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真善美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2019年精选文档
核心价值观下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核心价值观下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已经逐渐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方面。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关乎学校的品牌形象,更关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校园文化建设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集中体现,是全体公民都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在学校中,要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就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贯彻落实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主导价值观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校园生活中不断锤炼自己,全面提升素质,健康成长。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与创新1.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根本。
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自己的国家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举办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倡导勤俭节约,建立节约型校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勤俭节约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
校园文化建设要引导学生珍惜粮食、节约用水、珍爱资源,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勤俭节约主题活动、开展节约用水用电知识宣传等方式,营造节约型校园的氛围,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推崇科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科学创新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石,也是教育的出发点。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提升真善美学校文化建设谋划
张家楼中心小学真善美学校文化建设规划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拓展学校的内涵建设,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张家楼中心小学真善美学校文化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内化学校办学思想文化理念,加强校园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及课程,持续建设优良校风,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朝着规范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总体目标以“至真、至善、至美”为核心,以培养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目标,加强学校理念文化、景观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方面等建设工作,让真善美成为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观,让真善美学校文化成为学校的核心发展力,建设一所道德的、充溢着幸福的理想学校。
三、领导机构为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徐吉志副组长:王连文、张坤东成员:安丰田、程连见、管桂梅、王秀萍、魏建彬、刘美玲四、建设原则1.文化项目独特性。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至真、至善、至美”的核心办学理念指导下,积极探索和创新,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2.创建过程稳定性。
正确处理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关系,持之以恒地进行理念文化、景观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服务文化等,形成成熟的经验和稳定的工作机制,巩固办学优势和成效,不断培育、充实和发展学校特色。
3.创建经验示范性。
学校文化特色教育理念符合教育规律,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对同类学校起到区域性示范、引领作用。
4.创建工作普及性。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有利于拔尖人才的培养,而且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全校师生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第1 5 卷 第2 期
Vo 1 . 1 5 N O.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马 克 思主 义 生态 思想视 野下 的 大学 校 园文化 建设
牟文谦 郑士鹏
( 滨州学院 政法 系,山东 滨州 2 5 6 6 0 3 )
摘 要: 校 园文化 建设 是 2 1 世 纪大 学发展 的 重 大战略 选择 , 是推 动 社会 主 义 文化 大发展 大
二、 大学 校 园文 化建 设的 生态化 诉求
文化作为一种观念 的存在 ,是人的人格及其生
态 的状 况反 映 ,是 人 在 与 自然 对 立 统一 过 程 中思 想
认识 的否定 之 否定 的过程 中形 成 的 。人 类 的 文化 系
克 思 主义认 为 , 人 不是 一 种抽 象 的孤 立 的存 在 物 , 也 不是 一 种 纯思 辨 的形 而上 的东西 ,而是 一 种现 实 的
关键 词 : 马克 思主 义 ; 生态思 想 ; 校 园文化 ; 生 态化 诉 求 ; 践行
中图分类 号 : G4 1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1 — 2 9 9 4 ( 2 0 1 4) 0 2 — 0 0 0 0 — 0 4
马克 思 主 义 的生 态思 想 向世 人 展 示 了一 幅人 与
繁 荣的主要 内容, 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在生态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发展新范式的时 代 背景下, 生态文化成为新时期 大学校 园文化建设 的主导文化。 大学校 园文化建设要 坚持并践行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努力提升校 园文化 的生态感染力, 以承担起 营造生态文化 , 创建生态大学, 培养 生 态人 格 的历 史使命 。
・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价值观建设
2012年11月刊改革与开放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价值观建设探析刘秀珍官士军(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高校校园价值观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高校发展最本质的动力源泉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哲学角度探析高校校园价值观,对加强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当前很多大学生价值选择错位、思想迷茫、个人行为失范,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通过对校园精神文化进行思考和剖析,并采取理性的策略措施推进校园文化价值建设,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校园价值观、树立标准、展现理想、坚定信念。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价值观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一、高校校园价值观建设的内涵和功能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也是每一个大学在长期的发展当中历史积淀而成的,它体现着大学发展自身的特点、传统价值,而校园价值观是校园文化建设最深层、最隐蔽的因素,既价值标准。
高等院校文化建设中,价值观的建设至关重要。
(一)高校校园价值观建设的内涵费希特曾经说过“精神是学校的魂魄,精神在,学校在。
”。
可见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校园价值观、校园精神与校园形象的有机结合,所以校园文化价值观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和核心。
校园文化价值观,是全校全体师生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校园意义的终极判断,是学校发展最本质的动力源泉和基础,体现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选择。
就校园文化价值观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学校使命的认知和态度,规定着全体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在学校文化中具有统摄作用。
例如,如果学校的价值观突出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教育教学中,就要关注学生的自由、审美、个性的发展。
把自由发展多元化的个性还给老师和学生。
如果学校的价值观侧重的是提高学生成绩,追求升学率,那么无疑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将被压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班级:信息08-2班姓名:王健生学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校园文化要应当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发挥服务社会、引领未来的作用;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导地位,夯实校园文化建设的根基;要涵养校园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培育优良校风,从行为文化、环境文化、文化方面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当前学校文化建设要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持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相结合。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正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没有它的引领和主导,和谐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
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建设和谐文化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 校作为引 领社会发 展与文明 的文化 机构, 发挥着传 承文明、 培养人才 、创新 知识、 发展科技 、服务社 会等重要 作用, 是知识 、文化和 技术的重 要集散地 ,对社 会的和 谐具有强 大引导示 范和辐射 带动作 用 。 高校 校 园 文 化 是社 会 主 义 先进 文 化 的重要 基础,是 在高等教 育环境中 的一种 独特的 文化现象 ,是高校 校园精神 风貌和 学校治 学特色的 集中体现 ,是一项 系统工 程。胡 锦涛总书 记在十七 大报告中 指出: “社会 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 是社会主 义意识 形态的 本质体现 ,切实把 社会主义 核心价 值体系 融入国民 教育和精 神文明建 设全过 程。” 所以,我 们不得不 思考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 体系引领 高校校园 文化建设 这个深 刻命题 。社会主 义核心价 值体系是 对中国 特色社 会主义理 论的丰富 和发展, 把建设 社会主 义核心价 值体系同 高校校园 文化建 设有机 结合起来 ,对于大 力发展繁 荣高校 校园文 化积极建 设和谐文 化和用中 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意义深远。
社 会的和谐 具有强 大引导、 示范和辐 射带 动 作用。因 此,高 校校园文 化建设, 要围 绕 社会主义 核心价 值体系这 个根本, 以马 克 思主义中 国化的 新成果作 指导,以 中国 特 色社会主 义共同 理想、以 爱国主义 为核 心 的民族精 神和以 改革开放 为核心的 时代 精 神以及社 会主义 荣辱观为 基本内容 去教 育 师生,充 分发挥 其导向功 能、整合 功能 和 稳定功能 。从而 形成全校 共同的理 想信 念,增强全校的凝聚力。
价主体进 行相应培 训和打分 说明, 强调考 核的反 馈——提升 目的。总 之要努力 创建 一个 适合 于360度 绩效 反馈 使用 的环 境和 氛围。
建构“守真、从善、修美”的学校文化体系
建构“守真、从善、修美”的学校文化体系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建校于1965年,目前已发展为一校四址的教育集团,有14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700余人,教职员工380余人。
学校在特色办学和内涵建设的实践中,秉持“固本、创新”的发展理念,既在传承学校的文化、传统、优势中“固本”,又积极发扬“实验”所寓意的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创新探索中前进,凝铸“守真、从善、修美”的学校文化,将其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引擎,使办学治校有动力、有质量、有特色。
确立引领发展的文化导向办学思想的真正落地,需要一种长远持久的力量支撑,才能使学校的管理制度、核心价值、发展愿景等得到真正的认同与落实,这种根本动力就是文化。
在集团化办学实践中,海淀区实验小学不仅要求“形的统一”,更追求“神的融合”,因为集团化办学并不是优质校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本校产生的强大源动力,辐射带动分校的共同发展。
要实现神形俱合、凝心聚力、联动发展,学校文化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面对新的时代特征、教育要求和校情变化,学校决定以承载着办学理念、教育思想与治校精神的校训为切入点,返本开新,做出紧随时代步伐的新思考和新实践,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历经几年的酝酿、讨论和修改,学校从“慎守其真”“从善如流”“君子修美”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凝炼了“守真、从善、修美”的新校训,它既蕴含了追求“真善美”这一人类的永恒理想,又揭示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是对新时期立德树人内涵的深刻解读。
学校将“守真、从善、修美”的文化多角度切入到学生的习惯养成、道德涵养、知识习得等多个层面,有力地引导学生保持真的性情、遵从善的原则、修习美的品行;用“守真、从善、修美”的育人理念引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发自内心地产生价值认同;从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教学环境软硬件设施的不断优化,到“雁阵”管理模式的施行、集团化办学科学方略的制定等,用有凝聚力、有推动力的文化推动学校在优质发展之路上不断前进。
马克思主义真善美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 关键词 】 马克思主义;真善美; 校 园文化
校园是培育人才 的摇篮 , 在 马克思主义真善美视 域下加 强校园文化建设有 重要意义 。在我 国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 背景 下 ,从马克思 主义哲 学视角 出发 ,通过 找到马克思主义哲 学 中的真善美和校 园文化 中各 内容之 间的内部联系来指导校 园 文化 建设 ,从而达到培养更 多社会 主义接班人 的 目的。 马克 思主义哲学 中的真善美与校 园文化的关系 ( 一 )校 园物质 文化 和马克思 主义哲学 中 的真 。学校物 质 文化主要 体现 了马克思主义 哲学 中的真理性 。“ 2 1 世纪究 竟是谁 的世纪 , 不看别 的 , 就 看谁 拥有更多世界水平 的大学 。 ” 校 园物质文化建设 的好 坏是衡量高水平大 学的重要指标 。校 园物 质文化是根据 实际的教学需要和 现实境况对 自然进行 改 造后 体现 出来 的 ,是学校 基础设施 和人 文环境 的文化体 现 。 校 园物质文化是人们从 实践 中得来 的认知 、经 过实践检验 的 产物 ,是校园文化 中其 它文化建设 的基础 ,从 而体现 了马 克 思 主义哲 学 中的真理性 。校园物质文化体 现了马克思主义哲 学 中的科 学性 。校 园物 质文化本身是为 了满 足学生学 习和教 师教 学的需要 ,具有育 人功能 。这些物质 文化所产生 的内在 文化从其 产生 的那一刻起 ,就符合客观 的实际需要 ,从而具 有科学性 。因此 ,学校 的物质文化主要体现 了马克思主义哲 学 中的真 。 ( 二 )校 园精神 文化与制 度文化 和马克思 主义哲 学 中的 善 。马克 思主义哲学 中的善集 中体现在两个方 面 : 为人类提 供伟大 的社会 理想——社会 主义和共产主义 、人类 的 自由全 面发展 。我国的教育是 为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学校精神 文化 中的教育思想 、办学 目标 、办学理念等 内容 ,以及制度 文化 中的规章 制度都体现社会 主义理想信念 。由此 可见 ,校 园精神文 化和制度文化 的内涵就是社会主义 主流意识形态 的 体现 。其 次 ,学校是培育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 的 四有新人 ,这是为实现人 的 自由和全面发展奠定 基础 ,亦 是对马克思 主义哲 学中善的集 中体现 。 ( 三 )校 园活动文 化和马 克思主义哲 学 中的美 。马克思 主义哲学 中的美是指人们 在改造 自然 、 社会 和 自我 的实践 中 , 作为审美 主体 在对客观对象 的审美 欣赏 中感受 和体 验到 自我 生命 的价值 和意义 ,从而获得美感 愉 脱。校 园活动 文化是一 个 大学生在学 校中以校 园物质文化 为基础 ,在校 园精 神文化 和制度文化 的指引下改造 自我 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 中 ,大学 生体会到 了在行为学 习中 自我的成长和提高 。 二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的真善 美建 设校园文化 ( 一 )用马 克思 主义哲 学 中 的真来 建设 校 园物质 文化 。 校 园物质文化建设 与社会 的经济发展 水平紧密相连 。马克思 指出 : “ 物质 生活 的生 产方式 制约着 整个社 会生 活 、政 治生 活 和精 神生活 的过程 。不是人们 的意识决 定人们 的存在 ,相 反 ,是人们 的存 在决定 人们 的意识 。 ”因此 ,建设校 园物 质 文化要 用马克思主义哲 学中的真来指导 ,要按 照人 的全 面发 展 的规 律来 进行物质文化建 设。要优化校 园环 境 ,它是校 园 文化 的物质形 态 , 是 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 。良好 的校 园环境 , 可 以增强师生 的凝 聚力和荣誉感 , 它是校园物质文化 的成果 , 又 是学校精神文 明建设 的反 映。因此 ,在校园规划设计 中不
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真善美的价值取向
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真善美”的价值取向成都市川化中学王国人对于学校来说,其最根本的生命意义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幸福、快乐、凝智、健体的校园,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在其中获得一种幸福感,我们也必须为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而校园文化是学校一个重要的构成因素,所以要促进学校的发展,我们就不可能离开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应是一个贯通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吐故纳新的生命体。
校园作为社会的缩影,是一个容纳多种文化因子的动态系统。
在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文化体中,要使不同生活背景的教师、学生和谐共处,校园文化建设应充满“包容、大气、和谐”的特质和“真、善、美”的价值取向。
川化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中积极彰显着真善美的价值取向。
一、用高尚师德凝兴校之魂----彰显校园文化建设之“善”.教育家吕型伟曾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由此说明当好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知识的光荣职责,同时也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崇高理想的布道者、社会规范和价值的传递者。
川化中学作为省级示范中学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坚持“用爱与责任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则,集聚着一批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践行着以“人格影响人格,素质造就素质”的师德箴言,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上堪为师表,彰显校园文化建设之“善”。
一是政治思想规范。
要求以“五爱”为核心,即“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学生、爱教育”。
二是业务工作规范。
以“三勤”“三发展”为主线。
即“勤钻研、勤探究、勤学习”,“提高自我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校发展”。
三是教书育人规范。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奉献教育事业”为价值追求;以“爱生敬业”为职业规范;用“平等博爱之心”经营师生关系。
四是为人师表规范。
以“四风”为践行标准,大兴“求真务实工作作风”、“万世师表道德之风”、“团结协作和谐之风”,“励精创新进步之风”。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摘要]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和培养青年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影响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问题。
因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对校园文化的正确引导,保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校园文化价值引导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和培养大学生,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学校园文化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目前,高校面临着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任务,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尤其是直接影响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各项硬任务,牵扯了领导的主要精力,加之在人们的观念中,校园文化往往被看成单纯的文化娱乐活动,其功能和作用也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因而,时至今天,校园文化不受重视的现象依然存在。
事实上,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的状况和成效,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着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能否实现。
任何一所学校,如果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就等于放弃了最基本的育人阵地,就难以保证培养人才的质量。
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一些影响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时代发展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一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价值观、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观念在大学这个知识密集、人才密集、价值多元的平台上交流、交锋、交融,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尤其是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信息传播的便捷,一些新的社会思潮更容易迅猛传播开来,使一些辨别力不强的大学生难以适从。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域下高校校同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域下高校校同文化建设路径探析作者:王红范若冰来源:《高教探索》 2019年第7期摘要:作为一种辩证的思维和方法,整体性思想是马克思在扬弃黑格尔建立的总体性哲学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整体地认识世界和整体地改造世界两方面的内容。
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看,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社会文化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所属整体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在对其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联系的方法,优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同所属整体的关系,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所属整体的作用,并以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对所属整体的辐射带动为目的,探索高校校园文化的整体性建设路径。
关键词:整体性;马克思主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问题提出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全体师生共同创造与拥有的价值观念与文化体系。
[1]高校校园文化具有文化整合、知识传播、激励引导、育人诲人等功能,不仅同高校发展息息相关,更与社会进步密切相连,因而如何进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获得了学界的普遍关注。
对高校校园文化进行研究是为将其应用于实践,更好地指导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重要内容。
目前学界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的研究往往是选取不同的角度来寻找一定的依据,基于一定的理由提出相对应的路径。
这些角度和理由的选取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理论研究下的路径提出,即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结构、功能等基本理论进行论述,并根据理论要求提出对应的建设路径[2]。
二是实践应用中的路径提出,包括针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建设路径,如有学者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据此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3];还有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同需求提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如有学者立足艺术院校的学生特点与专业特色,对其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和育人途径进行了研究[4]。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析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析作者:王俊勇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18期【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学术性、传承性、时代性、意识形态色彩等特征,这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内在特征有着一致性。
时代又赋予马克思主义学院有利条件,使其能够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真正发挥其作用,须做到三点:敢于、积极回应重大社会现实与理论问题;增强学术性,培养学术拔尖人才;把校园文化传统融入思政教育中。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校园文化学术性【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218-02高校承担着培养青年的重要任务,高校校园文化的气质直接影响着这一重要任务的完成。
因此,塑造积极向上、引领时代潮流的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人物。
高校培养出的合格人才首先应具有与社会主义建设相一致的价值观,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特征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大学校园文化进行了概念界定,本文认为,在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以师生文化活动为载体,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积淀的体现学校办学特点的,又在不背离社会主流价值观背景下反映时代风貌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从这一概念出发,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学术性、传承性、时代性、意识形态色彩等特征。
首先,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学术性,这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区别于其他类型文化的最显著特征和重要标志。
高校是培养人才、创新思想的重要场所,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工作的核心。
这客观上要求高校具有与其它类型文化不同的学术性。
学术性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
其次,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传承性。
由于大学在人才培养、文化建设方面所承担的特殊使命,而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特点,这就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必须建立在文化底蕴、历史积淀基础上。
高校校园文化传承性使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深刻的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摘要:党的十八大对加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做了明确阐述,并且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政策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有利于推进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和社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党的十八大对加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做了明确阐述,并且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政策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有利于推进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和社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学校这个特殊场所中的集体体现。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且要提高他们在以后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的专业技能以及提高每个大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为每个大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改善大学生文明素质校园文化是生活在校园里的人,包括教师、学生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在特定环境中,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实践以及工作生活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无形的资产。
这种无形的资产可以对几代甚至更多的人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有着较好的育人功能。
无论是各种校园管理制度、条例、措施的制定,还是校容校貌、教学科研设备状况等物质文化的布置,各种教学内容、校园文化活动的精心设计,都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使培养对象在这种特殊的精神环境和氛围中健康的成长,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现有的经验、兴趣、信念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而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及改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观视域下的先进文化建设
作者: 杨斌
作者机构: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南京210036
出版物刊名: 前沿
页码: 179-18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1期
主题词: 马克思主义观 先进文化 建设
摘要:马克思主义观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总的认识、看法和根本观点、态度,它伴随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产生、发展。
马克思主义观是先进文化建设的灵魂,决定先进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先进文化建设为确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新挑战的今天,尤其要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统率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并在实践中坚持、发展、普及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关于简析马克思主义学说“真、善、美”的统一
关于简析马克思主义学说“真、善、美”的统一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思想文化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以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理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真、善、美”的统一,是迄今人类对“真、善、美”最全面、最深刻的把握,我们要在变化发展的现实环境下,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恩主义。
在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中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学说。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真善美;统一时代的变迁。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使马克思主义面临空前的危机,使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面临新问题.使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新一代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
甚至有人将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同宣传“假、恶、丑”等同起来.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正确性、实践性。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真”的学说,而且还是“善”的学说、“美”的学说.是“真、善、美”统一的学说。
在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准确地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真、善、美”统一的学说,还要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武器。
因为它揭示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
认识发展的规律。
是“真”的学说什么是“真”?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达到实质的统一时就是“真”.不管是满足自己的需求、社会的需要,还是理性思考的本身要求,归根到底,只要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就是对“真”的追求。
就是真理。
马克思主义学说并不是高深莫测的“玄”学.也不是佛学中的“空”学,它是朴实的真理,是“真”的学说。
邓小平晚年曾发表了一个非常意味深长的结论:“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
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
很朴实的道理。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真”的学说。
是因为它是时代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l9世纪中叶。
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已经引起思想家们的关注和研究。
在马克思之前的西方的空想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潮,已对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问题,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
大美育视域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大美育视域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存的问题,提出提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关键词:大美育视域;校园文化;美育教学面对新时期教育对美育教育的需求,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大美育视域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问题!如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1.新时代加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关键因素。
校园文化是学校历史文化的呈现,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应体现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
许多小学由于认识不足或是办学能力限制,校园文化建设一直停留在最基本的校园环境清洁,简单文化活动的开展等层面,并没有从精神层面或是美育价值观的层面进行引领、建设和培育。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面对新时期教育的新要求,如何将美育教育植根于校园文化,渗透“美善相谐”的美育价值观;通过“贯穿学校教育”的全程美育、全体美育,辐射到社会美育、家庭美育。
创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下的小学校园文化,大踏步迈进美育新时代、教育新时代的校园。
2.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1校园文化师生参与面窄,缺乏后续支撑。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框架虽然已经形成了,但并未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师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还不能很好体现以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
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了无源之水,缺乏后续的支撑、完善。
以重庆市第二实验小学校为例,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动员全体师生和广大家长广泛深入参与,提出的办学理念等主要是学校领导层的决定,导致师生对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认同度不高,实践参与度更不高,因此,尽管有了文化建设,但学校的文化力并没有得到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真善美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在马克思主义真善美视域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背景下,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出发,通过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善美和校园文化中各内容之间的内部联系来指导校园文化建设,从而达到培养更多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善美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一)校园物质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
学校物质文化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理性。
“21世纪究竟是谁的世纪,不看别的,就看谁拥有更多世界水平的大学。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好坏是衡量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指标。
校园物质文化是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和现实境况对自然进行改造后体现出来的,是学校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的文化体现。
校园物质文化是人们从实践中得来的认知、经过实践检验的产物,是校园文化中其它文化建设的基础,从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理性。
校园物质文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科学性。
校园物质文化本身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需要,具有育人功能。
这些物质文化所产生的内在文化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符合客观的实际需要,从而具有科学性。
因此,学校的物质文化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
(二)校园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善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为人类提供伟大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
我国的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校精神文化中的教育思想、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等内容,以及制度文化中的规章制度都体现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由此可见,校园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内涵就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
其次,学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是为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善的集中体现。
(三)校园活动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美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实践中,作为审美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审美欣赏中感受和体验到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获得美感愉悦。
校园活动文化是一个大学生在学校中以校园物质文化为基础,在校园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指引下改造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体会到了在行为学习中自我的成长和提高。
二、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善美建设校园文化
(一)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来建设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因此,建设校园物质文化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来指导,要按照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来进行物质文化
建设。
要优化校园环境,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是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它是校园物质文化的成果,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
因此,在校园规划设计中不但要符合建筑学、教育学方面的要求,还要符合长远发展的要求和目标,根据学校环境特点、历史背景、办学方针、学校性质等做到既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又具有时代精神和教育意义,做到人与环境、自然的和谐。
(二)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善来建设校园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传递丰富的文化知识,用精神文化来引导正确思想,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使他们在体力、智力、心理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逐步完善自己,这才是和谐校园文化构建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其次,制定并完善校园制度文化。
合理制定并完善学校的各种制度和规划。
在制定校园文化制度时,应考虑如何把坚持制度约束和人性化管理和谐统一。
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人文需要结合起来,全力构建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文化制度,达到人与制度的和谐统一。
第三,创新发展办学、教育理念。
“当教育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时,高校校园制度就应及时修改,高校校园制度文化也就随之在继承优秀传统制度文化的基础上补充新时代的内容。
”要与时俱进地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以科学发展
观为前提,以学校的教育实践为先导,探索教育规律,以此形成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观念,满足时代和人的发展需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三)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美来建设校园活动文化。
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校园活动文化格局,是青年学生成才的需要,也是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成效的外在表现。
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解决自身经历中遇到的困惑和疑虑时,他们同样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印证自己的能力,从而体会到美的享受。
首先,要发挥科技学术带动作用和文化艺术熏陶作用,引导学生崇尚科学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及校园文化品位。
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创建具有特色的校园行为文化。
其次,加强网络阵地文化建设,扩大校园文化建设覆盖面,增强时代感和针对性。
如,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专业网站,开展各种网络科技活动等,发挥网络教育引导功能。
第三,增强校园文化的融合性和辐射性。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先进文化的窗口,要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形式与社区文化、企业文化进行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