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带训”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任务驱动 导师引领 以研为主注重个性——宁波市中学数学教师高级研修培训模式的实践
《 教 蹭 明
* 。 …
羁
任务 驱 动 导 师 引领 以研 为 主 注重个 性
— —
宁波市 中学数学教 师高级研修 培训模 式的实践
何 文 忠
( 江省 宁波教 育学 院 3 5 1 ) 浙 10 0
[ 要】高层 次数 学教 师的培 训是 数 学教 师培 训 的重 点之 一 。本 文介 绍 了宁波 市 自 19 摘 9 7年 以来在 这 方面 的探 索 , 步创 建 了中学数 学 高级 研 修培 训 的“ 务驱 动 、 师 引领 、 初 任 导 以研 为 主 、 注重 个性 ” 的 模式 , 并从 培训 理念 、 则 、 原 内容 、 式 、 形 管理 等 方 面指 出该模 式 的特 点 。 [ 键词 】 学教 师 ; 关 数 高级研 修 ; 培训 模 式
训 是 一 条 重 要 的 途 径 。 宁 波 市 从 培 训对 象 ( 后 结 业 1 最 3人 )以 华 东 , 本 期 数 学 教 育 高 级研 修 班 的 导 19 97年起 ,在 数 学 学科 尝 试 学 科 带 师 大张 奠宙 教授 为首 席 导师 , 展 了 师组成员由 6 开 人组成 。 中大学教授 其 头 人培 训 模 式 的探 索 ,经 十 年 的实 为期近三年 的研修培训 , 取得了较丰 2 ,中学正教授级 高级教师 2 , 名 名 践 , 步 形 成 了 “ 务 驱 动 、 师 引 硕 的成果 。目前 在 1 位 学 员 中 , 2 培训单位宁波教育学院副教授 2 , 初 任 导 3 有 名 领 、 研 为 主 、 重 个 性 ” 培 训 模 位成 为正 教 授级 高级 教 师 , 2位 获 首席导师为华东师大张奠宙教授 。 以 注 的 有 这 式, 收到 了较好 的效 果 。
劳动教育教师“研训赛一体化”培训模式探索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推进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落地实施,提高劳动教育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我区开展了义务段新时代劳动教育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进行了“研训赛一体化”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
“研训赛一体化”的实施,创新了教师培训方式,有效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增强了培训的有效性,促进了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一、“研训赛一体化”培训模式概念解读作为汉阳区劳动教育教师培训途径的一次探索,我们区开展的“研训赛一体化”教师研修模式,是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由主管全区师训与教研的两个部门——区教师进修学校与教科中心通力合作,结成师训共同体,由区教科中心学科教研员领衔培训课程设计,教师进修学校在保留原有师训工作优势的基础上,主导培训过程落实,双方共同促进培训成果转化,将教学研究、专业培训、评比竞赛融合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与实施。
“研”,即开展课题研究或专题研讨,引导参训教师围绕劳动教育开展小课题研究,聚焦劳动教育必修课的难点,以学区为单位找准研讨方向,确立研讨主题,设计研讨路径。
“训”,即围绕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的落地实施,拓展教学教研思路和推广优秀教学策略。
“赛”,即开展优质课,如优秀论文、课例、案例、微课以及创新技能等竞赛活动。
竞赛活动既是教师专业技能展示的平台,也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催化剂。
二、“研训赛一体化”培训模式实施策略为了更好地落实“研训赛一体化”培训策略,保证培训获得圆满成功,在首次培训活动时,我们便制定了培训的总体目标,即提升劳动教育骨干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具体目标为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目标、内容与实施原则;学习内容和要求则是通过学习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教学方法及评价策略,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
为了培训目标的有效达成,在开展“研训赛一体化”教师培训活动时,我们采取了以下五个实施策略。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索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索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其中,“研训教一体化”模式是一种重要的专业发展路径,也是一种现代化的、科学化的、持续性的教师培训方式。
本文将介绍“研训教一体化”模式的定义、特点、实践路径和存在的问题。
一、“研训教一体化”模式的定义和特点“研训教一体化”指的是将研究、培训和教学三个方面融为一体,通过师资培训、教育研究和课程实施等方式,引导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专业发展模式。
研训教一体化模式的核心是“从实际出发、需求导向、结果为导向、质量为本”,它不断满足了教师的专业需求,促进了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步。
研训教一体化模式的核心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教师自我提升和自我反思。
它通过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而提升教育质量。
(2)重视教学科研,并注重在实际教育中推广。
研训教一体化的模式,不仅是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还紧密贴合教学科研实践,为教育改革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持。
(3)强调合作共赢,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在研训教一体化的模式中,教师们可以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合作,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借助他人的经验和资源,实现集体进步和个人成长。
(4)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研训教一体化的核心思想是理论联系实际,让教师把所学应用于教育改革进程中,为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不断的动力和支持。
(1)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制定教师培训计划。
学校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师或部门,制定专业发展计划,通过培训、研究和实践等方式,引导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2)搭建平台,促进师资交流。
学校可以通过师资培训、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等方式,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分享成功的经验和教学心得。
(3)以实践为主,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通过示范教学、学科讲座、课堂观摩等方式,让教师接触到更多的实践情况,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水平。
(4)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研训修一体化促进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究
研训修一体化促进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究1. 引言1.1 研训修一体化的概念和意义研训修一体化是指研究、培训和实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一种教育模式。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教师修养相结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研训修一体化不仅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更注重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修养。
它通过提供深度的研究与学习机会,帮助幼儿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使其成为具有高度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者。
研训修一体化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促进幼儿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研训修一体化能够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创新能力,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教育的前沿理论和实践。
研训修一体化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共同研究的氛围,推动幼儿教师专业群体的整体发展。
研训修一体化对于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1.2 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区域幼儿教师是承担着培养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使命的教育工作者。
他们直接参与幼儿的成长过程,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区域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区域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教育质量。
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只有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对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更好指导。
区域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影响着整个学校和教育系统的发展。
优质的教师团队是一个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支柱。
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
区域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幼儿和整个教育系统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重视和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实现幼儿教育的真正意义,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研训修一体化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研训修一体化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提出与意义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提出与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研修已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教师研修方式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研修内容过于狭窄、缺乏针对性,研修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性等问题,制约了教师的研修成果和效果。
因此,提出一种新型的教师研修方式——“研训导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训导一体化”研修方式是指将研究、培训和指导三者相互结合,建立紧密的学习体系,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具体来说,它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注重研究引领。
教师研修应该以教育教学研究为出发点,研究最新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去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教师研究还应该注重实际教学应用,建立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强化培训体验。
“研训导一体化”研修方式强调学与教相一致,教师研修不再注重纸上谈兵,而是通过实践探究和体验式培训,将培养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合,在实践与理论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增强教师教学操作能力。
三、提高指导辅导。
在“研训导一体化”研修方式下,每个教师都可以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
指导者将帮助教师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需求进行引导和指导,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收益。
“研训导一体化”研修方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加深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常识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在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研训导一体化”研修方式将成为全球各地教师研修的参考模式,有利于提升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的水平。
最后,此种方式将成为促进学校的长期发展作用的重要推动力,有效提高学校成果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研训导一体化”研修方式是当前迫切需要的一种新型教师研修模式。
它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可以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对于完善我国高质量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提出与意义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提出与意义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传统的教师研修方式存在的问题,一种全新的教师研修方式——“研训导一体化”方式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探讨这种研修方式的提出与意义。
“研训导一体化”研修方式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传统教师研修方式中的一些问题。
传统的教师研修通常是以课内培训为主,往往没有时间和空间让教师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而“研训导一体化”方式将研修、培训、指导整合在一起,将不同的研修内容融为一体,使教师可以充分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传统的教师研修方式往往是孤立的,缺乏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环节;而“研训导一体化”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供实际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和教学指导,让教师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论的理解,提高教学实效。
传统的教师研修方式往往是单向传授的,缺乏互动和参与性;而“研训导一体化”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能够促进教师的互动和参与,培养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训导一体化”研修方式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研修、培训、指导的有机结合,教师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科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通过研修方式中的交流和分享,教师能够从他人的经验中汲取营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的创新性和灵活性。
通过研修方式中的实践操作和教学指导,教师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通过研修方式的互动和参与,教师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研训教一体化 实施方案
研训教一体化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研训教一体化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研训教一体化是指通过研究和培训相结合,将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相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研训教一体化已成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目标确定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通过研训教一体化,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推动学校教育发展。
通过研训教一体化,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发展。
三、实施策略1. 制定研训计划。
学校应结合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发展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的研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
2. 整合资源。
学校应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包括教育教学研究资源、师资力量、教育技术资源等,为研训教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持。
3. 强化评估监督。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评估监督机制,对研训教一体化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实施步骤1. 确定研训内容。
学校应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发展需求,确定研训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
2. 组织研训活动。
学校应根据研训计划,组织各类研训活动,包括教育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教学比赛等,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
3. 加强跟踪指导。
学校应加强对研训教一体化的跟踪指导,及时了解教师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五、实施效果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研训教一体化,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方法得到改进,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2. 推动学校教育发展。
通过研训教一体化,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得到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校的教育发展得到推动。
六、总结研训教一体化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推动学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提出与意义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提出与意义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的研修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目前,研修导一体化是一种新的教师研修方式,它将研修和导向相结合,旨在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本文将从研训导一体化的概念、实施方式、意义和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一、研训导一体化的概念研训导一体化是指将研修和导向相结合,以研修为主导,以导向为目的,通过研究性学习、教学指导、专业培训等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该模式旨在打破传统的研修方式,强调教师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效性和个性化,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1.研究性学习。
通过教师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提出研究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形成独立的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增强专业素养。
2.教学指导。
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摩、点评和指导,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专业培训。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介绍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研训导一体化模式使教师的研修活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2.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研训导一体化的方式,可以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研训导一体化的模式注重个性化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教师的发展需求,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4.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研训导一体化的方式,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师资队伍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合理评价教师的研修成果,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推动教师研修的制度化。
践行“研修一体”教研方式切实提高研训工作实效
践行“研修一体”教研方式切实提高研训工作实效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进修院校组织的教研工作悄然发生了变化。
“研修结合、以研促修”的工作方式,给新时期教研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调整教研工作策略,建设一支满足教育发展需要质优量足的教师队伍,成为摆在教研部门和教研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诠释“研修一体”教研新特点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教师心中的教研员常常被定位是教育工作的“指挥者”、“管理者”、“评价者”、“检查者”、“指导者”,是教育“专家”、是学科“权威”。
今天,面对教育发展新形势,不论教研人员接受与否,“研修一体”以强劲势头走进教师们的视野,成为新型教研工作的重要载体和组织形式。
传统教研与新型教研的共性:三个“一致”,即工作目标一致:致力于区域教学质量的提高,致力于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致力于教育改革的深化。
服务对象一致:服务于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
教研问题的来源一致:教学一线的教育教学及管理问题。
但相比较而言,新型教研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研究主体日益明晰。
校本研修,重心下移,强调了教师的研究主体地位,强调了研究的起点和归宿是学校教育自身、教师教学自身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的行为主体,不是别人,不是专家、学者和行政领导,而是学校和教师自己。
二是培训方式日益多样。
传统教研更多的是自上而下进行教研,新时期教研是自下而上发现、提炼、解决问题,采取的教研方式更加多样。
从昨天的点对点的培训发展到今天点对面的培训,培训更加关注教师群体专业素养的提高。
培训方式由传统单一面对面培训方式转向传统与现代并重,远程培训优势突显,立体多元的培训体系已经成为培训所需。
三是培训内容更加宽泛。
传统教研更多研究的是教材、教案、考试;新时期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课程、教师和学生。
四是培训管理更加人文。
传统教研与培训是居高临下,是“服从型”教研;新型教研与培训是在民主平等中教研,是“服务型”教研。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索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索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校和教育体系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为此,学校需要引导教师开展“研训教一体化”的专业发展模式,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本文将围绕研训教一体化模式进行探索和讨论。
一、研训教一体化模式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研训教一体化”是指将教师的个体学习、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专业发展体系,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科研究能力。
该模式的实施需要学校建立健全的教学研究机构和支撑平台,为教师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支持。
该模式的实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推进教育改革都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通过“研训教一体化”模式,教师能够有效整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科知识的最新发展,掌握当前教学法的最佳实践,使得教学活动更为针对性和高效率。
其次,研究型的教学方法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人才的要求。
在实施“研训教一体化”模式时,教育系统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步骤:1. 建立研究性学习氛围。
创建多样性的学习平台,如科研课题讨论会、教师公开课、教材研讨等,以提升教师的课程知识、教育研究及教育管理知识等。
对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要经常性地讨论,共同探讨非常规的解决方案。
2. 制定全员教师培训计划。
通过学校的发展战略和专业技能要求,确定适当的培训计划和课程,使教师能够透彻了解新领域和前沿技术,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执行能力。
3. 注重实践环节。
加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建立起与理论体系相衔接的教育教学实践环节,通过反思、审视、总结,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研究水平。
4. 实行教师个人发展计划。
学校可开展教师自主学习小组活动,建议教师编制个人发展计划,通过小组以及在线支持等形式提高个人专业技能。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提出与意义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提出与意义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师的研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教师研修方式主要有研讨会、讲座、研训班等多种形式,但这些方式都存在着不足之处。
鉴于此,提出了“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以期为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提供更有效的培训途径。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是指将研究、培训和指导相结合,通过导师式的指导,将研修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教师研修新模式。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也能够增强教师对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采用“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能够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而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导师式的指导,教师可以及时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建议,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在研训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习到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采用“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还能够培养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通过研究和指导,教师可以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研修,教师还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提升的意识,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采用“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还能够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通过研训导一体化,学校可以形成良好的研修氛围,增强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通过研训导一体化,学校还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骨干教师,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采用“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对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教学实践,培养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能力,还能够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我们应该重视这种方式的推广和应用,为教师的研修工作提供更有效的途径。
【2000字】。
校本研训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遍 ;把 自 己教 学 思 路 与 优 秀 案 例对 比后 按 照 自 己的 教 学 风 格
课的得失 , 以 及今 后 改进 的方 法 。二 是“ 同题 异构 ” , 具 体操 作流
程: 同 一 话题 由两 个教 师 分 别 备 课 , 并 采 用 两 种 不 同 的 教学 方法 在 同一 年 段 水 平 相 当 的 两 个 班 级 开 课 ,大 家 可 以从 这 两 种 课 的 结构 、 重 点难 点 的 突破 、 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 课堂气氛 、 教 学 细 节 以及 闪 光 点 进 行 对 比 剖 析 , 达 到 共 同提 高 之 目的 。三 是“ 同题 多轮 ” , 具体操作流程: 由一位教师先在A 班上第一节课 , 课后 由 专 家 组 或 同事 根 据 这 一 节 课 的 情况 进 行 点评 ,帮 助 他 修 改教 学
一
答辩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 步骤一, 让作者用3 —5 分 钟 时 间 简 述 论 文 的要点; 步骤 二, 专 家 组 组 长 根 据 论 文 内容 提 出2 个 问题 由 论 文作 者回答; 步骤三 , 专 家 组 现 场 对 论 文 进 行 点评 。实 践 证 明 , 这 是 一 种 提 高 教 师 论 文 写 作 能 力 的 一 种 行 之 有 效 的方 法 。
三、 以情 境 示 范 为 素 材 , 剖析 教 师 教 学技 能 差 异
情 境 示 范 有 助 于 剖 析 教 师 教 学 问题 。通 过 几 年 的 实 践 与探 索, 我 们归纳 出三种模式 , 一 是“同题 同 构 ” , 具体操 作流程 : 由 两 位 教 师 合 作 备 同一 话 题 的 课 , 采 用 同样 的教 学 方 法 , 同 一 天在 同一 年 段 学 生 水 平 相 符 的 班 级 上 课 , 最后 , 大 家 共 同 剖 析这 两 节
如何有效实现“研训一体”
如何有效实现“研训一体”“研训一体”是当前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原则。
那么,如何有效实现“研训一体”呢?下面结合实践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抓认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广大教师对教育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是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的前提和基础。
一般说来,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作为进修学校的教师都有畏难情绪,或认为自己底子薄,知识欠缺,搞不了;或认为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情,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管理者,就应该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广大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使他们知道,搞好教育科研不仅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也能够提高培训效果,形成培训特色,同时也能够形成学校的凝聚力,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抓组织,保证教育科研的顺利进行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应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要设立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学校教育科研的常设机构的职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中长期规划;二是负责具体落实学校每年度教育科研工作,包括课题的发放、组织发动、具体实施、管理以及对科研成果的审定工作;三是负责每一阶段的继续教育工作的调研、理论研究、实施方案的制定以及总结工作等;负责学校继续教育教材或讲义的编写工作;四是负责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经验的总结、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学校一把手要亲自过问科研工作,增强教育科研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地位。
三、抓队伍,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没有一支强有力的科研队伍,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只能是一句空话。
因此,要搞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形成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建立一支具有高度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为此,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一定的规范。
例如专题讲座制度、教育信息发布制度、见习制度、调研制度等。
在科研队伍的建设上,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领导骨干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
领导要起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垂范,不仅要做科研的组织者、管理者,也要做科研的参与者;科研骨干要起示范作用和榜样作用,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进行指导与帮助;要充分发挥教师在科研中的基础作用,强调教师人人参与,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有课题,都要有成果。
在职教师“以研促训”培训模式的实践
实践和 互动 中发 展
学生空 间观念形成应注意什么?等 及解决方案 的探寻 , 促进学员反思教
研 、 研 的方 式进 行教 师在 职教 育 和 师形成科学 的教育理念有质的帮助。 的思考 。2上示范课。 科 () 省特级教师蒋 培训 , 并取得 了一 些成效 和经 验 。
一
2 . 专家指导教学
巧君还专门为学员上了一堂别开生
、
专 家引领—
分享 先进 的教
育教 学经验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提高班是 由 面的示范课——《 圆柱的截面》 在这 。 在教育第一线任教 2 3 — 年的年轻教 节课 中,学生在蒋老师的引领下 , 学
案修改 , 确定 “ 同课异构 ” 的教案 ; 学 数 学 “ 间与 图 形 ” 一 领 域 的教 题研究过程做一些组织和管理 , 双 空 这 如定 成果汇报等 , 通过参与 周 开展上课 和 观摩 活动 , 2 3 教 学内容研究。 由 —名 首先对首次在数学课程 期研讨交流 、
‘
对怎样做课题有了进一步 师在同一天下午开课 , 课后全体学员 标准 中提及的空间观念进行 了研究 , 这些活动, 分组讨 论 。 包括 : 空间观念是什么?培养空间观 的认识。我们希望以课题为载体 , 促
[ 关键词】 在职教师; 以研促训 ; 培训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 广大中 论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家分享 了香港 小学数学课 堂内外 的 小学教师 的专业发展问题 被提到 了 有 意 识地 启 发 学 生领 悟 蕴 含 于 数 学 教育教学经验 , 了中国内陆数学 比较 前所未 有 的高度 , 教师 培训 、 习 、 学 提 之中的各种数学思想方法 , 并通过具 课 堂 、 西方 数 学 课 堂 、 港 数学 课 堂 香 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 体的过程来实现数学思想方 法的教 的不同。 其他指导老师也结合学员的 如何帮助中小学教师从容应对课改 , 学 。通 过解 读 “ 准 ”学员 们有 了深 实际情况作了《 标 ,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 引领他们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刻 的理 解 , 这 同时也更 新 了学员 们 的教 《 说课的技巧》《 、怎样评价一堂课》 等 是摆在教师培训部门面前 的一个重 育理念 , 对于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弱化 专题讲座。讲座以其生动的实例、 详 大课题。 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在小学 教 师 的作 用 、 每节课 都应 该开 展小 组 实 的资料 和创新 的理 念 , 给学员 们提 数学青年教师提高班的培训中, 实践 合作学习等等不合理的观念进行 了 供了一些更具有前 瞻性 的教育教学 了“ 以研促训 ” 的培训模 式 , 借助教 纠 正 。 课程标 准理 论 的学 习对 青年 教 观 , 同时也带给学员们更多独具特色
“问、引、研、评、用”教师研训五步法的探索与实践——以“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主题式研训
一
一
形 成 主 题 ”为主 线 , 旨在 促使 教 研 交流 探讨 。在 这个 过程 中 , 训 教师 他教 师们 一起 进行 主题 探讨 , 由参 参 或 工 作 由 单 一 指 导 型 向 研 训 互 通 型 相互 启发 , 习作教 学 的难点 突破 有 训 教 师提 出疑 问 , 教 名 师 、 对 执 组织 者 转变 。 了一 些解 决 的策 略 , 正感 到最 迫切 进 行 解答 , 由组 织 者提 出 问题 , 真 或 大 首 先 是 “ 现 问 题 ” 设计 了 “ 发 , 小 需 要 解决 的还 是 第 二 个 问题 。 于是 家 一起讨 论 , 到一些 解决 问题 的教 找 学语 文 骨干教 师研 训情 况调 查 问卷 ” 就找 准 了研训 的内容 , 成 了研训 主 学 方 法 和策 略 。通 过 上 述 一 系 列 的 形
体 的 方式 , 发他 们 最 大 的热 忱 , 激 在 问诊梳 理过 程 中 , 组织 教 师按 的 同课异 构教 学 , 还有 执教 名师 以课 发挥 出研 训 的最大 实效 。 所提 问题 进行 分组研 讨 、 由组 长小 为例 作教 学 主题 观点报 告 , 由参训 再 再 实践 中以“ 发现 问题 一 问诊梳 理 结汇 报 , 笔者 再组 织各 位组 长在 一起 教 师 、 师 、 名 组织 者 和参 与 活 动 的 其
职业学校教、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职业学校教、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重要的是,增强职业学校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产教深度融合,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
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必须根据专业特点、学生实际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一是在教师教、学生学环节,紧密结合专业特点,渗透职业意识,融合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二是在专业建设上,加大教师的教研成果转换,让专业和产业紧密相连,激发教师的研究主动性,形成教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致力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专业产业融合,着重抓好种植、养殖、机械制造、汽车修理、旅游管理等专业的教、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探索出了一条职业学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之路。
一、职业学校教、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职业学校教——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按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教师专业研究相一致、学生学习活动与教师教学实践相融合、学校专业建设与社会需要相促进的整体研究思路,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积极创办与专业相一致的校办产业,依托专业搞好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活力,壮大发展产业,办好产业促进专业建设,把学校办成教、学、研、产浑然一体的培养模式。
其核心就是以培养目标为方向,建立高效课堂让教师和学生共成长,实现校产联合,让专业和产业共发展。
要通过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的体会是,职业学校教、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采取这种方式,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带了活力,学生学习有了生机,教师教研有了目标,专业产业得到提升。
二、职业学校教、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途径1.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做到学以致用学校把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改造,在政治理论与文化素质教育中渗透职业意识,在职业基础理论中增加实践,在职业技术知识与技能中强化就业岗位。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索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索
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而“研训
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的探索,正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
师教育水平。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指将教师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课堂教学、研究项目等途径,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具体的路
径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建立有效的研训机制,给予教师更多的参与教育研究的机会。
可以通过开展教育
研究项目、参与学术研讨会等方式,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教师的教学改进。
可以通过常规的课堂观摩、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分享等方式,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师的教
学质量。
通过建立教师培训平台,提供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培训。
可以开设专业化的教师培
训课程,如课堂管理、教学设计等,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建立良好的教师交流平台,促使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可以组织教师研讨会、
教学分享会等活动,让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一种针对性较强、体系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通过建立研训机制、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培训平台和教师交流平台等,可以有效地激
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这将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提出与意义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提出与意义近年来,教育行业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师研修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师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训导一体化的教师研修方式应运而生,成为当前研修体系中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模式。
本文将从研训导一体化的概念、特点、实施方式以及意义等方面展开阐述,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和研修机构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是指将教师研究、培训和教学指导融为一体的一种综合性教师研修方式。
它以教师的个体发展为中心,旨在通过研究、培训和指导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个人发展。
这种研修方式突破了传统的研训隔离模式,将研究、培训和指导有机整合,实现了教师培训全过程的深度融合,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研修服务。
二、“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特点1.个性化定制“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注重教师的个体差异,以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通过个性化定制的研修方案和服务内容,帮助教师解决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的问题。
2.整体发展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和研究,使教师在研究、培训和指导的有机结合中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实现整体发展。
3.持续性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不仅注重教师研修的深度,更重视其持续性。
通过跟踪和评估教师的研修效果,及时调整研修方案和服务内容,不断强化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4.教学贴合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以教学实践为出发点,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将研究、培训和指导与教学贴合,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果。
1.研究与培训结合将研究和培训紧密结合,通过研究引领、问题导向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实践水平,形成研究和培训的良性互动。
2.导学与指导结合通过导学和指导的结合,着重介入到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
3.个性定制采用个性化教师发展计划,根据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和学校的教育目标,度身定制研修方案和服务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研带训”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问题的提出骨干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已经比较娴熟,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其继续发展的目标应该是:能够在学科本质的视角下把握教学内容,提升学科教育的价值;能够自觉地应用教育学和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设计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因此,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应着力培养其“在教学中开展研究、通过研究改进教学”的意识和习惯,以及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专门设置了针对不同主体的培训课程,精心设计培训目标、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以及培训的评价方案。
虽然培训过程中的理论解读及案例分析得到教师的一致认同,但在培训考核的实践环节以及培训后的常规教学实践中,教师仍不能有效地将培训的相关理论迁移应用于教学实践;虽然安排了多场专家讲座,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仍然比较弱。
这些现象反映出培训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显著差异。
如何转换培训思路,从根本上提升骨干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从而提升培训的有效性,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以研带训”培训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以研带训”顾名思义就是用研究带动培训,这种研训的形式可以根据教师的差异性和学生的差异性灵活地调整,可以是区域性的教师组合,也可以是按照学校层次的教师组合。
教育教学全过程充满了问题情境,这便注定了教师的研究者身份,骨干教师尤其如此。
经过适应期和调整期,骨干教师具备了一定的教育实践能力,并能够在实践中熟练地运用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相关经验,但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把握学科本质,仍需不断地进行深入的教育教学研究,使研究常态化,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
1.研究教学的核心问题,实现“把握教学内容”的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对教学媒体手段的选择、对课堂的把控等。
问题虽然多种多样,但彼此有一定的连带关系。
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准确定位教学内容的关键问题尤为重要。
因此,骨干教师培训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科学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能力。
例如,教师对“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一节课的教学问题描述具有普遍性:学生对呈现的经典史实资料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兴趣,只是被动地回答问题。
因此,对细胞核功能的认识不够深刻,概括不到位。
对细胞核结构的学习当堂能够识图填图,完成基础知识检测,但总是遗忘,在综合练习时常常张冠李戴。
在研讨交流中,我们发现,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关键问题是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但一些教师为了解释说明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补充了许多较难理解的知识,如酶与代谢的关系、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等。
教师讲得很累,学生也很费解,学习兴趣荡然无存也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把握不到位。
“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这一核心概念的文字表述虽然出现在本节教学内容中,但它是整个学科的核心概念,不是通过一节课就可以形成的。
要从根本上形成概念,有赖于后续内容中对酶、光合呼吸过程、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甚至生物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内容的认识。
另外,生物学科属于自然科学,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式是结论的背景知识,是可以产生知识的知识。
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和科学方法训练是课程的重要目标。
本部分教材内容呈现的虽然是关于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资料,但却承载了重要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对细胞核的功能进行研究的方法,诸如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分割法和细胞不同部位的嫁接法、多细胞生物的核移植法、受精卵缢裂法等均隐含在材料中,这些内容非常有利于实现课程的能力方法目标,体现课标的基本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加深远的教育意义。
因此,教师应将本节课教学的核心任务定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上。
用经典的史实资料作为检验自主设计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注重结果和结论的归纳概括,这样就能够激活史实资料的价值和作用,也就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对教学内容关键问题的研讨能够促进教师对学科本质的理解,是教师改进教学行为的内在条件。
2.基于问题解决的理论学习,实现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培训经验取向的教学实践有宏观上的启发作用,但较难转化为系统的操作规则。
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多读专业理论方面的书籍,这是从经验取向转向理性思考、提升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
但理论学习不能泛泛地阅读理论书籍,而应结合实践中的问题解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
(1)指导反思,梳理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可以引发解决问题的思路。
我们在培训中采用表1的研究模式指导反思、提炼问题、分析问题,引发教师的学习思路。
以《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课为例,教师的困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细胞核功能的探究活动中,提供的资料比较充分,但学生对资料的兴趣并不高,“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这一概念是由教师总结出来的,并非由学生归纳得出;二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细胞核结构的活动中,细胞核的结构学生当堂能够记住,也能画图、填空,但在综合应用时无法有效提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组织教师交流研讨,最后达成如下共识:问题一的原因在于,教师过于期盼得到结论,学生为了达到教师的预期(正确地回答问题),阅读目标也必然指向资料中的结论,从而干扰了对资料中研究细胞核功能的方法信息的获取,因此,对资料的处理也流于形式。
教材提供的四个史实资料中承载了经典的研究方法,教师应让学生尝试探究研究方法,然后,用资料中的方法与自己的研究思路进行比较,进一步思考自己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提升资料的教育价值,这属于方法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
问题二的原因在于,细胞核结构的教学属于理解事实性知识的教学,需要多种加工策略,既要能够转换多种形式描述结构,又要能用结构解释功能。
而教师仅仅让学生看书回答问题,说出名词术语或者识图填空,这是远远达不到理解水平的。
(2)基于问题解决的理论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延伸的核心问题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生物学知识分类及不同类型知识的认知过程和条件;二是对学科核心概念的理解深度和整体把握;三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
在培训中,根据不同的问题,启发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研讨,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
3.在实践中尝试应用理论,提升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理论能否成为教师自觉的、有意识的常用工具,取决于实践的效果。
实践中如何避免理论的局限性,取决于实践效果的反思和进一步改进。
(1)应用理论改进设计在学习的基础上,参训教师通过研讨交流,统一了教学设计改进的基本思考,即教学设计要与相应内容的知识类型相匹配,突出难点的设计;要符合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根据课堂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
例如,教师对《细胞核》一节课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改进分析如表2所示。
(2)反思实践效果,检验理论每一次实践后,我们都要求教师按照以下反思模式进行总结和梳理研究过程:问题反思(学生的表现、教师的表现)问题分析―学习研讨的新思考―教学设计改进―实践效果及生成问题。
通过这样的反思过程,帮助教师体会所学理论对问题解决的作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课堂观察发现,修改后的教学方案带来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重点由原来的过分关注结论和知识的识记转移到了对研究方法的探究和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探讨上。
这样的变化不但没有弱化知识学习,反而充分落实了知识所承载的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的思维方法得到充分训练,提高了教材资料的教育价值。
教师们深刻地认识到,教材内容的作用大小取决于对其教育价值的体现,而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价值,就需要教师对学科本质的准确理解以及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有效应用。
三、“以研带训”培训模式的效果反思1.灵活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提升了培训的效果通过梳理问题、学习研讨、改进设计、反思总结,教师的研究思路逐渐清晰,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也明显提高。
具体表现在:起初的研讨总是分散在各种细枝末节的问题上,后来的研讨能够自觉地围绕研究的核心问题展开,力求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性措施,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上升到学科知识的深入研究、教学目标定位的思考和分析、知识分类的学习和应用等理论层面。
这说明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转化,教师研究的激情被点燃,这正是培训的预期目标。
此外,“以研带训”的培训形式非常灵活,不受培训场地制约,培训者可以根据具体的培训目标指定特定教师群体参与,教师也可以根据每次培训内容的特点有选择地参与,相较于班级培训的计划性、内容的预设性更符合教师的需求。
2.培训者引领的关键在于先行的学习和研究培训者要根据教师实践中的教育教学现象,发现并聚焦教学中的“真问题”或者关键问题,引导教师讨论交流,引发思考,帮助其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培训过程本身应该是基于实践的问题调研、学习和研究过程,应该是引领并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的过程,而培训者引领的关键在于超前的学习和研究。
3.提升教师理论水平的有效措施―带着研究任务学习理论理论水平的提升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教师拒绝与实践分离的“高深”的专家理论讲座,拒绝不切实际的空洞理论,他们渴望通过实践解读理论,渴望用内化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带着研究任务学习理论、基于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进行理论学习是有目的的学习,有继承、有批判的学习,有实践检验的学习,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促进理论的理解和内化。
在行动研究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应该是今后教师培训改革的方向。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责任编辑:江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