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渍爆炸盐”中的化学》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2019年整理】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水变咸了》课堂实录4

【2019年整理】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水变咸了》课堂实录4

4、水变咸了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科学知识:1、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征。

2、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

3、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2、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3、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初步探究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

教学难点:对不同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进行观察比较。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准备:1、烧杯或透明塑料杯10个、玻璃棒或筷子2个、药匙2个。

2、食盐、高锰酸钾、白糖、面粉、食用油、沙子、粉笔末、锯末、醋。

3、纸巾、抹布。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来自海洋地下,炼得洁白无暇,长期为人民服务,调味离不开它。

——打一调味品。

学生猜谜。

谜底:食盐。

师:把盐放入水中,搅拌一下,水会怎样?生:水会变咸。

师:关于水变咸了,你会提出什么问题?生:1、把盐放入水中,水为什么会变咸?2、盐跑到哪里去了?3、还有哪些物体跟盐一样,倒入水中不见了?... ...二、探究实验探究一:初步认识溶解的概念。

师:把盐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猜测:1、水变咸了;2、慢慢看不到盐了;3、刚放进水中时能看到食盐的粒粒,一会就看不见了。

师:请各组同学把食盐倒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注意: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到杯子的壁和底。

小组实验后汇报实验结果:1、食盐的颗粒没有了。

2、经过搅拌后,看不到食盐的颗粒了。

师:同学们都发现了食盐不见了,是不是水里没有食盐了?那怎样证明食盐到哪里去了?生:尝一尝。

师述不能随便用尝的注意事项:师:现在水变成了咸的,说明了什么?是不是每一滴水都变咸了,又说明了什么?学生汇报。

师:由于食盐是白色的,入水后变化不明显,所以老师请来一个小帮手:高锰酸钾。

(简单介绍高锰酸钾又名灰锰氧,紫黑色颗粒,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千万不能用品尝的方法。

“污渍爆炸盐”成分探究

“污渍爆炸盐”成分探究

“污渍爆炸盐”成分探究山东张春莲近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衣物助洗剂“污渍爆炸盐”,它的去污效果非常好,小明和小亮对它的成分产生了兴趣,我们一起随他俩探究一下吧![查阅资料]“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Na2CO4),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溶于水后,会产生一种碳酸盐和另一种化合物。

[猜想与假设]小明认为这种碳酸盐和另一种化合物分别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小亮认为碳酸盐和另一处化合物是碳酸钠和双氧水。

你认为的猜测想不正确,原因是。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碳酸盐,可分别向“瀑炸盐”的水溶液中加入酸、碱、盐。

(均填化学式)为了验证另一种化合物,将你的实验记录在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张老师看到他们的探究很满意,随即设计了下图装置,并准备了下列物品:“爆炸盐”水溶液、二氧化锰固体、带火星的木条、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张老师说:“只要把五种试剂放在这个装置的不同位置,然后控制好两个分液漏斗的开关顺序和两个止水夹的开关顺序,便能达到验证两种成分的目的”,小明和小亮经过思考很快解决了此问题,你知道各物品应怎么放置吗?应怎样操作吗?。

[结论]:“污渍爆炸盐”水溶液中的两种成分分别是和。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碳酸盐应为碳酸钠;氢氧化钠对皮肤和衣服有腐蚀性,其水溶液中不可能有氢氧化钠,因其俗称“固体双氧水”其溶液中应有过氧化氢。

检验碳酸盐(碳酸钠)实际上是检验碳酸根离子,可加入盐酸(或硫酸、硝酸等)使其产生气体;或加入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或加入氯化钙(或氯化钡)使其产生沉淀。

过氧化氢的检验一般用加入二氧化锰使其产生气体的方法。

两个止水夹处应是来检验试剂瓶中的反应产物,所以烧杯中应倒入澄清石灰水,止水夹2处的导管末端应放带火星的木条;剩余两种液体应分别放在两个分液漏斗中;二氧化锰放在试剂瓶中。

试剂瓶中有二氧化锰,应先检验过氧化氢,打开盛过氧化氢的分液漏斗的活塞,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然后检验碳酸钠,打开盛稀盐酸的分液漏斗的活塞,关闭止水夹1,打开止水夹2,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检验二氧化碳。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实验中的意外科学探究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实验中的意外科学探究

1、某同学取一定浓度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见浑浊。

为了弄清原因,他设计以下方案,进行探究、验证,请你帮他补充完整以下内容。

问题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原因一:石灰水已完全变质取少量未通入CO2的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试剂。

溶液_____色猜想的结论正确原因二:产生的CO2中带有HCl 气体将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中。

有_______沉淀产生2、一班的同学在探究金属镁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将镁条放到盛有冷水的试管中,没有明显的现象,然后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1)小明认为,据此现象可断定加热时镁能和水反应,小强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向加热的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证明镁在加热时___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与水发生反应(3)小明将加热后的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发现溶液中的红色消失了。

在确定酚酞溶液没有变质的情况下,请你根据初中所学化学知识,对溶液中红色消失的原因做出合理猜想。

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设计实验方案,对其中一种猜想进行验证(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不需要回答现象和结论)3、兴趣小组的利用提供的试剂: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

探究酸碱盐的性质。

小清同学讲氯化钠溶液加入到稀硫酸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将混合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意外地闻到刺激性气味。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实录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实录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课堂实录引入新知:课前布置的“实验与观察”⒈家中观察食盐的颜色、状态。

⒉品尝食盐的味道。

⒊取一药匙食盐分别投放在冷水和热水中,观察食盐溶解的快慢。

⒋请同学们通查阅报纸、书刊、上网了解食盐的用途。

探究新知:一、氯化钠根据学生所谈到的食盐的用途,引导学生归纳氯化钠在医疗、农业、食品、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用途。

投影图片:氯化钠的用途⒈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100g水中含有0.9g医用氯化钠)、用盐水消毒和漱口等。

⒉农业上:用10%-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⒊食品业:用食盐腌渍蔬菜、鱼、肉、蛋等,使这些食品风味独特,还延长保质期。

⒋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

⒌交通上:将氯化钠撒在雪上,可使路面积雪消融,减少事故的发生。

投影小资料:介绍食盐在生活中的妙用:⑴沐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可使皮肤强健。

⑵鲜花插入稀盐水中,可数日不凋谢。

⑶新买的玻璃器皿,用食盐擦一下,不易破裂。

⑷洗有颜色的衣服时,先用5%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然后再洗,则不掉色。

⑸铜器生锈或者出现黑点,用食盐可以擦掉。

⑹误食有毒物,喝一些食盐水可以起解毒作用。

学生观看资料图片,了解食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妙用。

(二)氯化钠的生理作用:讲解: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

食用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

钠离子: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氯离子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

补充食盐可补充出汗、排尿等排出的氯化钠。

需注意的是不能长期过量食用食盐,而钠离子摄入过少会使钾离子进入血液,使血液变稠,皮肤变黄。

学生了解氯化钠重要的生理作用(三)介绍氯化钠的分布: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那些地方蕴藏有大量的氯化钠吗?学生看书思考、张楠同学回答:自然界中的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蕴藏有大量的氯化钠。

播放录像:海水晒盐:提取自然界中的氯化钠:将海水、盐湖、盐井中的水,先蒸发其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再蒸发,食盐就会析出。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专题训练(五)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专题训练(五)

1.如图所示,超市的洗涤用品区域有一种叫做“污渍爆炸盐”的新型洗涤剂,能清除衣服上难以清洗的黄斑、血渍、奶渍等。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污渍爆炸盐”与水作用后的产物进行了探究。

(1)查阅资料:“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它是白色结晶颗粒,与水作用会产生碳酸盐和其他化合物。

(2)小明猜想其他化合物为:Ⅰ.NaOH;Ⅱ.H2O2;Ⅲ.NaOH和H2O2,小明作出以上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设计:探究“污渍爆炸盐”水溶液的成分,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1:取少量“污渍爆炸盐”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步骤2: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含有Na2CO3步骤3:取少量步骤2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再滴加少量MgCl2溶液,振荡无明显现象步骤4: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含有H2O2中考化学实验探究专题训练(五)2.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有时会出现石灰水未变浑浊,石灰水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等“意外现象”。

小乐为了找出产生这些“意外现象”的原因,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并按如下实验方案完成了实验。

步骤1:分别取一定体积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与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混合配制成50mL 溶液; 步骤2:分别向50mL 溶液中通入一段时间的二氧化碳,并记录现象。

实验序号 V 饱和石灰水(mL) V 蒸馏水(mL)出现现象所需时间(s)开始浑浊明显浑浊沉淀减少 是否澄清 ① 50 0 19 56 366 持续通入二氧化碳 480s 以上,沉淀不能 完全消失②40102451245③ 30 20 25 44 128④ 20 30 27 35 6789s 后完全澄清⑤1040通180s 以上,均无明显现象(2)实验装置中的B 的作用是 。

九年级下册中考专题复习《生活中的化学》 课堂教学实录

九年级下册中考专题复习《生活中的化学》 课堂教学实录

九年级下册中考专题复习(生活中的化学)课堂教学实录九年级下册中考专题复习(生活中的化学)课堂教学实录课堂实录一、教师导入化学,X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今天我们的开讲天下是——生活中的化学。

下面咱们各小组打算的题目是:一大组是人体指纹中的化学;二大组是青海湖中的化学;三大组是厨房中的化学;四大组是松花蛋中的化学;下面呢,给大家七、八分钟的时间,来把这些知识打算好。

二、分组合作,商量交流〔一〕人体指纹中的化学——氯离子的检验1.学生导入学生1: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尅安天下,凸显民意。

在一些生活中,如果家庭遇到盗窃等重大案件,公安机关往往要提取X嫌疑人的指纹,而痕检便是公安机关提取X嫌疑人指纹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其中,硝酸银显现法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那么,到底具体应该怎么来看我们指纹中的神秘呢?那么,这个生活中的化学,由杜郎口中学专家团来为大家具体的进行讲解。

2.展示提升,学生操作讲解,教师相机点拨3.穿插稳固,对子互助〔二〕青海湖中的化学——氯化钠和硝酸钠的别离、提纯1.学生导入学生1:欢迎大家收看本期的开讲天下,我们摄制组改变以往的播出方法,首先我们为大家去领会,带着大家一起去领会一个地方,那就是我国西部的青海省,青海省有一个漂亮的湖泊,那就是青海湖。

青海湖它不仅是一个鸟的天堂,而且还是一个奇妙的地方。

通过地理知识我们了解,青海湖它是一个咸水湖,到底有什么样的神秘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

展示提升2.分组商量3.展示提升4.教师点拨5.穿插稳固,组内交流互测〔21′42″——22′02″〕〔三〕厨房中的化学——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碳酸钠的鉴别、检验1.学生导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怀。

厨房中的化学知识也不可无视,否则的话,会因为使用不当而发生危险。

那么怎样使用,怎样推断厨房中瓶瓶罐罐的调味剂呢?下面请看三组的展示——厨房中的化学。

2.展示提升,学生讲解操作3. 学生商量、教师指点、总结,〔四〕松花蛋中的化学——氯离子、碳酸根、氢氧根的鉴别、检验1.学生导入欢迎大家收看开讲天下之美食天下栏目,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的是松花蛋的制作方法,下面有请我们的刘师傅,为我们具体讲解一下。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神奇的爆炸盐洗涤剂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神奇的爆炸盐洗涤剂
强化探究催化剂的实验要点
交流与
反思
交流: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归纳
巩固学生对变量、常量的分析
如何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锻炼学生控制变量法的逆向思维
交流与反思
讨论: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归纳
回忆在做实验探究题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
归纳:我们在化学学习中,哪些实验都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如何控制变量?
学生归纳
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提升对控制变量法的认识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实验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你还存在哪些困惑
学生思考并表达
激发学生总结归纳
作业
归纳初中化学教材中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探究,并列出常量和变量
板书设计:
污渍爆炸盐实验探究
O2
产生的气体H2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用具:锥形瓶、分液漏斗、试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生活中,如果你不小心把果汁或墨水沾到衣服上了,你会感到困惑。
今天,我想你推荐一款非常棒的洗涤剂——污渍爆炸盐
展示:污渍爆炸盐
学生观察污渍爆炸盐
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这是一款什么样的洗涤剂?能有什么样的神奇效果?
我在将爆炸盐放入热水中,发现产生大量气泡
描述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探究一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是你,你会想到什么?
展示: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以及查阅资料所获得的过氧碳酸钠的信息
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大量气泡?这是什么气体呢?

2018初三化学典型实验探究题例析(第三课时)

2018初三化学典型实验探究题例析(第三课时)
0.54 0.06 0. 48
CuO +
2.4 0. 48
X △ Cu
+
N2
0.28
氮气密度为1.15g·L-1 取一定量氧化铜,准确称得其质量为2.40g
Na2SO4是制造纸张、药品、染料稀释剂等的重要原料。某 Na2SO4样品中含有少量 CaCl2和MgCl2,实验室提纯Na2SO4的 流程如图所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Na2CO3+பைடு நூலகம்aCl2═CaCO3↓+2NaCl
Na2CO4+H2O=Na2CO3+H2O2

【实验探究二】:过碳酸钠含量测定 老师给同学们一份含碳酸钠杂质的过碳酸钠样品(不含其它 杂质),要求设计方案测定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 同学们经讨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装置B盛装氢氧化钠溶液、C 盛装澄清石灰水、D盛装浓硫酸,E、F均装入干燥的碱石灰(主要成分:氧化 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向序号①的所得溶液中加 有 大 量 气 泡 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 口 产生
序号②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O2 ;
木条复燃 过碳酸钠溶于水能生成 H2O2 (填化学式)。


实验 小结
取序号③试管中的上层清 产生白色沉 液加入氯化钙溶液 淀 过碳酸钠的化学式是 Na2CO4 ; 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解:设该气体的化 学式为NxHy,根据 题意可知: 14x:y= (0.2435L×1.15g /L):(0.54g— 0.48g) x:y=1:3 所以该气体的化学 式为NH3
【回答问题】 (1)B装置中氧化钙吸水的原理为 CaO+H2O=Ca(OH)2 (用 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 量气管内液面不再下降 ,说明 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 却的目的是 防止灼热的铜被氧化 。 (3)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生成水的质量为 0.54 g,氧 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0. 48 g。 由此推知,气体X中一定 没有 (填“有”或 “没有”) 氧元素。 (4)通过计算推导出气体X的化学式。 NH3 + H2O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神奇的爆炸盐洗涤剂 全文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神奇的爆炸盐洗涤剂 全文课件


6.这就要求我们从经学思维和体系的 禁锢中 真正解 脱出来 ,以开 放的姿 态传承 历史文 化,维 护学术 开放多 元的本 性,积 极构建 具有时 代特征 、富于 活力的 “新国 学”。 “新子 学”正 是适应 这样的 “国学 ”发展 要求, 将应运 承载“ 新国学 ”的真 脉。

7“新子学”的内涵,单以浅层次理解 ,它是 “旧子 学”的 再发展 。在这 种理解 下,“ 新子学 ”仿佛 没有摆 脱在原 有经学 体系下 旧“国 学”中 的位置 ,最多 也只是 经学的 多样化 实践与 儒学的 外围羽 翼,显 然无法 承担作 为“新 国学” 主导的 重担。
总结归纳:
你能回忆出, 我们在化学学习中, 哪些实验都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
谢谢!

1.琴江边上的水寨镇,是一个风光秀 美的客 家古镇 。镇上 有一条 老街, 斑驳的 青石板 沿着街 道铺开 ,被时 光和步 履打磨 得干净 而潮润 。不过 现在很 少有人 知道这 条老街 了,更 不用说 老街深 处这么 一户锁 匠铺了 。
神奇的爆炸盐洗涤剂
提出问题: 爆炸盐溶于水后生成了什么?
[有效成分]过氧碳酸钠
查阅资料: 过氧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 化学式:Na2CO4 白色结晶或结晶粉末
我的猜想:
爆炸盐溶于水后生成了___________
资料: 过氧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 化学式:Na2CO4 白色结晶或结晶粉末 过氧碳酸钠遇水生成2种化合物 其中一种物质易分解
如何验证呢?
问题大揭秘:
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 产生了过氧化氢和碳酸钠
交流与反思:
什么因素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温度
Na2CO3
碳酸钠溶液中那种微粒加快了过氧化氢 的分解?

化学中的酸碱反应课堂实录

化学中的酸碱反应课堂实录

化学中的酸碱反应课堂实录今天的化学课,我们学习了酸碱反应的知识。

老师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精彩的实验示范,让我们亲自参与其中,亲眼见证了酸碱反应的奇妙过程。

实验开始前,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酸碱反应的基本概念。

他解释说,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其中酸和碱都是化学物质。

通过酸碱反应,我们可以观察到酸和碱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在实验室里,老师首先向我们展示了一组试管,分别装有酸和碱的溶液。

他用酸性指示剂和碱性指示剂滴在两个试管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酸性指示剂变红,而碱性指示剂变蓝。

老师解释说,这是因为酸性指示剂和碱性指示剂在不同的溶液中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接下来,老师把两个试管中的溶液互相倒入一个容器中。

我们立刻注意到,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最初的红色酸性溶液变成了紫色,而最初的蓝色碱性溶液变成了绿色。

这说明,当酸和碱混合在一起时,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了中性的物质。

随后,老师拿出了一些酸碱指示剂纸,让我们进行实验。

他要求我们分别将纸条放入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中。

我们注意到,纸条在酸性溶液中变红,在碱性溶液中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则不发生颜色变化。

这说明,酸碱指示剂纸可以用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质。

实验结束后,老师总结了酸碱反应的一些重要特征。

他告诉我们,酸和碱可以相互中和,中和后的产物是中性物质;酸和碱具有明显的化学性质差异,可以通过颜色变化等现象进行初步鉴别;酸碱指示剂纸可以用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酸碱反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酸碱反应不仅仅存在于试管和实验室中,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无处不在。

比如,柠檬汁的酸味、洗衣粉的碱性等,都是酸碱反应的表现。

通过学习酸碱反应,我们不仅仅能够认识到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还能够提高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希望今天的实验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能够引起我们对化学的更大兴趣。

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串讲

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串讲

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串讲科学是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

为了找寻问题的答案,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研究着。

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才使发明创造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一、对产生气体的物质探究1.(2005年海淀中考38题)(8分)夏天到了,衣服上常会留下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等。

现在市场上出售一种“污渍爆炸盐”,宣称“含天然活性氧,能在瞬间去除洗衣粉难以除去的多种顽固污渍”。

小强同学对这种“污渍爆炸盐”的化学成分非常感兴趣,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探究。

主要探究过程如下:(1)提出问题“污渍爆炸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2)查阅相关资料(资料主要信息如下)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

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广泛应用的主要洗涤助剂之一。

(3)猜想:“污渍爆炸盐”的主要化学成分可能是过碳酸钠。

(4)设计与实验小强同学设计的主要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请你运用初中所学知识,帮助小强同学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序号主要操作步骤主要实验现象操作目的①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Ⅰ(黑色固体);在分液漏斗a中加入新配制的“污渍爆炸盐”的饱和水溶液;在分液漏斗b中加入Ⅱ。

②打开分液漏斗a的活塞,放出适量溶液后,关闭活塞。

生成大量无色气体。

然后Ⅰ。

Ⅱ。

验证生成气体的成分。

第②步操作得到的结论:Ⅲ。

③待第②步反应停止后,打开分液漏斗b的活塞,放出适量溶液后,关闭活塞。

生成大量无色气体。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Ⅰ。

Ⅱ。

验证生成气体的成分。

第③步操作得到的结论:Ⅲ。

(5)实验的初步结论黑色固体分液漏斗b分液漏斗a导管小强认为:“污渍爆炸盐”溶于水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污渍爆炸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过碳酸钠。

科学探究重在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并能用事实来验证。

2.(2006年海淀中考38题)(6分)小明参观某养鱼池时,好奇的发现农民向养鱼池中撒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钙,用来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

小明刚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于是他想可否用过氧化钙制取氧气。

爆炸盐

爆炸盐

小明同学对超市一种新产品--“污渍爆炸盐”有关问题进行探究.该产品的说明书如下:[主要成分]过氧碳酸钠.
[用??途]衣物助洗剂,能在瞬间去除洗衣粉难以除去的多种顽固污渍.
[注意事项]使用时避免接触皮肤.查阅资料得知:过氧碳酸钠(Na2CO4)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Na2CO4与H2O反应只生成2种物质,1种是碳酸盐,另1种是化合物
A.
(1)根据以上信息推断,“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生成的碳酸盐是
碳酸钠
?(写物质名称).
(2)为了验证“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有碳酸盐生成,小明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锥形瓶内有气泡放出,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为了探究“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生成的化合物A是什么,小明设计并进行实验(如图示).观察到锥形瓶内有气泡放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化合物A为
过氧化氢(或H2O2)
,A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Mn O2?
.
?
2H2O+O2↑
(4)你认为“污渍爆炸盐”应
密封
保存.。

“爆炸盐”中的化学知识7

“爆炸盐”中的化学知识7

“爆炸盐”中的化学知识
一.教学设计思路
实施新课程后,“常见物质的检验”和“实验方案及装置的评价、改进和设计”在难度上有了明显的降低,但在活度上却有了显著的提高。

本着课堂教学内容强调应用性、增强探究性、注重综合性、体现开放性的原则,本节课尝试着以“爆炸盐”为知识背景,从该产品的使用注意事项入手,对其成分展开开放式的引导探究;并在探究其成分之后,从“量”的角度引导学生设计、改进和评价实验装置。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过氧化氢、碳酸钠等常见物质的检验;
通过比较和体会常见实验装置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初步掌握定量实验中测定气体体积和气体质量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初步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能运用对比的实验方法寻找装置的优点和缺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利用一种新产品,首先要认识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的认识观;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流程。

苏教版科学六上洗衣服的学问课堂实录

苏教版科学六上洗衣服的学问课堂实录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3课《洗衣服的学问》教学课件一、创设问题情境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家洗衣服吗?生:洗!师:异口同声,真的洗?生:洗!师:那好,告知我这是什么?生:桌布。

师:什么样的桌布?生:脏的。

师:为何说它脏啊?生:上面又有墨水、又有修正液,还有笔涂的、乱七八糟的师:乱七八糟的,这些钢笔水、修正液等等,都是什么?生:污渍。

师:“污渍”这个词用得好。

这是什么污渍?(向学生展示桌布上的一块食用油的污渍)你说。

生:油!师:对啦!就是油。

都洗过衣服不是吗,油如何去掉?生:什么油?师:食用油,用饭一不小心,哗啦!弄到身上。

生:用洗衣粉。

生:我感觉用洗衣机更好用。

生:用水把油泡出来。

师:然后呢?生:再用洗衣粉洗。

师:先泡,再洗。

好的,不错啊!这是什么?(向学生展示桌布上的另一块蜡笔的污渍)生:颜料。

生:蜡笔涂的。

师:怎么去除?生:用香皂,然后再用洗衣板搓。

师:用香皂,还要用洗衣板搓,好的,同窗们,你们平时还会在桌布上留下些什么污渍呢?生:墨水。

生:修正液。

生:菜汤。

生:果汁。

师:那你们知道如何去除吗?生:洗衣粉!师:都知道,对不对。

[评:以“桌布”引入,表现了设计者的巧妙。

说明设计者并无把“衣服”的概念僵化。

选用桌布的优势就在于桌布对学生而言是一件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同时也是一件学生亲手造成的比较脏的东西,而且也了解上面有哪些污渍,这对学生开始本课的学习起到了增进的作用。

]二、进行假设师:一会儿,将给大家提供一张这样的表格。

(在投影中展示表格)给大家提供六种污渍,每一个污渍下面,提供三种洗涤用品。

若是你以为哪一种洗涤用品可以去除这种污渍,就在它下面打一勾,若是你们以为两个都好用呢?生:就打两个勾。

师:三个都好用呢?生:就打三个勾。

师:若是你以为一个都不好用呢?生:就不打勾。

师:咱们同窗好伶俐啊!这张表格就在你们四人小组的桌子里面,拿出来,商量商量,把它填好。

(学生时几种污渍展开争辩。

有的以为对血渍是洗衣精好用,有的则以为香皂好用,各自按照自身的经验举例说明自已的想法。

生活中常见的盐课堂实录

生活中常见的盐课堂实录

生活中常见的盐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氯化钠的组成、性质及其用途;⑵复习过滤操作的要点,学习蒸发操作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运用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对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体验,掌握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和同学共同进行粗盐的提纯实验,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并增进同学间的。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氯化钠的用途;通过粗盐的提纯过程,掌握分离固体混合物的一般技能;学习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实验法四、教学过程[提问引入]我们每个人家里都有一种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没有它,什么菜都食之无味,它是那种物质[生]思考并回答:食盐。

[师]展示一袋食盐,引导观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食盐的物理性质;指定一读食盐包装袋上的说明,了解食盐的组成。

[生]得出结论:食盐是一种白色颗粒状的固体,有咸味,易溶于水;食盐由精制盐、碘酸钾和抗结剂组成,食盐是一种混合物。

[师]展示一瓶粗盐和一瓶食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让学生对比观察。

[生]观察: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色泽有差异;②食盐水澄清透明、粗盐的水溶液浑浊。

[师]请大家讨论以下问题:[投影]1.将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有哪些方法;如何从溶液中得到溶质2.怎样将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泥沙)除去,如何从溶液中得到精盐(提示:要从溶解度的角度考虑)3.实验操作中需要那些仪器怎样制作过滤器4.实验中要注意那些问题[生]将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有:过滤、(蒸馏)等;从溶液中得到溶质的方法有:蒸发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2.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的方法可用过滤的方法;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要把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3.实验中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玻璃棒、烧杯、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量筒、药匙、托盘天平。

[生]学习制作过滤器。

[转引]今天的学习任务: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渍爆炸盐”中的化学》课堂实录作者:艾璐来源:《化学教学》2007年第09期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9-0044-04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创设情境]前几天,老师在“大润发”超市无意中发现了一种新产品,其产品名称的特殊性使老师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它叫做“爆炸盐”。

(展示右边图片和实物)通过图片显示,同学们知道我是在超市卖哪类物质的区域发现它的吗?[学生回答]洗涤品区域,因为图片上显示它一种高性能衣物助洗剂。

[课堂过渡]同学们家里用过它来洗衣服吗?(学生齐答:没有)它是一种新的衣物助洗剂。

要使用一种新产品,我们首先要关注该产品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展示信息]这是来自“爆炸盐”标签上的两条信息:(1)本产品不伤衣物,“无磷”是它的一大优点;(2)使用时,为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本产品,建议使用橡胶手套。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为何标签上宣称“无磷”是优点?为何使用该产品时建议带橡胶手套?[学生回答]学生1:“无磷”是优点的原因主要“磷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之一,水体中含磷过多,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产生“水华”等现象;学生2:建议带橡胶手套可能是因为该产品对皮肤有腐蚀和刺激作用,为避免皮肤直接接触该产品,所以要带手套。

[课堂过渡]它对皮肤有腐蚀和刺激作用,成分到底是什么呢?在课前,老师查阅了相关的资料。

[查阅资料]“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Na2CO4),俗称“固体双氧水”, 白色结晶颗粒,其溶于水后,会产生一种碳酸盐和另一种化合物。

[猜想假设]同学们认为这种碳酸盐和另一种化合物分别是什么呢?[学生猜想]学生1:我猜想:因为该产品的主要成分俗称“固体双氧水”,所以另一种化合物可能是过氧化氢;又因为过氧碳酸钠中含有钠元素,所以碳酸盐是碳酸钠。

学生2: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我猜想这两种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学生3:前面我们学过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它能溶解有机物,对衣物有危害作用,因此我认为不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鼓励这位学生能灵活地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设计方案]要验证“爆炸盐”饱和水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碳酸钠,同学们有哪些方法?[学生交流]学生1:可以向“爆炸盐”饱和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看是否有氧气产生,若有,证明溶液中含过氧化氢。

(教师追问:如何证明氧气呢?学生回答: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看是否复燃)学生2:向“爆炸盐”饱和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看是否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若有,证明溶液中含碳酸钠。

学生3:也可以向“爆炸盐”饱和水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看是否产生沉淀,若产生沉淀,再加稀硝酸,看沉淀是否溶解,若溶解,证明溶液中含碳酸盐。

学生4:我认为学生3没必要再加稀硝酸,因为根据元素守恒,溶液中不可能含硫酸根离子,所以加入硝酸钡溶液,有沉淀产生就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鼓励这位学生思维严密)学生5:我认为还可以向“爆炸盐”饱和水溶液中直接加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生成沉淀,若有,证明溶液中含碳酸钠。

[课堂过渡]同学们的想法真多,总结起来,验证过氧化氢的存在就用二氧化锰固体试剂;验证碳酸钠的存在可以用酸、碱、盐三类不同的试剂。

下面老师根据大家的方案,首先来验证是否含有过氧化氢。

[演示实验]在一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并倒入一定量的“爆炸盐”饱和水溶液,再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小木条复燃。

(学生兴奋地发出“哇”的一声)[课堂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讨论的方案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碳酸钠,实验过程中注意相关的实验操作。

[学生实验]学生积极地动手实验,教师巡视,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交流结果]也许是同学们急于想知道验证的结果,所以忽视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操作:如滴管的使用,液体的取用量等(纠正操作)。

下面请同学们交流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学生1:我们小组先取用一定量的饱和水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沉淀,证明含有碳酸钠。

学生2:我们小组是向饱和水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产生了少量沉淀,证明含有碳酸钠。

(教师追问:与滴加硝酸钡溶液相比,哪个产生的沉淀更明显?学生回答:硝酸钡溶液。

再问: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可能我刚才倒入的澄清石灰水比较少,再加上石灰水的浓度本身就小,所以产生的沉淀少)学生3:我们小组是先向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的饱和水溶液,然后再倒入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体,但塞上带有橡皮管的橡胶塞,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没有浑浊。

(教师追问:塞上橡胶塞后,你看到石灰水中有气泡吗?学生回答:好像很少。

再追问:那你知道为什么石灰水没有浑浊吗?学生想了想“摇头”,说明不知道)学生4:我们小组也用的是稀盐酸,通入石灰水后变浑浊了。

学生3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的原因可能是他们没有及时塞上橡皮塞,二氧化碳气体全部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鼓励该学生能及时发现和分析问题)[教师提问]那么如果让同学们再用稀盐酸来验证碳酸钠,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大家会怎样改进?[学生回答]我们可以不用试管来实验,用带有分液漏斗的试剂瓶(实验桌上已有),在瓶中加入“爆炸盐”饱和水溶液,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另一头通入澄清石灰水,这样就能通过控制加入稀盐酸的用量来控制反应速度,使二氧化碳气体尽可能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课堂过渡]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老师还设计了如下一个装置(如图1)。

该装置不仅可以验证碳酸钠,还可以验证过氧化氢。

选用的试剂仍是我们刚刚用到的:“爆炸盐”饱和水溶液、二氧化锰固体、带火星的木条、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只要把五种试剂放在这个装置的不同位置,然后控制好两个分液漏斗的开关顺序和两个止水夹的开关顺序,便能达到验证目的。

[提出问题]如果让大家来做这个实验,你们会如何放置这五种试剂?如何控制开关顺序?[学生讨论]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回答。

学生:在分液漏斗A、B中分别放入“爆炸盐”饱和水溶液和稀盐酸,试剂瓶中放入二氧化锰固体,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导管的另一端放带火星的木条。

然后先关闭分液漏斗B,打开分液漏斗A,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向试剂瓶中滴加“爆炸盐”饱和水溶液,一段时间后小木条复燃,证明有过氧化氢;再关闭分液漏斗A,打开分液漏斗B,关闭止水夹1,打开止水夹2,向试剂瓶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碳酸钠。

(教师问:大家同意吗?学生答:同意)[演示动画]按照学生的操作,播放模拟动画。

(学生脸上显露出了成功的喜悦)[课堂过渡]课后,老师相信只要大家集思广议,凭借着集体智慧,肯定还能设计出其它一些装置来验证。

现在大家知道在使用“爆炸盐”时,带橡胶手套是什么具体原因了吗?(学生回答:过氧化氢有一定的氧化性,会刺激皮肤,而且碳酸钠也有一定的腐蚀性)当然,“爆炸盐水溶液”中不仅仅含有这两种溶质,还含有其它成分。

下面我们忽略“爆炸盐水溶液”中的其它成分,只把其当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混合溶液来进行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称取一定质量碳酸钠和过氧化氢饱和水溶液和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固体按下图装置(如图2)进行实验,若要称量充分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该如何称量呢?[学生讨论]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结果]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可以在将饱和水溶液滴入试剂瓶之前,称量整个装置和试剂的总质量为M1,然后充分反应后,再称量整个装置和试剂的总质量为M2,这样产生的氧气质量就是M1- M2。

学生2:我们小组认为可以在该装置后面先接一个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吸收到水蒸汽后,再接一个能吸收氧气的装置,如一个加热铜粉的玻璃管,充分反应后,称量铜粉和玻璃管的总质量变化,增重的质量就是氧气的质量。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同时也体醒学生这样操作,铜粉不能全部吸收反应产生的氧气而产生较大误差)学生3:我们小组认为可以在该装置的后面接一个盛满水的短进长出的试剂瓶,并在试剂瓶的后面接一个量筒,通过测定产生的氧气体积,再乘以密度,来测定氧气的质量。

学生4:我认为学生3的方案也有一定误差,因为氧气虽然不易溶于水,但它在水中还是有一定的溶解性,所以这样操作,肯定会有一定的误差。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过渡]同学们思考问题真是太全面了,下面我们继续探究。

引导学生完成下列框图(如图3)。

[提出问题]已知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是ag/ml。

若要利用下列装置来测定上述实验中充分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同学们会如何来组装装置?[学生讨论]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继续巡视,并指导。

[学生交流]教师按照学生的方案,移动各装置到方框中,然后由学生自主评价。

学生1:在框图的装置后面依次连接C→A→B。

通过C将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吸收掉后,测定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

(教师追问:选D来代替A可以吗?学生回答:不行,因为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所以要用汽油来隔绝气体与水接触)学生2:在框图的装置后面依次连接E→A→B。

通过E将水蒸气吸收掉后测定二氧化碳气体体积。

学生3:我认为学生2的方案不行,因为碱石灰既能吸收水蒸气,还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4:可以在框图装置后面依次连接C→E。

通过C将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吸收掉后,称量E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增重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总结方法]总结测定气体质量的方法:根据气体的性质,设计合适的吸收剂和恰当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吸收该气体,通过吸收装置前后的质量变化,利用差量法即可求得气体的质量;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根据气体的溶解性,设计该气体通过盛满水(或不能溶解该气体、不与该气体反应的液体)的短进长出的洗气瓶,利用排液法将液体排至可量取液体体积的量器中,通过准确读取液体的体积的读数来获得气体的体积。

同时展示下列两套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4和图5):[课堂过渡]这两套装置,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会存在许多一些问题。

[演示实验]教师按照图4的实验装置演示实验,发现饱和水溶液不能滴入试剂瓶中,(原因是装置内没有足够的压强将试剂瓶的水从B导管中压出)因此,实验前可以在A导管的橡胶管处连接一根玻璃管,向装置内吹气,使B导管中充满水,然后用止水夹夹住B导管上的橡胶管,等到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时,也打开止水夹,液体便能顺利滴入瓶中;同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认识“量筒内的水并不全是产生的氧气体积”,因为在饱和溶液滴入试剂瓶时,不仅仅有产生的氧气使水压入量筒,还有滴入的液体也会造成装置内空气压强的增大,从而把水压入量筒。

[提出问题]仔细推敲装置图5,碱石灰这样放置,它吸收的仅仅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吗?[学生回答]学生1:它还会吸收从右边进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要在碱石灰后面再接一个气球。

学生2:要阻止它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我认为可以在碱石灰后面再接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或接一个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