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
依托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平台构建多层次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划 分 与衔接 进一 步完 善 , 尤其 是理 论课 与实 验教 学 环节 的安 排符合 认 识规 律 。 多层 次化学 实验 教学 体 系涵盖 三 方面 的 内容 , 即基础 化学 实验 层次 、 合应 用实 验层 次 和创新 拓展 实 综
验层 次 。
收 稿 日期 :0 1— 4— 2 21 0 2. 基 金 项 目: 宁 省 实 验 教 学 示 范 中心 建 设 资 助 项 目 [ 教 发 (0 7 7 ] 辽 辽 2 0 )5 .
化 学是 以实 验 为基础 的学 科 ,实验 教 学在整 个 化学 教学 中占有举 足轻 重 的地 位 。通 过 化学 实验 教学 . 不仅 使学 生加 深 对化学 基 础知识 和 基本 理论 的理 解 , 对化 学基 本技 能 的训练 , 重要 的是 对学 生创 新 意识 更
和 实践 能力 的培 养 ¨ 。基 于这样 的教 学 目标 , 渤海 大 学化 学 化 工 与食 品安 全 学 院 近几 年 来 一 直 致力 于 化学 实验 教学 改革 的探 索 和实践 , 取得 了明显 的教学 效果 。尤其是 20 并 0 7年学 院化学 实验 教学 中心被 评
方面, 对其 教学 体 系 、 学 内容 以及教 学方 法 和手段 等 方面 的改革 , 教 已经 引起 国 内各高 校 的广泛 关 注H 。
根据社 会对 创新 型 化学人 才 需求 的背 景 , 结合 学 院的人 才培 养 的现状 , 们提 出了化 学实验 教 学改革 我 的思路 :以“ 面实 施 素质 教 育 ” 主题 , 全 为 以学 生 “ 新 意识 和实践 能 力 的培 养 ” 目标 , 创 为 构建 多层 次 的化
( )教学 方法 的改革 2
传统 的化 学实 验课 教学 方法 是教 师将 实验 原理 、 用 的仪 器 和药 品 、 使 以及 实验 步 骤 详 细说 明 , 后学 然 生 “ 照方 抓 药”, 整个实 验过 程 只是被 动地 验证 和机 械 地 重复 。 因此 , 利 于增 强 学 生 的动 手 能力 。改革 不 的教 学方 法是 根据 学生 的实 际接 受能 力在 不 同的 阶段 采用 不 同 的教 学方 法 。例 如 , 实 验 中 的基 础操 作 各 部分 , 学生 很容 易通 过 自学掌 握 , 以 , 所 在教 学上 , 先请 某个 学 生 示 范操 作 , 后其 他 同学评 价 他 操 作 的规 然 范性 , 师最后 总结 , 调重 点 。这既 检查 了学 生 的预 习情况 , 老 强 又使 学 生 的 预 习效果 有很 大 的 提 升 。而对 于化 学实验 中的性质 鉴 别实验 , 由于结 合 了课堂学 习的理论 知识 , 以 , 所 老师可 以提 出实验 的现象 , 由学生
构建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
构建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摘要:通过对高师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构建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三层次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实施新的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学生的实验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创新能力近年来,我院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在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1 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根据我院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借鉴兄弟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经验,遵循化学实验教学规律,打破原有的课程界限,对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三个层次,一体化设置。
(1)基础实验,以必做实验为主,通过基础实验训练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实验基础;(2)综合实验,在掌握了化学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取消专而窄的专业实验,安排综合实验,每个综合实验至少跨两个二级学科,以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查阅相关文献,选择研究课题,设计实验路线,进行创新研究,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针对传统化学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首先将实验内容从课程教学内容中剥离出来,把实验内容加以汇总,淘汰与当前应用脱节的陈旧老化的实验内容,更新和引入学科发展趋势需要的实验内容;其次,把实验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由分散到系统地加以科学的重组,明确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将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化学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3个基本层次。
化学基础实验包括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等内容,在这一方面重点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各种常规仪器设备,充分体现教师教育特色。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 构建新教学模式 创立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访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农业生物学
近 期 建 设成 果
中心开设 的农业生态学和普通园艺学两 门实验课
程分别获得2 0 年度和2 0 年度 国家级精 品课程,作 07 08 物种 子学获得2 0 年度省级精 品课程 。中心教师 王晓 09 云教授 主持 的生物化学获得2 0 年度 国家级双语 教学 09
示 范 课 程 。2 0 年 9 陈 雨 海 教 授 获得 第 六 届 “ 09 月 国家
规划进行论证 ,决定成立农业 生物学 实验教学中心 。 中心 由生物学、作物学和 园艺学3 学科 的l 个 实验 个 3 室 ,以及校 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组成 。 中心成立后 ,学校加大投入 ,改善条件 ,促进了 中心 的迅速发展 。2 0 年 ,以组织实施 “ 04 中央与地方 共建高校基础生物学实验室项 目”为标志 ,中心进入
学与生物技 术专业委 员会副主任 ,山东省植物 学会 副理 事长 , 中国作物 学
会作物生物技 术分会理 事,中国作物 学会分子育种分会理事。 M 1 c 1 o u a e r
P a t ( o r a f I tg a eP a t Bo o y)和 植物 学报》编委 。 ln ( un 1o n e r tv ln i lg ) J i
中国 现代教唷装 备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物 学实验教学 中心主任简介
2 0 第 9 总 1 期 0 年 l 第0 ) 1 期( 7
张 宪省 ,教 授 ,博 士生导 师 ,山东农 业大 学副校长 ,国家级 实验教 学 示范中心联席会植物 ( 动物 )学科组组长 兼任 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细胞生物
了快 速 发 展 阶 段 。期 间 ,中 心 大 幅度 改善 了 实验 设 施 设 备 条 件 ,满 足 了实 验 教 学 的 需 求 , 全面 整 合 了实 验
搭建全面的教育培训体系 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搭建全面的教育培训体系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作者:刘曦葳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9年第06期当前,我国在整体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创新型人才匮乏是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一个现实又迫切的问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商业软件供应商,甲骨文公司进入中国二十年来,开展了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计划,推出了很多独特的人才培养项目,对于中国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记者:非常感谢您接受《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专访。
我知道今年是甲骨文在中国成立的20周年,请您谈谈这20年里甲骨文公司在中国的教育领域取得了怎样的进展?在中国开展了哪些活动?郭涛:我们在中国启动了甲骨文教育工程(Oracle Education Initiatives),它是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教育项目,涵盖了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各个层面,通过向教育机构提供甲骨文软件、教学课件以及教师培训等方式,来帮助新一代年轻人学习和培养适应未来工作与生活的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
自甲骨文教育工程在中国启动以来,我们已经先后三次与中国教育部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开展了Oracle Academy计划、ThinkQuest项目和ThinkQuest国际竞赛,并在中国专门推出了多项独特的人才培养项目,如Oracle应用顾问发展计划、毕业生发展计划、实习生计划、甲骨文俱乐部等。
为中国的180多所大学和超过200所中小学提供教育资源和教师培训,帮助高校培养了大量管理、咨询和IT等方面的实用创新型人才,帮助中小学校利用IT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帮助孩子们学习21世纪所需要的各种技能。
记者:针对高等教育,甲骨文在中国有哪些具体项目?郭涛:首先是Oracle Academy计划,这也是一个在全球开展的项目。
Oracle Academy根据院校的需要提供三种课程:计算机科学入门、高级计算机科学和企业商务应用,为学校提供软件、在线学习和开发环境、技术支持、教师培训和认证资源。
体系建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体系建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需求,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合理规划和有序实施,才能培养出适应不同领域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从目标设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目标设定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明确培养目标,确保培养的人才具备全面的能力和素质。
要根据不同专业和领域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
例如,对于工科类专业,目标可以包括专业知识与技术、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等;对于社会科学类专业,目标可以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和社会责任等。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课程设置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课程设置是关键的一环。
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来确定,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
此外,要注重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某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可以安排一门跨学科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机会。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环境中,提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可以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形式。
为了构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应该积极与实践基地、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学生真正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评价方式评价方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体系的效果,应合理设计评价方式,既能考察学生的理论水平,又能评估其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因此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例如,项目评估、口头答辩、作品展示等方式,能够更好地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能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支持。
信息化背景下基于科教融合的“三位一体”实验教学体系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146Internet Education互联网+教育随着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多媒体、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逐步贯穿于高等教育的科研与教学[1]。
面对知识大爆炸时代浪潮等新型教育手段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的巨大冲击,如何合理地将科研与教学,实践与理论进行合理的融合,如何设定科学合理的多元化培养目标和途径,都是高校教师亟待深入思考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两大核心论点是教学与科研。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为大学生传授最基础的理论知识,科学研究是大学生在已有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实验实践对理论知识验证的同时进行新知识的发现和传播,是学生对科学前言知识与理论教学的融会贯通。
高等教育的核心应自始至终要为两大功能服务。
因此,将科研和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促进二者共同提升,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
但目前许多高校科研与教学关系处于一种非此即彼的状态,科教融合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3]。
随着信息化手段运用于高校科研和教学的方方面面,科教融合又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4]。
高等学校的本质工作是教书育人,因此,不同于同样进行科学研究的科研院所,高校的科学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大学中的各项工作都应围绕着人才培养来进行。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全社会的共同需求,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而为我国在全世界的国际地位做铺垫[5]。
因此,信息化时代下如何通过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如何使教学不仅可以传授知信息化背景下基于科教融合的“三位一体”实验教学体系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SJGLX075Y),全国中医、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课题(20190723-FJ-B02),河南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2021JX73) 。
张紫娟(1978-),女,河南夏邑,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通讯作者:张振强(1971-),男,河南伊川,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
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实 验教学是 高等教育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是培 养学生综 合应用所学 的理 论知识 ,提 高分析 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的重
要环节 ,是 培育学生综 合素质 和创新 能力 的重 要途 径 0 。 J
间和空间 ,并 且有机会 自立 主题 ,开展创 新 实践活 动 。学 生可 以通过网上 预约实验 时 间、地 点及所需 设备 ,经审核 批准 ,自主进入 开放 实验室进 行准备 或实 验 ;实验 内容 不 再像传统的验 证性实 验那样有 详细 的实验 指导 书 ,而是 在 实验教师的指导下 ,完成文献查 阅、实验项 目的方案设计 、 实验仪器设 备 的使用 与 调试 ,并 撰写 实 验分 析总 结 报告 , 通过全过程的规划设 计 ,充分 锻炼学 生理论 知识 的综合 运 用和实验技能 的有机结合能力。
Co sr c p ni g Ex rm e t lTe c i g M o lt l v t n v tv lnt n t u tO e n pe i n a a h n de o Cu t a e I no a e Ta e s i i
.
KUANG u—qo S ing,YANG n Di g—x n,TAO i—mi i L n
Ab t a t s r c :T e o e ig e p r n a e c i g mo e p o ie a p n a d i d p n e t l an n n i n n o h p nn x i e me tl ta h n d l r vd s n o n n e e e d n e r i g e vr me t t o c l v t e p a t a bl isa d in v t e a i t so e su e t.T e me n n f h p nn x rme tlta h n u t aet r ci la i t n n o a v b l e f t d ns h a i g o eo i h c ie i i i h t t e i ge p i n a c g i e e i s e a o ae .I els t e e p o a o d p a t e o e me h n c n i e r g i tg ae x e me tl c n r ,ti l b rt d n t h t x lr t n a r ci t c a i a e gn e n n e r td e p r n a e t h i f o h i n c f h l i i e hs p p rd s u s st e me s r s t o sr c p nn x rme tl ta h n d e r m o r a p cs s c B t e rf r o a e ic s e h a u e o c n tu to i g e p i na e c i g mo lfo fu s e t u h a eo m f e e h e p r n a e c n y t m d t a hn o tn ,e p rme tlt a h n d ma a e n e m omai n sa l h n x i e me tlta h g s se a e c g c n e t x e i n i i na e c ig a n g me ta f r t ,e t i me t n t o b s f t p n n x e me tlt a h g ma a e n s s o e o e i g e p r n a e c n n g me y tm d o e i g ma a e n lt r c n tu t n h i i t e a p n n n g me tpaf m o sr c o . n o i Ke r s x e me t e c n ;o n n x e me tlta hn d e ; in v t e a i t y wo d :e p r n a t a h g i l i e p ig e p r na e c i g mo l n o a i l y i v b i
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精细化工创新型人才
Abs r t t ac :Th ou xpl ai n ofe pe i e al e c i g ne s t m n or rt uli t t d nt ’ r c ia nd i ov to r gh e or to x rm nt a h n w yse i de o c tvae su e s p a tc la nn a in,t e ut t her s ls
Lin n do g, a g Ho g n Hua g Zh n mit , l g f e it , a mig Unv ri , a mig5 5 0 , ia De at me t Ap l e sr Col eo m s M o n iest M o n 2 0 0 Chn ) o e y e Ch y r y
1 加 强 实验 室 建 设 ,是 构 建 实 验 教 学 新体 系 的 基 础 支 撑
加深了学生对理 论课程 的理解 ,进 一步巩同和提高学 生的实验
【 收稿 日期]2 0 —0 I 0 7 1一 1 【 作者简 介]梁红冬(9 2) 17一,女 ,广东廉 江 人,实 验 师,主 要从 事应 用化 学专 业实验 教学 与管 理工 作 。
i d c t d h mp r n o dt n f r e tb ih e p r n a e c ig n w y tm r s  ̄l ws n r v n a o ao y x e i n a n ia e :T e i o t t c n i o o sa l x e i a i s me tlt a h n e s s e we e a l o :i p o ig lb r t r ,e p r me t l t a h n i a u ,ta h n o tn s e c i g me h d a d e p r n e tb i ,wh c r lo e s n i lme n o c l v t t d n s e c i g s l b s e c i g c n e t,ta h n t o n x e i l me t ts u l d ih we e as s e t a s t u t ae su e t’ a i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性人才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性人才摘要:建立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已成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通过一系列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为培养基础扎实并有很强实践能力的宽口径人才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了我们近年来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的实验教改成绩。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以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并力图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实验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的实验教学队伍,有效地促进了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一、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宗旨,在实验课程设置、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全方位开展改革从1999年开始,为培养高质量的创新性人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实验教学中心对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尝试。
本着“厚基础、宽口径、求创新”的实验教改原则,在实验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全面素质培养,强化创新意识实践,突出个性能力发挥。
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容,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实验教学中心分别于1999年、2002年和2006年对教学计划进行了三次大的修改,重新确定了化学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构,进一步完善和更新了化学基础实验,实行了“一体化、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即将原来的四大化学实验课完全依附于各理论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
实验教学在一级学科平台上独立设课,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研究实验。
设置了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合成实验、化学测量与计算实验和化学综合设计实验课程,大大加强了研究型和创新型实验课程的内容。
同时,减少了验证实验,以强化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探构建多层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以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为例
的化 学 实验 操 作 都 比较 熟 练 。而 有 的 学 生 由 于 考
东华理 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1 00定
Hale Waihona Puke 试 制度 的改 变 , 至高 考 就没 参 加 化学 考试 , 中 甚 高 学 到 的一 点化学 知识也 早忘 光 了 , 更别 提 实验 技 能 了。另外 , 学校 为 强 化通 识 教 育 , 专业 的大 一新 各
点和 学科优 势 , 门对 无机及 分 析化 学 实验 课 程 构 专
高 型 、 放 型、 开 研究 课题 型 实验 , 通过 对 不 同层 次 学
生 开展 相应 的基础 实验 教 学 , 养学 生 实验 中的 实 培 践 能力 , 其 是 科 研 创 新 能 力 。此 外 , 同一 类 型 尤 对
次 。而 针对 教学 对象 学生 而 言 , 以根据 学 生 能力 可
的不 同、 兴趣 的不 同将 实验 分 成基 础 型 、 合 型 、 综 提
验教 学体 系 , 度 重 视学 生 的个 性发 展 , 求 把 创 高 力
新 思维 和开拓 能 力 的培 养 贯 穿 于整 个 实 验 教 学 体 系已是迫 在眉 睫 。 本文将 结 合东 华 理 工 大 学 基 础化 学 实 验 教 学 改革 , 以创 新 型人 才 培 养 为 目标 , 结合 学 校 自身 特
四大 化学 , 即无 机 化 学 、 析 化 学 、 理 化 学 、 机 分 物 有
化学 为基础 组织 实验教 学 。在教 学 中 , 教师 总 是 注
的学 习积 极性 和创 造性 。 因此 , 实验 教 学体 系 迫 切
需要 进行 改革 。须 针对 专业 特点 , 据 学生 的知识 根 水平 建立 多层 次实验 教 学平 台 。
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h n - d n n v t ea it saee h ne ,a dt eahee nsfrsv rl x ei na poet r band a dma ea di o ai bl i r n a cd n h c i me t o e ea e p r n v ie v me tl rjcsaeo tie .
Al oft os a ly a c ran d m o s r tv o ef rt e e e i n a e c ig rf r . l h ec n pa e t i e n taie r l o h xp rme t lta hn eo m Ke r s m i r lr s r e x or to y wo d : ne a e ou c s e pl a i n; d m o ta i e c nt r e e ns r tv e e ; xpe i e a e c i g;r f m rm nt lt a h n eor
Xi Qi gi a nl n,Ya h z e ,B a in u ,H eM o c u oS uh n inJa h a u h n,L n Tig e a n z
( c t Fa uly ofEarh Re ou c s,Chia U nve st o ee e t s re n i r iy ofGe s inc s,W u n 43 07 ha 0 4,Chi ) na
t l e c ig d mo ta iec n e ss tu a a hn e nsr tv e t ri e p,t ee p rm e t lta hig s se sp tf wa df rh vn a to ri t h x e i n a e c n y tm i u or r o a ig ahe r ftan— ig su e t ’s u yn blt a d s intf ho g ,a d ac eo utv tn n v tv bit n t d n s t d ig a ii n ce ii t u ht n or fc lia ig ino aiea l y,t elv l ft x r y c i h e e hee pe — o i n a e c n e m si r v d,t xp rme a e c n o t n s a d e pei e tle up e ta e rne d,t e me t lta hig t a i mp o e hee ei ntlta hig c n e t n x rm n a q im n r e we h e p rme t lta hn eou c s it g ae x e i n a e c ig rs r e i n e r td, t e i a fe p rm e a e c ig m e n r m p o e h de s o x e i ntlta hn a s a e i r v d, t e s u e t ’ h t d n s
重质量 显特色 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重质量显特色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摘要:培养创新人才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本文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个案,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实践教学体系、考试方法改革、基础课程建设等方面,对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特色质量和特色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
如何提升质量、强化特色,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近年来,哈尔滨工程大学一直以质量提升谋求内涵发展,紧密围绕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这一根本任务,以全面丰富专业内涵建设为统领,科学谋划,改革创新,通过实施“创新推动、打造品牌”的人才培养战略,持续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1. 继承与发扬哈军工“一切为了学员”的办学理念学校首任校长陈赓大将始终强调人才培养的根本地位、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和教学的中心地位,提出了“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一切为了学员”等教育思想和理念,并形象比喻为:教师是炒菜的,干部是端盘子的,端盘子和炒菜的都是为了学生“吃”好,学校的办学宗旨是育人,一切为了学员的学习成长。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秉承“哈军工”的办学理念,并将其贯彻到办学实践中。
在2009版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学校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从2009级本科生开始按照理工类等学科大类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按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允许学生在本大类专业范围内申请调整专业,学生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既巩固了专业思想,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2.“工学”并举,实践与理论并重实践是创新的源泉。
学校在强化理论基础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构建完善“工学并举、实践与理论并重”,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学生科技创新“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持续优化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为学生搭建综合知识获取、能力训练和创新精神养成的教育平台,把“‘工学’并举,实践与理论并重,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办学特色在教学中进一步深化,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助力。
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二)2024
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二)引言概述: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是为满足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一种培养机制。
通过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培养资源和培养结果等五个大点,对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阐述。
正文:一、培养目标1.注重培养高级专业人才:针对社会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知识、扎实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重视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的人才,能在跨领域合作中起到桥梁作用。
3.关注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并解决问题。
4.强调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国际交流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能够适应全球化发展。
5.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养、较高智力水平、健康体魄和创造力的人才。
二、培养模式1.学科导向培养模式: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专业人才。
2.实践导向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人才。
3.项目导向培养模式: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国际化培养模式:提供国际交流机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5.个性化培养模式:根据学生特点和发展需求,开展个性化培养方案。
三、培养方法1.课堂教学:提供系统的学习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
2.实验实践:开展实验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能力。
3.创新项目:组织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项目管理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和学术写作能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四、培养资源1.优秀师资力量:聘请高水平的教授和专家,提供优质师资力量。
2.实验设备和实践基地: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3.行业合作和实习基地:与相关行业合作,提供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工作经验。
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
( 优化 实验 项 目设置 。 一) 在开放性实 养学生 的综合思考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 河
置和教学模式 中, 实验课依 附于理论课之 验的项 目设置上 , 实验指导教师引导学生 南城建学 院工商管理系较早开始了学生+ 内。同时, 实验课程 过于 强调各 自的独立 在课 内实验 项 目基础上 自行设计 综合性 导师 的联系制度, 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 这些实验项 目是 实验指导教材上 研 项 目组 , 以使 自身 的理 论 知 识 得 到 实 践 性 和 完整 性 , 部 分 的实 验课 以验 证 性 实 的实验, 大 结果也是未 知的。 目的是利 检验, 验为主, 并且要严格 按教 学计划安排实验 无法找到的, 实验技能得 到进一步 的训练 。许多 教学, 实验管理方式单一 。 显然 , 这种实验 用 课 内 实 验 所 学 习 的 基 本 技 能 进 行 综 合 同学通过承担项 目中不同的研究任务 , 独 以解决相对复杂的实验问题 。实验 立完成一个小领域 的科研工作, 如某个蛋 教 学和 管理模式 已远远不 能适应教学 改 训练 , 革和人才培养 的需要 。 越来越 多的实践表 步骤 由学生 自己安排 , 结果可 由老师帮助 白的分离、 新的菌种 的鉴 定等, 些项 目 这 明, 传统 的实验教学模式难 以满足 日益提 进 行 分 析 , 以便 总 结 成 功 的 经 验和 失败 的 在 实验教学 的课堂 上很难有机会 完整地 的过程 , 进行下来 , 高的人才培养 的需要 , 有必要改革实验教 教训。通过这一系列完全“自主” 在科技创新中作为一个 阶段性 学 的进行模 式, 以满足高等教育培养创新 参与开放性实验的学生在实验设计 、 实验 的 目标加 以完成。 学生的多项实验技能得
一
验中, 我们将教师 的地位极度弱化。因为
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任务变得更加重要。
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引擎,他们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繁荣以及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就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话题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构建创新教育体系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首要任务是构建创新教育体系。
创新教育体系应包括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培养环境的创新。
首先,高校应不断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具体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作为基础。
高校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大纲,加入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其次,高校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高校可以借助实验教学、课外科研项目、创新实践等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高校应积极创造创新的培养环境。
高校可以建立创新实验室、创新基地等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实践条件。
同时,高校还应注重学生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鼓励学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提高学生对创新的热情和动力。
二、强化创新能力培养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和知识层面,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科研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高校可以设置科研项目、科研竞赛等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培养其深入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创新往往是一个团队的努力,而不是个体的努力。
高校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最后,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砺和提升。
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活动,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建医学生临床技能多元化教学体系 探索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2002年汕头大学医学院围绕国际医学教育标准,顺应21世纪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及医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等要求,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系统整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全方位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培养出“具有国际意识、较强竞争力的出色医生”为办学目标[1]。
在该教学模式中,以临床技能中心为主体的临床技能教学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2],为整个新模式的顺利实施与成功起到保驾护航的关键作用,创新临床基本技能多元化教学模式,丰富了医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全方位提升了临床技能中心功能。
1改革内容1.1立足精品课程,构建多元化临床技能教学体系2005年,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中心设置的临床基本技能课程成为国家目前唯一以该名称命名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该课程将原来内科诊断学基础和外科学总论、急救医学、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及精神病学等学科基本技能教学整合为一门课程。
该课程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通过6年来的改革及实践,已经提升为集本科教学、临床培训、服务社会的多元化临床技能教学体系。
临床基本技能课程首先主要面向在校医学生,培训医学生学时数是学院所有课程学时之最;该课程也是临床教学人员培训的参考课程,到目前为止,中心已经多次举办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和经验交流的研讨班,取得良好效果,充分发挥临床基本技能课程的临床培训作用;另外,将社区实践教学纳入“临床基本技能”课程计划,将社会实践与教学课程有机整合,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课程教学的延伸。
从而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符合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同时强化基础与临床,科研与社会等各方面能力培养,以及参加扶贫、宁养、社区培训等社会工作,形成纵横交错,浑然一体的立体临床医学技能体系。
在临床基本技能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构架上,教师把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作为最终目标,主要从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技术改进,到评价系统革新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构建实验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
实验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 教育部《 关于进一 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高 仁 2005]1号 文)提出: “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验课程 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的重点, 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关键。 作为一所地方性 高校的广州大学, 要适应广州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为 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服务,这就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质 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构建实验课程体系的必要 性人手, 结合广州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际, 探讨构建实验课 程体系的措施。 一、 构建实验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 一) 实验课程体 系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部分。 由于受到“ 重理论、 轻实践” 思想观念的影响, 实验教学一 直不受到重视。 实验课程只是理论课程的附属物, 附在理论课 程里面, 未能确立实验课程的地位。1999年的第三次全教会,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 要求。这样, 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这也 为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任何一所高校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 两部分。 实验课程体系体现人才培养目 标和专业规格要求, 以 学习实验技术理论和培养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 是实验内容有机联系的课程组合系统。 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 就像人的两条腿, 只要有一条腿发 育不完善, 人就不平衡。由此可见,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者 只有协调发展, 高校培养的人才才能得到全面地发展, 高校本 科教育才能全面地发展。因此,实验课程体系是高校学科专 业、 特别是理工科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 校组织和管理实验教学的主要依据, 是监控和评估实验教学 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 也是实验室建设的前提与基础。 (二) 实验课程体系是提高实 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实验课程只是理论课程的附 属物, 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 尤其是受到实验仪器设备的制 约, 有条件的实验就能完成, 没有条件的实验项目 就被理论教 学替代了, 实验教学成为学校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产物, 是一个 不成系统的教学体系。 构建实验课程体系, 就是要根 人才培养目 标和专业规 格, 打破课程界限, 整合实验课程内容, 正确地处理好不同阶 段、 不同层次实验内容的关系;优化实验课程体系, 构建与课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培养创新型人才
实验方案 的设计 与构思 , 也包括 验证 与提升理论 , 重点是 围绕
提 高 学 生 智 能 来 组 织 教 学 , 少 演 示 性 、 证 性 试 验 , 加 和 减 验 增
强化综合性试验 , 有选 择的开展探索性试 验。只有 这样 , 才能
发 挥 实 验 教 学 在 人 才 培 养 中的 重 要 作 用 ,适 应 培 养 创 新 型 人 才 的需 求 。
评 价 学 生 的 实 验 能 力 时 ,一定 要 注 重 考 核 学 生 的 实 际 操 作 能 力 、 合 运用所学知识 的能力和分析 问题 、 决问题 的能力 , 综 解
实验。实验项 目的安排主要以验证理论 、加 深理论知识 的理
解 为 宗 旨 ; 且 大 部 分 是 演 示 性 、 证 性 的 实验 , 是 对 理 论 而 验 只 教 学 的一 种 补 充 ,与 生 产 生 活 的 实 际相 脱 离 。学 生 只是 按 照 既 定 的 实验 方 法 被 动 地 完 成 实 验 ,缺 乏 创新 能力 和创 新 意 识 的 培 养[ 1 ] 。 ’ 12 进 行 实验 教 学 改革 适 应创 新型 人 才 培 养 需 求 .
实验方法与材料 , 都是 书本 上规 定 的 , 生 们 只是 按 照 课 本 而 学
行 。而综合性与探索性试验 , 首先要 根据 实验 目的 , 结合实验 条件去设计可行 的实验方案 ,这就需要学生们查 阅大量 的资 料 ,根据文献资料结合学过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进行综合 分 析 , 定实 验 的 材 料 与 方 法 、 意 事 项 与 预 期 结 果 , 用 所 确 注 运
不利 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 因素 , 增加综合性和探 索性 实验 , 是培养创新型人 才的重要 途径, 以此来提 高学 生的动手能 力、 新能力和 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
[提要] 本文分析当前实验教学环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课内实验、科技创新活动和生产一线科学研究等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践表明,多措并举、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能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多层次;实验教学;创新型
一、引言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所肩负职能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培养人才关键在教育,要花大力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胡锦涛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国家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涉及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而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实验环节的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在传统的实验课设置和教学模式中,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之内。
同时,实验课程过于强调各自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大部分的实验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并且要严格按教学计划安排实验教学,实验管理方式单一。
显然,这种实验教学和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必要改革实验教学的进行模式,以满足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搭建开放性实验平台
传统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遵循既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实验课教学,虽能保证学生学习到基本的技能以及实验操作,但往往由于时间、场地和学生人数的限制,难以为众多学生提供一个发挥自身想象、依靠自有知识设计实验的自主学习环境。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引入了开放性实验教学。
开放性实验使得教师手把手教的传统实验教学向教师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自主实验的方式转变,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地位由被动转换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驾驭整个实验过程,在主动、愉快地实验环境中充分发挥个性,积极思维,大胆探索创新,独立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挑战学科前沿,这有利于养成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育部在2001年提出要求高校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并将其纳入本科教育评估体系中。
高校应高度重视开放性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在保证完成原有教学大纲的实验教学任务外,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开拓思路,大胆革新,搭建多层次的开放性实验平台,满足学生课外实验学习的需要。
(一)优化实验项目设置。
在开放性实验的项目设置上,实验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内实验项目基础上自行设计综合性的实验,这些实验项目是实验指导教材上无法找到的,结果也是未知的。
目的是利用课内实验所学习的基本技能进行综合训练,以解决相对复杂的实验问题。
实验步骤由学生自己安排,结果可由老师帮助进行分析,以便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通过这一系列完全“自主”的过程,参与开放性实验的学生在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及最后总结阶段均独立完
成,学生的独立进行实验或者研究的意识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弱化指导教师在开放性实验中的作用。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指导教师一般为准备好实验物品并讲解完毕后由学生开始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学生上交实验报告。
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与此不同的是,在开放性实验中,我们将教师的地位极度弱化。
因为实验结果是未知的,教师只负责对学生实验方案的粗略审查和指导仪器的操作,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步骤和方案一般不做指导,实验结果也由学生自行讨论、分析。
这样,学生在实验过程无所依赖,几乎所有工作都是由自己完成。
实验结果成功的话,学生总结经验,失败的时候自己查找原因,重新进行,或者否定整个实验方案,重新设计进行。
每一步的操作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亲自操作,印象极为深刻,学习效果得到巩固,也充分培养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独立完成小型的科研项目或者大型科研项目中的部分工作。
科技创新活动是在单个开放性实验的基础上提高和深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河南城建学院工商管理系较早开始了学生+导师的联系制度,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组,以使自身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检验,实验技能得到进一步的训练。
许多同学通过承担项目中不同的研究任务,独立完成一个小领域的科研工作,如某个蛋白的分离、新的菌种的鉴定等,这些项目在实验教学的课堂上很难有机会完整地进行下来,在科技创新中作为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加以完成。
学生的多项实验技能得到锻炼,在实验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创新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同时,学院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从制度上规范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活动,比照正式科研项目实施管理,这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从事科技创新的热情,规范了学生科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构建课堂+实验室+研发基地的实验教学链。
企事业单位的研发基地是解决生产一线技术问题的重要场所,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战场。
我们采取挑选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选派到相关企事业单位研发实验室进行阶段性科研工作,研究生产实践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由于这些学生在学校内部经过实验技能训练,能很快适应研发实验室的工作,也能克服在学校实验室中的“空”的感觉。
实践表明,在生产一线研发实验室进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一方面提升了研发实验室的工作水平,自身的实验室工作能力也有极大的提高。
三、小结
总而言之,实验是任何科学创新的源和本。
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提高实验素质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加强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专业也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目前,在开放性实验教学、学生科技创新和研发单位实训方面,还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开放性实验经费的来源及管理、科技创新活动更高效、有序的进行以及研发单位的选择等等方面。
因此,只有从实际出发,开拓思路,大胆革新,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并给予合理安排,才能切实提高培养学生质量,多培养创新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江泽民同志考察中国人民大学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2.4.29.
[2]陈至立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
中国教育报,2006.2.7.
[3]方曼,陈德军.加强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
[4]朱蕾.高校开放性实验室的教学模式及管理要求[J].农业网络信息,2007.9.
[5]郑曙明,何利君,吴青等.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
[6]李俊林,高炳军,霍敬愿等.加强开放性实验室建设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18.1.
[7]李英俊,孙淑琴,于世钧等.多种模式开放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
[8]王晓兰,关洪斌.把实验室建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摇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