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民歌的界定与认知

合集下载

生态民歌之探讨

生态民歌之探讨

生态民歌之探讨探讨原生态民歌,所谓“原生态”在过去我们称之为“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但这个说法以近年来的情况,更准确地应当定义为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始生存状态的民族民间音乐。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基于“普及与提高”的观点,我们在采集民族民间音乐的同时,也有相当一批音乐家包括基层音乐工作者有意识地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和规范在改编乃至改造着民族民间音乐。

这种做法曾经产生了大批优秀的、流传全国的歌曲和器乐作品,有力地推动了民族民间音乐的普及。

它的负面影响就是造成了地方上容易陷入“现代化”的误区,以致于不少地方特别是县级文工团或歌舞团的民族民间音乐已经变得似是而非,特别是在音律、音色和节奏上太多地受到了程度不同的“规范化”。

因此,近年来的一些音乐学者和音乐人才大声疾呼要尊重和保持“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音乐。

这方面,田青、陈哲、乔建中等人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在这方面,首先原生态民歌的挖掘和保护表现的尤为突出,明朗粗犷的北调、婉约柔媚的南音,原始状态的、毫无雕饰的民歌从山间田野走向现代化大都市,进入音乐学府,从而登上大雅之堂.2004年8月29日、30日,刚参加完山西左权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的众多歌手,来到北京,在北展剧场举办了一场名为“天籁之音”的原生态民歌公益演出。

2004年12月29日至2005年1月2日,“天籁之音”全体演员将再次在北展剧场进行贺岁演出。

2004年11月5日、6日、7日,由艺术家郭兰英和众多民歌爱好者策划筹办的“原声黄河———十大乡土歌王歌后演唱会”在北京海淀剧院举行。

所有演唱者都是来自黄河流域几大种类的民歌流派集散地的普通牧民或农民。

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民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

它是人们生活、工作、交流的方式,更是人民精神的寄托。

放羊的羊倌们唱着放羊歌,采茶的姑娘唱着采茶曲,车水工们唱的是车水的小调,年轻的姑娘们唱着《走西口》送别她们的情人。

民歌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会成为他们口中自然吟唱出的或凄凉婉转或高亢欢快的调子。

关于原生态民歌的几点思考

关于原生态民歌的几点思考
如 在 西 部 地 区 ,大 量 的 非 本 土 文 属 于 广 义 上 的原 生 态 民歌 。第 四 , 化 ,以高速发展的交通 ,先进的通 则是 彻 头 彻尾 的伪原 生 态 民歌 , 讯设备为载体 ,通过广播 、电视 、 并不具有原生态所具有 的特点 。 网络对其进 行着 不断 的冲击 。这
关于原生态民歌的几点思考
口 赵 华
化。笔者认 为这正如一些 民歌大赛 中原生态 ,他不过是保留了 “ 原生 “ 生 态 ”一 词 最 早 出 现 的 在 态”的基本特点 ,但并不能通过艺 原
生 物 学 界 。 所 指 的 是 “ 物 之 间 术 形 态 与 表 演 环 境 还 原 民 间 自然 生
5 / 乐教 育 与 f/ 1 1 6音  ̄ 20 1 1
来 ,这种次生态 、绪生态民歌无论 态为噱头 ,借鉴其部分内容 ,内涵 从何 种角度 而言 可 以称 之为 广义 上与真正的原生态渐行渐远。
上 的 “ 生态 ” 原 。 因 此 ,可 见 在 这 四 种 原 生 态
第三种,情况相对而言较为复 中 ,第 一种 为狭义上 的原 生态 即 杂 。随着时代 的发展 ,这种农村 家 是传统 意义上 的原 生态 ,无 论在 庭 式 的手 工 逐 渐被 工 业所 代 替 。 环境 还是在 音乐发展 情况 而言处 这 种建立 在生产 关系上 的原 生态 于 以相对较 为静止 。第二 种与第 民歌 ,当其生产关系随之解体时 , 三种二 者之 间虽然还 有着较 为 明 很难 想象他 的原 生态属性 还 能保 显 的差 距 ,但是 ,二 者相 同 的地 持不 变 ,并 且不接 受其 他音 乐 的 方在 与 无 论是 否 环境 有 所 改变 , 影响。现如今 ,此类 “ 原生态”的 其 民歌 中的地方特 色也就是 原生 民歌在 当地 还有 演 出 ,但是 无论 态 的音 乐属性 对 于整 个音 乐而言 是 在演 唱的 内容 上 ,演 唱 的方式 占有较 重 的地 位且 与第一 种相 比 都 出 现 了 较 大 变 异 。 在 环 境 上 , 音乐本 体上也 有所改 变 。二者均

原生态音乐

原生态音乐
原生态简单说就是没有经过艺术加工的音乐形态, 原生态简单说就是没有经过艺术加工的音乐形态, 原汁原味的原生状态。 原汁原味的原生状态。 据专家介绍, 原生态” 据专家介绍,“原生态”这个词是从自然科学上借 鉴而来的。 鉴而来的。生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 存发展状态, 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 东西。原生态民歌是老百姓自然地表的出的东西, 东西。原生态民歌是老百姓自然地表的出的东西,而 把很多民歌改编等则是原生态状况的变异, 把很多民歌改编等则是原生态状况的变异,属于非原 生态。 生态。 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 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 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 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 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它是中华民族“ 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它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1、王大娘钉缸 2、弥渡山歌 3、对鸟
再见! 再见
制作人:纪敏28号 谢文玲43号 制作人:纪敏28号、谢文玲43号 28 43 高一14班 高一14班 14
1、阿瓦日古里
2、半个月亮爬上来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所谓 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现在简谱 中的“1、2、3、5、6”。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次,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 现性。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 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 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诗歌等姊妹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代, 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如远古时期的《六代乐舞》、唐朝的歌舞大曲以及唐 宋以后兴起的戏曲音乐都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结合古代的诗歌一般分为诗、词、 曲三类,开始都是用来演唱的,只是后来诗歌的功能有了分化。从现代音乐角 度来看,歌曲的歌词大都是押韵的,一首好的歌词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诗歌。

所谓黄土高原的原生态民歌

所谓黄土高原的原生态民歌

所谓黄土高原的原生态民歌,它的根基是黄土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农牧文化。

地理环境让黄土高原满目苍凉,千沟万壑,土地贫瘠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过着农耕和放牧交杂的生活,然而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依然只能过着贫困的生活。

人们在劳作的时候为了发泄内心的悲苦就会经常对着大山放声喉几嗓子,当然有时候也会表达内心对幸福生活和爱情的渴望而对着沟壑对面的哥哥妹妹放声大唱,悲凉,缠绵,粗狂,这才是黄土高原的原生态民歌。

这种文化的现状未能改变,所以几百年来这样的歌曲就一直传唱下来,在这几百年间,这些民歌只属于个人的情感抒发,唱法上讲究个性的突出,是唱给自己的。

直到上个世纪的时候才大面积的走上舞台,一些民歌高手开始把这些乡亲们熟悉的民歌唱给乡亲们。

因为台下听歌的乡亲们每个人都可以很熟练的唱这些歌曲,所以台上的歌者就必须具有很高的水平,从这个时候开始所谓的原生态已经遭到破坏,民歌走上舞台直接的后果就是加入了更多艺术的成分,无可避免的受到艺术的改造。

黄土高原的每一个人都熟悉着这种艺术形式,对于这种艺术形式,乡亲们并不热爱,也不讨厌,他们只是熟悉着,因为这原本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很小的时候跟着爷爷去山上看果园,经常跟大黄狗蹲在爷爷身边听他唱。

到我长大一点的时候我赶着羊跟小村里的小伙伴上山放羊,我们也会对着沟对面的山坡喉上几嗓子。

由于年纪小,平时听的也少,所以大家一般都哼唱,有调无词,偶而有极会唱的就来个哥哥想妹妹,大家都崇拜的不得了。

但不管唱什么内容,唱完了都酣畅淋漓,高原的大风从这个沟吹到那个沟,歌声就从这个山坡飘到那个山坡。

不需要教,也不用学,放羊的都会唱,而且放羊的时间越长唱的越好。

村里有两个半傻子,一辈子放羊,所以歌就数他们唱的最好,他们比阿宝唱的好多了。

原生态民歌

原生态民歌

第一章:原生态民歌的概念与特征,首先什么是原生态民歌:原生态民歌,是我国各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由民间口头传唱、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我国的原生态民歌的作品极为丰富,主要有内蒙古的长、短调牧歌,如《小黄马》《辽阔的草原》。

2007年10月24日,我国的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搭载了三十余首歌曲奔赴太空,其中一首就是蒙古族长调民歌《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蒙古的“呼麦”:代表作《阿尔泰山颂》、《额布河流水》《布谷鸟》、还有《侗族大歌》,它极为罕见的代表性曲目有《耶老歌》、《嘎高胜》、《嘎音也》、《嘎戏》经典曲目《蝉之歌》。

是CCTV第十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个人单项银奖”和“观众最喜爱的歌手”奖等等然后是原生态唱法。

原生态唱法,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一个词汇。

在2004年8月山西左权举行“全国民歌南北擂台赛”以后,专家发现许多民歌不经过任何雕饰、包装和美化,他们如自然界原始状态的东西清新自然,歌声美如天籁之音。

原生态唱法就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未经过专业训练、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

因此命名为原生态唱法。

下面是原生态民歌的特征,我将它分为了六个特点。

第二章:关于青歌赛与“原生态”民歌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原生态”民歌我将它分为了三小节。

第一关于青歌赛。

青歌赛创办于1984年,是国内影响最大、最权威、最具美誉度和公信力的声乐赛事。

利用此项乐坛比赛盛事,向社会各界人士及声乐爱好者们诠释音乐的新概念、新定义、新形式,在底蕴上远远超于其他选秀性质的节目。

为中国歌坛输送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

如关牧村、殷秀梅、彭丽媛、宋祖英,韦唯、毛阿敏、杭天琪、胡月、范琳琳、王宏伟、谭晶等选手。

为中国歌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

并且首次在个人决赛中采用的分轮淘汰制,开了中国声乐赛事PK对决的先河。

第二:“原生态”民歌在青歌赛中的繁衍。

新民歌与原生态民歌比较研究

新民歌与原生态民歌比较研究

新民歌与原生态民歌比较研究
新民歌和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遗产,两种音乐形式有着显著的差异和特点。

本文将对这两种音乐进行比较研究。

一、新民歌
新民歌,指的是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流传的一种民间歌曲。

这种音乐风格整体上比较现代、新潮,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中国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个重要产物。

首先,新民歌的歌词内容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

新民歌的主题词基本上是通过反映社会现实而产生的,如《黄河大合唱》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走在长征路上》则将对红军的赞美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其次,新民歌的旋律员旋律结构相对较为简单,重视旋律的铺陈和情感的表达。

新民歌的旋律常常采用简单、易唱的方式,以方便大众进行传唱,同时也强调了情感和民情的表达。

再次,新民歌的演唱方式较为认真、严肃。

新民歌的演唱多采用独唱、合唱等方式进行,歌唱者的诠释注重歌曲的内涵和情感,会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歌曲当中。

二、原生态民歌
原生态民歌,指的是中国民间传统音乐中的一种形式。

这种音乐形式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俗、习惯和情感。

1。

原生态民歌

原生态民歌

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它不仅是音乐之源,亦是人类文化之始。

在民族音乐中,民间音乐风量最大,而民歌又是民间音乐中普及面最广的音乐形式,具有极其浓郁的典型的地域、语言等风格特征。

“原生态”这个词可以说是从自然科学上借鉴而来的。

生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

原生态民歌是老百姓很自然地表达出的东西,而把很多民歌进行改编等则是原生态状况的变异,属于非原生态。

民歌直接产生于民间,并在流传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歌词越加精炼,曲调渐臻完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民歌的语言生动传神,它并不是将简简单单的生活语言直接拿来,而是也讲究韵律,讲究比兴等传统的诗歌手法,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百姓的杰作,是大众语言的精华。

有人说:“民歌是很难保护的,因为它的生存空间不在了,传承下来的可能是一种表现形式,但文化内涵变了。

”原汁原味的民歌是民族根源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血肉和灵魂,是我们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

民歌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民歌直接反应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劳动、风土人情、爱情婚姻、日常生活,是交流情感、传播知识的工具,也是认识一个民族的情感、性格、历史、社会、民俗民风的宝贵资料,因而真正的民歌是找不到作者的。

还有许多民歌要用当地的方言演唱,更增加了其独有的地域性,也增加了民歌传承的难度,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民歌更有其鲜明的地域风格和原汁原味的欣赏性。

原生态民歌有其自身的艺术魅力,首先它具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音乐风格组成的多元性;其次它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如独特的民族服饰、民族唱法、民族旋律等;三是具有原生态的审美价值,而这种原生态的审美价值由于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因而具有不可替代性。

此外,一些民歌歌手的高音可以比美声中难以驾驭的High C高出一个大三度或纯四度、无伴奏无指挥的合唱等,也是原生态民歌中独有的艺术魅力。

浅谈我对原生态民歌的认识

浅谈我对原生态民歌的认识

浅谈我对原生态民歌的认识作者:张属馨来源:《新一代》2015年第02期“原生态”一词来源于自然生态研究和环境保护领域,是指那些未受到人类太多的开发与破坏的,基本上处于原始状态的自然环境。

近年来,一些音乐界的相关人士借鉴了“原生态”来命名那些在特定的区域(通常是较为封闭的民族聚居地)的生活和劳动中自然形成和传唱的、较少受外来音乐文化影响的歌曲作品,并把它们搬上了舞台,于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民歌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随即在乐坛刮起了一阵前所未有的原生态民歌风。

那散发着自然淳朴的田野气息和浑厚浓重的地方色彩的原生态民歌使久居城市的人们近距离的感受到了我国民间音乐的魅力,在后工业时代的人们忙着经济甚至是文化全球一体化的时候,这无外乎是一股新鲜的空气,让对本民族文化日益麻木的人们感受到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我想,这应该也是原生态民歌一炮走红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春晚的混合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到新民歌《吉祥三宝》,从星光大道原生态歌手阿宝的走红到青歌赛上新增加的原生态唱法比赛,从前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的民歌和歌手如今都成为了人人争抢的烫手山芋,一个个民歌节,民歌演唱会办得火热,但是,我们在欣喜原生态民歌广受欢迎的同时,值得深思的是,商业化的道路真的适合原生态民歌的继续发展吗?如果不是,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保护和发展原生态民歌?有的专家学者提出:原汁原味的民歌是民族根源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血肉和灵魂,是我们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所以我们必须给予原生态民歌应有的地位,并大力抢救。

集所有提出的观点来看,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对于部分民歌,采取博物馆式的保存,也称“木乃伊式保存”。

就是把民歌用硬件方式原封不动,按部就班地保存下来,不加任何改变,因为专家认为,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文化再发展就不是它自己了,就像如今的民间曲艺和戏剧。

而这种保存方式可以非常保险地让民歌文化永远流传下去,正如匈牙利的巴托克对本民族艺术歌曲的采集整理录音,日本政府对能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封锁式保存一样。

浅谈原生态民歌

浅谈原生态民歌
法 声音 是筒状 的 ,在这 种 唱法下 传 出来 的音 量会 更大 ,更适 合于 表演 。 原 生 态 民歌难 以走 入主 流 的另 一个 重要 原因 ,还 在于 它难 以学 唱 ,难 以传播 。懂得这 种唱 法的人 屈指可数 ,之 所 以原 生 ,它的原始 天生、没有规 则可依 没有 规律可循 就成 了成就它 同时也 是制约 它的因素 :让 它很特 别 ,但 也特 别成 了这 少 部人的 专利 ,因而就 显得脱 群 。 原 生 态民歌 之 所以 难 以传承 ,作 品也 是一 个原 因 ,因为 那些 歌 曲原来 基本上都 是一代 人一 代人 口口相传 的,如果到 这一代 人这儿 出了问题 ,这 首
为 。 原 生 态 民 歌 的 展 现 ,使 得 那 些 没 有 农 村 生 活 经 历 的 公 民 ,那 些 一心 迷 信
俗 、方言 、地理 和气候等 地域 生活的差 异所致 ,“ 方水土 养一方 人” 一 ,同样
也 滋养 了地域 风情 浓 郁的 原生 态 民歌 。
西方文化 的 中国人 ,看到 了本 民族文化 之树 的基 本 品质 ,那极 不容易暴 露在 外的 根须 ,唤起 “ 叶对 根 的情 意 ” 绿 。 原生 态唱法 的形 成 ,更多是劳 动者 在生滔 劳作 中 自然引发 积累而 成的 , 它存 在于 它的劳 作环境 中 ,这就不 像科学 的民族 唱法 ,关于 运气发 声控制声 音走 向 ,都 有一 套科学 的标 准 ,任何人 在任何环境下 都可 以学成 个大概 。“ 原 生态 民歌演 唱都用 的是大 白嗓 ,它的音量 传播能力 会有限制 ,而学院派 的唱
到 原生态 音 乐对于 民族 音乐 的价值 。探 索和 保护原 生 态民歌 ,演 Ⅱ 原 生 态民歌 是大势 所趋 ,在 这样 的基 础上 改编原 生 态民歌 ,使 更 多的人 感兴趣 ,传 唱它 , 昌 将 原生 态民歌 这一 民族 瑰宝 流传 下 去 。 【 关键词】 生态 民歌 借鉴 挖掘 保护 原 【 中图分 类号J J 6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0 - 1 X ( 0 9 8 ( )- 2 2 0 l 9 94 0 2 0 )0 b 0 2 - 1

浅谈土家族原生态民歌

浅谈土家族原生态民歌

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土家族人 , 群居 山寨 , 性格 豪放 、
■■ 智■■族原 生态■■ 土■■ 民 ■■ 朗。他们的民族文化历史悠 蓄,歌舞者身披法衣彩服 ,打吊唁。入 ■■慧土 家■,是 各个 历 是 时 家 族 人 生 真诚 、开 _ ,风格独特 。每逢 于堂前七 日,亲属邻里前往 鼓踏歌 , ■■民歌 史 期 人 民 ■ ■■ 长 ,表现形式多样 雾鍪 霉夜鋈 ■■ _ ■翟 雪 鬻警 的结 晶
优雅古朴的土 家歌舞使你 心旷神怡 ,
尤 其 是 土 家 的原 声 态 民歌 ,更是 把 你
寸养育起 ,背过许多山和坳 ,今 日一 旦离别去 ,怎叫女儿不伤心。 二是表 达对亲人 的离别之情 ;如 :花儿红 , n j青 ,哥嫂为妹最操心 ,哥妹今天 -L t -
带到一个古老 的岁月 ,享受着一个原 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凡土家族 民众 , 汁原味的天籁音 乐大餐 ,美不胜 收,

究韵律 ,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和传 承 宴后 ,载歌载舞 ,以示庆贺。可是 ,
嫁 ,唱 《 哭嫁歌 》用 “ ”的方式未 哭
表 达 自己 内心 的喜 1 和 1 I 兑 闫, 长。 哭 嫁 歌 有传 统 唱词 ,也 有 即兴 创 作 ,它主 要 表 达 这样 几种 情 感 :一 是 感 谢 父母 的养 育 之 恩 :如 :红 花 开 时
掀 ,今 日跳进烂泥塘 ,都怪媒人害人 精。 跳丧 舞 :土 家族跳丧舞又 叫打绕 棺 、丧 鼓 舞 、坐 夜 ,是 两 千年 前 传 承 下来的民间歌舞。老人逝世 ,停 灵枢
爱 情 歌 、哭 嫁 歌 、 叙 事 歌 、 上梁 歌 、 号 子 歌 、 扯谎 歌 、孝 歌 、善 歌 等 等 。
的基 石 。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之原生态民歌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之原生态民歌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之原生态民歌作者:张鹂来源:《职业·下旬》2011年第03期一、什么是原生态民歌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就是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

它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艺术的源泉。

原生态民歌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

这些歌曲直接产生于民间,并长期流传于田野、乡间,传唱于农民、船夫、赶脚人、牧羊汉以及广大妇女中间。

它们反映着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画卷。

歌词虽是由民众口头创作,但能称得上是对人民生活的真实描绘。

其语言生动传神,并在其流传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使其歌词越加精练,曲调渐臻完美,并最终成为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精品。

二、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众所周知,“任何文化,都必须经传播才能传之于人,行之于世,承之于后人”。

音乐作为精神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传播这个过程一直都伴随其衍生和发展。

“音乐传播,是音乐现象得以存在,音乐作品得以实现其功能的人的一种社会行为。

这种社会行为最直接的表现是一个人将音乐作品以特定的形式传递给另一个人或一群人。

”当前原生态民歌的传播方式主要有自然传播和技术媒体传播,尽管技术媒体传播出现在自然传播之后,但技术媒体传播不会取代自然传播。

因其在传播之中各有所长,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意义,在原生态民歌的传播过程中,要注意两者的结合,以更好地促进“原生态”民歌的传承。

强调一句,在传承的过程中,应以不损害其特质为前提。

三、原生态民歌的保护1.保真与保鲜,让声音还原于绿色生态保护和发展原生态民歌,就是要像保护自然环境一样,防止人为破坏,反对“乱砍滥伐”,杜绝生硬而粗暴的“加工”和“改造”。

在一定意义上讲,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大于建设,趁不少身怀绝技的民歌高手尚健在,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原生态民歌进行抢救性的保护。

我看原生态民歌

我看原生态民歌

我看‚原生态民歌‛至 2004 年8月,在山西左权举行的‚全国民歌南北擂台赛‛起,‚原生态民歌‛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山西左权的羊倌石占明甩出手中放羊的响鞭,以一曲纯正的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啊……,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

爬山越岭寻你来呀,啊格呀呀呆。

……‛抓住了观众的心;山西歌王阿宝在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中脱颖而出,获得该节目的年度总冠军,而且,阿宝的高音可以唱到两个 high C,比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高出一个八度。

;已经结束的CCTV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团体总决赛上,新增加的原生态唱法成为20天比赛的亮点,几乎所有高分都被原生态歌手垄断,‚得原生态者得天下‛的现象,使得没有原生态歌手的辽宁、上海等代表队积分始终落后……那么,究竟什么是‚原生态民歌‛?它的魅力何在?乔建中先生在其《‚原生态民歌‛琐议》(《人民音乐》2006年期 p26)中这样写道:‚正像音乐学的许多词汇是借用的一样,‘原生态’也是来自20 世纪60年代以来普遍使用于生物科学领域的一个术语。

更具体一点说,‘它是‘原生物’和‘生态’两个名词的复合。

‘原生物’指‘假想的地球上最早的生物类型’。

‘生态’则指‘生物在与之相适应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活习性及生理特征’。

它们复合后臵于民歌之前,就赋予后者一种新的含义。

即以口头方式传播于特定民族、地域社区传统习俗生活中的民间歌唱。

特别应该强调的是,初风格、唱法要求是‘原生’外,还指出它的歌唱环境也须保持其原本的‘状态’。

显然,‘原生态民歌’一词的人文含量比我们习惯上说的‘传统民歌’还要大一些,宽泛一些。

它不仅包括⑴民族语言和地区方言;⑵口头的自然传承方式(家族、村寨、社区等);⑶特殊的歌唱方法和地域民族风格,同时还特意提出了歌唱环境这个因素,并强调二者之间交融一体的互动状态。

‛有时最纯朴的东西是最有魅力的。

原生态民歌单纯、朴素、几乎没有伴奏,也不需要华丽的外表,歌手面对天地、面对自己、面对劳动、面对羊群、面对心上人用最真实的本嗓演唱,感情真挚、细腻,打动着每一个聆听者。

从央视青歌赛原生态唱法看原生态民歌

从央视青歌赛原生态唱法看原生态民歌

从央视青歌赛原生态唱法看原生态民歌摘要本文通过自己对于原生态民歌的认识,央视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对原生态民歌的影响,文化传媒、专业机构对原生态民歌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如何保护、传承与发扬原生态民歌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原生态民歌青歌赛传承与发扬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一原生态民歌的含义与特点对于“原生态”这个词是何时产生的,人们没有准确的答案,也就是最近几年才提出来的,只能说是从自然科学上借鉴来的。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樊祖荫教授认为:“‘原生态民歌’意思就是所唱民歌是原汁原味的,保持原来的生态状态;按照其原来所处的生存状态,不经过改编、加工的纯民族音乐。

具体到概念上就是有别于学院派的来源于民间的自然唱法。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田联韬认为:“原生态民歌是产生于民间,由乡土生活中民众自己演唱的民歌。

”榆林“歌王”王向荣对原生态民歌的理解很朴素,他认为:“‘原生态民歌’是那些没有经过修饰的民间歌曲,就是情绪好的时候喊得高一点,情绪低的时候喊得低点,嗓子好的时候喊得漂亮点,嗓子不好的时候声音就嘶哑点。

”很多观众觉得“‘原生态民歌’真实地反映老百姓的心声,‘虽然土’,但是很淳朴,很直接,能真正反映乡土农民的真实情感”。

原生态民歌是紧贴人民生活的,是老百姓内心很自然地表达出来的情感,其中的“原汁原味”不仅反映在曲调上,而且更多体现在表演形式与风格上。

中国民歌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就像一幅民族历史画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

其中原生态民歌带给人们的是真实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生活,是民族传统文化富有强烈生命力的表现。

就像壮族的大歌、百色的嘹歌、苗族的飞歌、瑶族的盘歌、羌族的酒歌等,它们多用在节日、喜庆、迎送、农闲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歌词内容以颂扬、感谢、鼓动一类为主,这就是原生态民歌的一种对生活形式的体现,反映出的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向往。

比如,民间在喝喜酒、闹洞房的时候,人们就会唱歌,一会儿是独唱,一会儿是对唱,有时候是合唱,曲调变化不大,但歌词都是现编的,非常有趣,场面十分热闹。

从原生态民歌走上荧屏谈原生态民歌

从原生态民歌走上荧屏谈原生态民歌

从原生态民歌走上荧屏谈原生态民歌原生态民歌,是指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背景下,由当地民间艺人或者文化遗产传承者用民间诗歌形式创作、表达人们生活、情感和价值观的音乐艺术形式。

原生态民歌是一种根植于土地的文化符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人文气息,它不仅是某个地域文化的表达方式,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生态民歌在中国历史悠久,而在近年来,一些出色的原生态民歌开始走入戏剧舞台和电视荧屏,引发了不少的讨论和关注。

2007年,浙江卫视推出了《中国好歌曲》节目,引发了一股原生态民歌的热潮。

这个节目借助优秀原创音乐的推广,带动了原生态民歌文化的全民关注。

如《江南》、《山丹丹花开》、《亲亲我的宝贝》等一系列原生态民歌,为观众带来种种感动,赢得了市场,深入人心。

随着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原生态民歌开始走向小荧屏和大荧屏。

比如《芳华》电影中的“我们都一样”,通过音乐和歌词的共同作用,将观众带回了那个充满革命热情和感性情感的年代,引发了共鸣。

同样的,纪录片《开心大兵》中的《黄土高坡》、《歌曲》、《抗击疫情战士万岁》等一系列原生态民歌,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原生态民歌之所以能够走向荧屏,既有大众审美观的转变,也有优秀作品的推广。

同时,原生态民歌也将继续发展,并重新被推崇。

这种回归与发展,将直接推动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整体提升,也将成为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步骤。

伴随着音乐和电视行业的融合和发展,原生态民歌也将成为电视娱乐的重要元素。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婚姻并非简单的商业合作,更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因此,在荧屏上展现原生态民歌文化,除了迎合市场需求,更应该注重文化意义和传承价值,进一步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声,为我们的文化发展注入新的能量。

原生态民歌理解与认识

原生态民歌理解与认识

黄河之声Y LLOW RIV R OF T SONG 年期研究生论坛一原生态民歌概念提出的大背景:近些年来,人类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给自身造成了极大的生存危机,生态思想、生态观念也越来越为大众所熟悉和重视。

很多思想家预言,鉴于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最紧迫的问题是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问题,人类将在较长一个时期内处于生态思潮的时代。

在这一社会环境和思潮的影响下,生态学也渐渐从自然科学领域走出来,不断影响着各种人文学科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人类的精神生活以及所创造的文化模式。

艺术同生态环境的关系也逐渐被人们清晰地认识到。

现在,已经有了生态文化学、民俗生态学、舞蹈生态学等学科概念,从这些学科的提出和建设我们也许能进一步感受到生态学对其它学科的积极影响。

生态环境的巨变,也让人们日益感受到了因之而产生的艺术形式的变化。

与之相应,那种已经被人们忽视的,将要渐渐淡出历史舞台的淳朴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重新被召唤。

在这种状况下人们提出了“原生态”这个概念。

其实,原生态的概念不仅仅出现在民歌中,现在有“原生态文化”、“原生态艺术”、“原生态舞蹈”、“原生态生活”、“原生态住宅”、甚至是“原生态健康水”等。

对音乐界近年来出现的“原生态民歌”这一概念,我认为这种提法是值得赞赏的,因为至少这是一种关注到音乐文化生态环境的,新的思维方式。

这一概念的提出,应该是针对目前的大量已经严重脱离民歌原产地及其生活状态,被重新“原生态民歌”理解与认识文\王燕妮[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兴起的“原生态民歌”现象提出个人的理解和认识。

从此概念提出的背景、界定、定义等三个方面,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此概念在学术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学理规范。

[关键词]:原生态民歌概念定义演绎的民歌。

但至今为止确实还没有人非常慎重地给所谓“原生态民歌”下个定义。

当它已经被频繁地使用时,我们不得不面对它、关注它、解释它。

二、关于原生态民歌的定义:关于原生态民歌的定义我认为如果一定要下的话,应该分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原生态民歌指的是:相对于现代专业演唱和市场化运作而言,在民歌产生之初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流传下来的由当地人演唱的民歌。

浅析中国新民歌流行化与原生态民歌

浅析中国新民歌流行化与原生态民歌

浅析中国新民歌流行化与原生态民歌浅析中国新民歌流行化与原生态民歌浅析中国新民歌流行化与原生态民歌bsp;2.中国新民歌流行化产生的缘由新民歌流行化是当今音乐界和社会界存在的一种热门现象。

这种新民歌在传媒力气的巨大攻势下,有着广泛的接受群体,并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流行。

这种现象产生的缘由有以下几点:其一,民歌的本质是乡土性、集体性、口头性的统一,民歌的这些本质导致其在现代社会中将遭受很多挑战。

乡土性是指民歌与民风民俗的全都性,而现在西方民俗越来越多地进入我国,使我国民俗越来越淡化;集体性是指很多民歌的创作、加工、流传都是由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然地产生的,其歌词及曲调都是由群众集体改编。

而现在,随着大众传媒的快速进展,这个好像已经变得不行能了;口头性是指民歌都是在民间祖祖辈辈口头流传下来,而在电视、广播、网络普及的今日,我们学习唱歌几乎很少使用口头相传的形式。

其二,随着社会环境和生产方式的转变,生活在现代化都市的人们,很难有机会真正体验原生态民歌布满质朴共性的文化传统及其丰富内涵。

比如土家族的哭嫁歌,从最早产生它是一种对封建婚姻礼教的不满和控诉,后来成为一种风俗,成为一种不唱不行、不哭不行,你假如不会哭,人家就觉得你会嫁不出去。

但这个风俗随着经济的快速进展,到现在为止几乎没有了。

对传统民歌——山歌而言,在目前这个现代化社会里,择偶也并不是通过相互对山歌了。

其三,随着汉语一般话的推行、流行文化的冲击,原生态民歌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一些传统民歌失去了演唱环境。

一些民歌的功能丢失,附着在这一功能上的文化也随之萎缩。

这些因素在加速原生态民歌衰亡的同时也加速了新民歌流行化的速度。

由于现代训练的推动,少数民族的语言受到汉语普及的影响,呈现萎缩的状态。

”这给原生态民歌造成致命的打击。

其四,在这个文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里,人们的审美需要、审美力量、审美沟通、审美意识形态等所处的审美关系都已经发生变化,主流意识形态对待民歌的态度也不同于以前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在多地实地考察 中看 到 , 有些
原生态民歌 的承载或称创承 者 , 其嗓音
采录后加 工整理 的歌 曲便 有了专业 创
作 的成分 ; 于原生 地 , 产 却在 其后 脱离
了既有区域 文化 生活空间 、 由专业人士
条件并不 出众 ,却富 有特 色与魅 力 , 这 样 的歌手 的确很难 “ 走出来” 之所 以如 , 此 , 是取 决于 我们 某些“ 还 发现 者” 的审 美理念 。 这些发现 者的确 综合了多种因
歌 的范畴 。 我们说 , 原生态民歌应是在 演唱者
歌赛 ” 和音乐频道“ 民歌中国” 的平 台不
断夯实 , 使得民众在领略具 有 乡土气息
丰富 多彩 民歌 的同时也逐渐接受 了“ 原 生态 ” 这种认知 。严格说 来 ,原生态民 “ 歌 ” 其它三 种有相 当 的不 同 , 竟前 与 毕 几种称之 为“ 唱法 ” 既然 是为 唱法 , , 则 是经 历了长时期的不断总结归纳 , 有 具 专业性 以及 声音 训练 标准 的相对 统一 性, 多数经过 院校 的教学培 养 , 方法 从 论 的意义上可以这样理解 , 会有一定 社 的认 同度 ,有专业理论和专业 实践 , 依 d S1 :J练能够形成 “ L1 s 模式化” 特征 。 而这 第
我 们想 到了王洛 宾 ,引起 我们思 考 的
是 , 由他 所记 录 整理 “ 工 ” 的歌 经 加 过
中。当然 , 在社 会发 展的过程 中人们 的 确具有“ 相通 洼” 的审 美标准 , 这就 是所 谓“ 声情并 茂” , 言之 , 了好 的作 者 换 有 品, 是要歌者在诠释过程 中能够 在声 还 与情 两方面 俱佳 的二度 创作方 能 够真 正赢得普遍意义上大众 的认 同。
四种类型则与前三种有很大差 异 , 所谓 “ 原生态民歌 ” 当然也有歌唱方法 , 但这
生活区域 中产生意义上讲 , 那些经过 专业训练 的音乐工作 者在不 同区域“ 采 风” 过程 中挖 掘 、 理后 经过 一定 刻意 整
技巧还 是在风格 等 多层面 上都越 来越 多地受到外来因素 的影响 , 在具备相 当 专业性的 同时 , 脱离既有生存环境 长期 与文化 土壤 , 加入 了越 来越 多的 “ 商业
我们 需要思考 的是 , 些最初 以 自 ~
族 群 中流传 , 富有 区域 、 地方 特 色和风 格 , 当地民众或个 人或群体性生活 反映
曲, 《 诸如 玛依拉 》《 、在那 遥远 的地方 》
是否为原生态民歌 , 即便这 些歌 曲由当
感受、 演唱者自身属于非职业歌手并用
当地 语言演唱的歌 曲样态 。
原 生态民歌 在音 乐界 “ 起 ” 崛 已有
歌曲都是原生态 民歌 , 有些歌 曲属于社
会上通过各种传播媒介 广泛流传( 包括 异 地 传 人 或 通 过 当下 科 技 手段 所 把
土专业歌 手演唱 某些被 挖掘 整理 出来 的作 品 ,应该说 歌 曲本身具 有原 生性 质 , 随着具有 专业 身份 歌者 的诠释也 但 使得 既往完整意 义上 的原 生态歌 曲在 某些层面产生变异 。 从歌 曲的原生 地走 向遍 布全 国 各 地的民族村 、 民俗村 中以表演为生计 的 歌手 , 由于 长期 以此为业 , 无论其 演唱
22
E P O R TO NSI US )L AI ( M N r C
身嗓音条件 的优越 , 唱着原生态民歌走
是相对专业地学 习过戏 曲 , 并将一些其
中的技法用于民歌 的演唱 , 言下之意很 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 原生态民歌” 这 。
音乐探索 2 1 . l 0 3 1
Q } S U I Q l S C
原生态 民歌的界定与认知
口项 阳
( 国 艺术 研 究 院 北 京 10 2 ) 中 0 0 0

要: 本文 尝试对 “ 原生 态民歌 ” 学理层面进行界定 , 从 围绕这个称谓从 多角度 进行 相关辨析 , 探讨
数年 , 毫无疑 问 , 能够以 “ 四种 类型 ” 第 ( 前三种为美声唱法 、 民族唱法 、 通俗唱 法) 占据一定 的空间 , 中央 电视台 是为 这 种理念 的重要 推手 , 这就 是借 助 “ 青
握 )当地民 众将 其学 习后的歌曲承继 , 、
这 样的歌 曲显然 不属于 所谓原 生态 民
化” 信息 , 也很难 说这 些歌 曲还 是完整
意义上的原生态民歌 。
修饰加 工 ( 入更多专业创作成分 ) 加 之
后 的歌 曲 , 由专业歌手或歌 唱家演唱 改 则 已经 部分缺失了原 生态民歌 的定位 , 这 应视 为富有 民族或称 区域特 色 的衍 生 态民歌 。 这是因为 由作曲家在 原生地
地 民族歌 手演 唱是 否还会 称之 为原 生
态民歌 呢?
并非 由区域性 非专 业歌 手演 唱 的
收稿 日期 :0 1 0 — 3 2 1 - 5 2
我们发现 , 离开原 生环 境 、 由非本
作者简介 : 阳(96 )男, 项 15一 , 博士 , 中国艺术研 究院音 乐研 究所研 究员。
素 , 不可 否认 , 但 商业化 的因 素亦在 其
种方 法构不成 专业性模式化特征 。 笔 在 者看 来 , 该类民歌应 是区域性 歌手依托 当地 的 自然生态环境土生土长 , 其所演 唱的歌 曲只在相 对狭 小 的某一 区域或
演唱的歌曲可以认知为民歌 , 但却不能
够 算是真正意义上 的原生态民歌 。 由此
国家 举 办 原 生 态 民歌 展 演 的 必要 性 和 意 义 。 关 键 词 : 生 态 民歌 ; 定 ; 知 ; 演 ; 重 作 用 原 界 认 展 多
中图分类号 :6 6 J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0 4 2 7 (0 10 - 0 2 0 10 - 1 22 1 )3 0 2 -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