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语文园地”,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语文知识。
但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于一些语文技能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此外,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限,对于一些文章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
2.难点: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深度的语文思考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通过分析具体的语文案例,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相关知识点,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语文小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素养。
对于每个部分,教师简要讲解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相关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涵盖了课文理解、词语积累和阅读能力训练等方面。
整个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帮助他们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思想。
–能够积累词语,提高词汇量。
–能够进行课文朗读,提高语音语调准确性。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自觉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词语积累。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与象征意义。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课文理解1.教学内容: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2.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分组合作讨论,小组展示。
2. 词语积累1.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教学方法:词语解释,词语搭配练习,词语造句。
3. 朗读训练1.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表现力和语音语调准确性。
2.教学方法:示范朗读,学生跟读,分段朗读练习。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复习导入•复习前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2. 新课学习1.课文理解:–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分组合作,讨论课文重点内容。
2.词语积累:–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练习词语造句,巩固词语记忆。
3. 课文表现•分组展示课文内容,认真朗读课文,展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4. 课堂小结•整理课文重点,帮助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了课文理解与词语积累的教学,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理解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更多针对性的辅导。
下节课需要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
以上就是本文对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工作。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理解其中的意境。
2.能够通过教师带读和解释,理解古诗中的含义。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欣赏古诗、古文诗的兴趣和爱好。
5.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背诵《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诗意。
3.对古诗进行欣赏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案、课件。
2.三首古诗的文本。
3.黑板、彩笔。
4.学生准备好的课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2. 学习《古诗三首》(15分钟)让学生先阅读《古诗三首》,然后交替朗读,并解释每一首古诗的意境和诗意。
3. 分组学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并选出最重要的诗句进行归纳。
4. 整合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整合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讨论。
5. 诗词背诵(15分钟)让学生开始背诵《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或全部三首古诗,鼓励学生流利地背诵。
6. 总结反思(10分钟)让学生谈谈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增加了对古诗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有待加强,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引导和讲解。
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解析古诗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含义。
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2.能够掌握课文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并能正确使用。
3.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他们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4.能够通过课文理解其中的寓意和教育意义,启发学生对友谊、感恩等话题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台湾的树屋》及相关课外材料。
2.教学图片或实物道具。
3.课堂练习和讨论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故事情节导入本单元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听读课文《台湾的树屋》,学生跟读。
2.课文解读:重点词语讲解及课文重点句子理解。
3. 文本阅读1.学生课文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
4. 情感教育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2.引导学生对友谊、感恩等主题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5. 课堂练习1.完成相关练习题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进行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6. 总结与展望1.回顾本节课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展望下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课堂作业1.复述课文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2.针对课文中的寓意,写一段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感悟能力。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的详细内容。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语文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复习并掌握第七单元所学的语音、词语、句子和词汇。
2.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3.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表演故事。
4.能够正确书写所学字词句。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表演。
2.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3.学会正确书写所学字词句。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前准备•教师和学生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包括语音、词语、句子和词汇。
•教师准备好课文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朗读。
2. 学习内容•讲解课文主题并领会文章主旨。
•逐段解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3. 练习环节•学生分组朗读表演课文,模拟情景演示。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理解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课时1. 课前准备•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自主预习本课内容,准备提问和讨论。
2. 学习内容•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教师指导演习和调整。
•老师讲解课文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3. 练习环节•学生书写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句,着重训练正确的笔画和字形。
•学生小组展示书写成果,互相交流和指正错误。
•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馈1.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意见。
2.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感受。
3.教师整理学生反馈意见,为下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准备。
六、教学总结1.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表演和书写练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本单元内容。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想象力的重要性
2.能够运用形象生动地描写人物形象
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如何描写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描写人物形象
2.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展示自己的创意
四、教学准备
1.课文《小兔和小猫》
2.图片素材
3.录音设备
4.课堂展示道具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教师出示图片素材,让学生观察并谈论人物形象特点,引出本节课主要内容。
第二步:学习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第三步:示范描写
教师以一个生动的形象为例,展示如何描写人物形象,强调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第四步:学生练习
1.学生独立练习描写另一个人物形象。
2.学生互相交流、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步:展示成果
学生展示自己的描写作品,班级共同讨论、评价。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形象生动地描写人物形象,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缺乏想象力,需要更多引导和激发,下节课将针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改进。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的作品整理,提交给老师。
2.自主练习描写其他人物形象,下节课展示。
以上即所列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对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和自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口语交际、汉字书写、阅读理解和作文练习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和探究,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习习惯不够好,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复杂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有限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理解和作文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口语交际、汉字书写、阅读理解和作文练习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教学难点:对复杂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引导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教学文章、图片、视频等素材。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习任务单: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或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安排•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课文朗读、课文理解、词语解释、课文默写等环节,重点围绕课文中的主要知识点展开。
1.2 教学目标设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含义及用法,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书写规范性。
1.3 教学方法选择•采用“导入- 模块化教学- 拓展延伸- 反馈评价”的教学流程,结合多媒体教学辅助学生理解。
1.4 教学手段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录音设备、教学素材等,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流畅。
1.5 教学安排•教学分为导入环节、明课环节、小组合作与展示环节、课文探究与讨论环节、课文表达环节、练笔评析等阶段。
1.6 教学资源利用•教师充分利用纸质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等进行知识传授和概念讲解,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本次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投入,并取得一定的学习成果,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需要加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2 教学亮点•本节课以课文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
2.3 教学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课堂管理,确保学生的专注度和纪律性,同时对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引导有待提升。
2.4 教学改进建议•下一次课堂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共享,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三、总结•通过此次《语文园地七》的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和反思,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设计和引导至关重要,学生的参与和反馈是教学的关键。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加强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语文园地七》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7单元 语文园地七 教案

一、交流平台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都是写人的文章,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品质、特点。
作者是怎样体现出人物的品质、特点的呢?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表现人物特点、品质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课件2】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方法用“”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课件出示3】(1)第一个语段从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2)第二个语段,是从人物的动作描写看出人物的一些特点。
(板书:从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特点)4.小练习:请同学们写一写,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句子。
示例:【课件出示4】语言描写:中午吃完饭,妈妈叫我洗碗,我不肯洗,妈妈用婉转的语气说:“我的小洗碗机,快去洗碗吧!”我就高高兴兴去洗碗了。
我一边洗一边说:“妈妈,那你是小天鹅洗衣机啦!”因为妈妈常常给我们洗衣服。
爸爸不甘落后地说:“我是电饭锅,因为我天天给你们烧饭。
”我笑着说:“哈,我们都是家用电器了!”动作描写:【课件出示5】她上课很严肃,一定要全班四十二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她,谁要是做小动作,就会被她的秘密武器--“粉笔头”袭击,如果两个同学在交头接耳,她就会使出绝世神功--“穿心眼”,好像要把人的心看透,有了这两样“法宝”,应该没有人不服气了吧。
二、识字加油站你了解下面的词语吗?出示:【课件出示6】1.认一认新课教学()分钟一、词句段运用(一)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几种修改符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如何用这些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出示:【课件出示10】我特别喜欢游泳,每天都坚持练习。
工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学校组织了一次游泳竟赛,同学们都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我果然获得了一等奖。
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勤学苦练有很大的关系。
1.学生读这一段话,读两遍。
2.交流:这段话有哪些错误?3.认识以下几种修改符号:【课件出示11】4.汇报,评价,指导:【课件出示12】本文段有以下错误:(1)在一个前面加个增补符号,上面写上“那是”。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课文内容丰富,涉及到了自然、人文、历史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和词语,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各不相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人文、历史等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词语、句型的掌握。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和词语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释。
3.词语句型学习: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学习重点词语和句型,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5.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课堂所学,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课文重点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够流利朗读。
3.学习书写生字,提高字词书写规范性。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书写的规范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优秀语文作品的欣赏能力。
2.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和意思。
2.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难点1.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有关课文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课文(1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学生跟读,理解词语的含义。
3.课文朗读(10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讨论交流(15分钟):学生围绕课文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5.书写练习(15分钟):学生进行本单元生字书写练习,提高字词书写规范性。
6.合作学习(10分钟):学生分组完成一定的合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四、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说读写能力等方面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学生参与热情高,但在合作学习环节,有少数学生表现较为 passivity。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本单元课文,并准备好朗读。
2.完成本单元课文的试题。
3.每日进行生字书写练习。
以上便是本次《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教师和学生都要认真复习巩固,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⑥生交流。
⑦师引导朗读:王昌龄想让友人告诉亲友什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
⑧生齐读:“一片冰心在玉壶”。(课件出示:一片冰心在玉壶)
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芙蓉楼送辛渐》。
(2)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
(3)师指名开火车读诗句,相机纠正字音;小组比赛朗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边读边互相指正;师指三名生读,引导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②示例:作者是在芙蓉楼这个地方送别友人辛渐的。
③简介芙蓉楼、辛渐及写作背景。
(4)关注诗人王昌龄。
①师引导:这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诗人王昌龄为什么会写出这么伟大的传世之作呢?
②课件出示王昌龄资料。
③生默看课件出示资料,快速地从中提取主要信息。
2.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课件出示古诗,生自由朗读。
(4)初步了解边塞诗。
①课件出示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交流)
2.板题读题。
(1)课件出示诗题。
(2)师指名读诗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由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课,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牵引联想。
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初读古诗。
②播放“壶”字的演变视频。
③看完视频后,师引导:“壶”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提示:上面的“士”要写正确)
④师指导书写“壶”,引导学生观察“壶”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语文园地七》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词汇。
3.了解课文中的习语和成语,并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
4.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要描述。
能力目标1.能够听懂课文的朗读,并能够进行小组讨论。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能够在阅读理解题中正确回答问题。
4.能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表达个人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探索更多的知识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习语成语。
教学难点1.使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习语和成语。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经验分享•让学生分享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故事或疑问。
2.课前准备•播放视频或图片,引入本课主题。
3.导入活动•列举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词语,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4.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一遍课文,领读一遍,然后再由小组内部交流。
5.小组讨论•让学生每组选择一个代表,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的大意。
第二课时1.复习课文•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其中的习语和成语,并解释含义。
2.阅读理解•出示几道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3.情感升华•让学生就课文中涉及的人物感想,谈谈自己对课文故事的理解。
4.反思与总结•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理解习语和成语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加强相关训练。
同时,在阅读理解题中,学生对细节理解还不够到位,需要进一步培养其阅读分析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知识。
以上是对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的教案编写与反思,希望能够对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朗读课文,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2.能理解和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成语、诗句等;3.能运用课文内容进行简短的表演、朗诵等活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通过组织讨论、展示、演练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3.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提高语文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语文学习,增强学习动力;2.尊重他人,珍惜友情,培养合作精神;3.培养品格修养,弘扬传统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理解与朗读;2.生字词、成语的学习;3.课文内容的活动展示。
三、教学难点1.成语的解析和应用;2.良好的朗读语音语调。
四、教学准备1.课文PPT;2.生字词、成语卡片;3.课堂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课文内容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讨论。
2. 课文学习•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性。
3. 生字词、成语学习•分发生字词、成语卡片,让学生查字典、讨论并总结解释,加深理解。
4. 活动展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表演、朗诵等活动,展示学习成果。
5. 总结反思•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教师给予肯定和评价,引导学生反思。
六、板书设计•课文朗读•生字词、成语学习•活动展示七、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并朗读给家人听;2.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感悟并写一篇日记。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语文园地七》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文的理解力和朗读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语文园地七》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园地七-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园地七-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概述《语文园地》是新一代语文教材,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一种教材,是按照新课标精心编写的。
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融入了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
《语文园地》七是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是部编版的语文教材。
这本书是以学生生活为中心,注重启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的内容包括文学、现代科技、社会生活、神话故事、历史人物等方面。
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
2.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1.掌握生字词“沉甸甸”、“透明”、“借着”、“弯曲”、“很少”等新词汇的基本意思。
2.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故事的情节。
3.学会运用已学的词汇,进一步完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掌握和应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二、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游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新课讲解1.分段讲解课文内容。
2.解释生字词汇,如“沉甸甸”、“透明”、“借着”、“弯曲”、“很少”等。
3.解释难点句子,指导学生学会理解和翻译。
3.学习任务1.完成课文的朗读、理解,并回答相关问题。
2.熟记生字词汇及其释义。
3.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
4.总结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忆和总结所学的内容。
三、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词汇及其释义。
2.朗读课文,并进行理解加深。
3.撰写一篇文章,描述故事中的情节或自己的生活经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不同因素,设计了不同的教学任务,使得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语言表达机会,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继续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好语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以及部分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以及部分教学反思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认识2 个生字,会写5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 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1.激趣导入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释题,简介背景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交流诗意。
全班交流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 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
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厌”的注释是“满足”。
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 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望洞庭形象感知,揭示诗题出图。
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吟读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古诗欣赏、语文常识、口语交际、习作等环节,既能锻炼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也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他们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较弱,口语交际的能力有待提高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和欣赏古诗,掌握一定的语文常识,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写作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口语交际的技巧,习作的指导。
2.难点:对古诗深层次意境的理解,习作的创新和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学习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语文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就诗歌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习作内容。
通过这个习作,让学生学会通过具体事例表现自己的特点,尝试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习作。
教材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发现自己的特点,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乐于发现自己的特点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但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如何具体、生动地描述自己的特点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发现自己的特点,并帮助他们用文字表达出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自己的特点,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用具体事例表现自己特点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培养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发现自己的特点,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具体事例表现自己的特点,使习作具体、生动。
五. 教学方法1.谈话法:通过与学生交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发现自己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具体事例表现自己的特点。
3.指导法: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展示不同学生的自画像和习作。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自己的特点和习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特点,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学生的自画像和习作,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发现自己的特点,并尝试用文字表达出来。
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用具体事例表现自己的特点。
4.巩固(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习作,分享彼此的特点和收获。
教师点评学生的习作,给予肯定和鼓励。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 (配状元大课堂课件)

教学目标
1.交流、总结怎样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2.在认读 7 个描写人物的词语中认识 9 个生字。 3.学习一组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知道它们的故事和含义,能 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4.积累名言。
教学重难点
1.积累古人求学的成语,感受人物品质。 2.学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3.积累名人名言,了解大意。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知道它们的故事和含义;能仿照 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2.积累有关精神品质的名言。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词句段运用
1.学习与古人读书有关的成语,知道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成语。 (2)生自由读成语,做到读准字音。 (3)生交流讨论,弄清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①小组内交流。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小组讨论交流这些成语的故事 和含义。 ②全班交流。(相机出示文字及视频) (4)拓展知识。 ①师引导:你还知道哪些与读书有关的成语?(示例:韦编三绝、孜 孜不倦、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②师:学了这些成语,你有什么收获?(引导生从刻苦学习,认真读 书等方面谈体会) 2.仿照例句,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句子。 课件出示: 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她打开背 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这 些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 (2)生自由读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3)师指名朗读句子,加点词语重读,边读边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4)师表演连续动作,引导练习说话。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内容。 (3)感受人物的品质。 ①师引导:从有关他们的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 ②示例:从哈尔威船长的话语中可以读出他镇定沉着、临危不惧、舍 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③指导朗读,了解语言、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4)方法拓展。 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这样的方法表现人物的品质? 示例:“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 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这句话通过描写哈尔威船长的行 为,表现他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5)师小结: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描写中感 受人物的品质,同时也要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学会运用多 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本板块的设计紧扣教材内容,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描写人 物动作、语言的句段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再联系自己的阅读实际回顾交流,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多种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与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关注本店铺,下次再找不迷路[教学目标]1.能总结课文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和同学交流从中感受到的人物品质。
【语文要素】2.认识9个生字,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表现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
【语文要素】3.积累6个成语,能选两三个讲讲成语里的故事和含义。
4.能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5.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1.能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2.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总结课文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和同学交流从中感受到的人物品质。
2.认识9个生字,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表现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
一、交流平台1.回顾课文总结方法。
(1)本单元我们认识了沉着果敢、忠于职守的哈尔威船长;认识了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英雄黄继光;认识了淡泊名利、热爱祖国的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还认识了热爱学习、刻苦钻研的车胤和李白。
他们优秀的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是如何把他们的品质描写出来的呢?(2)出示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小片段,说说发现。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3)出示课文《黄继光》中的小片段,说说发现。
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提示:从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人物的特点,从动作描写可以感受人物的品质。
2.小组交流加深感悟。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文中哪些语言和动作让你感受到了人物的品质?(2)小组汇报交流。
二、识字加油站1.看谁读得准。
(1)出示词语“和蔼、慷慨、贤惠、悲戚、临危不惧、彬彬有礼、焦躁不安、心急如焚”,借助拼音自由连读。
(2)指名读词语。
(3)交流词语大意。
(注意“慨、彬、躁”的读音)2.看谁会联想。
(1)引导学生将词语归类。
(词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类是表现人物心情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课件出示3】
(1)第一个语段从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2)第二个语段,是从人物的动作描写看出人物的一些
特点。
(板书:从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特
点)
4. 小练习:请同学们写一写,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句子。
示例:【课件出示4】
语言描写:
中午吃完饭,妈妈叫我洗碗,我不肯洗,妈妈用婉转的语气说:“我的小洗碗机,快去洗碗吧!”我就高高兴兴去洗碗了。
我一边洗一边说:“妈妈,那你是小天鹅洗衣机啦!”因为妈妈常常给我们洗衣服。
爸爸不甘落后地说:“我是电饭锅,因为我天天给你们烧饭。
”我笑着说:“哈,我们都是家用电器了!”
动作描写:【课件出示5】她上课很严肃,一定要
全班四十二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她,谁要是做小动作,就会被她的秘密武器-- “粉笔头” 袭击,如果两个同学在交头接耳,她就会使出绝世神功-- “穿心眼”,好像要把人的心看透,有了这两样“法宝”,应该没有人不服气了吧。
二、识字加油站
你了解下面的词语吗?出示:【课件出示6】
1. 认一认
通过读读词语,认识9 个生字,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几个词语的意思。
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做好准备。
(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纠正易错生字读音,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平舌音“躁”,前鼻音“焚”,后鼻音“慷”。
2.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对这些词语的了解。
3.教师小结,指导:【课件出示7】和蔼:性情温和, 态度可亲。
慷慨:充满正气, 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
贤惠:指妇女甘愿为家庭付出,有德行,态度和气,心灵手巧。
善良温柔而通情达理。
悲戚:悲痛哀伤(着重于哀,多是个人情感上的)。
临危不惧:临: 碰到,面临;惧: 害怕。
遇到危难,一点也不害怕。
彬彬有礼:表示个人修养和作风的道德用语,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焦躁不安:着急, 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
形容非常着急。
4.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词语?(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板书: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从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了解8 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 个生字。
一、词句段运用 (一)下面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选 两三
个,讲讲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板书:与古人读 书求学的成语故事)
1. 出示: 【课件 10】 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铁杵成针 程门立雪
手不释卷
2. 读一读,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成语。
3. 说一说,这些成语分别描写了什么故事?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4. 选一选,说一说。
( 1)悬梁刺股【课件出示 11】 古时候,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
孜不倦勤奋 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 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 ( 瞌睡) ,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 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 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 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 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 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 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 但是
他在 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
有人关 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 发奋图强努
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 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
好的锥子往大腿上 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
神继续读书。
这两个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个成语。
虽然 告诉我们废寝忘食地
刻苦学习是值得提倡的, 但是我 们也要认识到为了学习也不能一直努力
到累垮自己 的身体,读书也是需要适可而止的。
( 2)程门立雪【课件出示 12】
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和他的朋友游 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
见程颐, 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 目养神,坐着睡觉。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
雪。
这两人 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 了大半天。
老师睡醒后,看见了外面的两个雪人—— 杨时和游酢,对此,程老先生感
动不已。
( 3)手不释卷【课件出示 13】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 3 万,用船 80 余只袭击荆州。
水 手一律身着白衣,大
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
黑夜,船 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
吴新课 教学
) 分钟 出示描写古人读
书求学的故事的成语, 并选择两三个
词语讲 故事,可以让学生积累 了词语、理解词语的含
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
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
袭击,占据了烽火台。
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
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
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
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5. 你还知道哪些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的成语?【课件出示14】
闻鸡起舞韦编三绝孟母三迁(二)仿照下面的例句,选一种情况写一
组连续的动作。
【课件出示15】
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罗盛教听到孩子们的哭喊声,知道有孩子落水了,就急忙向河边跑过去。
他一边飞奔,一遍脱棉衣。
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
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
他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
蝴蝶飞舞小男孩打羽毛球妈妈下班回到家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中红色的词语,表
示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这两个片段红色的词语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是连续的动作词语。
(板书: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
2. 在出示的三种情况中,选择其中一个情况,照样子写写。
【课件出示16】示例:我把羽毛球往空中一抛,然后用力一打,只见羽毛球在空中迅速地划了一个弧,直奔小明跟前。
小明也不甘示弱,用球拍猛地一回打,球箭一般地回到了我的身边。
我举起球拍猛地一反击,球再一次地来到了小明的身边。
二、日积月累
1. 出示名人名言,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
【课件出示1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要自立自强的名言)
3.教师讲解:
(板书:描写自强不息的名言)【课件出示18、19】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文王姬昌《周易》。
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说“胜人者”,凭借的是自我
个体的蛮力;“自胜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
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
天地之志是收获大道、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
讲解名言的大意,为学生理解名言的含义提供直接的帮助。
理
只有“自胜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 3)“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给的命运 , 不要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 ,通过学习平常的
知识 , 理 解其中的哲理 , 获得人生的真谛 。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愁患害可以
使 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4. 把这些名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 最好。
5. 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积累并理解了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 并 能仿写例句,写连动句,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语文园地
从人物语言描写、行为描写 表现人物品质、特点 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 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 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 描写自强不息的名言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注重放手给学生练习,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每个小题, 都让学生首先自己尝试去理解, 然后在课件展示的帮助下, 教师适当引导, 让学生进一步把题目完成,从而达到边学边做积累理解的目的。
不足之处:
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
美中不足的是讲解稍微多一些,能放手 的就放手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讨论交流。
解大意有助于学生积
累名言佳句, 同时
也为 学生正确运用打下了 基础。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