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分类训练导学案 (1)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悟诗歌情感,初步领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3.了解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浏览并划出重点。

(1)《观沧海》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

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大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在弹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前后削平吕布等割据权势。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一致了中国北方。

到了东汉献帝时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魏国,追尊为武帝。

享年六十六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创作背景: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本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1)《次北固山下》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字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史学家。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来往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遭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特别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誉。

(1)《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不断未能得志。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2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2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2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汉族文化中诗歌在文化宣传中的地位,掌握诗歌鉴赏的知识和方法;2.具备快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较好地理解和感悟古典诗歌;3.能在古典诗歌的朗诵、赏析中获得美学享受,提高自身修养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古典诗歌,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人文精神;2.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技巧和方法,提高听辨、鉴赏和表达能力;3.加深对打分韵、七言律诗、五言绝句等诗种的理解。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进入古代人文环境,全面理解古典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深层次奥义;2.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增强对古典诗歌的鉴赏和理解;3.创造性教学,激发学生自我的文学创作潜力。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讲授与互动相结合3.阅读和讲评相结合4.多媒体与音频教学相结合四、教学内容1.诗歌鉴赏基础(1)诗歌鉴赏的定义和意义•什么是诗歌鉴赏?•为什么要学习诗歌鉴赏?(2)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流程•学习古代汉族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流程。

(3)中国古诗文的发展和特点•古代汉族文化的历史背景。

•中国古诗文的分类和特点。

2. 诗歌鉴赏入门(1)古诗文常见手法和技巧•建议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熟悉句式和思路,大大提高诗歌鉴赏的效率。

(2)古诗文的情感表现和意象传递•表情达意的技巧和方法。

•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这些意象的含义和传递方式。

(3)古诗文细节•诗歌的特殊性。

•学习和理解措词、句子,加强对古代汉字的理解。

3. 具体体裁的诗歌鉴赏(1)打分韵•探究打分韵的特点。

•分析一首打分韵的诗歌,了解它的韵律和修辞。

(2)七言律诗•探究七言律诗的特点。

•分析一首七言律诗,理解其句式、韵律和语言的特点。

(3)五言绝句•探究五言绝句的特点。

•分析一首五言绝句,理解其句式、韵律和语言的特点。

五、教学评估1.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设计不同类型、难度的课堂作业和考试;2.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特别是通过课后阅读与写作作业,增强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3.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检查学生在“名篇欣赏、“文言阅读”、“诗选鉴赏”等学习方面的知识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一、诗歌鉴赏1学习目标1.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练习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等方面的能力;3.熟悉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诗歌。

学习内容1.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将进酒》的鉴赏;3.唐诗宋词的鉴赏。

学习方法1.边听边读,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分析诗歌用词、修辞和表达的手法;3.空余时间多阅读、练习,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评价1.能够准确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3.能够熟悉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诗歌。

二、诗歌鉴赏2学习目标1.学习鉴赏古代诗词中的文化和历史背景;2.掌握唐诗和宋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3.分析古代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手法。

学习内容1.《静夜思》;2.《清平调》;3.《秋夜寄邱员外》。

学习方法1.学习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2.对唐诗和宋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有一定了解;3.分析古代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手法。

学习评价1.能够准确分析诗词的文化和历史背景;2.能够理解唐诗和宋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3.能够分析古代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手法。

三、诗歌鉴赏3学习目标1.学习现代诗歌;2.探索城市诗歌的创作;3.设计自己的诗歌作品。

学习内容1.现代诗歌的鉴赏;2.成功的城市诗歌;3.设计自己的诗歌作品。

学习方法1.多阅读、多欣赏现代诗歌;2.深入了解城市文化和生活;3.设计自己的诗歌作品。

学习评价1.能够欣赏并分析现代诗歌;2.能够掌握城市诗歌的创作技巧;3.能够独立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们对诗歌鉴赏的技巧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分析和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同时,通过学习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诗歌,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也得到了提高。

最后,通过自己设计和创作诗歌,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发挥。

高三古典诗歌鉴赏导学案 1

高三古典诗歌鉴赏导学案 1

高三古典诗歌鉴赏导学案(2010—12—1)第一讲总说1、考纲要求: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简单一点说就是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艺术技巧的鉴赏与评价。

2、诗歌鉴赏应注意的问题:⑴把握整体,鉴赏局部。

⑵遵循文道统一的原则,鉴赏表达技巧。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⑶联系背景进行鉴赏。

⑷知人论诗。

3、鉴赏诗歌须具备的知识积累:⑴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⑵常说的表达方式指的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⑶常说的表现方法指的是: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想象、联想、照应、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⑷意象、意境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寓着作者情感的物象,如人、物、景等。

意境指的是: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

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⑸常见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⑹通常指的“作用”意境优美、意境深远、言近旨远、深化意境、升华主旨、意味深长、耐人寻味……⑺常见的内容:离情别绪、怀古伤今、思乡怀远、个人情志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入世的庙堂之志……⑻常见的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4、完成古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步骤⑴诵读全诗,抓意象,悟情感:古人云:“诗言志。

”无论什么诗歌,无论写什么,总是为了表达某一方面的情感或思想。

而诗又是最凝练的语言艺术,所以,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和要表达的思想,往往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或所叙的事中。

古典诗歌鉴赏专项复习学案

古典诗歌鉴赏专项复习学案

古典诗歌鉴赏专项复习学案教学园地04-29 1022:古典诗歌鉴赏专项复习学案一思路指津从2002年起高考语文卷把“古诗阅读鉴赏”放到第Ⅱ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试说明》对此明确提出了两点要求: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综观近六年的高考试题,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

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即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此诗的意思,注意语言的生动优美)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4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4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4复习教案一、前言近年来,我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中华文化自信的高涨,对于文学艺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诗歌作为汉语文学中的瑰宝,更是备受关注。

然而,诗歌鉴赏需要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学成的。

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打好扎实的诗歌鉴赏基础,以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二、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认识诗歌鉴赏的重要性;2.理解诗歌中的常用修辞手法,并通过练习掌握运用方法;3.培养对诗歌鉴赏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三、学习内容第一单元:诗歌基础知识1.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语言艺术为表现方式,运用韵律、节奏、声调、形象和意象等方式进行艺术虚构的文学体裁。

与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不同,诗歌具有高度压缩性、凝练性、音乐性和形象性等特点。

2.诗歌的种类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体系中,诗歌分为四大类:古体诗、近体诗、民间诗和现代诗。

其中,古体诗以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律诗等为代表,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词、赋等,民间诗包括词曲、花鼓戏、评书等。

现代诗则贯穿于民国至今。

3.诗歌的构成要素一首诗歌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韵律和意象两部分。

韵律是指诗中的韵脚、声调和节奏等元素,是诗歌音乐性和美感的基础。

意象则是指诗歌中所表现的景象、情感、思想和形象等,是诗歌意义和情感的表达。

第二单元:常用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是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以喻示实际含义的一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比喻手法包括直接比喻和间接比喻,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有形象化和生动性。

2.拟人拟人是将一些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属性和行为方式,以达到表现强烈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拟人可以使作品更富魅力和生动性,常被用于叙事和描写。

3.排比排比是将一种词语的形式反复运用以增加修饰的效果,以营造出铿锵有力、饱满激情的感觉,是一种运用变化和反复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排比手法有正反对仗、数量对仗、时间对仗等等。

第三单元:鉴赏实践1.名篇赏析选择一首经典的古代或现代诗歌作为阅读材料,通过学习诗歌的鉴赏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阅读能力,深入体会诗歌的意象、韵律和气韵,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意义和主题等,形成自己的鉴赏见解。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精编(好用)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精编(好用)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精编(好用)(一)考点精要阐释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①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色);③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2、考纲考点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考查方向指导Ⅰ、鉴赏古典诗歌的人物形象1、考点精要阐释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2、典型例题指导:例、试分析李白《独坐敬亭山》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答:3、答题方法指津:⑴、如何分析人物形象?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⑵、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①什么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③形象的意义。

4、常见艺术形象有哪几类?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试从课本中举一例(人和诗):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试从课本中举一例(人和诗):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试从课本中举一例(人和诗)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试从课本中举一例(人和诗):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试从课本中举一例(人和诗):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试从课本中举一例(人和诗):⑦献身边塞、反对战争的形象。

试从课本中举一例(人和诗):⑧爱恨情长的形象。

试从课本中举一例(人和诗)Ⅱ、鉴赏鉴赏古典诗歌的景物形象1、考点精要阐释⑴、天人合一理念: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自身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⑵、景物类型:①景物描写(季世、时令、地域等);②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③色彩描写。

2、注意事项:要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3、典型例题指导:答题三要素:①根据景象(意境)特点;②描摹诗歌图景;③剖析作者思想。

《古代诗歌三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三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三首》导学案一、导入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记录了古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

本次课程将进修三首古代诗歌,分别是《登鹳雀楼》、《静夜思》和《将进酒》。

通过进修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

二、目标1. 了解《登鹳雀楼》、《静夜思》和《将进酒》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些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导学1.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背景:王之涣是唐代闻名诗人,他在《登鹳雀楼》中表达了对壮丽山河和繁华都市的倾慕之情。

主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倾慕,展现了壮美的山河和繁华的都市景象。

2. 《静夜思》作者:李白背景:李白是唐代闻名诗人,他在《静夜思》中表达了对遥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主题:表现了诗人在夜晚寂静时对遥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人生短暂和无常的主题。

3. 《将进酒》作者:李白背景:李白是唐代闻名诗人,他在《将进酒》中表达了对酒的热爱和对自由奔放生活的倾慕。

主题: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展现了酒与生活的干系。

四、讨论1. 请同砚们谈谈你们对这三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你们认为这些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有哪些特点?3. 你们是否能够从这些诗歌中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五、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登鹳雀楼》、《静夜思》和《将进酒》这三首古代诗歌的作者、背景和主题,理解了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希望同砚们能够继续深入进修古代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魅力,发现其中的人生智慧和美学意义。

愿我们在古代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无限的魅力和启发。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通用7篇)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通用7篇)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通用7篇)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通用7篇)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篇1第六节分类鉴赏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下面分别说明。

一、送别诗(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二)举例送刘司直赴安西王维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解说]全诗从地点、景物特点写起,然后叙述史实,赞扬汉朝的威德,结点出全诗的主旨:你这次去安西一定要让外族惧怕,不要去寻找屈辱的“和亲”方略。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解说]: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是在暮雨时分送别李胄,用景物特征为送别定下了调子,建业──则是友人要去的地方。

“深深的海门看不到尽头,远处的浦树在雨中摇曳,诉不完的别情,就如同这无边的雨丝。

”这四句则把别情形象化,反衬了情义的深重。

(三)检测练习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七:古诗词鉴赏(一)训练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七:古诗词鉴赏(一)训练

语文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4分) 春光好·天初暖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7.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词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表达了词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 和欣喜之情。
8.“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任选其一简要分析。(2分)
答案:(示例一)“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给人初春时节万物复 苏的勃勃生机之感。 (示例二)“偎”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娇美,使诗歌更富有情趣。
语文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初见嵩山 张耒
语文
4.“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妙处?(2分)
答案: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情态,以花的形态。这两句是说白雪比人 更急切,“穿庭树作飞花”。这实际是诗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还没有春色时想象出的一片春 色,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语文
三、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4分) 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5.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答案: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魄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
6.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两句。(2分)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悲凉。
语文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8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8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8复习教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判断古诗文中的主题和意境。

2.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方法。

3.培养自己欣赏古诗文的能力,提高对文学的鉴赏水平。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方法。

2.理解并判断古诗文中的主题和意境。

难点1.对诗歌中抽象词汇的理解和解释。

2.理解诗歌中典故和典型事物的含义。

三、学习内容第一章:“静夜思”赏析1.理解古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词语的含义。

2.分析古诗中的意境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3.采用创新的方式表达对古诗的感受。

第二章:“将进酒”赏析1.理解古诗中“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等词语的含义。

2.分析“将进酒”中的意境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3.探究古诗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手法。

第三章:“长恨歌”赏析1.理解古诗中“肠断白日千回顾”、“春花秋月何时了”等词语的含义。

2.分析“长恨歌”中的意境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3.探究古诗中的形象描写和色彩运用。

第四章:“登高”赏析1.理解古诗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等词语的含义。

2.分析“登高”中的意境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3.探究古诗中的情感表达和变化。

第五章:“凉州词”赏析1.理解古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等词语的含义。

2.分析“凉州词”中的意境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3.探究古诗中的韵律和节奏。

第六章:“江雪”赏析1.理解古诗中“白鹭洲边千树竞秋”、“潇湘夜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等词语的含义。

2.分析“江雪”中的意境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3.探究古诗中的意象描写和修辞手法。

第七章:“春夜喜雨”赏析1.理解古诗中“穿越绿窗红掌影,海燕南飞依返”等词语的含义。

2.分析“春夜喜雨”中的意境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3.探究古诗中的对比和借物抒情。

第八章:“墨梅”赏析1.理解古诗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等词语的含义。

2.分析“墨梅”中的意境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3.探究古诗中的写景和抒情。

四、学习方法1.阅读和理解古诗文中的词汇、句式等语言细节;2.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境;3.培养自己欣赏古诗文的习惯,多多欣赏优美的古诗和经典文学。

中考课外古诗赏析指导及习题训练

中考课外古诗赏析指导及习题训练

中考课外古诗赏析指导及习题训练班级姓名(一)知识指导1.了解古代诗歌分类。

(1)从体裁分:古典诗歌首先分为诗、词、曲。

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包含有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乐府诗(题目上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

近体诗包括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和绝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律诗:共八句,1、2句为首联,3、4句为颔联,5、6句为颈联,7、8句为尾联或末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偶句都押韵。

绝句:一共四句,又叫“截句”,是律诗的一半。

词:句子长短不一,词牌限定了词的字数、音韵、文字的形式,词中用典较多。

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分为豪放派(XXX和XXX)和婉约派(XXX、XXX和XXX)。

(2)从题材分: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咏史诗、送别诗、边塞诗。

此外还有爱情诗、说理诗、感怀诗等。

送别诗: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怀古诗: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思乡诗: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战争诗: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田园诗: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写景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肯与世俗与世浮沉的品格,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咏物诗: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格,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

(1)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等。

(2)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3)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边塞诗复习导学案 (1)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边塞诗复习导学案 (1)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边塞诗复习导学案考试说明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预习目标在“温故”中了解边塞诗的主要表现方法和情感。

预习方法1、结合导学案复习《唐诗宋词》,自主梳理、建构本课知识体系。

2、完成预习内容,并理清存在的问题。

预习内容1、结合《唐诗宋词》模块,请结合下列表格,写出你所掌握的边塞诗的相关内容。

作者篇名例句主要手法简析(表现感情)2、结合你所接触的边塞诗,完成下面几个小题:(1)边塞诗常有哪些标志性词语?(2)边塞诗抒发的感情大致有几种?学习目标1、掌握边塞诗的解读方法。

2、掌握边塞诗的主要考查题型和解题思路。

学习重点掌握从题材入手理解诗歌的方法学习方法师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一、温故,交流“预习案”的思考问题,二、知识梳理及训练梳理边塞诗的相关知识(1)感情类型(2)主要手法(3)鉴赏方法二、高考体验1、(2004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2、(2007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三、课堂演练1、(200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巩固案【日作业】一、必做题:(10分钟)1、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2、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解读,并迁移高考,解答相关高考题目:(200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4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4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4复习教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单元作文、话题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英语作文、作文素材、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ju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se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unit composition, topic composition, genre composition, post-reading feeling, English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material,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4复习教案第四节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2021年整理)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学生版

(2021年整理)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学生版

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学生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学生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学生版的全部内容。

古代诗歌鉴赏之快速读懂诗情导学案学习目标:1、复习掌握诗歌鉴赏快速读懂诗情的方法2、进一步提高高考诗歌鉴赏应试的能力知识储备:古代诗歌思想感情表达一览表一、课前练习(自练感悟,总结方法)要求:快速阅读下面四首诗,并回答问题(每首诗3分钟左右),然后小结快速读懂诗情的方法。

1、咏山泉储光羲 (唐)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小结方法:2、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 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小结方法:3、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宋)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

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小结方法:4、 [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元)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6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6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6复习教案学习目标•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掌握韵脚、节奏、押韵等诗歌用语;•熟悉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家;•了解现代诗歌的创作特点及代表作家;•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复习重点课程一:唐代诗歌鉴赏1.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特点,包括盛唐、中唐、晚唐的主要特征;2.掌握唐诗的基本形式和特点:•诗的字数多为四言或五言;•诗的韵部多采用仄韵;•诗的格律多为七绝、五绝等。

3.掌握唐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意境、形象、意象、典型、情感等;4.了解唐代著名的诗人及其创作特点,包括李白、杜甫、王之涣、白居易等;5.提高唐诗的鉴赏能力,了解唐诗的背景和含义,逐渐培养审美情趣。

课程二:宋词鉴赏教学设计1.了解宋代词歌出现的背景和特点;2.掌握宋词的表现手法,如意象、典型、情感等;3.掌握宋词的构成形式以及韵脚和节奏等;4.熟悉宋代著名的词人及其创作特点,如苏轼、苏洵、李清照等;5.提高宋词的鉴赏能力,了解宋词的背景和含义,逐渐培养审美情趣。

课程三:辞赋鉴赏教学设计1.了解辞赋的基本定义和特点;2.掌握辞赋的表现手法,如意象、典型、情感等;3.掌握辞赋的构成形式以及韵脚和节奏等;4.熟悉汉代著名的辞赋作家及其创作特点,如司马相如、班固等;5.提高辞赋的鉴赏能力,了解辞赋的背景和含义,逐渐培养审美情趣。

课程四:现代诗鉴赏教学设计1.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掌握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意象、典型、情感等;3.熟悉现代著名的诗人及其创作特点,如徐志摩、鲁迅、余光中等;4.提高现代诗的鉴赏能力,了解现代诗歌的背景和含义,逐渐培养审美情趣。

课程五:古诗文鉴赏教学设计1.了解古代诗歌和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掌握古诗文的表现手法,如意象、典型、情感等;3.熟悉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及其作品,如曹操、李清照等;4.提高古诗文的鉴赏能力,了解古代文学的背景和含义,逐渐培养审美情趣。

课程六:诗歌鉴赏实践1.学习如何进行诗歌鉴赏,包括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等;2.练习诗歌鉴赏写作,如写一篇关于一首古诗歌的文章;3.熟悉相关的鉴赏用语和技巧,包括韵脚、节奏、押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古典诗歌鉴赏分类训练导学案古典诗歌鉴赏分类训练导学案之四花鸟草虫皆有品——咏物诗鉴赏指导设计者:谢宪起【考点阐述】古典诗歌中有不少咏物诗,意蕴深邃,感人肺腑,令人击节叹赏。

这些诗歌大多以“物”为吟咏对象,或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或达到“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占有重要地位。

此类诗歌的命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诗人情志的把握,对意象、意境的理解,对有关表达技巧与表现手法的辨认与评析。

【知识梳理】咏物诗主要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亏,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精神品质或理想。

其艺术手法常见的是各类描写、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

咏物诗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1)描写:就是用语言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

描写内容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等。

描写方式主要有: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等。

(2)抒情方式:融情于物,即把主观之情寓于客观之物,达到物我合一的境地。

托物言志,即先咏他物,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使自己的感情得以寄托。

(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本真相结合。

(4)各类常见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对比、象征、渲染、烘托、抑扬等。

(5)各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反问、双关、设问等。

(6)一些常见事物的寓意要了解。

比如:月——思乡;莲——高洁;柳——一送别;花——美好;松——坚韧不拔;梅——孤高,不流于俗;菊——气质清高;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杜鹃——哀怨、思归等等。

可鉴赏常用语有: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生动传神、形神兼备、烘云托月、朦胧含蓄……【方法点拨】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体察物态描摹物态是咏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卢了处环境。

当然,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主了物的哪些特征,而是要体察诗人的招粪物态之妙。

2、品味寄托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

所以,我们在鉴赏时,不但要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还要分析其内在品性。

能够自然地由物到人,由实到虚,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明辨技巧从表现手法上看,由于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

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在构思时常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

从描写角度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或三言两语勾勒事物形态,不求形似,只求神似。

4、操作步骤①“读清”全诗。

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④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课本经典】房兵曹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1)作者在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答:(2)作者写胡马的用意是什么?答:【参考答案】(1)作者塑造了一匹瘦骨突出、两耳高耸、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的大宛名马的形象。

(2)作者歌咏胡马,抒发了喜爱赞美之情,寄托了自己驰骋疆场、纵横四海的志向和情操。

【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俱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天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

(2)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

【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①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读下面苏轼的有关诗论并回答问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

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请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2.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阮郎归曾觌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

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

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

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

全词处处说燕,却始终不着一个燕字,正如邹祗谟在《远志斋词衷》所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

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如用意。

”联系全词分析咏物的这一特点。

答: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眉鸟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答:(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答:【参考答案】1、第一问两个要点。

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

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2、起首二句,不说燕子而仅以“呢喃”二字,从声音上画其特点;三、四句用“蹴水忙”三字,写燕子之神,活画了一幅飞燕闹春图;五、六句写柳絮在风中飞来飞去,正好烘托出燕子在空中飞翔的优美姿态;结尾句中的“街”正是燕子的动作。

全文在似与不似之间,取其神,不取其貌,用烘托、陪衬的手法,写燕子所处的环境、声音、体态等。

3、(1)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

(2)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古典诗歌鉴赏分类训练导学案之五一枝一叶总关情——写景诗鉴赏指导设计者:谢宪起【考点阐述】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也是历年高考命题选材的一个热点。

这类诗歌,或勾勒意境,或写景言志,或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此类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意象的识别与理解、对诗歌意境的体味与品析以及对相关表达技巧的辨析与评价。

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对考生的诗歌素养有较高的要求。

【知识梳理】一般来说,写景诗涉及以下知识点:传统意象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意境所展示的画面及其凸显的情感氛围和主题思想,情和景的关系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一些表达技巧、写景的方式方法,与主旨相关的炼字、炼句及修辞的辨认分析,诗话材料中对情景关系的评点等等。

鉴赏中常用语主要有:1、思想内容方面,如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方面,如借景抒情、白描、衬托(正衬、反衬)、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移情于物、浓墨渲染……3、语言特点方面,如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方法点拨】写景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意象的特征和寓意,理解诗词的主题。

一般而言,诗人构建意象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撷取相似之“象”表意;二是用拟人的手法塑造富有人格性情的意象;三是借助不变之“象”反照“意”。

诗人的主观情感往往通过一组或一两个精心选择的意象来体现。

把握意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作题时能根据诗歌内容选择所描绘的意象进行分析,同时对两首诗中的异同意象进行比较分析。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意境鉴赏可分三步去答:一看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景象、物象;二看用了哪些技巧,展开联想、想象再现画面;三要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指明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3.抓诗眼,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这在试题的注释中),即知人论诗,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写景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要留意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要把握和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色;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明暗对比等等。

此外,诗歌中传统的比兴手法,也值得注意。

至于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又要善于体会诗人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摹,通过不断地体味、剖析,从而领会诗人的不同风格和技巧。

【课本经典】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参考答案】(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意思对即可)(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真题再现】宿甘露寺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