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升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
探析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困境及消解措施
INTERPRETA TION区域治理探析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困境及消解措施天津市委网信办 陈曦摘要: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人们发表言论的自由性也被进一步放大,使得整体的舆论环境趋于复杂化,因此要加以治理。
本文结合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诉求,对政府进行网络舆情治理的困境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消解措施,以期提高监管能力,占据网络舆情管理的主动权。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政府治理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4-0086-000121世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网络信息化逐渐成熟,从而使普通民众与全球体系建立了联系。
随着自媒体的开发,人们可以与外界分享自己的生活,从而获得流量收入,同时也可以反映社会不良现象,提高群众监管力度。
但由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容易被利用,所以政府要严加治理并做好引导。
一、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舆论诉求根据网民调查和互联网普查等数据可以发现,我国的自媒体用户数量不断增多且呈现出表现形式多样化的趋势,但网络舆情的舆论诉求相对集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用于利益表达。
例如,当体制下的弱势群体难以通过正常渠道发声,或者无法引起政府关注时,可借助网络舆情表达利益诉求。
其次,用于社会情绪的表达。
比如,针对社会热点问题阐述个人观点和表达态度支持等行为。
再次,用于网络政治参与。
例如,对政府官员的受贿行为进行监督,如“官员天价手表”事件等,从而整治腐败现象。
最后,用于网络社会抗争。
即以情感共鸣为引线,营造舆论压力,与社会的矛盾问题做斗争[1]。
二、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困境分析(一)难以把握网络舆情的舆论指向与传统单向信息输出不同,自媒体时代的网络环境十分复杂,特别在信息量增加和传播渠道双向化的影响下,普通群众直接参与信息传播的可能性被大幅提升,因此网络舆情的指向性难以受到有效控制,任何信息都可能引发舆情的转换。
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
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环境中产生并传播的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舆论态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政府决策往往需要考虑到公众的意见和情绪,因此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面对网络舆情的冲击,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的影响1. 舆论压力:网络舆情能够迅速形成舆论压力,政府决策往往需要考虑到公众的意见和反对声音,避免引发更大规模的社会不满和抗议活动。
2. 决策信息:网络舆情广泛涉及各个领域,政府可以通过监测和分析网络舆情,获取公众对当前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为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3. 信息失真:网络舆情往往具有时效性和主观性,其中一些信息可能存在失真、夸大或者误导,政府需要及时澄清和解释,以避免对决策的负面影响。
二、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1.建立预警机制: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公众的关切和诉求,有效预判和应对潜在的舆情危机。
2. 公开透明:政府应积极主动地向公众传递决策信息,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互动,及时回应公众关注的问题和疑虑。
3. 社会参与:政府应积极鼓励公众参与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通过听取公众的声音,增加决策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4. 消息引导:政府可以通过积极引导舆论,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公众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多个维度,避免盲目跟风和舆论偏激。
5. 加强网络安全:政府应采取措施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止网络谣言的传播和滥用影响决策的权威性。
三、案例分析: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的影响以某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为例,政府决定关闭一家污染严重的工厂。
这一决策在网络舆情中引发了广泛争议,一些网友认为关闭工厂会导致失业问题和经济困难,因此对此决策表示不满。
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 提供决策解释:政府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公众传递有关环境污染治理的决策信息,解释关闭工厂的原因和意义。
基层政府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政府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伍晓阳【摘要】舆论是社会与大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舆论的方向影响着社会及大众的和谐发展。
面对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日益带来的深刻影响,置身群众工作第一线的基层政府只有顺应网络媒体的发展,正确引导网上舆论,才能促进政府工作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舆论引导;基层政府;网上舆论【作者简介】伍晓阳(1969 ),男,江西安福人,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社会稳定和群众情绪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由于互联网时代信息流通的便利性和开放性,群众的“民权”思想和“维权”意识更是突飞猛进。
基层政府做为群众工作的第一线,更是社会各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网民关注和炒作为新的热点问题。
尤其是当前基层政府基本丧失对网络的主动权,在网络舆论引导方面极为被动。
因此,基层政府强化网络舆论引导,构建网上舆论引导长效机制,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基层政府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各地县(区)级政府顺应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态环境保护,因为技术创新的目的在于管理、保护并且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自然。
但是在传统技术创新的模式下,技术创新主张对人对自然改造的随意性,纵容对自然开采的掠夺性,扭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们更多关注新技术应用给经济增长带来的效益,对于这一技术会不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后果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二)人文价值困境。
技术创新的人文价值取向要求创新过程应该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不应该出现人的异化。
但是在传统技术创新的模式下,人们对技术创新能否为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因为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在人的文化、心理、认识、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并最终引致了技术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在精神上感受到自身意义和自我价值的缺失。
正如马克思所言:“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随着人类愈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的行为的奴隶,……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物质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4300字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4300字[摘要]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科学引导网络舆论,推进问题的解决,是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严峻挑战。
本文论述了突发公共事件中地方政府的定位和职责,分析了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地方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毕业[关键词]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
如今的网络舆情环境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网络表达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看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这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一、突发公共事件与网络舆情危机(一)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网络舆情危机是地方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经常遭遇的一种新形式危机。
突发公共事件总是会引发媒体与公众的强烈关注,许多身在事件现场的网民会在微博、微信、论坛、贴吧上发出图片和视频,不断拼接事件全貌,催生各类舆情,数不尽的媒体和网络跟着推波助澜遥相呼应,舆论危机也紧随而至。
纵观近年来的突发事件,不乏一些案例中,舆论危机比之突发事件本身的杀伤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客观来讲,对于数量庞大的中国网民来说,如果正常的信息渠道不畅通,那么,不产生网络流言是不可能的,不发生混乱的流言和引发舆论危机和社会危机的谣言也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我们不能对这种完全可以避免的危害社会安全和稳定的舆情危机置之不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尊重基于基本人性的传播学规律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策略探析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科技论坛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7月中 197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策略探析文振威 湖北科技学院 广西 梧州 543001摘 要 网络舆情是由政府、媒体、网民互动而产生的,政府负有监督管理之责。
新媒体时期,政府要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对网络舆情加以严格管控。
本文从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应对现状出发,对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舆情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新媒体 ;网络 ;舆情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化,民众的生产生活因此受到影响,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网络的广泛应用,新媒体时代到来,在这样的网络背景下,充斥着很多社会观念,群众也开始注重自身的监督权和自由权,对于社会事件给予高度关注,在互联网平台上发表自身看法。
一方面,大众利用网络,行使着自身权利,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另一方面,因为网络的虚拟性,环境复杂,加之辨别能力的欠缺,也会被一些不法之徒所利用,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影响着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
因此,新媒体时代下,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引发的各种问题,打造良好的互联网环境,保障社会安定团结,是我国政府必须解决好的社会问题。
1 概念1.1 新媒体定义新媒体,根据字面理解,就是指新的媒体。
媒体自身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是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新媒体,主要体现在一个“新”上,表示事物产生的时间较短,形式不同于以往,特点较为突出。
新媒体借助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泛,受到大众的强烈追捧,也在社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 网络舆情的定义应用网络,可以对政府办公进行评价,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件发表自身看法。
这些观念聚集起来,就会产生一定的舆论引导作用,对社会造成极大的舆论压力,也就是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主要通过互联网,借助新媒体形成。
对于同一事件的发生,公众在网络上进行互动,交流看法甚至采取行动,展现了公众对于社会事件的参与度。
网络舆情扩散应对及治理策略研究
with it.and provides more accurate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to cope w i th online public opinion difusion.
关键词 :网络舆情;网民;网络媒体 ;政府;治理策略
Key words:online public opinion;cyber citizen;the network media;government;t he governa n ce strateg y
应 对 网络 舆 情 的 能力 。本 文 在 总结 国 内外 网络 舆 情 应 对 策 息 的片面 性 随着社会 民主 制度 的进一 步完 善以及 网络
略研究 的基础 上 ,定性 分析 了网络舆情在 网 民、媒体 、政府 的普遍使用 ,网 民参 与社 会 的意识 、争取 自我权利 的意识
三 个 层 次上 出 现 的 问题 ,有 针 对性 的 提 出 了治 理 网 络舆 情 逐渐增强 ,网民会积极 主动地发布一 些社会 敏感信息 ,也
扩 散 的 “因地 制 宜 ”的 策 略。
会在 自己认 可的前提下 ,转发、转 载甚至故 意歪 曲事件信
1 网络舆情形成与扩散过 程
息 。但作 为网民 自身,有着 维护 自身利 益的片面、狭隘 的意
网络舆情 的形成与扩散 与其他 事物一样 ,有其 固有的 识 ,所 以其 发布 、转载 的相 关舆情 事件 的信 息缺 乏完整性 生命周期。我们按照其生命历程将 网络舆 情的传 播扩散分 和公平性 。从而 使得舆 情事件被 片面 的放 大甚至歪 曲,这 成 了 四个 阶段 ,即 :第 一个 阶 段 是 各 大 网 络 媒 体 、网 站 或 贴 更 易 引 发 其他 网 民 对舆 情 事 件 认 识 的 不 足 ,进 而 引发 社 会
大连市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
大连市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图1.2技术路线图Fig.1.2TechnologyRoadmap1.4.2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确定选题后,本文通过大量搜集、整理和鉴别网络舆情的相关资料,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网络舆情研究的整体现状,为研究大连市网络舆情监测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新华网舆情频道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研究报告如《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排行榜》、《地方政府新闻办微博排行榜》等以及CNNIC定期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也为本文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借鉴。
(2)实地调查法;为了探究大连市网络舆情监测的现状,笔者走访了大连市政府、大连女骑警训练基地、大连晚报以及部分企业和学校等。
同时,笔者还采用了询问法,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将所要调查的问题,如大连市网络舆情应对的相关制度和政策等,以当面形式、电话、在线询问以及Email等方式向被调查者提出,从而获取了相应的宝贵材料。
(3)个案分析法;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往往体现在一些突发性公共事件中。
因此,探究大连市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的现状,需要深入解剖一些典型个案并对其进行全面分析。
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黑龙江中储粮火灾事件、大连石化油罐爆炸事件、吉林禽业公司火灾事件、大连女骑警事件、大连行政执法局长蔡先勃事件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进行个案分析,全面分析了大连市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的现状。
(4)比较分析法;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通过选取一些对比性较强的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真实案例,鲜明直观地介绍了大连市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的总体状况。
以黑龙江中储粮火灾事件、大连石化油罐爆炸事件和吉林禽业公司火灾事件为例,通过三省市应对网络舆情的表现对比,可以直观明了地总结出大连市政府在网络舆情应对方面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而大连女骑警事件和大连行政执法局长蔡先勃事件亦是如此。
网络舆论危机中的政府应对机制研究(一)——以云南铬渣污染事件为例
进入2 1 世纪 ,随着网络的 日 益普及和网民队伍的迅速壮大 ,给人 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网络独特的传播特点也使网络舆论作为社会 舆 论的重要组 成部分 ,成为 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中央高层到普通 大 众 ,网络舆论越来越多地 引起全社会 的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对政府的 社会管理和信息管控发挥着实实在在的影响力 ,有效应对网络舆情 已 成为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 中,面对 突发危机 事件 , 传统的处理方式已显得捉襟见肘 , 政府不能消极回避 ,只能积 极应对 。本文以政府在应对 “ 铬渣污染事件 ”为例进行剖析 , 并提出 些看法和建议。
一
1 “ 云南铬渣 污耋 l } ”| I | 件过程 2 0 1 1 年8 月1 2 日, 《 云南 信息报 》曝光了云南曲靖市境 内的一起 非法倾倒 剧毒 铬渣致污染事 件 ,报道 中的 “ 5 0 0 0 吨剧毒铬 渣倒入水 库 ”、 “ 珠江水受污染 ”等消息刺激南盘 江下游广西广东 居民的神 经 ,网络上也随 即掀起了讨伐 、质疑之音。事件影响迅速升级,舆论 开始关 注铬渣 的源头一 一 陆 良和平科技有 限公 司以及珠江源头南盘 江 。在舆论 的高度关注下 ,曲靖官方也开始回应网络质疑 ,通报事件 处理进展 。8 月1 5 日,央视深入调查发现,这起事故从爆发到 当地环保 部 门发现 ,再到媒体报道 ,已经经历 了近4 个月 的时间,当地政府 的 “ 瞒报”行为旋即遭到舆论质疑。事件持续发酵 , “ 剧毒铬渣已堆放 1 7 年” 、 “ 铬渣堆放点附近出现癌症村”等消息再 次使 当地政府沦 为 众矢之的。8 月1 6 日,曲靖市通报 , 将对现存的1 4 . 8 万吨铬渣重新选址 搬迁 。至此 ,在一场浩浩荡荡的网络追 问声讨下 , 铬渣污染事件浮出 水 面并得 到暂时的解决。
政府危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作为第一信源和公众意见喷涌渠道的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现实民意的风向标和参照系。
近年来,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频现,人们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外部环境的调整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显著增加,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突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其中很多事件的发生、发展或指向均与政府部门或个人相关。
而一些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对此类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不当、处置不力、引导无方,往往导致政府危机,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了负面社会效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政府危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特点分析(一)政府危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突出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指出,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①。
政府危机突发事件是指事件发生、发展与政府部门或个人有关,并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危害的突发事件。
相比一般事件而言,政府危机突发事件更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牵连面广等基本特征。
所谓网络舆情是网民借助于论坛、博客等网络平台将对某事物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动倾向反映出来的集合体。
不仅具有自由性、互动性、即时性、多元性、隐匿性、偏差性等特点,而且具有跨界连接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功能,是为一种不得小觑的社会动员力量。
(二)政府突发危机事件的高发范畴分析梳理近年来影响较大的社会舆情事件不难发现,很多事件的发生、发展或指向均与政府部门或个人相关。
以2012年为例,舆情主体所属部门为地方政府的舆情事件占比最高,为28.1%,较2010、2011年的26.2%有所增长,按事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社会民生问题引发的政府危机事件,这类事件主要发生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领域的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如2014年 4 月兰州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引发自来水危机政府危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问题及对策叶奕(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5)摘要:与政府部门或个人有关的突发事件极易成为舆论中心,引发喷涌状的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与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
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与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作者:王宇佳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3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生活上的改变。
网络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用户体验的同时,一些消极影响也开始大量涌现出来,比如说当前的网络舆情,自由的互联网为人们提供的更广阔更自由的表达空间,但是由于我国网民的质量参差不齐,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就导致当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时,一旦政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并及时转述给社会时,就容易引发舆论危机,给政府的公信力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因此,从公共哲学视角,分析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网络舆情;政府公信力;公共哲学;措施;互联网一、引言网络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全球也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其发展趋势也印证了麦克卢汉早年对地球村的预言,全世界正在逐渐成为一个地球村,部落化现象明显。
上述的一切现象全部归咎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移动设备的发展和不断普及,人们使用互联网的频率越来越高,一些原本的规则也被逐渐打破,公民记者的出现,网民随时随地可以将自己的观点传到网络之上,这些变化都使得网络舆情的功效越来越大,政府一旦在工作上有所忽视,其公信力就会因为网络舆论的抨击受到破坏。
二、网络舆情监测中的公共哲学思维(一)地方政府应该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备大数据意识如今的时代就是大数据时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感觉到大数据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和便利,不仅如此,政府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有效的提高网络舆情监测能力,以此来提高政府日常的工作能力,最终得以实现政府公信力的增强,让政府的工作更加具有公信力。
从哲学角度,大数据思维主要体现在哲学有关辩证法的知识,具体包括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网络舆情涉及的面比较大,参与的网民数量也是十分巨大的,这都意味着网络舆情分析的背后需要有强大的的数据支持才可能实现,举个例子,政府在调查网民的舆情是,需要利用大数据得到各种不同的网民意见以及这些数字占总数的壁纸,这些都离不开大数据的帮助。
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研究
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研究一、引言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兴的信息传播渠道,使得网络舆情监控越来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成为了企业、政府等各类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网络舆情发展趋势以及应对策略展开论述。
二、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1.大数据技术加速舆情数据挖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大数据分析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领域。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各类组织更快地发现网民在社交媒体、新闻媒体以及各类网络平台上发布的舆情信息。
借助于大数据技术,网络舆情监测可以更加精确、高效地分析研究,同时也降低了监测成本和提高了判断的准确率。
2.人工智能助力舆情数据分析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数据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可以被机器人和算法承担。
这种趋势加速了网络舆情监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同时也有效消除了随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误差和不稳定性。
3.多维度舆情监测工具的不断增加随着网络舆情监测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上涌现了越来越多的舆情监测工具,如蝶讯、舆情王、百度舆情以及微博多维度舆情分析等。
这些工具的出现拓展了网络舆情监测的范畴,差异化的监测分析模式和能力对于不同组织来说都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三、应对策略研究1. 积极回应面对网络舆情的传播,作为舆情监测的组织应该采取及时的回应措施,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尽快平息不利的舆情事件。
通过积极的回应,可以表达出组织对于相关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并采取必要的沟通措施,化解不利的舆情影响。
2. 运用危机管理策略应对网络舆情,组织需要在危机管理上不断加强,采取完善的预案和危机管理机制。
在出现重大舆情事件时,及时组织危机处理团队,启动预案,通过完善的新闻发布机制对外发布官方内部信息,坚决控制不利的舆情发展态势,并最终达成舆情能够稳定控制的目标。
3. 建立良好的舆论环境在网络环境下,任何组织都需要确保业务透明公开,并且与相关部门、外部渠道的沟通交流渠道得以稳定打通,建立起良好的舆论环境。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防御性策略研究
Re s e a r c h o f De f e n s i v e S t r a t e g i e s o f Lo c a l Go v e r n me n t Re sp o n d i n g t o Ne t wo r k P u b l i c Op i n i o n
0 引
言
据 库 检 索 、 远 程 登 录 等 方 式进 行 采集 。在 舆 情 信 息 公 开 、共 享 方 面 ,李 萍认 为 ,政 府 要 通 过 与 网 民的 及 时
从2 0 0 9 年 起 ,依 据 各 地 方 政 府 应 对 网络 舆 情 的效
果 ,人 民 网每 年 都 会 发 布 “ 地 方 应 对 网络 舆 情 能力 排 行 榜 ”来 评 价 各 地 方 政 府 应 对 网络 舆 情 的 能力 。这 说 明 由 网络 舆 情 引 发 的各 类社 会 危机 已 经 引起 了政 府 部
A bs t r a e t :O n t he ba s i s o f ma s t e r i n g t h e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n e t wo r k p u bl i c o pi n i o n ,b y s t u d yi n g t he f o r ma t i o n me c ha ni s m a n d t h e e v o l u t i o n pa t t e r ns o f n e t wo r k p u b l i c o pi ni o n,a nd c o mb i n i n g wi t h a c t u a l e xa mp l e s ,t h i s pa p e r pr o vi d e s i n i t i a l vi s i o n o f d e f e ns i ve s t r a t e gi e s f o r t he l o c a l g o v e r n me n t t o r e s p o n d t o n e t wo r k p u b l i c o pi n i o n. Th e s t r a t e g i e s i nc l ud e mo n i t o r i n g t h e d a t a s i g n s ,i n t e r pr e t i ng e v e n t s a n d t r a c ki ng e v e n t s . A1 1 t h e s e c a n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s or f t h e g o v e r nm e n t ma na g e me n t o f n e t wo r k p u b l i c o pi n i o n. Ke v wo r ds : n e t wo r k; p u b l i c o pi n i o n; l o c a l g o v e r n me n t ; d e f e ns i v e s t r a t e g y
自媒体环境下政府应对网络舆论的策略研究
自媒体环境下政府应对网络舆论的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自媒体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自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舆论引导者,网络舆论也成为了政府应对的一个重要挑战。
政府在不断探索适应自媒体环境的网络舆论管理策略,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也要保障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权利。
本文将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对自媒体环境下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论进行策略研究。
一、了解网络舆论的特点政府需要了解网络舆论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不同,自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快速、渠道多样、内容丰富、影响力广泛等特点。
网络舆论可以在瞬息之间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传播渠道也多种多样,从微博、微信到视频网站、博客等,内容也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时,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些特点,寻找合适的策略进行回应和管理。
二、加强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针对网络舆论的快速传播特点,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
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政府可以更加及时准确地监测网络舆论动向,发现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或者危机事件的舆情,提前予以预警,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通过这种方式,政府可以更好地掌握舆论发展的脉络,及时做出适当的应对。
三、积极回应和引导舆论在面对网络舆论时,政府需要做到及时回应和引导舆论。
及时回应可以有效减少信息的误解和流言的传播,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政府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官方网站、发布会等多种渠道,及时传达政府的立场和政策,回应公众关切和疑虑。
政府也应该积极引导舆论,通过宣传教育、提供真实的信息等途径,引导公众形成理性、健康的舆论环境。
四、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政府应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在自媒体环境下,管理网络舆情需要更加注重法制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建立网络舆情管理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进行界定和保障,同时对网络谣言、造谣等行为进行严惩,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
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
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网络舆情因此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和研究的话题。
那么,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网络舆情?下面,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1.多元化:网络上的舆情表达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单一地局限于文字和图片。
如今,视频和直播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舆情表达方式。
2.即时化:随着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等平台的普及,信息的传递速度越来越快,网络舆情也就越来越即时化。
3.个性化: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导致了网络舆情的个性化和分类化,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与自己观点相同的团体,形成固定的社交圈子。
4.国际化: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跨越国界的特性,网络舆情也越来越国际化。
国际事件的发生和传播,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网络舆情。
二、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1.正面引导:应对网络舆情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正面引导。
商家可以创造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引导消费者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来评价和宣传。
2.负面引导:在遭受一些不实指责,或者商品发生质量问题等突发事件时,应该采用负面引导策略。
即通过持续公开透明的方式,正式向公众道歉并对问题进行解决。
3.舆情监测:构建舆情监测体系,可以随时掌握网络上的舆情热点和消息传播情况。
例如,可以通过各种舆情监测工具,及时把握网民对某个事件的评价和意见反馈,进而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4.快速回复:在遭遇突发事件时,快速出击,及时回应网民的关注和质疑十分重要。
迅速采取措施,积极回应,以及时稳定舆情和避免事件扩大化。
5.软实力升级:企业应当利用软实力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公信力。
例如,在网民传播和评价中,积极回应用户意见和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进而在网民中形成良好口碑。
总结: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日益多元化、即时化、个性化和国际化,企业在应对网络舆情时,需要通过正面引导、负面引导、舆情监测、快速回复和软实力升级等策略,有效的应对各种网络舆情,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公信力。
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网络舆情与政府决策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网络舆情,政府决策,影响机制,策略建议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重要渠道。
政府决策往往涉及到公共利益和社会福祉,而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能够对政府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网络舆情与政府决策的影响机制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众参与度的提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公众更容易参与到政府决策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政府需要倾听公众的声音,在决策中更加注重公众的意见,以满足公众的期待和利益。
2. 舆论场的变化: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场格局,使得公众的意见更加多元化,政府必须面对来自不同方向的批评和反对声音。
政府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以适应舆论场的变化。
3. 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社交媒体的快速传播特点使得人们更容易获取和传播信息。
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很容易被公众迅速获取和评价,政府需要更加关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准确性,避免信息的失真和误解。
4. 政府形象的塑造: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需要积极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诉求,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以提高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三、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建议针对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应对:1. 加强公众参与: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过程,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机会让公众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2. 提高信息传播能力:政府应加强对信息传播渠道的把控和管理,提高自身的信息传播能力,确保决策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信息的失真和误解。
几类网络舆情研判模型及应对策略研究
4、应对策略:根据上述结果,该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及时公开道 歉并承认错误,表示会严肃处理此次事件。其次,迅速展开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 以便公众了解事实真相。此外,积极与受损客户沟通协商赔偿事宜,尽可能减少 消费者的损失。
感谢观看
优点:主题分析模型可以揭示文本中隐藏的主题结构,对于多主题文本的分 析任务具有较好的效果。
缺点:主题分析模型对于短文本的分析效果有限,对于文本的主题分布推断 可能存在偏差。
3、混合模型
混合模型是一种将多个不同模型的优点结合起来的模型。常见的混合模型包 括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基于表示学习的模型等。这些模型结合了传统机器学习 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的优点,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文本的情感和主题。
一、背景介绍
在过去的十年里,网络舆情研判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随着社交 媒体、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的普及,公众在网络上的言论和意见越来越受到。 网络舆情研判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机构了解公众对他们的看法和态度,及时发现 并解决潜在的问题,提高公众满意度和声誉。
二、模型介绍
1、情感分析模型
几类网络舆情研判模型及应对 策略研究
目录
01 一、背景介绍
03 三、策略研究
02 二、模型介绍 04 四、案例分析
网络舆情研判模型及应对策略研 究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舆情的研判 对于企业和政府机构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次演示将介绍几类常见的网络舆情 研判模型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比较不同模型的优劣,最后展望 未来的研究方向。
优点:混合模型可以综合多个模型的优点,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缺点:混合模型的训练和调优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
第14卷第09期 Vol.14 No.092023年5月 May 2023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宋文闰(扬州大学商学院,江苏扬州225127)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公众逐渐从信息的接收者转变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传播信息时占据更多主动权,这意味着政府在应对公众舆论时面临着更大挑战。
去年,某地一小区发生火灾导致十死九伤的事件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
基于个案研究法,文章通过梳理和分析当地政府对火灾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情况,以期帮助地方政府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和引导公众。
通过研究发现,该火灾事故的舆论传播特点是事件的发展轨迹为“豆荚”状,传播过程中微博作为头部自媒体平台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还存在网络舆论的非理性共鸣。
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存在应对谣言方式粗暴、应对方法不够科学、事后反思不够认真、后续解决不够彻底等问题,引发了部分人的不理智情绪、削弱了人们对政府的信赖感。
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要利用好传统主流媒体的优势,占据舆论主导地位,第一时间澄清谣言和纠正偏差的公众意见。
同时政府必须转变其在传统媒体时代的角色定位,将自己放在和公众平等交流的位置,积极回应,与公众进行交流沟通,顺应民意,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科学应对舆论,重视公众舆论中的刻板印象,避免落入塔西佗陷阱。
关键词:火灾事故;网络舆情;突发公共事件;政府舆情应对;新媒体传播中图分类号:D630;C91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9-0083-03新媒体是新的传播技术发展下的产物,数字化、互联网等新技术是新媒体得以发展的必备条件。
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同时也引发了各个领域的变革,改变了舆情生态格局。
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75.6%,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表达意见的主阵地。
良好互动下形成的网络舆情可以为政府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对内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对外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感召力[1]。
强化网络舆情综合协调工作,提高处置效能
强化网络舆情综合协调工作,提高处置效能强化网络舆情综合协调工作,提高处置效能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舆情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和公众情绪的重要因素。
对于政府和相关机构来说,如何有效地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成为了一项紧迫且必要的任务。
通过强化网络舆情综合协调工作,可以提高处置效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首先,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及预警系统。
通过对网络平台上的舆情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社会舆情的形势与动态,做到及早预警。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防范可能引发争议和社会动荡的舆情事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疏导和处置。
其次,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网络舆情信息庞杂且多变,需要建立起广泛的信息收集网络,并通过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
只有在掌握了全面、准确的网络舆情信息后,才能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处置策略。
接下来,加强网络舆情协调机制的建设。
网络舆情涉及多个部门和各个方面的利益,需要进行协调和统筹。
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网络舆情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提高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能力,确保舆情信息的准确、及时传递,并协同解决网络舆情事件。
此外,还需加强网络舆情处置能力的培训和提升。
网络舆情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需要加强对处置网络舆情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舆情分析、危机应对等技能,提高处置效能。
另外,积极利用新技术手段,提高舆情应对的效率。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为舆情处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加速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手段,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有效疏导公众情绪,降低舆情事件的扩大化。
最后,加强对网络舆情工作的评估和总结。
通过对网络舆情工作的评估和总结,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综合协调工作,提高处置效能。
定期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和研究,总结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为今后的舆情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研究
网络舆情对社会的稳定有较深的影响,因此,恰当地应对和处置是确保网络信息健康传递的重要工作,能够进一步排除负面信息产生的负面引导,从而营造出更为积极良好的网络环境。
但是,网络化管理难度较大,现阶段的管理在实际的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未能解决,包括网络舆情监测不到位、网络舆情评估研判体系不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技术与业务体系不完善、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预案不合理等。
相关部门在针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中,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况结合问题成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方针,以便于更好地提高网络舆情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其管理质量。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处置问题,进行探讨。
一、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的基本原则(一)注重把握规律在现在的网络管理中,大众一致认为互联网的出现,是导致社会舆论传播方式变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而且,其网络舆情多有涨落。
因此,涨落规律也是互联网舆情最基本的规律。
在互联网的涨落规律中,一般表现为倒V、单峰、双峰等多样形态。
而不同形态的表现也存在一些差异。
如倒V 形与单峰形,往往时间最短,只能够持续一到两天。
而圆形则会持续较长时间,一般只有重大、突发事件中才会出现。
而双峰、多峰形在出现时,往往会呈现复杂且反复发生的情况。
最后,波浪形的互联网舆情更多是针对社会上的长期问题或者是长期现象所进行的舆情反馈,只要这一类问题仍存在,便会受到民众的长期关注[1]。
(二)提高反应速度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速度以及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舆论的生态也就变得更加活跃起来。
而越是活跃的环境,也越是容易滋生“暴力事件”。
即便是在网络上,“网暴”也在悄然滋生。
而在近年来,很多网络舆情危急,均来自于网民爆料引发。
因为网络传播速度极快,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引发整个社会的讨论。
这样的传播环境下,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难度也提升了一个维度。
因此,提高反应速度,成为控制网络舆情发酵的关键。
如,2011年发生的故宫博物院文物失窃、受损事件中,因院长一直不现身、不回应事件,甚至在文物损坏并被爆料的近三十天时间内,未上报相关部门,且未发布任何相关公告,从而引发网民的质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 兴辉
( 中共望谟县委 党校 贵 州 望谟 5 5 2 3 0 0 )
摘 要 :随着我 国互联 网的普及 与网民用户 的不断增 多。以即时、互动为特点的互联 网传播方式 ,为公众表 达意见 、参与 国家政 治经济生活 ,提供 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 台,网络舆 情也 受到中央高层领 导人 的重视 和肯定。在理论界 网络舆 情作 为一个新兴 的研 究领 域, 逐渐成 为学术研 究的重要课题 。 对 网络舆情进行 系统化 的研 究,进一步提 升政府应对 网络舆 情的能力, 有 利于加强政府与民众之 间的 良性互动与相互理解 ,有利于推动政府 民主化建设 ,有利于创 新社 会管理等。 关键词 :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政府
网络舆情概述 舆情 是一种复 杂的社会现 象 ,虽在现 代社会 引起 了广泛 重 视 ,但对其含义 的界定却依然 模糊 。《 辞源》将其解释 为 “ 民众 的意愿 ” ,《 新华字典 》认为舆 情是 “ 群众 的态度 和意见 ” 。国内 学者普遍认为 , 舆情 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 狭 义的舆情 是指 民众对 国家管理者所持 的态度 , 广义的舆情 是指民众对社会变化 发展所持 的情绪态度 。随着社会 的进步 ,人们愈加倾 向于就一些 事件公开表达 自己的观 点和看法 , 这也为舆情 的定义赋 予了新的 内涵 : 舆情 的客 体不 再限定与公共 事务 的范 围,而扩大到一些影 响较大 的个人行为 。综合 多方面观 点可知 : 舆 情是指在 一定的社 会范 围内的群众 , 对 自己关心的社会 事项和 公共事 务所持有 的社
随着互联 网的普及 ,网络舆情像 “ 温度 计”和 “ 晴雨表 ”一 样 ,时刻反映着 民众 的情 绪和 思想变化 。了解和分析网络舆 情变 动趋 势和运行规 律 ,是把握 民众思想 动态和社会现 实 的重要途 径, 也 是开展好相关应对 工作 ,服务党和 国家发展 大局 的重 要基
础。
建完善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和立法、 注
重技术创新与 国际经验借鉴等方面 。 转型期社会舆论 多元化与尖锐化的特点 , 使政府应对 网络舆 情的压力特别大 。 在 此情 况下 ,最好的应 对方法就 是对其 因势利 导 ,主动介 入媒 体的议程 设置,通过平等对话 促进 政府 与公众之 间 的相互理解 ,并积极与 网民沟通 ,从而推进共识的形成,化解 网络舆情负面影 响, 实现引导 网络舆情朝着有利于公众 利益 的方 向发展 。 1 . 主动介入媒体议程设置 “ 议程设置 ”由美国传播 学家麦库姆斯等人提 出,是关于大 众传播 理论 的一个重要假 设 。认 为人 们对某重要 事件 的认识程 度 ,与大众媒体海量报道和重 点关注之 间存在一种正效应关系 , 即媒体给予 的强调越 多,受众 给予的重视程度就越高 ,这个假设 强调 了社会舆论 的形成或转变深受大众传播 的效果影响 。 从这个 理论假设可 以得 出这样 的结论 :大众媒体具有 “ 议程设置”的功 能 。而传播学 、管理学、社会学和公共关系学等诸 多领 域的研 究 表 明, 舆情 是基 于特 定议 题的出现而产 生的。网络媒体 同样 有议 程设置 的需要 ,网络媒体关注 、聚焦某些 问题,并 自行分配事件 的重要次序 , 从而 生成相应 的舆论场 , 起到 引导公众舆论 的作用 。 当舆情事件发生后 ,公众 不能在第 一时间得 到权威 、准确 的
一
、
会是指公众 因受某 些社
会事件 的刺激 ,而通 过互 联网对与 自身密切相关 的各类 问题 , 表 达 的意见和态度 。 但并不是所有的网 民议论都可以被视 为网络舆 情 ,只有 网民人数达到一定规模 ,对某一社会 焦点、热 点问题 的 言论具有一定影 响力 ,并引发现实社会 的共鸣 , 才 能构成 网络舆 情 。网络舆情在结构上有整体舆情、局部舆情 、个 别舆情三个层 次。 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在 网络这一特定空 间中的体现 , 直接 、 快速地反映 了社会各个层面 的舆情状况 , 实质 上为公众提供 了更 为现实 、简便 的表达 自身政治意见 、利益诉求的渠道 。 二 、提升 网络舆情应对能 力的对策思考 在 网络 时代 , 政府提升 网络舆情 应对 能力己成 为建 设服 务型 政府亟待完善和发展 的领域 , 也是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必不可 少 的价值诉求 。具体对策包括树立科 学的网络舆情应对理念 、构
信息 ,就会产生焦虑 和恐慌的情绪,大量 摇言肆意传播 ,使舆 论 朝着消极的方 向发展 。 舆情 事件核心信息 发布关系 到网络舆情 能 否 向积极方 向转 变。2 0 0 9年 2月发 生的山西古交煤矿事故 中, 人 民网第一时间设计 新闻专题 ,集 中事件的最新信息 ,并在 首页 进行文字、视频 、图片一体化 的滚动 直播 ,并将新 闻内容 的重 点 锁定在营救行动和政府作为方面,积极放大正面影响 ,充分 利用 主流网络媒体的平 台成功设置议题 ,赢 得舆 论引导的主动权。 2 . 推进政府 与公众平等对话 互联网是一个 去中心化 、反权力化的世界,发表 网络言论也 不受身份、等级、权力的约束 。政府舆情应对 的实质是 :通过与 公众平 等对话,传播体现公众切身利益的价值观念,并根据 民众 意愿来促进政府 行为的民主化 和法 制化 , 以相 互理解 、 达成共识 。 政府部 门应 真诚 对待网民, 及 时向网民表 明 自己的态度和立 场 ,提高对 网络舆情 重要性的认识; 用尊重 、主动 、真诚、开放 的态度 与公众平 等对 话, 积极主动地与媒体和 网民沟通事件真相; 同时 展各种公关活动塑造 良好 的政府形象 ,提升政府 公信力 , 从而取信于 民,赢得 支持和理解 ,引导舆情 发展 的方 向。 3 . 树立现代 公共服 务理念 公共服 务,强调政府 的服务性 ,是政府为体现公众意志 、满 足 公众 需求 、 保障公众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而实施 的一系列政府行 为。其 实质 是以合作 为基础 ,强调公 民的权利 ,为公众和社会提 供 公共产 品,提供各种政策信息 ,进而提供优质 的公共服务 。现 在 ,越来越 多的人选择通过互联 网讨论交流 、参与政治生活 ,网 络舆情 的作用和 影响也越来越大 , 而应对 网络舆情环境和对象 的 变 化决定了政府 管理 理念和方 式也必须作 出相应 的调整 。 促进互联 网的发展,必须坚持 以人为本、开明、开放的执政理 念 ,必须坚持赏彻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为此,各级政府也应树立公 共服务的理念 ,明确公众的具体需求,主动适应网络环境 ,正确面 对 网络舆 情 , 寻 求 应对 网络 舆情 的新方 法 。 然 而 ,受传 统 官僚体 制 、 关门决策的行政思维的影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主要是以政府为中 心,政府与公民地位不平等,未实现服务于公众的 目的。而只有想 方设法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 各种问题 ,将公众利益与社会责任摆在重要位置,真正做到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民众满意,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提高社 会治理能力,筑牢应对网络舆情的社会基础。 结 语 政 府 部 门应 充 分 认识 网络 舆 情 的重 要作 用 ,主 动 融 入 、认 真 倾听并及 时了解 网络 社情 民意 ,通达舆情 动态; 应 主动 出击 ,强 化 以人为本的执 政理念 ,积极参与 网络上的各种话题讨论 , 力争 第一时 间发布权威信 息: 应坚 持 以倾听 民意心声 、服 务社会公众 为导 向, 转变政府职能 , 把 公共服务 的理念贯彻到政府活动 的一 切行为过程 中去: 应健全 和完善 网络公共领域 的发展 ,以实现广 泛 的民主参与,使不 同利益群体和个人就社会 事务进 行协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