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2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第3单元第6讲强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限时集训

合集下载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__魏晋至隋唐单元整合课件人民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__魏晋至隋唐单元整合课件人民
A.中央官制逐步完善 B.赋役负担日益加重 C.经济实力不断提高 D.丞相权力逐渐削弱
答案 D
解析 材料信息“财赋之事……事归尚书”“开元之后 现了丞相权力逐渐削弱,D项正确。由“随事立名,沿革不 制并不完善,A项错误;赋税名称和掌管官员的变化不能等 重,且唐代后期推行的两税法相对减轻了人民的负担,B项 依据不足,排除。
1.内涵阐释: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 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 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 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 近历史真实。
2.课程标准能力达标层次 (1)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 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 (2)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 己的看法。 (3)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 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4)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 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5.军事制度的变革 唐初的府兵制有利于巩固边防、加强中央集权。唐玄 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使封建国家 有力的军队。
[对点训练] 1.唐代财赋之事,开元之前,事归尚书省 移他官。有转运使、租庸使、盐铁使、度支盐铁转运使、 使、租庸青苗使、水陆运盐铁租庸使、两税使等,随事立 这一变化表明唐代( )
答案 B
解析 白居易是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并未 格,A、D两项排除;顾况并非唐诗集大成者,C项错误; 的文化代表符号,更是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因此擅长诗 选B项。
四 中西贯通——佛教的传播对魏晋到隋唐时期社会的 1.政治上:它被封建统治者用来腐蚀人民,维护封建统 时,佛教在中国得到很大发展,南方和北方相同的宗教信 中国的条件之一。唐朝时,佛教与道教、儒学并存,玄奘 密切了对外关系。但同时,佛教的行也导致了劳动人口 力减弱、部分官吏不问政事,导致了僧侣贵族与世俗地主

2020届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课件 1.4.1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2020届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课件 1.4.1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1.古代回避制度:古代的任职回避制度,从东汉时代建立,南 北朝时普遍推行,唐宋时期日趋严密,一直沿用到清末。在一千八 百余年的吏制建设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是我国古代一项很有 特色的官吏制度。官员回避制度的具体内容在不同朝代、不同时期 不大一样,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地区回避,即官员的籍 贯与就任地区不得相同或接邻;(二)亲属回避,即有直接血缘关系和 姻亲关系的人员,应避免在同一衙门,或有上下级关系的衙门,或 互为监察的单位担任职务。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它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 队的战斗力低下。 ②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这有利于巩固政权, 但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 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高考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 熟—宋元时期
第6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历史通史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第 6 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考纲解读] 1.从宋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宋元时期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史料一 《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 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 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2020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整合6

2020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整合6

专题整合 提升素能
专题六
宏观图解
纵向梳理
横向比较
大题突破
-4-
对点训练
1.(2018河南豫南豫北名校精英联赛,3)据《史记·秦始皇本纪》
记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
揖志(指专心一致)。”材料表明“重农抑商”政策( )
A.激发了小农阶层追求社会财富的心理 关闭
材料B.“体皇现帝了之商功,鞅勤变劳法本事采。取上措农施除的末历,黔史首进是步富性。普天之下,抟心揖志(指 C.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的稳定
专题六
专题整合 提升素能
宏观图解
纵向梳理
横向比较
大题突破
-12-
对点训练
4.(2018河北保定摸底,10)朱元璋主持编撰的《皇明祖训》中写
道: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
体现不出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具有片面性,故D项错误。
关闭
C
解析 答案
专题整合 提升素能
专题六
宏观图解
纵向梳理
横向比较
大题突破
-5-
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 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 易的发展。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促使经济重心由 北向南迁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 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 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 变化,推动了教育和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科举文化事业 的发展。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融合, 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一轮通史:中国现代经济(1949—至今)经济史【复习课件】 (共41张PPT)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一轮通史:中国现代经济(1949—至今)经济史【复习课件】 (共41张PPT)

【研读教材】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及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年—1956年)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1949年—1952年) 3. 影响:
(1)工农业上:工农业总产值增加,现代化比重加剧,生产技术和经济效益提高; (2)交通上:铁路运输发展,国内外贸易有了突破; (3)物质生活上:就业机会增多,职工工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福利事业发展。
【综述历次土地改革】
5. 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
保留农民土地私有制基础上进行农业互助组和初级合作社的改革; 农民个体所有到集体所有的转变
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1956—1978)
在土地集体所有制下的高级农业合作社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2008) 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所有权不变,经营权归农民
【研究纲领】
课标解读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1. 时间上纵向理解中国现代经济阶段性特征; 1. 现代中国经济发展变化与政治环境的关系;
2. 空间上横向对比世界政治环境及其中国现 2. 人民群众在现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
代经济的区域性变化的原因。城市城市
用;
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
3. 理解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此概念有多种解释,并提出具体的看法,取其统一性,使用这组概念在分析农村土 地改革的过程中具有如下依据:“大传统”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通过国家强势力量的 直接介入,机遇与制定法律法规等形式自上而下强制推动的农村土地制度变革,这一过程体现为强制 性以及自上而下的流动;“小传统”是指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农民为了改善自身土地权利状况,增加 来自土地的可支配收入,自发的自下而上的意见表达和行为方式而进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具有诱 致性和自下而上的特征。

第6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河南省南阳市第五中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河南省南阳市第五中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A.丞相个人贪权揽政 B.制度导致权力失衡 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君主专制逐步强化
答案:B
解析:材料“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体现的是宰相胡惟 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最终导致中书省被取消,这主要是因为制度导致权力失 衡,B项正确;A项是影响因素,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同地 方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君主专制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开始强化,排除D项。故 选B项。
5.[新高考借鉴][2021·辽宁卷,5]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 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 (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 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 )
A.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C.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D.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史料二 军机处撰拟的谕旨诏令,不经过内阁,而直接由军机处密 封,经驿马递送给各地方督抚,称为“廷寄”,直接交给中央各部院 的称为“交片”,各地方的奏折也不经内阁而直接交军机处。
——白寿彝《中国通史》 [解读] (1)史料一从“私人办公厅”“真正领袖”等信息理解内阁 的性质和作用。 (2)史料二从“谕旨诏令”“由军机处密封”等关键信息理解军机处 的职能。
A.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B.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 C.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 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答案:A
4 . [ 新 高 考 借 鉴 ][2021·天 津 卷 , 4] 明 初 “ 立 中 书 省 以 总 天 下 之 文 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璋以“擅 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 因是( )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6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6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





把握主流·辐射多元
重难点一 魏晋至隋唐的农耕经济
对城市交 通贸易的
影响
对人口分 布的影响
对人才教 育的影响
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 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南宋完成经济重 心南移后的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
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 而经济重心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 方的人口迅速膨胀,使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 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辩] 翻车和筒车都是灌溉工具,区别在于前者依靠人 力和畜力,后者依靠水力。
[联] 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 向东可到达今天的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以 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海路 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从 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了教 育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
对民族关 系的影响
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南迁, 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 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 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 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重 难 点 二 隋唐时期城市和商业的发展
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 高度 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格控制。坊 完善 市制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市
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设市署和平准署管理市场交易

2020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单元整合3

2020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单元整合3

此“日清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对于我们来说,实际是义战。不仅在法

︹ 律上,而且在伦理上也是无可非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舆论一致的 史
人 教
义战说自然不时兴了,于是又有不同的说法先后提了出来。第二,防卫说。这

是近年来流行的说法。如称:当时日本“对北洋水师的壮大感到强烈的威胁,
因此基本上是着眼于国土的防卫”,所谓“日本早就准备对大陆采取攻势”的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整合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时空坐标〕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体系构建〕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归纳拓展〕
[纵向贯通] 一、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二)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与终点
(1) 关 于 中 国 抗 日 战 争 的 起 点 。 最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有 两 种 说 法 : 1931 年 说 和
1937年说。这里涉及有关“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不同概念问题。
说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抗战算起是可以的,但抗日战争时期应从 历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二、中国近代各阶级的抗争
阶级 纲领(主张)
实践活动 结果
认识
《天朝田亩制
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
农民
太平天国运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6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6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

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考点1|太平天国运动[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背景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2.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某某各种矛盾尤为突出。

3.起义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力量迅速壮大。

二、经过1.兴起发展(1)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某某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1853年3月攻克某某,定都于此并改称“天京”。

2.进入全盛(1)军事上:进行北伐和西征,至1856年,达到全盛。

(2)政治上: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3.由盛转衰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严重内讧,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后期斗争(1)军事:起用年轻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士气重新高涨。

(2)政治:洪仁玕主持朝政,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5.走向失败1864年7月,湘军轰破天京城墙,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三、意义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3.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从中国近代化的视角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史料一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它①不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而且使旧有的政治派别和社会成分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政治派别,并由此引起传统的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在中央权力的下移,汉人官员权力的增长,洋务派和清流派官僚集团的形成。

此后,不仅有了早期现代化思想意识的萌生,而且为早期现代化活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虞和平、谢放《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史料二《资政新篇》从三个方面对传统社会提出了挑战:②一是出现了敢于言利、鼓励致富,反对“重义轻利”的观点,这就挑战了传统的义利观。

新人教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整合8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ppt版本

新人教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整合8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ppt版本


纵向梳理
-5-
经济形 态
产生条件
发展概况
历史影响
随着南京国民政府
官僚资 1927 年蒋介 本主义 石南京国民政 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被人民政府没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 进步,严重压制了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

自然经济在其他经济形态发展中走向解体;民族资本主义
具体表现
原因
向社会主义市场 党中央对国情的
经济体制转变,由 充分认识和对社
粗放式经营向集 会主义建设经验
约式经营转变 教训的深刻总结
核心内容 结果
把企业推向 进一步
市场,充分发 解放和
挥市场的调 发展了
节作用
生产力
纵向梳理
-9-
名师点拨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在于其种种复杂的 内外部矛盾。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历程就是国内外矛盾运动的 必然结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国际上两大阵营对 峙,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再加上国内落后的生产力与先 进的社会制度之间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便是中国借鉴苏联的模式 ,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 于国际形势日益缓和与国内“左”倾错误基本结束,两大制度及两大 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相对淡化,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为适应这一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求,我国开始改革开放,经济体 制逐渐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 来,两极格局结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更加淡化,两种社会 制度注重相互借鉴,为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及经济全球化的需求, 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互关 系
经济在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的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和妥协性;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既相互勾结,又相

(新人教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三单元 第6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三单元 第6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 1—时空观念] 1.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2.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兴废
[素养 2—史料实证] ►探究 1 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加强——明朝内阁制 史料 明成祖即位以后,则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七人 入直文渊阁,得以参预机务,成为内阁学士,渐升为大学士。内阁 之名及阁臣参预机务自此始。……阁臣虽说参预机务,仅备顾问而 已,凡事不能有所参决,皆由皇帝决定。…宣宗常到内阁,命阁臣 票拟。……以后内阁票拟遂成为制度。……内阁票拟经皇帝批红之 后,就变成正式谕旨发下。内阁票拟必经皇帝批示才有效,决定权 还是在皇帝那里。
解析答案
A [材料中讲到“将初期只有两名入值大臣的南书房改为一次 选四名入值”,入值南书房的人数增加,反映了康熙年间通过增加 人数来分割权力,目的是为了避免权力过于集中,防止大臣擅权, 以加强皇权,故 A 项正确。]
4.乾隆朝入值军机大臣大多为六至七员,嘉庆朝则以四至五员
为常。乾隆朝,军机章京的选任范围是内阁及各部院衙门司员。嘉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三单元 明清前期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迟滞
[时空坐标·单元概览] [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1368 年明朝建立至 1840 年鸦片战争前)中国 古代文明继续发展,但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时空坐标]
[整体感知]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阶段,基本特征是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现为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 朝增设军机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 经济、新思想的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
(2)消极影响 ①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 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 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②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 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③思想上,专制统治严重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 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2020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课件:单元整合提升3

2020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课件:单元整合提升3

斗争
国民党右 派叛变革 命,中共 开始武装 反抗国民 党反动派
中共建立农村 革命根据地, 逐步探索出农 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中共
日本不断侵 两党合作 华,中日民 抗日战争 ,建立抗 族矛盾上升 时期 日民族统 为中国社会 一战线 的最主要矛

蒋介石在美
国支持下,
解放 时战 期争 两党内战
企图消灭共 产党,维护 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的
统治
抗日战争 胜利,中 国的国际 地位得到 提高
解放战争 胜利,成 立中华人 民共和国 ;台湾与 大陆分离 ,中国长 期不能统 一
俄国十月社 中国新民主
异同点 会主义革命 主义革命道
道路

方式 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

基础
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广大 人民参加的人民大革命
法、美、俄外, 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
德、日、意加入 正统地位
,尤其是日本曾 (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
独霸中国
勾结,反动政府成为列强
侵华工具
(1)侵略方式:侵华
(1)政治:中华
方式主要从“以华
民族危机空前严
治华”到独霸中国
20世纪三
重,促成国主要格局:

19世 纪末
20世 纪初
(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
(1)侵略方式:政 ,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
治上,由掀起瓜 高涨
分中国狂潮到实 (2)经济:严重摧残了中
行“以华治华” 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
;经济上,商品 进一步瓦解
输出为主到资本 (3)思想:维新思想和民
输出为主
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
(2)国家:除英、 成了巨大冲击,新文化运

2020年高考历史 一轮复习 必修1 第3单元 单元体系与学法指导

2020年高考历史 一轮复习  必修1 第3单元 单元体系与学法指导
单元体系与学法指导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可以总结为一、二、三、四。
一条主线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两种政体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民主化原则
体现统一性
三个原则
法制化原则
制度化原则
英国的《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近代民主制度的完善
美国 1787 年宪法体现的基本原则、联邦制的特点及两党制的发 四个重点 展完善
法国的共和之路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体现多 样性
德意志国家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
相同点:(1) 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 (2) 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3) 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认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着共性和个性的差异,有的还体现了不完善不彻底性,
但毕竟是人类追求民主政治过程中的一大成果,是历史的必然,是历史的进步
Thank you for watching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第3单元第6讲强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限时集训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第3单元第6讲强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限时集训

第6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291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明设官,开国数年一再更定,内外无偏重,大小监制,缓急繁减,咸克互济,可为尽善。

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事难画一,缓急不辨,以此得,亦以此失,势有然也。

”材料主要反映明朝废丞相后( )A.权力过于分散B.行政效率提高C.中央集权加强D.君权空前强化A[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出现那种“事难画一,缓急不辨”局面,究其原因就是“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导致的权力过于分散,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明太祖罢丞相所导致的是行政效率的低下而非提高,故B项错误;明朝罢丞相之后出现的是专制皇权而非中央集权的加强,故C项错误;明朝废丞相后确实出现君权空前强化的局面,但这在材料中却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

]2.2017年4月1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

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

该历史现象表明( )A.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B.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C.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D.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B[材料并没有涉及历史发展的区域差异,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故A项错误,B项正确;从题干信息中可以看出,虽然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但具体的管辖归属是有差异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地理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故D项错误。

]3.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

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

此后,元、明、清各朝因之。

这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殿试来( )A.笼络士人,巩固统治B.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C.抑制权贵,奖拔寒俊D.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A[材料中特别提到了“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因此,宋朝采取的包括殿试的一系列措施是为了笼络士人,巩固统治,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殿试防止营私舞弊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奖拔寒俊,故C项错误;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是正确的,但是与本题无关,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单元整合六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单元整合六

第六单元
单元整合 提升素能
宏观图解 纵向梳理 横向比较 大题突破
-17-
设问 材料关键句
作 用
提取信息 民众重要的食物来 “‘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 源 使中国人的食物结 “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构合理化 “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 推动了中国农业的 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 发展 “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 大豆为备荒物资 记录”
第六单元
单元整合 提升素能
宏观图解 纵向梳理 横向比较 大题突破
-14-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 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 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 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 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 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 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 和作用。
第六单元
单元整合 提升素能
宏观图解 纵向梳理 横向比较 大题突破
-9-
2.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1)影响着人口迁移的流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 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2)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逐渐由北方内陆向南方东南沿海、 沿江一带发展。 (3)影响着城市布局的变化。从曹魏开始,在城市建设中有了明确 的规划,城市的中轴线出现,城市的主体——宫城坐北面南、左右 对称,加强了中轴线的纵深,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城市设计思想。 (4)影响着城市市民生活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291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明设官,开国数年一再更定,内外无偏重,大小监制,缓急繁减,咸克互济,可为尽善。

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事难画一,缓急不辨,以此得,亦以此失,势有然也。

”材料主要反映明朝废丞相后( )A.权力过于分散B.行政效率提高C.中央集权加强D.君权空前强化A[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出现那种“事难画一,缓急不辨”局面,究其原因就是“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导致的权力过于分散,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明太祖罢丞相所导致的是行政效率的低下而非提高,故B项错误;明朝罢丞相之后出现的是专制皇权而非中央集权的加强,故C项错误;明朝废丞相后确实出现君权空前强化的局面,但这在材料中却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

]2.2017年4月1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

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

该历史现象表明( )A.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B.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C.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D.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B[材料并没有涉及历史发展的区域差异,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故A项错误,B 项正确;从题干信息中可以看出,虽然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但具体的管辖归属是有差异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地理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故D项错误。

]3.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

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

此后,元、明、清各朝因之。

这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殿试来( ) A.笼络士人,巩固统治B.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C.抑制权贵,奖拔寒俊D.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A[材料中特别提到了“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因此,宋朝采取的包括殿试的一系列措施是为了笼络士人,巩固统治,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殿试防止营私舞弊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奖拔寒俊,故C项错误;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是正确的,但是与本题无关,故D项错误。

]4.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来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

这一改变( )A.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C[材料并未反映官僚的腐败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中央对地方官吏的管理,不能体现出行政效率的提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地方的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这说明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故D项错误。

]5.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

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

这表明( )A.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C.“廷寄”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C[军机处不是内阁的上级机构,故A项错误;军机处没有政务决策的权力,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可以看出,“廷寄”具有保密性,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故C项正确;“廷寄”加强了专制皇权,不能减少中央决策的失误,故D项错误。

]6.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

这反映了( ) 【导学号:61600028】A.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B.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C.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C[清朝政府编纂《四库全书》,收录历代书籍典章和重大历史事件,是对文化的传承,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儒学创新的信息,故B项错误;“修书以遏邪说”表明在编撰过程中对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邪说”都要加以摒弃,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与闭关锁国有关的内容,更看不出阻碍西学传播的意图,故D项错误。

]7.史载:明代江南地区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则是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

据此可知,明代江南地区( )A.农业生产重视区域分工B.农本商末理念发生变化C.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兴盛D.农作物的品种显著增加C[根据材料可知,松江、苏州二府与嘉兴、湖州二府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但不能说明江南地区农业生产重视区域分工,故A项错误;“棉作”“蚕桑”都属于农业生产范畴,不能说明农本商末理念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可知,明代江南地区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兴盛,故C项正确;棉、蚕桑并不是新引进的物种,故D项错误。

]8.据明朝万历《华州志》记载:陕西华州“郡之柳子镇,有千家铁匠,作刀剑剪斧之用,天下士大夫所共索,以为转相赠予者。

”这表明华州柳子镇( )A.铁业全行业资本主义萌芽B.家庭手工业技术高超C.冶铁开始采用机械化生产D.铁业呈现出繁荣景象D[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以家庭使用为主,从“作刀剑剪斧之用,天下士大夫所共索,以为转相赠予者”可知是民营手工业,故B项错误;机械化生产出现于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从“郡之柳子镇,有千家铁匠”可知冶铁业繁荣,故D项正确。

] 9.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这一记载可以用来研究( )A.古代官营手工业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B[根据题干材料“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反映了手工业领域存在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也就是说存在自由劳动力市场,这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B项正确。

]10.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

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

此史料印证了( )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A[根据材料17世纪晚期,上海已经有规模庞大的织布工人即纺织工人,广东等地也出现了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实行专业化生产的趋向,所以此史料印证了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故A项正确;材料与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海外贸易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故C项错误;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1.清代的骚路(官路)通达各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如山西境内,“八十里乐平到柏平骚,五十里平定州平潭骚,八十里……”,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

这表明( )A.政府十分重视保护长途贩运业B.民间服务性行业已达较高水平C.清朝官道修建有利于商业发展D.市镇商业发达使抑商政策松弛C[材料没有表明政府修建骚路(官路)的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民间服务性行业的水平,故B项错误;清朝官道修建通达各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客观上有利于商业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抑商政策的松弛,故D项错误。

]12.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

乾隆二十九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

嘉庆年间又在透过行商卖给外国名义下取消茶叶出口禁令。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清代在康乾以后( )A.坚持闭关锁国政策B.海禁松弛仍有诸多限制C.官府仍然垄断外贸D.正缓慢走向对外开放C[根据材料中“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乾隆二十九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嘉庆年间又在透过行商卖给外国名义下取消茶叶出口禁令”说明我国对外贸易的限制放宽,不再坚持闭关锁国政策,故A项错误;B项是对材料现象的表述,不是实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反映的现象,可以看出虽然对外贸易限制有所放松,但是官府在对外贸易中仍占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我国走向对外开放,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

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

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得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

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

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

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洪武元年,明政府颁行“洪武通宝”。

但由于铜钱的铸造受到铜料不足的限制,而且商贾也习惯于用元代的纸钞,铜钱的流通并不畅达。

洪武八年,印造大明宝钞,禁止民间使用银子。

但由于宝钞发行没有数量的限制,也没有兑换的机制,导致官府大力推行用钞作货币的同时,两浙、江西、闽广等地的百姓重钱轻钞,宝钞严重贬值,钞法难以推行。

正统元年,政府“弛用银之禁”,下令南方部分不通舟楫的地方,可将赋税折算白银缴纳。

至万历时期,要求各种租税都折银征收。

民间白银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原来的“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的习惯也逐渐改变,人们在小额交易中也宁愿使用极为细碎的银子。

——摘编自何平《世界货币视野中明代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及其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时期“交子”出现的原因及意义。

(1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时期白银货币地位的变化。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宋、明时期货币流通的相同点。

(9分)【解析】第(1)问,提取材料信息,从商品经济发展、“钱荒”、金属货币的缺点、金融信用事业的发展及科技进步等角度回答“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交子”出现的意义。

第(2)问,根据材料二回答“变化”;比较两则材料,从多种货币并存、具有地域性特征和民间货币影响较大等角度回答“相同点”。

【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钱荒”严重;铁钱等货币流通不畅;发达的金融信用事业的影响;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