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有关资料
最喜欢的哲学家走近梭罗资料
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 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 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而?瓦尔登湖?在美国文 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送的非虚构作品。
其他作品:
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又译为?消极抵抗?
?论公民抗命?
?公民不服从论?〕〔1849〕
10
服从?对美国民主主义的开展产生了 巨大影响。列夫·托尔斯泰在1900 年读到这篇文章,对它崇拜不已。 圣雄甘地在南非当律师时,宣读这 篇文章为触犯了种族歧视法规的印 度人辩护。甘地深受梭罗的影响, 成了一位终生非暴力对抗和消极抵 抗非正义权势的典范。通过甘地, 梭罗的主张变成了政治活动的工具。 后来在二十世纪,年轻的马丁·路
3.废奴主义 在瓦尔登湖生活期间,因为梭罗反对 黑奴制 ,拒交“人头税〞而被捕入 狱。虽然他只在狱中蹲了一宿就被友 人在未经他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替他 代交了税款保其出狱,但这一夜却激 发他思考了许多问题。出来后曾有一 些市民问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 许多人宁愿坐牢也不愿意交税。为解 释这一问题,他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
最喜欢的哲学家走近梭罗资 料
1
亨利·戴维·梭罗
(Henry David Thoreau , 1817-1862)
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 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 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曾任职 土地勘测员。
1817年7月12日梭罗生于康科德城;
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1838回到家乡,执教两年。
咳喘,并未用它交流人类的思想。我们建成了铁路,却坐着它
去城里消磨时光。〞从这点上看,梭罗对社会的意义并非仅仅
在于批判,而更在于指导。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他会毫不犹豫
亨利大卫梭罗英文简介个人资料
亨利大卫梭罗英文简介个人资料亨利大卫梭罗简介The 19th century, one of the three major writ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Henry David Thoreau, why no one is interested in life, after the death of the fame? After reading the "Walden", you can find Thoreau at that time no way to know the 20th century Derrida's theory of deconstruction, but with its striking similar means of the so-called economic principles of the logical reasoning, and to build a perfect fusion of mankind and nature of the "all things network", digested the 19th century dogma - - Civilization is higher than nature, urban life is better than pastoral life, society is better than individual. He de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advanced industry, human civilization,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perfect fusion of human and nature of the new way of life.Henry D Thoreau (1817-1862), American writer and naturalist. His work advocates a nonviolent resistance movement against unjust government and has had a wide range of effects, especiall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Mohammad K Gandhi absorbed many of Thoreau's ideas and named him the Indian autonomy movement led by Thoreau's proverb "disobedience" (1849). American civil rights leader Martin Luther King Kim also led his own passive resistance movement based on the creed of the article.Thoreau argues that opposition to open injustice should include a violation of unfair law, and that he is committed to his own beliefs. On one occasion, Thoreau helped a fleeing black to escape hunt. Another time, he would rather go to jail nor pay the Massachusetts head tax, in order not to support the Mexican war and to extendslavery.Thoreau's works "Walden" or "Jungle Life" (1854) is an American literary classics. The work tells of his two years living in a small wooden house in the Lake Walden near Concord, Massachusetts. Thoreauin the "Lake Walden" in the fresh and vivid description of his observed seasonal changes and other natural events and landscapes. He also recorded his meager spending, such as $ 28.125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ttage's material and 27 cents per week for the purchase of food in addition to his own vegetables. He compares himself to the simple, quiet life of the Walden lake with theordinary people's crazy pursuit of fame and fortune.Thoreau does not insist on someone else who has chosen the simple life of his choice. On the personal side, he believes in individualism. "If a man does not keep up with the companion's rhythm, he may be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he wrote in the Lake Walden. "Let him follow the music that he hears without touching whether he is in tune or "亨利大卫梭罗生平Thoreau was born in Concord. His father is the owner of a small pencil factory, living in poverty. But the small Thoreau in the teacher's sister's support, entered the Harvard University. After graduating in 1837, Thoreau and his brother John founded a school, which may be the first school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use a fieldtrip for natural research. In 1841 John's health deteriorated, the brothers closed the school and made a trip, Henry recorded his tripin his first book "The Week of Concord and Merrimack River" (1849). In 1837 Thoreau, after meeting Ralph Valdo Emerson, became partof Emerson's transcendentalist group. He created poetry and prose forthe transgender magazine "sundial" and helped to edit the magazine. Thoreau lived in Emerson's house, and in 1843 lived in Emerson's brother William's house and became a tutor of William's family. In 1845 Thoreau built a hut with his own hands on the banks of Lake Walden; he lived there until 1847. During this time he completed the trip to the Concord and Merrimack River. After leaving the log cabin, Thoreau in the Emerson home to complete the "Walden" the first draft. Thoreau to do the surveyor and fight casual workers to feed their families. He worked part time in his own pencil factory to help improve the production process, greatly improving the profits. Mostof his leisure time is a stroll along the woods near Concord, as well as travel to Maine, New York, Minnesota and Canada. Shortly after a trip from Minnesota, Thoreau died of tuberculosis.Thoreau only published two books. He began to write diaries from 1837, and the diary and other articles that were originally taught were the source of several books he had published after his death. Thoreau was named to the Great American Hall of Fame in 1960.亨利大卫梭罗代表作Thoreau's works include Excursions (1863), Maine Woods (1864), Cape Cod (1865), Massachusetts (1881), "Summer" (1884), "Winter" (1888), "Autumn" (1892), "Works" (14 volumes, 1906), "Early Spring in Massachusetts" TheOpen Category:Writer, American, naturalist literature内容总结(1)亨利大卫梭罗英文简介个人资料亨利大卫梭罗简介The 19th century, one of the three major writ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Henry David Thoreau, why no one is interested in life, after the death of the fame。
湖光水色 梭罗 二、作者资料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1817年
湖光水色梭罗二、作者资料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1817年出生于康科德城,是约翰和辛西娅·邓巴·梭罗的第三个孩子。
其父母是当地的平民,而梭罗从小就在田间劳动,对野外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1829年至1833年在康科德中学学习,1833年至1837年在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就学。
在校期间,阅读了大量的哲学著作和文学名著,在思想和文化上为他后来成为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代言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37年8月30日,梭罗大学毕业,或文学学士学位。
毕业后,从事过教书、制造铅笔、测绘多种职业,后隐居于瓦尔登湖,从事专业写作。
1862年5月6日,因肺结核逝世,享年44岁。
梭罗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不少思想深奥文字精美的作品,主要有《在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瓦尔登湖》、《缅因森林》、《科德角》等,而以《瓦尔登湖》最著名。
梭罗被认为是自然主义者。
梭罗关于“听另一种鼓声”(《瓦尔登湖》,217)的人和关于自然保护的那些名言常常被引用在毕业典礼、演讲和招贴画上,然而,不管这些话变得如何耳熟能详,它们都是梭罗近两百万字作品中的标志。
同样,他那些更加有名的生活插曲——在瓦尔登湖两年又两个月又两天的“旅居”,因为拒付人头税而在监狱度过的那个夜晚,或是他在康科德中心学校当教师时曾经鞭打过学生——这些都可以帮我们简化他的复杂个性,只把他当作是美国大传统下的一个怪人,这样,即使他和他的思想(无论其“节拍”如何)是那样“遥远”(《对市政府的抵抗》,217),我们都能够接受。
在梭罗的时代,有一些人十分重视他。
一位早期评论家称他是“美国的第欧根尼”(布里格斯[Briggs],314),认为梭罗类似于那个古希腊伟大的愤世嫉俗者。
当梭罗力图成为在精神生活上更有影响力的人,而不是从事更实用的职业时,他亲密的良师益友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很是失望(《梭罗》,331-332)。
瓦尔登湖内容简介
• 坚持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 加强湖泊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确保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 • 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和实施瓦尔登湖可持续发展规划,提高湖泊管理水平
CREATE TOGETHER
DOCS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瓦尔登湖的生物多样性与水生生态
瓦尔登湖的生物多样性
• 湖泊中生活着超过160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动物 • 其中包括一些珍稀和濒危物种,如美国白头海雕、红狐等 • 湖泊周边的植被丰富,包括阔叶林、针叶林、沼泽地等多种类型
瓦尔登湖的水生生态
• 湖泊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的食物链和丰富的能量来源 • 湖泊中的水生生物相互依赖,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 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于维护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瓦尔登湖的自然景观与旅游价值
瓦尔登湖的自然景观
• 湖泊四周绿树成荫,风景如画 • 春季湖面碧波荡漾,夏季荷花盛开,秋季枫叶五彩斑斓,冬季湖面结冰 • 湖泊周边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悬崖、瀑布、森林等
瓦尔登湖的旅游价值
• 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 湖泊周边设有众多露营、徒步、划船等旅游设施 • 瓦尔登湖的旅游价值不仅体现在自然景观上,还体现在文化价值上
02
瓦尔登湖的自然环境
瓦尔登湖的水文特征与水质状况
瓦尔登湖的水文特征
• 湖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 湖泊水源主要来自于降水和地下水补给 • 湖泊出水口为康涅狄格河,水流缓慢
瓦尔登湖的水质状况
• 湖泊水质总体较好,但受到农业和旅游业的影响,水质有所下降 • 近年来,政府和环保组织采取措施保护水质,取得了一定成效 • 湖泊水质监测结果显示,部分指标已达到或接近饮用水标准
“《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资料
“哪里去找啊,找这个国家的武士,摩尔大厅的 摩尔人,到名叫‘深割’最深创伤的地方去掷 出复仇的投枪,刺入这傲慢的肋骨之间?”
——痛斥
探讨主旨
文章细腻地描写瓦尔登湖美丽 的湖光水色,抒发了作者观景 时的丰富的感受,表达了皈依 大自然的心愿和由于人类文明 对大自然破坏的痛心。
总结写作特色
—— 懒散却合理性的生活态度。
“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毫 的虚伪!……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澄清, 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
——瓦尔登湖是作者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和创作 激情产生的源泉。
三. 表达对工业文明的厌恶和批判。
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 森林已被砍伐了,怎能望鸣禽歌唱?
——徐迟
一、作者简介:
亨利·梭罗 (1817 — 1862) ,出生于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 1833 — 1837 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 大学;1838 — 1840 年回到家乡, 执教两年。他与爱默生的交谊独厚, 1841 — 1843 年,他曾以友人和助 手的身份在爱默生家待过一段时间, 并受到爱默生的鼓励和思想的影响。 曾任教师,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 文章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 想内容,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 一帜。他的思想对英国工党、印度 的甘地与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 等人都有很大的影响。
1、瓦尔登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美丽的湖光水色:深邃、清澈、纯洁无瑕、 平静……
2、赏析瓦尔登湖之美
“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
“十一月中一个下午”的湖景
“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
远景全景 近景小景 小生命自由欢快的活动
宁静博大 美丽丰富 纯洁无瑕
人物素材_梭罗资料
• 1856 赴纽泽西州珀恩安博尹附近的伊戈伍 德社区调查。5~6月在日记中讨论森林乔 木的演替。11月:与格里利论植物的自然发 生。 • 1857 ~1858游鳕鱼角与缅因州森林;发表 《奇松库克》,游新罕什布尔州的白山。 • 18609月20日在米铎萨克司农学会讲《森林 乔木的演替》。于12月最后一次演讲《秋 之色调》(在康乃狄克州的瓦特博里)并 起草《野生果子》一文。 • 1861为复健与曼恩同游明尼苏达州。 • 1862 整理早年的讲稿与散文,似乎对死期 已有预感。并于5月6梭罗重新继续他的漫长的散步与各种各样的研 究,每天都对于自然界有些新的认识,不过他 从未说到动物学或是植物学,因为他对于自然 界的事实虽然好学不倦,对于专门科学与文字 上的科学并没有好奇心。在这时候他是一个强 壮健康的青年,刚从大学里出来,他所有的友 伴都在选择他们的职业,或是急于要开始担任 某种报酬丰厚的职务,当然他也不免要想到这 同一个问题;他这种能够抗拒一切通常的道路, 保存他孤独自由的决心,实在是难得的——这 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辜负他的家人期望!
瓦尔登湖畔的梭罗
亨利· 戴维· 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美国作家、诗人、哲学家、博 物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 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 19 世纪美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 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主流社会思潮 的弃儿,150年来,他的思想激励了寻求返璞归 真的人.2006年,梭罗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 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 (名列第65位).
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协助爱默生编辑评论季刊《日晷》。 写有许多政论,反对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一生支持废奴 运动,他到处演讲倡导废奴,并抨击逃亡奴隶法。其思想 其他作品有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又 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 1845年, 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抗命》、《公民不 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 服从论》)(1849)、《没有规则的生活》( 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为题材写成的长篇散文 1863 ),游记《马萨诸塞自然史》、《康科德及 《瓦尔登湖》(又译为《湖滨散记》)( 1854),成为 梅里马克河畔一周》、《缅因森林》等。《瓦尔 超验主义经典作品。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 登湖》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的隐逸生活,而《公 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 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 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 民不服从》则讨论面对政府和强权的不义,为公 帜。而《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 民主动拒绝遵守若干法律提出辩护。 迎的非虚构作品。[1]
THOREAU梭罗资料
Ideas
Transcendentalism(超验主义) 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 Materialism(唯物主义) Anarchism(无政府主义)
Transcendentalism(超验主义)
Individualism (个人主义)
“any man more right than his neighbors,
constitutes(构成)a majority of one .” Civil Disobedience
Practiced this view in his own life consistently Encouraged others to assert(维护) their
jailed experience in 1846, embodying(体 现) the pioneering spirit(开拓精神)of the American frontiersman(边远者)and a development of the philosophy in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having a
but at once a better government.” Civil Disobedience
“That government is best which governs not at all; and when men are prepared for it, that will be the kind of
领导人是美国思想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transcendentalism (超验主义)
瓦尔登湖
背景简介
亨利梭罗, 1817年出生于康科德城,十六岁即进入美 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就学。次年,大思想家爱默生到哈佛 大学作了题为《美国学者》的演讲,宣扬先知先觉的智慧, 而正是这一次演讲,给了梭罗以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他的 人生。 梭罗从哈佛大学毕业后,避开闹市,住到爱默生家中。 在担任数年中学校长后,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的 羁绊,在爱默生的林地中的瓦尔登湖畔自建一个小木屋, 自耕自食两年有余。本书即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 所悟的记录。 《瓦尔登湖》是一部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充满了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个先觉者的超 人智慧。
相关评论
《瓦尔登湖》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是美国现代 文学中散文作品最早的典范之一。与其同时代的 伟大作家们相比,此书的风格独特甚至比霍桑、 梅尔维尔和爱默生这些天才作家们更富于20世纪 散文的气息。这一特点具体体现于它的句子平铺 直叙(straight forward)、简洁(concise)和有观点 (to the point),完全不像维多利亚中期散文那样散漫、 用词精细、矫情和具体,也没有朦胧和抽象的气 息。 一百五十年常销不衰的绿色心灵圣经,它与《圣 经》等同时被评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 典”。
相关评论
一直在寻找他,不经意撞入眼帘时却是如此陌生——居然 无法安静下来,也许现在真的不能进入他的灵魂深处,然 而,肯定会有一天,静静地、静静地…… ——青年作家 落思 喧嚣的世界,人们疲惫奔波于生活。不经意地,看到了这 一泓清澈,终于明白——生命的真谛在这里,享受一片安 静,咀嚼自然美丽! ——青年作家 方舟 每日的繁忙生活让我们忘记了思考的重要性,夜晚,在台 灯下面,静静地读《瓦尔登湖》这本静静的书,一切的喧 嚣都变成了过眼云烟。心中只有美丽、纯洁…… ——环境学家 郭慧
梭罗名言(精选150句)
梭罗名言(精选150句)1、世界留给黑夜和我。
——梭罗《瓦尔登湖》2、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
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能够过得很好,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
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
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
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梭罗《瓦尔登湖》3、到了深夜,困意来袭,眼神渐渐有些迷离了,于是视觉退居脑后,其他感官成了主导。
——亨利-大卫-梭罗《远行》4、不用给我爱,不用给我钱,不用给我声誉,给我真理吧。
——梭罗《瓦尔登湖》5、一个诗人在享受了一个农场的最有价值的部分之后离开,而爱发脾气的农夫却认为,他只带走了几个野苹果。
嗨,过了许多年那位主人都不明白,诗人已经把他的农场写进了诗里。
——梭罗《瓦尔登湖》6、为什么一桶水放时光长了会变臭,而水冻成冰以后就能永远坚持甘美呢?哲人说,这就如同情感和理智的区别。
——梭罗《瓦尔登湖》7、我不想生活在这不安分的,神经兮兮的,无聊忙乱的世纪中,我宁愿静坐或站着让世纪的时光就这么流逝。
——梭罗《瓦尔登湖》8、万物未变,是我们变了——梭罗《瓦尔登湖》9、在军队里打仗的士兵所需的勇气连拦路打劫的强盗的一半都不到。
——梭罗《瓦尔登湖》10、社会已远远背离”社会”一词的基本意义。
尽管我们接触频繁,但却没有时光从对方身上发现新的价值。
我们不得不恪守一套条条框框,既所谓”礼节”与”礼貌”,才能使着频繁的接触不至于变得不能容忍而诉诸武力。
——梭罗《瓦尔登湖》11、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并非更适合做教师,并且做得也并不如年轻人好,因为老年人的损失,要大于他们的收益。
——梭罗《瓦尔登湖》12、一天是一年的缩影——梭罗《瓦尔登湖》13、一个阶级的奢侈全靠另一个阶级的贫苦来维持。
西方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14、如果我们只是喋喋不休大声说话的人,那么,我们倒能够紧挨在一起,互相感受对方的气息;但要是我们说话含蓄而又富有思想资料,那便会期望双方站得远点,使所有那些动物性的热气和湿气有机会蒸发掉。
瓦尔登湖第一章读后感
瓦尔登湖第一章读后感《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而著称,被誉为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这本书中,梭罗通过自己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经历,探讨了人与自然、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和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生活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对自己生活的反思,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繁琐和物质追求使人们迷失了自我,忽略了内心的声音。
而在瓦尔登湖畔,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自由,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社会。
他强调了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呼吁人们摆脱物质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精神的升华。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自然和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在现代社会,人们总是忙碌于工作和生活,很少有时间去欣赏自然的美丽和感受内心的宁静。
而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让我重新认识了自然的力量和生活的本质。
他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乐趣和意义,让我明白了物质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幸福。
此外,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让我深有感触。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繁琐和功利使人们迷失了自我,忽略了内心的声音。
他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个体的呼吁,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社会。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希望能够摆脱物质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精神的升华。
总的来说,读完《瓦尔登湖》让我受益匪浅。
梭罗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人与自然、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和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他的思想和写作风格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生活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希望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多地关注内心的声音,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精神的升华。
梭罗名言
梭罗名言导读:1、善是唯一永远也不会亏本的投资。
2、灵魂的必需品并不需要用金钱来购买。
3、即使在天堂,挑刺的人也会找到刺。
4、人的灵魂所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用钱来买的。
5、我喜欢独处。
我从没遇到过比孤独更好的伴侣。
6、谁的快乐最廉价,谁就是最富有的人。
7、任何事物的代价等于你用多少生命去换取它。
8、没有计划和计算的生活,那注定是一败涂地的了。
9、多余的财富只能买来多余的东西。
10、一个人越是能够放弃一些东西,越是富有。
11、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往往暗示着自己的命运。
12、我终究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13、让我们目盲的光线,就是我们的黑暗。
14、不要雇一个为钱而替你工作的人。
15、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16、所谓的听天由命,是一种得到证实的绝望。
17、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
18、心灵永远是缺乏经验的。
19、景色中最丰富的元素,就是一点天真无邪的阳光。
20、我们最真实的生活是当我们清醒地活在自己的梦中。
21、我毫不怀疑,时间是能甄别出优劣的。
22、世界只是我们的想象的画布。
23、一个人如果活得真诚,就一定是活在一个遥远的国度。
24、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
25、有时间增加自己精神财富的人才是真正享受到安逸的人。
26、我宁愿独自坐在一只南瓜上,而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座垫上。
27、所有的事情,不论是善的还是恶的,都像水流一样从我们的身边流过。
28、大多数人过着一种平静的绝望生活,他们心中的歌和他们一起埋入坟墓。
29、文明创造出了宫殿,但要创造出贵族和国王来却并不这么容易。
30、多余的财富只能换取奢靡者的生活,而心灵的必需品是无需用钱购买的。
31、灵魂会因处境而误解自己的身份,直到圣贤揭露真相,方知自己是婆罗门。
32、一种善良的意识,要比一座像月亮那样高的纪念碑更令人难忘。
33、从今以后,别再过你应该过的人生,去过你想过的人生吧!34、一切改变都是值得深思的奇迹,但它又是一种随时会发生的奇迹。
湖光水色梭罗延展资料资料链接辑要1剑桥大学出版社编
湖光水色梭罗四、延展资料(一)资料链接辑要1、剑桥大学出版社编:《亨利·戴维·梭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说明:《亨利·戴维·梭罗》由剑桥大学出版社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该书对罗梭的早年生活、大学教育、求职与谋生、和爱默生的关系及其自然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该书对梭罗的代表作《瓦尔登湖》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分析了《瓦尔登湖》对现实的探究、旁观者、自我及意识的困境等问题。
该书对《论公民的不服从》和其他社会性著作也进行了评析,论述了公民的非暴力反抗方式即“不服从”,介绍了梭罗的废奴思想。
简言之,该书对梭罗的思想价值与文学价值进行了全面的评介,是一本了解梭罗、研究梭罗的重要参考著作。
2、罗伯特·塞尔编:《梭罗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
说明:罗伯特·塞尔编《梭罗集》,由陈凯、许崇信、林本春翻译成中文,该书收录了梭罗的《在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瓦尔登湖》、《缅因森林》、《科德角》等重要作品,其中以《瓦尔登湖》最著名。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
3、与梭罗《瓦尔登湖》同时期出版的著名作家的作品很多。
它们中间最有名的是《红字》(霍桑)、《汤姆叔叔的小屋》(斯托夫人)、《草叶集》(惠特曼)、《论自然》(爱默生)等,阅读这些书目,有助于理解梭罗《瓦尔登湖》的哲学思想与艺术特征。
说明:上述这些作家作品,都出产于梭罗写作《瓦尔登湖》的时期,其表达的社会文化思想、哲学思想及其叙事方式,构成了《瓦尔登湖》创作的文化语境,阅读这些书目,有助于理解梭罗《瓦尔登湖》的哲学思想与艺术特征。
请参见“作家资料”中的“《瓦尔登湖》评介”。
(二)梭罗:《湖》(《湖光水色》节选与该文)有时,对人类社会及其言谈扯淡,对所有村中的友人们又都厌倦了,我便向西而漫游,越过了惯常起居的那些地方,跑到这乡镇的更无人迹的区域,来到“新的森林和新的牧场”上;或当夕阳西沉时,到美港山上,大嚼其越橘和浆果,再把它们拣拾起来,以备几天内的食用。
湖光水色梭罗三、文本资料(一)《瓦尔登湖》评介梭罗从1846年开始写
湖光水色梭罗三、文本资料(一)《瓦尔登湖》评介梭罗从1846年开始写《瓦尔登湖》,一直修改了七稿,1854年才最终出版。
《瓦尔登湖》出版后,不仅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反还遭到批评和讥讽。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本书的影响却越来越大,终而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本独特的、卓越的名著。
在梭罗写《瓦尔登湖》的那十年,被认为是美国的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作家的作品也层出不穷。
它们中间最有名的是《红字》、《莫比·迪克》、《汤姆叔叔的小屋》、《草叶集》。
在属于此次复兴第一个阶段的作家中,只有爱默生和坡(逝世于1849年)的作品要早于上述作家的作品。
1836年爱默生发表了《论自然》一文,之后又出版了《随笔:第一集》(1841年)、《随笔:第二集》(1844年)、《论自然;演讲集》(1849年)和《卓越的人》(1850年)。
当时流行的书主要是一些旅行手册或“游记”(梭罗曾随意读过几本),麦尔维尔的早期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也都模仿过这些书,但他小说的叙述范围相当大且不断延伸,使之成为结合了哲学思考的叙事。
《瓦尔登湖》就写作于这样的时代文化语境中。
《瓦尔登湖》是一部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充满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个先觉者的超人智慧。
梭罗在大学毕业后所写的第一篇日记中写道:“如果要孤独,我必须要逃避现在——我要我自己当心。
在罗马皇帝的明镜大殿里我怎么能独特得起来呢?我宁可找一个阁楼。
在那里是蜘蛛也不受干扰的,更不用打扫地板了,也用不到一堆堆地堆放柴火。
”这样一种寻求孤独、在孤独中思索的观念贯穿了梭罗的一生。
《瓦尔登湖》不仅有独到的对生活感悟,对传统习俗的批判,而且有许多形象的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澄澈透明、山林的茂密苍翠,思想与景境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好的遐想和深沉的思考。
读着这本书,顿时感到全身心地脱离了尘世的喧嚣和功利的羁绊,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自然中感悟人生,感悟哲理。
《瓦尔登湖》的主题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包括它们彼此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自身的关系。
《瓦尔登湖》—生态思想和实践的朝圣历程的开题报告
《瓦尔登湖》—生态思想和实践的朝圣历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缘由生态思想与实践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重要发展方向,其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
而《瓦尔登湖》这本书,则是自然主义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也是生态意识的重要宣扬者。
因此,本人决定选取《瓦尔登湖》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其生态思想和实践的朝圣历程,以期为当今社会的生态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二、选题内容《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代表作之一,记录了他在1845年至1847年间,独自居住在瓦尔登湖旁自建小屋、从事农耕和文学创作的经历。
在这本书中,梭罗倡导自然的简朴生活方式,呼吁人们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回归自然。
因此,《瓦尔登湖》成为生态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
在此基础上,本人将总结《瓦尔登湖》中体现的生态思想,分析其对于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同时,本人还将深入研究梭罗在瓦尔登湖时期的生态实践,探究梭罗如何通过生态农耕等方式,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研究方法本人将采取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于梭罗的生态思想和实践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
其中,文献资料的收集包括图书馆资料、互联网信息、学术论文等,以获取关于生态、自然主义和《瓦尔登湖》等方面的研究资料。
同时,本人还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梭罗在瓦尔登湖时期的生态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实践的具体方式和实践所面临的挑战。
四、研究意义与预期目标本次选题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瓦尔登湖》的生态思想和实践的研究,可以为当今社会的生态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同时,探究梭罗倡导的自然主义思想,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预期目标为,通过研究梭罗的生态思想和实践,能够对现代社会的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思考和建议。
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瓦尔登湖》自然观片断:《更高的规律》“没有人在无忧无虑地打发走童年以后还会随便杀死任何生物。
因为生物和他一样,拥有生存的权利。
兔子走投无路,也会呼喊得像一个孩子。
我提醒你们这些母亲,我的同情并不仅仅是针对人类的。
”《室内的取暖》“我希望我们的农夫在砍伐一片森林的时候,能够感到那种恐慌,如同古罗马人在砍伐一片神圣的森林或者把树木砍得稀疏阳光近来时所感觉到的那种恐惧,因为他们觉得这些森们是属于一些天神的。
”《种豆》“可是我又有什么权力拔除狗尾草之类的植物,破坏他们自古以来的百草园呢?生活观片断:属于他的“富有”梭罗(1817--1862):1817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20岁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
大学毕业后,热爱大自然的他远离了繁华而喧嚣的都市,在乡间作了4年的教师,然后便开始写作。
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的诱惑,独自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建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自食自耕2年多。
语句补充1:在目前时代,在我们国内,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觉得只要有少数工具就足够生活了,一把刀,一柄斧头,一把铲子,一辆手推车,如此而已;对于勤学的人,还要灯火和文具,再加上几本书,这些已是次要的必需品,只要少数费用就能购得。
语句补充2:我仅仅依靠双手劳动,养活了我自己,已不止五年了,我发现,每年之内我只需工作六个星期,就足够支付我一切生活的开销了。
整个冬天和大部分夏天,我自由而爽快地读点儿书。
语句补充3:我确实相信,如果所有的人都生活得跟我一样简单,偷窃和抢劫便不会发生了。
发生这样的事,原因是社会上有的人得到的多于足够,而另一些人得到的却又少于足够。
瓦尔登湖——我们的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海子将《瓦尔登湖》视为生命中最珍贵的一本,一生都过着简朴生活的印度圣雄甘地将《瓦尔登湖》视为至宝。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在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读硕士生期间,受《瓦尔登湖》的召唤,曾不止一次地来到波士顿市郊丛林中的瓦尔登湖畔,寻访梭罗的足迹。
我们可以预见,她还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设计3、梭罗及其《瓦尔登湖》带给你又是怎样的触动呢?老师写的触动:在这个日益喧嚣的年代里,在这个物质蒙蔽心灵的世界里,在这个生活模式越来越单一和人们评价成功标准越来越统一的时代里,梭罗及他的瓦尔登湖之举,提醒着我们——人何以为?他再次抛出这个哲学命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到哪里去?有人评价说,梭罗是在逃避现代文明。
不,绝不是。
20岁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他,为在人世求得一己的便利富足生活绝对不难。
他曾经为他父亲的铅笔厂制造了一款新铅笔,并也获得丰厚的利润。
但梭罗还是选择了出走。
睿智聪慧的他是以亲身实验的方式、以诗人的激情在探寻社会发展之上的人类精神家园!他说:“在荒野里保存世界。
”他说了,他做了,他出发了,他尝试带领我们去实现精神的返乡。
也许,我们正在忙忙碌碌的匍匐着的这块土地,并不是生命中真正属于我们的适合存在的地方,但我们有勇气出走吗?1、去勘探自己心灵的更高纬度2、我却不原意任何人由于任何原因而采用我的生活方式;因为,也许他还没有学会我的这一种,说不定我已经找到了另一种方式。
3、我几乎已经和万物的本体化为一体。
《神的一滴》备课资料:梭罗智慧——以《瓦尔登湖》为例题记: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使得我的生活跟大自然自己同样地简单,也许我可以说,同样地纯洁无暇。
——梭罗一百多年前的美国独立日,一个叫梭罗的美国人住进了一个叫瓦尔登湖的地方。
这一住就是两年零二个月,也就在那些日子里,梭罗开始了他的《瓦尔登湖》一书的写作。
与这个叫瓦尔登湖的地方一样,他的写作是美丽而睿智的。
这个瘦小的美国人,居然在一个湖边,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也就在那个湖边,他开始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他的这一举动,也许只有像他那样的人才能做到,也许只有那些有着深厚宗教情结的人才能体验到生命与时光之间的变奏,思索起工业时代人们的生存方式问题。
一瓦尔登湖在美丽的康科德城大森林里。
梭罗曾在小的时候去过这个叫“瓦尔登湖”地方,那时他惊呆了——泛着迷雾的柔和的线条在他眼前流动。
记忆将瓦尔登湖深深地镌刻在了梭罗的心里。
直至1845年3月底,梭罗带着一把借来的斧头,走进了瓦尔登湖。
与瓦尔登湖相依为伴的生活由此揭开了序幕,这个叫“梭罗”的人也就成为了瓦尔登湖的伴侣。
在瓦尔登湖,“我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瓦尔登湖》)。
梭罗终身未娶,或许是为了这圣洁的瓦尔登湖?西谚说:“湖泊是大地的眼睛。
”眼睛永远是明亮清澈而温柔神秘的,它又是心灵的窗口。
一切大自然都因为湖泊而变得温柔和神秘,瓦尔登湖带给梭罗的不仅是那美丽的视觉,而且是神秘的遐想。
如梦似的的生活,正如浓雾般地向梭罗涌来。
梭罗情不自禁地写道:“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
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瓦尔登湖》)在那样的环境下,不将自己融入大自然是一种虚假的生活;人唯有与大自然一道欢欣,一道忧愁,才是一种真正的生活,你大可以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进去。
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大地的眼睛》一书中说:“我的朋友,你不要去听这恶毒的悄声耳语,为生活而高兴吧,为了生活而表示你的谢意吧,也像我这样,和所有的霞光一起燃烧吧!”勇气与智慧将与这自然一起生长,生命也将会在此中获得重生。
梭罗在这短短的两年生活中亲眼目睹了瓦尔登湖的春、夏、秋、冬,也从中感悟到生命的流动。
如此宁静的瓦尔登湖居然是那样优雅大方地接纳了他,而将美、智和爱馈赠给他。
梭罗在这大地的眼睛里读懂了什么叫做生活。
“生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一出生便有了这样的问题。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寻找生活的意义。
哲人们便将自己的思索写进了书里,于是就有《太阳城》、《理想国》、《乌托邦》、《瓦尔登湖》等著作。
他们的思索至今都带有野草的芬芳,它们都是人类前行道路中的一盏明灯。
与其他哲人相比,梭罗的思索更具有自然的原始性:他所走的是一条“返乡”的道路,即返回人类原始时代的纯真生活。
最初的生活总是粗糙的,甚至是十分简单的。
而这样生活恰恰是最亲近自然的,最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原始人生活得简简单单,赤身露体,至少有这样的好处,他还只是大自然之中的一个过客。
当他吃饱睡够,神清气爽便可以再考虑他的行程。
”(《瓦尔登湖》)所以在梭罗看来,生活是一种简单的旅途,人则是大自然中不断向前行的过客。
生活就是与日月星辰同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生活也就是重新确立自己在大地上的位置,任何远离大自然的做法都是对人本性的违背。
梭罗的确做到了。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种生活的可行性:“在目前时代,在我们国内,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觉得只要有少数工具就足够生活了,一把刀,一柄斧头,一把铲子,一辆手推车,如此而已;对于勤学的人,还要灯火和文具,再加上几本书,这些已是次要的必需品,只要少数费用就能购得。
”在瓦尔登湖的两年多时间里,梭罗靠着自己的一双手,过上舒适的生活,正如他在书中写道:“我仅仅依靠双手劳动,养活了我自己,已不止五年了,我发现,每年之内我只需工作六个星期,就足够支付我一切生活的开销了。
整个冬天和大部分夏天,我自由而爽快地读点儿书。
”(《瓦尔登湖》)这样看来,如此简单的生活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假如所有的人都能像梭罗那样生活,像梭罗那样与大自然一起生活,人类将会与大自然一起生长,也将会生长得像大自然那样纯洁无暇。
人类的形体将会与大自然一样健壮而光滑,人类的心灵也将会像瓦尔登湖的湖水那样纯洁美好。
“我确实相信,如果所有的人都生活得跟我一样简单,偷窃和抢劫便不会发生了。
发生这样的事,原因是社会上有的人得到的多于足够,而另一些人得到的却又少于足够。
”(《瓦尔登湖》)在这个时候,占据人类心灵深处的不再是“欲望”这个恶魔,而将是“爱、美与智”的结合体。
在这个时候,人类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神性,他将与诸神一道共同守卫人类的家园。
显然,梭罗是一位哲人,他的生活充满哲人的色彩。
1853年,梭罗在日记中说:“……有两种单纯——一种与愚笨近似,另一种则与智慧同类。
”梭罗的单纯当然是后一种。
“一个人若能穿得这样简单,以至在黑暗中能摸到自己,而且他在各方面都能生活得周密,有备无恐。
那末,即使敌人占领了城市,他也能像古代哲学家一样,空手徒步出城,不用担心什么心思。
”(《瓦尔登湖》)在瓦尔登湖,他与大自然同起同睡,像一位高古的哲人漫步在森林的小径上。
大地是如此的神奇,到处都有鲜花和嫩草,散发着芳香;虫吟蝉鸣,是大自然中天然的歌手;而哲人高贵的思索则是人类历史上最美的竖琴。
梭罗清晰地记得,一切的生活都因为自然的影响而变得洒脱和超凡脱俗,他的心就如大海般宽广,他的神思则像冰山上的雪莲那样无暇。
“当我享受着四季的友爱时,我相信,任什么也不能使生活成为我沉重的负担。
今天佳雨洒在我的豆子上,使我在屋里待了整天,这雨既不使我沮丧,也不使我忧郁,对于我可是好得很呢。
虽然它使我不能锄地,但比我锄地更有价值。
如果雨下得太久,使地里的种子,低地的土豆烂掉,它对高地的草还是有好处的,既然它对高地的草很好,它对我也是很好的了。
”(《瓦尔登湖》)哲人毕竟是哲人。
有着如此豁达的心态,他的思想会像大地一样深邃。
二1837年夏天,梭罗从哈佛大学毕业,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康科德。
也就在那年,他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日记写作。
那年10月22日,梭罗这样思索着他的人生道路:“为了独处,我发现有必要逃避现有的一切——我逃避自己。
我怎么能在罗马皇帝装满镜子的居室里独处呢?我要找一个阁楼。
一定不要去打搅那里的蜘蛛,根本不用打扫地板,也不用归置里面的破烂东西。
”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难道他天生就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年轻人变得那样厌世呢?我们可以看到,梭罗生活的时代正好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工业时代。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许多工厂主获得现实的利益。
西方社会的人们开始走出农场的小屋,迈向城市的高楼。
铲车开进了田野,绿油油的田地上筑起坚硬的厂房。
人们开始纷纷远离田野,人的生存开始与大地分裂。
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都因为技术的扩张而变得丑陋不堪。
技术的弊端在于使人类成了无家可归的人,人类的精神状况也日益恶化。
整个地球上,生存着一群有病的生物。
盲人俄底甫斯王的隐喻正好说明:人类正因为自己的造恶而被迫脱离大地,脱离感情的内核,自己的家园正遭受难以置信的荒芜。
欲望吞噬了一切美好的事物,心灵的粗糙让人双眼失明,浪迹他乡是人最后的信念。
那些来自大地上的美丽竖琴,正被“隆隆”的机器声所取代,庞大的工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柔软的大地蔓延,同时像一把利刀刺入了人类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