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教案【篇一: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全册教学设计】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1.体验质点的条件及意义,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2.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
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分析不同参考系中的运动现象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质点、概念的建立。
2.明确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质点模型的条件判断。
2.坐标系的建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如图所示,静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止没动,路旁的孩子赞叹他前进得真快。
一个说他静止,一个说他运动,谁说的对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新课教学一、物体和质点教师演示1: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羽毛举高后释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羽毛的运动情景。
提出问题:羽毛在下落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一方面有自转;一方面整体下落。
教师演示2:将漂亮的竹蜻蜓双手一搓,竹蜻蜓便飞到同学们中间。
提出问题:竹蜻蜓的运动跟羽毛的运动一样吗它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合作讨论:既有向前的飞行,又有自身的转动。
课件展示:通过大屏幕播放各种各样的物体的运动:雄鹰拍打着翅膀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火车在田野里高速行驶,刘翔箭一般冲向终点线?结论归纳:详细描述的困难在于物体有自己的大小和形状。
讨论交流:是不是我们研究的所有问题,大小和形状都起关键作用而不可忽略呢?创设情景(ppt展示)情景一:地球绕太阳公转(flash动画模拟)情景二:远洋航行的轮船,指挥部要确定它在海洋中的位置情景三:从斜面上滑下的木块情景四:火车在从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对比以上所看到的物体的各种运动,并作对比,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即探究可看作质点的条件。
物理必修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2节时间和位移
,每一个活动所经历的
6 0
59
这里的时间是指时间间隔吗?
00
涉及三个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因为那边有好风景可看
解,提
应的是物体处在某一位置,
的位移则为正
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况。
或作图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同桌的同学合作,简易模拟打点计时器.
.两位同学竞走比赛,为了比较他们的运动情况,现在
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
工作,能不能使用直流电源,为什么?
原理中是靠电流方向的改变来改
从而促使振动片上
下振动,并且振动片的振动周期与电源的电流变化周期一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这
让学生阅读课本,学习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安装方法:
两点问的位移△x和时间△t,算出纸带在这两点间的平均速,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E点时的瞬时速度.
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复习加速度的意义、运动性质的判定
实验器材:高度约为斜面长度的十分体验
变化量△
得越快
向.速度的变化量是过程量,它对应某一段时间或某。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
2.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和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1. 物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2.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设、理论建立和验证。
3. 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关系。
4. 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
-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开始上课时,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苹果落地、水沸腾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提出问题:“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物理学的定义,强调物理学是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
通过介绍伽利略、牛顿等物理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的发现,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解释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设、理论建立和验证,并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这些方法的应用。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例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然后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和归纳。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物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物理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报告,主题是“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生活或进行简单实验来完成任务。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学实用性的认识,并锻炼他们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来判断教学内容是否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并根据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完整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知识点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________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________的,静止是________的。
知识点二、物体和质点1.实际物体:有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并且运动过程中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________。
2.质点(1)定义: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把它简化为一个有________的物质点,这样的点称为质点。
(2)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不影响问题的研究时,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3.对质点的理解(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其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质量”,但是质点没有大小、体积、形状,它与几何中的“点”有本质区别。
(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3)可将物体看成质点的几种情况:知识点三、参考系1.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就必须选择另外一个物体作________,这个用来作______________就叫做参考系。
2.选取原则:(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的选取是________,一般根据研究问题的方便来选取。
(2)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把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
3.选择参考系的意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好参考系,对于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
4.选择参考系的原则:(1)选取参考系一般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所在的系统来决定。
(2)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
在实际问题中,参考系的选取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基本原则。
(3)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物体的运动,都应该明确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pdf
2 是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
3 统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时,应选择同一个参考系
4 差异性:统一运动的物体,参考系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1. 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
那么什么是标量什么是矢量那?带着问题我们
3.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位移: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终点的有
六、位移—时间图象(s-t 图):
1.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象是一
s-t 图象是倾斜直线则表示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⑥s-t 图象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二者不能为一。
⑦s-t 图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2s 末,第5s 末和第2s,第4s,并说明它们表示的是时间还是时
1s 末到第2s 末之间的一段时间,即第二个
3s 末到第4s 末之间的一段时间,即第四个
A 正确。
位移大小在非单向直线运动中总小于路程,所以选项
7m
7m
3m
3m
1. 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R 的圆弧由 A 经B 到C。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 物体的位移等于 2 R
D. 物体的路程等于 2 R
s 末,3s 内表示的是
,路程是。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一、物体和质点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引导学生分析: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小结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高中人教版物理教案必修1
高中人教版物理教案必修1
第一章物理学科导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理学的定义及其意义;
2. 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3.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1. 物理学的定义及其意义;
2.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3. 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1.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2. 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
1. 准备相关的物理学知识教材和教具;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介绍物理学的定义及其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讲解
1. 讲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及其重要性;
2. 讲解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方法、观察方法、推理方法等。
三、实践
1. 学生进行物理学实验,体验实验方法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探讨物理现象的规律性。
四、总结
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历史及其发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物理学的兴趣和认识。
同时,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了实验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完整版
课堂练习:1.如图甲,一根细长的弹簧系着一个小球,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手握小球把弹簧拉长,放手后小球便左右来回运动,B为小球向右到达的最远位置.小球向右经过中间位置O时开始计时,其经过各点的时刻如图乙所示。
若测得OA=OC=7cm,AB=3cm,则自0时刻开始:a.0.2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方向向____,经过的路程是_____.b.0.6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_,方向向____,经过的路程是____.c.0.8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是____,经过的路程是____.d.1.0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方向向______,经过的路程是____.方向相反。
④在以后的叙述中,“速度”一词有时是指平均速度,有时指瞬时速度,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例一】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速度是矢量,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B .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C .汽车以速度v 1经过某路标,子弹以速度v 2从枪筒射出,两速度均为平均速度。
D .平均速度就是平均速率。
【例二】如图所示为A、B、C 三个物体作直线运动的s-t 图。
由图可知:________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_________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三个物体位移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分别为______m/s,______m/s,______m/s,三个物体运动的总路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平均速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训练: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C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的物理量。
2.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坐标系学习目标: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2. 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选择参考系。
3. 认识坐标系,合理建立坐标系。
学习重点:质点的概念、参考系。
学习难点:质点概念的理解。
课程引入:奔跑的运动员、急速行驶的火车、舞蹈演员的旋转……一些常见的机械运动我们如何来描述哪?请同学们展开讨论。
提示:我们可否把一些物体无限的缩小,直至到一个点来描述那?是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可以把物体看成一个点哪?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物体看成一个质点来研究。
知识点一:质点1、2、思考与讨论思考以下问题并回答:(1)观看太阳系运行的模拟动画: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能否把地球视为一个点呢?(2)观看火车运行模拟动画:一列沿京沪铁路运动的火车,若研究它从XX到的运动能否把它简化为一个点?(3)观看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模拟动画:研究地球上各处的季节变化时,能否把它视为质点呢?。
(4)观看火车过桥的图片。
研究火车通过XX长江大桥的运动时,能否把它简化为一个质点?讨论:(1)物体是否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能看作质点?(2)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是什么?(3)物理中的“质点〞跟几何学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4)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随时都看成质点吗?提示: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
小结: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
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5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篇1基本知识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情感目标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2、力的相互性;3、力的矢量性;(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1、两种分类;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教法建议: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认识力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
对一些不易观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由于初始学习,对质点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概念时,除了要求将作用点画在力的实际作用点处,对于不确知力的作用点,可以用一个点代表物体,但不对学生说明“质点”概念.教学过程设计方案一、提问:什么是力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用弹簧拉动钩码,或者拍打桌子等实验现象展示力的效果以引导学生总结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提问:下列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力作用,同时出现两个物体.强调:在研究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二、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教师总结: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实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三、提问:仅仅用力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力: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的动作.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力的三要素来.教师总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四、提问:如何表示力先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然后教师小结.力的表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用一条有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讲解例题:用20N的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正方形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用力的图示表示出推力.教师边画边讲解.注意说明:1、选择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以不同;2、标度的选取要利于作图通过作图练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力的图示作图规范.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无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让学生体会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不同.五、力的作用效果:回忆初中的知识,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六、力的分类:教师总结力的分类,强调高中阶段按照力的性质划分,在力学范围内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力、磁力等等;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等等;在力学范围内,按力的性质划分的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篇2知识目标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
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提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1.1 认识运动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在哪些情况下物体可视为质点。
(2)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
考系。
(3)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三、教具
液晶投影机、笔记本电脑、三角尺看一段反映物体运动的动画,然后思考问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一章内容。
这一章主要涉及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量、以及基本的物理定律,旨在为学生建立扎实的物理基础,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具体包括: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力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判断、牛顿三定律、以及简单的运动学计算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刚刚进入高中阶段,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可能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直观认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规律的把握尚需加强。
此外,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2)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了解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3)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理解参照物的概念。
(4)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基本公式,能够进行简单的运动学计算。
(5)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事例中抽象出物理规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其学会运用实验验证理论。
(5)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10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10篇)高一必修一的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
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
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原理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部分本章概述一、教材分析1.本章教学内容范围在物理知识方面,本章主要讲述了描述质点运动的时间、时刻、位置、路程、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以及理解这些物理量所需要的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等概念。
在物理技能方面,本章主要涉及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应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作速度-时间图象等基本技能。
在物理的思想方法方面,本章主要包括理想模型法、极限的思想、估测的方法(测量瞬时速度)以及初步理解图象法。
2.本章的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知识技能角度讲,本章讲述的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位置、位移、时刻、时间、矢量、速度和加速度等不仅是下一章学习的基础知识,也是以后力学各章学习的基础知识。
从物理方法角度讲,本章有意识渗透了理想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思想方法、矢量的方法、图像的方法以及比值定义法。
这些方法对学习力学,乃至高中物理都是重要的。
这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将来从事文科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科学素养;而极限的思想方法和矢量的思想方法,对于将来从事理科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专业素养。
本章内容不仅在物理概念的建立上密度大,基础性强,而且涉及到若干个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典型的实验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这些方法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操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思考和研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本章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本条目要求学生从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大致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了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相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等,从物理学史的角度认识实验对于物理科学的重要性。
本条目在教学中应突出实验科学的重要性以及物理学与历史、社会等人文科学的联系,以体现学科渗透的课程理念。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运动得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坐标系学习目标:1、理解质点得概念,知道它就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瞧作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就是一种常用得研究方法。
2、知道参考系得概念与如何选择参考系。
3、认识坐标系,合理建立坐标系。
学习重点:质点得概念、参考系。
学习难点:质点概念得理解。
课程引入:奔跑得运动员、急速行驶得火车、舞蹈演员得旋转……一些常见得机械运动我们如何来描述哪?请同学们展开讨论。
提示:我们可否把一些物体无限得缩小,直至到一个点来描述那?就是不就是什么情况下都可以把物体瞧成一个点哪?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物体瞧成一个质点来研究。
知识点一:质点1、2思考以下问题并回答:(1) 观瞧太阳系运行得模拟动画:研究地球绕太阳得公转能否把地球视为一个点呢?(2) 观瞧火车运行模拟动画:一列沿京沪铁路运动得火车,若研究它从上海到北京得运动能否把它简化为一个点?(3)观瞧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得模拟动画:研究地球上各处得季节变化时,能否把它视为质点呢?。
(4)观瞧火车过桥得图片。
研究火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得运动时,能否把它简化为一个质点?讨论:(1)物体就是否在所有得情况下都能瞧作质点?(2)物体瞧作质点得条件就是什么?(3)物理中得“质点”跟几何学中得点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得地方?(4)大得物体一定不能瞧成质点?小得物体随时都瞧成质点吗?提示: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得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理想化得“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就是经常采用得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质点就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
小结:①质点就是用来代替物体得具有质量得点,因而其突出特点就是“具有质量”与“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得质量就就是它所代替得物体得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就是不可能转动得。
任何转动得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就是很小得物体,很大得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运动、能量等;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定义和起源;2.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1. 对物理学的概念进行理解和运用;2. 对物理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堂小故事或实验引入物理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物理学的定义和起源(10分钟)1. 对物理学的定义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 结合实例讲解物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探究热情。
三、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运动、能量等,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2. 利用实例或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就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展开讨论,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2.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六、作业布置与课后反思(5分钟)1. 布置相关的作业,加深对物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2. 要求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通过讲解物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基本概念,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巩固与拓展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庆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时间和位移》全套教案
课型:概念新授课《时间与位移》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本节结合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时间和位移,为下一步学习速度奠定概念基础.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情景入手,让学生逐步认识描述质点运动的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矢量等概念的含义和区别.对时刻、时间间隔的教学,及对路程、位移概念的理解,采取“情景贯穿”的教学方法,效果要好些.尤其对位移这一矢量的教学,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矢量语言,感到不习惯是很自然的,所以要充分利用有向线段表示矢量的直观、形象的特点,联系实际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矢量相加的法则.(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区分时刻和时间间隔.(2)掌握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3)知道矢量和标量的定义及二者的区别.(4)知道直线运动的路程和位移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时间和位移概念.难点: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二、学情分析1、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还停留在用“路程”表示运动的多少,还不知道运动就是位置的变化,对于如何描述还没有概念。
2、对时间和时刻的理解尚停留在日常生活的说法,未形成概念。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要求学生了解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等概念的含义和区别。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初中知识回顾: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新课一.质点1.请同学们举几个机械运动的例子?地球在自转、汽车在跑、火箭飞向太空、鸟在飞翔……你能准确描述这些物体上的各点的位置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吗?为什么?2.想一想:当我们研究地球自转考查地球上各部分的运动, 如何看待地球?如果研究其公转的规律时可以怎么样看待地球?对某些问题的研究时,我们发现可以将研究对象本身的大小、形状忽略不计,把它看作是一个点。
这个点质量可以忽略吗?我们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那么质点与我们平时所说的点有什么不一样的呢?1.质点的特点(1) 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等次要因素,而突出了物体具有质量这个主要因素.它与几何中的“点”有本质区别.(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不存在(填“存在”或“不存在”).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思考:是不是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做质点,而很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做质点?请举例说明.举例: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做质点,而研究乒乓球的发球(如旋转问题)时不能把乒乓球看做质点.典例精析:1、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B.只要物体运动不是很快,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C.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时,可将物体看作质点D.质点是客观存在的2、在下列各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AC )A.从北京开往广州的一列火车B.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C.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D.表现精彩的芭蕾舞演员3、下面是关于质点的一些说明,其中正确的有( B )A、体操运动员在做单臂大回环,可以视为质点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C、研究地球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D、细胞很小,可把它看成质点二.参考系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就此意义而言,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但是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却又总是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新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优秀10篇)
新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优秀10篇)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2、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二、能力目标1、运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
2、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
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只限于一维运动).三、情感目标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
2、使学生知道自然科学规律发现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基本掌握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对动量守恒定律条件的掌握。
教学过程:动量定理研究了一个物体受到力的冲量作用后,动量怎样变化,那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作用时,会出现怎样的总结果?这类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两个紧挨着站在冰面上的同学,不论谁推一下谁,他们都会向相反的方向滑开,两个同学的动量都发生了变化,又如火车编组时车厢的对接,飞船在轨道上与另一航天器对接,这些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动量都有变化,但它们遵循着一条重要的规律。
(-)系统为了便于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引入几个概念。
1.系统:存在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称为系统,系统可按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取。
2.内力:系统内各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
3.外力:系统外其他物体作用在系统内任何一个物体上的力,称为外力。
内力和外力的区分依赖于系统的选取,只有在确定了系统后,才能确定内力和外力。
(二)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演示】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的A、B两滑块在P、Q两处,在A、B间压紧一被压缩的弹簧,中间用细线把A、B拴住,M和N为两个可移动的挡板,通过调节M、N的位置,使烧断细线后A、B两滑块同时撞到相应的挡板上,这样就可以用SA和SB分别表示A、B 两滑块相互作用后的速度,测出两滑块的质量mA\mB和作用后的位移SA和SB比较mASA 和mBSB.高一物理必修一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认识运动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在哪些情况下物体可视为质点。
(2)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提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三、教具液晶投影机、笔记本电脑、三角尺。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观看一段反映物体运动的动画,然后思考问题。
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同学们可不可以概括一下,什么叫做运动呢?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成为机械运动。
(二)参考系关于机械运动,同学们肯定有许多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围绕几个常见的场景进行讨论。
(1)坐火车旅行图片(2)地球自转图片(3)地球绕太阳转动图片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你和一位同伴正坐在这辆行驶的火车上,铁路边的人看着火车中的乘客,那同学们,请问一下,你们究竟是运动的还是没有运动?运动的,因为在路边的人看来,你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没有运动,因为在你的同伴看来,你还是在我身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我们再来看,我们知道,地球是时刻围绕地轴转动的,毛泽东也有着“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那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却没有感觉到我们时刻都在运动呢?我们都知道,地球在绕太阳转动,哥白尼的日心说才是正确的理论,但为什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好像太阳是围绕地球运动的?虽然说物体的运动是永恒的,但在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却又总是相对于其它物体而言的,这便是运动的相对性。
看来,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即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首先要选定“某个其它物体”做参考,然后再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选定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像以上分析的,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思考: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诗歌中隐含的参考系是什么?3.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_________A.可以任意选取B.是一定的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其结果:_______A.一定不同B.可能不同C.一定相同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运动,都应该弄清楚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比较才有意义!参考系选择得当就会使问题研究变的简洁、方便!比如,一个星际火箭在刚发射时,主要研究它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所以把地球选作参考系,但是,当火箭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时,为了研究的方便,便将太阳选作参考系。
为研究物体在地面上的运动,选地球作参考系最方便。
再如,初中有这一问题,有一队伍正在匀速前进,通讯员从队尾匀速行至队首,再从队首行至队尾,求时间。
这一问题我们选择队伍作参考系就非常方便。
因此,选择参考系是研究问题的关键之一。
(三)质点知道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之后,我们再来研究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情况。
还是看刚才的三幅图。
在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图片中,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我们想描述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时,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地球在公转的同时又在自转,所以地球的各部分离太阳的远近在不断变化。
我们能否通过各种各样的简化方法,描绘出地球的公转轨迹呢?我们知道,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km,而与太阳相距1.5×108km,也就是说地球直径约是它与太阳距离的万分之一。
因此,研究地球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大小而引起的地球各个部分的差异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把它视为一个点。
忽略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把地球看作一个点时,能够忽略地球质量吗?(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刚才,同学们其实已经做了一件伟大的事,什么伟大的事呢,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对结果影响非常小的因素把它忽略掉,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方面,这是一种科学抽象,物理学中称之为物理模型。
例如,刚才研究地球公转时把地球本身的大小、形状忽略不计,突出地球具有质量,而把地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就是建立了物理模型,物理学中称这种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于是,对实际物体运动的描述就转化为对质点运动的描述。
那么,如果研究地球自转,考查地球上各点的运动,还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地球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一样。
又如,研究火车在沿平直轨道运动时,可以把火车看作质点吗?研究火车过桥呢?研究火车车轮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呢?这些情况下能把火车看作质点吗?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质点又有哪些特征?1.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取决于它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2.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即使是同一个物体,在研究的问题不同时,有的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而有的情况可能不可以看作质点。
3.质点是没有大小,没有形状,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
4.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思考: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2.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A C )A.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B.对这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3.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在处理(B D )A.研究一端固定可绕该端转动的木杆的运动时,此杆可作为质点来处理B.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确定它在大海中的位置,可以把它当做质点来处理C.研究杂技演员在走钢丝的表演时,杂技演员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D.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
(四)坐标系如果一个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沿直线运动,怎样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呢?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坐标系。
其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例1:如图所示,桌面离地面的高度是0.8m ,坐标系原 点定在桌面上,设竖直向下为坐标轴的正方向,A 、B 离地面的高度分别是1.3m 、0.4m ,问A 、B 的坐标应该是多少?例2: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从市民广场的钟楼出发沿人民路驶向孩儿巷和更俗剧场方向,我们怎样描述汽车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同学们认为怎样确定坐标系的坐标轴、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呢?对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质点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正方向,选取质点经过坐标轴原点的时刻为时间的起点。
学生阅读教材“科学漫步”栏目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五)课堂小结:1.知识整理:质点 参考系 坐标系2.研究方法抓住实际物理现象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非本质因素的干扰,突出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使物理现象或过程得到简化,建立物理模型,这就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抽象。
钟楼12:00 人民路孩儿巷12:09 更俗剧院12:14 端平桥12:07 和平桥12:03267°1.2 时间和位移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时间轴与对比说明,让学生了解时刻与时间的区别,通过作图与距离,使学生懂得路程和位移及相关方向的区别与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四、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五、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
教师提问: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启发: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那些物理概念?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二)进行新课1、对“时刻和时间间隔”概念的学习教师:同学们,我们经常会说,我们7:30上课,8:20下课,一节课是40分钟,我们多少点吃饭,多少点睡觉,其实啊,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些关于时间的说法,那么,同学们能否告诉大家,究竟什么是时间呢?学生:学生讨论,各自说出对时间的认识。
教师:要给出时间的定义,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时刻的概念,我们先画出一条时间轴,你们也可以拿出你们的手表,你们手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瞬间,这一瞬间就叫做时刻,就像9:00是一个时刻,9:01也是一个时刻等等。
对应在时间轴上,时刻就是一个点。
为了表示时间的长短,人们把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成为时间间隔,简称为时间。
时间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个时刻点之间的距离。
任何时刻都可以作为时刻零点,我们常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作为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