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结构 李璐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陈光金

所谓社会结构,简单地说,是社会成员的群体组成和关系组成的总称。社会结构是一个社会的基本骨架,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社会的活动本质上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又会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直至改变原有的社会结构。中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启动到现在已持续近30年。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结构以及蕴涵在其中的社会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构成了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突出的阶段性特征,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都把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作为目前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重要内涵,并且同时指出,在这些变化中也蕴涵着诸多问题和矛盾。在改革开放30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系统总结期间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取得的主要进展,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矛盾以及它们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都是十分必要的。

现代化变迁

意义与现代化变迁

一、社会结构的主要内涵

、意义与

社会结构的主要内涵、

在社会学上,社会结构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维系统。广义的社会结构系统包含着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四个子系统之间以及内部的结构性关系(Parsons,1971)。而从较为狭义的角度看,则至少可以从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就业结构、职业结构、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阶级阶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这样十个维度来考察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状况;其中,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础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形成社会空间结构,就业结构、职业结构和组织结构形成社会经济活动结构,所有制结构、阶级阶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形成社会(利益)关系结构。它们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结构内涵,意味着不同形态和性质的社会群体的存在,意味着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约束条件的形成,意味着社会角色和地位体系的构造,最终则意味着一个社会的总体利益关系格局的形成。由此不难理解,一个社会的各种重大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都将有其深刻的社会结构根源;相应地,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或者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说,一个社会的团结、整合与秩序,也有其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基础。因此,在研究中国的现代化时,吉尔伯特·罗兹曼等人就把社会整合问题看作是一个社会结构问题(罗兹曼,1988)。

各种重要的社会理论都对社会结构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人口结构作为重要的社会结构之一,长期以来广受重视。一个人口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以及文化程度结构对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意义,一直是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基本主题。家庭则被视为社会的细胞组织。古典社会学家腾尼斯在论述共同体与社会的理论时,高度重视家庭对社会团结的基础作用,他相信,家庭这样的社会群体是社会稳定价值的重要载体(Tênnes,1955)。在当代,社群主义理论也认为,家庭是所谓良好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Sandel,1998)。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则特别重视劳动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职业结构,认为现代职业结构的形成是社会整合的基础条件,在这种结构中,相同职业人员形成职业共同体,不同职业共同体相互依赖,为社会团结奠定了基础(涂尔干,2000)。当然,现代职业结构的这种作用的发挥要以职业位置的相对稳定以及相关职业共同体的形成为前提条件(李强,2006)。

马克思主义、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罗尔斯主义、古典和新古典自由主义都把重点放在资源配置结构以及利益分配关系结构上。马克思高度看重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认为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造成社会不公和社会冲突,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或等级结构,是社会冲突的根源(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现代社会冲突论也主要把社会阶级阶层结构以及基于社会阶级结构形成的利益关系格局视为社会冲突的根源。例如,科瑟认为,任何冲突的原因本来就存在于社会结构之中。任何社会都是由其各个组成部分建构起来的整体,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关系总的来说往往处于不协调和不平衡的状态之中,这种不平衡性正是社会冲突的根源之一(科瑟,1989)。达伦道夫认为,不同社会阶级或等级群体之间的权力结构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注定了社会冲突是不可避免的(Dahrendorf,1966)。而雷克斯则关注利益分配关系,认为一个社会的生活资料分配先于整合,整合是分配的结果;分配结构的等级化和巨大不平等必将给社会带来利益冲突而非整合(Rex,1961)。一般认为,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总是刻意忽视社会冲突问题,其实不然。例如,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家帕森斯曾经对资源配置结构的社会整合意义做了深入分析,认为资源的分配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这些资源的分配过程是否协调,都会影响社会的整合(Parsons and Shils,1951)。

古典和新古典自由主义强调私人财产权利的不可侵犯性及其对经济发展效率和政治民主的保障作用,因此坚决反对任何对私人产权的公共干预,但即使如此,这一理论传统也把权利公平以及收入和财富分配结构形成中的起点公平和过程公正看得非常重要(参见诺齐克,1991)。与古典和新古典自由主义不同,罗尔斯主义的社会公正理论特别关注底层社会的利益,认为提升他们的利益可以增强他们自我负责、自我尊重的能力,从而增进社会稳定;反之,如果忽视底层社会的利益,必将引发他们的不满,进而引发社会动荡,破坏社会秩序。换句话说,社会公正是公民衡量一个社会合意与否的标准,是他们和平相处的政治底线。罗尔斯进一步指出,社会公正的对象是社会基本结构,即用来分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划分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和负担的主要制度。人们的不同生活前景受到政治体制和一般经济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也受到人们出生伊始所具有的不平等社会地位和自然秉赋的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然而这种不平等却是个人所无法自我选择的。因此,社会公正要从全社会的角度通过调节主要社会制度来处理初始不平等,尽量排除社会历史和自然方面的偶然因素对人们生活前景的不公平影响(罗尔斯,1988)。另外,政治社会学家S. 亨廷顿在考察20世纪50年代以后近30年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时也发现,五六十年代的主要发展目标是经济增长,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分配或公平问题就开始广泛引起关注,减少绝对贫困和收入与财产分配不平等成为社会的公平渴求的两个焦点(亨廷顿,1993)。

现代公民社会理论把社会组织结构的现代转型视为现代社会整合、秩序与和谐的重要社会基础。这一理论脉络把现代社会的宏观组织结构系统划分为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组织三个部分(哈贝马斯,1999;Cohen and Arato,1992),分别称之为第一部门、第二部门与第三部门。从理想的功能上说,国家组织以强制为基础追求社会公益,市场组织以自愿为动力追求个人私益,而公民社会组织则以志愿为前提追求不同程度的社会公益;从理想的关系上说,三个部门分工合作、良性互动,在相互依赖的同时相互制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促进一国的政治民主、经济繁荣、人民福利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秦晖,2002;康晓光,1999;萨拉蒙等,2002;费希尔,200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理论尤其强调公民社会组织在表达和维护公民权利、平衡市场力量以及通过参与政治生活来推动政治民主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Seligman,1992)。

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是国外现代社会理论在探讨社会变迁与社会的整合、秩序与和谐时很少提及的,因为这两种结构——尤其是城乡结构——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当然,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城乡结构问题其实也是一个重要主题,传统社会主义追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