取要利于作图通过作图练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力的图示作图规范.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无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让学生体会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不同.五、力的作用效果:回忆初中的知识,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六、力的分类:教师总结力的分类,强调高中阶段按照力的性质划分,在力学范围内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力、磁力等等;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等等;在力学范围内,按力的性质划分的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篇2知识目标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
(word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案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目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2•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教学内容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2. 将实际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1)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2)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同的,所以研究它上面某一点的运动规律就可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了,这时物体也可以当做质点来处理。
经典例题例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体积小就可以视为质点B •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当作质点C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D •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例2在研究下列哪些问题时,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A. 求在平直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的速度B. 比赛时,运动员分析乒乓球的运动C. 研究地球绕太阳作圆周运动时D .研究自行车车轮轮缘上某点的运动,把自行车看作质点例3研究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哪些可看作质点()A .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铁桥所需时间B .研究汽车车轮的点如何运动时的车轮C.被扔出去的铅球D .比较两辆汽车运动的快慢二、参考糸1. 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r -p:“=a-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这种用来作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PN三;WL :f 注-:二:三;:2•选取原则:以观测方便和对运动尽可能简单为原则说明:(1)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2)参考系本身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3)选择不同的物体做参考系,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时,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4)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选择的参考系而言的(5)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参考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教案
1.1.1集合的含义通过本节学习应到达如下目标:(1)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关系的意义.。
.(2)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地理解集合.(3)观察关于集合的几组实例,并通过自己动手举出各种集合的例子,初步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对象中的意义.(4)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如集合中元素确实定性、互异性).(5)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初步培养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重点:集合概念的形成。
学习难点:理解集合的元素确实定性和互异性.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问题:1、例〔3〕到例〔8〕和例〔1〕〔2〕是否具有相同的特点,它们能否构成集合,如果能,他们的元素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请你举出一些有关集合的例子。
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称为.,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
3、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
4、集合的元素一定是的,相同的几个对象归于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一个元素。
5、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
6、如果a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属于A ,记作,读作〞〞。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 ,记作,读作〞〞。
7、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二〕合作探讨1、以下元素全体是否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世界上最高的山〔2〕世界上的高山。
(3) 2的近似值(4)爱好唱歌的人〔5〕本届奥运会我国取得优秀成绩的运发动。
〔6〕本届奥运会我国参加的所有运动工程。
2、结合具体例子,请你说明你对集合中元素具有的互异性和确定性的理解。
3、如果用A表示高一〔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 b与集合A有什么关系?由此可见元素与集合间有什么关系?4、请你指出以下集合中的元素。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1教案.doc
Unit 1 FriendshipWarming up1.be good tobe good for=do good tobe good at2.following adj. 下面的,下列的the following+n.=the+n.+below ( 形容词修饰名词放在名词之前,介词或者介词短语修饰名词置于其后)3. add v. add...to...add toadd upadd up toaddition n.in addition=besides +句子in addition to +n./doing 同类用法联想: because & because ofinstead & instead of “而且,其次”“附加给 ..., 除了 ...还有 ...”additional adj. 附加的additionally adv.4. 分数 score grade point mark (full marks)5. until6. with 和...一起,附带着,用without 不...within在...内,不出 ...E.g. write with a peneat with hands/ spoon/chopsticks/knife and forkHe left without saying goodbye.He left with the water running.分析: saying 前无名词,则是主语发出 saying 的动作; running 前有 water,因此是 water 发出 running 的动作,而不是句子的主语 he。
翻译练习:(1)他今天去上班没带领带。
Today, he went to work without (wearing) his tie.(2)他在没有其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完成了作业。
7.pay for payto do sth8. get sb to do sth(make/have/let sb do sth)get sb/sth doneget done get lost/prepared/dressed/involved9.形容词做状语,表示句子主语的特征、属性和状态副词做状语,表示谓语动词的完成方式E.g. He returned home last night, sad and disappointed.He left hurriedly.10. concern n. 担心,忧虑concern about/for/over...E.g. She hasn’ t been seen for four days and there is concern for her safety.That is a big concern.v. 涉及,与 ...有关be concerned withconcerning E.g. He asked several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future of the company.翻译练习:不要问女人们涉及她们年龄的问题。
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蒸馏和萃取》教案
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2.蒸馏和萃取【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通过除杂过滤的方法得到比较纯的盐水,大家想想假如我们要把盐水变为淡水,该怎么做呢?比方说在海边,渔民们是怎样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相关郑和下西洋的历史题材节目,大家知道郑和他们是怎么解决长期海上漂泊的吃水问题的吗?【投影】海水变淡水【引入】做汤的时候,观察过锅盖吗?锅盖上有水珠,这水珠和汤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水珠?水蒸气凝结?为什么水蒸气会凝结成水珠?【讲述】汤沸腾后,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锅盖而凝结成水珠附于锅盖上。
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在化学上怎么称呼?(蒸馏)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了过滤、蒸发外,还有其他很多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种新方法:蒸馏和萃取。
【板书】(二)蒸馏和萃取【过渡】首先,让我们利用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杂质来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来学习蒸馏的过程。
【板书】1.蒸馏【讲述】我们用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不是。
因为自来水厂使用了消毒剂——氯对水实行了消毒,使水中含有氯离子。
我们能够向自来水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来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
【实验演示】Cl- 的检验步骤: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AgNO3溶液。
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沉淀不溶解。
结论:自来水中含有Cl-【讲述】如有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沉淀不溶解,证明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呢?能够使用加热将水变成水蒸气,然后再冷凝为纯净的液态蒸馏水。
也就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方法——蒸馏。
【过渡】大家想一想,蒸馏是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呢?蒸馏的原理是什么呢?【投影】(1)原理:利用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加热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变成蒸汽,再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2)适用范围: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
(3)主要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橡胶塞、牛角管(接引管)、锥形瓶、橡胶管【实验演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投影】(4)考前须知:a.烧瓶内液体的容积不超过烧瓶容积的2/3,烧瓶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烧瓶中还要加入沸石(或碎瓷片)防止爆沸,溶液不能蒸干;b.温度计水银球的顶端要与蒸馏烧瓶支管下沿处于同一水平线;c.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d.实验开始时,先开冷凝水,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关冷凝水。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时间和位移教案
大家要深刻理解第n秒初,第n秒末,第n秒内,前n秒内及前n秒的概念。
【随堂练习】
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3)位移与质点的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位置、末位置有关。
路程不仅与质点的初末位置有关,还与路径有关。
【实例演示】物体从A运动到B,不管沿着什么轨迹,它的位移都是一样的.这个位移可以用一条有方向的(箭头)线段AB表示.
【随堂练习】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如果从北京到重庆和从重庆返回北京走的是同样的轨迹,那两次的路程和位移一样吗?
学习了路程和位移,你能说说这两个物理的区别吗?
路程是指;
位移是指。
【小结】
(1)位移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的物理量.路程则是表示质点通过的实际轨迹长度的物理量。
(2)位移是矢量(即有大小又有方向)大小为有向线段的长度,方向为有向线段的方向。
A.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
B.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
C.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分钟.
D.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课的时间.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在上面给出的时间或时刻中,哪些指的是时间,哪些又指的是时刻?
必修教材1第一章第2课时教案:时间和位移
§1-2 时间和位移教学内容:时间和位移教学目标:1、知道时间和时刻、距离、路程和位移等的概念,弄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2、理解矢量与标量及其关系以及运算,学会用平面坐标系描述位移等;3、分析和解答有关这些概念的练习题;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自学辅导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难点:位移的理解。
教学过程:引入:一、时刻与时间间隔 1、时间与时刻:时间对应坐标轴上的一段,时刻对应坐标轴上的一点。
注意:一段时间对应无数个时刻。
2、练习: (1)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A .“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6点整”;B .列车出发的时间是8点;C .一节课的时间为45分钟;D .一秒末、10秒初、第5秒内、3秒、月末等讲的是时刻。
请理解:第一秒末、第二秒初、第3秒内、第4秒结束,前3秒、前12秒等(2)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关于时间和时刻的例子,并说明意义比如:时间:上半年、下半年、第一个月、第一季度、年终、时刻:刚才、他走的时候、二、矢量与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方向的物理量。
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质量、体积、重量、密度、高度等3、矢量与标量的运算矢量与标量的运算遵循不同的运算规则三、路程和位移例:如图所示,一个人从北京出发经不同的途径到上海:汽车、火车、轮船、飞机、隧道等,则这些不同途径中相同的量有?不同的量有?→要精确地描述位置的变化(包括方向和距离大小),怎么办?→位移的概念1、位移: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位移。
位移是从初位置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2、理解:①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一段时间一个时刻②位移的大小:初、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③单位:国际单位是米,其它单位:cm, mm, km,光年等3、路程: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叫路程。
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4、路程与位移的关系: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
练习:教材P 13“思考与讨论”四、直线运动的位置与位移1、位置的变化∆x=x 2-x 1(末-初) (举例说明:年初10万,年终20年,那么一年来变化了多少或增加了多少?若年初10万,年终5万呢)2、学生讨论:x 1=20m, x 2=50m, x 3=-40m, 则A →B :∆x 1= B →A :∆x 2=C →B :∆x 3= A →C :∆x 4=◆说明:负号说明什么意义负号表示方向,即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这里表示沿着×轴负方向。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 能力目标:通过对初中所学知识的回忆,引入新课的教学,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初步了解学习高中生物的一些方法。
3. 情感价值观:(1)通过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教学,使学生关爱生命,关注人生价值;(2)通过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教学,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 教学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学生阅读、分析回忆等相结合的方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实施的程序六:板书设计第一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2、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细胞才能完成3、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依赖各种细胞共同参与完成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第1章走进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常见的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图,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联系。
3、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三)情感目标: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才开学,所学知识有限,初中基础较差,所以学习能力有限,对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学习起来难度大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归纳比较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说明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3、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章三角函数完整教案DOC
第一章 三角函数 4-1.1.1任意角(1)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学会在平面内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来讨论角;并进而理解“正角”“负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正角”“负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 教学难点:“旋转”定义角 课标要求: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同学们在初中时,曾初步接触过三角函数,那时的运用仅限于计算一些特殊的三角函数值、研究一些三角形中简单的边角关系等。
三角函数也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会发现三角学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它能够简单地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在中学数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二、新课1.回忆:初中是任何定义角的?(从一个点出发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几何图形)这种概念的优点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但它的弊端在于“狭隘”师:初中时,我们已学习了0○~360○角的概念,它是如何定义的呢?生: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师:如图1,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 ,绕着它的端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终止位置OB ,就形成角α。
旋转开始时的射线OA 叫做角的始边,OB 叫终边,射线的端点O 叫做叫α的顶点。
师:在体操比赛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术语:“转体720o” (即转体2周),“转体1080o”(即转体3周);再如时钟快了5分钟,现要校正,需将分针怎样旋转?如果慢了5分钟,又该如何校正?生:逆时针旋转300;顺时针旋转300. 师:(1)用扳手拧螺母;(2)跳水运动员身体旋转.说明旋转第二周、第三周……,则形成了更大范围内的角,这些角显然超出了我们已有的认识范围。
本节课将在已掌握~角的范围基础上,重新给出角的定义,并研究这些角的分类及记法. 2.角的概念的推广: (1)定义:一条射线OA 由原来的位置OA ,绕着它的端点O 按一定方向旋转到另一位置OB ,就形成了角α。
生物高中必修一教案第一章
生物高中必修一教案第一章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分类及特点
3. 了解细胞的组成和代谢过程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结构
2. 细胞的功能
3. 细胞的代谢过程
教学难点:
1. 掌握细胞的细胞器及其功能
2. 理解细胞的物质运输过程
3. 熟悉细胞的代谢过程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演示视频
3. 实验器材和材料
4. 细胞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细胞的结构图,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样的物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细胞的结构(15分钟)
1. 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主要结构的功能和特点。
2. 细胞器的分类和功能,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三、演示实验(20分钟)
通过实验演示细胞的物质运输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内的复杂活动。
四、讲解细胞的功能(10分钟)
1. 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包括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
2. 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展示(5分钟)
选取几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制作的细胞模型,让全班同学一起学习。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自己整理一份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并写一篇练习性文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在实践和动手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但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后时间,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2、通过图片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3 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1、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2、其他星球为什么没有生命?与地球对比教学方法:列表比较法、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有一首儿歌,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请看投影(PPT)“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无数小眼睛……”生:熟悉或者不熟悉师:请同学闭上眼睛,结合自己平时媒体上介绍的宇宙,想象一下自己遨游在太空中,自由飞翔。
生:自由想象【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观看行星与恒星的图片,进而引出天体的概念--天体板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例如恒星(包括太阳)、星云、行星(包括地球火星)、卫星(包括月球)、小行星、彗星、流星等。
师:天体不是独立存在,宇宙中有很多天体,大家一起共同组成天体系统。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对天体系统的级别进行介绍。
(PPT)师: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天体系统层次的填图。
生:思考并填图过度:展示八大行星的图片和资料,同时向学生讲述冥王星退出太阳系的资料。
板书:二.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运动特征请学生比较地球和其他星球的不同之处,并总结规律板书:2. 八大行星结构特征过渡:播放充满生机地球的视频,请同学们思考,小组讨论,师生互动,教师归纳总结。
师:(PPT)板书:三. 存在生命的行星1. 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
生命存在的条件:1. 合适的温度2.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 液体水板书:2. 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宇宙环境:1.太阳光照的条件比较稳定2.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板书:3. 地球自身具备有生物生成所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
思考:除上述条件外,地球还具备了什么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最后画龙点睛(PPT)。
板书设计: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2. 天体系统二.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运动特征2. 八大行星结构特征三. 存在生命的行星1. 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
2. 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3. 地球自身具备有生物生成所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情景的假设、活动、案例分析,让同学们学会多从身边事物开始探讨,把学习与生活融于一体,培养学生的洞察、读图、分析、归纳、迁移知识的能力,并养成搜索资料的习惯和筛选资料的能力。
1)能了解太阳辐射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能量源,太阳活动的特征和主要规律。
2)能运用辨证的思想理解太阳活动、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3)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遵循传统的认知规律,以图片以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探索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2)运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共同探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培养广阔的胸怀。
2) 并运用辩证的思想看待宇宙对地球的影响。
从而形成科学的辨证的宇宙观、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了解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辨证的思维看待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方法:应用案例分析法、图表导读法、列表比较法等方法,以图片以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作答及总结归纳相结合。
教学过程:1、【复习旧课】上一节我们讲述了宇宙中的物质以天体的形式存在,由于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什么?2、【情景导入】:我们做个实验同学们闭上眼,能看到东西吗?睁开眼蒙上黑布,又能看到什么?为什么?光从何来?可见太阳的重要性。
作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宇宙中即普遍又特殊的天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重要成员。
我们这节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板书】——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讲授新课】我们对太阳知多少?请同学们带着疑问阅读并思考“太阳的物质组成、表面温度、热量来源” 观看图片并讲解:4.【板书】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活动】观察图 1.7 ,由学生描述太阳在哪些方面为地球提供能量。
并分组讨论举例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5.【归纳】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并播放收集的图片【板书】随堂小结:6、【设问】太阳通过什么影响地球的? 其实就是——太阳辐射(解释概念)7、【引导】 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阅读下图及图1.9并思考1)1-3、3-10、11-12月份:从赤道到两极的太阳辐射量有什么变化特点? 2)由低纬度向两极的自然景观和生物量有什么区别?(1).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 (2).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物质运动的主要动力,为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提供光、热等资源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普通恒星 *主要成分:氢和氦 *表面温度:6000K *热量来源:核聚变过程一年内太阳辐射的8、【归纳】: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表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和生物量的不同。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递减;2)由低纬度到两极的年平均温度逐渐降低 3)自然景观由低纬度向两极发生改变; 4)生物量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9、【板书】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案例引入】太阳对整个地球都有影响,而且大部分都是较缓和和正面的,但有时太阳对我们的影响会比较剧烈并且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的生活甚至军事活动等。
例如: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的雷达受到奇怪的干扰,这种干扰只出现在白天且干扰的方向与太阳活动方向一致,埃及随即受到以色列飞机的狂轰滥炸并失去西奈半岛。
埃及受到的干扰来自哪里?为什么?要了解个中原因,我们先了解太阳的结构(太阳结构图)分成日冕、色球、光球层【画示意图】(一)太阳的大气层10、【展示图片】展示太阳黑子图,仔细观察太阳表面 11、由太阳黑子图引出太阳活动的定义,以及引出耀斑——并说明耀斑的特点与黑子同步发生,带来大量粒子流。
12、我们把影响埃及的干扰称为磁暴现象,由太阳活动带来大量电子引起的,并有可能引起极光、通信中断等。
这都是带电粒子闯进电离层引起的。
13、【承转】除了上述影响外还有没别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观察一组图片并一起来分析:太阳辐射量从内到外:日冕、色球、光球层1、光球层—黑子2、色球层—耀斑3、日冕层的“太阳风”— 高能带电的粒子流【展示图片】14. 【设疑】据了解这些影响并非经常发生,似乎有规律可寻,那太阳活动规律是怎样?太阳活动会可能影响地球气候变化等自然灾害吗?请同学们根据太阳黑子活动与降水关系图找出黑子、耀斑的发生规律并讨论对降水的影响。
【归纳】1、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变化有相关性。
2、 黑子、耀斑的变化周期大体为11年。
3、 三个地区两者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
1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很多,科学家们还发现,太阳活动对地球还有许多方面,请同学们回去继续搜索,我们将搜集并进行交流……【板书】【提问】 【归纳】:*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
(2)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能用地球仪科学地解释昼夜更替现象。
(3)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学会绘制、分析基本的地理图型,提高地理空间思维、想象能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之能把教学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联。
(4)使学生掌握计算地方时的方法,并且利用生活事例,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2、过程与方法: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
所以本节主要是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认识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并自觉地遵循自然规律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地美好和快乐。
教学重点:1.理解和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征2.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重点是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理解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2.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时间和日期的关系教学方法:对于本节教材的处理,可以先讲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接着讲运动的地理意义。
在分析地球运动的规律时,可以利用课本的活动题,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来明确。
而“恒星日和太阳太阳活动(1)概念 (2)类型 (3)标志黑子 耀斑(4)特征周期性:11年 整体性(5)影响 补充:相关性降水量 自然灾害日”这一难点,可以运用图解的方法,以“三点共线”来分析。
本节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应当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此外,时间计算的方法也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可以专门用一节课,以专题训练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地球运动的动画图)师: 毛泽东主席有一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种情况可能吗?学了今天的课程我们就明了了。
上两节,我们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处于银河系中太阳系的金星和火星之间,我们可以看出,它与其他的行星、小行星一样,在时刻不停地运动着。
而地球的运动是复杂的,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习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二)讲授新课师:我们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会绕太阳公转,所以说,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那么自转和公转分别具有哪些的特点,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今天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地球的运动公转一.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师:自转是指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同学们,可以在教材中把这两个定义划起来.要注意的是,自转是绕自转轴,而公转是绕太阳,旋转的中心不同,同学们把“自转轴”和“太阳”这几个字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