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民声,知政之得失
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
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2011-8-5 15:48:28 文章来源: 党风廉政作者: 袁新华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坚持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监督相统一。
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履职、正确用权,自觉接受监督,既是保证领导干部个人健康成长的基本前提,又是促进一个地方和单位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地把自身置于法律法规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切实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领导干部如何接受监督,我认为,应包括四个方面。
一.要自觉接受组织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的成长离不开个人努力,更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监督帮助。
一要把组织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
对领导干部而言,组织监督实际上是一种管理和约束。
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是对谁不信任,也不是找谁的麻烦,跟谁过不去,而是党组织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是为了让干部少犯错误,不犯错误。
李真有一句“经典”忏悔:“对我的查处,如发生在五年前,绝不会如此严重;但若发生在五年后,肯定会比这更严重。
”这从反面印证了组织的监督对领导干部不可或缺。
越是职位高,越要有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曾国藩说过:“盖位愈高,则誉言日增,箴言日寡”,因此希望别人“常以药石之言相绳”。
任何人,不论他的职位有多高,资格有多老,贡献有多大,都不能自视特殊,亵渎组织的权威性。
作为党的一级组织的主要领导干部,不能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搞特权,耍威风;作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不能游离组织之外,忘记身份和职责,搞自由主义、我行我素,损害班子的团结和威信;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不能忘记自己是党组织的一员,不尽责任和义务,不服从组织的领导。
要把组织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及时给自己打“预防针”,增强免疫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等各种考验,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要把组织的选任看作对自己的考验。
组织上因工作需要,对干部的选任是很正常的。
政治机关大家谈心得体会
政治机关大家谈心得体会作为政治机关工作人员,合理地掌握谈心技巧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识别和解决群众的烦恼和诉求,还能加强我们与群众的联系和沟通,使我们的工作更得民心和民意。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谈心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倾听和理解是谈心的核心谈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耐心倾听、充分理解,这也是与群众交流的基本功。
在与群众谈心时,我们要把最大的心思放在倾听和理解上,认真听取他们的陈述和诉求,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及其背后的根源。
只有真正做到倾听与理解,才能更好地处理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尊重和关爱是谈心的前提不管群众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实际,我们在谈心时都应该尊重群众,关注他们的基本需求和利益。
我们的工作就是为群众服务的,如果我们不能真正关注群众的利益和感受,那我们的工作就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在谈心时,我们还应该关注群众的心理需求,掌握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善于发现群众的心理问题,并给予妥善的疏导和关怀。
三、谈心应该注重技巧和方法谈心技巧和方法是积累和实践的结果,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才能熟练地掌握谈心技巧和方法。
在谈心时,我们应该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要,采用不同的谈心方法,比如开放性谈心、指导性谈心等。
同时,在谈心时,我们还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态度,避免使用侮辱和歧视性的言辞,保持平和、温和的态度,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增加谈心的效果。
四、谈心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方式谈心的目的是开导和帮助群众,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应对各种挑战。
因此,在谈心时,我们应该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指导方式,比如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建议,也可以采取宣传教育等方式,增强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让他们能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积极转化谈心成果,为更好服务群众谈心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因此,我们要及时、积极地转化谈心成果,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提供参考和依据。
可以采用笔记、电子文档等方式,记录和总结谈心内容,提取有益的信息和建议,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支撑。
察民情听民声问民计解民忧
察民情听民声问民计解民忧1. 引言1.1 引言在中国古代,就有着“察民情听民声问民计解民忧”的理念。
这句话概括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政府应该倾听民意、了解民情、解决民生问题的责任和使命。
察民情,意味着政府要不断了解民众的生活状况、需求和诉求,深入社区、农村、基层,深入人民群众中,亲近民生。
听民声,指的是政府要倾听民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使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使政策更加贴近民生、深得人心。
问民计,是指政府要虚心请教民众的智慧,与民众共商事,共建政,让民众参与到政府的决策制定和实施中,实现民主决策。
解民忧,是政府要通过扎实的工作,解决民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民众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提高民生福祉。
只有做到“察民情听民声问民计解民忧”,政府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确保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关于察民情察民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帮助政府了解民众的真实需求和意见,从而更好地制定政策和措施。
在察民情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走访社区、开展调查问卷、举办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民众的生活状况、困难和愿望。
只有真正了解民情,政府才能更好地为民众谋福祉、解民忧。
察民情工作需要注重实地调研,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
政府部门可以派遣工作人员深入基层社区,与民众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实地调研,政府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民众的生活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除了实地调研,政府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察民情工作。
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政府可以更广泛地收集民众的意见和反馈。
政府还可以建立定期的问卷调查机制,让民众可以随时随地提出建议和意见。
关于察民情的工作至关重要,政府需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确保能够准确了解民情,从而更好地为民众服务。
2.2 关于听民声听民声,是指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如调查问卷、座谈会、网上意见征集等方式,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民众的诉求和需求。
三言两语中得听民声新观点
三言两语中得听民声新观点摘要:《今日谈》是《人民日报》的重要言论专栏,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她已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短小精悍,观点鲜明、新鲜,论述问题典型且贴近生活,不空发议论。
作为一个老牌评论专栏,一个读者来信专栏,它经久不衰。
本文分析它的特色、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今日谈;特色;发展前景一、《今日谈》的鲜明特色首先,《今日谈》所刊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文章篇幅短小,字数多二三百字。
但凝练隽永,观点鲜明。
常能以片言名要义。
例如,今日谈文章《失足多源于“不平衡”》中,短短三百多字的小文章,就把腐败分子的犯罪动因“不平衡”进行剖析,明确的提出“不平衡”最根本的是他们贪婪的私心和欲望,并对如何克服不平衡,如何为官提出建设性意见,即时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权、慎欲、慎微、慎交,不迷失政治与信仰的方向。
在当今反腐倡廉的关键时期,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人们的心理随周围环境不断变化的时期,很多官员因未能坚持住金钱的诱惑,迷失了自己的政治信仰,走上贪污腐败违法犯罪道路的时期,这样的文章虽篇幅短小但主旨揭示明确,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道出了百姓的心声,警醒了广大官员,服务了政府,贡献了社会。
今日谈的小不仅文章篇幅短小,而且常常文章切入口小,文章常常是作者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得到启示或引起思考,以小事为切入口,进行延展深入探讨,以小见大。
例如,《勿使“献礼”变了味》一文,是作者观察到很多商家借口为庆祝建党90周年进行促销活动,由此思考,推想到此类看不出与建党90周年有什么联系的以牟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不仅使“献礼”变了味,也暴露了商家的浅薄与庸俗。
明确指出当戒之!其次,《今日谈》所刊文章呈现多元化特征。
作为一个读者来信专栏,它的作者来自五湖四海,从事各行各业。
广泛的社会生活决定了其内容的广泛,经济、政治、社会、教育等各方面内容都有所涉及。
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选择,也便有了《今日谈》内容的多元和分析角度的多元。
听民声解决“急难愁盼”解民忧抓“鸡毛蒜皮”
听民声解决“急难愁盼”解民忧抓“鸡毛蒜皮”“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察访民情民意,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措施,满腔热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这是近日中央xx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对进一步深化xx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的明确要求。
学史最终落脚点是学史力行,力行就是要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下功夫、求实效。
基层的党员干部要听民声、聚民意、解民忧、暖民心,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
有一个领导干部对下基层的同志说,你们这次下去不是要“抓什么大事”,而是要抓“鸡毛蒜皮”。
细想想,这句话中包含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基本道理。
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老百姓晚上看了《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后,关心的就是自家的“菜篮子”“米袋子”。
由此,“菜篮子”“米袋子”里面有政治。
饮水问题、如厕问题、出行问题、停车问题,哪一项解决不好,人民群众都会有意见。
基层的党员干部要抓“鸡毛蒜皮”。
现在老百姓最愁的就是“一老一小”问题——老人养老托老,小孩入托上学。
群众期盼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而这些问题虽小,看似“鸡毛蒜皮”,都与民情民意密切相连。
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不仅要解决观念问题,还要解决感情问题,一心为民、换位思考,就可把“鸡毛蒜皮”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满腔热情去办,千方百计去办。
因此,“我为群众办实事”,不仅要“身入”,更要“心至”,带着感情,带着敬畏,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与群众坐到同一条板凳上,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感受群众疾苦,把事办深、办细、办实,办到群众滿意。
基层的党员干部要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不断提升办事质量和效率。
“急难愁盼”急字当头,不能不讲时不我待、急事快办。
有的城市要求公共服务机构“马上就办”,有的城市要求党员干部要“事不过夜”,本质上都是讲时间、争效益,防止将热事拖冷、好事拖坏、有事拖无。
申论范文大全:倾听民声,改善民生
申论:倾听民声,改善民生申论:倾听民声,改善民生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是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是颠扑不破的历史真理。
敬畏民众、敬畏民众赋予的权利,是打造效劳型政府的必要条件。
时至今日,社会要想得到开展,也要注重倾听民声,落实民声,才能惠及民生。
改善“民生”先听“民声”。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民生关乎群众的诉求、幸福。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的一脉相承。
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教育开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就业难以保障、以及幼无所依、老无所养等问题,这不仅会降低群众的幸福指数,也会给国家的治理埋下隐患。
究其原因,局部领导干部不注重群众道路,不理解民意,一意孤行;也和错误的政绩观存在关系,只注重____、开展经济却忽略了群众的呼声。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平安网。
因此,要想做到群众满意,真正地改善民生,需要先倾听民意,充分理解群众的需求,科学规划,指引方向。
改善“民生”落实“民声”。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民生改善也是如此,民生问题与人民群众直接相关,是人民群众的实在利益;关系到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国家开展……民生无小事,只有保障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才能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程度,助力城市开展和美丽乡村建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的,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然而光倾听只是开场,还需要政府尽最大努力去落实。
民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积极落实每一项政策、每一项诉求,只有把民声落到实处,脚踏实地的解决群众问题,真正改善民生,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开展。
“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____在参加全国人大时说到。
由此可见,民生工作被置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历史高度。
为人民群众效劳是初衷也是目的。
领导干部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群众之言
领导干部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群众之言毛泽东有句名言:“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
“领导干部每天与群众打交道,讲话、办事、抓经济、搞调研、作决策,能否做到“言能听,道乃进”,这不仅是尊重群众的话语权,更是检验衡量领导干部群众观念的一把尺子。
群众的话七嘴八舌,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有赞扬的、也有批评的,有建议的、也有指责的、有夸奖的、也有骂人的,有爱护的、也有攻击的,对于这些群众之言,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怎样听、如何听以及听后怎么办,必须要有明确而正确的态度。
一、刺耳的话要静心地听来自群众中的刺耳话,往往让人感到烦心。
不过,刺耳的话里有民情、社情,甚至国情、党情,因此对刺耳的话要静心听、静心想,从中听出原因来、想出道理来、找出症结来。
“欲行千里思良驹,每临大事有静气。
”观历史脉络、看人世沧桑,文学家的“神来之笔”、军事家的“出奇制胜”、科学家的“茅塞顿开”、思想家的“豁然贯通”,无不在“自静其心”的温床上孕育种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智者用它来理解和宽容别人的短处,愚者用它来掩盖和开解自己的过失。
静心分是非,宁静能致远。
静心多一点,烦心就会少一点;宽容多一点,灰心就会少一点。
民言如金,但往往刺耳。
实践证明,越是刺耳的话,反映的越是重大情况、重大线索、重大问题。
对刺耳的话,反之、攻之、毁之,则是一种愚昧。
司马光感慨:“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
”人,迈过坎坷,便踏坦途;越过高山,便见平川;走过雨季,便是一片晴朗的天空。
所以,要敢听、能听、善听、爱听刺耳之言。
古人云:“和而不同,同则不继。
”唯有容纳“不同”意见,思想才会活跃,社会才会充满生机活力。
二、奉承的话警惕地听一般说来,奉承话好听、刺耳。
古人云:“官场陋习,乐于见长,不乐于见短,喜顺恶逆。
”今日,有些领导干部,对来自群众难听的话听后很不舒服,有的如坐针毡,很有反感,而对那些虚情假意的恭维话、言不由衷的违心话、令人肉麻的奉承话,则感到兴奋、喜悦。
问计基层听民声、倾听民意办实事的活动意义
问计基层听民声、倾听民意办实事的活动
意义
以问计基层听民声、倾听民意办实事的活动意义为标题,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它的意义在于让政府更加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意见,从而更好地为民众办实事。
问计基层听民声、倾听民意办实事的活动可以让政府更加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意见。
政府是为民众服务的,只有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意见,才能更好地为民众办实事。
通过问计基层听民声、倾听民意办实事的活动,政府可以深入到基层,与民众面对面交流,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民众的需求和诉求,从而更好地为民众办实事。
问计基层听民声、倾听民意办实事的活动可以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非常重要,只有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联系,才能更好地为民众服务。
通过问计基层听民声、倾听民意办实事的活动,政府可以与民众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让民众更加信任政府,更加支持政府的工作。
问计基层听民声、倾听民意办实事的活动可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是衡量政府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只有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才能更好地为民众办实事。
通过问计基层听民声、倾听民意办实事的活动,政府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意见,更加精准地制定政策和措施,提高政府的工
作效率和质量,让民众更加满意。
问计基层听民声、倾听民意办实事的活动意义重大,它可以让政府更加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意见,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让政府更好地为民众办实事。
听民声 察民意 知民情 聚民智
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聚民智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步伐日益加快、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社会转型升级日益加速,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层出不穷,新社会阶层不断涌现,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多样、多变,社会深层次矛盾不时暴露显现,各种思潮影响明显增多,整个社会舆情呈现复杂多变、高发频发的趋势。
尤其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舆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影响力急剧增长。
如何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成员的思想动态,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亟待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为此,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围绕构建社会舆情预警体系这一课题,召开专题座谈、走访有关部门、听取群众意见、学习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题研究报告。
一、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社会舆情成为社会转型期的鲜明特征舆情,就是人们常说的“社情民意”,是社会各阶层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所持有的情绪、看法、意见和态度。
中国早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古训。
重视人民群众呼声,重视社会舆情反映,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转型期的社会舆情工作。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2004年,中宣部设置了舆情局。
国务院新闻办开始进行网上舆情监测。
各省统计局纷纷建立了社情民意调查中心。
全国已有近30个省市自治区在党委宣传部或办公厅内设立舆情处。
一些地区如南京、成都等将舆情工作将纳入执政绩效考核。
“像预报天气一样监测社会舆情”已成为各级党政部门对社会舆情工作的明确要求。
1、加强舆情工作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及时体察民情,全面把握社会动态。
舆情工作就是通过一整套收集、分析系统细心研究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把群众想说的话、盼望政府做的事有效反映出来。
为民服务办实事,走进群众听民声讨论发言稿
为民服务办实事,走进群众听民声讨论发言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市民朋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站在这里致辞,与大家分享对于为民服务办实事工作的一些想法和经验。
作为一名为民服务的公务员,我们的职责就是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民生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首先,为民服务的办实事工作要注重走近群众,倾听民声。
作为办实事工作的推动者,我们需要主动走出办公室,深入社区、企业和学校等基层单位,与市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问题。
只有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耐心倾听,尊重每个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
其次,为民服务的办实事工作要注重专业素质和服务效率。
作为为民服务的公务员,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掌握丰富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以确保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回答市民的问题,并解决他们的困难。
同时,我们要高效地处理市民的事务,尽快完成相关手续和文件,不拖延办事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第三,为民服务的办实事工作要注重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各类问题和难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解决方法上,而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办事方式和解决思路。
我们要鼓励创新,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为民服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最后,为民服务的办实事工作要注重宣传和文化建设。
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市民宣传政府的办事政策和民生措施,让市民更加了解政府的工作,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服务意识。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和文化修养,做到举止文明、服务热情,为民服务的工作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服务环境。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为民服务办实事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责任和使命。
作为为民服务的公务员,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赤诚的心,始终关注市民的需求和利益,不断努力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
察民情听民声问民计解民忧
察民情听民声问民计解民忧
“察民情听民声问民计解民忧”是一种关注民生,懂得民意,解决民难的思想和行动。
这是一种践行民主、依靠人民、发挥群众智慧的工作方式,是现代化治理的基础。
“察民情”,就是要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掌握群众的实际需求和诉求。
可以通
过定期走访、听取意见、座谈交流等方式来了解民情,做到心中有民,行中有民。
“听民声”,就是要重视和听取群众的声音,认真倾听其对于各种政策措施的反馈、
建议和意见,包括社会矛盾、民生问题、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不能对群众的意见置若
罔闻,应该因此不断完善政府的决策和服务水平。
“问民计”,就是要与群众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政府应该倾听群众所提
出的解决方案,尊重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性,与群众一起研究可行性方案,寻找出路,共商
解决之策。
“解民忧”,就是要以实际行动来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切实推进改善民生的各
项措施,化解和缓解社会矛盾,做到让人民群众在幸福的生活中感受到国家的关爱和温暖。
实践证明,秉持“察民情听民声问民计解民忧”这一思想的地方官员,更能够获得群
众的支持和信任,更能够有效地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长期来看,也能够更
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期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实践中,“察民情听民声问民计解民忧”的工作也需要官员们具备过硬的能力和良
好的品质,不畏艰难险阻,顶住各种诱惑和波折,坚持不懈地向民生问题攻坚,逐步促进
各项社会事务的繁荣和稳定,助力于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推动更大范围的全面发展。
访民情听民意保民安心得体会范文
访民情听民意保民安心得体会范文保民安心是一个国家治理的重要目标,而访民情听民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作为治理者,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民情民意,倾听人民的心声,了解民生需求,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人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深入基层,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和实践活动,体会到了访民情听民意保民安心的重要性,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农村是国家的根基,农民是国家的主心骨。
为了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问题,我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研,与农民面对面交流。
通过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我了解到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农田水利设施的修缮和农产品的销路。
为了满足农民的需求,我们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修缮了农田水利设施,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
我们还引入电商平台,帮助农民将农产品卖出去,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
通过这些实际行动,我们赢得了农民的支持和信任,提升了他们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关注职工权益,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职工是国家的主要劳动力,他们的权益保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我们积极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关注他们的合法权益。
通过与工会组织合作,我们建立了一个健全的劳动关系机制,及时解决了职工的工资和福利问题。
我们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惩欺压职工的违法行为。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有效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提升了他们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关注弱势群体,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弱势群体是社会中最需要呵护的一群人,他们的合法权益保障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我们注重听取弱势群体的声音,关注他们的需求。
通过加强社会福利建设,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失业保障和救助帮扶,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困难。
我们还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投入,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升了他们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四、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是人民安心的基础。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加强了社会治安管理,加大了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申论范文大全:倾听民声,改善民生
申论范文大全:倾听民声,改善民生1500字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倾听民声,改善民生。
倾听民声,是指政府领导干部要主动地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充分了解人民的需求和诉求,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获得感。
首先,倾听民声可以帮助领导干部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
社会问题的产生多由于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规定和管理失职等原因。
倾听民声能够让领导干部深入了解人民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而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
只有深入了解问题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避免走弯路。
其次,倾听民声有助于解决社会矛盾和调节社会关系。
在社会发展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难免存在矛盾和冲突。
倾听民声可以及时发现这些矛盾和冲突,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调和和解决。
通过沟通和协商,可以寻求各方的利益平衡点,从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并为社会和谐稳定创造条件。
此外,倾听民声还能够增强政府的执政合法性。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最终裁决者,他们对社会事务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
政府领导干部如果能够主动倾听人民意见,尊重人民意愿,就能够树立良好的形象,得到人民的支持和信任。
人心所向,政权才能坚固。
只有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根本宗旨,才能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实现与人民的心灵契合。
最后,倾听民声还能够提高政府的决策质量。
政府决策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的得失成败。
倾听民声可以帮助政府领导干部从全面和客观的角度了解问题,避免主观片面的决策,并能够得到更多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综上所述,倾听民声,改善民生是当前重要的工作任务。
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应当时刻以人民为中心,主动倾听民声,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倾注更多精力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充分关注人民的利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够真正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走基层,察民情,听民声
走基层,察民情,听民声近年来,广大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忠于职守,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体恤民心,无私奉献,努力与群众搞好关系,积极引导农民向致富轨道前进。
走基层,察民情,听民声是广大干部职工的一项工作要职,是搞好群众关系的必要条件,是走上致富道路的必要准备。
走基层是关键。
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是党和政府开展工作的关键之所在。
只有了解、理解才能关心、关爱。
真正走基层不是简单的问寒问暖,了解疾苦,而是要走进群众的内心,消除彼此的隔阂。
为深入基层组织建设,为此,市政府出台了“三进三同”这项政策,是让干部职工真正进村入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群众解决困难,寻找发展路子的有效措施。
通过“三进三同”,锤炼了我们的党性,促进“结穷亲”、“大走访”活动的深入,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起好带头作用,从建设幸福彭水的高度,紧密结合本职工作的实际,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扎实的工作作风,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的幸福北碚作出积极贡献。
察民情是重点。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这表明,要了解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和真实情况,就必须亲力亲为,努力掌握更多的第一手材料和直接信息;仅凭第二手资料或者道听途说,得到的认识和感受往往是肤浅的、不可靠的。
对于了解民情来说,也是如此。
为掌握基层群众的实际情况,了解群众所想所急,广大干部职工主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和帮扶点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诚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创造、作风在一线转变、公开承诺在一线践行、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
听民声是根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民声就是老百姓的声音,是他们的心理感受,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是他们的价值评判,臧否世道,嫉恶向善;是他们的所思所盼,衣食住行,柴米油盐。
警惕“倾听”误区
警惕“倾听”误区作者:戴芳来源:《决策与信息》 2014年第3期戴芳领导干部“倾听”现状不容乐观,一些干部遇事讲得多听得少、重讲不重听或只会讲不会听,只有改变这种现状,提升领导干部的倾听能力,才能助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并落到实处。
群众工作是门艺术,倾听是党(干)群沟通的基础,学会倾听就达到了沟通的一半。
倾听是态度、立场和原则问题,学会倾听群众心声,才能真实了解群众诉求,这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今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是重视领导干部的“倾听”能力。
古人云:“言能听,道乃进。
”而恰恰是这个看似简单的“倾听”,在有些领导干部中却出了问题,引起群众不满。
概括来说,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的倾听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一是不想听。
在有些干部看来,倾听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不值得小题大做;有些干部认为没有时间与精力倾听群众的呼声与意见,他们总是习惯以工作忙为由堂而皇之推开群众的诉求,对倾听满不在乎;有些干部整天“板着脸”,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听不进不同意见,还没弄清你在说什么就急忙表态,甚至蛮横打断你或者干脆不让你说;还有一些干部表面上看似乎在听,实际心思却不在听,而是另有其他想法与打算,左耳听,右耳冒,可谓大帽子底下开小差。
二是不会听。
这主要表现为有些领导干部缺乏倾听的能力与技巧。
这类干部在同群众沟通时,不能从群众家长里短的话语中归纳总结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听不出弦外之音,甚至听得稀里糊涂或错误理解,更不用说提出具体对策解决问题了。
毋庸置疑,领导干部的“倾听”现状不容乐观。
领导干部想不想倾听、会不会倾听、善不善倾听,是区分其是否合格的尺度。
这方面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必然会带来误听、误信、误决策,违背党的群众路线,损害党的形象。
首先,领导倾听的态度正确与否决定倾听的质量和效果。
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态度真诚,开诚布公。
倾听时不要随意打断对方谈话,给对方充分表达、把话讲完的机会。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一、我非常赞同这句话汉代政论家王充《论衡》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意思是说要知道房屋是否漏,人要在屋下;要了解政绩有何缺失,要深入民间。
突然想到这句话,是因为看到一位朋友的博文。
他说最近在搞一次救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活动,在去逐户审核基层报上来的名单时候,却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比如有的家庭情况和报上来的出入很大,有的家庭虽然贫困但是拒绝接受救助,还发现有的真正贫困的家庭却没有报上来,等等。
这件事情至少有两个问题。
第一,基层是如何报的?看来是有些问题。
第二,我觉得这位朋友值得称赞,正是因为他的审核才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
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情我也曾遇到过。
我担任过基层的"官",深知基层工作不好干,但也深知只有在那里才能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了解民间疾苦。
那时我挺喜欢忽悠上级领导的话就是:请你们经常到这里看看,再做决策。
实事求是地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身工作的变化,虽然依旧在标榜自己知道基层、了解基层,但毕竟是“老黄历”了,决策上主观的东西也逐渐多了起来。
最为过分的是,我学会了拍桌子骂一些同志的执行力,弄得他们一肚子委屈。
有时候回头看看,错的并不都是他们。
我今天想到这句话,还有提醒自己的意思。
二、我觉得对这句话要全面理解换句话说,“在宇下未必知屋漏,在草野未必知政失。
”其实理解也不难。
到了基层是否就了解基层?到了屋下怎么去观察这座房子,到了“草野”又怎样去听政论?前者是认识论,后者是方法论。
我们不缺乏诸多的调研活动。
人到了,会开了,可能也个别征求了若干当事人的意见,那么,情况就了解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三、举一个例2007年的夏天,因为工作上的需要,我曾经组织开展过对某个区域的综合整治工作。
三个月后我去组织验收检查,无论是座谈会还是汇报会,听到的都是赞美之词。
我的确很感动,因为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无论是我还是基层的同志都为这次专项活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付出了别人可能不完全知道的代价。
听民声改善民生申论作文
听民声改善民生申论作文改善民生的关键是听取民声改善民生一直是国家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
而要做到真正改善民生,那么听取民声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只有深入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意见,才能更准确地制定政策,让民众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改善。
首先,听取民声对于政府来说意义重大。
政府作为维护公共利益的主体,必须要倾听民众的心声。
通过广泛征集民意、开展调查研究等方式,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民生问题的实质和症结所在。
只有在充分了解民众需求的基础上,政府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政策,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听取民声也对于企业和社会组织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服务群众的主体之一,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与民众的沟通和互动,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企业和社会组织还可以通过倾听民意,发挥自身资源和影响力,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民众提供更多的福利和便利。
最后,倡导公众参与,搭建多元交流平台,也是听取民声的重要方式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民意调查、召开听证会等形式,直接与民众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网络平台的普及也为民众表达意见提供了便利。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工具,设立平台,接收和回应民众的各种声音。
这样,就能真正实现民众对事务的参与,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改善民生的进程。
在落实听民声改善民生的过程中,还应加强相关机构的建设与完善,确保各层级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听取民众声音,及时作出反应和回应。
同时,还要强化民众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的热情。
综上所述,听取民声是改善民生的关键环节。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和互动,真正将民众的需求和意见纳入政策制定和公共事务决策的过程中。
只有将民众的利益和期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实现真正的民生改善,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评论
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评论在现代社会中,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已成为领导者和决策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倾听人民的心声和需求,才能更好地掌握社会动态,为人民谋求福祉。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的重要性,并努力将之贯彻于实践中。
首先,听民声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人民的愿望和需求。
唯有与民同行,才能与民同情。
通过走进社区、聆听群众的心声,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人民的期盼。
例如,我们可能会发现人民对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特别关注,而我们的政策和措施是否能够满足他们的期望?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听民声来得知,从而调整政策的方向和内容。
其次,察民情有助于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增多。
只有通过察民情,我们才能深入了解社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本质。
通过前往一线,与人民面对面交流,我们能真实地感受到人民的困惑和不满。
例如,某地居民对环境污染问题普遍抱怨,我们就可以通过察民情了解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最后,解民忧是我们的根本目标。
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为人民谋求福祉,而解民忧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听民声察民情,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民的痛点和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措施,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
例如,某地居民反映道路拥堵问题严重,政府通过听民声调控交通,修建道路,有效缓解了人民的出行困难,提升了幸福感。
综上所述,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作为领导者和决策者,我们要时刻保持与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国家的繁荣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人民谋求幸福和福祉。
领导干部如何践行“三问”于民
领导干部如何践行“三问”于民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这既是我们党继承以往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优良传统作风的集中表现,也是我们党当前坚持以人为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新要求。
领导干部如何践行“三问”于民,能否真诚倾听民声,真实反映民意,真心汇集民智,真正凝聚民心,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一、工作理念上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方式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起点和归宿。
为此,领导干部践行“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首先必须在思想意识和工作理念上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
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
以人文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要牢记服务宗旨。
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因此,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都是为人民谋利益,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学会倾听,细心的倾听者能从中听到财富与机遇的脚步声
学会倾听,细心的倾听者能从中听到财富与机遇的脚步声如果雄辩可以得天下的话,倾听则能够守天下。
雄辩所能展示的风光,无论有多强的感染力,仍免不了语言的局限。
倾听则能够在滔滔的话语瀑布中发现一个人隐秘的心语。
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暴露给别人,也没有人能够不让自己的愿望从言语中流露出来。
因此,了解别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倾听。
倾听需要一种动力。
心浮气躁的人,也是耳目闭塞的人,有多少生活的真谛离他们远去,他们却全然不知。
不善倾听的人,是因为没有一副胸怀能容进别人的声音。
他们急于表达,如同建设一处又一处半途而废的工程。
一个人最不了解的其实是自己。
人们只了解自己的欲望,不了解自己的本性;只了解自己的所缺,不了解自己的所有;只了解自己的容貌,不了解自己的形象。
为此,要学会倾听,它像澡堂里面的镜子,茫茫雾气凝为水珠淌下来之后,镜子就有了真容。
倾听还是听你内心的声音。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遭逢大事的时刻,能听到自己的心音。
如神示,导引迷路的人走出森林。
人只有在最庆力思考时,才会听到内心的声音。
心灵在宁静的时刻,才拨奏琴弦。
梭落在瓦登湖独自一人居住了两年。
他那些精美的文字,恰是反璞归真后所纪录下来的内心的声音。
梭罗、惠特曼、泰戈尔都是内心声音的伟大的倾听者,他们作品的价值不逊于那些伟大的雄辩家,譬如巴尔扎克、雨果、普鲁斯特。
出入庙堂者,民声不可不听。
耳无民声,则心无社,下台的日子就很近了。
身在江湖者,潮音不可不听。
不外时代潮流之声,他固然喧哗乱耳,虚实混杂,但善听者,必得风气之先,永不落伍。
在别人的话语里,有鲜花,有荆棘,有废渣,有珍珠,有林林总总的一切。
细心的倾听者能从中听到财富与机遇的脚步声。
[中华励志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倾听民声,知政之得失
古语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如果要知政之得失,不但要倾听民声,而且要会听民声。
前国家总理温家宝同志曾说过:“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
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 听民声不仅仅是和基层的群众一起吃一顿饭年夜饭,也不只是在逢年过节时“风雪叩柴门”,送一些钱物。
关键是要时时刻刻心系群众,平时和他们多走动、多谈心,在做决策之前多听多尊重基层和大多数群众的意见。
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都市切实开展了“走基层”活动并建立了长效机制,大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体察民情,解决了部分干部精神不振、担当不力、为官不为、缺乏改革意愿和工作热情等庸懒散浮拖现象。
一环路西二段47号的住户胡阿姨表示,现在去政府部门办事比起以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好多了,以往拖了一年半载没能解决的问题,现在最多半个月就能办好了。
说话间流露出对党员干部作风转变的愉悦之情。
党员干部就是要学会看群众“脸色”办事,群众的“脸色”是真实感情的真情流露,只有学会倾听民声,面对面真诚交流,认真倾听了解群众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把群众的“脸色”看清楚,把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的更加真切,才能解群众之所难,排群众之所忧,用真诚和热情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学会倾听民声,知政之得失,就要容得下“骂”、听得进“骂”、经得起“骂”。
在群众中讨得“骂”,才能讨得群众真心对我们的“好”。
群众的骂声传来时,往往是群众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干
部的工作没有做到位。
从这个角度讲,群众的“骂声”是一种监督、一种关心、一种期许。
它往往会在党员干部面前形成一面“镜子”,不仅照出工作上的不足和缺陷,而且照出群众的民生要求。
如今,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找出来的问题、许下的承诺,群众热切等待着“下回分解”。
期待“下回分解”是希望整改出真招、取实效,不空喊号子,居民群众最厌倦的就是搞形式主义,领导干部切忌搞“你送米,我送蛋”的形式主义,真正的亲民应该是一种深存内心的公仆意识,演技再好也不可能到得群众认可。
作为基层服务单位的社区,不一定要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做好身边小事,不辞辛苦,默默耕耘,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民生八字经,多做排忧解难、扶危救困、雪中送炭的好事,实干苦干才能获得群众点赞,才能成为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学会倾听民声,知政之得失,还要有“担当有为,实干为先”的精神,敢于放下架子、甩开膀子、扎下身子实干。
2014年3月,琴台路社区就琴台路5号院居民反映该院楼顶上堆积大量的垃圾给该栋楼房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迅速采取了措施。
第一、在听取居民的诉求后,社区第一时间找来专业人员到房顶查看垃圾的堆积量;第二、社区先后与该院党支部、院委会和住户多次沟通商量制定垃圾清运方案,并与院落党支部、居民小组一起找到该院落主管单位市建六公司,请市建六公司协助社区解决;第三、根据预定的解决方案,社区于3月5日安排13名工人对楼顶进行了清运,共清运垃圾700袋(重约7吨)。
此次清运垃圾的行动充分体现了“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的信念。
基层组织既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入脑入心,又要
化作行动,积极践行,盯牢“大事”,盯紧“小事”,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使“三严三实”成为党员干部心中下意识动作。
学会倾听民声,知政之得失。
但是没有任何一项工作会得到群众百分之百的赞同,别怕听到不同的声音,更不要怕这些声音传到上级领导的耳中。
只要你心系群众,为民着想,相信最终是会得到组织和群众的正确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