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的儿童。
这一群体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往往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匡助这些孩子更好地成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首先,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这些孩子往往感到孤傲、无助和无安全感。
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容易产生自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介入。
其次,家庭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往往存在一定的缺失。
因此,需要加强对父母的教育,提高他们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重视。
同时,建立家庭教育支持网络,为父母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学校教育也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此外,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辅导讲座、心理健康俱乐部等,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一个交流和倾诉的平台。
同时,社会支持也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援助服务。
此外,社会组织可以积极参预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提供志愿者服务和心理辅导等匡助。
最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家庭、学校、社会和媒体等各方面也应该携手合作,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贡献力量。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通过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社会支持和政府投入,我们可以匡助这些孩子更好地成长,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惟独赋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才干让农村留守儿童走向更加夸姣的未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等原因,被迫留在农村老家由亲戚或祖辈照顾的儿童。
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孤独、焦虑、自卑等。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状况、社会环境等。
提倡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建议加强家庭支持和社会关怀,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关爱与支持。
未来应更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加大心理援助力度,拓展心理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以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社会责任与义务,需引起广泛关注。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辅导对策, 家庭支持, 社会关怀, 心理援助, 心理教育, 心理关注, 发展方向, 社会责任, 志愿者, 心理健康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在农村家乡由其他家庭成员照顾的儿童。
这一现象在中国已经持续多年,涉及数百万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孤独、焦虑、自卑感、失落感等。
背景介绍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居民外出务工,在外打工的父母无法时刻照顾孩子,导致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
农村教育、医疗等资源并不充足,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相对贫困、单调,缺乏正常的家庭关爱和社会支持,加剧了他们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只有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辅导,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本文中,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辅导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1.2 问题意识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意识主要集中在他们在家庭环境中长时间独自生活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这些孩子通常由父母或监护人留在农村老家,而父母则选择外出打工或务农。
这种家庭结构导致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长期处于孤独、焦虑和无助的状态中。
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
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到城市寻求工作机会,这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除了生活上的困难,还面临着心理上的问题,如孤独、焦虑、自卑等。
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变得尤为重要。
1、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
留守儿童的家庭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父母的陪伴,父母或许会在家庭经济状况稳定后回来,或者孩子到了适龄期再接到城市。
面对这种情况,留守儿童就需要克服孤独感、无助感等情绪。
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后,心理辅导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克服这些情绪。
2、创造一个温馨的心理环境
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很难体验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这就需要心理辅导师创造一个温馨的心理环境,让他们感到自己有人可以依靠和信任。
常常与孩子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情况,积极倾听他们的倾诉,提高他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3、引导孩子发掘自我潜能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关爱的环境中,通常会感到自卑和无能。
因此,心理辅导师应引导孩子发掘自我潜能,相信自己能够达到相应的成就。
有效的方法包括赞扬孩子、给予鼓励,树立正确的成就感。
4、适当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有些留守儿童无法自主地克服焦虑、抑郁和自闭等心理变化,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心理辅导员需要结合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选用科学而恰当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方法。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需要心理辅导者结合实际,给予科学的指导和帮助。
我们需要给留守儿童带来关爱和安全感,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感受到温暖,充满信心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浅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浅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随着城乡结构的调整与农村人口的流入,许多孩子因为家庭原因或其他原因而被迫留守在城市或农村,这些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难以享受到父母带给他们的陪伴和爱,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留守儿童长期的离家,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应甚至产生心理问题,例如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价值感问题等等。
因此,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教育是必要的。
第一,家庭教育。
教育家长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
因为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关爱平台。
家长可以引导留守儿童体验家庭温馨和亲情,给他们提供情感和心理支持。
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些目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第二,学校教育。
学校应该为留守儿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使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学校可以邀请心理学家或社会工作者来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可以设置心理咨询热线或开辟心理咨询室,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或情感问题。
第三,社会救助。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和发展,为留守儿童提供唐价值得关注和照顾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为留守儿童提供安全保障。
社会各界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爱心资助和志愿服务。
最后,留守儿童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助。
我们应该尽力提供帮助和支持,让留守儿童得到应得的关爱和关注。
只有通过各种途径的努力,才能让留守儿童实现更好的心理健康。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城市打拼,而这其中不乏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其父母或监护人外出务工、经商等原因,无法陪伴在身边,长期处于“留守”状态的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1. 心理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大多长期处于父母不在身边的状态,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往往感到孤独。
这种孤独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等。
2. 情感失调与父母长期分离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情感失调,甚至对家庭缺乏归属感。
当父母长期离家不归时,孩子们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从而产生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3. 心理压抑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没有人能及时倾听、给予支持和安慰,这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压抑。
在长期没有得到消解的情况下,这种心理压抑可能会发展成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1. 父母回家让父母回到农村来陪伴孩子,可以有效解决孩子的孤独感和情感失调问题。
确保孩子与父母之间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情,帮助孩子促进情感的稳定和成长。
2. 安排亲近人的陪伴为孩子安排亲近的人陪伴,可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增加安全感,帮助孩子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
亲近的人可以是祖父母、叔叔阿姨、堂兄姐等。
真正关心爱护孩子的人,能够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关怀。
3. 心理辅导为孩子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能够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和疏导情绪。
心理辅导师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针对孩子的心理需求进行开导和引导,从而缓解其心理问题。
此外,家长也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辅导方法,随时给孩子提供心理支持。
4. 安排丰富的课外活动农村留守儿童往往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不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
浅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浅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摘要】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在家乡的儿童。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孤独、焦虑、自卑等多种心理问题。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辅导能够帮助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辅导,建立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加强教育和生活技能培养,营造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可以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我们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辅导,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心理特点、专业咨询、家庭支持、社会支持、教育培养、生活技能、成长环境、重要性、健康发展、提升水平。
1. 引言1.1 概述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无法与父母同住,在家乡或他处由亲属照管的儿童。
这一现象已成为中国农村的一大社会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9000万,他们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
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自卑心理。
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引导,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可能受到影响。
由于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也有可能受到局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亟需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关心。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乎他们个人的幸福感和成长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势在必行。
1.2 重要性和必要性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他们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无法得到家庭的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迫在眉睫,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是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心理问题的必要手段。
通过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调整情绪、树立自信,从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1. 引言1.1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或常年留守在农村家庭中的儿童。
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生活环境相对贫困,容易感受到孤独、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健康对其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信心,提升抗挫折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教育,更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填补这一空缺,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的情绪表达方式,学会有效处理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农村留守儿童普遍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自卑、适应困难等,如果不及时干预和教育,这些问题可能会延续到成年期,甚至影响其终身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1.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为了谋生或其他原因,长期或长时间不在身边,由老人或其他亲戚朋友照料的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通常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最明显的是情感上的不稳定和孤独感。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缺乏亲情的滋养和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而对自身身份和社会认同的模糊也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困扰。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往往缺乏良好的教育和教育资源,导致其认知和情感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欺凌、孤立、自卑等问题,甚至发展出逃避社会、沉默寡言等不良行为。
与此家庭和社会的态度也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缺乏支持和理解会造成他们心理负担的增加。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非常严峻,亟需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措施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应对心理健康问题,增强心理韧性,提高生活质量。
乡村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针对乡村地区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由祖辈或其他亲属照顾而没有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儿童,通过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其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和教育。
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提升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克服内外在压力,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以下是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主要内容和方法:
1. 心理知识普及:通过开展心理知识普及教育,向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照顾者传授基础的心理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并认识到自身的情绪和心理变化,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素养。
2. 情感支持:提供给留守儿童适当的情感支持,建立他们与照顾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培养他们的亲社交能力和适应性。
3. 引导表达:通过绘画、写作、戏剧等形式,引导留守儿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绪,提高他们应对困难和压力的能力。
4. 社交技巧培养:通过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等活动,提升留守儿童的沟通和交往能力,培养他们与他人保持健康良好关系的能力。
5. 情绪管理:通过情绪管理训练,提高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和应对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
6. 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培养:开展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培养的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此外,还需要建立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包括培训乡村教师和照顾者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开展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相关的社区活动等。
只有从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提升乡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孤独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在生活中缺乏家长的陪伴和关心,他们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甚至影响到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 自卑感: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关爱,留守儿童容易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和自卑感,甚至对自己产生否定和排斥的情绪。
3. 情感困扰:长期的亲情缺失容易使留守儿童产生焦虑、抑郁、愤怒等情感问题,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情感表达能力。
4. 学习问题:由于长期缺乏家长的指导和监督,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动力和目标,容易产生学习厌倦和自制能力不足的问题。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当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解决其心理问题,在成长过程中健康成长。
下面,我将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一些理念和方法,以供参考。
一、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自尊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当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自尊心。
经常告诉他们,他们是有价值的、有能力的,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引导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动力,树立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以情感陪伴和关爱取代亲情缺失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当引导留守儿童在父母缺席的情况下,接受其他家庭成员、老师、同学等的情感支持和陪伴。
通过情感教育,指导他们关注别人、善待别人,使他们学会在人际关系中获得愉悦和幸福感。
三、鼓励主动参与社交和团体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当鼓励留守儿童主动参与社交和团体活动。
通过学校、社区等组织的支持,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交和团体活动,使他们融入集体生活中,增强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
四、培养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当培养留守儿童的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演讲、心理沙盘等方式,引导他们主动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增强沟通和交流能力,使其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而留在农村的儿童。
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或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些留守儿童往往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孤独感、焦虑、自卑、情绪不稳定等。
由于父母长期的外出,留守儿童往往缺乏温暖的家庭氛围和父母的陪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不良的家庭环境、社交困难和教育资源匮乏也给他们带来了压力和焦虑感,导致自卑和情绪不稳定。
1.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怀,提供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2. 学校支持:学校应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加他们的心理素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间的友谊和互助活动,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和情感支持。
3. 社区支持:社区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留守儿童参与,增加他们的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
社区还可以建立志愿者团队,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和关怀。
4. 父母教育: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培训机制,教育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和引导他们的孩子。
提供与父母沟通和关爱方法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和支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5. 心理咨询: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心理咨询师可以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学校、社区和家长都应该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服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我们也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人口外流的增加,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就读学校远离家乡等原因,长时间独自留守在家中。
他们常常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教育现状和教育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面临着多种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孤独、焦虑、自卑和行为问题等。
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独自在家,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照顾,容易产生孤独感。
孤独感会使他们心理上感到空虚和无助,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还常常面临着与其他儿童的交往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交往紧张和自卑感。
留守儿童在长期独自生活的过程中,也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游戏成瘾、缺乏自控力等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将会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在农村地区,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和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不足。
农村小学往往缺乏专业的心理教育师资力量,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
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往往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没有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由于农村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父母也缺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及教育意识,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度增加。
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提出一些教育策略,从多个方面入手,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加强师资力量,培训专业心理教育师。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以便更好的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学校可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增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意识。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亲属因工作等原因,长期离开农村家庭,在城市或他乡工作生活,由此导致留守在农村家中的儿童。
由于常年和父母分离,留守儿童面临着较多的心理困扰和健康问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加强家庭教育入手。
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家庭教育的空缺使他们容易陷入孤独、焦虑和自卑等心理问题。
应当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关心、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的意识,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尊心。
留守儿童常感到被父母抛弃,缺乏自尊和自信心。
为了消除这种心理障碍,学校和社会应该帮助留守儿童了解自己的价值,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与其他孩子一样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情感交流。
留守儿童由于和父母的长期分离,缺乏亲密的情感交流,导致他们心灵上的孤寂感和情感不稳定。
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机会让留守儿童和父母进行情感沟通,增强彼此的情感联系,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稳定的情感支持系统。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心理辅导。
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和父母的离开,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和过度依赖等心理问题。
为了帮助他们克服困境,学校和社会应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调适情绪,增强心理抵抗力,培养积极的心态。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培养自尊心、重视情感交流和提供心理辅导等措施,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这对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稳定有着积极的意义。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务工等原因,被迫与父母长期分离,生活在农村小学寄宿的儿童。
由于长期独自生活,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农村小学需要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心理疏导开始。
这些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关爱,情感上存在孤独感和空虚感。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疏导课程,让专业的心理老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心理活动,比如集体游戏、亲子活动等,增加儿童与同伴、老师之间的互动,以减轻他们的孤独感。
学校还应该注重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培养。
由于缺乏父母的监护和关爱,留守儿童可能存在自卑心理。
学校可以通过生活技能培训、兴趣班等方式,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评价和自信心。
学校还应该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
学校需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情绪管理和应对能力。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可能存在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问题。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情绪管理培训,教授留守儿童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学校还可以建立留守儿童之间的支持网络,让他们能够相互支持和理解,共同度过困难时期。
学校还应该注重与家长的合作。
留守儿童的家长通常在城市工作,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照顾。
学校可以开展家访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并向家长提供一些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关心和教育孩子。
学校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庭讲座等形式,与家长一起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综合性的工作。
学校应该从心理疏导、自尊心培养、情绪管理和家校合作等方面入手,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也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各界应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少农村地区的父母为了生活和工作而外出,留下了大量的小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这些儿童经常独自在家,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
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常常产生孤独、无助、焦虑等负面情绪。
学校和社区应该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和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稳定的情感关系,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重自我认知的培养。
留守儿童常常缺乏家长的引导和教育,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怨自责的情绪。
学校教师和社会关爱人士可以通过讲座和手册等方式,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认识自己,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关注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与父母长时间分离,留守儿童常常较难与同龄人或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有效交流和合作。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集体活动和社交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学会与他人协作和沟通,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重视对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通过给予留守儿童积极的教育经验,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活和未来,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提供一些才艺培训和兴趣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提升自己的自我价值感。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培养自我认知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并重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或监护人因工作等原因长期不在家,由其他亲属或外人照顾生活的儿童。
这些孩子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特殊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以下是一些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
1. 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有助于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这些孩子常常感到孤独、焦虑和自卑,需要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教师和家长可以设立特殊机构或小组,定期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环境。
2. 创造积极的学校环境:学校可以为留守儿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
开展团队合作活动、体育运动、艺术表演等,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还可以建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助和友谊。
3. 增强自我认同感:留守儿童常常对自己的身份感到迷茫和消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教育和关怀,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可以通过生活起居照料、班级布置、课程设置等方式,让留守儿童获得被关注和尊重的感觉,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 联络家长和亲属:建立和家长以及亲属的紧密联系,有助于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共同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家访和亲属走访等活动,交流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讨论解决方案。
家长和亲属的关心和支持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5. 专业心理辅导和支持: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教育专家,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孩子面对困扰和焦虑,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可以运用游戏、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6. 增强社会支持网络:为留守儿童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与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合作,组织各种活动,提供社会支持和交流平台。
成立留守儿童之家,提供课后照管、心理咨询、学习辅导等服务,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浅谈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许多农村地区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到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这使得许多孩子成为了新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留守在乡村的儿童。
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关心和保护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我们需要从教育入手,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本文尝试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1. 孤独、孤立感由于父母的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人的陪伴和关爱,与其他同龄人相处的机会也减少,导致他们常感到孤独、孤立,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2. 自尊心受损父母的缺席容易使留守儿童产生自卑情绪,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导致自尊心受损,缺乏自信心。
3. 心理压力大留守儿童所面临的生活困难、学习压力,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都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4. 心理行为问题长期缺乏父母的指导和教育,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易冲动、情绪不稳定等问题,甚至出现较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
1. 建立亲情联系学校可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父母、亲人进行视频通话,以此来增进亲情联系,减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鼓励父母在假期或节假日回乡探亲,增加与孩子的亲子交流。
2.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专门的心理辅导员或心理专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3. 加强同伴交流学校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进行团体活动,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分享感受,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减少孤独感和孤立感。
4. 增加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可以成立心理辅导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帮助他们应对困难与挑战。
5. 家庭教育指导鼓励留守儿童的父母加强与孩子的交流,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增强亲子关系,提升孩子的家庭幸福感。
浅谈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家庭选择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照顾农田。
这种现象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儿童成为了留守儿童,他们在家中长时间缺乏家庭陪伴和父母关爱。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他们普遍存在着焦虑、孤独、自卑等心理问题。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浅谈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1.缺乏家庭关爱留守儿童长时间在外打工的父母,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陪伴,这让留守儿童在心理上感到孤独和缺乏安全感。
长期孤独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2.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有限,留守儿童通常只能接受基础教育,难以接触到全面发展的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匮乏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业成绩和学习动力上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3.社交环境贫乏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农村地区,社交环境相对贫乏,缺乏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这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和自卑,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1.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学校、社会组织和亲属等应该建立心理支持系统,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
2.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3.加强家庭教育父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心理支持者,应该加强家庭教育,多陪伴孩子,多关注孩子的成长。
通过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营造良好的社交环境学校和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社交环境,为留守儿童搭建社交平台,增加他们与同龄人的交流机会。
鼓励留守儿童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5.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因工作、务农或其他各种原因长期不能陪伴孩子身边的情况下,孩子在家乡或他乡由一方或其他亲戚照料成长。
由于父母或监护人的长期离家而留守在家的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应对挑战,保持健康成长。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有效的教育方法。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离家或缺乏父母陪伴会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
在心理上,留守儿童可能会产生孤独、焦虑、自卑、失落等情绪问题。
在行为上,留守儿童可能会表现出攻击性、忧郁、自闭等问题。
在学业上,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学习困难、逃学等现象。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他们应对这些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需要重视。
根据一些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他们普遍表现出不安定的情绪、对未来缺乏信心、缺乏自我认同感等。
在社交方面,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等问题。
我们需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那么,如何进行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呢?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父母长期离家工作,会让孩子们缺少家庭温暖和关爱。
在父母能够和孩子固定时间进行视频通话,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学校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照顾,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关怀。
社会各界也应当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引入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课程,留守儿童可以学习如何管理情绪、建立自信、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等。
教师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以应对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采用亲子互动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非常有益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那坡县城厢镇弄底村完小校马毅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5800万。
这意味着,有5800万“祖国的花朵”不得不在父爱母爱缺失的环境里孤独地成长,幼小的心灵在最需要的年代却必须坚强地面对生活。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情绪消极、性格孤僻等八大心理问题缺失,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特点,采取有效策略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为留守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基。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我们长期一线工作观察,发现留守儿童存在以下八大问题:1、自卑心理比较普遍。
据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绝大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
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而存在。
他们感到非常孤独,在内心产生了极端自卑的不健康的心理。
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成长和身心健康都是很不利的。
2、性格孤僻,行为怪异。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他们胆小、懦弱、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表现为脾气急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打骂同学,甚至是老师和长辈,理由是“太无聊了”。
极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了违纪行为或违法犯罪的现象。
3、逆反心理严重。
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很严重。
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
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严重影响了孩子与他人的社会交往,甚至感觉自己遭到社会和他人的遗弃,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和仇视态度。
他们对家人和老师的管教都置若罔闻,甚至在公开场合与老师和家长顶撞,以显示他们的反抗和玩世不恭。
4、行为偏差。
儿童一般由祖父母或亲戚监护,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形成行为偏差。
5、学习困难。
外出务工潮使农村许多孩子失去了直接监护人,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位,如果只有父母一方在外打工,另一方在家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心孩子的学习,也很少对孩子提供个性化的、针对性强的辅导,一旦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也无法给其释疑解难;如果父母均外出打工,小孩是隔代监护的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根本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如果孩子交由亲戚代为照顾的,叔叔阿姨往往不愿多加管束,管太多又怕父母回来后埋怨,还不如放任,只要不出大的乱子,他们就算完成任务,也不会在孩子的学习上多下工夫,比较缺乏责任感。
因此,“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一般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的学习教育要差一些,有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学习困难重重。
6、价值错位。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外出务工的父母使家庭经济状况相对改善,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是有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一部分留守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挣钱,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产生了“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
7、心理障碍。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在心里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需要正确的引导。
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农村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不可能有专门的心理教师开设心理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这些都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社交恐惧等。
8、交际出现障碍。
留守儿童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在生理心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常遇到困扰和疑惑,然而父母常年在外,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内心的烦恼得不到及时排解,进而导致他们缺乏基本交流的能力,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大多活在自我保护和摸索碰撞的世界里。
研究显示,留守儿童较为内向,具有冷淡孤独、自卑拘谨、少年老成、自我中心主义等个性心理。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切身经历,谈一些破解留守儿童心理之困的辅导方法。
1、健全档案,让留守儿童留下脚印。
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情绪和情感,特别重视留守儿童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
建好留守儿童的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德育素质、兴趣特长、学习成绩、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生命成长档案。
全面完善档案资料,让每一位留守儿童留下生命成长的轨迹,为心理辅导提供有效依据。
2、关心爱护,让留守儿童沐浴亲情。
班主任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对那些小学生、低差生等弱势群体要关爱,对那些犯错误的学生以及留守儿童更要关爱。
关爱是作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尤其需要教师无私的爱,关爱留守儿童是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的基础。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还应该严中有爱、严中有信、严而有度。
要积极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抱着对学生的美好愿望去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用真诚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还要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对留守给予关照。
对问题突出的学生,可以通过邀请到教师作客、馈赠学习用品甚至适当给点生活费用,让其享受父母般的关怀,有困惑愿意向老师倾诉。
其次可以聘请有爱心、有精力、有能力的教师、公务员、离退休人员等担任留守儿童代理家长。
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扮演留守儿童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康成长指导员。
同时,通过亲情专用电话、亲情QQ 视频,以及学校温馨家园化管理等有效方式全方位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角”。
3、健康教育,让留守儿童心态阳光。
班主任要通过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讲座、阳光心态专题报告、理想信念及感恩教育主题教育等途径,教育引导留守儿童拥有健康的阳光心态,通过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教育留守儿童正确认识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正确对待遇到的挫折、困难,正确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其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自信地踏上校园及社会的阳光世界。
4、建立友情,让留守儿童勇于倾述。
常言道:“心病必须心药医。
”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不能粗暴急躁,更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讽剌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
教师要学会和留守儿童做朋友,做到公平对待、不歧视任何学生。
人们常说,朋友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谈心,其实和学生相处也是一样的。
黄德况是班上最令我头疼的孩子,他的年龄较小,父母在外打工,自控能力差,行为习惯也比较差,不管是别的同学不小心碰到他,还是他主动去打人,只要遇到一点点事或吃一点点亏,他就会哭着躲起来,小朋友们都不喜欢他。
我将表扬、鼓励、批评所有的方法都用上了,可是对他不起一点作用,就是走不进他的心里。
有一次我给黄德况讲道理的时候,他带着忧伤的眼神对我说:“我没有朋友,在家没有,在学校也没有。
”于是我开始主动地和他交朋友,给他给糖果吃,经常和他聊天,慢慢地他接受了我,愿意把他的想法告诉我,我对他说的话也开始起作用了。
我俩儿还有个小秘密,他要是保证能做到的事我们就拉拉勾,他要是忘了,我就做拉勾的动作提醒他。
黄德况一点一点地进步了,我班的小朋友也开始主动地和他交朋友,他有困难时小朋友们都愿意帮助他。
看着他慢慢地进步,看着他开心的笑容,我感到非常快乐。
实践证明: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老师,他们更需要的是朋友。
与留守儿童做朋友,就可以与之平等的交谈,就会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可能贴近孩子的心,走进孩子的心灵。
只有走进孩子心灵,你的教育才会起作用。
5、对症下药,让留守儿童正视挫折。
留守儿童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可以进行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也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知心姐姐信箱”,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首先,换个角度,审视挫折。
遭遇挫折最容易使人意志消沉,比如考试中有几道题目做错了,可以引导留守儿童这样想:这几道题目是我复习中的盲点、漏洞,把这些知识点弄懂,下次不就少了一个失误吗?从挫折中能发现问题,汲取教训,弥补不足。
其次,充满自信,战胜挫折。
德国精神学专家林德曼认为:人只要有自信,就能保持精神和肌体的健康,激发潜能,战胜挫折而获得成功。
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办法,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
比如让留守儿童起床后,对自己说一句“我是最棒的,我能行。
”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或者成绩进步了,对自己说:“我真的是很棒啊!”睡觉前对自己说一句:“今天我的表现很优秀,明天继续。
”只要有自信,就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趟不过的河,也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挫折。
第三,自我调节,心灵快乐。
教师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情绪及行为变化,进行自我调节。
有不良情绪时,引导留守儿童找老师、同学、朋友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倾诉将不良情绪排遣宣泄;或者放正心态,不和别人攀比,自我宽慰。
第四,适度“移情”放松自己。
如果情绪比较差,引导他们通过听钢琴曲或轻松欢快的歌曲、参加体育锻炼等途径适当转移一下他们的注意力,放松他们的心情,宣泄他们的压抑情绪,给其带来一份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