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央银行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
浅谈中央银行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
浅谈中央银行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作者:赵蕊,张楠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9期赵蕊张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摘要:货币—现代经济社会的血液,不可或缺,无处不在。
而各国的中央银行则好比心脏,为“血液”的正常流动提供必要的动力。
它吞吐万象,举足重轻;它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其主要职能之一,就是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信贷总规模,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手段调控作用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c)-0000-001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2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3 区别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
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本文只讨论以中央银行调控为主的狭义货币政策。
4 货币的基本概念提起货币供给,人们很容易想到的就是中央银行“发票子”。
其实,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不仅指流通中的现金,而且包括存款。
不同的货币资产,流动性殊异。
各国根据货币资产的流动性,将货币供给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在我国,将流通中的现金称为M0,它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流动性最强。
M0加上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通称M1,也叫狭义货币供应量。
在M1的基础上,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以及居民储蓄存款,构成广义货币供应量,统称M2,它的流动性最弱,但反映社会总需求的变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指标。
当经济萧条时,央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刺激经济复苏;经济过热时,则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及成效
浅析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及成效手段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按照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能以较快速度稳步协调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经济杠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主要是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问题和外汇收支总量的调节和控制。
要保持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除确保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外,还要通过国家队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来实现。
要确保宏观调控的准确性、及时性、稳定性何战略性,政府制定正确的调控目标和采取适当的调控手段是重要的。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这与目前其他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基本一致。
(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生产能力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表示,以GDP的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尺度。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经济结构系统的调整与变革,这种状况,称为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以经济增长为基础,因此有发展,必定有增长,但是单纯的经济增长,不一定是意味着经济发展.保罗克鲁格曼说:”生产率不等于一切,但长期看它几乎意味着一切”,因此经济增长是一个很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考虑到人口的增加和物价水平的变动因素等,要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要求经济必须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时又要避免大起大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充分就业,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
我国的中长期经济增长率,主要依据发展战略的需要和经济增长潜力确定;年度经济增长率,主要依据中长期的调控目标,根据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临时性因素确定。
温总理在 2010年政府报告中指出,要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扶持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高科技产业等,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经济增率控制在8%左右。
央行调控措施
央行调控措施引言央行是国家的中央银行,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
央行的主要职责之一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稳定经济,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可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央行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本文将介绍央行常见的调控措施及其作用。
1. 货币政策调控央行主要通过货币政策调控来实现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货币政策调控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
央行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利率调控:央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来影响市场的借贷成本,进而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和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
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活动,增加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相反,央行也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
•存款准备金率调控:央行可以通过调整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的借贷能力和货币供应量。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增加银行的贷款额度,刺激经济活动;相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则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压力,控制经济风险。
•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货币市场流动性。
央行可以通过购买或出售国债等债券来调整市场上的流动性水平,进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2. 外汇政策调控央行还通过外汇政策调控来维护国家的外汇储备和外汇市场的稳定。
央行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施外汇政策调控:•汇率调控:央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调整国家货币的汇率水平。
央行可以通过购买或出售外汇来干预市场,影响汇率的波动程度。
央行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调整汇率,如官方中间价制度、干预交易、引导市场预期等。
•限制资本流动:央行可以通过限制资本的跨境流动来控制汇率的波动和外汇市场的稳定。
央行可以实施不同形式的资本管制措施,如限制对外投资、限制资本流出等。
•外汇储备管理:央行负责管理国家的外汇储备,通过合理管理外汇储备来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
3. 宏观审慎政策调控央行还通过宏观审慎政策调控来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宏观经济调控的方法和思路探究
宏观经济调控的方法和思路探究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对经济运行总体水平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种手段。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的波动不可避免,而宏观经济调控就是为了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调控的概念入手,探究宏观经济调控的方法和思路。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概念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手段,对经济运行总体水平进行调节和控制,以达到促进经济稳定、协调经济发展、调节供求关系和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的。
宏观经济调控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方法(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以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措施包括适度增加或减少财政收支、实行税收调节、改变政府支出规模和结构等。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利率水平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措施包括调整存贷款利率、发行货币、控制信贷等。
(三)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依靠宏观经济政策的整体部署和政策支持,对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行优化和调整的一种政策。
该政策的措施包括加大对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的投资力度、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扶持新兴产业等。
(四)区域政策区域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产业、劳动力、土地、环境等手段,对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产业调整和财政扶持等进行统筹安排和协调,促进经济地区的均衡发展。
区域政策的措施包括建立统一的区域经济政策体系、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等。
(五)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提供社会福利、改善社会保障、加强社会教育等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性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社会政策的措施包括加强社会保障、改善社会教育、增加就业机会等。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思路(一)顶层设计要做好宏观经济调控,首先要有一个完善的顶层设计,明确政策目标和政策方向。
宏观调控经济手段
2、 金融手段
金融手段的核心是中央银行通过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调节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影响投资等经济活动,进而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
金融的调节工具在主要有:
1) 存款准备金率。通过变动准备金率,可以调节商业银行的自由准备金额度以及存贷款利率,使信贷规模适应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2) 中央银行再贴现率。自贴现率实际上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因此,通过调整再贴现率便可调节银根的松紧,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和结构。
1、 财政手段
财政手段的核心就是通过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的调节影响有效需求,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它包括:1)财政收入制度,或称为税收政策,即通过增税或减税以及税种的选择调节投资和消费需求,实现收入和资金的再分配。2)财政支出政策,即通过财政预算支出的增减以及财政赤字的增减影响总需求,实现收入再分配。3)财政补贴政策,即在初向结构失衡等情况下,提供各种形式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府补贴,以保护特定的产业以及产区经济。
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
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以及保障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货币政策。
简单来说,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物价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因为过高的通货膨胀会削弱货币的购买力,扰乱经济秩序,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
促进经济增长则是为了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实现充分就业能够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稳定。
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有助于维持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稳定地位,避免出现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央银行主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控制利率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实施货币政策。
调整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
当经济面临衰退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向市场注入更多的资金,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复苏。
反之,当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压力时,中央银行则会减少货币供应量,收紧市场资金,抑制过度投资和消费,以稳定物价。
利率的控制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降低利率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同时也会刺激消费者增加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提高利率则会抑制投资和消费,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
公开市场操作则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如国债等。
当中央银行买入有价证券时,会向市场投放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当卖出有价证券时,会从市场回笼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是多方面的。
在经济衰退时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机会。
消费者也更愿意消费,因为借款成本降低,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活跃。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指政府利用各种手段来引导和调控整个经济体系的工具。
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政策。
1.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发展。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调控货币供应量,以实现稳定物价、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2.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财政支出来刺激或抑制经济增长,同时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行为。
3. 结构性政策:通过改变经济结构和改革市场机制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
结构性政策包括改革开放、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旨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和提高生产力。
这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通常被政府用来应对经济周期波动、调整经济结构、稳定物价和促进就业,并最终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的目标。
不同经济体和国家会侧重不同的政策工具和策略,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和政府目标来制定适当的政策。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它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工具来影响金融市场、经济增长、价格水平和就业状况等多个方面,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目标。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定义、工具和作用三个方面来探讨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一、货币政策的定义货币政策是国家中央银行以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它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调控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工具来实施:1. 利率调控: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利率等,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从而调节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2. 汇率调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控制国家的汇率水平。
调整汇率对于货币政策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进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3. 货币供应量调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流动性。
增加货币供应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减少货币供应则可以控制通货膨胀,但也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三、货币政策的作用1. 价格稳定:货币政策对于维持价格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胀或通缩都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利率,控制价格水平的走势,从而维持相对稳定的价格水平。
2. 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来刺激或抑制经济增长。
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可以促进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反之,则可以抑制过热经济,防止经济泡沫产生。
3. 就业状况:货币政策对于就业状况也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可以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投资意愿,进而对就业产生影响。
通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活动,提升产业就业水平。
宏观经济的经济政策与调控机制
宏观经济的经济政策与调控机制经济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国内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宏观经济领域,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调控机制来影响和引导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探讨经济政策与调控机制的相关内容。
一、宏观经济政策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政策。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则可以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来抑制通货膨胀。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如调整利率、控制货币供应量等来实现稳定物价水平、保持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
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可以影响经济的流动性、投资和消费水平。
3.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是国家为管理和调控国际收支平衡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通过调整汇率、限制外汇交易等手段,外汇政策可以影响出口和进口的规模和结构,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二、经济调控机制1. 宏观审慎政策宏观审慎政策是指通过监管金融机构的行为来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防范金融危机的政策。
它包括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指标进行监管和管理,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2. 价格调控价格调控是指通过政府干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调整价格水平和结构的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价格管制、价格补贴等手段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以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
3. 局部经济政策局部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地区或行业的特定情况,制定的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地区性经济问题的政策。
例如,针对发展滞后地区的扶贫政策、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政策等。
三、经济政策与调控机制的协调性经济政策和调控机制之间需要具有协调性,才能有效地引导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一方面,各项经济政策应该相互协调,避免政策之间的冲突和反向效应。
另一方面,经济政策和调控机制应与经济基本面相匹配,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适应。
简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简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在经济运行中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三大手段,有组织的预见性的调节宏观经济运行,控制经济从低点恢复正常运行、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以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为目标的一种重要政策手段。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政府财政政策主要依靠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平衡及投资等来实现。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地方税收、国税、海关税收、社会保险金等。
财政支出包括支付公务员的薪水、支付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费用、支付公共事业的运作费用等。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节收支平衡、投资规模等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政府和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一种方式。
具体而言,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票据准备金率、贷款利率等,来改变货币供给量,进而改变货币流通情况,对市场来说,最明显的就是贷款利率。
如果贷款利率增加,需求者会减少贷款,投资将受抑制;银行将会增加预存金,抑制货币供给。
相反,如果贷款利率降低,需求者会增加贷款,投资也将增加,银行也将注入更多的货币,加快经济发展。
外汇政策是一种政策工具,它的目的是保护国家的财政安全,通过控制外汇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
国家把外汇市场分为一般市场和购买外汇市场,国家采取双重货币制度,就是把一部分外汇作为外汇储备,一部分用于流动,以控制国家的外汇流出入。
通过管理外汇储备,可以使货币的价值稳定,降低通货膨胀的危害,进而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宏观调控确实是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采取的重要政策手段,其目的是稳定经济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它的要素是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为主要手段。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收支平衡、投资规模等来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货币政策是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流通情况;外汇政策则是控制外汇流出入,以稳定货币价值、降低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工具和调整方式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工具和调整方式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普及和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各国都在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以保障经济长期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工具和调整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控制货币供给和货币利率,以影响财经市场运行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央银行是实施货币政策的主体,它可以通过调节基准利率、调控银行间流动性等手段控制货币流动性,以实现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宏观调控目标。
货币政策的主要优势在于具有调控灵活性和快速反应性。
当经济处于低迷或通货膨胀较高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迅速对经济市场进行干预,以实现经济调整和平稳发展。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利用税收、政府支出等手段调节宏观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政策。
通过调节政府收支平衡、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政策手段来调节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以达到实现宏观经济发展的目标。
财政政策的主要优势在于具有针对性强、长效性强的特点。
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可以有针对性地推动某些行业、企业、区域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
三、贸易政策贸易政策主要包括运用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工具,以调整国内外贸易态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一些政策手段,以实现宏观调控要求。
贸易政策是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对外交往和互通,以维护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贸易政策的主要优势在于具有适应性强、长效稳定的特点。
贸易政策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灵活地调整出口和进口政策,优化贸易结构和防止国际贸易发生不正常的竞争行为。
四、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国家利用各种经济手段,以针对性地促进某一产业的发展,增强某一领域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政策工具。
因为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只有通过产业政策全面挖掘产业潜力,提高产业竞争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产业政策的主要优势在于具有灵活性强、长远规划的特点。
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优惠政策、研发创新支持等多方面政策的集中投入,可以带动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宏观调控的几种手段
01
02
03
汇率制度选择
根据国情和国际环境,选 择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汇 率制度,如固定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等。
外汇储备管理
通过外汇储备的积累和运 用,维护国际支付能力, 稳定本币汇率,防范金融 风险。
资本流动管理
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 测和管理,防范国际资本 异常流动对国内经济的冲 击。
04 产业政策
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力度,改善学校办学条 件,提高教师待遇,促 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医疗卫生政策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医疗保障制度完善
政府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医疗保障覆盖范围,提高医 疗保障水平,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提升
创业扶持政策
政府鼓励和支持创业,为创业者提供资金、场地、 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政策
政府通过制定教育公平 政策,保障每个公民平 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促 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教育质量提升
政府加强对教育质量的 监管和评估,推动教育 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 水平和质量。
教育投入增加
05 区域政策
区域发展政策
产业政策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等方式,推动 区域经济发展。
投资政策
通过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等方式,支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产业发展等。
财政政策
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和改善 民生。
区域协调政策
城乡规划
通过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产业技术政策
货币政策:央行的调控工具
货币政策:央行的调控工具一、引言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应量和货币信贷总量进行调控,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一种经济政策。
央行作为每个国家的最高货币管理机构,发挥着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围绕央行的调控工具展开讨论。
二、央行的调控工具1. 利率政策利率政策是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央行通过改变基准利率、再贴现利率等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从而调控货币供需关系。
一般情况下,央行通过调整利率来控制货币流通量,进而影响通货膨胀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
2.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通过购买和售出国库券等政府债券来影响货币市场,以达到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可以增加或减少市场上的流动性,进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求关系。
3. 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以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存放在央行的一种政策工具。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和存款规模,进而调控货币供应总量。
三、央行调控工具的作用央行通过上述调控工具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控制通货膨胀水平: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央行可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水平,维护货币稳定价值。
促进经济增长:适当的货币政策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
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央行通过调控工具可以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四、结语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央行的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央行的调控工具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有效手段,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工具,央行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的正确执行,将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以上便是关于“货币政策:央行的调控工具”的相关讨论,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感谢阅读。
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及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来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的过程。
它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促进全民就业和改善收入分配,以及实现外部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深入论述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手段。
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
例如,当经济增长放缓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税收负担、增加公共投资和提高社会保障等方式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相反,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调降政府支出等方式来抑制总需求,防止通货膨胀。
例如,中国政府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包括减税、增加公共投资和扩大社会保障等,有效刺激了国内消费和投资,促使经济迅速回升。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手段。
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和通货膨胀。
例如,当经济增长放缓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降低利率,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来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收紧货币供应,提高利率,限制信贷投放来抑制总需求,控制通货膨胀。
例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措施,通过降低利率和购买国债等方式来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复苏。
三、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引导和调整产业结构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
在宏观经济调控中,产业政策主要通过鼓励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传统产业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来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
例如,中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产业政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和引导,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
这些产业政策在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宏观经济学调控经济的方法与例子
宏观经济学调控经济的方法与例子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调控的学科,它涉及国家经济总量、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学调控经济的方法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调控方法,并给出相应的例子。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影响整体经济运行的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控制货币的流通速度,从而影响价格水平和经济增长。
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状态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收紧货币供应量来抑制通货膨胀;而当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增长。
举例来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许多国家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通过降低利率、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促进信贷扩张,从而帮助经济渡过危机。
另外,欧洲央行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通过降低利率和提供流动性支持,稳定了欧元区经济。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政府支出、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或者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来抑制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在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情况下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中国为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包括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内需、减税降费等,以刺激经济增长。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复苏。
另外,中国政府也通过调整税收政策、调整政府支出来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
除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宏观经济学还涉及到结构性政策、外部政策等调控经济的方法。
结构性政策包括改革市场、促进创新、提高生产率等,外部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等,它们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来影响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学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多种手段来调控经济,以实现经济增长、就业稳定、通货膨胀控制等目标。
中央银行如何运用国债进行宏观金融调控
国债政策与金融创新相互影响, 共同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
国债政策与金融创新需要相互协 调,以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 持续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调节财政支出:国债的发 行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 入,从而影响政府的财政 支出,进而影响经济活动 。
调节国际收支:国债的发 行可以吸引外资,从而影 响国际收支,进而影响经 济活动。
中央银行运用国债进行货币 调控
国债作为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
中央银行通过购 买国债,向市场
投放基础货币
国债的购买方式 包括公开市场操 作、再贴现和直
国债收益率曲线与市场利率的关系
国债收益率曲线:反映市场利率变化的重要指标 市场利率:影响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重要因素
国债收益率曲线与市场利率的关系: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变化可以反映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 国债收益率曲线与市场利率的关系: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变化可以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
国债作为调控利率的工具
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国债,增加市场流动性,降低利率 中央银行通过出售国债,减少市场流动性,提高利率 国债利率作为市场利率的基准,影响其他金融产品的利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国债利率,影响市场预期,实现利率调控
中央银行如何运用国债 进行宏观金融调控
汇报人: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中央银行与国债概述 03 中央银行运用国债进行货币调控 04 中央银行运用国债进行利率调控 05 中央银行运用国债进行信贷调控 06 中央银行运用国债进行国际收支调控
添加章节标题
中央银行与国债概述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国债的关系
国债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
国债发行:增加 外汇储备,改善
国际收支状况
国债回购:减少 外汇储备,改善
宏观经济中的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控
宏观经济中的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控货币政策是国家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和调整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调控工具。
利率调控则是在货币政策框架下,通过改变利率水平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控的基本概念、实施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阐述它们在宏观经济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与作用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调控利率水平等手段来稳定价格水平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维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等。
货币政策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平衡经济的需求和供给,从而稳定经济增长速度,缓解经济周期波动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2. 控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物价水平,进而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和程度。
通货膨胀过快会导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而通货紧缩则可能引发经济萧条。
3. 促进就业创造:货币政策通过控制利率水平和资金成本,影响企业的投资和融资行为,从而对就业和创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货币政策的实施方法货币政策的实施通常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完成。
常见的货币政策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收紧型货币政策: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压力上升时,央行采取收紧型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企业和居民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2. 转型型货币政策:当经济出现结构性问题或经济转型的阶段,央行采取转型型货币政策,既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又要维持物价稳定,通过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3. 宽松型货币政策:当经济出现下行压力、产出缺口较大时,央行采取宽松型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或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复苏和增长。
经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
经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随着人们对于市场经济的认知不断加深,经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的必选。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利用货币、财政政策手段对经济总量、结构、速度等进行调整,以实现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是政府引导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一、经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
货币政策主要作用是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护货币的稳定性。
财政政策则是政府在预算和税收领域实行的调控政策,目的是调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影响全社会物价、消费和投资等方面的行为。
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
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水平适中,不缺乏供应,不过度涨价,也不过度下跌。
经济增长则是指实现全面、平稳、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持社会稳定。
就业是指政府鼓励增加就业机会,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降低社会失业率。
三、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实施宏观调控。
货币供应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
货币供应过多则会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等风险;货币供应过少则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等问题。
除了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之外,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汇率等手段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
四、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预算和税收的调节来引导经济运行。
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主要是调整国家的收支平衡,使得经济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
对于经济增长较慢或出现衰退的情况,财政政策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减税和扩大支出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五、宏观调控的影响宏观调控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干预性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
如果政策干预成功,宏观经济目标可以得到实现,例如通胀率的平稳、失业率的降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等。
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控
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控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宏观经济调控是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手段对整个经济体系进行调整和控制,以实现经济增长、就业稳定、通货膨胀控制等宏观经济目标的过程。
它是确保市场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引导的一种方式。
宏观经济调控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大方面。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维护货币稳定等目标。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中央银行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利率水平,进而对投资和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财政政策则是通过政府的支出和税收来调整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可以适度收紧财政政策,避免过热经济;而在经济低迷时期,适度扩张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复苏。
此外,宏观经济调控还涉及结构性调整和金融监管等方面。
结构性调整是指政府通过政策手段引导和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金融监管则是针对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确保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在市场经济中,宏观经济调控是保持经济稳定、促进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比如政策的时效性和精准性、制度机制的完善等问题。
因此,政府需要不断优化宏观经济政策,加强政策的协调性和前瞻性,以应对经济发展中的种种挑战和风险。
只有这样,市场经济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目标。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中,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
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实行宏观调控,发挥其整体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区别:第一,含义不同。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律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行政手段则是国家通过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第二,内容不同。
经济手段包括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
经济计划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指导和影响经济活动所规定并付诸实施的一切准则和措施,它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信贷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汇率政策、税收政策等。
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和法律监督。
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指标、行政规章制度和条例。
第三,任务不同。
经济手段的任务在于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则主要是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调节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调控范围不同。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市场上经济活动主体的一切经济活动;行政手段的运用要控制在必要的范围和限度内。
比如,在生产领域,对一些不符合国家投资结构政策和技术政策要求的产品要用行政加以干预;在社会分配领域要侧重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在交换领域,政府要运用行政手段强制人们遵守市场规则,以保证市场公平竞争;在消费领域则着重调节社会消费基金总额,如工资总额,社会集团购买力等,防止消费基金增长过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央银行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作者:赵蕊张楠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9期摘要:货币—现代经济社会的血液,不可或缺,无处不在。
而各国的中央银行则好比心脏,为“血液”的正常流动提供必要的动力。
它吞吐万象,举足重轻;它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其主要职能之一,就是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信贷总规模,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手段调控作用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c)-0200-011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2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3 区别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
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本文只讨论以中央银行调控为主的狭义货币政策。
4 货币的基本概念提起货币供给,人们很容易想到的就是中央银行“发票子”。
其实,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不仅指流通中的现金,而且包括存款。
不同的货币资产,流动性殊异。
各国根据货币资产的流动性,将货币供给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在我国,将流通中的现金称为M0,它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流动性最强。
M0加上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通称M1,也叫狭义货币供应量。
在M1的基础上,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以及居民储蓄存款,构成广义货币供应量,统称M2,它的流动性最弱,但反映社会总需求的变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指标。
当经济萧条时,央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刺激经济复苏;经济过热时,则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5 中央银行的作用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经济增长从总量和结构上提供货币支持,通过货币增长促进投资的增加,促进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促使生产较快发展;通过运用适当的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二是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控制通货膨胀率,熨平经济的波动来促使投资的增加。
中央银行的职能作用的发挥能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提供根本保证。
中央银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不可替代性:一是防范和化解支付结算体系风险的不可替代性。
中央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垄断货币发行权,以及为金融机构提供清算服务,使其具有为金融体系创造准备金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中央银行具有保障支付和结算体系稳定的货币基础。
二是对有问题金融机构“救助”的不可替代性。
当金融业风险暴露,出现挤兑风波,必须资金救助时,中央银行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
三是防范和化解国际支付结算体系和外汇市场风险的不可替代性。
中央银行由于拥有外汇、外债管理权和黄金与外汇储备资产,也就具备了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基本手段。
6 货币政策的制定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
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积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
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消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
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消极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
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
7 货币调控手段根据央行定义,货币政策工具库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再贷款或贴现以及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
从学术角度,它大体可以分为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
价格工具集中体现在利率或汇率水平的调整上。
数量工具则更加丰富,如公开市场业务的央行票据、准备金率调整等,它聚焦于货币供应量的调整。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中介目标(比如货币供应量或利率)来实现最终目标(稳定币值)。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贷款规模控制、特种存款、对金融企业窗口指导等。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间接调控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直接调控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又称经常性、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即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7.1 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强制性地要求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存款至中央银行,这部分资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率,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流通中的货币会成倍缩减,商业银行往中央银行交的准备金多了,自身可支配的资金便少了,于是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减少,企业在银行的存款相应地会更少,“存款—贷款”级级递减,整个社会的货币总量大大降低。
反之,如果央行调低存款准备金率,流通中的货币量便会成倍增加。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充当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7.2 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
企业向商业银行求贷时,经常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取得贷款,这称为贴现。
商业银行如法炮制,将手中的商业票据转让给央行,称为再贴现。
中央银行接受商业银行的票据,要在原价基础上打折,折扣率即再贴现率。
显然,央行改变再贴现率,相当于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成本,对其信用扩张积极性或抑或扬,货币供应量便也相应地收缩或膨胀。
7.3 公开市场业务所谓“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进而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影响利率,央行买入债券,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利率下降,相反的操做会使利率上升,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
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箱里,“三大法宝”威力无边,使用频繁。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常规武器,它们被称作选择性政策工具和补充性政策工具。
前者指央行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进行调控。
比如,为防止房地产投机,央行对金融机构不动产放款作出专门规定;通货膨胀时期,央行对耐用消费品信贷消费作出限制,可以抑制消费需求,缓解物价上扬;提高证券保证金率等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措施,可以遏制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要求进口商预缴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能够控制进口的过快增长;对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和经济部门,实行优惠的利率政策,则为多数国家所采用。
补充性政策工具大致可分为直接信用控制与间接信用指导两类。
中央银行采取选择性政策工具,或者使用直接信用控制时,象严厉的父亲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而间接信用指导,则像慈母苦口婆心循循善诱。
其中,道义劝告是各国央行最经常使用的工具之一。
央行行长与金融巨子们见面恳谈,共进晚餐,在握手举杯之间,点明央行货币政策意图,求得理解与合作。
例如,当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央行会劝告金融机构减少海外贷款;房地产与证券市场过热时,又会要求商业银行缩减对这些市场的信贷。
但是,间接信用指导毕竟没有法律约束力,这种货币政策工具要发挥作用,中央银行要有较高的威望和控制力,否则商业银行便难免会为一己之利,与央行意愿背道而驰。
8 货币调控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指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
8.1 稳定物价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之一。
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也是货币政策经常要突出的最终目标之一,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
它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使物价水平保持在基本稳定的水平上。
目前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通常采用综合物价指数来衡量币值是否稳定。
物价指数上升,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降,则表示货币升值。
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8.2 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失业率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即凡是有能力和愿意参加工作的人随时能找到合适工作的水平。
失业率越高,对社会经济增长越是不利,因此,各国都力图把失业率降到最低的水平,以实现其经济增长的目标。
8.3 经济增长保持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各国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周期性经济危机带来的不景气,往往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保持较高的投资率,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8.4 国际收支平衡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一国能够保持良好的外汇储备,以保证对外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
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无论是顺差或逆差,都会对本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长时期的巨额逆差会使本国外汇储备急剧下降,并承受沉重的债务和利息负担;而长时期的巨额顺差,又会造成本国资源使用上的浪费,使一部分外汇闲置,特别是如果因大量购进外汇而增发本国货币,则可能引起或加剧国内通货膨胀。
当然,相比之下,逆差的危害尤甚,因此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一般着力于减少以致消除逆差。
9 结语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只有合理搭配,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调控效果。
比如央行试图提高再贴现率控制信用膨胀,有些商业银行却会通过同行拆借、发行票据、国外市场筹资等获得资金,而无须向央行求借。
如果央行辅以公开市场业务,以市场上低价卖出证券,则商业银行便会见利而购,紧缩性货币政策目标便得以实现。
由此看来,高居金融金字塔顶端的中央银行,若能娴熟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便可闲庭信步,处变不惊了。
参考文献[1] 中国经济时报.2002,8,06.[2] 中国经济时报.2002,8,06.[3] 金融研究.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