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素描
王珂个人简历
王珂,1960年生于山东省潍坊市。
1979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美作品与展览2002年《走进陕北》获中国美协《2002年中国画大展》银奖2003年《陕北人之五》获中国美协《2003年中国画大展》银奖《老俩》获《2003年全国中国画大展》银奖《陕北人》《中国美术金彩奖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给我们照一张》获《2003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银奖2004年《又是一个春天》获《2004年菜乡情全国中国画提名展》金奖《快乐陕北》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较量》(合作)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姊妹》入选《首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普米族风情》入选《多民族题材绘画作品展》《三代人》获《第二届中国画人物画展》优秀奖《谈棋论道》入选《新经典·重提学院派--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名师作品展》《水墨人物》入选《水墨五洲--中国画家眼中的世界》作品展 2005 年《守住家园》获“首届中国写意画作品展”览优秀作品《雪晴》获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览最佳作品 2007年《边陲小镇》获“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优秀作品2008年《和谐雪域》入选“中国画艺委会全国中国画学术邀请展” 2009年《祖孙情深》受邀参加《民生·生民——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学术邀请展暨纪念蒋兆和诞辰105周年》作品展《圣地早春》受邀参加《灵感高原——中国美术作品展》《和谐圣地》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篇二:王珂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九寨沟县七一南坪中学教师个人业务档案教师姓名:王珂二0一三年九月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基本内容和要求教师个人业务档案是记载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料之一,每类材料应提供相关材料复印件。
今后教师如有增加材料,则自行归类添加,并在目录上添加记录。
具体分类如下:一、个人基本信息表 1.毕业证书复印件 2.学位证书复印件3.职称、职务资格证书、聘书复印件二、职称、职务、学历学位变动情况表三、教学情况(最少包括近三学年教学任务) 1.任教课程登记表(分学期教师课表) 2.教学档案(教案或讲稿由教师本人保存,检查时提供) 四、教研、科研材料教学、科研论文及成果(封面、目录、论文、成果复印件)五、奖惩材料1.教学获奖证书复印件 2.科研获奖证书复印件3.各种评奖、荣誉称号证书复印件4.教学差错事故文件(通报)及其他处理文件 5. 工作失误检查书六、进修、培训材料1.岗前培训有关证明材料2.学习、进修有关材料、成绩、证书、培训心得等七、资历证书复印件 1.教师资格证书复印件2.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复印件3.其他材料(律师资格证、会计资格证等)复印件2、工作经历:3、学历学位情况:4、专业技术职务情况:5、培训学习情况(填县级及以上培训):6、年度工作考核情况(从2010年度填起):7、获奖情况(包括学校及以上全部单项及综合奖励):篇三:刘涛王珂--神秘的信王先生纵横沙场三十余载,已百毒不侵,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新安江模型 陕北模型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桥涵水文资料整理指导老师:许崇法姓名:郭赵元学号:21710131目录第一章新安江模型 (3)1.1 新安江模型简介 (3)1.2 新安江模型的基本原理 (3)1.3 新安江模型结构 (4)第二章陕北模型 (6)2.1陕北模型简介 (6)2.2 陕北模型结构 ............... .. (7)2.3 模型评述 (8)第一章新安江模型1.1新安江模型简介新安江模型始建于 1973 年,采用蓄满产流的概念,以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后才产流,是个分布式的概念性模型,30 多年来在我国湿润与半湿润地区有广泛应用,并发展改进为三水源的以及其他多水源的模型。
原华东水利学院的赵人俊教授于1963年初次提出湿润地区以蓄满产流为主的观点,主要根据是次洪的降雨径流关系与雨强无关,而只有用蓄满产流概念才能解释这一现象。
上个世纪70年代国外对产流问题展开了理论研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1978年出版的《山坡水文学》,它的结论与赵人俊先生的观点基本一致:传统的超渗产流概念只适用于干旱地区,而在湿润地区,地面径流的机制是饱和坡面流,壤中流的作用很明显。
20世纪70年代初建立的新安江模型采用蓄满概念是正确的。
但对于湿润地区,由于没有划出壤中流,导致汇流的非线性程度偏高,效果不好。
80年代初引进吸收了山坡水文学的概念,提出三水源的新安江模型。
1.2新安江模型的基本原理新安江模型是分散性模型,可用于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湿润季节。
当流域面积较小时,新安江模型采用集总模型,当面积较大时,采用分块模型。
它把全流域分为许多块单元流域,对每个单元流域作产汇流计算,得出单元流域的出口流量过程。
再进行出口以下的河道洪水演算,求得流域出口的流量过程。
把每个单元流域的出流过程相加,就求得了流域的总出流过程。
该模型按照三层蒸散发模式计算流域蒸散发,按蓄满产流概念计算降雨产生的总径流量,采用流域蓄水曲线考虑下垫面不均匀对产流面积变化的影响。
石鲁 转战陕北
石鲁编辑石鲁(1919-1982),现代中国画家。
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人。
早年就学于成都东方美专,1940年赴延安入陕北公学院,从事版画创作,后专攻中国画。
1959年创作《转战陕北》,名声日隆。
后与赵望云创立长安画派。
擅长人物、山水、花鸟。
早期画风偏于写实,用笔坚实谨严,多画革命题材;后期画风奇崛劲健,常以华山、荷花为题,笔力纵恣雄豪。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主席、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
著有《石鲁学画录》、电影剧本《暴风中的雄鹰》等。
目录1人物简介2艺术世界3生平4石鲁年表4.1 家庭简介4.2 成长环境4.3 大事年表5语录6学画录7著作8创作特色9石鲁书法10作品评析11评价1人物简介石鲁石鲁(石鲁1919年~1982年)[1],原名冯亚衍,四川仁寿县人。
因崇拜清初大画家石涛和现代革命家、文学家鲁迅而改名“石鲁”。
15岁考入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图画系,系统学习传统绘画,临习石涛、八大山人的山水花鸟,摹写扬州画派及吴昌硕等人的绘画作品,为后来的国画创作打下了基础,抗战爆发,投身革命行列。
1944年调入陕甘宁边区文协美术工作委员会任创作员,他经常背着自制的画板为当地的老百姓以及老红军、小八路画素描速写。
没有颜料和纸张作画,便搞木刻,解放初,被安排到陕西美协工作,先后担任西北美协副主任、《西北画报》社社长、西安美协副主席等职,与赵望云一起团结西北一批画家,为创建“长安画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文革”中受迫害,几近死亡。
“文革”后重返画坛,担任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陕西美协、书协主席,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
为“长安画派”的再度兴旺不懈努力。
其绘画犷率、硬朗,有“黑、重、怪、野”之喻。
他画的山水画惊心动魄,高亢激昂。
华山天险、黄河咆啸,表现得淋漓尽致。
挺拔的松柏,冷峻的兰梅,用笔犀利,如刀刻刃勒,墨色酣畅,痛快沉着。
只是由于他的假画太多,故其画价在艺术市场上遭低估,除非是可靠的来源。
蔡亮油画作品欣赏
蔡亮油画作品欣赏蔡亮(1932.9—1985.8) 福建厦门人。
擅长油画。
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55年毕业于该院研究生班。
,分配到中国美协西安分会从事美术创作。
1978年调西安美术学院任教。
1981年调浙江美术学院。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浙江分会理事,浙江油画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擅长油画、壁画。
代表作品《借宿》、《枣园来了秧歌队》、《丹青生涯》等。
油画作品《延安火炬》为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贫农的儿子》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主要展览建国15周年全国美展(1964),全国美展(1972、1974),全国双庆展(1978),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1979),建国35周年全国美展(1984),全国第一届(1987)、第二届(1993)油画展等展览。
收藏记录: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4幅)、中国美术馆(9幅)、延安革命纪念馆、宁夏博物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广东虎门鸦片战争纪念馆等。
出版《蔡亮油画人物写生》、《油画头像选》、《素描、色彩入门》、《蔡亮·张自薿油画选》、《蔡亮作品集》等。
历史与追怀——蔡亮艺术回顾展时间:2010年9月5日至16日地点:中国美术馆主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西安美术学院学术支持: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中国油画学会承办: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杭州色彩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星夜里的鼓号手■许江在整理、编辑蔡亮教授的这本素描集的过程中,我们有幸读到蔡老一生留下的500多幅素描,其中有蔡老17岁所画的现存最早的珍贵作品;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艺术巅峰时期,为我们这一代艺术学子熟记于心的素描精品;有20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所画的带学院气息的经典之作。
这样多的数量、这样高的水准、如此丰厚的一份艺术遗产,在专业画家和学院教授中都是鲜见的。
端详着这些艺术精品,回想着蔡老一生的坎坷经历,我们沉浸在深深的思念和怀想之中,常常向着过去、向着历史发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情感表达 课件(共33张PPT)
峥嵘岁月 ——美术中的历史
学校 姓名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情感表达(二)
作品 赏析
任务二:了解创作过程
• 《转战陕北》 • 石鲁 1959年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纸本设色 • 238cm*216cm
任务二:了解创作过程
• 远景:浓淡相间的墨 色,营造出深远辽阔 的意境。
任务二:了解创作过程
任务二:了解创作过程
• 在构图上,呈现出李家山水中 典型的“丰碑式构图”和“门 板式构图”,又巧妙构成了 “两度半空间”。传统山水画 里,画面上下总会留出很大空 白;然而李可染偏偏截掉了峰峦 和坡脚,采用了不留余地的满 幅构图。这样,就迫使观众的 视线集中於山体,产生如同仰 望纪念碑一般的震撼感。此外, 可染先生还刻意减弱透视,强 化了平面感:画面主景的七八 层山几乎被压缩到同一个平面, 像门板一样垂直地堵在观众面 前。如此,通过丰碑式和门板 式构图,山体造型的视觉冲击 力被极大地强化,更凸显群山 之气势撼人。
任务二:了解创作过程
水墨搞
任务二:了解创作过程
• 构图确定后,正式开始放大。我看见他画了大量的山头 局部画稿,几乎每天晚上回到住处都还要不断地练笔, 反复塑造每个山头,经常画到深夜。直至画得非常纯熟 才正式在画幅上落笔。他画的虽然是历史画,但采用的 是“大写”手法。要写出意境来,不但要做到胸有成竹, 而且艺术表现亦要得心应手,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整幅 画完成后,我曾几次去看画,但毛主席形象一直定在那 里,迟迟不肯落笔。在这期间,他叫我替他借了一尊毛 主席半身石膏像和一块主席侧面浮雕像。(是张松鹤同 志创作的,很像)但他还不满足,又叫我找一件全身的 主席塑像,我跑了好几处都未找到。他说:“马改(朋 友常这样称呼我),你给我塑一件主席背着双手的小型 全身像。”
素描在绘画创作中的实用性
素描在绘画创作中的实用性(一)“色香味”俱全的素描绘画创作从绘画创作的基础来看,素描和其他画种一样,具有自己的表现风格、技巧和对象。
无论中国画还是西画都有工笔和写意。
然而,从绘画创作的艺术形式上来讲,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洋画,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相通之处。
素描的种类可以分为人物、景物及静物,还有国画中的白描。
另外,不同的写生对象存在着不同的感觉差异,不同的绘画材料也体现着不同的画面质感。
例如素描画中女孩和妇女的感觉就各不相同;铅笔、碳条等表现的对象分量也存在差异:一般情况下,铅笔的线条给人一种淡雅的感觉,而碳条的线条则让人产生厚重的感觉。
如同优秀的厨师炒出的菜色香味俱全一样,绘画过程同样需要“色香味”,即表现形式上的“三要素”:线条、色调和虚实。
其中线条是构成画面的首要因素,它借助于自身的粗细、浓淡等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进而表现出形体的主要特征;色调能营造出一种逼真的画面效果,营造画面的气氛,让观者有种深陷其中的空间感和气氛感,强化了整个画面的艺术感染力;虚实拉开了画面的层次,着重体现了作画者的表达对象。
在优秀的素描作品中表现形式上的三要素必须达到高度的统一。
例如,法国绘画大师安格尔在进行人物素描时,结合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等,运用不同的手段,三要素在整个画面上都有所体现,可谓是“触目惊心”,给人留下无限的沉思和回味。
当代画家喻红的《大卫》和全三石的《大卫》这两幅石膏写生都体现了作画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及人物刻画能力,从表现形式上不难看出,他们的作品中素描的三要素高度统一,画面十分有气势。
在素描创作中美感也是所有作画者毕生追求的,对任何一幅作品来说,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除了需要线条、色调、虚实这三要素达到高度的统一,作画者的观察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
不管是人物画还是风景画,正确的观察始终都是不可或缺的。
任何一个优秀的画家都要学会随时随地的观察和分析事物,通过事物的特征、气质以及形体进行感知来创作。
例如,齐白石笔下的虾总给人一种“以假乱真”之感,叶浅予的人物速写也让人觉得十分真实。
走陕北(外一篇)
乡村 、山林 铺展 一片绿 色 的云彩 。 桂 花 把娇美 戴在 绿襟前 ,装点 自己临 近 的葬礼 。
夏 末 的 阳光 一 路 欢笑 ,固执 地 释 放 热 情 ,没 多 久 , 它 疲惫地 俯下 身 ,躲到 西边那 座不 知名 的 山后 去 了 。 夜 色注入 羽翼 。
血性。 沾染在肩上 的风尘 , 只需一场凄婉的唢呐 , 便如
呼喊 :夏末 、夏末 ——
种子 。果园里 ,来不及采摘的瓜果烂在了地里 ,却
依 然感 受到 了万 物收 获时 节的 临近 。 耕耘 了一 生 的农 民兄弟 ,守 望 着 庄稼 。他 们 等
候 的硕 果快 要来 了 ,带着 成熟 的妩媚 。喜 悦 ,温 暖 ,
请不 要 离去 ……厦
狮 子 山 ,在 岭 南 的一 个 山 乡
站在那 道塬 峁上 ,看 去— — 窗 花 跳动 在 玻璃 上 ,淳朴 的 愿望 ,让 人 感 到温
馨又想流泪。窑洞如星星散落在塬壁。厚重的黄土 , 隔绝 了浮躁 。在这 自然 ,冬 暖夏 凉的家里 ,朴素 ,
随 和 ,惬 意 ……幸福 的 日子醉倒 在 陕北妹 子 的怀里 。 走 陕北 ,我不想 离去 。
飘 落一 地 的梧桐 。 风 未 走 远 ,雨 不失 时机 地来 袭 。 大地 母 亲 敞 开
人物头像素描
出示小黑板,展示唐吴道子白描、清任伯年人物画像、当代刘文西、王子武人物画,另将画册及照片给同学传阅。
提出问题:不同时期的画各有什么不同之处?当代人物画有什么特点?
(2)、五官的造型特征。
眼/20431087/album/item/a590f32a2df5e0feb5e3f3b75c6034a85fdf721b.html#IMG=7dbbfd98033b5bb523485a4836d3d539b700bc78
鼻
/20431087/album/item/a590f32a2df5e0feb5e3f3b75c6034a85fdf721b.html#IMG=5aab8ba4d933c895aff2e2cdd11373f08302000e
教师采用以媒体为载体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西方写实素描头像的造型练习的一些要点。
(1)、头部的构成和造型规律。
结构特征:
/20431087/album/item/a590f32a2df5e0feb5e3f3b75c6034a85fdf721b.html#IMG=a590f32a2df5e0feb5e3f3b75c6034a85fdf721b
1.过学习素描画,联系近代中国人物画,感受中国画与素描的融合和自身不断的创新,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
2.增强同学们对民族艺术的自信心。
3.通过学习素描培养同学们对做人做事的态度,都要以做画般美好的心态,严谨的思想去对待。
4.通过同学们描绘生活中的感动画面,让学生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美”人们是可以自己创造和发现的。
陕北民俗
站在黄土高原的高峰上,俯瞰着绵延不断、此起彼伏的山山峁峁,纵览那蜿蜒相、纵横交错的沟沟壑壑,我抑制不了内心的万丈豪情、按捺不住沸腾的满腔热血,禁不住对着这浩瀚无垠、广袤无边的大高原,放开喉咙,扯着嗓子高喊一曲:“哪哒哒都不如咱山沟沟好……”千百年来,经过长久的积累和沉淀,陕北人以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发挥出极大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凝重厚实、独具特色的陕北精神和陕北文化。
1.陕北的风土人情:有道是:“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米脂婆姨资质出众,朴实热情,她们是陕西女人及整个大西北女人的出色代表。
米脂婆姨的气质品性与黄土高原所散发出的质朴气息是一致的,米脂婆姨周身都洋溢着自然的热情,在阳光的强烈照射和西北风的劲吹之下,她们显得比江南女子更接近于土地,更具有旺盛的精力。
大家要想知道“绥德汉”的由来,看看《宋史》,便可一目了然。
大家知道吗?我们陕西男子还有一个可爱的称呼,叫“楞娃”,一个“楞”字,不失幽默地抓住了陕西男子的某些特点,比如说为人老成正统、待人温厚诚恳、脾气倔强坚毅,等等。
但如果以为“楞娃”们都是老实巴交的笨人王老大,那就大错特错了,“楞娃”们精着哩,大智若愚,心头比谁都有数。
2.陕北的民歌:陕北人的喜怒哀乐,就如陕北的环境,没有什么过渡性的中间地带,毫不掩饰。
大家听过信天游没有?那歌唱得真是绝了。
可以说民歌是陕北人心灵开出的花。
走在陕北,无论在那绿格茵茵的山峁中,还是在崎岖弯弯的小道上,随时都能听到人们那高喉咙、大嗓子“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它可谓陕北人民生活中的第二种语言了.2.陕北的秧歌与腰鼓:陕北人不但爱唱,而且爱跳。
这“跳”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秧歌;其二是打腰鼓。
陕北秧歌的特点有两个:一是“闹”,二是“扭”。
因此,陕北秧歌又称为“闹秧歌”或“扭秧歌”。
每年的春节是陕北秧歌大比拼的时节,当然也是闹得最红火的时候。
一般是闹完本村,闹外村;闹完乡里,闹城镇。
到处都弥漫着一种喜庆的气氛。
彭紫珊作品
作者简介:叶雯雯(1992—),女,广东清远人,广东工业大学绘画创作与理论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画。
作品名称:《初秋醉临沂》、《绿艳山色》、《幽居》。
2013年3月,《人物素描》由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收藏2013年9月,广东工业大学“人无信,而不立”的海报设计大赛二等奖
2016年7月,著作《浅析山水画中“线”的艺术魅力》发表于《文艺生活》杂志
2016年9月,著作《浅谈西方风景油画与中国山水画之比较》发表于《小品文选刊》杂志
2016年12月,获得全国青少年才艺嘉年华艺术教育先锋人物2017年5月,《怪树林》、《闲暇时分》水彩画作品入编《中国当代水彩画精品集》
2017年6月,《雄鸡唱韵》获得国际青少年艺术交流协会画画青年B 组银奖
2017年6月,获得国际青少年艺术交流协会优秀艺术指导教师作者简介:彭紫珊(1995—),女,广东增城人,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画。
作品名称:《林居》、《陕北风情》。
初秋醉临沂—叶雯雯林居—彭紫珊绿艳山色—叶雯雯陕北风情—彭紫珊
幽居—叶雯雯。
转战陕北-美术鉴赏
》 《 华 山 松 》 《 春 满 秦 岭 》 《 山 雨 欲 来 》
陕 北 》 《 山 区 修 梯 田 》 《 延 河 饮 马 ( 草 图 )
席 、 陕 西 国 画 院 名 誉 院 长 等 。 其 主 要 绘 画 作
委 员 、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常 务 理 事 、 中 国 美 协
。 历 任 西 北 美 协 副 主 任 、 西 北 画 报 社 长 、 中
四 川 仁 寿 人 , 自 幼 爱 好 美 术 , 因 崇 拜 石 涛 和
、 山 水 、 花 鸟 画 家 , 石 鲁 ( ) 原
, 祖 籍 江 西 景 德 镇 , 原 名 冯 亚 珩 , 中 国 现
年 月
年 月 日 , 出 生 于 四 川 省 仁
》
请输画作入展标示题
该画刻画毛泽东在20世纪40年代转战 陕北时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形象,初 升的太阳染红了整个群山,领袖置身于雄浑 壮观的高山之巅,而且是一个很简略的侧影, 迎风伫立,面对壮美的黄土高原眺望凝思。
感 谢 观 看
转 战 陕 北
石 鲁
———
一二三四 、、、、 作创构作 者作图品 介背分赏 绍景析析
目 录
一、作者介绍
请输人物入介标绍题
1919 12 —1982 8 25 1919-1982
《《品陕国鲁名当寿石
东击有西画迅冯代县鲁
方鼓《分研而亚书文(
欲夜转会究改珩画公
晓战战主院名,家乡
》 《 南 泥 湾 途 中 》 等 等 。
该画是一幅以大景山水为主的革命历史 画。它以磅礴的气势,以崇山峻岭的雄伟气 魄为烘托,将毛主席置于巍峨的群山之中。 山石的章法、皴法、色彩均围绕实现主题而 推陈出新。人物虽小,但形神兼备,十分突 出,真实地再现了毛主席胸中自有雄兵百万, 指挥若定的泰然气派和伟人的风采,热情地 赞颂了毛主席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丰功 伟绩。
陕北黄土风情导游词(最新版)
陕北黄土风情导游词陕北黄土风情导游词从西安到延安,车程大约4个小时,途中我们将路过于右任的故乡三原、药王孙思邈及书法家柳公权的故里铜川、民族始祖黄帝的安葬之地黄帝陵。
从黄帝陵所在的黄陵县起,我们将进入黄土高原。
在穿越洛川、甘泉和富县后,圣地延安就会出现在你们的眼前。
在大家的心目中不知对陕北、对延安有什么印象?遍地是牛羊腰鼓打得壮美民歌好听姑娘好看排排窑洞陕北剪纸哈哈!看来大家对延安知道得还真不少呢!好!这一路上,我就给大家讲一讲美丽而神秘的陕北。
陕北的风土人情陕北黄土高原,总面积约9.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
那里,沟连着沟,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梁,可谓高天厚土,浑朴旷远,凝重苍雄、丰富壮美。
说起陕北,大家一定知道这么一句顺口溜,叫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
这就是大家常常说起的陕北四美。
大文豪歌德说: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上升。
在人类所能感触到的美中,没有什么美能够与女性之美相提并论;在人类所具有的感情中,没有什么感情比母性更伟大感人,震撼心灵。
米脂婆姨资质出众,朴实热情,她们是陕西女人及整个大西北女人的出色代表。
传说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就出生在米脂。
米脂婆姨的气质品性与黄土高原所散发出的质朴气息是一致的,她们灵巧的手会做花枕、鞋垫、围裙、披肩、裹肚、坎肩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她们能帮助丈夫干活,把家庭的里里外外打理得舒舒服服,直到把丈夫爱得不愿意出远门去闯天下为止。
米脂婆姨周身都洋溢着自然的热情,在阳光的强烈照射和西北风的劲吹之下,她们显得比江南女子更接近于土地,更具有旺盛的精力。
有道是: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从古至今,这句话被当作佳话广为流传。
大家要真想知道绥德汉的由来,最好看看《宋史》,便可一目了然。
抗金英雄岳飞被臭名远扬的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残害于大理寺风波亭(今杭州浙江医科大学内)。
当时的爱国将领韩世忠闻知此事,怒发冲冠,拍案而起。
一次,在皇帝面前,当着满朝文武大臣,拎着权倾朝野的秦桧衣领大声质问: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昔日曾不可一世的秦桧,此时吓得面色如土,语无伦次,战战兢兢。
从《转战陕北》看石鲁山水画绘画语
图1 石鲁 转战陕北
238cm×208cm
1959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59年,石鲁受中国革命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之一)的邀请,赴北京创作并完成了以转战陕北为主题的革命历史画《转战陕北》(图1)。
此画是石鲁中国画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取材于1949年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毛泽东采取战略转移,暂时放弃延安转战陕北的历史事件。
画家匠心独运,创造了这幅有别于一般山水画题材的革命历史画。
一、《转战陕北》创作的时代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画家群体受苏联写实主义影响,写实观念逐渐在当时的人物画、山水画创作中体现。
1955年至1956年,石鲁连续出访了印度、埃及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古老文明给石鲁留下了深刻印象,使石鲁在如何对待中国文明艺术传统的问题上受到了巨大启示,开始对当时中国水墨画中的素描光影效果及美学概念化倾向进行反思。
50年代后期石鲁创作了《转战陕北》《沿河饮马》《东方欲晓》等一系列代表作品。
[1]12
二、从《转战陕北》看石鲁的写意观
(一)“以意命笔”的绘画观念
“艺术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而思维活动,又是勘探生。
党主题的素描作品有哪些
党主题的素描作品有哪些
以下是一些党主题的素描作品的例子:
1.《党旗飘扬》:画中描绘了一面鲜艳的党旗在风中飘扬的场景,象征着党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2.《革命先烈》:画中描绘了一些革命先烈的形象,表达了对
他们的敬意和纪念。
3.《伟大的夺取》:画中描绘了一群勇敢的革命者正在夺取政
权的过程中,通过动态的线条和明暗对比展现出紧张的氛围。
4.《抗战英雄》:画中描绘了一位抗战中的英雄形象,展现了
他坚毅的表情和英勇的姿态。
5.《共产主义建设》:画中描绘了一些建设中的场景,如农田、工地等,表达了共产主义建设的伟大目标。
这些作品通过线条、明暗、角度等手法,展现了党的主题,表达了对党的忠诚和赞美。
【doc】长征素描
长征素描4●1933年10月,一位高大的德国人受年轻的博古之邀,进入了红都瑞金.他的中文名字叫李德,职务是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但是很快,他便替代在宁都会议上失去军权的毛泽东成了红军的实际指挥者.李德的到来,导致了红色根据地一场真正的灾难.几乎与李德进入瑞金同时,蒋介石调集100万部队开始了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其中的50万集中在中央苏区方向.这次为蒋介石出谋划策的也是一个德国人一一曾担任过德军参谋总长的冯?赛克特将军.在这位老辣的阵地战专家指挥下,中央苏区周围层层叠叠建起了3000多座坚固碉堡,一步步收缩着对红军一,'|,...~一东踏上了于都河的浮桥.他感慨地说:"从现在起.我们就离开苏区了."这是无数先烈鲜血染成的红土地一个小小的赣南.竟长眠着i1万多位烈士.在兴围县革命烈士纪念馆长长的青石碑廊上,镌刻着23万多先烈的英名,其中的12万多位牺牲在长征路上二万五千里长征.每走1公里,就要倒下一名兴国籍的红壁……一个在野的红色共和国在南中国崇山峻岭的绿色山道上飘流着.这不像是危机中的大突围,倒像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大搬家".成千上万的战士簇拥着印刷机,造币机和军工厂笨重的器材,缓慢地挪动在山路上无数计的红军战士和民夫倒在了敌人的枪炮飞机下蒋介石很快觉察到了红军的行动方红军由瑞金出发时的8.6万多人锐减到不足4万人.红军濒临绝境:在南中国这崎岖的山道上,博古昔日在莫斯农民祥同时也在留守杀害闻西军事倒多政治瞿秋白,何叔衡,毛泽覃,贺昌,刘伯坚先后牺牲.项英,陈毅带着余部突出重围,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以他非凡的指挥艺术,以3万疲惫之师,与蒋介石的40万"追剿"军在川滇黔的高山大川间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四渡赤水,巧渡金沙,红军终于把几十万追兵甩在了身后,毛泽东完成了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部杰作.红军的下一个目标是大渡河.1863年5月,流徙作战6年的太平天国翼王正作毛泽东在延安石达开带领最后的3万人马,在安顺场全军覆灭.于是蒋介石的飞机也向红军撒下了"毛泽东将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传单.大凉山是北进大渡河的必由之路.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彝族头人小叶丹按照彝族的传统习俗,举行了结盟仪式.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使彝族同胞结识了一支他们可以以性命相托的新型军队.红军赶到大渡河安顺场渡口,找到了一只木船.17勇士劈风斩浪,在密集的弹雨中冲到河对岸,在石达开覆灭的地方,创造了一次辉煌.一艘渡船,要把全军2万多人全部送过大渡河,至少需要一个月.追兵在后,万分火急.毛泽东,中革军委决定红军主力火速占领泸定桥.240里,一昼夜,腹中无食,天上下雨,红军在无路的路上,与时间赛跑.担任前卫任务的红四团用两条腿创造了中外作战行军史上的奇迹.令赶到泸定桥的红军始料不及的是,就在几小时前,泸定桥守敌拆除了桥上的所有木板,此时横在他们面前的,只剩下了光秃秃的13条铁索.铁索另一端,是敌人黑洞洞的枪口和炮口.22位勇士冒着敌人的炮火,攀上摇摇晃晃的铁索,向河对岸冲去,占领了桥头堡. 1935年6月1日,中央红军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千军万马走过泸定桥.13条铁索,扛起了一个飘流中的共和国.延安毛泽东和群众亲切交谈籍别报一一个长长的队伍蜿蜒在夹金山的波峰浪谷间.寒冷稀薄的空气中,不断有人倒下来.为了改变蒋介石为他们设计的命运,红军只能靠非凡的胆略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死神眼皮底下不断地创造奇迹.奇迹发生了11935年6月12日中午,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四团在夹金山北麓与红四方面军策应部队第七十四团胜利会师了.由于张国焘的个人野心和始终萦绕于怀的南下计划,中央的北进方针一拖再拖.饥饿,疾病,胡宗南,以及将要来到的严寒,红军在条件极端严酷的川西北滞留了近三个月.在最困难的时候,革命纪律更加严明.在毛儿盖,由于饥饿难忍,贺子珍的弟弟贺敏仁从一个喇嘛庙里拿了些铜板,想换些吃的.师部命令将擅自进入喇嘛庙的贺敏仁五花大绑执行纪律,贺敏仁大呼冤枉:"我只拿了几个铜板,不是银元……"枪声还是响了.贺子珍悄悄哭了几个晚上,又默默踏上了征程.8月中旬,一,四方面军终于分左,右两路,向着茫茫草地出发了.脚下的泥沼静静地等待着,时刻准备着吞噬每一个蔑视它的生命.在这里的牺牲者几乎都是那样无声无息,只在水面留下几个小小的气泡,没有中弹时血染的辉煌.野菜,草根,树皮,小鱼和老鼠,都成了红军充饥的食物.这是人类求生存的艰苦突围.不知谁说的:战争,让女人走开!然而,长征中的女人比男人承担了更多的苦难.一些人在不该生孩子的时候生了孩子.她们的孩子几乎都没有活下来,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她们含着泪把刚出生的孩子就近放到一间破草屋,小碾房,抑或一堆干草中.1935年8月底,毛泽东带着右路军全部走出了草地.恰在此时,张国焘带着左路军在阿坝却意外地停了下来.7上方针部发生三军团志说:军历尽艰辛到达陕北,成为第一支结束长征的队伍.在甘南小镇哈达铺,毛泽东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有关刘志丹和陕北红军的消息,连夜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10月19日,这支走过了二万五千里的队伍终于到达了陕北的吴起镇.然而,对于南下的红四方面军来说,又一场更大的灾难才刚刚开始.百丈一仗,损兵一万,张国焘尝到了南下碰壁的滋味.缺食,缺衣,缺医药,南下的四方面军正经历着空前的苦难.春天,再次翻越大雪山,于3月中旬到达西康东部的道孚,炉霍.此时,全军已从南下的8万人锐减到4 万.走投无路的张国焘被迫宣布取消他的第二"中央".6月10日电告中央,表示月底北r油'大会师)何孔德作7月2日,由任弼时,贺龙,关向应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在苦孜与红四方面军主力会师.之后,兵分几路,北向草地前进了.毛泽东一年前的预言实现了.在同一个时刻,毛泽东在延安自己的窑洞里,接见了第一位来访的外国人一一31岁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将台堡胜利会师,长征宣告结束.(本文图片,绘画作品由兰州军区袁鹏飞提供1。
新版七年级艺术 美术 第一单元: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 第1节: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教学设计课题情感表达单元第一单元第1课学科美术年级七年级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教材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意在通过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探究,掌握通过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探究如何利用美术作品表达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对革命精神的敬畏与尊重,并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利用美术作品中的构图,题材,色彩,笔触等多种方式去表现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探究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思维很活跃,具备了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同学们渴望了解更多美好的事物与广阔的天地,摄影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展现他们的个性,在学习知识和开阔眼界的同时,拓展其思维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艺术表现】:能够通过视频的欣赏与探究,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去探究如何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掌握基本的表现方法和手段,并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作品创作之中,感受作品创作的乐趣!【创意实践】:通过对不同题材的作品进行学习与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出如何利用作品表达情感的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并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简单的作品分析和作品创作!【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探究,讨论等多种方法学习和了解!在美术作品中表达自己情感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并尝试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对相应的作品进行探究与分析,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与审美能力!【文化理解】:通过视频欣赏与作品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并从中得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能够通过美术作品去传承,继承和发扬这种革命精神,能够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重点能够掌握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情感的基本的方法和手段。
实验设计素描
节奏 (卡纸、水黑、水粉色)
(2)纸面拼贴 拼贴画始于立体主义时期,最初是一种把剪报、布片或其他材料粘贴在
画布或其他载体上旳偶尔尝试,因为经验旳积累使画面旳拼贴技巧得到不断 提升,终于发展为集合艺术旳一种独特体现形式。
大胆使用材料制作拼贴素描旳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刻意罗列新奇材质而
使画面变成大杂烩,必须以一种主要旳素描媒介和技法成为统一画面效果旳 中心构架。
试验设计素描
一、试验设计素描旳概念与特征
在当代设计素描旳作品中,作为表述设计创意旳物质依托——材质媒介旳 试验使用能够说是包罗万象旳。所以充分认识和发挥多种材质媒介旳物理特征 和审美价值,有发明性地发觉、选择利用不同材质媒介去试验设计和构架不同 题材内容旳画面,这应该是当代设计素描创意实践过程中极为主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环节。
在当代设计素描中对水墨媒介旳利用,源于老式素描旳薄涂技法。其作画 措施经常先用色粉笔、铅笔或钢笔作简朴旳素描后,再以薄涂手段来增强造型 旳体积感,或者先以薄涂画出物体明暗旳大关系,然后用钢笔或其他工具去点 缀或勾勒细节。煤烟颜料和乌贼黑颜料是欧洲18世纪前后流行旳薄涂材料。
心中旳大师 (素描纸与水墨)
二、材质特征旳感受与体现——纸上试验
材料旳利用必须建立在对生活真实感受旳基础上,强调对生活旳体 验与感受。不同旳材质媒介在画面中旳利用,会呈现出不同旳肌理效果, 对多种不同材质在触觉、视觉上旳感受是探寻新旳体现措施和体现形式 旳前提。
• 自然材质旳美感(照片)
发觉自然材质美感而引起旳探索(素描)
纸张作为素描旳载体,不但品种多,其质地更是千差万别,多种质地旳纸, 对不同材质媒介旳物理反应也不尽相同。 (1)水墨与纸面综合材料
来自建筑世界旳碎片(拼贴、拓印)
转战陕北艺术鉴赏教案
转战陕北艺术鉴赏教案教案标题:转战陕北艺术鉴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陕北地区的艺术文化背景和特色;2. 学习陕北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3. 培养学生对陕北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陕北文化的理解和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陕北地区的艺术文化背景和特色,包括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俗风情等;2. 介绍陕北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如陕北绘画、陕北音乐、陕北舞蹈等;3. 学习陕北绘画的基本技法和风格特点,如写意花鸟画、人物画等;4. 学习陕北音乐的基本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如陕北民歌、陕北曲艺等;5. 学习陕北舞蹈的基本舞蹈动作和编排方式,如陕北秧歌舞、陕北大鼓舞等;6. 进行艺术鉴赏活动,观赏陕北艺术作品,分析并讨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7. 进行艺术创作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方式表达对陕北文化的理解和情感。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陕北地区的艺术文化背景和特色;2. 知识讲解:介绍陕北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讲解其基本技法、风格特点和表现手法;3. 学习实践:分别进行陕北绘画、陕北音乐、陕北舞蹈的学习实践,教授基本技能和动作;4. 艺术鉴赏:观赏陕北艺术作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见解;5. 艺术创作:根据所学知识和对陕北文化的理解,进行艺术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表达能力;6. 总结归纳: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和不足;7. 展示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与同学分享交流,增强合作和互动。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实践环节的表现,包括技能掌握程度、动作准确性等;2. 分析学生在艺术鉴赏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评估学生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4.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自我评价,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刘文西中国画作品艺术特点研究
刘文西中国画作品艺术特点研究打开文本图片集作为当代画坛上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画大家,刘文西的艺术创作一向倍受世人瞩目,他以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开创了极富地域文化特色的黄土画派,营造了独具民族性魅力的审美品格。
刘文西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创造了人们心目中最典型生动的陕北农民形象,具体说来,其作品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南北文化交融的绘画风格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讲,刘文西的绘画具有南北方文化交汇的特点,且明显带有个人经历的深刻印痕。
生于南方水乡的刘文西,童年时代曾尽情领略鱼米之乡的清丽婉约,及吴越楚文化的浪漫古典。
成名于黄土地之后,他则把纯朴的黄土高原作为他一生奋斗、生活的家园。
因此,在他的性格中就同时包含了南北文化的不同特点。
黄土文化的阳刚之美与水乡文化的温婉清丽,在他的作品中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这在其作品《唱支山歌》中便可以得到完美的诠释。
这幅作品惟妙惟肖地描绘了陕北农村晌午饭时,一群老人孩子围坐在一起悠闲,快乐的听一个小丫头唱歌的情景。
画面上的人们或躺或坐,悠然自得,最显眼的就要数唱歌的小姑娘了,她姿态优美,粉嫩可爱,微张的小嘴里似乎传出了天籁之音,令围坐的人们原本木纳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动人的微笑。
画家对于小姑娘的用线纤细柔美,尽显南方人物形象温婉灵秀的特点,而将周围坐的老汉、男孩子则处理的粗阔豪放,方正有形,充满了北方人特有的粗壮豪迈,故刘文西创造了一个仅为他所独有的“陕北农民”的形象典范,这对当代人物画创作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在未来的美术史上也将留下深远的影响。
三、细微精妙的人物造型单纯从人物造型的角度讲,刘文西的绘画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一是非常注重画家个体心灵体验的表达。
他把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对艺术的理解很自然地融合渗透到画面的人物中。
二是对于人物细节的准确把握及对整体画面的精微处理。
这个特点在其代表作《祖孙四代》中,尤为突出。
如果你仔细地审视这幅画中不同的四双手,你便会被画家的细微观察与匠心独具而钦佩万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素描
1
在广阔的陕北大地,梯田般躺下来的大山做了旧的、新的梯子,成为了时间的琴键。
羊儿的草色呢,枯枝沉默的胸腔里,一定藏着无数条的绿袖子。
律动的风,漫卷起尘的沙漏,有光影的日子,被越拉越长,越拉越长。
风可以把树枝连根拔起,而什么会让我们腾离土地这沉默着的海,用仅有的序言,蘸着波光说出内心的朝圣和隐秘?
这是土地母亲的皱纹,植物和动物在她的平坦和坎坷上翻滚。
这是谁的硕指,在逼近一个不可入框的人间?
黑白相互致意,交替时分,我们大可跌坐于这瞬间的光阴,大可平息掉我们长久的咳嗽和哮喘。
时光俪歌,如此这般从头而越。
2
走近陕北的山,像走近一坨旧年光景里的黄米面团,它们顽固地集结成铿锵的力量,站成故土难离的一面旗帜和易守难攻的一座碉堡。
在这些山体前穿行,你需要掏空自己,才能和这些穿梭的风声构成内心的强音,你才能把自己当做一粒微尘,搅入到巨大的洪荒,你才敢把自己当做一个过客,等着在来年的时日,查看落在地下的新谷。
只有蜿蜒的行走才可以成为河流,只有蜿蜒的道路才可以走向更远的远方。
这些走失的流水,它们是哪一条河流的孩子?它们奄奄一息的奔走、停留、封冻、冷却,却始终守着自己内心的火焰,等待生命勇往直前或欣喜回甘的时刻。
它们傍依而靠的大山,向阳而黄,背阴而紫,却依然可以引领着脚步踏响如歌的行板。
微雪过后,黄土收入了温和的一部分,而把僵硬和寂冷的一部分裸于地表。
那些白色的晶体,用偏执的笔调在素描一幅辽阔的图画。
这图画,宛若一张华贵的虎皮,宛若一面富丽的豹纹,宛如一个植物的骨架上,用冷刀篆刻下的木质的年轮。
现在是冬天,当你靠近,无限靠近一张类似平面的动物的皮毛,没有哪一个人,不被它藏匿于骨缝的温良而折服。
在陕北,大雪有痕,迷失的羊,寻找温暖的栅栏。
雪后的原乡,周身是寂静的世界,归乡的人,他和一只羊擦肩,他想打探一截乡路,但他更愿靠近一份乡情。
是的,一只独步行走的羊子,它眼里一定藏有他想要的答案。
3
只有站在黄土高坡,北方的杏树才够妖娆和妩媚,黄土矮下去,沟壑矮下去,它们一并矮到尘埃里,仿佛只是为杏树让出天空和氧气。
在陕北,无数棵树撑起陕北的天空。
在陕北,在两棵树之间,像两把伞之间。
你靠近哪一棵,都不能避免被雨淋湿。
在天地之间,你小到无法谈论,但即使这样,也无法被伞样的树冠保护。
两棵树站在黄色的土地上,可以握到手,却无法拥抱彼此的身体,
有亲人的距离,但构不成爱情的样子。
在陕北山区,你是可以见到梯田的台阶,总像一种音阶。
即使梯田般的土地上,落满荒芜的烟尘,但站在这里,你仍能隐约听到大地曾有过的虫鸣。
是的,你一直喜欢用幻觉制造多彩的生活,你说,幻觉是美的,只要肯闭上眼,就能感到丑无处扎根。
两棵树,像两个哲人,它们没有开口讲话,但你站在两棵树之间,却已领到耳语般的提示。
你站在两棵树之间,如果不去转身,你就不会看到他人眼中的断面。
它不是陷阱,是深深的断面,你一直坚信,所有裸露在光线下的事物,永远都不会生产潮湿的心脏。
阳光,光线,多么好的物品!每当你写下一句牢骚,一秒过后,你都要急忙借着“阳光很好”迅速抹掉,“阳光很好”,其实是你对付自己消极向下的秘密武器。
是的,你站在旷野,免费接收一些洗礼,午后的山区,渐渐收拢的暖意,最后要集中在两棵树之间。
你欣喜你是一棵活动的树,可以给出自己独有的足印和手势。
你欣喜你可以比及两棵树,更多情、更
自由、更有飞翔的愿望和可能。
你欣喜,它们有唯一的名字。
而你,站在它们之间,却可以有别的去意。
4
这是陕北的黄土高坡,这里总有大风吹过。
我在黄土坡上坐定,气定神闲。
我遥望远处的白云如白马驹跑过,我不知道它们有没有像我一样,有属于自己命里的故乡。
我不知道山里的路为什么都如此赤白,是不是经过的人,都要舍命带走它身上的色彩,才得以垫高自己匆忙的脚跟。
这些赤白的路,因外界的入侵而卷起的尘土,像冒起的滚烫的烟雾,这些滚烫的烟雾近似要把一个无人的村庄,得以短暂地拯救。
这是塞北高原寂静的冬日,我想像一个村妇那样坐下来,像我记忆里的外婆那样坐下来。
坐下来,只为等待四散的猪狗与鸡鸭,来磨蹭我的裤脚与衣袖。
我坐下来,在路的拐弯处坐下来,很多人都说,在拐角可以遇到爱,可我没有等到类似于外婆坐下来的热闹,也就没有等到那些动物
们奔腾而来的围拢与亲近。
一个路人,或者一个过客,对于她没有跪拜过的土地,便只能选择长久地、无言地寡落,并黯然地转身或离开。
土坷垃的梦,为什么总要经意与不经意,掠走一个城市人的情怀和梦境?土坷垃,是类似童年弹弓里的一枚经济的子弹还是一枚无烟的手雷?现在,无处投放的疼痛,总隐约在一个人的成长里无限地壮大和蓬松。
在这个遍地黄土的荒原,我渴望有一只鸟,跳过春,提前带来夏的消息,提前打开秋收的局面,提前用魔术般的翅膀轻点一个高原的主题。
在这个主题之下,我将把我眼前的这一条赤白的路,当做一条流向山外的河,重新加以想象和对话。
这样,我一旦坐下来,就会有风吹麦浪的感觉;这样,我就轻易可以用一捆嫩绿的草,换来动物们嘴头与蹄子的信赖;这样,我就可以按图索骥找到外婆身上曾披着的光芒。
这样,我就可以用他人的乡风吹醒自己的骨缝,吹开那些自由和清凉的小花朵。
5
在陕北,窑洞曾是一个大词。
它安顿过摇曳的灯捻、滚烫的土炕、叮当的碗盏以及麻灰的窗纸和生动的窗花。
在陕北,窑洞也曾是一只光明的眼睛,在荒原风起雨落的时候,端正过外乡人的身段和脚跟。
现在,我在它腐朽的门槛上落座,我在它四處漏风的目光里,幻想成为当年弯腰抱起柴火的女人。
生命的烈焰哪里去了?是消失的村庄带起的一声质问和随之而来的阵痛和伤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