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微生物》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大纲普通微生物学
一、课程中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微生物学
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二、授课对象: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制药工程专业总学时72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学
后续课程:遗传学、酶工程学、免疫学、微生物发酵工艺学、微生物制药、基因工程、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四、课程教学的目的
《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食品工程和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既是生命科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又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和现代生物学中的热门领域——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研究密不可分;同时,微生物学又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并重的学科,其独树一帜的实验技术在学科发展中占据着突出的位置。

开设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并能应用于生产实践和指导科学研究。

通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四大类微生物和病毒的形态特征、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群体特征和繁殖方式;掌握微生物生长所需的6大类营养要素、功能及其吸收方式;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代谢调控、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理化因素及其控制;掌握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基本理论和菌种选育的方法;掌握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及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熟练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五、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课堂授课: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46学时,制药工程专业54学时;实验26学时]
1.绪论(3学时)
知识点: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发展概况以及学习《微生物学》的意义。

2.微生物的形态结构(20学时)
知识点:四大类微生物和病毒的形态特征、细胞结构特征、群体特征、繁殖方式、生活史、分类鉴定以及与人类实践的关系;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的特点。

重点:四大类微生物和病毒的个体和群体特征、繁殖方式。

难点:G+与G-细胞结构的差异;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霉菌与放线菌、细菌与酵母菌、病毒与细胞生物的区别;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的特点及其致
病机理。

3.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5学时)
知识点:微生物的营养特性;营养物质
类型、功能、来源;微生物营养物质的运输
方式;培养基的种类及其作用、配制原则和
选择。

重点:微生物营养物质的类型及其运输
方式;培养基的种类及其作用。

难点:微生物营养物质的运输方式;培
养基的选择。

4.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8学时)
知识点:微生物的个体、群体生长规律;
微生物的代谢调控;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
影响因素;有害微生物的常用控制方法。

重点: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及其对
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微生物的代谢调控特
点及其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影响微生物生
长的理化因素;常用的灭菌、消毒方法。

难点: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及其应
用;微生物的代谢调控及其应用;理化因素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机理;常用的灭菌、消毒
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5.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6学时)
知识点: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菌种选育的方法;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
因重组方式;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

重点:优良菌种的选育;常见的几种基
因重组方式及其原理;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
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难点:常见的几种基因重组方式及其原
理;微生物的诱变育种。

6.微生物生态(4学时)
知识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自
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重点:几种常见的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
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
的作用。

难点:几种常见的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
间相互关系的鉴别;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
环中的作用。

7.传染与免疫(8学时)
知识点:感染、感染的途径与方式、微
生物的致病性、传染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生理屏障、免疫细胞、体液免
疫、抗体、细胞免疫、疫苗、免疫应答、免
疫检测。

重点:感染的途径与方式、微生物的致
病性、特异性免疫、免疫细胞、体液免疫、
抗体、细胞免疫、疫苗、免疫应答、免疫检
测。

难点:特异性免疫、免疫细胞、体液免
疫、细胞免疫、免疫应答、免疫检测。

8.微生物实验教学内容(26学时)
(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2学时)
要求: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各
部分功能和使用方法。

(2)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5学时)
要求:学习培养基的配制原理;通过对
基础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
方法和步骤;了解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
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学习干热灭菌和高
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

(3)微生物的分离纯化(5学时)
要求: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土壤中微生
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操作技术。

(4)微生物染色技术(3学时)
要求:学习微生物制片、染色的基本技
术;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革蓝氏染色、荚
膜染色、芽孢染色、鞭毛染色等基本方法。

(5)微生物个体形态及菌落形态的观察
(3学时)
要求:学习水浸片的制作方法;观察四
大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菌落特征。

(5)微生物的细胞大小及数量测定(3
学时)
要求: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量微生物
大小的方法;学习血球计数板计数和平板菌
落计数的原理;掌握平板菌落计数和血球计
数板计数的方法。

(6)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大肠菌群检
查、微生物接种方法及培养(5学时)
要求:通过细菌对大分子物质的水解、
糖发酵试验、鉴定肠道菌的不同生化反应等
几个试验,来证明不同细菌生化功能的多样
性;了解这些试验的原理和在细菌鉴定中的
重要作用,并由此学习鉴别微生物的方法。

六、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参考书:
1.沈萍.微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0.
2.黄秀梨.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沈萍,范秀容,李广武,等.微生
物学实验(第三版).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9.
4.无锡轻工业学院编著.微生物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
5.无锡轻工业学院,天津轻工业学
院合编.食品微生物学.北京: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
6.陈阅增主编.普通生物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7.J.Nicklin, K.Graeme-Cook,
T.Paget, et al. 《微生物学》
(影印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8.沈同,王镜岩,赵邦悌,等.《生
物化学》(第二版).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1.
水处理微生物学
一、课程中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水处理微生物学
英文名称:Biology for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二、授课对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总学时54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后续课程:水质工程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监测
四、课程教学的目的
《水处理微生物学》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不但有微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而且是一门重视将微生物知识应用于给排水工程的应用微生物学课程。

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性较强。

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微生物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技能,和给水工程中控制有害微生物、排水工程中利用微生物净化的原理与方法。

该课程学习为给排水工程学生从事专业实践活动打好微生物学基础。

通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四大类微生物、病毒、原生动物、藻类的形态特征、细胞主要结构及其功能,以及在给排水工程中的作用;掌握微生物的生理特征以及环境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及应用;掌握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规律、影响因子,以及在活性污泥等实践应用中的指导意义;并初步掌握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基本理论和菌种选育的方法;掌握微生物对水质的影响,水体卫生控制与检验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相互间的关系,微生物对自然界物质循环的作用与意义;熟练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五、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课堂授课36学时,实验18学时]
1.绪论(2学时)
知识点:微生物定义、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发展概况以及学习《水处理微生物学》的目的意义。

2.细菌的形态结构(4学时)
知识点:细菌个体基本形状与大小、菌落特征;细菌细胞基本结构与功能,细菌特
殊结构芽孢、荚膜的概念、特性及在应用上
的功害。

重点:细菌形态、菌落特征,菌胶团、
芽孢细菌在环境治理、废水处理中发挥重要
作用的机理与应用。

难点:细菌个体形态与菌落特征辨别。

3.细菌等微生物的生理特性(6学时)
知识点: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
物质及运输、培养基类型、营养型及特性;
呼吸类型及特性;酶催化类型和影响因素;
环境理化因素对细菌等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
响。

重点:微生物的营养物需要与营养型,
酶催化与影响因素,呼吸类型差异,常用消
毒灭菌方法,培养基的种类及其作用。

难点:比较不同营养型、不同呼吸类型
的差异,掌握培养与控制微生物的方法及条
件。

4.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5
学时)
知识点:单细胞微生物生长繁殖规律与
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遗传信息传递与利用其变异性进行育种常用
的手段。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法。

重点: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及其对
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改变菌种性能常用的
手段方法。

难点:单细胞微生物生长规律及在活性
污泥处理中的指导作用;基因重组方法差异
的掌握。

5.其他微生物(7学时)
知识点:丝状细菌、真菌、藻类、原生
动物、病毒等类群的形态与结构特征,不同
类群微生物的生物学基本特性及在给排水工
程中的作用。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重点:各类微生物形态特征、基本生物
学特性和在实践中应用,尤其在给排水工程
中的应用与危害。

难点:比较四大类微生物形态差异(霉
菌与放线菌比较、细菌与酵母菌比较)等;
并比较原生动物、藻类、病毒的差异。

6.水体卫生细菌学(4学时)
知识点:水中有害微生物的类群及控制
方法,水体卫生细菌学指标、检验方法与意
义。

水体细菌来源及分布,水中病原菌类型,
水中病毒及其检验。

重点:水体消毒机理、方法与影响因素,
水体卫生细菌学的检验项目、依据、方法与
意义。

细菌与病毒检验的差异。

难点:水体病原菌与病毒检验,水质与
细菌学的关系。

7.水体污染和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的作
用(8学时)
知识点:水体污染与生态系统关系,水
体自净作用的指示生物与水质理化指标;废
水中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分解;微生
物在碳、氮等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好氧生物
处理与厌氧生物处理的模式及应用特点等;
影响废水生物处理的因素。

重点:水体自净的规律,微生物对有机
污染物的净化,好氧、厌氧生物处理的差异
与应用。

难点:评价水体污染指标的把握,生物
处理中利用微生物知识融会贯通的应用。

8.微生物的研究方法与实验训练(18学
时)
(1)显微镜的使用与废水中原生动物、菌
胶团及酵母菌的形态观察(3学时)
要求: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各
部分功能和使用方法;学习水浸片制作方法;
观察原生动物、菌胶团结构及酵母菌的形态
特征。

(2)放线菌与霉菌的形态观察(3学时)
要求:掌握观察的技术。

通过放线菌与
霉菌的个体形态与菌落差异实践掌握对两类
菌丝状微生物的辨别。

(3)细菌形态观察(普通染色与革兰氏染
色)(3学时)
要求:学习微生物制片、染色的基本技
术;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操
作。

掌握观察的技术。

比较两种染色的差异。

(4)微生物大小测定与细胞数量直接测定
(3学时)
要求:学习用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的
原理与方法;学习血球计数板计数的原理与
方法。

(5)微生物培养基配制(3学时)
要求:掌握培养基配制的基本步骤、方
法,培养基灭菌技术等实验技能。

(6)水质卫生的细菌学检验及微生物的分
离纯化(3学时)
要求:学习并掌握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
定水体中细菌总数,用发酵管法测定水体中
大肠菌群数量的方法,并学习分离纯化微生
物的方法。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顾夏声,李献文.《水处理微生
物基础》(第三版).中国建筑出版社,
1997年.
参考书:
1.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二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2.胡家骏,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
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
3.沈萍,范秀容,李广武,等。

《微
生物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9年.
4.沈萍.微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0.
5.沈同,王镜岩,赵邦悌,等.《生
物化学》(第二版).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